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雷雨》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雷雨》影评精选10篇

2018-06-02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雷雨》影评精选10篇

  《雷雨》是一部由夏淳执导,韩善续 / 龚丽君 / 王涛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雷雨》影评(一):雷雨

  2011年夏天 我坐在老式的木床上看曹先生话剧《雷雨》,快下雨的空气有些湿润,老式的床有潮湿味道 ,那时候很喜欢鲁侍萍。她的台词我一直记得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眷为着纪念你。

  我只能轻叹一声,哦 命运。在要下雨的夜 她得知她的儿子萍和女儿四凤在一起 ,并且四凤已经有三个月身孕,当她知道三十年兜兜转转她还是见到了周朴园,当她看见这一屋子的旧家具,三十年,岁月流过,有一天 侍萍老得你也认不出了吗? 我这些年受过的苦,哪里是用钱算得清的?

  一直不喜欢繁漪,她,像一个幽灵

  2012年看明星版话剧《雷雨》,我突然觉得 繁漪更可怜 鲁侍萍至少有周朴园爱她 繁漪,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女人 被困在周公馆这座监狱中,没有爱没有希望。

  我一个人,静悄悄的独坐在桌前。

  院子里,连风吹树叶声音也没有。

  这时候,你睡了没有?你的呼吸均匀吗?你的灵魂暂时平安吗?

  你知不知道, 我正含着两眼热泪在这深夜里和你说话?

  萍,你应该知道我是怎样得爱你

  我把我的爱,我的肉,我的灵魂,我的整个儿都给了你!而你,却撒手走了!

  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把我留给了黑暗

  这在无形中是一把杀我的刀,你忍心吗?

  今晚要是有一杯毒药在镜旁,我或许早以在极乐世界里了。

  醒来的时候,一双双惊恐眼睛蹬着我。

  为什么?为什么要拦我?我真的不掂恋这行尸生命

  我只求一个同伴,你答应过做我永久的同伴,我不该放松你!我后悔啊!

  这里,一堵堵的墙把我们隔开。

  它,在建筑一座监狱!把我像鸟一样关在笼里!

  萍,你还记得那只金丝鸟吗,你曾隔着笼子喂过的?

  而现在喂我的,是无穷无尽的苦药!我淹没在这苦海里。

  你要是懂我,信我。就不该再让我过半天这样的日子

  我并不逼迫你,但你我间的恋情要是真的,那就帮我打开这笼子吧,放我出来!

  即使度过死的海,你我的灵魂也会结合在一起!

  我不如挪拉,我没有勇气独自出走;我也不如朱立叶,那本是情死的剧。我不想到死里去实现、我的爱!

  几时,我与你变成了那般陌生路人!我在梦里向你喊着:

  我冷啊,快用你热的胸膛温暖我;我倦啊,想在你的手臂里得到安息!

  早上醒来,看见的还是一碗苦药;一本写给你的日记

  心头火热,浑身,依然是冰凉的!眼泪就冒出来了,这一天的希冀又没有了。

  萍,你再不救我,谁来救我?

  周萍,总觉得他太懦弱 周冲,太天真 (蔡国庆演的周冲 真像一个多动症儿童 周萍演得很到位 声音也很好听 另外 我觉得 四凤的声音太甜腻了 不喜欢)

  曹禺对每个角色刻画得都很到位。

  向伟大艺术致敬。

  《雷雨》影评(二):曾经的雷雨-我的话剧生活

  脑子里对着雷雨印象很深。

  我是一位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真正去感受的人。

  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演话剧的日子。

  还记得我用妈妈的黑毛线编成的乌黑长发,上面还像模‘像样的的栓条红绳子,然后得意地接在当时的学生发上, 然后对着镜子练习哭腔。。

  周萍是高中高人饰演,现在想想还满符合这剧作的。 那时因为有非常“尺度” 的片段拥抱(那时这已经是我为艺术牺牲最高尺度啦 )

  如果有”初抱“ 这一说, 那我的影屏第一抱就是那时。 

  还有饰演周冲的男生大学向我表白后,当时男孩子气十足的我直接当他是开玩笑。然后继续没心没肺的当他是”好哥们“。 

  也许他现在已经在杭州有自己的家庭了, 等我意识到我的”女性一面后,就没在单独与他对视了,只知道他会躲避我的眼神。。。朋友也就这样渐行渐远,他是位认真男孩, 对于我而言, 他在我心中都是”认真的男孩“ 的模样。。。

  那年我们似乎也像模像样地捧了个奖状,2等奖来着? 可惜了, 没做什么获奖感言

  ...

  大学里演了动画片花木兰, 我是那条龙, 又发挥想象,自制服装造型, 扎个龙角头, 裹了几条围巾就上阵了,好像小龙人的造型?? 我咋一张照也没呢。 好像该剧因为太“草根”了, 啥奖也没有。 演出完毕后, 我坐在观众席上,看着其他女孩子的造型,都是走“仙女路线的,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现在想想那时我的”女性温柔情怀真是有待开发

  ...

  在意大利时就纵身成为“国际影星” 了, 主演了一默剧,扮演上海女郎, 得婀娜多姿地踩着高跟鞋走路, 后面还有位“小六” 给扇扇子打着阳伞伺候着的,这位“小六” 也成为我现在最好的朋友。记得海报也有我在铺满白色婚纱的手推车里。。。每次演出后,都是彻夜的狂欢,然后大家在百年的城堡草地上席地而眠...我的亲爱忠实的小六, 他现在变成了商人很辛苦地为他的生活打拼着。

  ....

  家乡悦己公益活动, 我演了那位《非诚勿扰》 的性冷淡女, 竖着一根手指头, 两颊绯红地说着“ 一年一次” ... 我还故意穿了件白色麻料连衣裙,以表示“人物” 的冷。。。后来验证,我们的这一场确实冷, 本来密集的看官们在这一场散去了一大半,幸好后来热辣的肚皮舞及时抢回他们... 看来,这里还不能玩“冷艺术”

  11.11单身派对浓墨重彩又一笔:唐伯虎点秋香中, 偶的“石榴姐”角色为我组争取冠军做出了贡献: D : 主持人感概说: 你这么优雅怎么...

  这就是我的“唐”精神

  XF

  《雷雨》影评(三):这大概是几个被封建社会压迫的人的无力抵抗了

  这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里,失散多年的家庭成员在还没相认之前相爱相对,在真相清晰之后选择逃避自杀、放弃爱情的故事。但令人感动的是,还有鲁大海这样的一部分,生于权贵,却不屈权贵,不为生活艰辛所折腰,义无反顾地奋起保卫家人普通劳动人民。大概,他应是这部剧里最光辉形象了。

  如果说这是一场悲剧的话,那源头应该是周朴园爱上自己的侍女鲁侍萍,并在给予她爱情美好希冀之后,亲手将她推向深渊。周家为迎娶名门贵族的大家闺秀,深夜里赶出鲁侍萍和她育有的病婴,鲁大海。要说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人如此狠心绝情的话,那就应该是观念——深入人心的封建阶级思想。它让人们分成三六九等,让人们内心的趋利趋贵,弃贫欺弱的病灶越燃越旺,也烧得爱情等简单、美好、自由事情变成一文不值的灰烬。到头来这把火终于变成一片火海,所有那个时代的人都将不幸地葬身于此。

  而故事未完,悲剧也依然在上演。鲁侍萍带着孩子四处流浪,苦于生存,最后托身于鲁贵,一个自私吝啬懒惰无情的穷苦人,生下了女儿鲁四凤。鲁贵背着鲁侍萍带着女儿去周公馆作侍奉人的差事,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鲁贵在撞见周家大少爷周萍和周家太太繁漪的私情之后的行为选择是让我很矛盾的一点,单从这一点来说 ,他使得我爱,绝对爱不起来,恨,却也恨不起来。他用这件事威胁周太太繁漪不许辞退他和他女儿鲁四凤,虽然有些他个人的阴谋,但为了生计,还是可以被原谅,但他却明知自己女儿和周家大少爷有染,也不阻止女儿对大少爷的进一步用情至深,作为一名父亲,却只知道问女儿要钱还债赌博,使的我对他极其不满。鲁贵是一个身在底层安于现状,不会也不愿去反抗的人,但他会阻止鲁大海代表工人罢工时对周家老爷周朴园的粗鲁,他在周家的种种表现和他对四凤的教导都在说明他觉得侍奉大户人家是自己做的一件很明智的事情。他没有文化,但他知道怎样让自己更好享受生活;他没有底线,他可以送出一切,甚至自尊和家人去实现自以为然的安逸;他没有追求,他也不允许家里人去追求;他自私吝啬,对一切事情不抱以单纯看法,他用乞求讨好,漠视家人幸福姿态去生活。他无疑是悲哀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而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鲁四凤,她是有积极的一面的,虽然终究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她本是单纯美好,简单大方的,这在压抑封闭的周家是最致命的吸引,周家的一大一小少爷竟同时喜欢上了她,她是抵不住周家大少爷周萍的诱惑的,她喜欢上了他,并为他失节,她爱的痴狂,也被逼的发疯。母亲反对,周家太太的挤兑让她近乎于疯狂。不过她是积极的,她还是去主动追求了爱情,她希望周萍带她一起离开周家,她希望他们可以相互厮守一生,可惜上一代过错还是连累了她和她的爱情。她接受不了与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的相爱,她选择触电身亡,自杀放弃爱情。

