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见字如面:再努力也没有出头之日,我该怎么办?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见字如面:再努力也没有出头之日,我该怎么办?

2018-06-06 11:30:38 作者:十点谈心 </span&g 来源:尘世游乐场 阅读:载入中…

见字如面:再努力也没有出头之日,我该怎么办?

  思伽姐,汪冰哥,你们好。我又来给你们写信了。大概在两年前,当时我觉得自己教研组里的师父偏心会来事儿,家里有背景的新同事苦闷。你们解答了我的来信,也提供了新思路,对我很有帮助。两年来日子辛苦的,真的不容易靠自己调节,也是对人的情感行为兴趣,我考了国家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也参加了一些心理培训,帮我调节了一些心态

  工作已经三年多了,从事一份沿海城市小学英语老师的工作。一线教师很辛苦,每周将近20节课,每月要上全校领导一起评价汇报课,还要去区里参加教学比赛。每节课都要全力以赴,反复推敲修改备课,低声下气求前辈帮忙导课。无尽的杂活儿、经常代班、每天300字读书笔记、手写教案、校本研修、每月听课4节等等。我对当老师一直都没什么好感,要完成这些,想完成好,实在是太折磨人太难了。学校人才济济,家里有权势有背景的、有会说话会来事儿的、有被领导同事喜欢的,有一技之长可以兼职养活自己的,而我,好像什么都没有。

  高考之后,我出了小型的车祸事故志愿是和父母病床上商量出来的,读的英语师范专业。但是我只喜欢英语,不喜欢师范。毕业之后,自己没有主见,也没有试错的经历,选了一个当时各方面看起来都很不错职业,他们的理由是:这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作。三年里曾遇到好心姐姐提点我,我也听从了她的建议,也有了一点点属于自己的荣誉。这是工作前的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要和领导走得近,要有长幼尊卑意识,说话要得体……这都是我不擅长的,我安慰自己这是一种挑战。可是成就感不会持续太久,很快被繁重、不擅长、也没什么好感的工作给消磨掉了。

  我觉得我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有出头之日。即便我出头了,我开心吗?现在我已经身心俱疲,想有发展只能付出更多,意味着做更多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情想想都好累啊。这份工作几乎占据了我所有时间,常常入夜了还要工作,偶尔还要通宵。同事看到都说我的脸色蜡黄太吓人了,让我赶快擦一些BB霜。我很难有时间去找朋友吐槽,也不想去,怕被刺激。时间长了,亲密的朋友也疏远了,没心情处理男朋友关系,拖了很久,我都怕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他。更没什么好的状态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整个人要发霉木僵了。我想过换一份工作,可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没有经历不了解社会,现在被工作压榨得没有精力研究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就像进入了死循环:不喜欢这份工作,对自己要求高,也不能接受自己在单位太差。

  一直在努力工作,没机会做其他的尝试,因为担心尝试以后还不如现在这个工作。我一直在将就着工作,不快乐。处理消极情绪已经很消耗能量了,我喜欢摄影文笔好,喜欢心理学,但是我看了一下在教育系统,和心理学相关的还是和学生老师打交道要上课。和学校有关的工作,我都想远离,是我还没有长大吗?我总觉得那些出入高级写字楼衣着得体,举止优雅,驰骋职场,杀伐决断的白领们,才是令我艳羡的生活。可是,我真的有勇气抛弃现在的一切,去尝试吗?我能确定自己可以承担后果吗?

  以下是汪冰哥和思伽姐的对谈回答

  (点击收听)

   不能忍受改变的人只能忍受现在

  思伽:我确定她承担不了辞职的后果。她特别擅长做的事情就是埋怨自己,但同时又给出一大堆理由。我为什么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去试错,为什么也停不下来做现在这份讨厌的工作……题主为什么求助呢?难道想让我们告诉她,人生都是这样的,我们也差不多,忍忍吧,一辈子很快就过完了……

  汪冰:题主听到思伽姐姐的话一定觉得,恩,这话有点耳熟,似乎父母也经常这么告诉她。我们的题主好像很成熟,比如,她总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背景和因素对她在职场中上升或前进的影响。她不停的在提这种,类似有权有势家庭背景……提的频率有点像社会阅历过于深厚的人对社会的某种定见。另一方面,她好像又很单纯。比如她对自己的认知。她既想让自己成长,又不够任性。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完全可以去尝试啊?但她却画地为牢

  思伽:所以我敢断定她没有可能辞职,然后做上所谓她羡慕的工作。我还有第二个论断——也许这样对你来说是更好的。你想像的那个工作,真的只存在于你虚幻的想像中,所以那样美好。假如你真要进入所谓看起来高大上的写字楼,衣着得体,举止优雅,我觉得你可能会觉得更加憋屈。那种格子间,狭小电梯,只会让你感觉更加局促。和一些更张扬的人在一起,她们好像上演后宫甄嬛传,面对那样感觉的人,你可能更加会束手无策吧。所以,题主你到底是现实呢,还是不现实呢?到底是生活在一个你不喜欢的现实环境中,还是把一大半精力花在了自己的幻想上?

