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观后感10篇

2018-06-07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观后感10篇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是一部由摩根·弗里曼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观后感(一):绞尽脑汁 探索时间

  第三集《时间真的存在吗?》

  对于常人来说,时间是一个很简单概念,但是却令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来研究它。

  在初级教科书上,几乎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确定的,大部分问题都有可靠答案。但是在科学前沿,科学家们却有各自的看法,对某个问题经常争论不休,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在时间问题上也同样如此。

  有人认为时间可以用钟摆来度量;有人认为这不够精确需要用原子钟来计算。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时间,而大部分人并不怀疑时间是存在的。大多数人认为时间是一维的,但是有人认为时间可以拓展到二维。有人以宇宙爆炸说明时间的方向,还有人以熵的增加来指出时间向哪里流逝

  最后,一位科学家说,我们只有把每个愚蠢想法实验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的概念。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观后感(二):神秘的第六感

  第5集《有第六感吗?》

  过去,如果谁跟我说有第六感,我一般会忽视这个观点,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是看了这个片子后,觉得它还是有可能存在的。

  影片列举了一些有关第六感(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些我们可能听到过:

  1、一个人时候可以发现背后有人在注视着他。(科学家还专门做了实验,接受测试的人判断正确的概率大于50%。)

  2、一个人用盲眼(意思是他看不到,需要一种未知感觉功能)判断照片上肖像的表情(他的另一只眼睛是好的)。

  3、一个人看到闪光,他能够将这个信息传递给附近的另一个人。

  4、人与人之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互相传递信息,可以形成集体意识,70亿人则能够形成全球意识。

  5、有位科学家创建了一个全球意识项目。其原理是,一个人的意识发生变化时,他旁边的随机数字生成器会产生相对有规律的数字。他在全球设置了很多监测点,来监视世界各地人群的意识波动。在911事件发生时,在奥巴马当选总统时,他都监测到了全球意识的变化。

  物理学家加来道雄说,过去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恰恰是存在的,例如放射性和量子力学,所以不能忽略任何奇怪的想法(例如全球脑——这是我加的,哈哈!)。

  影片最后总结说,虽然证据很少、很零碎,但是很有可能存在第六感。

  ----------------------------

  另,看了几集《虫洞》之后,终于感觉到,和玄疑大片一样,科学研究也充满了悬念。。。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观后感(三):外星人——永远的谜题

  第10集《外星人是何样》

  今天学了一个新词:日外行星顾名思义,就是太阳系之外的行星。我们所要找的外星人很可能就在这些星球上。

  这些行星如此不同。有的像地球一样具有大量的水,有的完全是由气体构成的,还有的极度严寒,几乎没有生命迹象。不同的环境,有可能诞生不同的生命,就像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情况一样。

  也许很多人会感觉到,上面这些推测都是老生常谈,并没有太多新意。然而,之后的一些介绍却令人大开眼界

  作为现代计算机创始人之一,冯·诺伊曼认为计算机在未来可以自己制造自己。也就是说,旧款的计算机能够不断制造出新款的计算机,同时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来看,虽然计算机还无法独立完成以上的任务,但是计算机性能的快速发展却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日外行星上,是否会发生计算机取代生命的现象呢?在这样的星球上,计算机通过联网,或许可以形成一种分布式智能。假如我们能够与日外行星取得联系,很可能对方就是这种联网的机器,而不是外星人。。。

  另外,对于机器智能的展望,可以参考Ray Kurzweil 的《奇点临近》一书。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观后感(四):由死亡引发的思考

  今天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说,一个胖子刚出车祸过世了。我们都曾经在一个俱乐部一起游泳。我和那胖子不熟,但也曾见过几次面。他与我年纪差不多,就这样一下子消失了。。。

  巧合的是,今晚我又看了与死亡相关的纪录片《能长生不死吗?》(虫洞2的第9集)。

  活着,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每个人最大的财富。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永远不死也就成了许多人的终极梦想。科学家们也不例外,他们想到了如下的一些办法

  1、寻找能够长寿、抗衰老基因

  2、去除人体中的垃圾

  3、冷冻人体,然后在科技发达的未来再解冻。冰冻会破坏人组织,有的科学家又想到了将人体玻璃化(不损坏人体组织的保存法)。

  4、将人的意识上传到电脑中;

  5、人类在未来发展成延伸至整个宇宙的生命体,这一刻被称为奥米伽点。

  另外,也可以参考Ray Kurzweil 的《奇点临近》一书。Ray 对实现永生抱有极大信心

  与此相对,我认为“永远不死”对个人有利,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人脑中神经元的寿命与人的寿命是相同的,换句或说,人死了,神经元才会死亡。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神经元的寿命也随之延长了。个人通常有长寿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更长久地活着。在20世纪末期,世界人口寿命平均为65岁左右,在部分发达地区达到了80岁左右。随着世界平均人口寿命的增加,人类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看到了更多表面肌体衰老、行动迟缓老年人出现

