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银翼杀手2049》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银翼杀手2049》经典影评集

2022-04-06 03:0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银翼杀手2049》经典影评集

  《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瑞恩·高斯林 / 哈里森·福特 / 罗宾·怀特主演的一部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翼杀手2049》影评(一):科幻而文艺,压抑又深刻 ----- 《银翼杀手2049》观后感

  看到豆瓣给《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 (2017) 的评分高达8.5,我就兴冲冲去看了,没想到观影中打了差不多20个呵欠。旁边一对小闺蜜一直在小声讨论剧情,她们明显没太看懂。而电影一结束,我就听到背后有个男人骂了一句。看来不止我一个人没看爽。

  故事的背景是2049年的洛杉矶,高司令(Ryan Gosling)饰演复制人K,以猎杀旧型号复制人为工作,受命于洛城警署。私人生活中,他有一位虚拟女友Joi (安娜•德•阿玛斯 Ana de Armas饰演),纯情性感。高司令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偶然发现了一个足以威胁到人类与现在数以百万计的人造人奴隶之间的秩序的惊天大秘密,他怀疑自己和此事有关,一路追查,凶险不断,杀机四伏!真相是什么?高司令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电影整体的基调是压抑的,在展示洛杉矶的全景时,整个城市弥漫着如同雾霾的烟雾,“不清不楚”是这个现代化大都会的样子。随后出现的大型垃圾场、笼罩在橙光中的荒废小镇在突兀激昂的配乐中给人颓废中兴奋的冲击,沉闷但又自行打破沉闷,高亢的音乐像是压抑下的嘶吼,这种突如其来的揉合给人不期然的感觉 ----- 新奇。这是部商业电影,所以不会走纯文艺的路线,由头闷到底,但除去爆点,剩下的还是闷。

  个人觉得高司令和Joi的每个瞬间都很好看,复制人和虚拟爱人之间存在爱情,这本就超越了人类的想像极限。而Joi利用一位突然闯入高司令的生活的女孩子实现了“附体”,完成了和高司令灵肉合一的共同梦想的那一段堪称最片精华,要特别注意Joi和真实女孩共同面对高司令时的反应,没有对比没有伤害,Joi的满满爱意让这段关系显得真实而美好。爱情并不仅仅属于人类,还存在人类制造的复制人和虚拟情趣娃娃之间,这个立意除了新鲜,还能延伸到哲学领域。可惜,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内的公映版。原版中有些片段被剪掉了,据闻完整版中的Joi作为一款设计完善的虚拟情趣娃娃,对任何客户都是一样的 ---- 说一样的话,对客户起一样的名字Joe。意外之外,情理之中。

  打斗、枪战等对于看惯了米国大片的观众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电影更多的启发观众和引发关于未来世界的思考。

  这部以科幻商业片为壳,内涵十足的电影让我想起《降临》( Arrival 2016)、及《遗落战境》(Oblivion 2013)。同样是打着科幻片的旗号,卖的却是文艺片,或者说和文艺片的沉闷特性很接近那一类有内涵的电影。科幻和文艺二者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融合得好,也可以火花四溅。没人真的欣赏沉闷的电影,这对题材和故事要求极高,观众才能耐着性子看下去。《银翼杀手2049》在故事、演员、特效等各方面均处理得不错,有些画面的构图干净利落,可以截屏当屏保,162分钟确实很长,考验观众的耐心。

  这样说吧,喜欢的人自然会欣赏,不喜欢的人看完会跳起来骂“什么东西”;还有人中间睡了很久觉得片子很闷云云,这几种情况完全可能同属《银翼杀手2049》。

  这不是一部大众化的电影,甚至可能不是我喜欢的电影,但正如我强迫自己花了超过4小时看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后的感想 ----- 我不喜欢,但不代表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这是一个物质和科技极度发达乃至膨胀的年代,我们何其幸福,可以通过电影去了解未知的世界、各种假设的生活还有未来世界和极端情况下的世界。精神文明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能尽情地享受电影和各式文化大餐甚至挑刺,不带攻击的讨论让我们发掘电影中更多的伏笔、细节,这一切说明我们已解决温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了。选片、观影、思考、讨论,我们通过看电影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在拓宽自己的思想维度和视角,提高审美标准;只要是好电影,无论喜欢与不喜欢,都是一个欣赏和学习的过程。除了烂片,遇到自己不喜欢但品质上乘的电影,也要包容,毕竟了解它为什么好,也不枉自己观影一场。

  喜欢这篇影评,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得影评”。

  《银翼杀手2049》影评(二):《银翼杀手2049》上映后,为什么口碑会两极分化?

  这也就是原始社会和现代文明社会的差别:前者喜不喜欢一个东西是需要亲身尝试和验证的,哪怕是付出沉重的代价。后者不然,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骂就骂了,没有理由!没错,这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个性。这也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我清楚地记得几次院线观影的体验:

  第一次是15年去看《刺客聂隐娘》的情形:那是首映后的第一个周末,小场。电影开始后足有二三十人,等电影演不到一半的时候便开始有人陆续离场了。影片结束后,剩下的大概也就五六个人。在电梯口,我听到一个女孩儿实在忍不住跟身边的男朋友抱怨道:这什么电影,我不喜欢!

