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黛尔的生活》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阿黛尔的生活》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31 21:44: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黛尔的生活》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阿黛尔的生活》是一部由阿布戴·柯西胥执导,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 / 蕾雅·赛杜 / 沙利姆·克齐欧彻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一):蓝色是最温暖颜色

  看的是阉割版的。。。暴风凶残地把三个多小时片子删到两个多小时,没有亲热镜头有些地方显得太突兀而生硬了,故事都不完整了。比如说,阿黛尔的那些裸体画是怎么画出来的?电影被删得支离破碎。但是即使是这样,真实东西还是很动人的。

  它画面就一直定格在女主昏昏欲睡表情呆滞眼神上,镜头给得太多了,太琐碎,看得人昏昏欲睡。以至于微博上有人讨论这个问题,“阿呆为什么这么呆?”女主是挺美的,希腊画像中经常见到的深刻五官嘴巴老是嚯着,合不拢。她头发油腻,随随便便地扎起来,会有一缕冒出来,粘在她脸上。发丝随风而动,还显得很飘逸。她懒懒散散的,又邋遢沉默,很少有真正开心的时候习惯了用撒谎来逃避后果

  所以我就直接快进到蓝头发艾玛出现之后开始看的,艾玛演得真好,一开始她看她,眼睛里有笑意,有欲望。但是,后来两人三年之后的重聚,艾玛的眼神有疲惫,还是会笑,但是经常躲闪。千言万语,一切变化,都写在她的眼睛里了。

  那种痞痞的感觉特别人心动。

  我想她们爱情的悲剧,是因为她们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人,艾玛向往着更广阔天地,更加遵从自己意愿选择生活,她愿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可能性,也喜欢表现自己的闪光点。而阿黛尔,是一个吃意面的普通的小市民,她喜欢文学可她不敢坚持,她不敢想象自己是有机会作家的。她害羞,将自己的诉求,自己的愿望埋得很深很深,所以她最后就只求当一个普通的教师,有一份糊口的工作就够了。我都不忍心看艾玛和阿黛尔父母共进晚餐那一段,在这里,清清楚楚地揭示了两人的不同,一个是鸿鹄,一个是云雀。不能说谁比谁伟大,只能说,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这是无可厚非的,悲剧就悲剧在这两个毫无交集层次不同追求不同的人在一起了。

  果然,导演其后就很残忍地更细致地表现她们的不同来。艾玛和朋友聊画,她什么都不懂,插不上嘴。试问没有精神力的相惜,感情还怎能再继续?当你想要对那人倾诉你看过某书之后的感慨,那人却看着经济杂志对你这些感性想法毫不在意……你对他这点单薄的靠荷尔蒙撑起的爱又能维持多久呢?

  看着艾玛和同样学画画的丽萨欢声笑语的,她心里就特没安全感。阿黛尔怕是也意识到她们本就是不同世界的人,长久地踮起脚尖爱一个人,会累的。她寂寞孤单不安,于是最后她出轨了。这其实也不是她的错。

  电影最后看得人太心酸了,打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这段感情,顶多封存在两个人心中一辈子,这就是它最好的归属了。

  艾玛也是意识到这点了吧,所以最后即使她很想和阿黛尔做,她也忍住了,她说不行。她还爱着阿黛尔,她却告诉她,已经不爱她了。

  阿黛尔一听,眼泪就流下来了。

  总之分手三年后的重聚这里,两个人的演技不要太赞。

  为啥一个低成本的电影,而且是讲同性之爱的电影能得到大众这么好的反馈,我想,感情是真的,演员也很自然,人在恋爱中流下的泪水,一个心碎的眼神,这些都是真的。它让人想起我们自己生命中那些正在进行或者无疾而终的爱情。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二):一点想法

  1. 如果把同性恋要素去掉,换成异性恋,恐怕就会变成一部不太有意思的电影了。

  一个文科高中生与一个艺术大学生偶然相识,一见钟情结婚高中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成为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大学生成为画家发展自己事业。后来,艺术家因为与幼儿园老师渐渐没有共同语言失去激情发现了新的感兴趣对象,幼儿园老师因为情感上被渐渐忽视而感到孤独,进而无原因地出轨,矛盾爆发,二人分开。幼儿园老师还爱着艺术家,艺术家却组建了新家庭,并且说并没有爱了。

