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观光客》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观光客》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6-07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观光客》观后感精选10篇

  《观光客》是一部由本·维特利 执导,爱丽丝·洛维 / 史蒂夫·奥拉姆 / 伊莲恩·戴维斯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观光客》观后感(一):《神一般的眷侣》---英国影片《观光者》

  《神一般的眷侣》---英国影片《观光者》

  女的,老宅;男的,失业!

  一对宝器,英国货,居然对上眼,结伴出游。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英格兰自然风光片,但是这对宝货四处开杀戒,血淋淋,坏了兴致

  而杀人的动机,一般都是鸡毛蒜皮或者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妒火胸燃,灭人浇火!

  这部黑色幽默,由凭《杀手名单》闯出名头的英国导演本·维特利执导的影片,把公路杀手、风景游览、个人情感和没心没肺的黑色幽默等共冶一炉。

  在让人哑然之余,还获得2013年帝国电影奖之最佳英国电影。

  英国帝国电影奖(Jameson Empire Awards)由英国最具权威的电影杂志——《帝国》自1995年开始,每年均会邀请读者投票,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喜爱的电影、导演、演员等提名名单,被称为英国的“民间奥斯卡”。

  为何民众会认为它最佳?(当然,我们也不必太认真,因为该年最佳影片是《007:大破天幕杀机》,呵呵)

  且,其还获得2012年“雅典电影”(Cult movie)的佳作之一。2012英国独立电影奖上获得包括最佳独立影片在内的多项提名,最终拿下了最佳剧本奖。女主角艾利斯·洛维还在西班牙锡切斯奇幻影展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一种认为是,主角都属于被社会定义为“失败者”的一类,他们的夸张表现(杀人、陷害他人等)正呼应了很多平民心中的那另一面

  那还有一面呢?

  若可以摆脱个人视角,从大的世界经济角度而言,英国,这个既没有陷入欧元区的欧洲国家,也同时没被美国盟友一心视为老友的资深帝国,其现在的处境,和“失败者”有类似点吗?

  他们需要风景如画人类历史演进中,依然靠不时上演几出“意外”攫取“意外”之财吗?

  若是,那最后男主结束旅程,一心跳桥的时候,看似柔弱女主角却最后时刻放弃,自顾呆在阳光下,那女主角是谁呢?

  黑色幽默,英国人当代思维!值得您一看!

  《观光客》观后感(二):两个loser的观光之旅

  男loser:失业6个月之久,号称该次旅行是休个假,开拖车出行为了找到能自己主宰命运错觉

  女loser:跟母亲亲戚一样生活在一起,她们能共同寄托情感的小狗意外身亡。幻想一个强大男人能带自己脱离这令人窒息的生活。

  老实说,男住半秃的外形猥琐气质让我担心这是一个大灰狼带着无辜白兔的一次可怕旅行。事实证明,旅行是可怕的,但小白兔逆袭了。

  杀人之旅开始了。

  男主的杀人是因为他所谓的内向,或者说作为loser的那种深埋心底自卑

  第一次有意无意的杀人,是因为他在伸张道德的时候受到了无情的鄙视,对方强大的身躯无法让他有自信进行正面的还击。虽然一开始他还为死者家人感到抱歉,但随后冷静的清洗轮胎上的血迹时,他已经放下了愧疚。女主这时候还是有些惊恐的,担心在误杀过人的车上会做噩梦

  第二次的杀人再次缘由打击的自信,被其他人的成就所打击:档次更高的拖车,已经出版了两本书,被人嫌弃会弄脏车。。。而间接知晓男主杀人的女主的反应是质问,但是男主的夜归让她害怕失去,她默默的接受了。

  第三次的杀人是受到别人道德的指责时,他们2个只会软弱的为自己找借口,相互埋怨,甚至卑鄙的捏造对方侮辱自己,而觉得对方比自己更有品以及上过私立学校出身,又一次触动了男主的自卑。当男主当着女主的面杀人时候,女主是平静的,并为男主的动机做了解释,“你是为了维护我的尊严”,甚至鼓励男主把这种感觉写下来。显然因为自卑引发的杀戮无法激起男主的灵感的。