  与四凤相爱的周家大少爷周萍拥有着懦弱无能、压抑自我却能瞬间爆发的性格他喜欢过他的后母繁漪,他和后母逾越了伦理,相爱相交,但他自身的懦弱无能让他逃避责任,他一边忏悔又一边拒绝回忆和后母那段不堪的过去。四凤的出现,让他觉得她代表着美好,他爱上了四凤,却也得知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周冲也喜欢上了四凤。他矛盾又卑微,他一边不敢表明对四凤的爱,一边屈服于父亲的威严,他是卑微的,他像一只没有攻击力的陆生动物,快要溺死在家庭的深水里。终于,事情的真相像是给了他最后的一个致命打击,他开枪自杀。

  与周萍不一样的是,周冲简单纯洁,他学习知识,他热爱运动,他追求平等,但却还是不敢反抗父亲的威严。他是生活在周家的另一面,虽然他被表现得很清纯阳光,但如果他还是依附于他的家庭,他的父亲,大概还是会郁郁而终的。或许,他为救四凤触电身亡,也并不是完全遗憾

  繁漪是一个敢于追求所爱至极端的女人。她嫁到周家,深深明白自己的处境,她本甘心于平静死水的生活,却被周萍搅动了心绪。她对周朴园的压抑和摆弄深深厌恶着,她对周萍的爱也是对她自己的孤独写照,她不甘寂寞,她一再请求周萍给予她希望;她不甘于被周朴园摆弄,她不喝药;她不甘于无动于衷,她跟踪周萍要挟他。她强烈占有要求周萍的忠诚与爱,她辞退四凤,要四凤远离周萍。在她和周萍的感情上,她是炽烈的,是病态的,她疯一般地追求不再属于自己的爱和温暖。但她也是慈祥的母亲,她会对她的冲儿和颜细语。大概是那个时代给了她这样的遭遇,想爱却不得爱,就这样让她一步一步走向极端,走向自我毁灭。

  四凤的母亲是整个剧里的转折点,她的出现,拉进了真相的浮出,扯出那个荒诞的事实的口子。她爱自己的孩子,她甚至想接受四凤和周萍的相爱,可她终究是糊涂的,这样的爱情痛快了一时,却会悔恨了一世。但她在面对周朴园的钱时,丝毫不犹豫,是她的骄傲与自尊的体现。她是一个活生生的母亲,她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挣扎,她全都舍不得他们受罪,可她却无可奈何。

  如果说这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家庭简史的话,那封建思想就是幕后的推手,当这一切发生时,它正津津有味得看着自己的产物。

  致敬曹禺

  《雷雨》影评(四):聊聊这几个印象深刻的人

  经典的话剧,今天才看完。可悲的人物结局,可悲的家庭,周朴园一直拿家庭要本分和道德在口,却看着不道德的事情,枪杀罢工的人,坑死修桥的人。双手沾满了鲜血,在结局的时候,却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错事就是撵走了侍萍,呵呵,于心何忍啊!这刽子手视人命如草芥!忒不道德!家庭要本分!却在年少与家中女佣人侍萍连着生了两个孩子却不给人家名分,还生生赶走了人家,不讲情义去娶了别人!得知侍萍死后,似乎还念着旧人连家里的家具都是侍萍喜欢的,还保留着侍萍因为坐月子不能开窗子的习惯。如果侍萍没有活着出现,还真要被感动了,可是当他看到活着的侍萍,就好像叶公好龙,没有那么喜欢,还怕她打搅了自己的生活,开始了言情剧豪门最恶心的方式开支票打发人,真是虚伪!真是让人作呕!对繁渏,他也是把她当做了一个生孩子的机器吧!没有什么感情,强迫她喝药,强迫她上楼,给她请德国脑科医生治疗,繁渏究竟怎么就让他这么对她!也许是因为这个剧的根源伊始在他的身上,我最厌恶的就是他!

  第二厌恶的人是周萍,如果说没有剧情那样发展,我毫不怀疑他会是第二个周朴园,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没有担当,他应该先于四凤和周冲死,这样,事情就解决了。我在想为什么敢做不敢当,还要去招引人,不仅勾搭自己的继母,还要勾搭自己的下人,要不你就敢和老爸做对,没有作对的本事,还竟干出格的事情,这俩任何一个他都是不能担当起来的。恨其懦弱无能!

  四凤是个可怜的人,她首先不知道这是自己的亲哥哥,做出了这样的事不能赖她!面对着豪门的公子勾搭,诱惑的确很大,当得知对方是真心的,她沦陷真的很正常,可惜了她的命可悲!她对周冲感情的处理,还是不错,拒绝的也很好,这个没有毛病。可惜生错了家庭。。

  周冲属于理想主义,这样的家庭还能有如此单纯的孩子真是不容易,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真的很好,正直单纯天真,可惜这不是社会需要的品质,这样的社会是活不下去的,这么脏的社会怎么会容忍这样一块纯洁无瑕的碧玉呢,他的下场悲催是可遇见的,惋惜啊!

  看完这个话剧,我想问这个悲剧究竟是谁的错?为什么会这样荒唐,这么悲惨?

  《雷雨》影评(五):惊雷

  天气闷热的很,窗外又在打雷了,你听到了吗? 我很喜欢看这种题材的东西,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我喜欢看旧思想和新思想的冲突,看一群人觉醒以后的挣扎,和另一群人在愚昧的幸福里自我满足。 侍萍和繁漪是两个同样可怜的女人。她们一个离开了周公馆,颠沛流离,二次改嫁,都是旧社会的下等人,无法理解她的思想,势利,贪小便宜,好赌,家庭的组建不但没能使她感到温暖,还让她受尽了生活的苦。而另一个留在周公馆的也没有好过多少。她从自己的丈夫那儿得不到一丁点儿爱,常年把自己封锁在周公馆的楼上,还被丈夫认为是有病,灵魂已经麻木。可在这时,周萍出现了。他给了她最想要的爱。一个溺水的人原本已经绝望,可是有人把她从冰冷的水里拉了起来,给了她拥抱,给了她温暖。可是那人立刻就转身离开了,留她一个人面对周公馆里扭曲的一切。沉寂的灵魂不会感受到疼痛,可它活过来了,周公馆里的黑暗就显得更令人难以忍受。没有爱的日子,她一分一秒也活不下去。可以说周萍不是救了她,而是残忍地伤害了她。 周萍和周冲是两个极端。一个被父亲教导,变得无能而软弱,总想着逃避。一个受新式教育,有梦想,但又太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他们太纯粹了,如果周萍此前想过如何反抗,周冲明白现实的残酷,他们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所有人物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周朴园。他表现的多么痴情,为了自己的白月光,几十年不愿换掉旧家具,即使在闷热的天气也坚持关着窗子,假如有人不照着做,他甚至会生气。可是他的白月光出现的时候,他却显得十分慌乱。他说,好极了,希望我们两家再也不见。从失去时刻骨的思念到得到后的不再相见,完完全全是两幅面孔。这有点叶公好龙的感觉。不知何时,他已经不再爱着侍萍,他只是借着爱侍萍的行为来感动自己。当他因为别人开了窗而出口训斥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及其得意的吧。“唉,我真是个正人君子,真是用情至深,有情有意呵。” 但我坚信他并不是绝对的恶。和他的小儿子一样,他也曾经年轻过,这也是他为什么被侍萍,一个并不门当户对的少女吸引的原因。三十年前,他也曾是个小少爷啊,他的心中也曾是充满爱的。“我追到江边,我看到她的衣物和一封绝命书。”那时的他会有多么绝望啊。可是他渐渐还是败给了时代,他向封建的社会低下他曾高昂的头颅,选择去做一个出色的“正人君子”。 四凤死在了这个雨夜里,她原本是那么单纯,她快乐地等待母亲的探望,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自己的死亡。她的死仅仅是因为那根失修的电线吗?不是的。 是周朴园。他在三十年前抛弃侍萍,种下了因,得到了三十年后兄妹二人彼此相爱的果。他折磨、控制着繁漪,逼得她反抗,让她说出了真相。他压迫周萍,使他长成一个懦弱麻木的少爷,无法勇敢地与四凤相爱。他反对周冲,四凤无法受到教育,无法接触新的世界。 可这真的是周朴园想要的吗,难道他从出生起就满怀恶意,他生来便是一个冷酷,残忍的控制狂吗?不是,只是因为他生在这个黑暗封建的时代。 看这个的时候不免觉得有些好笑。不就是少爷和侍女恋爱,这有什么呢,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这就是思想的不同。最近看了一则新闻,沙特只允许男性驾驶,是不允许女人开车的,他们认为这是有失德行,是罪恶的。一位女性为了反抗陋习,在沙特的街头开了车,结果被拘留。而借她车的表哥也被周围的人嘲笑侮辱,最后只能带着妻儿离开国家,一切只因为他的妹妹开了车。 多么可笑啊!多么荒唐啊!可是沙特的众人却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一切腐朽的东西被人推翻前,都是有很多人拥护的。当有人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会瞪大眼,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激动地说:“有什么不对!哪里不对!千百年来,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这是规矩!” 可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现在的中国,依然还有许多陈旧的东西没有消除,敌对的两方都誓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双方僵持不下,不知道何时是个头。这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天地间能下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把这荒唐陈腐的一切都冲刷掉呢? 我想起一篇学过的课文,是叫雷电颂的。里面写到:“请把这比铁还要坚硬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把雷电看做是正义的化身,他会带走黑暗,带来光 明。他的到来象征着新秩序的诞生。我们都对它寄予厚望。 可是哪里有什么英雄,这雷电只能我由我们自己来打。要摒弃腐朽的事物,除去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扯掉束缚在人们身上的思想枷锁,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这很难,但要记住每一场大雨,都是始于一颗雨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雷雨》影评(六):《雷雨》:一部烂到家的剧(三)人散曲未终

  微信搜索添加公众号:

  yuqiaoxinyu

  文余峤欢迎扫码关注“余峤新语”

  一、

  鲁贵是《雷雨》中最接近常人的一个。

  他也是一家之主。在家人面前,却毫无尊严。

  生女鲁四凤直斥他道,“见钱就忘了命”。养子鲁大海拿枪指着他,“我打死你这老东西”。老婆鲁侍萍也怅惘道,自己“遇人不如意”。

  周朴园遭遇的反叛好说歹说也是背地里的,鲁贵受到的轻视却是面对面的针锋相对。

  一家之主,怎么会混到这步田地?

