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变身母女》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变身母女》经典影评10篇

2018-05-29 20: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变身母女》经典影评10篇

  《变身母女》是一部由向灼执导,金雅梦 / 安宇 / 刘韦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变身母女》影评(一):《变身母女》:定制电影的春天来了吗

  “微博有鬼”微电影系列第一季连捉“三鬼”之后,制作团队没有急于发出第二季“捉鬼令”,而是着手打造了首部“母亲节”微电影《变身母女》,一改此前犀利现实批评线路,非常应景地大书了一把亲情牌。

  在二十分钟简短的剧情中,相依为命的母女原本感情甚好,却在女婿人选问题上卡壳:母亲背着女儿偷偷和准女婿“约会”,在一番拷问之后发现,这是一个没钱没房没高学历的“三无”青年,于是果断地否定了这个女媳人选。母女一番争执冲突之后,郁闷的女儿用手机移动MM”许了个愿,希望母亲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她的心思支持她的爱情,没想到一觉醒来,母女还真变换身体

  《变身母女》创作主旨在于换位思考。变身女儿的母亲过起了女儿的生活,替女儿去教授舞蹈课,并借女儿之身向准女媳提出了分手;而变身母亲的女儿却延续自己的生活习惯,“天真浪漫”地大吃大喝结果被送进了医院急救,她这才知道母亲身患糖尿病多时,为了不让爱女担心一直隐瞒。通过易换身体,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爱女心切,而母亲也终于了解了准女媳。

  不谋而合的是,现实关怀的亲情题材在这个春日里突然爆发。先是许鞍华导演、刘德华和叶德娴领衔主演的《桃姐》释放重磅催泪弹,而后是内地“第六代”导演张杨携许还山、吴天明等一干“80后”(平均年龄80以上)《飞越老人院》,一时间,亲情关怀的话题被提上了各大媒体版面。如今灵思传媒又高举起了“母亲节”的大旗,炮制了这部以换位思考为主旨的“母亲节”微电影。

  诚然,灵思传媒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他们擅长的公关营销事业也。《变身母女》显然是“移动MM”产品的定制剧,只是穿上微电影这么件隐形外衣而已。早在“微电影”这个概念诞生之前,广告视频或者产品病毒视频就早已在网络大行其道中国首批广受关注的“微电影”的诞生,亦与产品广告难脱干系。

  2010年堪称“中国微电影元年”,尤其是大电影导演彭浩翔带头下水,拉着周迅、余文乐、张静初和朱雨辰炮制“4+1”《四夜奇谭》系列微电影,其中周迅主演《指甲刀人魔》上线就破亿点击。《四夜奇谭》说白了是为“三星”量身定制,它的成功点燃了无数品牌传播机构探索营销新套路激情。此后,包括吴彦祖为卡迪拉克定制的《一触即发》亦如此,而范爷的首部微电影也献给了诺基亚。

  微电影的诞生和产品广告联姻也引发了影人们的忧心。有人认为,当前为产品而定制的微电影,让电影和广告最丑陋一面得到充分发挥,并指出应该让电影回到电影的层面,广告回到广告的领域。但利益的马达已然启动,要让他停下来似乎不再可能关键在于创作者动机能量良心。在微博和微电影还没有诞生的年代国际获奖广告短片饕餮盛宴一直是网民的最爱,广告的故事性和美学欣赏已然是一门学问

  目前国产电影(长篇)广告营销尚无值太多得炫耀的案例,相反,像《遇见》这种为某产品理念打造的失败电影,包括《精舞门》等广告泛滥成灾的电影倒是不少,而《杜拉拉升职记》等票房上有所斩获的电影,也因植入的繁多僵硬饱受诟病。当前的局面而言,广告的植入的确已严重影响到了电影创作的本身,进而影响到受众的欣赏。电影长片如此,而更加便利于广告营销的微电影则更易受此范囿。

  《变身母女》显然也是定制短片的范畴,不过它的营销理念与吴彦祖的《一触即发》还有范冰冰的诺基亚定制短片比起来,广告片的痕迹手法明显隐蔽得多,营销团队首先发掘了“母亲节”这么一个情感释放点,从而在情感经营上下足了功夫。而且穿作者们更加注重微电影中故事的完整性和母女之情的营造,只是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变身”关键环节中做了产品的植入。

  照目前形势来看,微电影的广告营销是大势所趋,至于定制电影将迎来一个五彩纷呈的春天,还是一个弥漫着铜臭味的春天,就看创作机构和营销团队的自律了。至少微电影省略了长篇电影必须的诸多立项和审批环节,创作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只要不是大伙都众志成城地奔着钱眼里去,微电影还是应该有它一个可以期许的春天。