  还有一次是去看某个展馆的免费电影,酷暑天,放的是「维姆·文德森」的《爱丽丝城市漫游》。我记得很清楚:电影开播之前半小时,第一排最好的座位便被一群大妈大叔占领了。我当时还感叹如今上海观众的欣赏能力不可小觑了!直到电影结束后前排大妈怒目三尺地嘀咕了一句「什么玩儿意!」后离开场地,我才如梦初醒,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注:《爱丽丝城市漫游》中用到了大量城市噪音,加之画面是黑白的,剧情是反故事的。给大众的听觉视觉感受很不爽)。

  最后一次便是《银翼杀手2049》各大院线上映,不在话下…

  那么问题来了:是谁逼那些从不看书的人去看《脂砚斋评石头记》的!人家本来在自己世界活的挺好的。就像一个住在别墅里的少妇从来不会去坐公交车一样。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哪来的矛盾!

  有的人会说:大部分看《聂隐娘》的人是奔着舒淇、奔着戛纳最佳导演奖去的;看《爱丽丝城市漫游》的大妈是奔着免费、空调房去的…这都不难理解,发行方的过度引导给观众带来了预期上的强烈落差。可这又跟电影本身的好坏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大家不爽后会把问题归咎到电影上,而不是去怪那些发行发和宣传方甚至投资方。如果宣传方不把大众向《银翼杀手2049》海报上的哈里森·福特、《爱乐之城》这些字眼上引,而是把重点放在电影的画面、色彩、意义上,哪怕加上一句「尿频者误入」,也不会出现这种阴差阳错的结局。

  这又引申出下一个问题:

  艺术性比较强的(或者大众称之晦涩冗长的)电影到底应不应该放到中国院线?

  如果把一个文学系的研究生扔到饭店后厨,对着一群伙食师傅大谈特谈文学史,那么,人家厨师一定以为这个人显摆、装…相反把个厨师扔到教授群里谈后厨法则,那估计下场也大差不差了。

  中国电影是否反思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年的戛纳电影节获奖电影几乎没有一部在中国公映!即便是奥斯卡获奖电影也很少有来中国打市场的。个中原因我不知道,但至少我相信那些获奖导演和制片人有自知之明!试想下:「伍迪艾伦」的电影在中国上映会有什么后果,「迈克尔·哈内克」的电影在中国上映会有什么后果,不被中国网友骂死才怪!那些电影可比《银翼杀手2049》「冗长」多了。不如建议大众组团去戛纳电影节骂,直接灭了戛纳,要知道,那可是制造大众所谓闷片、烂片的罪魁祸首。

  当然,做厨师也好,当教授也罢,两个行业都值得尊重,萝卜白菜也各有所好。我们为什么要跑到 KTV 去推销「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我们幻想 KTV 可能会有一两个幻想得到知识的服务生或酒客。但反过来想,如果KTV有这种人,他(她)终归会自己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就像无数电影爱好者终归是会在网上找到自己想看电影的种子或光盘一样。强把文学塞到 KTV 里,即便是最终挖到一两个受益者,也得付出被大多数人唾骂的代价。

  带着这些问题,再开看看《银翼杀手2049》上映后那些让人费解的抱怨:

  有人说影片太长,不考虑观众感受,尤其是憋尿这个问题!这我就迷惑了:哪家电影院在电影上映后把门给反锁了?严禁观众上厕所了?(估计这样早有人打110了)

  有人会说上趟厕所就会错过很多镜头,那票不白买了!这倒没错,可前脚说电影冗长、拖泥带水,后者又怕上厕所错过镜头这是不是有点矛盾。我们来算算在电影院可能浪费的时间:低头吃口爆米花浪费一秒,跟旁边的(男)女友说两句话消耗两秒钟,刷下朋友圈五秒钟,接个电话一分钟…所有这些时间加一起,还不够上趟厕所的?

  有人说影片太罗嗦,这我更纳闷了:但凡是个畅销片都得在最后的大团圆上、或者男女主人公接吻上、或者解释剧情上浪费大量时间,反倒《银翼杀手2049》为了不占用电影时长,甚至另外拍了三部短片来补充解释「大断电」、「华莱士关于重启复制人产业的幕后谈判」这些情节;为了不拖泥带水,K的智能女友甚至最后连句「I love you」都没说完就被断电了,K 的女 BOSS 在得知其可能就是那个被找的复制人后代(K可能有危险)后,导演没给观众任何反应机会,一个眼神加几个音乐提示音就把 BOSS 试图帮助K的态度交代了…可以说,这种电影能在片中找到几句废话还真不是件易事。

  那么,抱怨的观众到底嫌哪慢,又到底嫌哪晦涩,我想谜底只有从那些「脑白金广告」或者「宫斗剧」里找了。

  时间长也好,电影太暗、太晦涩也罢,说实话,《银翼杀手2049》离那些“标注文艺片”还都差远了(再次建议部分中国网友组团去戛纳电影节骂。当然,人家那些阴暗晦涩的电影也不敢来中国院线)。

