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起名风波》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起名风波》经典影评集

2018-06-01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起名风波》经典影评集

  《起名风波》是一部由亚历山大·德·拉·巴特里耶 / 马修·德拉波特执导,帕特里克·布鲁尔 / 瓦莱丽·本圭圭 / 夏尔·贝尔林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起名风波》影评(一):就是很讨厌那个女王克劳德/李子/吹长号的继父

  原本排斥话唠喜剧片的我,感觉最近略喜欢这种知识分子喜剧。 不想讨论什么电影艺术边界了,我就当看了个小品。。 之前看《杀戮》的时候就有人提到这部吧,但是当时没有去看。场景单一全程文字剧本撑起来的片子,而且本片中那些快速蒙太奇倒是非轻松直接,也非常俗气。 一开始我最喜欢那个吹长号的,当然了,觉得他最有气质好看性格比较讨喜。 后来竟然非常讨厌他,原本非常喜欢忘年恋不伦恋的我都对他的那段所谓爱情产生厌恶。 主要是我对巴布这个角色的代入感最强吧,太操蛋了,三十年一起长大变老的弟弟啊,“没有一天是不联系的”,“我老公毛病我都会跟你讲”,而你竟然在上我们共同的老妈…… 看到巴布崩溃的那段我真是欲哭无泪。觉得除了巴布之外的每个人,他们似乎都无法脱身却又并不在乎。 他们有各自的生活,他们固执,他们戏谑,他们伤害别人,他们尴尬地捂脸,他们优雅地举着红酒杯,他们互相取乐,但巴布跟他们总是不太一样。 剧本的节奏非常好呢, 中间急转直下揭开各种不堪和伤痛,一家人似乎尬到无法挽回,最后却还有反转。反转虽俗气,和解倒也不鸡汤选择性和解显得更有意思。 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那样的难以把握呢…

  《起名风波》影评(二):观后感

  一开始的旁白和轻松愉悦的配乐透着一股法国文艺悠闲的调子,让我以为是一部纯粹放松喜剧电影,但是随着人物的逐渐增加,互相的交流变多,一个玩笑引出了一个矛盾,再从一个矛盾逐渐牵扯出来其他的不满秘密,大家的往日隐藏的矛盾和不满全部在这个晚上暴露出来。

  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每个人都互相碰撞摩擦,但同时每个人都有在扮演调和剂的角色,最后弟弟的动手引出了这个晚上的最高潮,姐姐长久以来对每个人的积怨一下子爆发出来,爆发之后,这个晚上发生事情走向沉寂。

  其实我不懂为什么他们在激烈的争吵过后还能相互调畅开玩笑,但是我很喜欢他们这样的做法,也希望生活中能有这样的人陪伴我身边。

  这个晚上每个人做出的和收到的伤害都很多,弟弟在一个晚上的思考中觉得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说严重一点,就应该是破裂的没有办法修复的状态,但是实际上生活还是在继续,虽然不知道那些没有解决的矛盾在那一晚之后是怎么处理的,但是从结局来说,应该是很不错的修复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现实中就是这样,就算你觉得到了最坏的处境了,到最后,你还是得继续,不管怎么样,生活也就那样过,它会根据相互之间的选择变好变坏,但是无论怎么选,它就在那里,你也逃离不了。

  30年的友谊了解让他们走下来,这个晚上的往日的不满爆发出来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让他们更加了解,没有隐瞒的走下去

  导演的叙事让我决的很精彩,整部电影下来,一环扣一环,完全不会让我觉的无聊,既不会无脑但同时又很轻松的片子(❁´︶`❁)

  《起名风波》影评(三):《起名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导演:亚历山大·德·拉·巴特里耶

  主演:帕特里克·布鲁尔 瓦莱丽·本圭圭 查尔斯·贝尔林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类百分之九十五的问题都是词语之争”,本片很好的诠释了这句名言,从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起名的话题开始,全片中的五个人物陷入了一场持久的争吵,而就像作家刘震云说的那样,人们往往从一个问题开始争执结果却从一个问题发展到另一个问题,结果反而和开始的问题毫无关系可言。

