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起风了》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起风了》观后感10篇

2018-06-08 21:5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起风了》观后感10篇

  《起风了》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庵野秀明 / 泷本美织 / 西岛秀俊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动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起风了》观后感(一):收官之作

  宫崎骏的收官之作<起风了>,如果从jiro和nahoko的战争年代爱情来说,那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果从nahoko病重时为了不给jiro看到最后的憔悴离去,那就是凄美的爱情片<恋空>.如果从jiro执着的建造飞机来说,那就是日本的主旋律<建"机"大业>.如果从jiro"只想造飞机,不是军用飞机"的理念来说,那就是类似于战争反思片<辛德勒名单>. 总之,尽管本片的反战寓意并没有十分深刻,但是女主满分,配乐超满分,细节堪比真人动画,这部片子就是一部佳作,甚至在之后有成为经典可能.

  《起风了》观后感(二):宫崎骏的故事

  风起了,当努力生存。

  刚刚看完宫老爷子的《起风了》,说实话并不十分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感觉整部影片节奏太快了,就好像拼命赶着要将4个小时内容压缩到2个小时讲完一样。男主角少年梦想青春奋斗甜美的爱情、狂热工作、梦醒的彷徨……就像一个个走马灯一样从我们面前闪过,我还没有看清上一个话题的全貌,时间已经进入了下一个话题,总觉得显得支离破碎,唯一将各个碎片链接起来的,也就是男主热爱飞机的心了。

  我不知道历史上的堀越二郎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总觉得不会是男主角这样的样子。因为男主角实在太“纯粹”了。套用井上雄彦的一句话,男主角是一个“为飞机而生,被飞机所爱的人”。他对飞机除了爱以外,没有更多复杂的情感:当基友不停的唠叨日本与西方差了20年的时候,他总是笑而不语,默默的研究手里的鱼骨头;当德国军官不准他们再往前参观的时候,相对于基友的愤愤不平,他只是在赞叹德国的制造技术,眼里带着光;当他主持设计的飞机坠毁的时候,他没有去找军方辩解,只是默默的看着飞机的残骸。片中的堀越二郎,在面对飞机的时候,眼睛里没有利益、没有战争、没有国家,他只看到了飞机,只看到了自己的梦。

  这是不是宫崎骏给自己的自画像呢?又或者,这是宫老爷期望的样子?

  我不禁想象,一个功成名就老人,回首过往,自己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冷落家庭,疏远了儿子,在业界留下了独裁的名声,现在垂垂老矣,却没有一个像样接班人……这个老人会怎么想?会骄傲吗?会落寞吗?还是说,就和片中堀越二郎走在零式的残骸堆里的心情一样呢?

  风起了,当努力生存。

  我觉得自己好像刚看了一个为动画奉献一生的老人的故事,一个名为动画的梦。

  《起风了》,虽不完美,但是美丽

  《起风了》观后感(三):就算被撕的粉碎,也要飞翔

  几乎是日本本土2013年最叫好的电影,在中国却到了现在才能看到。如果你不了解作者,不谨慎的去看这部作品的话,你会被这部电影搞的云里雾里。其实这部电影更属于作者宫崎骏本人,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头,想在有生之年拍一部自己的作品,一部关于自己,或者是关于自己所关注东西的作品。他用他认为最舒服、最恰当方式去写这个故事,也许观众看的会感到平淡,感到像在记流水账,但这恰是这个老人认为最合适表达方式,年纪大了想法跟我们都不一样了,更何况是个思想丰富的老艺术家。再加上这部作品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可改的余地并不大,情节看上去又平淡又荒谬,但奇怪的是这却是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作品还是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剧情你喜不喜欢,它在方方面面表现的艺术气息是无法躲开。色彩光线、细节、画面一如既往优秀大片的绿、大片的蓝、风吹动草原,吹起裙摆非常流畅。宫崎骏对天空有着独特的偏爱,几乎每部作品都要跟天空,跟飞翔有关系,所以这部作品干脆直接以飞机为主题,其实真正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是风,如果人生是一架飞机,那么整个时代潮流就是人生无法抗拒的风,风忽大忽小,飘忽不定,人生在风中能飞翔,也能被风撕的粉碎,这就是人生命运渺小,而飞机的使命就是飞翔,不断改变自己,让更坚固的自己飞的更高、更快。就像二郎的一生,将一生的精力投入在飞机的设计中,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他无法改变他设计的飞机被用来当做战争的武器,用来当做夺走生命的屠刀,他也无法改变他设计的飞机最后没有能飞回一架,最后的他只能踏过一片飞机的残骸,来面对自己无奈的人生。他钟爱自己的飞机事业,他钟爱自己的妻子,但又能怎么样?到头来无非是一场虚无,一场梦。梦也是整部电影的主线,他和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博洛尼的梦遇经常穿插在故事中,而又有很多真实场景美丽奇特,又不觉真实,更像梦境一般。只能说这部电影是宫崎骏比较私人的作品,他的表达比以往更为含蓄,真正的话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偷偷的侧面讲出来。我们要明白老人家用意,但我觉得我们很难明白。