  的确,我们并不应该把这部电影迷信成一部至高无上的作品,至少在我们没有充分吃透它之前。就像我们不能在没看过宫廷剧之前就骂甄嬛一样,学学人家李敖,欺负人也要欺负的有理。

  然而,现实是这样:

  与其说《刺客聂隐娘》、《银翼杀手2049》这些电影对中国文艺片市场起到了抛砖引玉、身先士卒的作用,倒不如说它们对大众市场极其危险,就像《美国往事》在某个社区大礼堂放映那样:一枪、一拳、一嘴血就足以赶走一半观众了。这又何来的引导?!

  中国电影,到底该走何路…

  《银翼杀手2049》影评(三):人工智能的围城

  画面让人觉得人类真伟大啊,创造出那么多超乎现实又取于现实的,肉眼一辈子无法得见的景象,电影艺术真的是,伟大。

  故事简单不俗套,现在的好电影越来越自然的叙事,不再有固定套路或者说套路越来越隐蔽,很服气。

  重点当然是文艺的部分够文艺,科幻够科幻,基本能想象的大类放心的技术都涉猎,哲学探讨有,感情渲染到位,尤其一些台词比如爱一个人有时要与之做陌生人。我会消失,像个真正的女人一样。等等。还有比人类更人类。原文记不清了,原文更有感觉,话不多,但点睛之笔很到位。

  当然最打动我的还是一些很细节很委婉的地方吧,一处是戴克听到瑞秋的录音时,一处是乔送戴克去见女儿,孤独的坐在台阶上,慢慢的卸去什么似的轻轻躺下,雪花洒下,我们终于不再执着于一个英雄,越来越不再执着于英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个,是世界中心,中二热血,可能是人对世界,对自我认知不完全时候的一种本能。然而当我们长大知道我不是那个英雄,我不特别,就像乔从压抑的自我定位是一个被制造的复制人的生活,到三观崩塌发现自己是自然出生的,再到知道自己只是幌子,像极了人啊。

  可我不特别,我仍愿意作为我们这些人中的一份子,去战斗,去完成梦想和天命。

  小人物被天赋使命成为大英雄,或者英雄一直上英雄,或者英雄变平常人,不胜枚举,这个电影不能说在这方面多开元,只是当人对于自己“半神”身份造出的生命,都有了让他自我认知到人成长的过程,或者说人的渺小,普通,与使命感,可以说在电影层面,在思想上真正客观的传递了人的自我认知。

  这也是我心里人工智能最终的状态吧,从我是一颗螺丝钉,到我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再到我是一个人,普通也不普通,平凡也非凡,复制人一样希望自己是特别的,可不是,也依然过自己的生活,洒自己的热血。

  我知道这世界不那么阳光灿烂,我知道有很多我力所不能及,我也知道人生百态种种烦忧,而我选择照我的所思所想坚定的走。

  废话略多,其实一直想把自己变成机器人,一直想摆脱人的身份,就像复制人想融入人类,或者想独立于人类,我们总希冀自己走进那座高大的围城,直到我们明白那里根本没有城墙。

  人工智能发展到这种程度的那一天很遗憾我觉得我看不到了,除非能冬眠或永生。这是从小的遗憾,无论是梦想遨游宇宙还是穿梭时间长河,寿命和机体始终极大的局限和阻碍了我们。

  哎。

  不过在乔的乔伊心里,至死,他都是她心里的唯一和英雄,是那个独特的人。而多庆幸她在他眼中也是。

  《银翼杀手2049》影评(四):《银翼杀手2049》中的机器思维问题

  《银翼杀手2049》观影之后的感觉除了震撼于电影中对于科幻未来的大胆描述,也产生了很多对于社会问题,人类问题的思考。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剧情。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首先是银翼杀手的历史,非常有助于剧情理解。21世纪泰瑞公司发明复制人并对他们的身体进行强化,代替人类工作,后复制人叛变,复制人被禁止。2020年泰瑞公司又推出新的复制人型号连锁8号,但是发生了大断电事件使得连锁8型复制人被禁止,人类对复制人进行了捕杀,部分8型复制人逃脱。21世纪30年代,华莱士公司崛起,收购了残余泰瑞公司并改良了复制人技术,使得复制人可控。警察局重新启用复制人追杀旧型号的复制人,K就是这样的新型号银翼杀手。