  如果是男主杀人是内心的自卑驱使,那女主的杀人是因为男主扣动了她内心恶念的扳机。她杀人,无不因为害怕失去他,而不得不回到她一直想逃离的家。

  杀准新娘,是因为其对自己男人的挑逗;杀路上的公路维护员,是因为男人对自己的咆哮的生气;杀男人新认识朋友,是因为他占用的自己男人太多的时间

  当男loser要回归正常,结识朋友,做一番自己也许擅长的事业时,女主毁灭了他的一切。因为他自己,毁灭了一个绝望女人对一个强大男人的幻觉,她生气,因为他无法带她逃出那个病态的家。

  他跳下去了,她没有,也许她想自己就可以做到这个男人没有能力给她的一切。

  《观光客》观后感(三):男人应该好好看看这片

  真的不太喜欢这种风格,可是细细想来,这片却又有太多值得人思考地方,尤其对于男人来说

  开始以为男主是人格扭曲,女主比较正常,可是慢慢的,当男主释放了足够的情绪,他开始变得正常,与朋友交往规划事业。。。而女主却在男主的影响下,失去控制。这种安排有点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相对而言,男人代表理性,女人代表感性,男人的感情可以在理智的控制下收放自如,而女人却不行。另外,或许这也暗示了女人的慢热(你懂得),男人不能来得太快去的也太快,女人受不了也跟不上。

  整个电影的前半段,女主看起来像个小女人,跟随着男主,离不开男主,可是后来,明显男主已经控制不了女主。所以说永远不要以为男人比女人强大,可以控制女人,当女人发起疯来,你只有哭的份。

  我想女主之所以后期失控,或许也是因为男主忽视了女主的感受。毕竟女主的杀戮是从看到男主跟别的女人接吻开始,被看到的时候男主淡定表情跟女主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男主并没有安抚女主,第二天甚至照常与朋友在一起而取消了原本与女主通行的安排。抽烟的细节,男主说女主不喜欢他喝酒却不管他抽烟,但你该在那个时候跟朋友抽烟么?所以并不是说女人说什么可以做你就真的能做,男人判断该不该做某件事的时候,还是要把女人的情绪考虑在内。

  女主从头到尾,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其实女人就是这样。最初爱上男主,到发现他人格不正常,再到男主独自去喝酒晚归,接着发现男主工作事情骗了她,直到最后拿男主的朋友做试验发现其实男主并没有那么在乎她等等这些,一个女人最初的美好幻想被男人逐渐暴露的缺点本性打碎,于是你可以想象,其实最后那一刻,女人放手并不是一时的害怕或临时改变主意,女人虽然感性却并不傻,内心深处的理智和处心积虑的可怕不是男人能想到的。

  两个人都是在生活中受到压抑的人,男主是因为工作失意,女主则是因为母亲管制。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又没有经受过这些压抑的情绪。多少男人在对某个同事领导堆着笑脸的时候,心里想要拿块石头砸过去,男主办到了;多少女人在因为家庭琐事情绪不好渴望男人安慰的时候,男人或者说累了要睡或者在陪朋友,而女主把男主的朋友杀了。这点我联想的比较肤浅却很实际,这归根结底还是男人跟女人相互理解问题,当男人工作失意的时候,女人应该给予足够的安慰和鼓励;而男人,应该在生活中更多地用心陪伴女人,而不是因为工作、朋友,忽视女人哪怕很微小的感受。

  或者,结尾又是说明男人感觉来的太快,女人却比较慢,女主还没回答是与否的时候,男主已经开始倒计时。。。又或者女人的话不能信。。。这让我想到一个笑话,一饿狼觅食,听到有女人在训孩子: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孩子哭一夜,狼在门外痴痴等至天亮,长叹一声:骗子,女人都是骗子!

  最后两点,一是男人一定要好爱你的女人,用你的爱把她装扮成天使,而不是在你的忽略之下变成恶魔

  二是一定要听妈妈的话。

  《观光客》观后感(四):Killers in a caravan

  This has had very mixed reviews, but if I was to recommend one movie from this collection here I would definitely choose this one.

  I generally love dark British comedies, and this one ticks all the boxes: deeply disturbed characters, beautiful locations and a quirky storyline.

  Alice Low and Steve Oram, who wrote the screenplay, are Tina and Chris, a fairly new couple who are embarking on a caravan tour of some great British attractions. (Keswick Pencil Museum, anyone?) Tina is a woman-child with a clingy mother, while Chris is a quietly-spoken, mild-mannered loner with a love of fell walking ... and murder.

