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鸡蛋和石头》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鸡蛋和石头》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6-05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鸡蛋和石头》经典观后感10篇

  《鸡蛋石头》是一部由黄骥执导,姚红贵 / 肖品高 / 刘小玲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鸡蛋和石头》观后感(一):如何让非叙事性的影片达观

  如果没有影后谈,这部片子会让我觉得没有那么优秀。这种体验特别像看《嘉年华》,在观影时留下的心结,听到导演交流后的豁然开朗。不过对于这种隔阂态度我还是保持怀疑:因为电影本身是最重要的传达信息工具,没有有效的让观众直接get到是应该观众提高观影素养还是导演需要改变电影手法呢?不清楚

  扯远了。导演交流时告诉我们原本有一般叙事性较强的剧本,但是再和摄影交流后,选择了抛弃那般剧本,而按照目前这种围绕女孩本身的拍摄方法。这绝对明智的选择,尤其对于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剧组,已经没有表演经验演员

  因此电影呈现出了另一种成色:叙事琐碎,但是感情却无比真挚,一部以情感串联的独立电影。大量压抑特写镜头让观众逐渐去放弃猎奇心态,而专注地去体会女孩在遭遇性侵之后的情感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女孩在什么时候被性侵,为什么会被性侵等一系列问题变得不再重要(因此也没有这样的场景拍摄),重要的只有女孩的情绪

  正因如此,我们会被女孩服下药不得不去人流愤恨,为女孩在医院受苦而疼痛,为男孩莫名承受罪责而不平。因为我们自行拼凑出了一个完整残酷故事

  导演内心还是个乐观主义者。因为如果其悲观的话,我认为电影的镜头会停留在女孩搬去和外婆住,打开门后,大风吹动房间衣服的那个镜头,因为我看到那个时候内心无比苍凉。而导演继续拍摄了后来的故事。女孩在洗澡时月经再次到来,她经历了痛苦又重新走上了成长道路,这样的结尾充满了莫大的善意

  《鸡蛋和石头》观后感(二):好吧,我需要再看一遍。

  这个应该算是体验电影,导演专注于当事人感觉生活氛围。但是这一类电影的慢运动不太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如果一个画面停留两秒就能够交代清楚,你用了3秒或者更多,那么每一秒我都会想看到更多的信息。首先考虑的就是影像原理而不是文学性或者故事意义。有一幕前景是阿九走向自己摩托车背景是一条弯曲马路,画面左上角角落里是两只狗狗在打架,我的眼睛根本不听使唤就会看狗打架,然后强迫自己回归到阿九身上,阿九蜗牛般的动作差点让我发飙。诶~

  摄像很赞,片子过后与导演黄骥交流,也很喜欢她的为人和做电影的态度。

  但是我需要再看一遍。

  尤伦斯有236个座位

  《鸡蛋和石头》观后感(三):隐忍的私语

  《鸡蛋与石头》是女导演黄骥的长片处女作。出生在湖南益阳农村的她今年28岁,在拍片成本极其有限情况下,电影全部启用益阳当地农村的非职业演员,而剧组成员只有她和她丈夫个人,拍摄时她的丈夫掌机、而黄骥自己负责录音。在历时四个月的拍摄和前后总共一年的制作周期后,影片完成了!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是出色的故事文本和导演控制使得影片完成得很棒!年初,这部影片在荷兰拿下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首奖——金老虎奖!

  《鸡蛋与石头》讲述的是青春期的“留守少女”红贵被性侵犯之后的故事。乍一听,这样的故事像极了“第六代”的电影。但与“第六代”创作不同的是,黄骥在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强化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对于个体影响,相反,她更专注于小女孩的内心和情绪。于是,这个故事成为一部发自内心的私语。

  黄骥很坦率地承认影片有她部分的亲身经历,而创作初衷也是因为童年阴影在隐忍多年之后,成了不得不说的秘密。这也成为影片最好的地方:导演很聪明地选择一个青春期女生心理视角,看待她遭遇的一段灰暗时光,让观众能跟着角色、跟着作者,一点一点从黑暗境遇中走出一片内心的光明和敞亮。

  这样的视角极其私人,又格外真诚。尽管影片没有大起大落情节,所有的情节点都通过细节方式,很节制、很内敛地被呈现在画面上。但由于观众和女主角红贵的视角大多时候是重合的,观众很容易就能感知红贵的内心世界。在银幕前,红贵内心饱满的情绪可以很清晰地被捕捉到:时而恐慌、时而担忧、时而伤感……

  影片的拍摄极富创造性。尽管影片每一场戏都是一个长镜头,但导演充分利用了镜头内外的空间,避免了残酷青春的印记直接冲击观众;而局促的空间和阴冷光线,又偏偏很好地契合了女主角灰暗阴郁心情。空间成为女孩心理的外化,摄影机的状态也如同女孩隐忍的心境

