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年H》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少年H》经典影评10篇

2018-05-31 21: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年H》经典影评10篇

  《少年H》是一部由降旗康男执导,水谷丰 / 伊藤兰 / 吉冈龙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H》影评(一):你好。受难的日本

  今天到姑姑家拜访,因为她家的电视只有芒果TV,选来选去,只好选了这一部有两个小时的日本电影。

  感觉这一部电影就是《萤火虫之墓》的背景知识补充,当年看那部动画时候,对于发生的空袭觉得有些莫名,不能理解。加上《美国往事》这部老电影,算是对于日本和美国的历史关系的一个解释。我也有点像H一样在片尾时对于日本的态度是不解的,战争时是那么多厌恶美国,禁止一切关于西方的事物,例如西服和基督教。而战后,立马像随波逐流的裙带菜一般来说亲美。也时常听军事节目说起日美的关系,我想变化的不是他们的关系,而是他们共同的利益决定他们的立场所在

  看到H和母亲遭遇空袭,努力的按照排练时有步骤的提水灭火时,我不合时宜的感动了,但是这是不可抑制的人类纯粹的一种情感表达。每个国家都遭遇过自己苦难,我们以前被日本侵略,日本也被美国侵略,美国以前被英国侵略,英国后来还不是被美国侵略,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是百分之百纯洁大好人。毕竟中国现在的地理版图也是通过侵略别国而得到的。所以现在中国的仇日分子也是如同不知内情的裙带菜一般跟风去仇恨他人。H的母亲就一直很棒,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却还是不顾困扰中的H的反抗,毅然决然的去给饭团,救济他人。

  以前在豆瓣上就看到过对于这部电影的推荐,但是看到是二战题材的,我也就跳过了,关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我已经看了好多了。但是看完之后觉得还是挺新鲜的。对于日本经历着对于美国的感情复杂变化有着印象深刻体验。原来日本人也有着像中国文革时期一般的不分青红皂白进行规模的禁止活动。从初中开始就行彻头彻尾的军事化管理,这点挺让我瞠目结舌的。里面H的反抗和疑问也正是观众所不明白的,而H的父亲和H的教官说的话着实让人觉得意味深刻。

  只有接触世界思想,人的思想才不会变得狭隘而困扰。

  《少年H》影评(二):在破碎中继续

  “生命在破碎中继续,一定要穿越那黑暗,愈益深重的黑暗,勇往直前。”

  这是在《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中看到的句子。基本上,这首小诗也可以当作《少年H》的题诗。电影里,少年H涉过时代阴霾,但叫人欣慰的是,稚弱的生命没有被“深重的黑暗”撕裂,反倒趋向阔大。就像歌里唱的,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人。

  镜头里的少年H,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妹尾河童,日本数一数二舞台设计家。对中文世界来说,更熟悉的是他的一系列“窥看”游记,而这部去年上映的《少年H》,正是改编自其同名自传

  据说,妹尾的这本自传在全球卖了350万册。但我觉得,很可能导演降旗康男看重的并不是它的畅销,而是它对日常悲喜表述,与降旗以往的片子一脉相承。我们很容易将少年H认作高仓健饰演的兆治的少年时——在降旗康男30年前的旧作《兆治酒馆》里,生活的跌宕都不动声色地融化在了高仓健的沉默寡言里。《少年H》里的H,因为小伙伴的多嘴,无端地成了同学眼里的小间谍。但在苍茫的暮色里,H对小伙伴说:“错就错在我们和美国打起来了,小一,你一点错也没有,所以我不生气。”常常,在降旗康男的镜头里,世界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H们,永远不会被一个灰暗的时代败坏。