  故事开始于K接到一个追杀旧型号复制人的任务,我们的主角K开着酷炫的悬浮警车,到达我们勤劳安分的老农sapper morton的农场,一番算是激烈的打斗后K完成了任务,击杀了我们朴实的老农sapper morton先生。再用无人机侦察时发现了一包深埋地下的东西所以带回警局检查。回到警局发现里面是一具生过小孩难产致死的旧型号复制人遗骨,这个发现使得上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有可能会引发目前听话懂事的复制人的革命暴乱,于是命令K追查这个孩子并且杀掉。于此同时,复制人公司华莱士也注意到了K的调查行为,为了获得让复制人拥有生殖功能的技术,他们支持了K的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K找到了华莱士公司的供货商安娜,安娜是为复制人构建记忆的供货商,这力邀说明一下华莱士复制人的制作过程,首先是采用类似克隆的技术快速生产类似年轻人类身体的复制人身体,此时他们的脑中一篇空白,然后利用记忆供货商提供的美好记忆构筑复制人的记忆,使得复制人听话遵守命令且安于自己复制人的身份不产生任何反抗的思想。安娜就是记忆的供货商,K请安娜看了自己的记忆,安娜流着泪告诉他这是真实的记忆。借此K证明了自己就是那个通过生育诞生的复制人。他回到警局一如既往的进行每次任务之后的问答测试,然而这一次他偏离基准太远,上司发现了异常,但是却给了他48小时的时间回去调整。K回到家与相恋的人工智能Ai乔伊沟通,乔伊不断提醒他 你是天选之子。此后K带着乔伊向着废土出发,寻找他的父亲德卡。与父亲简短的叙旧之后(他们并没有相认),德卡就被华莱士公司的人强行带走了,K也被打成重伤。K醒来后发现自己被旧型号复制人革命军所救,革命军告诉了他事实真相,当年德卡妻子生下婴儿之后,德卡利用他银翼杀手的身份篡改了婴儿的资料包括性别,所以这个婴儿其实是女婴,然后复制人制造了大断电事故,使得所有的复制人资料都被毁坏了,借以保全婴儿和复制人的安全。这时K才明白自己并不是那个婴儿,自己就是完完全全的复制人,给予他这段记忆的记 忆供货商安娜才是那个孩子。自己始终都在一个很大的局里面被华莱士公司或者革命军计划着行动。这时革命军让他从复制人的利益考虑,顾全大局去发挥他银翼杀手的身份干掉德卡,防止他被华莱士公司利用找到他们复制人的希望-那个女婴。K真的去了,经过与华莱士公司复制人的殊死搏斗,他抢到了德卡,然而他并没有杀死德卡而是把他送到了安娜那里让他们父女团圆,而K自己身受重伤倒在了门外的雪地中。

  走出电影院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奴隶制度在未来的复燃吗,别以为你换了个高科技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但再一想问题似乎没有那么简单,9型复制人可以看作是人吗?9型号的复制人身体的制造的,记忆是虚构植入的,完全服从指令,绝对忠诚,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可以这样说吧,9型号复制人身体是一个高度仿人的超级硬件,思维可编程(通过虚拟记忆植入),所以9型号复制人还应该算是一个机器。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8型号复制人是具有和人类水平一样的思维的,K最终也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思维水平也达到了人类的水平。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K是在什么时候觉醒为和人类一样的思维水平,剧中其他人物哪些是具有和人类一样水平思维的,那些不具有。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思维达到一个什么高度可以与人的思维一样,再或者说人类意识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图灵在1950年发表的这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计算机器与智能》)的论文。这篇文章对于机器能否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思维这个问题做出了阐述,奠定了机器具有思维这个命题的哲学基础,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篇文章。

  文章中为了证明机器可以思维这个命题提出了一个实验“imitation game(模仿游戏)“,实验中包括A、B两个测试者以及一个询问者C,A和B中有一个是机器一个是人类,C是一个人类,C与A和B之间只能传递问题与答案的信息,A和B之间不能交流,通过不断的提问和回答来让C做出A、B中谁是机器谁是人的判断,其中假如A是机器,A的目标是欺骗C做出错误的判断而B则是要使得C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也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这个测试的目的就是判断机器是否具有了和人同等甚至超越人类的思维程度。这里为什么要用“程度”这一词语,因为图灵认为思维只有程度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上限还有待考证,目前人类的认知下思维的最高水平就是人类了,但是不能排除某一天机器的思维水平超过人类或者宇宙中存在思维水平远超人类的物种。图灵将”机器能否具有思维“这个命题转化成了”机器能否通过图灵测试“这一命题,如果一旦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那么机器确实具有了至少是和人类同等的思维水平。《银翼杀手2049》中也有类似的测试,K在每次任务完成回到警局都会接受问答测试,以判断是否处于“基准”水平,剧中的这个测试和图灵测试类似,但是目的恰恰相反,剧中的测试是用来判断复制人是否觉醒或者说是否思维水平突破到人类思维水平或者人类思维水平之上。我们依此作为判断可知K在去调查旧型号复制人事件之前他任劳任怨,没有任何其他想法,虽然他具有自主意识能够完成人类所完成的任何工作,但是他仍然能够通过公司的“图灵测试“,此时其实他确实只是一个可编程的高级硬件。但是在他发现自己的记忆竟然是真实的时候,他无法通过公司的”图灵测试“这时可以认为在外部刺激之下他的思维水平在飙升,影片最后他做出的维护复制人利益但又很近人情的放走德卡的行为表明他确实已然具有了人类的思维水平,此时已经不可以将他再看做机器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类,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类了。图灵在他文章第七部分指出思维意识可以比作一个原子堆,各种想法可以比作轰击原子堆的中子,在我们都知道在亚临界状态的原子堆一个中子轰击它,他只会输出一个中子,但是处于超临界状态的原子堆一个中子的轰击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可以说在K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是真实的时候,它的”原子堆“开始增长,在他确认了自己的记忆确实是真是的时候它的思维已经处于”超临界状态“,在记忆是真实的这一想法刺激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具有了人类水平的思维意识。不论最后它又发现自己被骗,自己凄凉的在雪地中死去都已经是作为一个与人类平等的存在而存在了。我们再来说说其他人物,对于遗留的早期8型复制人,他们思维都应该和人类一样是超临界的,这个不必细说。剧中很具有特点的人工智能感情AI乔伊是否具有了超临界的思维呢?我认为不是,虽然她深爱K,理解,关心,帮助K远胜于一个真实的女友,但大家慢慢体会会发现感觉不一样,乔伊并不具有超临界的思维,只能算是“the best product“,原因在于她的设定就是情感机器人她一直遵循着爱客户的原则在做事,模仿人类情感到了极致,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它的”思想原子堆“可能连动物都不如,这也就是为什么K后来对着路上广告里偌大的乔伊一脸寂寞惆怅的表情。最后再来说说对华莱士非常忠心的9型复制人露芙,她有没有具有人类水平的思维呢,我觉得还是没有,原因在于她严格遵循着忠心于华莱士的设定,任何行为都是在华莱士的指令下完成,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她都没有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体,所以她没有觉醒出与人类一样水准的思维水平。