  I just loved this movie, from start to finish. For me it was like Natural Born Killers in the British countryside. There are some LOL moments (like when you find out what actually happened to the dog) and it just wouldn't be a British horror if there weren't some cringe-worthy scenes about our obsession with manners. Watch it.

  《观光客》观后感(五):观光客观后感

  很酷的,陌生的,满足

  2012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剧本。西班牙锡切斯奇幻影展最佳女演员。

  豆瓣上的影评大多配不上这片子,有一个叫舔爷的写得不错

  可贵之处在于带给我一种陌生的感觉。同时是有意思的。

  两个人穿着外貌很平凡,都有着阴暗琐屑妒忌神经心理变态。让我有抗拒和厌烦的心理。

  渐渐看下来,却有说不上的满足感。

  克里斯无法容忍一个胖子总往地上丢垃圾,于是借着倒车把它碾死

  因为奇怪的厌恶心理,克里斯用石头把一个旅游来的眼镜男脑壳打碎

  自己带的狗往地上拉屎被游客警告,两个人反过来说对方性骚扰,不停捉弄的同时,克里斯一时兴起把对方的脸打烂

  蒂娜在和克里斯一起的时候,竟然慢慢适应了这种表达情绪的手段。因为克里斯和别的女人接吻,她把对方推到桥下脑瓜迸裂

  甚至克里斯都无法接受蒂娜的疯狂拒绝和她性爱,于是她愤怒的用手解决。第二天开快车撞死路边晨练的路人,只是为了发泄。

  克里斯交到一个男性朋友,蒂娜倍受折磨。于是勾引他。又一时兴起在对方睡在帆布旅行车时连车带人推到悬崖下。

  克里斯从头到尾是一个老练的杀人惯犯,邪恶到头;蒂娜只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人,生活简单。然而到后来克里斯被蒂娜后来居上。两人相约跳崖。最后一瞬间,克里斯跳下去,蒂娜稳稳的站着。。。。

  除了杀人还有

  蒂娜的妈妈摆着摔倒受伤的姿势女儿电话,女儿忙于车震没接,于是妈妈淡定的爬了起来。

  自行车拖鱼形舱。

  蒂娜:“我没穿内裤。” 说完后把克里斯那边的餐刀推到了地上。克里斯:“我要捡起餐刀。”

  缩短别人的寿命就是减少他们的排放,杀人等于环保

  “喜欢你光着下体,脱下我的裤子,然后再我的腿上摩擦,把蜜汁涂遍我的整个腿。”

  铅笔博物馆巨大的铅笔写信。

  波比(狗)舔食呕吐物。

  如果非要联系现实价值讲这部片子的意义。我突然觉得也可以说出一些。它是非常正视人的内心活动,很客观展现人的真实一面的电影。通常的电影,包括我们绝大多数的表达方式,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人自我描述自我认同自我表达,都回避掉这些。这样的变态邪恶行为尤其是心理,是属于自己之外的他人,是属于这个电影中的两个失意的疯子的。每个人都有浮现各种荒唐神经质的念头,但生活和习惯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用各种办法修饰遮掩掉了。这部电影可贵之处在此。

  渲泻和正视。

  《观光客》观后感(六):普通人的恶意与杀意

  英国影片干脆利落且犀利,于寻常生活中奇峰突起,在不经意间解剖人的灵魂。

  这部《观光者》故事情节的发展,相当令人倍感意外。本以为是一部展现温情的公路电影,顺带观赏一下英国风光,未承想注意力还未充分集中,影片中第一个受害者的尸体,已是血肉模糊地呈现于你的面前。短短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以为杀死一个人已经足够,怎能想到后面还会有五起杀人案,还有着六具尸体。看完后,让人觉得寒气凛然。

  影片中的克里斯与蒂娜,除了长得有些古怪之外,怎么看都只是一对寻常英国男女。克里斯自称是想体验风景写本书,而蒂娜是个与母亲住在一起的宅女。他们相爱了,然后决定开着房车出去旅游。蒂娜絮絮叨叨的母亲似乎有双慧眼,她悄悄地向着蒂娜警告,克里斯是个凶手。可惜她未能看出来的是,她的女儿蒂娜也是。他们的这趟旅行,竟是一趟血腥的不归之旅。