  鲁贵并非天生就是下等人,他对着子女倒苦水,“当初你爸爸也不是没叫人伺候过,吃喝玩乐,我哪一样没讲究过?”

  就连鲁大海也承认这个事实,他只是愤愤道,“那不是你自己赌钱输光的!”

  鲁贵倒像余华小说《活着》里的福贵,原也是个不小不大的地主少爷,把家当赌了个精光。

  福贵认命了。几口人,种着地,就这么活着。

  鲁贵也认命了。他知道自己是底下人,紧着慢着提醒四凤“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

  认命了,就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讲究。那都是准备给上等人的。

  二、

  可生活总要一天天碾着过。愁眉苦脸是一天,及时行乐也是一天。为何不逍遥些?

  鲁贵就“喝点,赌点,玩点”,用这些个小嗜好让自己快活。手头的钱逍遥没了,就换着法儿跟儿女讨要些。一天就不至于暗无天日。

  于是,在家人眼中,鲁贵每时每刻都是围着钱打转,拿着钱就围着“喝点,赌点,玩点”打转。

  这样的一家之主,必是要遭人轻视的。

  可是,我们每个人不都是靠着一点小嗜好来生活吗?不多的人会赌点,很多人会喝点,更多的人会玩点:拿着手机,钻进KTV、电影院,跟随火车、飞机……玩点。

  我们当然可以鄙夷鲁贵的嗜好,可鲁贵的生活状态却笼罩着我们每个人。

  鲁贵的工作状态不也是这样吗?

  他不是不知道“周家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好东西”。而且不只是周家一家人而已,“反正有钱的人顶方便,做了坏事,外面比做了好事装得还体面;文明词越用得多,心里头越男盗女娼”。

  然而,快五十的人了,还能靠鲁大海的意气?还能靠鲁四凤的希望?

  只有低眉顺目,将嘴巴涂满蜜,暗地里携着贪、用恨掩着,拿点、占点。

  三、

  屈点、黠点、占点,喝点、赌点、玩点。

  这仅是鲁贵自己吗?

  这样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当然不是鲁贵的理想值。可无从更好时,这不就是最大值?

  鲁贵不是周冲,不可能从头到尾否定自己。否则,怎么接着活?

  不仅不能否定自己,还要给自己找到种种根据:对自己,要赞,“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呱呱叫。”对别人,要贬,“你们哪一件事做的对得起我?”

  生活能过得下去,是因为他鲁贵。生活遇到槛、碰到沟,那是因为“犯小人”。

  鲁贵便也满意了。

  鲁贵不是不知道鲁大海、鲁四凤,乃至鲁侍萍对他的轻视。可这又怎么样呢?大海和四凤还不是要到他介绍的地方上班?甭管三推四阻,还不是要把钱拿给他花?

  鲁贵便也觉得足够了。

  四、

  鲁侍萍和鲁贵是如此不同。不同到难以置信,他们是两口子。

  鲁贵是被贪和恨压迫得放纵了。侍萍却是因痛和苦摧折得平和了。

  对于生活,鲁贵是在浪掷;侍萍是在承受。

  对于人,鲁贵是觉得就是这么回事;侍萍并不觉得人坏,而是“恨人性太弱,太容易变了”。

  是啊,人太软弱了,人太善变了。

  三十多年前的她,就是今天的四凤,天真而专一。

  她想,有了两个孩子,便可与朴园相守了吧。

  没想到依然被撵出了家门。

  她绝望得投河,没想到却被“慈善的人救活了。”

  接续的日子,她“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一步步苦熬过来了。

  支持她活下来的是什么?

  是让小儿子长大的愿望。

  也是女儿说的,“是个本分人”,“讲脸”。

  嫁了两个人都不如意,但总算有了个家。把家守牢,就是侍萍的本分,家人的圆满就是侍萍最大的脸面。

  她成功了吗?

  大海和四凤都听妈的话。她让大海交枪就交,她让四凤离开公馆就走。儿女的信服是基于爱的。

  她似乎成功了。

  本分地苦久了,也成了平凡。因为讲脸,处事倒多了一层圆

  就这样承受到风平浪静,就这样风平浪静到风住水枯,也挺好吧?

  没想到,三十多年,兜兜转转,“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更没想到,三十多年后,她又亲见了周朴园!

  五、

  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是《雷雨》中一段很漂亮的戏。

  这段戏要向观众交代周鲁的恩怨,因而要设置台词追溯前史;这段戏又要符合周鲁重逢时二人的状态,不能为了解释剧情而台词过多。换句话说,要有精炼的台词,还要有更多的潜台词。

  在这段戏中,鲁侍萍是明知真相的,周朴园是不知情的。因而在这段情节中,鲁侍萍是主动的,周朴园是被动的。但就人物关系的全局而言,周朴园却牢牢掌握着主动权,鲁侍萍则明显是被动的。戏剧张力就在这主动与被动的交错中产生。

  鲁侍萍和周朴园是不期而遇的。鲁侍萍也是绝不想和周朴园相认的,但她实在无法忍受周朴园将她视为已死的人;更无法忍受周朴园在得知自己未死时,却仍见都不想见一面,毫无愧怍之感。

  她只得亮明身份。

  没想到,亮明身份后,只得到周朴园“以后鲁家人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的命令和五千块钱的支票。这些便是周朴园“弥补我一点罪过”的表示。

  是啊,人太软弱了,人太善变了。

  可为什么,人在绝情时又是那么强硬,又是那么决绝?

  鲁侍萍这些年的平和是靠躲来获得的。现在她仍想靠躲,快躲,全躲,躲得一干二净来解决一切乱麻似的问题。

  她成功了吗?

  四凤心中仍放不下公馆给她的梦,大海也放不下他曾攥在手里的枪。

  她最终还是失败了。

  家终归是社会的影子。雷雨之下,焉有宁湾?

  六、

  曹禺的《雷雨》,讲述的是1920年代的中国社会已经溃烂到了家庭,溃烂到了家庭的每个成员。

  李安的《冰风暴》,描绘的则是1970年代的美国社会,无望的虚空也从社会溃烂进家庭,甚至波及到家里的孩子。

  李安回忆说,这部电影,当时票房平平,1990年代以后,DVD的出售与出租量却不断攀升。

  为什么?

  直到去年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我才明白了缘由。电影中每个人无依无靠的空虚感,与《冰风暴》中如出一辙。

  原来,时间过了四十多年,人已经散了不知多少回,这支曲却还未终。

  我希望,《雷雨》——人散,曲终。

  微信搜索添加公众号:

  yuqiaoxinyu

  《雷雨》影评(七):《雷雨》

  我一直不怎么喜欢话剧,因为接触得不多,看不懂,而因为时代的发展不同,中国的话剧一直比西方要简约一点。但看了《雷雨》以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是我从开始到结束唯一看进心里的话剧。

  不过是一个封建制社会的普通故事,却把阶级矛盾,家族斗争,个人恩怨挥发得淋漓尽致。金钱,地位,爱情,善良,正义,贫穷,奸恶,…………这些无一不体现得裸露。

  故事的最后,我只想笑笑,因为我竟不知从何说起,到底谁对而谁又错了?世间本就没有对与错,若不是现实,体制结构是这样,谁愿意做一个坏人?谁又愿意制造一个悲剧呢?