  现实中的离婚可能大多也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因为自由恋爱而开始的婚姻,在恋爱的阶段都是美好的,因为那是种让人感觉很好的心理体验,不管是异性爱还是同性爱,心理感觉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异性恋者在与异性恋爱时满足度更高,同性爱者在与同性恋爱时满足度更高。所以,并未感觉本片中的爱情更加纯粹,更加美好。反倒是一起生活之后并没有多幸福气氛令人担忧。现实生活中,能够以爱情开始,一直相守到老的例子也是有不少的,与此相比,阿黛尔与艾玛只能算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2. 人物分析

  阿黛尔:不太内向也不太外向性格不好也不坏的成绩,不好也不坏的朋友们,迷迷糊糊就开始的与男同学的恋爱(在对方喜欢自己,自己却对对方没有特别感觉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不开始关系,而阿黛尔对于每个对她稍有好感的人都没有拒绝),普普通通的职业,生活中也像一个普通妻子那样打理着家务。因感受到被艾玛冷落对待后不慎出轨,导致矛盾爆发,被分手,后来一直独自生活,还爱着艾玛。

  艾玛:蓝色头发,显眼外表,对lesbian的身份毫无隐瞒,混迹于酒吧,勾搭阿黛尔时有女友,学艺术(不禁想起the L world里的Bette),喜欢谈论哲学与艺术的话题(然而并未觉得有多深刻独特内容创作内容是前女友和现女友的裸体画像,如果这就是艺术的话),工作上有矛盾是脾气不好,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意外发现阿黛尔出轨男同事大发雷霆,觉得自己受到深深伤害,将阿黛尔逐出家门,最后与最近一直聊得来的怀孕女画家在一起,孩子也长到了三岁。表示已不爱阿黛尔。

  关系:各种小细节暗示人生活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如同大家所说,不合适。其实阶级差距过大,努力也是可以在一起长期相处的,不过当努力的所需要付出大于你所认为的回报重要性时,努力便没有了动力。不合适的人,没有开始仿佛都已经能看到失败的结局,如果要追求当下的快感必然要做好承担未来可能失去的痛苦觉悟,有期待必然会有痛苦。正因如此,找到合适的人才困难

  3. 爱情三角理论

  完美的爱情三要素是亲密、激情和承诺,本片中二人主要是以激情发展并维持关系,亲密和承诺都不太足够。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三):杀死爱情的凶手

  存 2014.01.28

  阿黛尔,十六七岁,性感嘴唇,坚挺好看胸部大眼睛,蜷曲的金黄卷发,她有着自己都不知道的美丽灵气里掺杂着一点点呆。

  她读高中,念法国文学,喜欢长到不能再长的小说不喜欢老师过度解释小说,那样会限制她的想象力。她会因为老师的好坏成绩忽好忽差,能从满分一落千丈到零分。她有点孤独,尝试与一个喜欢自己的摇滚学长交往。却在赴会的路上碰到蓝发爱玛。惊鸿一瞥,永世难忘

  约会结束回到家,阿黛尔忍不住将爱玛当作自己的性幻想对象。与摇滚学长分手,被女同学情不自禁亲吻,以为自己是同性恋,有如天启一样去同性恋酒吧游荡,看到蓝发爱玛。

  爱情一触即发

  出去野餐,吃东西,爱玛挑剔,阿黛尔来者不拒。阿黛尔说喜欢阅读,爱玛就提到萨特,提存在主义,“人通过选择和行动证明自身的意义”,阿黛尔听后只是咧开嘴傻笑继续埋头吃汉堡包。她说哲学太艰深。在恋爱的初期,补哲学课成了独属于两个人小秘密

  接下来是疯狂激烈的床戏,电影里阿黛尔与爱玛共有三场床戏,每次均有些不同,这些细节在不断地推进电影往前走。关于尺度,导演曾说唯一标准就是美学观点上的漂亮。导演像制作绘画雕塑一样拍摄这些场景,花大量时间布光找机位,两位演员同时反复排练,最后有了观众能看到的美感。这种美感还得益于两位年轻演员优美身体

