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成长边缘》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成长边缘》观后感10篇

2018-06-06 21: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成长边缘》观后感10篇

  《成长边缘》是一部由凯莉·弗莱蒙·克雷格执导,海莉·斯坦菲尔德 / 海利·路·理查森 / 布莱克·詹纳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成长边缘》观后感(一):前一个半小时,我在思考一个求而无果的答案,最后一刻钟,我仍未解,只是大约觉得这问题不再是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完全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甚至对于得到答案需要付出努力方法了然于胸,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自我麻痹以及停滞不前。每个人困境看似各不相同,而仔细分辨起来,大概都能往自我认知是否准确,以及你到底愿意为“改变”付出多少上靠拢吧。

  成长到底是个啥,越长大我越懵逼。better me ?better的标准主观了。我妈经常说,你还是两岁半的时候可爱后悔让你念这么多书,打嘴仗根本干不赢你了。serious ?虽然已然记不清两岁半的我脑子里装着啥,我内心深处丝毫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改变。年幼选择沉默可能只是因为还无法掌握分寸适宜的表达技巧,又或者缺乏表达的筹码底气

  回首整个青春期,我开朗阳光安分守己爸妈似乎没有觉察到我所谓的“青春期”,我自己也没有。有宠我的哥姐姐,有我罩的弟弟妹妹;跟朋友们鬼混时精力充沛;和自己相处淡定自如记忆中从未与人发生争执人际关系处理上谈不上游刃有余,但也从没出现过让我尴尬或者不安困顿。在那样一个大家争先恐后忙着搞叛逆时期,我身体爆炸的只有搞笑的细胞

  我妈看到抑郁症新闻,瞥了我一眼说,我完全不担心你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在她心里大约还是那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两岁半傻宝宝吧。

  我真的有这么波澜不惊么?屁咧,我当然也会产生各种困惑。但好在,我心大,或者说,心里通透结构大概这样吧

  《成长边缘》观后感(二):成长的烦恼

  其实 电影里有句话我不同女主妈妈说你爸看到你这样会失望的 我觉得如果女主爸爸还活着 女主不会这么糟糕 至少她会比现在开心

  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女主作吧 但是我不觉得 女主其实是有付出过努力的 一开始她也有试着接受闺蜜哥哥 还跟他们去了派对 只不过后来实在是没办法融入就离开气急败坏了 我觉得全片除了老师之外 没有人尝试过跟她沟通 别说她妈 她妈妈那种根本不叫沟通 而且妈妈和哥哥都对女主说了过分的话 特别哥哥后面说 我必须要毁掉你才能得到那个让我幸福的人 这种话说出来真的很伤人吧 而且哥哥也承认了自己并不关心她 闺蜜跟她闹了之后也没有多关心她的死活 闺蜜跟哥哥在一起并没有错 毕竟喜欢谁这种事又不能控制的 但是我觉得闺蜜也并没有去尝试过交流

  没有打5星是因为结局不喜欢 不喜欢的是女主跟哥哥道歉拥抱的部分 因为我个人认为她哥也没怎么显示出特别爱她 即使后面去老师家接她也是因为妈妈让他去的 所以我还是没看出来他的关心 只感觉他只想快点完成任务 所以最后女主跟哥哥那个“和解“的拥抱我觉得很不舒服 不过到最后女主还是幸运的 有老师和亚裔小哥在 她尝试着变得开朗起来 但是这是电影 生活中又有多少还在挣扎青少年能够看清自己的心鼓起勇气走出来呢

  《成长边缘》观后感(三):成长皆烦恼

  成长是什么?成长是历劫,如涅槃,最终褪去一身戾气,丢去那种撕心裂肺普天之下唯我悲惨的最独特错觉

  很多时候人生正如妈妈所说,别人也是一团乱麻,只是有的人更会隐藏。而哥哥就是最会隐藏的那一个。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不会有太多人一脸苦大仇深的如女主一般抱怨自己没人爱,也不会奋力将自己丢在无人的垃圾角落。我们的成长大多像哥哥一样悄无声息的来,默默地去承担,忽然明白了,就算自己再被人嫌弃,再没有人爱,也会有人,有家人在自己消失的夜里奔走,也会为了自己收起了脾气

  我们默默地、默默地面世界风雨,只是为了让自己爱的人不受伤害

  这就够了,有人爱,会被爱,就是最好的成长!