  电影虽然只截取了H生命中短短的四五年,但这属于1940年代的四五年,因为日本陷入战败泥沼而显得很特别。所以,尽管叙事的起落都仅仅围绕平凡的H一家,但这种个体言说,从另一个角度看,势必成为对大时代、大历史的回应。少年H的H,既是名字简写(妹尾河童原名妹尾肇,H即为“肇”罗马字拼音的首字),也是世相隐喻。电影开头,H的父亲在神户的本庄町六丁目经营一家西服店,就像美国人那样,H的红毛衣上被绣上了大大的“H.SENO”(妹尾肇),搞得小家伙走在路上,总有陌生人冷不丁要问:“你是妹尾同学啊”,更多的同学也常常对此发出嘲弄:“妹尾家可真时髦啊”……经过H的抗议,毛衣上的绣字最终成了暧昧不明的“H”,而这种暧昧性恰好也指向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乌冬面店的小哥突然成了危险赤色分子,安分守己的父亲突然成了里通外国特务,好像一切固定的都消散了,明明灭灭。对H来说,他再也不能对着港口的军舰写生,因为那很可能被认为是在窃取军事情报。就这样,少年H眼里原本安稳现世被彻底打翻,而父亲对H说得最多的,就是“忍一忍啊”,爬屋顶、画速写,现在都要忍一忍啊。“这场战争会怎样,爸爸也不知道。虽然现在很多不得不忍受的事情,但必须清楚自己在忍受什么,可不能等战争结束后,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可耻的人啊……”

  所以,电影的剧情主线也可以简化为,身处1940年末的少年H,如何忍受社会纷乱内心惶恐的一次次冲击。值得庆幸的是,越过苦难,H终于挥别了外部的朽坏,而他的心地,越来越节制坚韧。电影最后,日本宣布投降,小小的H埋头于一幅大大的招贴画,但他不知所画何物。人家告诉他,这是浴火重生的不死鸟呐,H听了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不死鸟啊,那真好。”可以想象,20年后,H也许就成了《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里那个不抛弃、不放弃的茶川,《少年H》播下的种子,长出了其后1960年代最温暖的一段昭和风景。而银幕外,我们也知道,日本正努力走出金融海啸、福岛地震冗长阴影。(by 淹然)

  原载《新民周刊》,2014.6.12,http://www.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3900

  《少年H》影评(三):恶与美

  这部电影,群体的躁动,愚昧,易变,残忍疯狂,通过战争初期与战后的对比表现淋漓尽致

  疯狂的军国主义战败后,对美国大兵的谄媚及对H带着小商户特有笑容钟表匠,战时是教导中学生殉国的严酷军官民众,前一秒钟,都在呼喊天皇万岁,前一秒,都在嘲笑文字母H,现在以跟美国大兵说hello为荣。

  少年H一家,信奉基督教,上帝与天皇的冲突予以体现。母亲,对基督教信仰坚决,是教义驱使还是善良本性使然,自己挨饿也要救助奄奄一息路人

  父亲,手艺精湛的洋服裁缝,以此肩负一家生计,因其与西方人士的往来而受迫害,教导H以东方文化的忍对抗疯狂的军国主义。战后,家徒四壁迷惘后,又能全力振作满怀希望地踩着缝纫机,让一切重新来过。

  电影以凤凰图,结束。凤凰,神户能火中重生,但那个以美为生的男人姐姐,那个同学的舅舅大姨,却只能在战壕与神户的火中长眠。

  被军国主义疯狂包裹的个体,在肆无忌惮地残忍,杀戮后,又怎能可以继续面朝朝阳幸福生活?那逝去的人,就只能一抔黃土吗?