  我们用尽一生也看不透这世界和这世界的人情冷暖。周萍和四凤的结局是最令人唏嘘的,当然他们也是主角。上一代的恩怨牵连到下一代,他们是兄妹。我始终看不透,也想不明白,我另愿相信伏羲和他妹妹的事真的存在。我不在乎别人怎样,但真正相爱的人,总觉得应该在一起,然而,这就是悲剧。一切不按人心里想的反思维,破坏唯美催人泪下的,这就叫悲剧。

  《雷雨》影评(八):北京人艺话剧《雷雨》

  一直很想看《雷雨》经典的话剧 这次朋友特意帮我订了一张 满足了很久以来的小心愿 哈哈

  杨立新扮演的周朴园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

  在家中说一不二 霸道专横这和他面对鲁侍萍时候心虚和愧疚的神情对比鲜明

  周家的夫人和儿子、仆人等对周朴园更是毕恭毕敬 点头哈腰 大气都不敢出的样子

  雷雨下的周公馆就像是封建制度的缩影

  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矛盾 家庭伦理道德的冲突 一个个角色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 栩栩如生

  二代人的恩怨情仇在几个小时的舞台上激烈的碰撞 剪不断 理还乱

  最终一幕剧烈的爆发 一共四幕 每一幕谢幕的场景都很经典 久久难忘

  配乐、舞台背景、灯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真实 让人很投入 沉迷其中……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原生家庭对人行为模式的影响出奇的强大

  20年前作为大公子的周朴园和女仆鲁侍萍相恋

  20年后周朴园的大公子周萍和鲁侍萍的女儿女仆四凤相恋

  难道是巧合吗?我相信这种巧合一定有它的必然性 有家父母庭模式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

  《雷雨》影评(九):宇宙与命运的复杂性

  范围限定:剧本:1934年出版于《文学委刊》的初版剧本。 话剧:1989年由中央人民剧院演出夏淳导游的版本 。 电影:1957年上映的《雷雨》 由李小龙出演周冲一角的。(对比分析)

  雷雨作为中国最出色最出色的戏剧之一,从他诞生之初,就引发了文艺界剧烈的讨论,对于被称为中国唯一的悲剧的伟大话剧,时至今日评价分析之文章是多如牛毛,阶级论者热衷于分析其工农阶级同资本家之斗争和该剧揭示的封建家庭的黑暗与扭曲,精神分析者热衷于研究周萍的俄底浦斯情结,把整个家庭的悲剧归结于性动力的迷乱。

  而我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主题必定是多重的。

  • (起首)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我始终不能给这主宰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摘自《曹禺自述》京华出版社

  可见,作者曹禺在《雷雨》想讨论的是命运的主宰

  “我不像有的作家能够早些机会接触到一些人,获得一种信仰,信奉一种思想…我大概就是属于那种追求进步、追求正义而并不明白“进步”、“正义”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的知识分子”

  ———摘自《曹禺自述》京华出版社

  曹禺在创作《雷雨》的时候,感觉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问题,也感受到了变革的到来,但大至中国社会变革的方向,小至个人命运的走向,归宿。曹禺都未能作出选择,找到答案,进而在精神上的确立一个确定的坐标。在这方面,曹禺真实地感受到宇宙、命运的庞大与复杂。并不是科学主义的因果论可以解释,也不是一个上帝就可以解决一切的。

  所以雷雨所表现的就是这种宇宙的神秘性与复杂性,雷雨全剧复杂而逻辑严密,像哥特式大教堂上硕大而精密的报时大钟。但着种严密并不只是逻辑上的严密,它以西方古典悲剧结构(运用了三一律等法则)呈现,却兼备莎士比亚式的“人性性格悲剧”、 古希腊“命运悲剧”、中国佛家思想的“因果报应论”与阶级论者的“历史悲剧”的四重主题主宰情节推进,各个人物的性格、所作出选择加上命运的巧合、在因果递进中最终形成一个这一个悲剧漩涡。最终周朴园在宗教中找到最后的寄托。但悲剧已成,宗教只是作为最后的寄托,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救赎作用。(如果是有神学背景的作家写,结局可能是各人因为信奉天主教而得到了心灵的救赎,这里也体现了作者对宗教的观点-----既能使人精神上得到安慰,解脱对生死的执着,但对于个人命运而言,并无决定性作用)

  下边从几个人物的性格,几对人物关系中的简要分析中,举证我上面列举的《雷雨》的四重主题。

  周朴园---侍萍

  “因果报应”

  周朴园与侍萍30多年前的孽缘可以说是一切的起源,在周朴园与侍萍重逢的一段戏里中,充分体现了“因果报应论”这一主题。

  周朴园对侍萍爱却又将其抛弃---

  朴: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么?这些家具,这些摆设都是你顶喜欢的..一切都按照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办”

  --《雷雨》

  侍萍却流露世间下嫁两次命运凄惨---

  鲁:为了孩子她还嫁过两次..都是很下等的人啊

  --《雷雨》

  生下四凤,后来四凤辗转来到会到周宅与周家少爷发生不伦之恋。似是冥冥中的因果报应。

  需要注明的是,这一段戏,阶级论者可能会论述到,这体现了资产家的伪善,因为周朴园一边在家怀念侍萍,一见侍萍却翻脸不认人。----

  朴:(严厉)你来干嘛的?…谁指使你来的?…(冷酷)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这里来了

  --《雷雨》

  在1957年电影版里哭哭啼啼怨天尤人的侍萍与冷酷无情的周朴园突出了这里边的阶级矛盾。

  我并不否认其中有阶级矛盾的成分,周朴园的冷酷可能是怕侍萍回来是为了敲诈与破坏他的看似平静的家庭,这的确符合资产阶级的思维定势。但如果抛开阶级不谈。周当年抛弃了侍萍及其儿子另立家室。之后周过得好,侍萍过得不好。一天侍萍带着儿子来见周…我想结果还是一样。作者写周的翻脸主要想表现的是周朴园作为一个曾经抛弃妻子令立家室的男人对前任的既有爱又不希望她破坏自己平静的生活的复杂性情。

  所以在后来1989年话剧里,演员更强调的是周朴园对侍萍的复杂感情。甚至删去“你来干嘛的?”这句台词。

  周朴园—鲁大海

  “历史悲剧”

  在这一段关系里,就彻彻底底是属于阶级矛盾了。在侍萍与周朴园相认后鲁大海与董事长周朴园争论的这段戏里。面对亲生儿子,周朴园却没有表现出丝毫怜悯。继续用着他对付工人的惯用手段。把鲁大海逼得无路可走。突出了当时劳资关系的尖锐。----

  朴:我的亲生儿子在矿场罢工反对我…矿里复工了你们这些代表们居然不知道?…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你已经被我解雇了!”

  --《雷雨》

  由于鲁大海领导的罢工触及了周朴园的核心利益。以至于周朴园罔顾亲情,与鲁大海针锋相对,用行为经济学的观点说是“因为涉及金钱触发了周朴园思维中‘市场规范’而压倒了‘社会规范’。”

  这不仅体现了阶级矛盾的尖锐,还体现了资本对人性的物化。

  周朴园----周繁漪---周萍

  “性格悲剧”

  在《雷雨》的剧本中,没一个人物出场前都带有一段,对该角色性格外貌的描写,作者称之为札记,这种描写极其细腻,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雷雨》这三个人的性格,互相拉扯,相互反馈作用,最终形成悲剧体现了性格悲剧的主题,

  周朴园,

  他约莫有五六十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在底下闪烁着。像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他的威严在儿孙面前格外显得峻厉…他的脸带着年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着他平日的专横,自信和倔强。年青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转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只要他的半白的头发还保持昔日的丰采,很润泽地梳到后面。

  --《雷雨》

  周朴园年轻时留学德国,年轻时的自是有他的狂妄与冒失或者说激情的,无奈终究还是成长于一个旧式的家庭里,在商海翻滚的岁月最终还是把他刻琢成了一个峻厉,古板的人。尔虞我诈的商海,剥夺过他自由,迫使他屈服的旧家庭,都是他经过的大风大浪。 所以晚年里,对于他的家庭,他初衷是平稳和秩序。但却不自知地,营造了一个压抑,封建的家庭。

  周繁漪

  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明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雷雨》

  她没有宋庆龄那样的新式女人的大气仪态与学识。本质上是一个中国旧式的女人,顺利成章的加入一个旧式的家庭,却有着她的悸动,野性。(现实主义者可能会将之称之为中国社会转型中被夹在中间的人。这点我并不反对)这种活泼与热情,这一个旧式的家庭,被压抑成了乖戾。以致于被周朴园看成一个有病的人。偏偏又她一个爱起起来如火,恨起来如狼的女人。有这种性格,后来与周萍的不伦之恋,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周萍

  当着一个新的冲动来说时,他的热情,他的欲望,整个如潮水似地冲动起来,淹没了他。他一星星的理智,只是一段枯枝卷在旋涡里,

  --《雷雨》

  在周朴园营造的压抑封建大环境里,两个爱起来如火的人。他们的性格直接导致了周萍与周繁漪的不伦关系。体现了性格悲剧的主题。

  周萍---四凤

  “命运悲剧”

  然而这种感情的波纹是在他心里隐约地流荡着,潜伏着;他自己只是顺着自己之情感的流在走,他不能用理智再冷酷地剖析自己,他怕,他有时是怕看自己内心的残疾的。现在他不得不爱四凤了,他要死心塌地地爱她,他想这样子王了自己。当然他也明白,他这次的爱不只是为求自己心灵的药,他还有一个地方是渴。但是在这一层次他并不感觉的从前的冲突,他想好好地待她,心里觉得这样也说得过去了。经过她有处女香的温热的气息后,豁然地他觉出心地的清朗,他看见了自己心内的太阳,他想“能拯救他的女人大概是她吧!”于是就把生命交给这个女孩子,然而昔日的记忆如巨大的铁掌抓住了他的心,不时地,尤其是在繁漪的面前,他感觉一丝一丝刺心的疚痛;于是他要离开这个地方--这个能引起人的无边恶梦似的老房子,走到任何地方。而在未打开这个狭的笼之先,

  --《雷雨》

  关于周萍的性格描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周萍与四凤的关系。无用再多赘言,四凤是周萍唯一的救赎,而四凤面对这样一个富有,英俊,温柔,有学识,风度翩翩的最重要的是爱她如命的男人,自然也是没有抵抗力的。