  《成长边缘》观后感(四):或者大家真的,就不喜欢你呀~

  《成长边缘》是群戏,忍让的万人迷哥哥 Darian、毒舌的老师 Mr. Bruner、默默发光发热不善言辞的亚裔小哥 Erwin、轻度心理有问题的妈妈,和女主角 Nadine 一样,成就了 2016 年度好莱坞最佳青春片,被誉为《朱诺》2.0。

  已经成为美国高质量青春电影的标杆的 Juno《朱诺》很大程度要归功于 Ellen Page 的酷,现在看来,女同的身份识别让 Ellen 更能让将 Juno 这一角色独立和敢爱敢恨演绎出来。

  但 《成长边缘》的 Nadine 就没有这么惹人爱了。当 Nadine 在向 Mr. Bruner 抱怨所有的人是如何如何讨厌的时候,Mr. Bruner 想了大概 2 秒说了一个大事实:或者大家真的就不喜欢你呀~

  Mr. Bruner 当然并不真心这样认为,Nadine 自然也没有去到讨人厌的地步,她只不过是万千青少年之中平凡的一个,身材不瘦也不肥,脸蛋不美但也绝对算不上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有少少的社交恐惧症,但当和朋友一对一相处时又毫无压力,Nadine 可以算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完美化身

  处于平均线之中的人,有着强烈的讨好他人的潜意识优秀的人一般有着强烈的自信和独立人格,他人意见价值对于他们来远远低于自己的评估。真正的技能远远低于平均线之下的人一般有着强烈的自卑,这种自卑很容易转化为非一般的自信又或者过度的抵抗,对于讨好他人这件事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有占据人口大部分的处于平均线之中的人,才有这种通过取得他人认同获取存在感的心理。所以,平庸的 Nadine 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

  Mr. Bruner 和 Nadine 的每一场对手戏我都非常喜欢,不是因为他的毒舌,而是因为他的冷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问题,自然不自然地我们都希望有个人来为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但事实上很多时候,还真的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别人帮不了。也有很多人希望通过“拯救别人”来救赎自己,但 Mr. Bruner 没有这样的问题,他是真的爱自己职业,爱自己的妻子孩子,所以他并不需要过度关注学生这些有的没的事情来救赎自己。所以他是站在一个理性立场对待 Nadine的,不过度关注,但在必要时施以援手

  adine 的问题还不止这些,她还将哥哥 Darian 的优秀看作上天赐给他的,不满母亲对哥哥的宠爱愤怒于哥哥抢走自己唯一的(好)朋友。哥哥所有的这些优势都成为了生活对她不公的一个“佐证”。

  但她所不知道的是,哥哥的好身材是通过高密集训练和严格的饮食自律来完成的,影片中有一个非常自然的对比,正在做蔬菜汁的 Darian 和 Nadine 起争执,Nadine 冲出家门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了雪糕吃,导演通过这些小细节刻画了 Nadine 对哥哥的努力的漠视。

  另外,母亲真的是特别溺爱哥哥吗?并没有,相反的,失去父亲的 Darian 在这个家里还担当了成人责任,无数个夜晚都在安抚精神崩溃的母亲情绪,甚至都不忍心申请离家远的大学,因为怕母亲情失控时没有人去照顾。这些 Nadine 都没有留意到。Darine 并不是没有伤痛,而是他比 Nadine 更懂得去伪装和分解这些负面能力

  adine 与她的 Facebook 男神 Nick Mossman 碰面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场戏,在绝望之时,Nadine 给 Nick 写了一封性暗示(已经是明示了)非常强烈的告白书。误发出去之后,没有想到 Nick 竟然也回应了!但当两人真的做 Nadine 在短信上写的那些事儿的时候,Nadine 自己却又退缩了。

  oys will be boys. Girl will be? Who Knows.