  克里斯除了眼神凶狠,还算是个有着道德感的人,甚至让人觉得他的正义感有些过于强烈。他所杀的第一个人即是出于道德,那是他们出去的第一天发生的事。他故意倒车撞死了乱扔垃圾者,却又表现得那么的镇定及若无其事,也让警方未能抓住任何把柄。他能让不守道德的人激怒,乃至于杀人,但却又在杀完人后如此平静,直让观众怀疑自己的道德判断出了问题。后两起杀人要么出于嫉妒,要么出于激情,总之,杀人在这个有着道德感的人心中,竟然如此容易,甚至易过对行为上微疵的容忍。

  蒂娜看着就是一个典型的宅女,三十多岁仍活在母亲的阴影中,迷蒙的眼神显得很是脆弱。她总是劝告克里斯要忍让别惹事,但她杀人却一点也不比克里斯少,一样是三个。她所杀的两个人,均是源于嫉妒。她嫉妒那个胡闹的新娘吻了她的男友,她嫉妒蹬自行车者占去了男友过多的时间。如果克里斯杀人经过了冷静的算计,手脚极其的干净利索,那么她的杀人就是非常的愚蠢而任性。至于她所杀的第三人,就更是随心所欲了,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竟开车将路边骑车者撞死。

  一次甜蜜的爱情旅行,何以变得如此血淋淋?两个寻常的有着基本道德感的乡野之人,何以会杀人如麻?影片没有告诉我们任何的背景,也没有提供给观众足够多的细节,来分析此二人行为之根源,在影片中,他们与我们平时所见的任何人,其实没有任何区别。他们并非大恶之人,就只是个普通人。

  而电影让我们感觉可怕之处,正在于此。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实际上我们还是将人分了类的。大多数我们认为是与我们一样的、有着良善之意的人,另一类则是社会的渣滓、心存不良意图之人。而导致这个社会混乱不安定的,肯定都是这些邪恶之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杀人绝对不会是如我们这样的人干的,因为我们有道德底线,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观光者》这部电影则告诉我们,普通人是多么容易起杀意啊。

  剧中两人所杀害的六个人,与他们没有任何的利害冲突,甚至相互之间也缺乏敌意,然而他们却很轻易地起了杀心,并立即付诸实施。他们并非杀人狂,除了一些小怪癖、两人都很喜欢性爱之外,他们精神没有任何问题。他们杀人,只是因为对方惹到了自己,违反了自己的意愿而已。

  我们大多数人与这对男女一样,平时也会有很多的恨意,甚至也会有杀意。我们会对周边的人与事愤愤不平,我们有时会有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心意。我们之所以没有像他们那样杀人,是道德准则与价值判断在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当我们认为杀人并非了不起的事,不会被法律所制裁时,我们也会变成克里斯和蒂娜。他们也有着价值判断与道德准则,只是那个时候这种准则与判断已经失灵。

  其实,在现实中,更多的也是普通人在犯罪。杀人者,都是某人的丈夫某人的妻子,某人的父母某人的儿女,他们平时也是温文尔雅,爱意盈盈,与你我完全别无二致。不过,也许就在平静之中,已经杀气密布、寒意森森了。在生活中,我们不会害怕那些显而易见的恶人,我们只需远避他们即可。即使面对面,我们也会有着准备,尚可放手一搏。最让人恐怖的,是普通人心中的恶意。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会如脱缰之野马,冲破着各种的限制,给你致命的一击?

  而太多的人心中充满着恶意,身体里堆满了戾气。从善到恶,只在一瞬之间。

  这比起杀机四伏的丛林社会,人类社会也许更加危险。

  《观光客》观后感(七):观光与杀人

  诚如标题,影片讲述了两件看似本无关联却又纠缠在一起的事。直至影片结束,观众大概可以看明白:男主一开始或抱有看过一路风景抵达终点后和女友一起跳下高架桥自杀,只是没想到因为最初的一件小事——看不惯胖子随便扔垃圾,而一路杀过来,顺带着把女友也变成了杀人犯。

  我想说一个细节,提醒我对一个细节的疏忽会产生多么离谱的误判。这个细节是男主日记中那幅画。影片进行到女主偷看时,当时没看仔细,鉴于此前二人矛盾已生,以为画的是男主把女主推下桥,在此误判前提下,考虑到女主已洞悉男主行动,我猜女主会活下来,果然。只是没猜到过程。

  本以为接下来是二人在最后一段路程彼此心怀鬼胎,没料到又加入一角色马丁。本以为女主会成功诱惑马丁,联手对男主先下狠手,结果不是这么回事。

  及至男女主爬上高架桥,男主说那么一句“你确定要这样做了么?”这一句话很莫名,因为:此前二人从没讨论过到了终点后做什么?