  性上二人很契合,其他方面导演却一再告诉我们两人有着很大的分歧

  去见家长,爱玛的家里挂满画,母亲与继父都很开明,不反对同性恋,谈论艺术吃的是海鲜喝的是白葡萄酒,阿黛尔家总是朴素的肉酱面,聊起爱玛要做艺术家,他们想到的首先是那不能养活自己。在同性恋酒吧,两人讨论艺术,爱玛说得头头是道,历数各艺术派别,阿黛尔却只知道毕加索。聊萨特,阿黛尔提到剧作《肮脏的手》,爱玛能引申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聊电影,阿黛尔只说喜欢几个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库布里克。两个人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爱玛曾向阿黛尔敞开自己世界的大门,但阿黛尔一直茫茫然地跟随,不曾想着进入爱玛的世界。

  矛盾总归要到来,在阿黛尔为爱玛和她的朋友筹办的聚餐会上,阿黛尔做的是一个家政主妇角色,她与他们搭不上话。那一刻所有人都看出阿黛尔很孤独

  可是爱玛也很无辜,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阿黛尔并不能提出什么建设建议,只说一句自己也会与同事吵架。

  之后阿黛尔在男同事那里寻求身体的安慰,被爱玛发现,暴怒下将阿黛尔撵出家门。阿黛尔哭着跪着祈求,说自己只是很孤独。可是枕边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肉体出轨,爱玛一样孤独。

  电影又用了不少篇幅讲述阿黛尔分手后的生活,努力做着教师的工作,继续大口喘着气,呈一个大字趴在床上睡觉,醒来继续吃饭工作,默默流泪。

  三年后的重逢,去爱玛的画展只是再次向观众展示阿黛尔的孤独。在那个名流交错的画展上,阿黛尔依然是孤独的。面对一幅画,她仍然只能说很好,如何好,哪里坏,她讲不出。

  穿着深蓝色裙子的阿黛尔一个人消失在街头。和电影开始一样,阿黛尔依然孤独,一样迷茫

  在阿黛尔身上,很多人看到自己,她不想走进爱人的世界,或者恐惧走进那个世界,她用吃与性来填充身体的恐惧感。她手里握住的是爱,可是有时候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就是爱,因为爱情成本太小,进入门槛太低。哪怕你看个电影都需要找片下片,但爱只要脑子里想一想、用言语表达一下就够了。

  马克思说人与人的差别有时比人与猿的差别还要大。两个人的爱情,如果仅仅是性的契合,远远不够,只甘于做床伴,不能做灵魂伴侣,依然会分手。阿黛尔的悲剧便是如此,她只能用本能行事,她的懵懵懂懂让所有人都爱她,最后也伤到自己。可是人生如果不来点这样的伤害,似乎也没有那么完整。所以杀死这场爱情的凶手不是对方也不是社会阶层的分离,而是自己。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四):小理解

  全篇基本上都采用近景和特写,着重于人物面部神情神态刻画,镜头看似从一个客观第三人称视角旁窥视,但实际上都是阿黛尔的视角观点,很主观,也更让观者代入进去。无论是阿黛尔的哭泣和微笑,还是阿黛尔走路、寻找的时候,镜头跟随很紧密,长镜头,特写与晃动。人物刻画,对阿黛尔的爱情刻画非常细致,力使观看者能从阿黛尔本身体会到阿黛尔的思想感情。阿黛尔爱艾玛,但艾玛给不了她想要的,阿黛尔喜欢客观角度,在她身上很少能有主观的表达,所以她神秘,但她没有追求也正是艾玛和她分开的原因。蓝色,孤独,阿黛尔说,我始终感觉我想是一个人。她被艾玛所吸引,但像是恒星之间的引力作用力一样,始终相绕而行,但始终存在距离,这是艾玛的感觉,所以艾玛选择离开。两个生活无所交际的人注定有隔阂感。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五):阿黛尔

  选择“成长”这个标签,完全是因为剧中阿黛尔和艾玛分手后三年再见面时说的那句“成长比我们预想来的快”。但这部电影确实和成长有那么些挂钩的,比如说在阿黛尔分手后由原本教幼儿园变成了教小学,发型由原来的肆意放任变为规矩。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成长。

  这部电影名字就叫《阿黛尔的生活》,所以其实真正的主角只有阿黛尔一个,整个电影前两个小时其实都很平淡。唯一的起伏就是阿黛尔对自己性取向认识,电影的开始我们就知道有个暗恋阿黛尔的男生,但阿黛尔对他的态度却不是很积极,直到在她去约会的路上偶遇了拥有艾玛,那个拥有忧郁蓝色头发的女孩,可能是因为发色的扎眼,也可能是因为她对她近似调戏的笑容,她初次体会到了语文课中老师说的,所谓的,一见钟情。然而更吃惊的是她竟然在夜里做起了春梦,而春梦的对象确实只有一面之缘的‘女陌生人’。她也被自己吓到了,所以在第二天她急不可耐的和那个暗恋她的男生发生了关系,然而结果如她所想,她感觉整个过程她都在假装,假装喜欢假装高兴假装一切。然后她的第一段感情结束了。