  黄骥导演诚挚地捧出她隐忍多年的这份“私语”,如果有机会,请一定记得去分享回味这份私密而真挚的青涩记忆

  [本文已刊载于《环球银幕》2012年6月刊,谢绝转载]

  《鸡蛋和石头》观后感(四):《鸡蛋和石头》:打开少女心中幽闭的窗

  《鸡蛋和石头》是第4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的获奖作品,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具有强烈女性意识浸染的独立电影。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重新审视中国女性电影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近年来女性视角的空白

  本片是一部带有少女“身体记忆”的feminist movie,这部带有相当程度上半自传性质的电影,承载了丰富的女性情感。创作者黄骥毫不掩饰自己儿时作为留守儿童的经历,在湖南益阳农村地区的早年生活,为其今后的创作带来无限的源泉。“生于斯,长于斯”,湖南乡村人文民俗独特而拗口难懂方言,大量的风格符号使其第一部长片一诞生,就被烙上了独一无二的创作者风格。“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导演黄骥片中的南方阴冷、潮湿,有柔风有细雨,却终日不见阳光泥泞的乡间小道幽暗闭塞的房间,地理气质强烈凸显了叙事功能,处处彰显了女性气质。影片初端,少女红贵便因迟来的生理期而与外面的天气变得一样阴霾,因性侵而早孕的推断随叙事的推动而得到证实。影片并不着急于建构悬念,而是着眼于表达少女个体与乡村生活、传统社会整体、个体之间的勾连表达:沉溺于麻将桌的婶婶,好逸恶劳的坏叔叔子女外出打工且孑然一身的外婆,订制遗像的老鳏夫,想学习美术重男轻女家长欢心的少女,进矿劳作后去广东打工的男友阿九。他们连同少女红贵一起,构建出一个中国南方农村的群像图。据统计,截止2010年,中国累计留守儿童达5800万,约合中国总人口的4.86%,面对这样一个庞大数字群体,女性导演选择以少女为切入点,借此描摹她、他,她们,他们的生存状态,可谓十分可贵而难得。影片的镜语设置多为客观冷静的长镜头,当镜头瞄准少女主体时,常常潜意识中蕴藏着女性创作者的隐形关怀。少女褪下内裤,幽暗的灯光下,细长匀称大腿之间,她焦急地寻找红色答案。镜头俯瞰,似上帝视角的温情关照。少女洗浴、流产、病后修养孤独沉重等待新生,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导演同为女性“同呼吸共命运”的浓烈情感,但这份情感却保持警醒、克制,隐忍。少女的女性意识时时凸显,然非职业演员的参与并没有削弱,反而其自然现实的冷静表达更好地诠释了一切。她虽台词不多,但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成功表达了其细腻立体的一面。提及片名《鸡蛋和石头》,古语有言:“以卵击石”,何为“卵”?又何为“石”?黄骥笑解“少女心,温柔细腻如卵,坚强麻木似石。”我们看惯了男权导演对女性“物化”“窥淫”,顺从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重重标准,好一个“以卵击石”的女性电影,它的温情关怀弥补了女性视角的空白,捍卫了女性角色“言”与“行”的话语权。

  值得留意的是本片摄影、同时也是导演黄骥的丈夫大冢龙治。出身日本纪录片导演的大冢,对摄影有着天生的敏感,两人的珠联璧合进一步确保了电影的品质。幽暗闭塞的拍摄环境、低成本的技术运作,并不妨碍他们。充分使用门、窗,栅栏表达人物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狭小的空间与自然光拍摄,使片中的每一帧都呈现出河濑直美式的美感:雨打地,风吹起,衣裤褪至膝,孤独寂寞无从谈起。镜头始终呈现客观“凝视”,富有东方式神秘留白,其景、其人、其情皆蕴含其中,回味无穷

  兴许是巧合,影片在后半段出现了婚礼仪式的一段《九九艳阳天》的音乐,使其与新中国第一代女导演王苹的《柳堡的故事》互为文本呼应冥冥中,或许更像是仪式性的致敬。从十七年间的女导演王苹,到第四代张暖忻、黄蜀芹,再到彭小莲、胡玫、李少红、宁瀛,再到新锐导演马俪文,这一路下来,我们应该重视女性导演群体性贡献。而如今,张暖忻逝世多年,黄蜀芹退休多时无意出山,宁瀛彭小莲少有新作问世,胡玫李少红转战小荧幕,马俪文转战商业。这个时候,需要新的人物崛起,打开视阙,填补空白,“学院派”黄骥的出现,值得期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