  《少年H》影评(四):少年H:日式反战的真诚与狡辩

  电影记述了在战争中长大的妹尾河童的少年时代,虽然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但整部作品贯穿了二战及战后初期的日本社会。以儿童视角来回顾战争,既契合了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战争的记忆,又刚好迎合了当下日本对于那场战争的最标准的“政治正确”。

  电影中的父亲,是一个能够在狂热年代中保持清醒头脑的洋服裁缝,他貌似看透了日本发动战争的不义与必然失败,却只能甘心服从于国家的战争需要;他既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在战争结束后让自己变成一个可耻的人”,却又在孩子对战争的质问面前哑口无言。母亲是一名虔诚基督徒,信奉付出获得幸福、爱可以化解一切的教义。父亲的求真与母亲的向善确立了影片的反战基调。“卷入战争激流普通人家,凭借勇气信念与爱顽强地活下去”。这是电影的宣传语,也是它想要达到的教谕效果

  作为一部由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这种设计难免让人产生一种诡异一厢情愿的感觉。如果说父亲超越时代的对于战争的认知尚且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出自H之口的反战话语,更像是作者经历岁月洗礼后对于战争的反思。借由少年时代的自己来说出,若不是记忆出现偏差,就只能是下意识神经错觉了。事实上,在当下的日本社会,已经很难容下《野火》、《春妇传》这样深刻剖析人性本质的反战电影,更别说《人间条件》、《战争与人》这样直面军国主义罪恶的作品了。在历史与现实因素制约下,当下的日本电影更愿意用战争对人,尤其是对本国国民伤害,来置换发动战争的罪恶。在日本人看来,经受战败以及作为唯一受到过原子弹伤害的日本人,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甚至是最大的受害者。这种狡辩在近些年的日本战争电影中成为主流,《男人们的大和》、《太平洋的奇迹》等莫不如此,而在最近大热的《永远的零》里则被渲染到极致

  《少年H》因为远离战争现场,且主要刻画的不是战争中的军人,因而更容易让观众关注电影中随战争起伏的普通人的命运,而避开对战争本质的追问。本片继承了日本最重要的电影类型——“家族电影”的优良传统,以朴实细腻手法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在战争中所承受磨难,以及纠结于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心灵创伤,并最终凭借爱与信仰走出阴霾、重获新生的家族物语。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战争对人的戕害,以及在受到戕害时所能坚守的人的尊严。时代细节考究与镜头语言的不煽情,更是给电影蒙上了一层理想化的色彩

  回到电影的主旨,正如本片的另一句宣传语所写的那样,“那个失去了一切的夏天,是我的家的未来的开始。”日本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迈向了新的开始,虽然也一再宣扬自己经历了生离死别灵魂拷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即便是在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的今天。这或许也是我们在观看当下的日本反战电影,或者是涉及到那场战争的日本电影时,无法评价艺术优劣,且无法不为之摇头的原因

  《少年H》影评(五):算对日本民众关于二战心态的些许了解

  刚好看了偷书贼后看的少年h,两部片子分别是从德日两大军国主义后方的角度,从民众视角来反应战争,历史总是有类似,比如战争后期两国穷兵黩武,强征壮丁,培养童子军,鼓吹虚假战情等,两部片子都有反应。

  当然相比之下,少年h由于是近邻拍的,由于文化较近,我们看起来更明白些,相比于如今日本对美国文化的态度,在当时听西方的歌曲衣服上绣英文却被认为不爱国不忠君。电影对当时这种扭曲的思潮给予了讽刺,且鼓吹了基督教,一家人笃信基督,保持着对战争冷静思考和对战情的判断,最后一家得以保全,算是有点好人有好报的意思

  对国家形势冷静的判断,且对宣传抱有质疑,这可能是编剧观点,在当时的战争漩涡中是很难的,少年h的周围尽是些哼哈作态,受军国鼓动的青年,少年h还能与人争论,似乎是不可能的。电影反思了民众的思想被当时的天皇绑架状态

  人要有独立思考,电影中的父亲说出了主题

  仅从影片看如今的日本民众对当时战争的态度,是反战的。战争的元凶是军国主义势力,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老百姓,电影结尾也以欲火重生的凤凰比喻了当时失去一切的百姓,在战后重新开始。