  西方有一句谚语“当你的孩子问你谁是希特勒的时候,你就已经老了”,若真给孩子起名为阿道夫相信父母一定老的很快,好在这是一个玩笑,只是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儿大了,没想到引起了一场无休止的争吵,本以为平息的一切又因其他的玩笑令争吵没完没了,先是关于克劳迪的外号和维森特的“鬼脸”,直到克劳迪承认和维森特妈妈恋情,从一个孩子吵到不伦之恋这场风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影片有一个小清晰的开始,随着一个送错匹萨快递员的小摩托车,观众穿梭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之中,轻快的配乐和旁白透着法国人的文艺气息,在介绍主要人物时的导演毫无赘言的用几个简单镜头加画外音便勾勒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并从影片开始便给人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轻巧智慧之感。显然,影片的主要剧情并非想象中的那般,从晚餐开始影片的基调急转直下,几乎完全室内的戏份就好像在观看一场话剧台词带动了整部电影的发展,矛盾冲突在看似简单的剧情中极为精致的得到了体现你来我往的台词中可以看出编导的功力用心戏剧张力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看这部电影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波兰斯基的近作《杀戮之神》,同样是同一室内的争吵引发出令人值得思考的话题,相较之下,本片比《杀戮之神》多了几分轻巧,另外,尽管本片中室外场景很少,但每次出现在联想或者解释剧情的情况下都恰到好处的起到了调节气氛丰富故事作用。观看这类电影,虽然场景的变化很少,剧情的跨度很小,却能从中体会到戏剧那种最原始魅力,脱去了声光化电的过分美化,保留下来的东西更加值得细细的品味同类电影并不少见经典之作《十二怒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喜欢的观众不会错过这部电影。

  《起名风波》影评(四):《起名风波(Le prénom)》:家庭吐槽大会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12/le-prenom.html

  起名风波 Le prénom (2012)

  一部法国电影,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把它看完,因为它的前半段太乏味了!

  电影讲述一家人在家庭聚餐时因为“起名字”引发的一场风波。一对夫妇工作结束后,宴请家人,客人主人老婆家中的养子、主人老婆的弟弟及弟弟老婆。养子先到,弟弟紧随其后,于是大家决定不等弟弟老婆,先开始用餐。用餐中,众人谈起弟弟未出生孩子的名字,弟弟因为知道是个男孩,他就打算给孩子取名“阿道夫”。其他人听后都不同意,因此展开一番争论。大家争论累了后,养子通过一本书发现弟弟其实在开玩笑,只为了愚弄身为法语教授的主人。再次用餐时,弟弟老婆赶到,可是主人还是纠结于名字并大发雷霆,这让弟弟老婆也发起火来,说主人两个孩子的名字其实也不好。这时场面变得尴尬,弟弟只好说实情:不过是个玩笑。冷场中,众人说起弟弟习惯性的“鬼脸”,这个话题惹得大家大笑,气氛缓和下来。接下来,主人聊起自己童年杀死了一只狗,引得大家又争论起来。随后,大家都认为主人是吝啬鬼,而养子是同性恋。养子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为此他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其实他一直与主人老婆的妈妈约会。大家听后都很惊讶,随即养子讲述了自己爱上他们母亲的故事。听后,弟弟打了养子,这使得主人老婆爆发,她将自己的牢骚发泄一番后,留下杂乱房间给其他人收拾,自己睡觉去了。就这样,大家纷纷离开,只有弟弟留了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大家还是如家人般的亲近,并等待弟弟孩子的出世。意外的是,弟弟的孩子不是儿子而是女儿,因此他们想到的名字都没有用上。

  这是一部纯“话痨”式的电影,完全通过对白来展开剧情,乍一看显得比较独特。但是类似的电影我已看过不少,所以并没感觉它很新鲜。不过从影片整体来看,它还是一部值得欣赏的电影,毕竟这样的电影很考验演员演技编剧的功力。只是本片有一大缺点,即我前面说过的,前半部分剧情很乏味、没有看点,容易让人产生厌烦。如果电影能像本片后半部分戏剧冲突那么明显的话,我就不会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完它了。编导们真的应该想一想:在将近四十分钟内讨论“阿道夫”,有什么看点?