  周萍,四凤。本身被没有过错,只是因为命运的巧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周萍对四凤的爱是多么的顺理成章。他们都是彼此都是对方唯一的救赎。可是残忍的命运却宣告了这样一个结果,不得不说是一个命运的悲剧。

  《雷雨》影评(十):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

  《雷雨》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来的三十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剧中纠缠着网一样的各种矛盾,周朴园和侍萍,周朴园和繁漪,周朴园和鲁大海,周萍和繁漪,周萍和鲁大海等等。最后悲剧爆发在大雨中,整部戏八个人以四凤,周冲和周萍三人的死而告终。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和虐杀,痛斥周朴园一样的资本家的专制无情,冷酷凶残和虚伪。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根深蒂固的封建阶级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无助。

  第一幕,郁热的早晨,周公馆内

  第一场,雨前郁热的早晨,周公馆内,鲁贵和四凤讲话,提及大少爷和侍萍。简单交代了剧中的人物关系。侍萍就要回来了,四凤要上楼给太太送药,简单说明太太的身体不好,为后面喝药做铺垫。鲁贵以四凤和大少爷的事要挟四凤拿钱给他,提醒四凤太太的神色不对,怕太太看见她心里不痛快,并且说出了多年以前他亲眼所见的两个“鬼”。这一场,简单介绍了鲁贵和四凤的父女关系,侍萍和鲁贵的关系,鲁大海和鲁贵的非亲生父子关系,周萍与与四凤偷偷摸摸的恋爱关系,周平与后母繁漪的畸形恋爱关系,四凤与繁漪的情敌关系。在编剧上,四凤说哥哥在矿上寄给妈妈的钱都被鲁贵花了,鲁贵说自己的钱都还赌帐了,还以大少爷和四凤的事要挟四凤给他钱。“你妈妈疼你是放在嘴上,我疼你可是把要紧的事都放在心上”话中有话。表现了鲁贵自私,爱赌,好吃懒做的小人物形象。目的达到之后还提醒四凤说太太的神色不大对劲,四凤害怕她和周萍的事被太太知道。鲁贵说出闹鬼事件的事实,‘鬼’是两个人心里的鬼。简单说明了周萍与繁漪的不正当恋爱关系。太太让侍萍回来时直接来周公馆,要告诉她一件要紧的事。四凤害怕又着急,因为妈妈不让她来帮人,也害怕太太因为她和周萍的事想把她赶回家,将两个人分开。这些可以看出四凤是一个活泼,单纯的女孩,对美好的恋爱充满向往。导演上,鲁贵讲起自己亲眼所见的闹鬼事件时灯光暗下来,用幽蓝色的灯光,音乐响起,渲染惊悚恐怖的气氛,咚咚的音乐声就像四凤此时心跳声音的外化。鲁贵说出两个鬼的真相后,灯光变亮,照在四凤头上的风扇上,风扇转动时的阴影落在四凤身上,表明她心里的不安,忐忑和纠结。调度上,先是鲁贵追着四凤要钱,四凤躲避,后来说出四凤在他手上的把柄之后两人位置发生变化,变成四凤追着鲁贵,表明四凤和周萍的关系让她心虚。用两人位置转换的这一调度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台上的道具很简单,舞台左侧是象征爱情的沙发,中间靠后的位置是桌子和椅子,右边是一把象征威严,权势,地位的太师椅。每一处道具都各有其用,有各自不同的象征和含义,这些在接下来的情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接下来的戏中人物表演大都依靠在每个道具各自的范围内,帮助和丰富了调度的安排,这些道具是舞台上的支点性道具。

  第二场,因病两个礼拜没下楼的太太从楼上下来。繁漪下楼发现屋子又变了样,姥爷把繁漪的新家具搬了出去又把那个旧衣柜拿下来了。两人谈起大少爷,提到他明天要到矿上去。四凤提醒太太吃药,繁漪反抗。编剧上从家具的摆放和周朴园说繁漪有病让她喝药可以看出繁漪和周朴园的关系很疏远,也可以看出周朴园的专制,固执,霸道。繁漪说“这些年我喝这种苦药大概是喝够了”暗示繁漪在这个家所受的压迫,内心的痛苦和压抑,这句话就是她反抗的开始。说起屋子闷热,四凤说一早上乌云就遮满了天,没准今个要下一场大雨,为后边的雷雨做铺垫。繁漪觉得屋里闷热像是发了霉,表明她的内心。人物上来看,繁漪与四凤对话,繁漪语气低沉,四凤语调高扬,很欢快活泼。四凤回答了三个“哎”,声调一个比一个高,响亮而清脆,每一次“哎”繁漪都会很诧异的看向四凤,这一次次响亮而清脆的“哎”似乎在提醒繁漪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四凤的存在让她有危机感。也暗示了周萍不再像以前一样爱她,眼前这个活泼年轻的姑娘才是周萍喜欢的人。导演上来看,繁漪伴着一种忧郁低沉的音乐穿着一件深色的衣服出场,从这些可以看出繁漪这个人内心很抑郁,在这个家庭多年来内心的痛苦和压迫使她身上总是笼罩着一种哀伤悲凉的氛围。四凤与繁漪的着装一明一暗,表明两人的情敌关系,暗示繁漪与周萍的畸形的恋爱关系,也暗示了两个人此时在周萍心里的地位,繁漪已经是过去式,周萍已经不再爱她。调度上,繁漪两次要求四凤把药倒了,四凤两次看向舞台右边太师椅的方向,暗示了周朴园在家中的地位,也表达了太师椅的象征意义-威严,地位,权势。繁漪提到周萍便坐在沙发上,暗示沙发的象征意义-爱情。

  第三场,十七岁的周冲喊四凤,上场,对四凤客气的态度让太太很好奇。周冲向母亲表明自己喜欢四凤,向她求婚遭到拒绝,四凤心里有另外一个人。想和父亲说准许他分出自己教育费的一部分供四凤上学。又与母亲谈到周萍。这一场戏主要介绍了周冲这个人物,十七岁,单纯善良有活力,总是跑跳着和他对四凤的感情以及周萍的身世。编剧上,周冲也说到闷热,并且打开了窗户,为后来的雷雨做铺垫。四凤因心里有另外一个人而拒绝周冲也是一处伏笔。周冲和繁漪说关于四凤的事 “妈,我想跟您说个事”,“我跟您商量一件事”,“我还是不说了”,这样的一小段纠结吊繁漪的胃口,增加了戏剧冲突和戏剧性。繁漪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周冲说觉得母亲与哥哥两人感情不如从亲那样,哥哥喝醉时说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繁漪很紧张问“谁”。又一次暗示了繁漪与周萍的不正常关系。调度上,周冲总是跑跳着充满活力,体现出他的性格。他的目光一直在追随着四凤表现出他的四凤的喜爱。母子俩刚见面时距离很近,动作亲昵,谈起四凤时分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表现出母子俩此时思想观念的分裂,隔阂产生,繁漪以及世俗的封建阶级思想不允许上等人和一个下等人结婚。

  第四场,周萍上场,想临走以前和父亲谈一次。三人说到繁漪的病,又言及周萍要去矿上的事。编剧上,周冲说起繁漪的病,繁漪“哥哥怎么会把我的病放在心上呢?”“您好点了吗?”“我刚刚下楼来,谢谢你”繁漪话中有话,潜台词,埋怨周萍不关心她,也说明两人关系的疏远。周萍也说屋子闷,周冲回答,看样子一场大雨要来了,铺垫后来的雷雨。调度上,繁漪总是有意无意地靠近周萍,表达了她的一种含蓄的追求和挽留。周萍一直在躲避她,急于摆脱她,心情矛盾。周冲后来退到舞台一边,繁漪与周萍各自站在象征爱情的沙发的两边,表明周冲局外人的身份;也暗示繁漪与周萍的恋爱关系。

  第五场,周朴园上场,说起繁漪的病,周冲提到鲁大海带头罢工的事。周萍说起到矿上去的事。周冲向爸爸说想把教育经费的一半拿出来被周朴园逼繁漪喝药事件打断,之后不敢再说下去。繁漪被逼喝药后上楼去,周朴园让周冲告诉母亲他请来德国著名的脑病专家克大夫给她治病,周冲跑掉。周朴园批评周萍。这一场是第一幕的主场戏。人物上,塑造了周萍这个“多余人”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缺少行动的能力和勇气,最终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文化素养较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周朴园强迫繁漪喝药表现出他的霸道蛮横和专制,也体现了他在家中的地位。编剧上,运用了巧合的手法,周冲说想把自己教育费的一半分出来,把它拿给……此时四凤上场周朴园喊了一声“四凤”,让人以为他知道周冲和四凤的事,结果问的却是太太喝药的事。周朴园教育周萍时时说“你现在做的事对不起你的父亲,并且对不起你的母亲”周萍以为是他与繁漪的事暴露了,很紧张,慌了神,结果父亲说的是他喝酒赌博不回家的事。这样的巧合让观众绷紧了神经跟着剧中的节奏起伏,构造情节的曲折性。周朴园问周冲刚要说的事周冲却不敢再说下去,“妈妈说的话是对的”周冲对父亲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周朴园关窗,因为周平的生母喜欢夏天把窗户关上,这与他对繁漪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用他的方式怀念侍萍却逼繁漪做她不喜欢的事。调度上,周朴园的站位一直在太师椅的范围,象征了他的专制,在说到家事的时候他站在舞台的中央,表现了他在家中的一种核心地位。周萍在接受批评时以为是自己和繁漪的事情暴露了,对周朴园弯腰,头埋得低低地以示愧疚,得知父亲说的不是他和繁漪的事后头抬了起来,腰板也有短暂的挺直。象征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松了一口气。声音的运用上,全剧的第一声雷声在本场响起,并且逐渐加强。第一声雷是姥爷让四凤倒药给太太喝,开始逼繁漪。周朴园步步紧逼“倒了它”“喝了它”繁漪反抗,“我不想喝”,此时雷声越来越大,象征繁漪与周朴园的矛盾愈演愈烈。周冲端药给母亲喝,雷声比上一次更大,象征人物内心的波澜。繁漪还是在反抗。最后周朴园让周萍跪下劝母亲喝药,“我喝,我喝,我现在就喝”繁漪背过身喝下药,哭着跑上楼去,此时雷声达到最大声,象征繁漪与周朴园矛盾的激化,上升达顶峰,也为繁漪的爆发埋下伏笔。舞台上的灯光一直是很昏暗的,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象征人物的内心,烘托矛盾冲突的激烈。