  男孩要的东西都很简单,你说的我们就信了。但女孩却总是口是心非,若你希望谈情,就不要以性爱来做开场白。在爱情忠诚地做自己永远都是第一要义。先爱后性或者先性后爱都没有问题,或者爱情至上性爱无所谓(这个点我是 Get 不到),甚至有性无爱(我们俗称的炮友),这样的种种都没有关系,总有愿者上勾。

  但你用性作鱼饵却希望钓到爱情至上的伴侣,会不会有点太难为自己,也太难为对方

  《成长边缘》观后感(五):成长边缘

  终于找到一部青春片,没有分手打胎撕逼车祸。 终于看到一部符合我青春的电影。 我们和娜丁一样,在不明确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子的人之前,总是不自觉的观望别人的样子,希望从别人那里找到一些做人建议方向,但结果往往让人失望,发现自己虚弱和无用,然后变得沮丧和自卑。 然后为了掩藏自卑,我们做出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表面骄傲风光,实则胆小懦弱,再不敢与那些“成功”的人接触。 我们本来是将别人的生活当作参考,却不小心比较中将这些本末倒置了,然后因为得不到他们的人生而痛苦不堪。 青春本就是一个美好过程,但在美好之前,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叛逆的过程。 好多事情在我们走过之后再回首,才会真正看清那些事情的对与错。 青春都是自私的,直到你理解了他人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时间也不会倒流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补偿那些曾经被我们伤害过的人。

  《成长边缘》观后感(六):我的高中生活大概还不如她

  今天晚上吃着羊汤锅看完了这部电影,看得我痛哭流涕心有戚戚然。想起来自己的高中生活,觉得往事总是不堪回首的。

  高中被我妈送往邻市,以吊车尾的成绩进入某重点高中。不要说压力超大而且自己感觉跟整所学校格格不入。在一个完全陌生环境里,性格不太好,不会说方言,没有朋友,成绩不是特别烂但也不会太好,上小众的网站听小众的音乐看小众的书,不参加学生会社团,唯一盼望的就是放假赶紧回家。大部分时候都在把心里的阴暗面一篇一篇写出来,有时候当成随笔交上去,老师淡淡地批注“已阅”。

  从那时候开始就成为内心火葬场的人了。就是这样的三年,我未成年时期最丧的三年,我疯狂想逃离这三年里的一切。毕业后没去过同学聚会和同学的婚礼,与大家基本断联。大概自己的一手好牌就是从高中这个时候起开始越打越烂,背离了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以为与世界为敌,也不再有以前的灿烂笑容

  应该也后悔过自己来到这么个地方上学,没有朋友没有归属,每周疯狂给朋友写信寻找慰藉。事隔多年本来当时的心境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然后硬生生被这部电影全部冲刷出来。只不过那些年受过的伤害已经全部结疤掉痂,留下淡淡的印痕

  其实非常羡慕电影里女主旁边有一个可爱的男同学啊,sweet and cute。而我高中的时候喜欢我的不是看起来像小混混的就是是小混混的,我只能很怂地小心翼翼地避开甚至换掉手机号码以此逃避

  对自己的过去更加绝望起来,忍不住再次通红了眼眶

  电影最后是he,女主跟家人和好跟发小和好也认识到了亚裔小哥的好,人生似乎都明朗起来。这是所有人所希翼的。

  我做的却是丢弃了自己的过去,逃离那个地方假装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然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以前,一切都没有办法从头开始,就没有办法让自己的人生明朗起来。

  依然会是丧无止尽的火葬场少女

  已经过了绝交的年纪却想说绝交的中年少女。

  自行退出十几年朋友圈的死宅少女。

  依然坚持自己是少女,但是并不想回到高中那个孤僻愚蠢的自己。

  《成长边缘》观后感(七):关于靠近

  在家庭里,哥哥是被偏爱的,虽然只是和哥哥比更没有被偏爱一些,但是会让女主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不被爱的,爸爸偶尔还能让女主感觉到开心,这种开心也意味着一种接纳,但是挂了,所以对女主来说是难过的,也是一种在家庭里被更忽视的开始,接纳也断了。

  小闺密一直以来是一种慰藉,在学校被人不喜欢对一般孩子来说可能是单纯觉得被欺负,或者是被欺负和自己不讨人喜欢,但是因为女主的家庭环境女主会觉得更多的自己不受欢迎不被喜欢,自己是不好的,小闺密的慰藉就像是一种出口,和接纳,然而,闺密和哥哥在一起了,似乎又像女主的父母,选择了更偏爱哥哥,所以对女主来说选择哥哥就像是对她的否定,所以女主希望闺密二选一,就像一决高下,闺密选择了女主……的哥哥,所以女主这边就拜不过来了。