  《少年H》影评(六):《少年H》--活着之美

  这几天看得日本的影视剧似乎都与二战那段历史有关,战争如何改变了一个普通家庭,又如何从废墟中重生的过程

  主题很普通,难得的是细节,就本片我想谈这么几点。

  一是音乐,日本影人的音乐真的是一丝不苟,不论是宫崎骏动画中久石让那余音绕梁的回响,还是《入殓师》的那深沉低回的大提琴,抑或是《花子与安妮》中那段苏格兰风笛,以及本片中那首偷听的禁曲。。。。这些音乐不觉之中就沁入我心,让我总有潸然泪下冲动

  二是普通人的坚守。本片中最让我感动形象无疑是父亲,作为一位洋服店的老板,他兢兢业业守护着自己的这份手艺,同时也默默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比如逃难过来的犹太人。对于宗教,他不盲从,他理解爱人笃信基督的那份虔诚,但是也不会轻易的去否定他人信仰的自由。对于战争,他内心非常厌恶,但是为了家庭也能够做到隐忍的活着。对于儿子叛逆,他深深包容与理解,同时也会非常坦诚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就像他对他爱人说的,踏耶稣像没有关系,真正的信仰是发自内心的,我想他就是一个把顽强活着守护家人的信念真正内化于心的人。当然,更感人的是他其实并不只是为自己和小家,无论从当消防员的选择还是不收那位旦角小生的西服钱,抑或是知道儿子经常去邻居家偷听所谓的反动唱片,他都会报以一份默默的理解,在那样的时代,一份这样看似细小的包容与同理心更显弥足珍贵。

  当战争结束后,作为一个清醒的旁观者,他没有大肆宣扬自己的正确,而是真诚的向不断质询自己的儿子说“对不起,其实我心里也害怕,但是我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可能就真的完了。”这是一种凤凰磐涅般的生命力,看似和风细雨,其实力道绵长,有如余华的《活着》,看似本能,其实恰恰是生命最本源的那股韧劲。

  三是这个普通家庭在战争中的相互守护与关爱。无论是儿子为父亲被宪兵带走掩饰而免得妈妈妹妹伤心,还是妈妈在战后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对周围邻里的施舍,抑或是妹妹懂事的想把自己的那份白米饭让给哥哥,当然还是在大火中母子两相依为命奋力逃脱。。。。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这一家人分外的有温度,尤其在那样冷酷的时代。

  当然,其他的看似惊鸿一瞥其实蕴藏着感动的情景有,那位旦角哥哥的妩媚与惆怅,那么有美感的一个人物最后只能选择自杀来逃避无法胜任的战争,那是一种把美撕碎的时代悲剧;还有邻居那个带主人公听国外来的经典歌剧的大哥,他对美也是那样的执着,让人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在监狱中冒着惩罚的危险放歌剧的那一幕,还是那个军官看到主人公画的马奈的裸体像后保护了他,并教他如何在战争中求生存,又或者是父亲用他那双巧手为法国朋友做上临行前西服的一幕,你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小的坚持与审美,正是这些深藏于我们人性的真善美,才是最后瓦解战争疯狂的最有力武器。

  所以,不论何时何地,永远都不能忘了对于真正美的追求。

  《少年H》影评(七):台词

  而且,说到底是人和人的交流,国家和语言不是最重要的。

  或许这个国家将要发生的事,外国人反而知道的更清楚吧。

  为什么想法不一样就不行呢?

  男姐姐不适合当兵。

  去找犯人毫无意义,这样做连自己都会变成可恨的人。

  坐下来,你认真听好了,这场战争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爸爸也不知道,但是如果自己不坚强的话,那就会被摧毁。现在发生的是什么,用自己的双眼认真地去看,虽然会有很多不得不忍受的事情,但是自己究竟在忍受什么,必须清楚地知道。能忍,战争总会结束的。

  这场战争,到底算什么?这场战争,到底算什么?