  之后阿黛尔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个“玩笑”让她对自己的性取向更加确认,同时也是她认识艾玛的导火线,因为朋友的“玩笑”感到受伤的阿黛尔去了同志酒吧,并在同志酒吧看到了艾玛,俩人就此相识,相爱。看电影的时候我一度以为这部电影的高.潮部分是两人的相爱过程,但我发现我错了,她们的相爱过程太简单了,一见钟情后的互相吸引,然后,然后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了。

  随着电影的发展俩人的感情也从开始的热情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阿黛尔招待艾玛的朋友们时,很明显能看出她的局促不安,和强颜欢笑。她们说的她听不懂,美术并不是她所熟知的领域,她在她们中间她插不上话,她感到无趣和无助。事后阿黛尔也对艾玛说,他们知道很多,在他们面前她感到不安。然而艾玛却没在意,两人之间其实早已有了裂痕,两人不在同一领域,你说的我不懂,我说的你也不感兴趣。再后来就是阿黛尔的出轨,艾玛为了画画经常晚归,莫大的家只有她一个人,一种孤独感笼罩了她,长久以来和艾玛之间的裂痕无限放大,她感觉莫名的寂寞感,于是她选择的出轨来填充她内心的寂寞空虚。出轨这种行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无疑都是错误的,然而她走上了远离艾玛的错误道路。东窗事发,艾玛发了很大的脾气,两人的感情也由此正式say bye bye。

  阿黛尔分手后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跳舞时,演绎出的感觉让我很触动,那种万般委屈想哭,在内心却告诉自己要压抑住的那种感觉她表现得淋漓尽致,失恋过的人表示那种感觉很难受。于是在放学后她痛哭流涕,也许有悔恨但更多的是对艾玛的爱恋和不舍。之后的日子里她也经常哭泣,她陷在这段感情里不能自拔。在三年后的那场见面也为两人的恋情画上了最后的句号,艾玛有了新的爱人(孕妇女),而阿黛尔却依旧深陷过去,她一再表示她依旧爱她,不难看出艾玛对阿黛尔也是爱的,但,被她伤透了,已经没有勇气爱她了,艾玛对孕妇女和她的孩子,不是爱情而是亲情。她和阿黛尔的恋情告诉她,其实感情是不靠谱的,她的变化性太强了,只有亲情是稳定的。所以艾玛说“她们是我们家人”。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六):评价

  阿黛尔是个漂亮的高中生,班里最帅的男孩子喜欢她,可她显得有点犹豫,发情的种子貌似还没有开放,但所有的朋友都觉得这个男孩不错,而她彻夜的春梦也引诱她开启自己的情欲大门,她尝试着和男孩做爱,却一直无法全心投入。 我尝试去回忆,青春期的过往,是谁告诉我们爱情的方向只有一种,是内心的躁动,还是长者的善诱,是靠悟性还是靠点拨,如若我发现我和别人有一点不一样,比如对那个帅哥没有任何感觉怎么办,也许对于年轻的姑娘来讲,她只会体会到极度的害怕和无尽的迷茫。 在阿黛尔发现,相对于那个喜欢重金属摇滚的校草带给她的性爱体验,她竟然更喜欢一个无意中的女孩的吻。她很迷茫,她很胆怯,她随着朋友来到了gay吧,又听从内心的指引来到了les吧。 于是她遇到了学美术的蓝头发蓝眼睛的Emma。 Emma很绅士,却很亲近,外表有些许浮夸,竟然内心是个懂得克制的人,她问了阿黛尔的学校名字,然后离开了。留阿黛尔独自在噪乱的吧中品尝Emma最爱的酒。 这一切都是崭新的,在阿黛尔面前,Emma远远的望着她,阿黛尔不管同学的呼喊而随Emma离开了学校,她带她来到了一条小径,Emma为阿黛尔画了一幅肖像画。 学校的朋友们开始抨击阿黛尔,即使她全力否认,甚至动手打人,她在害怕,害怕朋友们说的是真的,她爱上了一个女孩。 但很快,她发现这是真的,她爱上了Emma,自然而然,在夏日洒满阳光的草坪上,她们晒着太阳,头靠的那么近,阿黛尔的眼神无法离开Emma薄薄的嘴唇,于是,她亲吻了她。 全片用接近纪录片的手法拍摄了她们的第一次性爱,没有配乐,只有真实的,让人感动的节奏,声音并不完美,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这些才是真实的,不用为了迎合男友而调整动作和节奏,不用担心还要回答男友表现是否OK的问题,尽情地投入,应接不暇的精神刺激,和接下来无法抗拒的疲惫,让阿黛尔明白,她内心的渴望。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七):不可抗拒