  当女主面对闺密和哥哥的场景时候,会有被抛弃(聚会),或者难以面对的情况,就像是面对哥哥更好,她不好,所以她选择的是不去面对,这个对女主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会有很多情绪的,但是妈妈面对这个时候的女主没有给予理解、接纳取而代之的是较为粗暴的言语刺激和一些希望她能够不让人操心不给人添麻烦的要求,所以女主在妈妈这里受到的是刺激 ,而妈妈本人基本上也是没什么力量的人,老公去世之后自己要去面对这个家庭,其实她是承担不起来的,女儿房间弄的这么乱,不知道女儿是否安全,她焦虑,但是采取的行动的是隔离这种焦虑,她要扔掉女儿全部弄乱的东西,这其实女儿回来的话,又会引发大战,因为女儿的东西被扔掉了,是在这个家庭里不被尊重。

  女主在被生活屡次刺激的时候,她的做法是去靠近另一个人,一种想要用过和别人建立联系和靠近的方式去开始,比如短信暗恋男,比如那个老师,她是渴望获得关系的,但是当暗恋男知道他只是渴望性而对女主并不感兴趣时,女主是奔溃的。

  还有老师在和女主交谈时,对女主直截了当的说你就是一个不被喜欢的人的时候,女主是怒了,因为这个是一个疤(哥哥被喜欢,而她不被喜欢),被刺激了要发作。

  最后女主的哥哥和女主的对话,冲回老师房子开始的第一句是说你是对的(忘记具体了),用一个对女主肯定的开场白(女主估计是一直在家里面没有得到过正面肯定的),这个开场白很好,足够吸引女主注意,因为她在这个家庭里面没得到过,后面的对话表示的意思大致我感觉是代表了哥哥其实也是关注这个家庭的,为这个家庭他是愿意付出的(申请离家里近的学校),也是关心女主做这一切不是为了女主想象的独得恩宠,哥哥之前几乎没什么和女主的对话。

  之后女主回家后,和哥哥的对话我认为很有勇气,可以放下之前父母偏爱所带来的心理芥蒂,和哥哥开诚布公表示自己不好,然后这里哥哥给了女主拥抱,这是一种家庭成员的关注和接纳,这很重要。

  然后女主新一天起床了,有力量了(从来没这么早起来过,哥哥和妈妈都意外),然后回复妈妈的消息的时候,照顾了焦虑的妈妈心情,也懂的妈妈的焦虑,所以说的是我目前安全,妈妈打的消息其实还是焦虑,要马上回,后来删除再打ok,表示妈妈也获得了力量,可以放下焦虑信任女儿,这和女儿的改变也有关系。

  然后这家人又好了。

  我一直在猜为什么一开始女主没有选择亚裔男,而是暗恋男,最后有力量了才选择了亚裔男,在这个片子里,亚裔男是有力量的代表,这个值得玩味~

  《成长边缘》观后感(八):我猜你17岁的时候是个大傻逼

  岭南的初春全无春寒的绵绵阴气,夜间反而湿热至人难以入眠,昨夜本欲早些入梦,迎接丁酉首个正儿八经的工作日,不料湿热的天气让勾来了失眠,百无聊赖中便翻开前些日囤的电影,在角落中发现了一部叫《成长边缘》的电影,英文名很有趣,叫做The Edge of Seventeen,直译过来是17岁的边缘,17岁既是青葱的大好时光,也是半生不熟的尴尬年龄,渴望成人世界的认可,但心智却往往停留在少男少女的阶段,做出来的事回想起来往往让人啼笑皆非,不过谁17岁的时候没有傻逼过呢?