  而此前男主那一句问话“你觉得这个假期还不错吧?”带着早先以为画中是“男主把女主推下桥”的判断,推测男主打算等女主回答之后就动手,而女主抢在男主之前先把男主推下桥,结果不是。男主又来了那么一句我个人感到莫名的话。再然后就是男主跳了,女主没跳。

  于是,鼠标拉回仔细看那幅画,才看清楚:俩人中间画了一颗心,是手挽手。这才知道自己早先对这个细节的忽略造成了多么离谱的预判。

  提醒1:不要乱扔东西,砸着小朋友固然不好,就是砸到花花草草也不行,更遑论是已有上百年历史,世上仅存两辆的电车。要讲文明,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提醒2:不要对陌生情侣中的一方开过分玩笑,尤其是其中一个已经连杀三人(第一个算是误杀),而另一位对此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提醒3:当你指责某人不讲文明,破坏旅游景观(比如不管宠物狗所拉便便)时,要确保你不是孤身一人,否则惹恼了别人,被人从背后偷袭,在你死后扒下你的裤子,伪装成被被性侵状。

  提醒4:如果你打算和情侣一起跳桥殉情,务必把手抓牢了。

  了解了铅笔被发明的历史。

  一句话评论:

  这部电影最有趣的现象是,明明是杀人,但是人们还都会觉得很感动。——《观察家》

  影片中的幽默,毫无疑问是非常智慧的,而与此同时又是令人感到烦扰的。——This is London

  影片在英国的一些地标性的景点里大开杀戒,并且还加入了黑色的幽默。这种混搭的气质和风格令人欲罢不能。——《每日镜报》

  幕后:

  其实,这个故事来自于两个主演的生活经历。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家里都曾经带着他们去往英国的各地旅游。在旅游的途中,他们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但是,他们却并不想把这部电影拍摄成什么充满血浆的恐怖片,所以,爱丽丝·洛维和史蒂夫·奥拉姆时时刻刻地保持着影片的那一条岌岌可危的黑色喜剧的线。

  影片曾荣获2012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独立影片在内多项提名,最终拿下了最佳剧本奖。此外还曾获得西班牙锡切斯奇幻影展的最佳女演员奖(Alice Lowe)。

  《观光客》观后感(八):名为地球的观光胜地

  这是一部我从头到尾都在认真感受的电影。在一趟人生旅行中,选择走哪一条路线,选择看哪一角风景,虽然没有人能完全如愿地按规划执行,但它是不是无悔,则由你自己来决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视角,是这些造就了每一趟旅程的模样。

  -----------------

  男主是个向往未来、坚守自我、自信勇敢的人,也许有人觉得这些正能量的词不应该用来描述男主,但从剧情中可以看到——男主向往成为大人物,成为有一样引以为傲的能力的人,他不怕承担任何后果。片中有不少这一面的描写,比如失业后抱着成为作家的向往做了大半年游民,但没变得颓废;有善于发现美的优点,从他欣赏女主妈妈房间里的作品和称赞能看出;认真地跟自己欣赏的人商讨规划做一番大事业等等。

  他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在一开始就描绘了心中完美的观光路线,途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有怎样的天气都阻挡不了他走到旅途终点的渴望,即使看作一条不归路。

  不过如果说得不好听,他还是一个眼中几乎只有自己的人,欣赏他的、与他同行的,他能温柔对待,就像对待她的女友。可是如果冒犯了他心里的游戏规则,女友也是可以坦然背叛的,说走就走,即使女友被侮辱也无所谓。

  他的游戏规则是什么?看第一个被杀的胖子,男主已经从倒后镜看到了他,正是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男主手脚麻利地赶紧发动倒车并加速。不,他不是恨这个胖子不环保,只是胖子破坏了他旅途的心情,污染了那份美好。“你的中指是在挑衅的我规则”,我想这是他的心声。而从狗屎事件能看出,污染环境也不是重点,重点是又有人来挑战他的游戏规则,破坏他的随心所欲,“你要告我?用你的法律?不,我有我的法律。”他说过:”我只是想要人们畏惧我、尊重我!“