  电影主题很简单,就是表现国家庭的真实状况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必然现象——人人都有秘密。当然,本片主题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噱头,哪有那么多事情都发生在一个晚餐前后?至于电影表现的内容,在我来看都是习以为常套路了,如妻子的不满、老牛吃嫩草、互相指责对方的缺点等等,中规中矩。此外,影片结尾还渲染了一番亲情伟大和牢固,更是俗套。因此,虽然本片表现了一些家庭中屡见不鲜的矛盾,却平庸的很,是无法引人思考的,影片的内在很普通的。

  即使如此,但总体来看电影还是好看的。电影剧情不停地逆转、人物性格的渐渐清晰,这些还是很具有娱乐性的。其实这也是本片的重点之一,即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只是这些人物在现实社会中都是真实存在,我们不看电影也会了解他们。

  电影拍摄方面更是中规中矩,毕竟这是一部在有限空间内讲述的故事,不会有太华丽画面,或是独特的影像风格。本片有的只是人物一张张表情各异的特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所以,不需多说了。

  本片演员很出彩。主要演员就五位,但是五位演员将剧情和人物演绎的非常完美!片中每一个演员都有让人印象深刻地方,都有飚演技的时刻,这使得每一个角色都充满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一部电影能做到如此,已经很不容易了,值得表扬。本片两个女人Valérie Benguigui和Judith El Zein都不漂亮,只是五官稍显端正的女人。为什么选她们,难道法国女人难道没有漂亮的了?或许是因为,只有这两人符合中年女人形象

  总结一下。一部好看、好笑的法国喜剧片,剧情老套,但人物塑造还算成功,还是值得一看的。

  Valérie Benguigui

  Valérie Benguigui

  Judith El Zein

  Judith El Zein

  序列:1190

  Le.Prenom.2012.FRENCH.720p.BluRay.x264-SEiGHT

  2013-12-10

  《起名风波》影评(五):这才是他娘的过日子

  刚开始看觉得实在是太作了,一个名字起名这破事能扯出这么多淡,实在是闲的够呛蛋疼的要死。而且吵到那个地步,老爷们儿哪还能忍着,管他姐夫还是小舅子早打起来了,还那么多废话。不过想想人家设定就是咱都是三四十老爷们儿老娘们儿还都挺有文化还打来打去着实不太靠谱,所以还是打嘴炮比合适(虽然最后小舅子暴走了),所以这部唠嗑片的存在也就变得合理了。

  这部一个半小时的基本靠嘴来撑场面的唠嗑片本质上就是个电影版的话剧,一开始介绍主要角色,然后一个偶然事件引发了平时潜藏的一系列的不满,然后达到故事的高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故事的发展的一开始是受小舅子控制的,他忽悠姐夫自根儿那没出生的娃跟希特勒一个名。各种歪理忽悠的姐夫一愣一愣的。占尽先机啊但是为啥到最后能发展成小舅子最受伤局势无法控制呢?

  咱来挨个分析分析,先说姐夫吧,一开始介绍的不错,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中年文化人形象立马出来。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啊,那个看似主线基本没有关系的插曲深刻的暴露了姐夫是个内里不靠谱不受控制的喷子,丫的都能跟一送外卖的扯上半天,这号人得多闲啊!所以在姐夫文雅外表下有着一颗蠢蠢异动的喷子的心。

  再说小舅子,人帅有钱有车有媳妇就是没文凭,有了钱自然是个爷,对家人朋友都不错,外表谦逊但是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很牛逼,所以对以文化人自居的姐夫有点小不满,就是这点小小的带着调侃气息的不爽成了点燃炸药的导火线

  伪基友真后爹,中立国和事老最擅长和稀泥,但他没有那么简单在他一副不苟娘炮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躁动的心,爱着这群朋友更爱他们的妈。。。

  姐姐,作为最大黑马她生动的表现了这类中年老娘们的生活状况,事业一般,老公没谱,孩子还事多,不用说她的内心世界了,你懂得。

  小舅子媳妇,挺有脾气一人,这些人中最没存在感的人

  隐藏人物——老太太。就十个字:人老心不老,夕阳无限好。

  人物有了潜在的矛盾也就出现了:小舅子觉得姐夫太酸太抠,姐夫觉得小舅子太俗没文化;姐姐觉得姐夫不体贴没谱,姐夫觉得姐姐唠叨;大家都觉得娘炮后爹是基佬。当这些小矛盾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小舅子为了忽悠姐夫开了二逼玩笑彻底点燃了炸药包。

  各种嘴炮,各种吐槽,惊爆点挨个来。最后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姐姐终于爆发了,成为了最后的黑马。然后晚餐小聚会彻底变成了嘴炮满天飞周围皆极品战场