  这一幕是整部话剧的开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核心事件。用了四场过场戏为已上场的和未上场的人物作介绍,周朴园封建专制,伪善,繁漪无奈受压迫,周萍懦弱逃避,周冲单纯善良充满热情却饱受压迫和摧残,鲁贵自私好吃懒做,好赌,四凤天真活泼。也简单交代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二幕,当天下午,周公馆内

  第一场,周萍吹哨喊来四凤,俩个人偷偷摸摸地坐在沙发上说话,四凤希望大少爷带她一起走遭到拒绝,起疑心。两人定好十一点钟在四凤家约会,挂灯吹哨做暗号。情节上,两人的对话点出周冲与四凤,也隐约点出周萍与繁漪。表明了四凤的付出,为了周萍拒绝了周冲的求婚以及供她上学的想法,并且“我现在什么都是你的了”,因为周萍不肯带她一起走,也知道了周萍与繁漪的关系,起了疑心,希望周萍不要辜负她的心。阐明两人的关系及对彼此的态度。调度上,两人都坐在象征爱情的沙发上。这一场过场戏主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场,鲁贵在门外咳嗽几声之后走进屋里,告诉四凤妈妈来了,四凤去找妈妈,鲁贵与周萍说话间太太下楼来,让鲁贵退下。调度上,鲁贵进屋后四凤与周萍分开,周萍翘起二郎腿,显示两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太太下楼后原本坐在爱情沙发上的周萍起身走到舞台的另一端,表明他对繁漪的态度,已经不爱了,逃避她。简单的一个过场戏。

  第三场,繁漪从楼上下来,想周萍一起坐到沙发上遭到周萍拒绝,周萍后悔以前做过的事,繁漪不后悔。两人纠缠在一起。编剧上,繁漪对自己做的事一点悔意都没有表现她疯狂阴郁的性格。说周朴园等“背地里做过许许多多见不得人的事情可是表面上却还是一副道德的脸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说明周朴园这样的资本家的伪善。气急败坏地说周萍就是周朴园的私生子,“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人的欺负,你想一想”体现了她的叛逆性,此时的繁漪已经失去理智,由爱变成恨,表明了她现在不顾一切的态度。调度上,繁漪坐在爱情沙发上,说明她心里还有对周萍的爱想挽回他,有意无意地靠近周萍,追着他。而周萍一直在距离繁漪很远的地方站着,说明他对繁漪已经没有了感情,一直在躲避。结尾音响想起,表明繁漪与周萍内心的波澜,纠结,失望,愤怒,恐惧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

  第四场,鲁贵上场告诉太太鲁妈来了,太太让她等等,独自上楼去。四凤带着侍萍上场,鲁贵像侍萍显摆自己的能耐,四凤支走鲁贵。侍萍看屋子的摆设感觉好像是来过一样,四凤介绍周家并拿周家第一个太太的照片给她看,侍萍想起来想要带走四凤。太太从楼上下来并支开四凤。情节上看,采用回溯式结构,介绍了周家的情况,恰好侍萍三十年后又回到了这里。为鲁大海的上场做铺垫。人物方面,四凤很单纯,拿周家第一个太太的照片给侍萍看,丝毫没有猜到什么。鲁贵市侩狡猾,向侍萍显摆自己的能耐。侍萍心情纠结,复杂,看见自己曾经躲过的柜子,躲了几十年偏又把自己的女儿送回到他家里,感慨天的不公平,此时想起一声雷声,这雷声也表示现实给了侍萍一个晴天霹雳,她不希望女儿重走自己的老路。调度来看,鲁贵不知天高地厚地坐在沙发上向侍萍显摆自己,显示出他与侍萍之间的距离,隔阂。

  第五场,太太与侍萍说话,说起四凤又说起自己的儿子。鲁贵上场告诉太太克大夫来了。太太让鲁贵找一个电匠,电线落下来不要电到人。而后打开窗子说出周冲喜欢四凤,要帮助她学费甚至要娶她,不想两人在一起也不想周冲去四凤家看她,侍萍答应带四凤去济南,欲走,周朴园上场。让大少爷陪克大夫去给繁漪。场上只剩下侍萍和周朴园两人,周朴园以为是新来的下人,交谈中得知她是无锡人,向她打听30年前的事情。五件衬衫使周朴园认出侍萍,侍萍回忆自己30年前的悲惨境遇。并说出当年带走的孩子就是在周朴园矿上做工的鲁大海。周朴园写支票补偿她被侍萍拒绝,只想见一见萍儿,但是萍儿已经长大了,并且以为他的母亲早就死了,侍萍说自己只是单纯的想见一见自己生的孩子,撕毁周朴园给她的支票。编剧方面,侍萍知道周冲喜欢四凤后说“我苦命的孩子”一语双关,既感叹自己有感慨四凤的命运。周朴园听出他嘴里所谓的新来的下人不是北方口音,得知她是无锡人后感叹“无锡是个好地方”同样一语双关,话中有话,那里曾经有他的爱情和他爱的那个人。周朴园回忆30年前,一个姓梅的姑娘投河。周朴园两次问她姓什么他都回答姓鲁,而后说那个姑娘投河时还抱着一个刚出生三天的男孩。周朴园有所察觉又问她是谁,“我是这四凤的妈”,她不愿再提前以前伤心的过往,不愿承认自己的身份。三次问题为后边侍萍承认自己的身份做铺垫,造势。周朴园让四凤拿衬衫,“老爷的衬衫不是一共有五件吗?不知道老爷要的那件”“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承认自己就是侍萍。并得知鲁大海就是自己的儿子。声音的运用上,周朴园让繁漪去看病时掺杂着雷声,表现周朴园对繁漪的打压和繁漪的激烈反抗“我没有病”。周朴园感叹无锡是好地方并回忆过去事时响起一种纠结又美好的音乐,体现人物矛盾的内心状态,回忆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纠结在一起。侍萍回忆自己的一生时雷声响起,表明她心里的悲怆,回忆对她来说是很残忍的。周朴园得知鲁大海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时音乐是悲怆的,自己的儿子竟然在矿上带头罢工反对他,造化弄人。调度上,侍萍听见周朴园和繁漪说话便转过身看他,似曾相识的声音,认出周朴园。与周朴园没有认出她形成鲜明的对比。周朴园一直坐在太师椅上,表示其身份,侍萍站在靠门处和桌子周围,两人关系疏远,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背过去,这一调度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想象她的悲伤。周朴园在认出侍萍后绕着侍萍走了半圈并拿起侍萍年轻时的照片对照,表现他惊诧的心情,怀疑这件突如其来的事的真实性。说到自己为了怀念她做的一切事情时走到了爱情沙发边上。人物上,周朴园的伪善在这一场中展现的暴露无疑。他又一次因为开窗而发怒,却没有认出眼前他曾经的爱人侍萍,侍萍提醒他“就在此地”试探他“您想见一见她吗?姥爷”得到的确是否定的回答。他用自己的方式怀念她,记得她的生日,一切都像正式嫁过周家一样看待,保留以前的家具,侍萍的习惯,为了不忘她,弥补自己的过错,却在重逢之际怀疑侍萍此次前来的目的“你来干什么”“谁让你来的”“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这样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他虚伪的本质。