  包括杀害作家的那次,男主都细心地设计了掩盖证据的计谋,他并不是在头脑发热地毁掉自己的后半程人生,他并不打算就这样被抓,他由始至终都在计划着卷土重来,表现得那么理直气壮。没错,他是个极其自私的人,这是他在人生中旅行的方式和视角。直到最后他明白女友已经逼得大家都没有了退路,但起码已经达成了他的画里面的目标,到达终点,心想有一个认可我陪伴我的人一起去死也不赖啊,所以无所顾忌。

  可是啊,女主跟他并不是同一类观光客。

  ------------------

  女主是个内心孤独到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能真心与她同行,无论旅途糟糕成怎样,甚至让她去做违背自己底线的事情都在所不惜。

  从愧疚地看着胖子死去留下的血迹,到作家死了之后对男主欲言又止地惋惜,再到被彻底扭曲三观,软瘫地靠在石头上看着男主用棍子打得人面目全非,都能看出来她本来并无心毁掉任何人,她一直只是个小女孩,是她那份孤独让她为男主不顾一切——她们在一起才三个月,女主被男主的爱护死死套牢,被称作他的灵感女神,为他离开看似情况不乐观的妈妈去远游,为他织了一套性感和谐的线织内衣,因为吃男主的醋她竟然也用杀人来捍卫自己,跟男友讨乖,表明”我愿意无上限地爱你“。

  可是女主啊……妳这种菜鸟犯罪容易抹杀他的后路啊,当男主意识到跟女主在一起越来越不安全,慢慢做出了无声的抗议,他可不会因妳的疯狂而感动,因为他跟妳是两个极端。女主越冲动越得不到爱,乃至性爱都不被需要了,最后完全失去了理智大开杀戒。

  结局并不让人意外,女主没有宏大的理想,没有狂妄的野心,她只有一个原则——得到爱。在男主骂出了巫婆这句话时,女主的心已经彻底死了,她为了男友的爱做了很多垂死挣扎的事,却最后还是落得失望,”如果跟你一起跳了下去,我依然是孤独的“,即使最后往回抓的手透露了女主的一丝不舍。

  -----------------

  其实女主的孤独很大一部分是被她母亲雕琢的,环境能塑造一个人,特别是家。

  从一开始女主在门口一遍一遍耐心地叫唤着妈妈,眼神一直保持着温柔,就能看出她是很爱妈妈的,出发第一天还哭着说妈妈让她回去,旅途中心情不好时还打给妈妈诉苦。但这位母亲可不擅长出演温情戏码,她希望女儿在家照顾她就好,不愿任何人带走她,即便男主表现得这么nice,也恶言相向。其实她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女儿电话打不通后竟然麻利地从摔倒的姿势中站了起来。对,妈妈也许跟男主很像,是个非常自私的人。

  但也许妈妈也是因为希望从女儿身上得到关爱,不过我相信成分极少——女儿打电话回家诉苦时,妈妈不耐烦地三言两语挂掉了电话。而让女主感到更孤独的是,妈妈眼里只有波比这条小狗,

  自从女主误杀了波比后,母亲的精神状态无比消极,屋子里只有小狗的画,自己的女儿却没有一张,甚至还用着凶手称呼着女儿。女儿在家里得不到爱,但女主依然爱着妈妈,还想把更名叫波比的偷来的小狗带回给妈妈。

  值得一提的是,小狗从始至终都亲切地融入到每一个人身边,总是显得那么友好,那么宽容,即使新主人是自己亲眼目睹的凶手,也友善到舔他屁股(笑)。这像是电影要故意传达的情感,跟一路上发生的各种不光彩形成了单纯了对比。

  -----------------

  我们总是在照顾着自己的感觉和欲望,很少真正一路地为身边的人着想,污染环境、制造噪音、嫉妒、强势、自私、无理……电影里描绘的每一种缺点,无论戏里戏外都总会有人义正言辞地为自己掩盖、狡辩,为的只是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然而保护自己不能作为胡所非为的理据,很多时候需要用伤害他人去换取。

  不过这不是一部公益片,动机也不在教育人,它只是描绘了世界上各种来地球旅行的观光客的视角。选择怎样的路线,把什么视为风景,最终会决定了你是个怎样的人,有着什么模样的人生。也许多一点妥协,就能多一份安稳,但难得来地球一趟,很多人还是愿意当个我行我素的观光客。