  那么对于觉醒出具有人类思维水平的机器,人类社会应该如何面对,我觉得既然思维水平已然在一个水平层次上了,不论人类接不接受,他们必将与人类取得一样的权利。也许今后的法律需要这样陈述:证明具有人类思维水平以上的任何物都具有公民的权利了。

  《银翼杀手2049》影评(五):银翼杀手:向死而生的人类寓言

  1 2019年。 那个粘稠的、不留一丝生命力的雨夜。 复制人ROY在滂沱中留下了最后一段话,终于,向造物主那该死的程序设定妥协。 ROY的生命,定格在了可悲的四年。 “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我目睹了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随时间消逝,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电影史上,能有多少台词,多少年后依然名垂青史,成为不朽。 复制人,一个生来悲愤的群体,其被创造性铸就了他们的革命性,也铸就了他们生来便向死而生的命运。 这个反乌托邦的赛博朋克故事,脱胎于1982年。 三十余年后,2049的故事,仍然在上演,复制人的悲情,从未终结。 2 审视人类,是前后两部银翼杀手共同探讨的命题。如果说生命是由生入死,《银翼杀手》则是还原了一个绝对客观的角度,想一个被圣光笼罩的上帝,以一种莫大的悲悯情怀,静观一切。 复制人与生俱来精明的头脑与发达的四肢,却被冠以奴隶的身份,他们被遣送外太空,作为牺牲品与消耗品,工具一般地存在着。失去了主观感受,生命都是冰冷的。作为操盘手的人类,在站在科技顶峰后,人性的阴暗与丑陋暴露无遗、百孔千疮。人类开始慵懒,开始放纵,开始索取而不知付出,甚至借以科技实力之名,实行对复制人的专政。 与之相反,复制人是如此纯粹,他们的反叛,只是来源于最根本的求生,他们不曾拥有,所以万倍渴求。他们的人格光辉,比肮脏的城市基因,耀眼的太多。 纵观前作,导演有意用主角视角引导观众,随着Deckard对事实真相的层层推进,观众渐渐体味到了复制人对生存的渴望,在这些工业模具的身上,触碰到了人性的温度:他们不甘于此,他们也在为生命的长度做着最大的努力。只是,这种努力,被主观地丢进了黑暗的角落。 只是因为,他们因复制而生,他们不配。 而在《银翼杀手2049》中,银翼杀手K揭开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真相:复制人具备了生育能力。而它的潜台词正是,复制人与人类最本质的区别——我从哪儿来,就此模糊了边界。真实与虚幻,不再是阴阳两隔,同为生命,复制人同样值得探寻活着的价值。不能直视血淋淋的生,就无法直视血淋淋的死。从初生的啼哭中,我们摸得到一个鲜活的灵魂。孕育,使生命值得被敬重。可当这份敬重之于复制人,重量几何? 声声呼唤就在耳畔:我们,也是人啊!可岁月不过是在无情的挣扎,又有谁来反思?又有谁来忏悔? 3 《银翼杀手》系列并不是标准商业运作的产物,甚至比同样具备着庞大思想体系的《黑丝帝国》系列更为内敛,《银翼杀手》更像是在软科幻和艺术片之间游走,自顾自地阐释情怀。闷,是影片叙事的总基调,也是与大众口味相斥的本源。它没有夺人眼球的星际战场,没有机甲风暴,只有阴暗的天空,混沌的黄沙,和不知何去何从的、卑微的生命。 正因如此,影片上映首日,仅仅过千万的票房被无奈地资本洪流吞噬。甚至在最合乎观众口味的猫眼评分当中,《银翼杀手2049》不敌国民烂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无独有偶,1982年首作公映之时,也被玩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是时间证明了它的伟大。 《银翼杀手2049》,同样需要时间的积淀。 一万个放心,需要在积淀中厚重起来的,是观众的鉴赏水平,是市场的绝决程度,是资本的影响力度,绝非电影本身。因为它已经足够伟大。 摄影师罗杰·迪金思,曾因《肖申克的救赎》《冰血暴》等作品三次获奥斯卡提名。多亏他神一般的笔触,光影迷迭,纷繁涣散,影院中昏昏欲睡的观众才能把目光重新投回荧幕。 只可惜,鬼斧神工的构图与光影,从来不是为了讨好观众。 还记得小钢炮的嘴遁?电影开场半小时后,“垃圾观众”们的手机屏幕一块块亮起,比荧屏还夺目…… 最悲剧的理想主义莫过于,理想主义沦为了理想主义! 前瞻短片《银翼杀手2022》里说道:生存,不等同于生命。 电影,也从来不仅仅是光与影这么简单。