  在思维上,老年人经验丰富,但是也比较坚持固有的思想,难于学习事物。而儿童青年人容易学习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萌发新的思想。例如,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常常同样持有种族歧视偏见,他们的思想难以改变。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的思想也随之而去,降低了在人类中的影响力。而年轻人本来就是生活在非种族歧视的环境下,他们一开始便没有受到这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可以在当代的做人准则的基础上开始新的人生

  一代代地,落后的思想不断地消亡,崭新的思想不断地涌现。全球脑的生机勃勃,正源于这种新旧交替而产生的无限生命力,而不是过于长寿的人类个体。你希望自己活到80岁、90岁、100岁?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活到200岁,或者你希望帮助其他人达到如此长的寿命,那么这样的行为对于人类社会毫无益处,除非它仅仅限于在延年益寿方面展示高超的科技力量并只执行于极少数人当中。我们必须放弃过于长寿的“美好愿望”,并珍惜自己的人生,在全球脑赋予我们的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摘自《全球脑》“全球脑与人脑的比较”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二季》观后感(五):灵魂与意识

  刚看了第一集《有死后之生吗?》,主要谈有关灵魂和意识的问题。

  其中一位科学家把意识描述为像火焰那样飘忽不定,忽强忽弱,时左时右。它是那样的优雅,但是又让人难以琢磨。

  另一位科学家认为,在极有限的意义上,灵魂可以从死去的人身上转移到亲人头脑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来说明这个观点。他的妻子在脑内长了肿瘤,从发现开始很快就去世了。然而,她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了一个简单的版本。就像用几百个马赛克来复制一幅细节很多的画,这种复制是很粗糙的。

  关于灵魂问题,我也有类似的想法,以下内容摘自我写的书《全球脑》第4篇,第9章“人生观”中:

  “是否存在灵魂?现代科学无法找到灵魂存在的证据,否定了灵魂存在的可能性。当一个人死后,生命也随之终结了,肉体分解成不再关联细小物质,不会留下任何非物质的存在。但是,与这个事实相反的是,我们却能够感受逝者的灵魂。例如,对于已逝的父母,他们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数百年前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如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战犯的罪行,同样在我们的记忆挥之不去

  对于一个活着的人,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他的灵魂,无非是我们可以持续地受到他的情绪观念的影响,甚至包括那些令人厌烦的习惯。而对于逝去的人,如果这种影响力依然发挥作用,那么他的灵魂也就可以认为是依旧存在的。个人的灵魂不仅存在在自己的脑中,它必然存在于众多的脑中——那些曾经受其影响的脑,同时也存在于任何记忆该灵魂的其他载体中,例如日记书籍和音像资料等,甚至包括故居普通的日用品。当个体死亡后,他的灵魂仍然存在于其他的脑中,所以仍然能够感受到该灵魂的存在。

  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的改变来抽象地描述灵魂存在的变化。在一个圆环的内部,有数量巨大的粒子;圆环内部代表一个活着的人自身。在圆环的外部,同样存在数量巨大的粒子,它们呈发散状排列在圆环的周围。圆环内外的粒子,可以当作为这个人的各种思想、观念等。外部的粒子存在于其他载体中,距离圆环近的位置,粒子密集;远的位置,粒子稀疏。圆环内部的粒子不停的相互作用,而外部的粒子之间也在发生相互作用,所有的这些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思想、观念的相互影响。

  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圆环内部的粒子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同时,圆环在它的外部边缘处,源源不断地发射出新的粒子,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当一个人逝去后,他停止了思考,也不再有任何行为,这时圆环内部的粒子突然消失了。然而,圆环外部的粒子仍然保持相互作用,它们不断碰撞,依然会产生新的粒子。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粒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将越来越少,而且无力产生新的粒子。

  在全球脑中,当一个人所有的携带思想、观念的粒子消亡时,他的灵魂也就彻底地消失了。而对于永载史册的人来说,他们的粒子却长久地存在于全球脑中,让我们可以感知到他们的灵魂。这就像理查德•道金斯所说的:“你对这个世界的文化贡献,例如你有个好想法,写出一首旋律发明一只火花塞,写出一首小诗,这些贡献可能会在你所有的基因都消失于浩大的基因库之后,还能存留很久。”

  人活着的时候,必然存在灵魂;人死了以后,他的灵魂仍然存在于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甚至是永恒。这样看来,一个人的灵魂存在的时间必然长于一个人的寿命。

  通常情况下,一个对世界影响较大的人,他(或她)在圆环内外的粒子数量巨大,活跃地相互碰撞,广泛地分布于全球脑中。相对而言,普通人在圆环内外的粒子较少,较不活跃,在全球脑中所抵达的区域也十分有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