  汪冰:我觉得她所谓的现实至少有一半和她的幻想有关系,而且她的幻想更多的是偏消极的。比如对于社会的理解,她对社会的很多认知好像有某种先见之明,非常主观。这可能和成长环境有关,和父母有关。但是你没有经过实践就接受了这样的二手经验作为一个年轻人,实在是太可惜了。我感觉我们的题主很像思伽用过的一个比喻——小女孩穿上了妈妈高跟鞋。在学校里一个善解人意的姐姐的帮助下,她成功地扮演了一个能在学校里受到认可角色。但她很辛苦,以至于她没有成就感。因为当你扮演的不是自己的时候,别人越认可你,你会觉得这件事情对你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因为它意味着要得到更多认可,就要做出更多牺牲

   了解自己是安顿好自己的前提

  思伽:照顾好自己内心感受,生活的一切,自然会慢慢地顺理成章开始变好。如果你没有安顿好自己,无论你得到什么,可能都会是和幸福背道而驰的。

  汪冰:安顿自己的第一件事,就是应该知道你自己是谁。题主一阵阵地自我贬低,真的是非常彻底,觉得自己没有主见,没有擅长的事情,和周围同事比起来样样都不行……但是到后面,她却告诉我们说她喜欢摄影,文笔好,喜欢心理学等等。我发现你对自己的评价就像过山车一样。一阵阵可能有些沾沾自喜地方,一阵阵又不停打压自己。这都意味着可能没有真正的长大。我不是指社会经验,而是指你对自己的认知非常不稳定。还有一点,哪怕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不愿意为它付出进一步的努力,我觉得这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我不知道我做什么会比现在更成功”,对不对

  思伽:她不愿意为自己做些什么,她宁可去压榨自己,去取得肉眼可见的更大的成功,而不愿为取悦自己,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做些什么。这就是我在读完你这封信的时候一个最明显的感受。读你这封信,我就觉得太累了,而且憋得慌,好像自己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又用一圈圈的绳锁缠绕固定在那儿。好像明明我不喜欢这把椅子,但是如果我站起来到别的地方去,会不会待会儿连这把椅子都没有了?可是你坐在这儿难受不难受呢?我想问你。即便是你没有椅子坐了,如果你浑身筋骨舒活,心情愉悦,站一会儿又怎么了?你这种想得到又怕失去,想吃又怕烫,想跑又怕摔着的心态,说实话,好像和我们节目的三观不是特别一致啊。

  汪冰: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你的年龄。27岁就这样把自己限制住了,真是太可惜了。我们一直在节目里倡导“探索生命可能性”,尝试就是意味着拥抱不确定,但是你想告诉我们,你不想拥抱不确定,那也就是在拒绝可能性,但是你又告诉我们你又不喜欢现在确定的选项……所以,你到底要怎样呢?最后你告诉我们说,你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承担后果。但是其实你每天都在承担后果,但你怎么不觉得这是后果呢?原因可能是父母觉得这是体制内的单位,你也在给自己洗脑,毕竟这个痛苦熟悉的……当读到你的信的时候,我们都为你感到痛苦和憋闷,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一直压榨自己。当你去考咨询师学心理学的时候,你也一定知道了很多道理,不知道那些是不是仅仅是理智上的知道。你应该明白当你的感受如此强烈的时候,它意味着你生活的某些面向需要调整,调整永远不等于成功,但调整意味着逐渐接近你自己真实样子

  思伽:你说你不喜欢当老师,我觉得,你一直在强迫自己去这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其实是害人害已。老师是培育人的工作,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当然,现在教师的行业当中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我们不清楚,没做过详细统计分析,但是像你这种既不热爱,还每天还觉得很疲惫,甚至于很讨厌这份工作,不是忘我的投入,反而常常进行比较,可以说怀有各种私心杂念吧,可能你永远也不会取得特别好的成绩。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你对这份工作没有兴趣,另外,对学生来说,你也不会是个好老师,所以,从大众福祉着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本着为人民服务精神来请你中止这个你不喜欢的工作呢?

  汪冰:这就好像一个糟糕恋爱关系,你自己不开心,对方也不可能真正的开心。因为亲密关系是互动结果,既然两个人都不开心,这就是一段双输的关系,那这段关系存续的意义在哪里呢?特别是考虑到你的身体已经在提抗议了,似乎再坚持下去,你也走到了像马拉松的那种极限,但是冲破这个极限,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意味着你继续这样持续下去,因为你告诉自己,你已经进入了死循环。第一,你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二,你没有十足的经历,不了解社会;第三,你被工作压榨,没有精力去研究自己还能做什么。这些理由貌似都非常站得住脚有说服力,但是这种理由站在另外一面也可以成为变成你羡慕的那种人的一个机会。你不问我该怎么跳出死循环,偏偏用这几条成为把自己拴住的理由。其实,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你也要勇敢的迈出一步呢?当然,你是不是迈出一步,你要考虑清楚,但是,当你把一件事考虑清楚再去做的时候,大部分的时候可能什么事都做不了了。