  印象里美国的校园青春电影往往口味比较重,像《超级坏》、《美国派》大多和性、胡闹挂钩,当然也有《歌舞青春》等等纯情的片子,但是无论如何这类电影的节奏大多数是轻松而舒缓的,不像大多数国产青春电影,常常和莫名的狗血、淡淡的忧伤挂钩,不出个车祸也至少会打个胎,矫情做作的不得了。总体来说我对《成长边缘》并没有太大期待,但是一般会接受这种轻松舒缓的节奏,可没想到从看到第十分钟起,《成长边缘》便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电影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十七岁高三女孩的成长困惑,这是一个努力寻找存在感和独特感的女孩,她喜欢老电影、老音乐、老人,觉得自己的灵魂苍老与众不同,所以难以融入“肤浅”的高中社交世界。在她的幽怨的眼中,她的日常生活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上全线沦丧。在亲情上,在高大、帅气、完美哥哥面前,她就像一个丑小鸭,在她眼中母亲所有的期望和关注都倾斜在了“完美”哥哥的身上,所以在日常中她和哥哥是一种“互相伤害”的宿敌状态,而唯一和自己有所共同语言的父亲却不小心在几年前突发疾病去世;在友情上,由于自己的“独特”,她很难融入高中的社交世界,唯一的好朋友竟然却“背叛”自己,晴天霹雳般的与自己的宿敌哥哥滚了床单;在爱情上,喜欢自己的人自己却不喜欢,自己喜欢的人却连她的名字都记不住。而她唯一可以倾述的对象就是个似乎对谁都爱理不理的“烂”老师。

  这个“孤独且独特”的17岁姑娘像堂吉诃德一样和世界拧巴着,虽也不断尝试过融入周围的世界,但是在社交和爱情上都一团糟。社交场上,在哥哥的校园红人耀眼光环之下,姑娘像个小丑。爱情上面对亚裔男生的笨拙的追求一脸无奈,而喜欢的忧郁小生到头来只是个约炮的机器。母亲仍然像对小孩一样钳制着自己,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她讨厌自己的外貌,讨厌自己的声音,讨厌自己的一切。

  这种混合着自卑和自以为是的跃跃欲试让青葱变得如此纠结和敏感,当然这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但成长边缘最后的收场往往不是和世界达成和解,而是和自己达成和解。闹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日常琐碎事件之后,姑娘终于迎来了一个成长的刹那,她还是那么独特,但是她和自己达成了和解。

  本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与细腻,作为普通人我们大多数没有轰轰烈烈、恩恩怨怨的青春,我们有的只是成长过程中遇到过的一些琐碎苦恼和只言片语的悸动,《成长边缘》抓住的便是这些真实而平凡的瞬间,这是我们熟悉且难以忘怀的平凡瞬间,这是我们真实且动人的青春。

  平静又带丝丝欣喜的看完此片之后,按老习惯翻看了一下制作人员,发现竟然是一部处女作,有点惊喜,剧本简单清爽,台词有趣精到,96年生的女主角Hailee Steinfeld的表演则天衣无缝,真是一部相当不错的青春题材电影,近几年少见,真诚的推荐给有心看到这儿的夜猫子们,颁奖季的电影太野心勃勃啦,不妨来碗清爽的粤式云吞面。

  反正,我17岁的时候应该是傻逼中的战斗机吧。嗯,是这样的。

  《成长边缘》观后感(九):成长边缘

  娜丁(海莉·斯坦菲尔德 Hailee Steinfeld 饰)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古怪孤僻不合群的姑娘,因此常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克里斯塔(海莉·路·理查森 Haley Lu Richardson 饰)好像一道光,照亮娜丁的生活,她们从相识起便形影不离,互相分享快乐和秘密,时光荏苒,两个女孩长大走进了高中校园,她们之间的感情从未改变。

  娜丁的哥哥达里安(布莱克·詹纳 Blake Jenner 饰)英俊帅气阳光开朗,他的存在衬得愤世嫉俗少年老成的娜丁显得更加不合时宜,但娜丁不在意,因为她拥有克里斯塔的友谊。然而某一日,娜丁震惊的发现克里斯塔和达里安竟然躺到了一张床上,与此同时,娜丁爱上了名为尼克(亚历山大·卡尔弗特 Alexander Calvert 饰)的男生,可她根本无法打入他所在的圈子。

  《成长边缘》观后感(十):多少女孩曾是娜丁?

  你总以为你是特别的,但是谁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以为你天真烂漫世界容不下你,可是大家善于伪装的模样未必是他们事故做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总有人一直默默的爱着你,别让你幼稚自私的刺一次又一次伤害他们。Here's what I do when I am feeling down. I get very quite and still. And I say to myself,every one in the world is as miserable and empty as I am,they are just better pretending.道理我都懂,可我23岁了依旧可以泪流满面地理解娜丁,那个17岁叛逆的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