  第六场,鲁大海因为矿上的事找周朴园,两人就矿上的事开始纠缠,拿出矿上打来的电报和复工合同证明鲁大海被离间,被其他人出卖。周萍两次想说鲁大海被制止,周冲说周朴园不公正被喝斥下场。鲁大海提起往事说周朴园发的是断子绝孙的昧心钱,被周萍打。侍萍出来制止,带走鲁大海。人物,鲁大海正直,鲁莽,简单,被离间却浑然不知。周朴园奸诈狡猾,老谋深算。周萍将矛盾激化,加剧矛盾。情节上来看,这一场有一处发现。周萍打鲁大海,侍萍出来阻拦“你是萍,你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侍萍也运用了汉字同音不同字的巧合巧妙地避开了就要脱口而出的“实话”。周萍还不知道他就是四凤的哥哥,更不知道侍萍就是自己的妈妈。鲁大海说出往事激化了他和周朴园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鲁大海与周萍的矛盾。调度上,鲁大海上场后,站在舞台正中央,周朴园与侍萍一前一后围着他转了半圈,背对着观众让观众想象他见到亲生儿子时的纠结心情,用调度表现人物心情,周朴园:原来这是我的儿子。侍萍:大海,这是你的亲生父亲。周朴园第二次绕着鲁大海转半圈,这一次是公事,表现周朴园不受威胁的气势。周朴园坐在太师椅上,表明其地位,鲁大海站在中间,这一场中他是主要人物,周萍站在最左边,侍萍站在沙发旁边,暗示周萍是她和周朴园爱的结晶。周朴园在说鲁大海被离间时拿出两个道具,电报和复工合同,单凭电报鲁大海并不相信,拿出复工合同之后鲁大海相信,以此为证据使鲁大海信服,同时也表现出周朴园狡猾奸诈,伪善的人物性格。侍萍带大海走还不忘回头看周萍,表现侍萍纠结矛盾,悲凉的心情。声音的运用上,鲁大海刚上场时伴随着一种纠结忐忑的音乐,表现周朴园此时难以平静的心情。鲁大海与周朴园说话时音响想起来,表现周朴园狡猾的另一面。拿出矿上打来的电报时,一种类似警报的声音响起,体现鲁大海心里的忐忑也是一种警醒。周朴园拿出第二个道具,复工合同时,又一次类似警报的音响响起,制造一种紧张危急的气氛。鲁大海说周朴园发昧心财时响起一种比较激进的音乐,同时周萍打鲁大海一巴掌,音乐声象征矛盾的激化,同时象征悲剧的悄然开始。侍萍将鲁大海带下场时雷声响起,做铺垫,暗示内心的波澜,心里的雷声。

  第七场,周朴园要辞掉鲁贵和四凤,告诉周萍鲁大海就是四凤的哥哥,周萍惊讶,傻眼,周朴园说累,去歇息。四凤鲁贵被辞退,周冲觉得不公平,四凤哭着上场不让周萍去找他。太太下楼第二次提到电灯匠,要派人把四凤的东西送到家里问起四凤的家在哪里,繁漪同周萍争吵不准他去找四凤。情节上,要辞掉四分和鲁贵是做铺垫。周朴园说“我累了,我要去歇着了”表明他的内心累。太太两次提到电灯匠也是一处伏笔,问道四凤家的住址“杏花巷十号”又是一处伏笔。繁漪说“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他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的”,“去吧,风暴就要起来了”点明节奏,将话剧推向高潮,制造紧张的戏剧氛围。声音上,四凤哭着上场,伴随着雷声,雷声与哭声相呼应,泪水和雨水一起渲染悲剧的氛围,为悲剧的彻底爆发造势,做铺垫。 “风暴就要起来了”繁漪说完这句话时响起一声大雷,预示悲剧的爆发,渲染激烈的气氛。这一场主要表明了人物各自的态度,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周冲单纯冲动,繁漪由爱生恨变得极端,开始反抗。为第三幕的展开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过场戏。

  第二幕是整个话剧的发展部分,介绍了周萍与四凤的关系,侍萍与周朴园的关系,周萍还什么都不知道,并打了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的亲哥哥,近一步介绍了人物性格,运用发现的手法增强戏剧性,情节的曲折性,故事的传奇性。偶尔掺杂的雷声渲染气氛,营造悲怆的氛围。激化了矛盾,推进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将话剧引向高潮。悲剧才刚刚开始。

  第三幕,鲁家,当晚十点

  第一场,鲁贵因被辞退而生气向鲁大海发火,回忆自己以前的社会地位,想将太太和大少爷的事情抖落出来。鲁大海与鲁贵吵架,拿枪指着鲁贵,侍萍劝阻,并劝诫他不要伤害周家的人,将枪要走,鲁大海出去。侍萍要带走四凤,鲁贵威胁四凤。侍萍出去后又哭着求四凤。人物上,鲁贵说“当年我也不是没被人伺候过”揭示鲁贵的过去。因自己被辞退就要抖落出太太和大少爷的事,说明鲁贵的自私,刻画小人物形象。鲁贵被鲁大海拿枪指着之后态度一下就蔫了,大海走后又开始嚣张起来,体现他的欺软怕硬的性格。鲁贵骂鲁大海时鲁大海不理他但是鲁贵指桑骂槐说侍萍并指使她时鲁大海爆发,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的人。情节上,鲁大海与鲁贵吵架并用枪指着他激化矛盾。鲁贵与鲁大海之间一个弱势一个强势,鲁贵与侍萍的矛盾,责备侍萍用钱还账“这个家都让你们给败坏了”,鲁贵与四凤之间的矛盾,他想让四凤留下来未果唱起小曲“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青春不再来”也是一种变相的劝阻。四凤的一句“外边又打雷了”暗示悲剧正在一点点的发展。声音的运用上,这一场雷声一直存在。侍萍在劝鲁大海时有悲伤的音乐,体现侍萍心里的悲凉,忧伤,鲁大海心里的不甘。

  第二场,周冲来到鲁家,说明来意太太让他来送100块钱,四凤拒绝,鲁贵收下出去买东西。周冲希望与四凤成为朋友,鲁大海看见不准他同四凤往来,周冲想与大海做朋友被拒绝。鲁贵买完东西回来,大海向他要钱给周冲拿回去并赶走周冲。人物方便,刻画了周冲单纯善良思想简单的性格,他以为等父亲到矿上去四凤就可以回到周家了,思想简单。鲁大海性格偏执,鲁贵贪财。情节上,鲁大海赶走周冲后说“你们周家无论谁来,我都打死他”为周萍去找四凤所发生的矛盾埋下伏笔,设置了困境。周冲说“我想我们周家没有谁比我更糊涂了”是暗示也是讽刺。灯光和声音的运用制造气氛,四凤和周冲单独在屋子里讲话时有蛙声,表明四凤慌张不安,波澜起伏的内心,害怕被母亲或周萍撞见。周冲带着四凤幻想“你是我的姐姐,我引路的人,我们的真世界不在这”一种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灯光变成微微的紫红色,表现两人对幻想中的美好的向往。鲁大海上场时类似警报的声音响起,制造紧张的气氛。鲁大海叫四凤先出去时又响起蛙声,表明人物心理的忐忑不安。调度上,周冲带四凤幻想时两人距离很近,表明两人心里的交流和心灵的相通,在这一件事上是达成共识的。周冲想要同鲁大海做朋友还想和他拉手,表明周冲单纯的性格。鲁大海和四凤背过身去拒绝他,背过身这一调度更能体现两人态度的强硬坚定与决绝。最后四个人都是跑着下场,侧面加快戏剧节奏。

  第三场,侍萍回家听见了四凤与周冲的谈话,逼问,提醒四凤,不想束缚重走自己的路。侍萍放心不下,决定“明天就走,永远不要回来”。四凤否认自己还有事瞒着妈妈,侍萍逼四凤起誓永远不再见周家的人。侍萍回到家时响起雷声,整场戏一直伴随着雷雨声,四凤发誓如果再见周家的人就让雷劈死我,此时雷声达到最大。象征人物心里的波澜起伏,起伏很大,不能平静。调度上,四凤听到妈妈明天就走的决定是动作变化很大,步伐慌乱,用调度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慌乱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发誓时说如果再见周家的人就让天上的雷劈了我,此时响起一声很大声的雷声,运用巧合,四凤抱头跌坐在地上,衬托出心里的恐惧。

  第四场,在床上抽泣的四凤听见口哨声,喝醉的大少爷趁四凤开窗时跳进屋里。两人私会被鲁大海发现,繁漪将窗户偷偷关上,周萍躲起来被发现,同四凤一起逃跑。这一幕主要刻画四凤矛盾的心理,“明天,明天我什么都依你”,对大少爷依恋却已经答应了妈妈不再见周家的人还发了誓。“这么热,这么闷”说明四凤心里的委屈。鲁大海发现屋子里有人“妈,我见鬼了”周萍又一次被当成鬼,有讽刺的意味同时也暗示他的悲剧的命运。情节上又一处发现,侍萍开始只晓得周冲要娶四凤现在得知了四凤与周萍的事。悲剧一步步加剧。调度上,繁漪偷偷关窗,为周萍跳窗出去设置了困境同时为两人被发现提供了条件。这一幕的雷雨声比上一场大一些,雨越下越大,也象征话剧的节奏越来越快,矛盾和悲剧愈演愈烈。

  这一幕依然是整部话剧的发展部分,一个大铺垫,围绕一家被辞退的风波展开情节。这一幕中运用发现,剧中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其他人物之间关系的新发现,运用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为突转做准备,为高潮造势,营造氛围。

  第四幕,当天夜里两点多,周家客厅

  第一场,周朴园独自在客厅看着侍萍的照片,繁漪从外回来,开始反抗周朴园。周萍在繁漪之后回到家,两点半有一趟车,准备现在走。让繁漪去给他拿信。这一场主要体现了繁漪的反抗性,从她的形体和声音都可以看出来,“我要在这歇一歇,你,出去!”拿手指着周朴园,然后坐在太师椅上。语气态度坚定动作干净利落。听到周萍预备现在就走时语调发生变化,变得稍显温柔并满是关切,最后一个拉长音的“好”意味深长。雷声让周朴园感觉难受,雷声像是在提醒,暗示真正的悲剧就要来了。

  第二场,周朴园与周萍说起繁漪,并让周萍一会陪着繁漪一起上楼,将繁漪刚才一个人出去了的事说出来。拿枪给周萍让他保护自己用。周朴园去休息。简单的一小段过场戏,交代了一个重要的道具,枪,为周平的死做铺垫。情节上有一处发现,周朴园告诉周萍刚刚繁漪一个人出去了。