  《银翼杀手2049》影评(六):故事的最后,你会知道我是谁。

  文 | 谢谢你们的鱼

  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在自己的著作《理性、真理和历史》中提出了一个名为“缸中之脑”的思维实验,他假想一个人的脑子被一个邪恶的科学家放在了一个可以使脑部存活的容器当中,并且被连接上了计算机,计算机会向脑部传输各种信息以模拟日常的所有状态,脑子所感知到的一切感受都是被计算机所编排的,那么脑子是否可以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的现实当中。

  这个实验探讨的是一个何为真实的问题,是你所感受到的那个幻影还是容器这个冰冷的外部世界,这个实验包涵的哲学命题之丰富影响了之后的很多影视剧作品的创作,但是希拉里不知道的是,早在1968年,一部科幻文学居然诠释了自己的这一个实验,那就是菲利普迪克的经典作品《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菲利普迪克的这本小说描绘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世界,一个人类越活越不像人,而仿生人越活越像人的扭曲世界,而一名警官为了赏金接下了猎杀仿生人的人物,由此经历了颠覆自己三观的种种事件,小说中除了对于人类命运的悲观情绪、对于现实的影射(当年的登月造假)以外探讨的是一个“何以为人”的主题,那一个个仿生人就像是上文所说的“缸中之脑”一般寻找着自己存在的意义,同时也突破了人伦原本的界限。

  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把这部经典的科幻小说改编成了永垂青史的科幻巨作《银翼杀手》,在尽可能还原菲利普迪克小说精髓的情况下,雷德利在原本就不复杂的原著基础上提炼出了一个更为简单的故事,以很小的视觉格局诠释了一个哲学意义上非常宏大的主题,兼具炫目的视觉奇观和诗意的导演表达,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的加盟更是让影片具有了空灵而迷人的气质。

  当然,我个人最迷恋的还是影片所营造的那种极致的孤独感,也可能也是我可以不断重复观看本片的最大原因。作为一名阅片量还算不错的观众,我观看科幻电影的之后在乎的不是科学理论的深度,而是故事带给我的温度,有温度的科幻故事在我看来就是伟大的,《银翼杀手》不愧“伟大”二字。

  《银翼杀手》对于原著最大的改编不是结构和故事逻辑,而在于主角德卡得,原著中他是一个有着妻子的落魄赏金猎人,为了购买一只真的动物铤而走险,中间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存在,但是终究是一个人类失败者,而电影中,德卡得被塑造成为一个看似精英的银翼杀手,他有过一段婚姻,过着单身汉的日子,但是故事的最后,我们发现其实他也是一个仿生人,当然,这个结局在雷德利的导演剪辑版中才有呈现,但是这也说明了雷德利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他想要真正模糊人类和仿生人的界限。

  不过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今天想给和大家聊聊的当然是《银翼杀手2049》。

  说实话,看完了《银翼杀手2049》的零点场之后,我整个人都是懵的,腿也是发软的,162分钟这个对我来说算是差不多是影院观影的片长极限了,尤其对于看零点首映来说。但是这一次的观影经历真的可以说是终生难忘,上一次拥有这种全程屏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的观影体验还是诺兰大神的《敦刻尔克》,真的没想到《银翼杀手2049》带给我的震撼力和回味的空间可以如此之大,甚至让我产生了我之前的人生不过就是为了等待这部电影出现的错觉。