  《变身母女》影评(二):微电影献礼母亲节带来大感动

  2012年5月13日,在母亲节之夜被微电影《变身母女》打动,片中的母女有笑有闹有感动,一个奇幻事件引发的亲情故事,被演绎得像炉火一样温暖。想到这一缕温暖正通过网络传递、扩散,能让很多人一起来关注单亲家庭成长沟通等现实问题,忽然就悟到了微电影的魅力。虽然没有大银幕那样震撼级的视听效果,但凭着机动灵活投资和制作模式,可以充分拉近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形成容易接近甚至达成互动观影体验,凭着这样的亲和力,相信微电影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影视娱乐的主流

  其实在看《变身母女》之前就这部为母亲节订制的微电影就有所关注,因为几位主创都是业内比较有才气潜力股,对编剧赵猪更是从人到作品都非常熟悉,他的剧本大多主题比较平和结构比较别致同时又有欢快节奏严谨细节,又不失对人生社会深度探索。果然,通过《变身母女》,又见到了赵猪式的亲情主题,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不由自主的相互摩擦、冲突甚至对峙,最终得到一次意想不到心灵升华,这些都是他比较擅长的套路。

  不过,《变身母女》并没有旧话重提,和大多数微电影一样,这部20分钟标准时长的作品制作严整且质感轻松,故事主线简洁有力,从金雅梦饰演的健身教练笑笑青春活力,到安宇饰演的单亲母亲对未来女婿的冷嘲热讽,廖廖几笔,就把一个单亲家庭的各种矛盾呈现给了观众,无论是婚恋观、价值观生活态度,都有或重或轻的体现,而对于片中手机、糖、舞蹈等重要道具元素运用,也都对剧情后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样的开场,体现了导演及主创团队的能力态度,微电影虽小,创作却不能从简,只有精益求精的故事,才能充分体现微电影短小精悍特征

  如果说《变身男女》开局体现了幕后的创作水准,那么影片后十几分钟的故事就充分展现了表演技巧和亲情主题的感染力,因为演的是母女互换身体的奇异故事,所以两位演员要大跨度突破年龄的界限实现母和女的反串。资深演员安宇大胆“装嫩”,变得调皮任性和浪漫,大跳现代舞、咬嘴唇、玩手机、吃冰激冰等细节让人耳目一新,金雅梦的扮老同样音容笑貌惟妙惟肖,而最终母女二人深情告白的催泪场景,同样因反串的幽默,给观者以笑中带泪的情感冲击

  影片在这样一个并不是很繁复的故事里,把母女情演绎得一波三折,给一个颇为伤感沉重的话题注入了活力和想象力,全片从头至尾都不乏笑点和幽默桥段,很多生动情节都能让人产生代入感和会心一笑的领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格局小巧,手法大气,在灵活运用手机、网络、软件等现代道具的同时,还加入了一个比较陈旧的道具——纸质笔记本,通过母亲的日记,贯通了两代人的心灵交流,称得上《变女母女》的一个点晴之笔。

  《变身母女》影评(三):“移动MM”&《变身母女》&定制微电影

  “移动MM”&《变身母女》&定制微电影

  镜头里,女主角屡屡拿起手机,点击“移动MM”侃大山、变嗓门、玩跟踪,甚至下了个软件许了个愿,居然和反对自己男友妈妈“大变身”,两人意外的交换身份,最终当然皆大欢喜,互相体谅。一场灵魂交换的旅程,一串啼笑皆非闹剧,一段心灵洗涤的情感,这就是20分钟微电影《变身母女》的故事情节。确切地说,这是移动MM定制,灵思传播机构打造的电影和广告的“混血儿”。

  去年至今,微电影弹指间成为社交可视广告新宠儿,三星、佳能、凯迪拉克……众多品牌前赴后继投入微电影行列,这下移动也显然紧跟脚步,《变身母女》微电影的主创,除了编剧之外,剩下的我一个都不认识,虽看得出该片团队并未花费太大成本精力去打磨细腻片子的结尾居然还赶时髦的让一群憨厚极品来了段《最炫民族风》。不过对于一部定制微电影来说,《变身母女》故事上还是有吸引人的地方,另外重点突出,一针见血,品质足够了。