  场面终于失控,小舅子败就败在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家人。

  小舅子一夜无眠,没想到一个二逼玩笑能闹到这个地步,以为完蛋了,以后没得过了,但小舅子终究是文盲诸葛亮说过否极泰来,闹腾完了好好过日子,打了骂了这日子还是得过下去,一家子终究是一家子。这打断骨头连着筋,过几天还是那么亲。当然,这日子也总会给你惊喜,比如一直以为是儿子的娃是是闺女,哈哈

  啥,你说闹成这样还能过?一闹就没完的那是傻逼偶像剧!!!这才是他娘的过日子!!!

  《起名风波》影评(六):有文化的吵架

  《起名风波》(Le prénom),一部情节简单、内涵无限的室内剧,空间的限制加上情节的洗练,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Raymond Polański)的作品《杀戮》(Carnage)。

  《杀戮》表现了一个由小矛盾引发的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双方的各种情感交错互现,亲情、人际、心里等因素的隐秘之处相继暴露,刻画出美国中产阶级令人气闷的生活。在波兰斯基的掌控下,影片的空间张力十足,影射生活却让生活更加明白如话。这部《起名风波》则不然,作为一部水准之内的作品,影片整体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空间掌控力,一些地方也显得过于矫饰。因而应当说,这部影片的“水准之内”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影片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几处妙笔一点不比《杀戮》中的凯特(Kate Winslet)差。说到单一空间内的精彩群戏,又同为法国片,就不得不说弗朗索瓦•欧荣(François Ozon)2002年的影片《八美图》(huit femmes)。影片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细枝末节参差交错,让一个家庭的八个女人从一个矛盾走入多个相互碰撞的冲突。当这些矛盾冲突一步步、特写般清晰地浮出水面,欧荣的镜头运作却很集中,依靠许多长时间的中景镜头和特写镜头以及大段毫无意义的台词,让影片几乎产生了一种空间爆炸的效果,给人以透不过气来的压抑感,精彩之处自是不言而喻。《起名风波》这部电影虽然没有《杀戮》细腻,更不如《八美图》精彩,但其在表演方面绝对是可圈可点,因而在整体的情感的传达上获得了成功。

  电影史上有不少成功的舞台剧改编电影,如法国名导阿伦·雷乃的《几度春风几度霜》,波兰斯基的《杀戮》等。这部《起名风波》同样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名字》,舞台剧一般都有情节集中,通过人物对话引出戏剧冲突的传统,怎样在大银幕上重新诠释舞台剧,并给出全新的东西,是能否成功完成从舞台到银幕的转化的关键。这部和《杀戮》、《八美图》一样情节简单的《起名风波》主要展现家庭中最主要的几个人的一场对话,或者说争吵:姐姐、弟弟、姐姐的丈夫和弟弟的妻子。围绕给弟弟梵尚即将诞生的儿子取名字的问题,他们展开了冗长的讨论,且顺然跳出这个圈子,牵扯到许多从前不曾谈论的“暗流”,冲突和喜感也就由是产生了。本片仍着力人与人尤其是亲人之间的那点事儿,当然,这也是电影一百多年来永恒追寻不尽的话题,在电影中观者也看到了寻找尽头的努力,不过,也只是看到而已,所以这还是一部喜剧。

  在空间运作上,影片明显集中在餐桌一点,由一位送餐人开始,介绍完各主要人物,一家人即开始在姐姐家聚餐。对法国人来说,吃饭自然要说话,几个人的形象就在一番针锋相对的对话中逐渐丰满起来,让人忍耐着听他们各自喋喋不休的聒噪并因为梵尚要给孩子起个与希特勒同音的名字而啼笑皆非。密闭的空间在这里产生了作用,观者能够明显地看到诸人在镜头前显得躁动起来,使话题最终牵扯到了他们朋友的秘密……这场有始无终的争论不欢而散之后,孩子最终出生,却因为是女孩不能用父亲的名字取名。当梵尚走出产房告诉诸位亲人这一消息,他们共同决定以母亲的名字作为孩子的名字。貌似欢喜的结局,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而因为电影不同于舞台剧的特殊性,影片由对话勾连起来的零碎情节颇有些碎碎念的意思,对照情感上始终如一的整体表达,演员恰到好处的表演为整个欲语还休又喋喋不休的过程写下了精彩的注脚。虽然影片本身的空间处理不尽成功,但用力处很讨巧,把一家人的诸般情状把握在一方餐桌之上,从而能够利用舞台剧不具备的空间感让人生百态在空间的压力中得以毫发毕现,让人深感生活的诡谲以及自我娱乐的必要。