  《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充满了对于前作致敬和再创造的正牌续集作品,同时又是一部基于原有世界观的原创作品,但是归根究底,这也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艺术品。维伦纽瓦的叙事魔力、罗杰迪金斯的镜头语言搭配上了雷德利的深沉哲学,再加上汉斯季默致敬范吉利斯的配乐,四位电影界的神级人物相互碰撞擦出了堪称伟大的火花,对于这么一部足以流传百年的电影来说,本片的票房如何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和原作一样,《银翼杀手2049》也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一个关于“猎杀”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前作的30年后,之前生产仿生人的公司泰勒因为暴乱的原因倒闭,也让旧型号的仿生人遭遇了空前的灭族危机,而一名叫做华莱士的人埋下了破产的泰勒公司开始研发新型的仿生人,创造了一个人类和仿生人共同生活的社会,当然,这些新型的仿生人依然处在人类的奴役之中,只不过,他们获得了狭小的“自由”。

  K警官是一名仿生人银翼杀手,在一次猎杀的任务中,他发现了一颗枯树下留下的骸骨,这具骸骨属于一个女仿生人,奇怪的是这具骸骨有怀孕生产的痕迹。K的人类女上司为了保证社会的秩序要求K去找到那个女仿生人生下的孩子并且把它消灭,于是,K开始了调查孩子下落的工作。

  由于2022年的那次大停电,K的调查陷入了很大的困难之中,但是他依然抽丝剥茧找到了很多线索,但是他也逐渐发现那个孩子和自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那个孩子的父母正是30年前逃亡的德卡得和瑞秋。与此同时,迷恋自己造物主的身份并且希望自己的仿生人作品可以具有生育能力的华莱士派出了自己的手下拉芙,希望通过监视K的行踪找到那个孩子的下落。

  就这样,K警官和自己的全息影像女友走上了探寻真相的旅程,而K也在一步步找到自己的灵魂。

  其实在我看来,《银翼杀手》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如何找到同类并且觉醒的故事,而《银翼杀手2049》的故事则是另一个孤独的灵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和身份的故事,导演让我们观众跟着瑞恩高斯林饰演的K警官体验着未来世界的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经历着这个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

  不同于《银翼杀手》以事件为切入点的叙事,《银翼杀手2049》则以人物为切入点,以很大的篇幅描绘了仿生人警官的生活图景,大段的未来世界展示让人叹为观止,而对于K和他全息影像女友的感情渲染更是神来之笔,他的这条感情线也是人物非常重要的一个层次,而这一段仿生人和全息影像的爱情故事也被导演拍摄得颇为动人。

  之后的剧情我不想透露太多,几次情节的反转还是大家自己去体验比较好。

  维伦纽瓦这一次延续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慢节奏和沉稳的叙事方式,不紧不慢地展现着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气氛上一如既往的压抑,对话一如既往的简练,情绪也是一如既往的克制,但是每一个故事点的爆发又具有着雷霆万钧的戏剧张力,维伦纽瓦可谓是精雕细琢了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环节使得自己的每一拳都狠狠砸在了观众的心房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维伦纽瓦的处理下,最后的那一段高潮戏即使视觉格局如此之小,却带给人了那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

  而影片另一个非常大的卖点就是哈里森福特的回归了,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之后,他再次饰演了一名对自己孩子爱得深沉的父亲,不过大家放心,人家的结局不会像《原力觉醒》里面这么凄惨,因为说到底,即使维伦纽瓦那充满拿了压迫感的视听充满了整部电影,《银翼杀手2049》依然具有着催人泪下的温情,而哈里森福特和瑞恩高斯林角色之间在最后产生的那种心灵上的默契成为了这部电影中最硬汉也是最柔软的部分。

  当然啦,影片的出色还得感谢罗杰迪金斯的神级摄影,从头到尾让人着魔的光影效果依然保留着原作黑色电影的气质,大量的逆光剪影美轮美奂,平移镜头在美术的配合下充满了仪式感和宗教意味,而个人最喜欢的则是影片后半部分两代银翼杀手在废弃舞厅的打斗戏,卡顿的全息影像,忽明忽暗的灯光,整场戏的视觉感受相当带感,完全超越了《007天幕危机》中上海大楼的那一段逆光打斗。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啊,《2049》结尾的那一段实在是太悲怆,太美了,完全不输前作结尾罗伊的那一段独白。

  Time to die.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 494 期 文章,心疼我司令。

  ©️本文原创首发于不散微信公众号(ID:busan-movie),未经作者和不散授权禁止转载。

  《银翼杀手2049》影评(七):一切科幻终是哲学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

  果然是哲学三大问题。

  我是谁是不是决定了我要到哪里去?我从哪儿来是不是又决定了我是谁?

  虽然我们所处的社会常常以此为衡量标准,比如毕业于名牌大学我就一定要有光鲜的工作,比如女性就一定要结婚生孩子

  但其实并不一定,对么?

  他们只是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生的走向

  男主K,以二代复制人存在,所以他的使命是追杀一代,结果在一次任务中推断出自己可能就是一代的产物,反过来要改变复制人的命运,最终却发现自己还是一个二代,并且只是一个障眼法的产物。

  但,这就决定了他的人生么?