  我一直觉得好的同性爱情故事落脚点绝不该是在同性上,对于《春光乍泄》是这样,对于《蓝宇》是这样,这部片子也是。

  面对爱情的挣扎,成长的迷失,争吵,害怕,出轨与错过,鲜明而真实。性爱镜头大胆,但真的不是重点。

  重点是阿黛尔的生活,她的成长和选择。

  三个好镜头:聚会银幕上不安的女演员对比着同样局促无助的她;哭的鼻涕眼泪妆都花了,很近的镜头;大树下睡觉的她。

  结局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老师课上讲的Antigone的故事,她长大的那天,她死去了。悲剧的不可抗拒触及了生存的本质。

  La tragédie, c’est l’ineluctable. C’est la chose à laquelle on ne peut échapper, quoi que on fasse. Ça touche à l’éternité de l’être. Ça touche à l’intemporel. Ça touche à la fonction même, à l’essence même de l’être humain.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八):所有的温柔都留给你

  好像看见了那个女孩好像又没有,一切都在灰蒙蒙和雾蒙蒙里面发生。一切 都是那么模糊那么的让人筋疲力尽又意犹未尽。看完了这个电影我忍不住找了一个地方静静的翻回做爱时的画面好好的摩擦自己,让自己有快感,不是电影让我觉得有多饥渴或者是诱惑,只是感情的压抑让我觉得想释放一下。当然这些快感只是一瞬间的不然现在我也不会写下这些文字。我始终记得最清楚的那个画面就是第一次见面时她的灰蓝色的头发,有点糟,几束头发好像永远立着,就像灵魂得到的重击一般。那一瞬间我好像知道了什么叫做一见直击心灵,不是那种很nice的评头论足,而是心里的重击久久不能缓过神来,好像不重要但是留下了痕迹。

  一直到现在起码我的耳边是欢快的音乐但是实际啊,我还是有点颤抖。我是孤独的,爱玛。我还爱你,我所有的孤独和温柔都是属于你的。

  我看过很多同性题材的电影,从经典的断背山还有最新的小姐等等。但是这一部却是给我最多感受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对待感情的茫然和不确定,早就已经过了以前脑子一发热就可以开始感情的时段了,现在是大家合不合适,又没有机会会在一起很久。甚至离我自己最近的一段心动开始时,我都在想接下来他就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近两年大家都没有计划来到各自的国家,异国还有时差,了解也不多,只是第一眼的美好和相处的愉快而已;完全不可以啊。所以送走他的那个上午我们聊了很多,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不要再联系拉,就这样结束吧。我知道自己不会很痛苦只是说起来的可惜而已,我好久没有如此心动了,可惜大家遇见的时间不对而已,只是可惜而已。

  阿黛尔好像已经超出了更多的同性会遇到困难的描绘,而是更多的感情细腻的描写,我们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人怎么依附调解。阿黛尔是所有我们的样子,爱到浓郁的时候已经觉得和你一起就是幸福的自由的。我不想说出轨什么到底是什么,因为我能理解但是并不认同。我们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概只是你没时间去说或者是没想好怎么去描绘它。

  电影已经出了很久了,我现在才看,看的时候找到的资源已经是一部拿着dv录制的,他有点糊,甚至还有录制时间不断的跳转,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晕晕然和惆怅是因为画质还是自己感情的过多。