  “在等一刻,神就是爱”

  等不了了

  《少年H》影评(八):我们都没错,错在这个年代

  少年H,一部对我来说不够温情、不够感人,但却那么真实,不矫情、不做作的佳片。父亲的教育方式,着实该送上两万五千个赞。作为反战题材影片,说实话,小日本比国内的有态度的多。战争狂热分子,政府的狂妄愚昧,弱小百姓的任人鱼肉、无奈求生,在国产战争影片中,几乎看不到。“海底的裙带,飘摇不定”,其实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求生技能,当然,也是令少年H极为困扰并压抑许久的源头。若不是父亲自幼便引导H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话,恐怕H根本无法跨越这一道无形的鸿沟。“我们都没错,错就错在这个时代”,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是如此,只是换个形式罢了。战争年代忙着活命,现在就不是吗?那些曾经高喊“皇军万岁”的,战败后第一时间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队伍,这种行为和我们周遭的装逼“裙带”有什么差别?装逼可能真的是伪装弱小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喝上个星巴克就是洋气了,还不忘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今天一个人喝两杯,喝不掉了,怎么办呀”;根本不熟练的活,难得干一回,也以同样方式以告天下,“快乐的工作中”,就听过那么几首外文歌、外国歌手,就是音乐达人,就知道个三叶草和adidas的关系就是时尚潮人了,或许吧,有时候我也如同H般,厌恶自己,厌恶这乱七八糟的人,或许吧,或许吧,我们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生存着,都没错,错在这个时代。

  《少年H》影评(九):真实而细腻的二战电影

  一部日本的二战电影会怎么样 如果是用中国的方式可能是描述皇军战士如何对抗狡诈而丑陋并且弱智低能的美国军队 再利用古老的日本忍术 大和魂精神把美国人打得屁滚尿流 但这部电影没有这样做 因为这不是一部带有仇恨的电影 这是一部真实的关于二战反思的电影

  如果我不是中国人可能给的分数会高一点 这部电影描述了许多平凡人如何承受着战争带来的迫害 而在其中我看到了三种人 一种是被毁灭的人 像那花旦 赤色分子 一种是墙头草 那个有暴力倾向的教官 还有一种是忍受下来并且不放弃自己的人 像少年的父亲 可能就是电影结尾处所要展现的凤凰

  而中国的二战片往往看不到这些人性的反思 我们往往能看到的是仇恨 是不断地揭露伤疤 不断地让我们看到日本人强。奸我们的妇女 杀死我们的百姓 让我们一遍遍地回忆伤痛 为了伤痛而伤痛 为了仇恨而仇恨 到后来更进步成抗日演义 一个个神通广大的抗日奇侠各显神威简直成了爆米花电影 中国的抗日片简直与美国的丧尸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面对弱智而变态的敌人 同样是不断地爆血浆 也经常出现分尸等恶心镜头 同样是剧情简单到发指 同样是看完后让人觉得粗糙而有虚幻

  《少年H》影评(十):乱世浮生

  那个动荡的年代,其实电影中还是较少的描绘那个时代的可怕,而是着重在宽容与人情。空袭那段让我想起昔年外婆与我说起她小时候躲避空袭时的样子。 在这电影中,多少也能看到与文ge时相似的事物,一样的身不由己,一样的百口难辩,一样的充满可笑的谎言与盲从。

  当美军的空投弹落在这条小街的时候,大火迅速蔓延,导演把这场大火拍的分外的美丽,这场大火,让你看到的是普通百姓生存的无奈,也寓意一个时代的结束。当爸爸的缝纫机烧毁于这场满天大火中时,那个对儿子谆谆教诲的父亲,一家之主就此不见,缝纫机,就是父亲的灵魂,也是那个时代。虽然后来缝纫机修好,那个慈父又回来了,可是,我反而觉得有些牵强。

  当母亲将米饭分给他人时,H在屋中闹脾气,他很迷茫,在这样的时代。他质问父亲,想要一个答案,可是父亲,回答不了;这也是那代人对那个无奈时代的质问,谁能回答的了。

  真的是一部好片子。

  爸爸,h,眼里炸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