  并不,我从哪儿来并不能决定我是谁,我是谁更不能决定我要到哪儿去。

  我的人生,最终取决于当下的我。

  小的时候写过一篇科幻小说,人的发展未来克服了一切难题,世界不再有未解之谜,人也长生不老,最终大家都选择了自杀。

  一直都觉得好奇心和未解之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科技越发达,生活越无趣,或者说所有的一切越缺乏吸引力。

  AI越发达,大概人生越孤单,每个人都与AI为伴。

  但AI能否代替人,或者说以AI形式存在的人类是不是真的人类呢。

  我想K喜欢的那个女AI就是这样一个设定,我按照我的喜好建立了一个对象,然后我爱上了她,她是不是真实?这份爱是不是真实?

  我也不知道,但是K的身上弥漫着一种孤独感。

  《银翼杀手2049》影评(八):Love, Stranger, Pain, Joy, Real

  坦白的说,我是冲着少爷去看的,而且第一部也是上周才补完的。

  听之前看过的人说,他们看睡着了,最终没看完就出来了。前一大半,节奏都挺慢的,确实有点困,于是我掏出了苹果开始啃...

  不过开篇就很惊艳,俯拍的那一大片,应该是墓地吧,还有OST,都很震撼。

  中间看的过程大概就是,一会儿觉得,哇,高司令还是挺帅的嘛;一会儿想着,我家美人再什么时候出场。

  想着美人,想着想着就跳戏了。

  当哈里森福特说出,To love, some times you have to be a stranger. 听到stranger这词,我脑内就自动跳到了Alexander里,亚误杀了Cleitus之后,帐篷一幕:

  A:Have I become so arrogant that I am blind?

  H:Sometimes to expect the best of everyone is arrogance.

  A:Then Cleitus sopke true. I have become a tyrant.

  接着,一身黑袍很攻但是表情超心疼的赫对亚说:No, but perhaps a stranger.

  这样的跳戏,让我考虑的是,Love 就是需要放手么?

  第二次跳戏是,少爷见哈里森福特的时候说,Pain is Joy. 这次我依然跳到了Alexander,阳台夜话开始的一段,赫对亚说,Bring her, Alexander, you can give her such joy. 因为两句台词都是少爷说的,突然感觉有点蒙太奇。

  Alexander里的这一段其实之前我就有跳戏跳到过。是有一天超冷,一大早上同事小姑娘说,so cold,于是我就跳到了我女神说:It is only a dark mind like mine that can know these secrest of the heart. For they are dark, Alexander, so dark.

  我觉得最精彩的,应该是最后海边助理妹子Luv的车迫降然后打斗的这一段了。最后被高司令掐死以后在水里的脸部特写,完全还原了Ophelia那些油画的精髓啊!太美了!

  中间把我看泪了的是,高司令去见记忆制造专家,也就是后来知道哈里森福特的女儿。女儿看完了他的那段小木马记忆之后,直接泪了,说,it's real。

  整个片子里太多,几乎充满了隐喻,我能感知到大概哪里是隐喻,却不能完全解读它们,标题里的这几个词,大概算是我解出来了的几个关键词。想要读剧本!

  看完电影出来上厕所,洗完手,突然发现,烘手机是dyson的,model名叫:airblade... blade,莫非这也是个隐喻?

  从看完电影到现在,6个小时了,感觉特别平静,平静到都不太在乎上一财年报税还要再交五千块大洋,到家以后出门快走了半小时,吃完晚饭还练了半小时琴,拉伸无氧加空挥一小时。

  我现在都不太分得清这种感觉到底是平静还是虚无了。

  《银翼杀手2049》影评(九):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大片

  大学的时候就看过《银翼杀手》,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部,2049,延续了第一部的基本风格,场景基本还原,但比第一部更加的阴冷,冰凉,压抑!导演执导过《降临》,有着浓重的个人风格,用配乐引领着影片的节奏,让人沉浸在缓慢地节奏中,不由自主地关心着主角们的命运! 再来说复制人,他们在人类的社会中是下等人,被认为没有灵魂,没有感情。男主角k始终在“我是谁?”“我要怎么做?”之间不停的求证,寻求,最后剧情出现了反转,但男主却做了只有“人”才会做的事情,救赎!在未来的社会里,负责人和人类将如何共处呢?影片没有表述,却不断的引人深思。这确实是近年最好的一部科幻片,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

  《银翼杀手2049》影评(十):简评 银翼杀手2049

  期待值越大失望越大啊,看完降临之后真的很喜欢维伦纽瓦了,然而这部电影……他果然只适合拍文艺片,这样的调调hold不住啊……节奏简直可以和变形金刚5媲美,看到后面简直想睡觉……BGM也总是咋咋呼呼的,还有很多静音场景,你的电影还没达到可以不用BGM托的水平啊!!

  很多剧情转折点的表现力都不够大,就比如以为自己就是那个小孩和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工具的时候。了解真相之后他整个人的情感变化也没有体现出来……

  不过饰演乔伊的演员长得也太可爱了吧!!!高司令钢琴后遗症也是笑死,看到钢琴就要弹一下

  总体来说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风格节奏……毕竟还是一部很伟大的作品,希望下次翻拍能好一点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