    身心健康将是你为“成功”付出的最大代价

  思伽:一切选择都有代价,就算你现在不调整,也依然在付代价。但也许这种代价是你习惯的。懒于改变是人类惰性所致。我今天就忽然想到,人的灵魂是属于自己的,但人的身体呢,用台湾著名女作家简媜的比喻,“人的身体是向老天借来的”。借来的东西你要保护好呀,否则身心没办法达成平衡,有一天身体会撂挑子不干的。你现在之所以“脸色蜡黄”,熬夜还要工作可能并不是导致身体不愉快不舒服的主要原因。而是,你精神和身体双重不愉快,而你还在拼命用鞭子抽打,驱使和奴役他去做这份苦差事。也许,你会取得理想中的一些成就,但我觉这种成可能只是小小不言的。因为你想取得一些大成就,非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无法做到。对于那些已经取得的小小成就,用身体健康交换,是否值得呢? 题主可能觉得我们在吓唬她,但是真的不是吓唬。你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也疲惫不堪,这样下去早晚要出问题

  汪冰:她自己也说,处理消极情绪已经要消耗很多能量。也就是说,她生命中有很多能量不是用在积极正向的方面,而是在和负面情绪互搏。那也就意味着,你不仅因为工作累,还因为和不喜欢的工作每天相处要说服自己付出更大的精力。你的爱好是摄影、写作、心理学等等,我相信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同样可以不眠不休,但你不会叫苦叫累,因为心甘情愿。我想提醒你,你对写字楼白领有艳羡心情,可以理解,毕竟你没有做过这样一份工作。但所谓的举止优雅和杀伐决断,并不取决于你在学校还是写字楼,而是取决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想要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你却不能悦纳选择带来的后果,这样恐怕不行。

  思伽:死循环可能这就是题主的认知模式。她一旦想启动某种改变,马上就会有报警系统启动,来阻止她进行改变。不信你去想想,生活中的任何改变,可能都会让你觉得是个死循环。你才27岁就告诉我们生活看似无路可逃的,工作也是如此,人生还有救吗?如果你不改变,不打破死循环认知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人生”本身不用救,但你的人生真是一个大问题。

   不存在准备好了再启动的改变

  汪冰:其实生活已经再不停给你提醒了。当我看到你考了国家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我心里一方面我很佩服你,愿意为自己的好奇和兴趣爱好去学习而让我敬佩;而另外一方面,我在想这种学习是不是一种逃避——我心里很痛苦,于是我看很多书,找很多老师,考很多试,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这样就让我觉得我为我的痛苦做了些什么。但是,真正要做的这件事情恰恰就可以不做了——比如说面对改变,直面人生的选择,直面无常,直面不确定……当你把自己埋在这样的“心灵成长”中,是不是也就不用去面对真正的生活变化了呢?

  思伽:至少我们自己在27岁的时候还相信未来有很多可能性——虽然其实并没有(笑),但是,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才可能勇敢去尝试,向着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狂奔。让题主现在有点错乱的是,她不知道自己向往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她怕她向往的生活固然是不错,但是从此处到彼处,需要付出太大的精力和体力,她不愿意。这让我想起了昨天有个朋友在跟我说,你的新书叫《闲着》,闲着这种感觉真是不错呀。我说是呀,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叫放空自己。她又说,但是只有有资本的人才能闲着呀,现在的人多焦虑呀,不敢闲下来。我心想,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死循环呢?到底是因为你先闲下来,然后听清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带着人生的智慧再上路,然后就有了更好的未来,还是说你必须要做到了怎样,有了哪些,然后才可以闲下来?那种闲到底是什么呢?无所事事吗?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吗?我从来不认为一个真正的、有闲适智慧的人,他的生活会是窘迫的。难道他们都非富即贵,然后才开始思考人生哲理吗?可能认知上的死循环,在我们这个焦虑的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我特别希望我们至少通过节目能够撬动一个27岁的姑娘脑子里那部生锈的机器。

  汪冰:把你刚才的那段对话套在题主的身上就是:思伽姐、汪冰哥,如果我是名校毕业的,不是师范专业,如果我家里有权有势有背景,如果我说话是领导喜欢的,我可能就更有信心换工作了,我可能马上就有新工作了……这就是一种自我设限,我有了那个资本之后,就不恐惧了,不恐惧了就可以做选择了。但如果你是消灭了恐惧才生活,那生活还能真正开始吗?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呢,就是学会直面恐惧,继而发现,无论你是否恐惧,生活都会照常开始。你要享受其中,还是不停焦虑?

  思伽:你每天用了太多时间来和自己的内心和真正的意愿角力,所以你觉得消耗很多。如果单纯专注于工作,做你喜欢的事情,提升你的认知水平,不断取悦自己,即使再忙,也不会觉得累。我写的那本书叫《闲着》,英文名:《busy with fun》,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有趣的事,其实即使是非常的忙碌,内心也会是充实和愉快的。赶紧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让自己的脑子转动起来,才是正事。当然了,还要排除一切杂音,倾听自己内心最强烈的那个声音。

尘世游乐场    

  商业合作与转载请联系

  350081070@qq.com

  公众号原创文章归 刘思伽 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