  在人物塑造方面本片颇有些暴力美学的意味,几位文质彬彬的主角嬉笑、调侃、发怒、揭底……让人不禁联想,繁琐的日常生活让每个人都有一种奇怪的暴力因子在身体里面暗暗浮动,只是,大家都压抑着。那么,当现代人都文质彬彬,谦虚礼让的时候,他暴力本性的出口在哪里?本片所展示的,正是这种暴力因子由导火索引爆之后的种种出口。温馨与怨念交织的家庭聚会,主角之间激烈的争吵、揭黑,文明人赤裸裸的暴力本性展露无遗,或许,这反而是一种最不危险的状态。当一次次争吵将亲人的“黑暗”本性展示的淋漓精致时,当优雅平和的“天枰长号男”坦白自己爱上好友的母亲时,这个自称最瑞士、最中立的男人竟道出了自己最大的秘密,刹那,我感觉他简直就是上帝,他在暴力和美学之间,投下了一个非常暧昧的点。

  除此之外,观者非常容易在影片中领略到独特的法国风情:他们的话唠、他们的高傲。对多数人来说,作为始终不肯与好莱坞之流合污的法国电影,这是一部文艺片,但对我来说,这是一部文化片,因为当今全球化旨在在求同存异,观者看片,当能够看到法国人,也能够看到自己,更如同睡前文森说的那样"我们都不完美。"

  《起名风波》影评(七):《起名风波》——另类的法式幽默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没太看明白。当然了,剧情内容非常简单,没有太复杂的波折。整部电影发生场景都凝固在女主人的房间里,或者更小一点,凝聚在一张餐桌前。更像是一部戏剧。我没太明白的可能更多是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击吧,高度密集的对白、跳跃式的语言让我感觉是受了一场狂轰乱炸的袭击。

  片初的那一段长镜头带着我们领略了法国巴黎的大街小巷,随着一顿送错的外卖印出来剧中的主人公夫妇。这是一部法语喜剧片,吵吵闹闹的一大家子人,用着快语速的法语讨论着家庭、社会的琐事和自身的亲密关系存在的问题。

  片中出现的有姐姐伊丽莎白、姐夫皮埃尔夫妻两人作为主人公迎接朋友克劳德和弟弟文森、弟妹安娜的到来。

  皮埃尔是一位知识分子,学校里的教授,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则是小学里的老师,家里充斥着浓郁的知识分子气息。克劳德是伊丽莎白家里的养子,和姐弟两一起长大,是一位中提琴手,和姐姐伊丽莎白情动手足。

  剧情进行了20多分钟后,弟弟文森登场了。正是由于他引出了片名的来源——他年逾四十才快当父亲,大家都很关心他的儿子的名字。文森一本正经地告诉大家,他计划给孩子取名“阿道夫”,当然拼法不是同样的拼法,由此引发了第一场激烈的争吵。书呆子气的姐夫差点就暴怒了。

  虽然事后文森承认自己只是开个玩笑,计划用父亲的名字来为孩子命名。但由此产生的紧张气氛又引起了新一轮的争执。正是这种大吵大闹才暴露出了每个人内心的真心话:妻子不满意丈夫在家里的表现、弟妹一直都瞧不起姐夫给孩子的起名、大家全都误会克劳德是同性恋……种种冲突,在一次又一次的争执中不断爆发。而最高潮的冲突则是克劳德爆出自己和伊丽莎白的母亲、也就是克劳德的养母之间的爱情。

  短短一个晚上,凝聚了五个人一生的故事,看似亲密无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实则存在着种种的误解和冲突。这么密集的爆发之后,每个人都有所明了自己的问题、周遭的关系。可是争吵之后则是更亲密的关系和相互谅解的过程,在我看来,如此这般也不妨为家庭亲密关系的调节剂。

  英语的语速已经比较快了,法语更是哇哇哇快到不行,再加上五个人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我在回顾这部电影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影片中乱糟糟的现场。