  眼下来看,微电影除了《老男孩》这种纯粹情感动人的产品外,定制式的电影和广告“混血儿”更多,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企化传播微电影、产品推广微电影、城市定制微电影、纪念庆典微电影,很明显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移动MM的《变身母女》、奇艺网的《城市印象》、香港电影金像奖串片这些就分别是这四种类型。投入低、制作周期短、目的明确,而且传播效果易于测量、受众覆盖广、精准到达且好感度高,同时配合多种传播手段、搭载多种网络营销工具……想想,微电影的优点可真够多的。

  都市繁忙也罢,现代人安心也罢,很多人不可能把一部视频从头到尾看完,包括我自己也习惯找些简单时间短的视频观看,久而久之不看微电影的话,就觉得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因此微电影也被当做病毒营销的一个好手段。企业也罢、电影公司也罢,不少人注意到现代人碎片化时间消费观念,搞了不少不错的微电影宣传视频,比如说:点击率过五千万的《人在囧途》盒饭哥、累计点击量超过2亿次凯迪拉克《66号公路》、《失恋33天》与《将爱》的情感视频……

  当然,微电影的制作与电影制作的运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一类是通过广告代理商出创意,制作公司完成;另一类是广告主直接找到视频网站,通过视频网站搭建团队。微电影虽然投拍成本相对低廉,但后期传播上也要花费不少精力。就拿《变身母女》继续说吧,移动、灵思传播机构与制作公司合作制片后,宣传期以母亲节的名义,大力呼吁通过母女灵魂换位的故事,提醒家长子女能够经常换位思考,后期传播与互动也是做足功夫。不管怎么样,眼下的微电影以创意为核心,注重线上线下互动,注重多渠道覆盖展开品牌的互联网营销,是好事,这个朝阳产业潜力无限。

  《变身母女》影评(四):《变身母女》:一场关于母爱的反串体验

  当一切开始商业化的时候,至少,我们还有母爱。

  无论是微电影《变身母女》或者大电影《飞越老人院》、《桃姐》,充满人文情怀的影视作品中对“长辈”这一群体的关注已渐渐开始复苏,作品的创造初衷或许未必一样,但其情感的着眼点却殊途同归,提醒我们日益商业化的银幕,是时候需要朴实而有真挚情感的作品进行补充了。

  《变身母女》的重心放在母女情感沟通的问题上,就影视作品而言,现在对于“母爱”这一主题的教育几近断层,如果需要追溯,已然可以追忆到上世纪80年代令国人集体挥泪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面对即将到来的母亲节,《变身母女》则绕开宏大命题,从最基础沟通问题重新审视子女对“母亲”这一角色的关注,这也是微电影的长处所在,以点带面,长话短说,用最短的时间展现最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其所反映的也是现实中颇为无奈的问题——微博、QQ、人人、陌陌、豆瓣……当我们每个人都在网络里谈论六度理论试图和全世界建立联系时,反而没有办法和我们的母亲沟通了。

  于是,影片对于母亲的关注从新的角度去介入,一场“灵魂互换”的变身戏码在20分钟的时间内急促上演。这一次的“变身”是对换位思考荒诞夸张的演绎,也是对两代人迥异价值观的另类呈现,尽管这一形式极具荒诞色彩,但其传递的生活哲学却朴实深刻,当两代人的沟通无以为继,身体的互换则成了唯一的救赎途径,这在表现上陷入悲观,最终呈现的解决办法或许也只是童话式的一厢情愿,但无疑能给诠释意图提供了极富戏剧效果的模式。

  当然,“变身”的除了思想还有演员的表演,安宇和金雅梦这对“母女”一个咬着嘴唇扮萌一个耐着性子卖老,都给予了短促的故事以强烈喜剧效果和视觉享受,这种来自模拟的表演体验,还带着来自童年那种异想天开的乳味儿,也可以解读为一次来自彼此的身体旅行,观众可以从影片中发现这种表演是带有丰富趣味的,而为了获得更为细腻的“用户感受”,没有性别更替的“反串”绝对是一次幽默的跨越了。

  在这场关于母爱的反串体验中,影片还涉及到的现实问题的方方面面年轻人恋爱工作、生活;单身老年人的婚恋、疾病、养老等等问题在简短的对话中摆在了观众面前,如何互相理解,如何走近我们最为挚爱亲人这一核心问题始终都在故事的脉络里寻找突破。

  尽管影片是在用一次冒险的变身来消弭情感隔阂的,但其随处可见的温情和关怀让人不得不一次次关联自己的感情轨迹,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和母亲有过各种情感上的交集,无论当时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每每念及,心头嘴角还是会有一丝温馨。

  当生活的节奏越来越急促,当人和人的感情越来越疏离,我们能做的还有,时常想起。(文/ 鱼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