  蓝色的你是有温度的。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九):你饿不饿,我煮碗意面给你吃

  看了这个电影,就决定晚餐吃意面。女主角长了一张能把食物的香味传递到屏幕另一边的嘴,一边吃着一边说真好吃,刚看完我就感到了饥饿。

  影片名的英译版很好听,“蓝是最温暖的颜色”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蓝色第一次出现是女主角的基友Emma的发色,明晃晃历练的短发,紧接着你会发现Emma常常把自己包裹在蓝色里,这是她性格的象征。Adale没有代表的颜色,令人难忘的是她撩拨头发的动作,和额前那撮永远梳不上去的头发。外国人就是这样,可能都不算漂亮,但是在电影里出现久了就会变得美丽,这大概就是言行和思想的魅力。电影里的法国总给我百分之八十文青百分之二十艺术家的感觉,也许就是这样,这样一个国度,人们甚至不需要去寻找自由,自由就时刻的发生。电影有个很令我满意的地方,就是在情感的伸张上,就像女主角的身体,多一分则余,少一分则缺。

  故事是这样的,Adale意外的发现她的荷尔蒙只对女生有反应,自我否认的恍惚间跟着好朋友来到了Gay Bar,在对面的蕾丝酒吧认识了她的同性初恋Emma,Emma是个很有见地的画家,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聊一些很傻的天。见过彼此的父母,Emma一家人的艺术气息和Adale父母的世俗是一种对比,Adale并不敢告诉父母她的性向,比起Emma家的牡蛎宴和To Amour的自由精神,她父母重视的是物质基础,而Adale似乎是个不敢追求自己的人,这样一个铺垫衬托出Emma是她超过爱情的存在。同居之后Emma为她的画展越来越忙,Adale感到孤独,不可平复,于是出轨跟男同事睡了几觉。被发现后,两人走向了不可挽回的分离。分手时很激烈,Emma骂她,你刚刚吸过他现在竟然来亲我,你居然这样侮辱我!你个撒谎的贱人!过了很久,再见面时Emma已经有了新的家庭,两个人心中对对方都有着深切的渴求,Adale选择点燃它,Emma却用无限的温柔将它包容。影片的最后,Adale穿着一身普鲁士蓝的裙子摇摇曳曳消失在画廊外的街角。

  诚实是很重要的东西,我想Emma最初是被Adale的坦诚所吸引,喜欢与否总不随意附和。她们不是因为相同走到一起,而是因为不同,区别让人着迷,坦诚让这些显现。想起Damien Rice的一首歌“石头教会我飞翔,生活教会我死亡,爱情教会我说谎”,爱情是从什么时候教会人说谎的呢,大概是从一方感觉到孤独的时候吧。然而Emma的爱是有原则的,虽然有过不少段感情,但跟谁在一起就怀揣着责任和承诺,Adale则不同,不是怕捆束,而是她心里并没有那些道德,她认为的自由和Emma的自由还是有着天壤之区。

  提到孤独,恰巧有三个孤独的时候,Adale都在吃意大利面。第一次一家三口对着电视机吃晚餐,没有任何交流除了夸面的味道;第二次Adale带Emma回家,父母对Emma的问题万千,自己插不上一句话;第三次在Emma画展后的聚会里,Adale忙前忙后,觉得自己与Emma的朋友们格格不入,由衷的感到孤独。然而每一份热腾腾的面,都是对她的安慰。她说我可以一整天不停的吃东西,什么都吃,包括内类的皮肤和果皮,但是不吃海鲜。牡蛎的隐喻我也是后来才懂,爱的人总能给你新的体验。

  感觉到饥饿后我立刻穿起衣服到对面的超市买了酱料和要用的食材,自己动手做了起来。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十):爱在绵绵无绝期

  “跟你在一起我很快乐,这就是我快乐的方式”、“我想念我们不能触碰对方、不能看到对方、不能呼吸对方,我想要你,无时无刻”、“我对你有着无限的温柔,永远的,一生一世...” 爱在温暖蓝色时,爱在激情褪去后,爱在绵绵无绝期。所有的美好从那个一见钟情开始,所有的心碎也皆因你太美。 许多年以后,阿黛尔会回想起她与艾玛在咖啡馆分手的那个遥远的傍晚,她们的爱曾越过性别身份的鸿沟,却穿不透哲学卷册的薄页。 画面大多浸润在冷色调 特写 近景 长镜头 手持摄影的调制中,压迫观众视神经,又让情绪强烈地卷入。梧桐下的温软 床戏的酣畅 餐桌戏的诙谐等暖色场景平衡了节奏。核心直指社会阶层差异导致了爱情的终结,再美妙的性爱也无法消弭思维的鸿沟,阿黛尔缺乏态度的性格决定了命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