  不过这种法式幽默依然是我所青睐的,一种比较另类、比较冷幽默式的喜剧片。

  amp;tz

  《起名风波》影评(八):生活如是

  一个名字引发的血案。在一个表面看似融洽的家庭朋友圈中拉开了一道口子,不同的政治观点,平时讳莫如深的对彼此的意见和偏见都一下子被剖开,争吵一发不可收拾。冲突和冲突之间的衔接很自然,看的时候很过瘾。

  正想着要怎么收场,大家却在纠纷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就一哄而散了,刚刚还吵得不可开交的皮埃尔和文森特还平和地开着玩笑。这看似突兀的戛然而止,细一想,这不就是生活吗?朋友、亲人间谁没有意见相左的时候,谁不会对对方的一些小习惯小爱好有些看不惯?说出来了,吵架了,就此绝交,那是年轻人来得快去得快的友情。像片中主角们一样相处三十几年的友情亲情,即使暴露了真相受了些伤害,关系还是会继续。当然,这其中微妙的变化就是如人饮水了。

  《起名风波》影评(九):即兴一首

  (四)情诗之二

  我们周一周二很相爱

  其他日子也一样

  我们每个月都会种植一株花

  然后让它们长成,

  岁月的样子

  亲爱的,我不懂浪漫

  但我知道你发丝里的茉莉香味

  还有你吃草莓蛋糕时,

  幼稚的样子

  春天总是带来信件

  邀请我们去和朋友出游

  抱怨生活、相互亲吻

  一起观察葡萄酒跃入酒杯

  时,

  淡紫或透明的颜色

  也许会有一场激烈的争吵

  你说这是一首橙色的诗歌

  炽热而甜蜜

  你不会谈论我们是否老了

  你会说我们都是同样的出色

  你说热气球的颜色是那么缤纷

  融入天空就是一首逃离的情歌

  你从不介意我的愚笨

  你说愚笨,

  是晚灯下我们那缓慢的舞步

  我说我爱你

  这是我唯一能想起的情话了

  《起名风波》影评(十):茶杯风暴------<起名风波>

  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俗,一般是轻松闲聊的放松时间,话题不会太沉重,多是有关风月,无关政治,茶杯里的风暴当然锨不起大浪,查了字典,发现英文茶杯TEACUP有”心理及其脆弱,不堪一击的人"的意思,想想也有道理,一茶杯的容量能有多大,水满则溢,人也一样,超过极限自然会崩溃,引发极端行为.

  故事结构很简单,有点像大嘴朱莉亚罗伯茨获奖的那部<八月奥格里郡>,家庭聚会聊天引发的种种矛盾冲突,只不过争端的根源更细微,从美国人换成了法国人.

  法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法兰西民族在或浪漫或荒淫的路易十几们的熏陶下,即有天然的贵族范,也有着超乎正常的执拗劲儿.语言风格上是典雅含蓄却又咄咄逼人的.所谓输人不输阵,无论结果怎样,架势是要摆足的,通常是以极其幽默反讽的方式表达强烈的不满,观众大可以放心,火药味再重,总还是差了一把火,剑拔弩张的气氛够了,血溅当场你就不要指望了.

  法国人给人的印象总是随意的,不羁的,浪迹天涯的,其实那都是旅游频道的宣传片.是人都有人的自私,阴暗,人与人之间一样有隐瞒,设计,阴谋,背叛.也正因为法国人的骄傲,对琐细的事更加念念不忘,对曾经国家遭受的创伤永远无法释怀.哪怕是和纳粹头子相近的名字都不能起.

  这本来是一个玩笑,可是这个话题却并不是笑话那么简单,从每一个普通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法国国民对战争的态度,对侵略者的愤怒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有丝毫削弱.我们无法简单的判断这种态度的对与错,就像当年周总理放弃对战败国日本的追偿,有大环境,有时代局限性,可是无论如何,同样作为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每一个国民还是有必要对战争进行反思..

  起名之争只是一个引子,由此暴露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潜藏的秘密如海面下隐匿的冰山,随时给生活以致命一击.我们默认的,想当然以为的事情有时其实并不是那样的,这不知道算不算一种生活的反讽.所谓顾全别人的面子其实才是真正对别人的伤害,这就像巴别塔,人类因为无法沟通,或者说是有效沟通,只会引起世界毁灭.

  生活中没有"小"事,只有你在乎不在乎的区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