  《观光客》观后感(九):观光客

  影片讲述一对中年夫妇开着房车穿越不列颠诸岛观光旅行,不曾想这一路盲打误撞大开了杀戒,没心没肺的英式幽默让人哭笑不得。

  克里斯想向蒂娜展示自己的世界,他的做法是这样的:开着自己挚爱的那辆大篷车,在英伦列岛上展开旅游。这样,蒂娜就能在路上和克里斯交心,并且看到克里斯希望蒂娜去了解的东西——克里奇电车博物馆、Ribblehead高架桥和凯瑟克铅笔博物馆,以及这个国家里到处可见的充满石子的小路。

  旅程一开始就像是梦想一样美好,两个人也异常地和谐。可是很快,事情黑暗的一面就显现了出来。

  一点点小事,让这两个人杀了一个人。而在这起凶杀之后,克里斯和蒂娜却再次展开了旅程,并在路上杀了更多的人……

  《观光客》观后感(十):平庸之恶

  你怎么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呢?

  极度的自卑,极度的自恋,两者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制造了变态杀人狂。

  他把这当成心灵之旅,他对她说,这不只是性爱之旅,他要写一本书。而她,是他的缪斯,灵感之源。她欣喜若狂,为自己的爱人有这样的精神追求感到自豪。可是他苦苦追求的灵感迟迟未到。

  他指责车上的人乱扔包装纸,却只收到一个中指。他无力继续指责,感到深深的挫败感。他痛恨不讲公德的人。他在倒车时压死了那个乱扔垃圾的人,责任在行人。但他从中得到了某种平衡,所以他心安理得。这也许是他从这次旅行中得到的唯一启示。因为他开始无序杀人,以此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第二个受害者开着一个最新式的箱车,豪华,干净,居然更省油。他们坚参观他们的新车,内心充满嫉妒。受害者妻子无意中提到的一句话把他推到了深渊。她说那是她丈夫的心灵之旅,他正在写第三本书。他一夜无眠后,第二天早上追踪受害者并杀了他。

  她捡到了受害者的那条狗,与自己误杀的那条一个样子。她扔掉主人的项圈,利索从容。他人的优越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罪恶。她翻看他捡到的受害者的相机,终于发现是他杀了人。她满眼泪水,指责他不该这么做。他说这么做只是为了维护她的尊严。好吧。她接受了。

  她带狗出去,遇到一个更有公德心的人,要求她把狗便装袋带走,不能污染环境。如果她不听从,路人就要举报他们。他出现,拿着一根棍子,为这被盗窃的道德怒不可遏。他用木棍打死了他。她不再恐惧。

  他们去饭店吃饭,却遇到一桌奔放的女郎,在为一个未婚妻举办婚前的庆祝。她去上厕所回来,发现那个未婚妻正在吻他。她们当做一种游戏,34岁才找到爱人的她却感到自己的世界被侵犯了。她把那个未婚妻推下了悬崖。

  她的行为让他很不爽。他拒绝和她做爱。她带着未被满足的情欲疯狂开着。他被晃醒后让她停车,她方向盘一偏,故意撞死一个跑步的路人。

  他们抵达了旅途的终点,一座壮美的古桥。这时候他在旅途新交的朋友也到了。她对他们的友谊充满嫉恨。她试图诱惑他的朋友,以便让他杀了他。他不为所动,他也对她的无理取闹不为所动。于是她走出门,把他朋友所居的小旅行仓推下了悬崖。她用这种方式结束了争执。

  他们手拉手,牵着狗,奔向那座桥,奔向幸福的终点。在桥上,她放走了狗,和他肩并肩站在最高处。他说,你确定这么做吗?她说,yes。倒数之后,他纵身跃下。而她,选择了活下去。

  阴沉的英国天空下,是梦幻般美丽的大地。无数生命出生和死亡,默默无闻。对于普通人,道德感是一个脆弱的东西,因为它未经理性的检验。有恶之平庸,也有平庸的恶。事实上,平庸才是人性,伟大属于神性。所以平庸的人,其善和恶都没有厚度,随时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片中的这对男女面对人生的败局,对所居的世界充满愤懑。他的寄托是死亡,她的寄托是爱情。他最终纵身一跃成全了自己。她却没有这样的勇气。因为她更平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