  第三场,繁漪向周萍表达对周朴园的愤怒,问起晚上周萍的去处,向周萍哭诉,道歉,周萍要娶四凤,繁漪挽留周萍遭到拒绝,在这个家的绝境低姿态乞求希望周萍带她一起走,被周萍认为她有精神病,放出狠话“我要你死”。人物方面,这一场主要刻画了繁漪性格中柔弱,无助的一面,一直在哭泣,低姿态地乞求。情节上,求并道歉周萍不成就立刻换了态度,说她在鲁家看见大少爷了,承认窗户是她关上的。繁漪开始转变,由爱生恨,她的转变是悲剧被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周萍的哭,体现他的无助,甩不开繁漪,像噩梦一样缠着他。周萍说的“我要你死”是繁漪态度由爱变恨的重要导火索。声音的运用是为了渲染气氛,繁漪哭着“求你可怜可怜我”渲染悲凉的气氛,衬托出她在这个家的可怜和无助。“我要你死”此时出现雷声,体现繁漪惊诧的心理,心里的雷声。调度上,周萍坐在沙发上,繁漪背对着他坐在椅子上,当繁漪走近沙发时,周萍躲开,趁繁漪不注意夺过信,体现周萍急于逃避的心理状态,推进情节的发展,为繁漪后来的爆发做铺垫。最后繁漪被周萍彻底伤了心后,跑着去追周萍又中途停下脚步,扶着额头退后,然后跑去开窗。这一系列调度充分展现了繁漪心理的爱变成恨的一个转变历程。打开窗子也代表打开她心里的窗,为她说出心中的秘密做暗示,也暗示她对周朴园的反抗,因为周朴园不愿意开窗。信是这一场戏中的重要道具,联系两人的纽带,周萍得不到信就必须和繁漪纠缠下去,推进情节发展。

  第四场,鲁贵推门走进屋子旁敲侧击,繁漪答应让他后天来周家继续做事。鲁大海进来找四凤没找见让鲁贵喊来周萍。繁漪离间鲁大海和周萍,然后大笑着离去。人物方面,繁漪的故意挑拨和大笑象征她彻底的转变,开始了对周萍疯狂的不择手段的报复,也为她不顾一切后果说出两人的事情做铺垫。鲁贵的旁敲侧击进一步暴漏他的真面目,自私的小人物形象。一直站在舞台中间也显示出他的自大。鲁大海是链条式的人物,他的上场是为了把人物都聚集在周家客厅。

  第五场,周萍下楼,繁漪大笑着离去,鲁大海与周萍吵架打周萍,周萍向鲁大海表明自己对四凤的感情。鲁大海想通过周萍找到四凤,听见四凤的口哨声,周萍叫鲁大海躲起来。周萍与鲁大海形成鲜明的对比,周萍现在的生活状态很不好,或者还不如死了,鲁大海确正直,刚毅。调度方面,周萍以摆放侍萍照片和锁着枪的柜子为支点完成自己的调度,为自杀做铺垫,暗示自杀时的心里变化有潜在的历程。推动情节走向高潮。

  第六场,四凤吹口哨来找周萍,周萍答应带四凤一起走,但是走之前要见一个人。找鲁大海却没找到。情节上,四凤说“走过花园的电线杆底下,突然就想死了”为四凤的死做铺垫,提前解释了四凤的死因并与繁漪两次提到要找电灯匠相呼应。调度上,四凤一上场就一直紧紧抓着周萍的胳膊不愿松开,表现了她对周萍的依赖。两人一直坐在爱情沙发上,动作亲昵。两人感情很好,与繁漪形成剧烈的反差。

  第七场,侍萍与鲁大海一起走进来,不许两人走,四凤哭昏过去,醒来乞求妈妈同意两人,并且已经有了孩子。侍萍同意,两人往外走时碰见走进来的繁漪。情节上,这一场是进一步的发现。侍萍“你们不能在一起”,“我宁可没有你,也不愿你和他在一起”重点在他字上,两人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最后因为四凤已经有了周萍的孩子同意两人在一起。侍萍痛苦,纠结无奈,感到悲凉屈辱,对这样的悲剧更多的是自责,是她酿造了这一场悲剧。悲凉纠结的音乐一直伴随着这一场戏,渲染悲凉痛苦的气氛。雷雨声也一直存在。调度上,四凤和周萍的活动范围大多在沙发周围,象征两人的爱情。

  第八场,繁漪和周冲上场,周冲发现四凤和哥哥的事。繁漪讲出她和周萍的事,不让周萍和四凤走并喊周朴园出来。繁漪让周萍给侍萍磕头,周朴园以为是他和侍萍的事情被大家知道了。真相浮出水面,悲剧爆发。四凤受不了打击跑出去碰到漏电的电线,周冲拉她两人双双死去。人物方面,周冲知道四凤和哥哥的事时说“只要四凤愿意,我没什么的”看似很傻的一句话,却表现出他的善良与无私,我觉得全剧里只有周冲懂得爱,爱她就是要让她幸福。同时他也是一个勇敢的人,为了救四凤最后失去了生命,但是他又是幸福的,和自己心爱的人死在了一块,我想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繁漪在这一场里显得几近疯癫,内心多年来压抑的感情终于在这一刻爆发出来。情节上,有三处发现,周冲发现哥哥和四凤的事,其他人发现繁漪与周萍的事,发现侍萍,周萍的母亲。用了一处误会导致突变形成高潮,繁漪对周萍说“当着你爸爸的面,给你这个妈磕头”繁漪说的妈是因为周平和四凤的恋爱关系,周萍要娶四凤,侍萍是他的丈母娘,也叫妈。却被周朴园误会。“侍萍,你还是回来了”这句话是突转的开始,突转是彻底的发现。周冲的死是全剧中高潮的高潮。调度上,高潮时,侍萍与周冲抱在一起,四凤从后边跑上前喊着“这不是真的”跑出去,然后周冲追出去。用一系列激烈快节奏的调度表现人物内心的大起伏,同时推动高潮变得更加激烈。声音上,周萍跪下喊出一声“母亲”时,大大的雷声,所有人心里的雷声,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任何人来说都像是一场晴天霹雳。四凤碰到电线,响起电的声音,四凤和周冲都死了,雷声不断。

  第九场,场上只剩下周萍一人,伴着繁漪哭周冲的声音和雷雨声,周冲打开抽屉掏枪自杀。场上响起安魂曲,呼应主题,具有宗教抚慰灵魂的意味,反应世俗做人的道理。

  这一幕是整部话剧的高潮和结局,剧中八个人纷乱复杂的关系在这一幕中得到清晰地外化。悲剧彻底爆发,多处发现为高潮铺垫,造势,一处误会导致突转形成高潮。突转是彻底的发现,周冲的死是全剧中高潮的高潮。所有人物都在这一幕中得到更深一层的刻画,人物各自的悲剧命运也在这一幕中展示的酣畅淋漓。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剧中的八个人物有交织也有不同,但都逃不了悲剧的命运。八个人有三个以死亡结束,我想,死亡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种变相的解脱吧。残酷的现实让人无力去面对,死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人物形象方面,周朴园是专制,无情,冷漠,霸道,残酷,残忍,不近人情,伪善的资本家。繁漪忧郁,为爱不顾一切,可怜又可恨,最后由爱生恨失去理智变得疯狂甚至不可理喻。周萍懦弱,是一个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缺少行动的能力和勇气的多余人形象。周冲单纯热情,勇敢,阳光,积极向上,敢于表达敢于承认承担自己的爱。在感情上,他比谁都懂,比谁都勇敢,所有人中只有他勇敢地承认自己得感情,虽然被拒绝但是并没有因爱生恨,还是冒着危险去拉四凤,最后两人一起死去。侍萍,总是心怀愧疚,自责,纠结,痛苦又无奈。鲁贵,自私,贪财,好吃懒做,欺软怕硬的小人物形象。鲁大海,正直,刚毅,却也逃不掉被出卖的悲剧命运。四凤单纯,天真活泼,对爱情抱有美好的幻想和无限的向往,却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导致悲剧的结果。

  整部话剧采用锁闭式的结构,时间地点集中,剧本交织布局。采用回溯式的手法,所有线索情节都是为了最后的高潮,复杂的时间和丰富的活动服务。用发现和突转的手法,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由逆境转向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

  整部话剧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结构严谨,明暗双线纵横交错。明线依附于暗线,暗线涌动推动明线的发展。整部话剧多出伏笔和铺垫,最重要一次伏笔就是掉落在地上的电灯线,与四凤周冲的死紧密联系在一起。

  台词多次影射到大雨,紧扣主题。灯光的音乐的不断运用为话剧制造气氛,雷声和雨声一直穿插其中营造氛围,呼应主题,也影射人物内心的波动。用调度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推动情节的一步步发展。节奏是舞台的脉搏,也是人物心理的外化,心里节奏是舞台节奏的根据。慢慢变化越来越快的戏剧节奏暗示悲剧的步步临近,突出戏剧的高潮。

  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一台悲剧。曹禺的这一部《雷雨》演的是家事,却处处体现出国事的影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各不相同的性格,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在一天的时间里得以爆发。重重悬念和伏笔在狭小有限的戏剧舞台上以一场倾盆的雷雨得到爆发,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的悲剧。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擦出爱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