  《起风了》观后感(四):画风完美,故事嘛,,今天天气不错

  起风了绝对是部唯美大片,想象中的天空,狂风只能吹起白帽,吹乱衣襟,吹进恋人的心里,谱写爱情的乐章,但却不会将人从飞机上吹落,这种理想主义如果发挥地更加淋漓尽致会非常出彩,但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种梦中想象已然是最大尺度,其中不过是在宣扬主角们的无私友好,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人情美,,,但只要深入思考,故事背景是建立在二战的背景之下的,这样一来,掘越二郎所做的所有,对于飞机的完善,都对整个世界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是不人道的,宫老爷子想要脱离意识形态单纯地去制作这样一部纯爱励志片未免用力过猛。相比之下,之前的作品则更加纯粹。

  《起风了》观后感(五):《起风了---我们究竟该站在何处》 写在观影之前

  我一直很想写一下对于这部动画的看法,当然,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艺术家,你非要要我从画面、音乐等,以一种美的角度评价,可能对于我来说很困难,更加尴尬的原因是我还没有看过这部动画,很遗憾,我一直没有在网上找到。

  可是预告片什么的,以及故事大致的内容我是知道的,该动画讲述的是以主人翁日本航空之父、零式战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为原型年轻时的故事。正是因为人物的选定让本作自面世以来饱受争议,宫崎骏对于本作的解释:“这部电影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大概迫于争议的压力,宫做出了自己的新的反思:“对认为尽全力活在战争年代的人一率有罪的观点抱有疑问。”

  对于这一种疑问,我以前也为之疑惑,当然,却也没有疑惑到像宫崎骏先生哪般,如果说一个人只是尽力的生活在战争的年代,我想这本就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战争,直接的我不想说了,那些间接的,像堀越这一类的人,他们明知道自己在设计战争机器,甚至就是为了战争而计划的人,对于这一类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看待呢?这是我疑惑的地方

  还记得一次听杨乐教授关于修身治学的讲座,我在讲座的最后向他提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国家发动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之时,而自己又没有办法去阻止这场战争,那个时候,作为这个国家的科学家或者其他对战争有助力的人,是选择和国家站在一起,还是会选择离开他?

  当时,老教授可能没有做好回答准备,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像这样尖刻的问题,他说他没能明白我的意思,我对问题又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好比二战时期,同为德国的两位顶级科学家海森堡和玻尔,海森堡选择留在了德国为德国服务,而他的老师玻尔却离开了德国,当然,海森堡在后来的自序中谈到,他本身并不认为战争正确,但他自己的童年经历让他深感痛苦,他看到过一战战败时期自己祖国模样,多少人无家可归在外流浪,多少人饿死街头,他不希望战争,他也不希望再次看到那样的场景,所以就他个人感情而言,即便自己的祖国在发动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从个人情感上也不希望自己的祖国战败,所以他自己留了下来。好比杨老师就面临这样的选择,您会如何去做?

  讲座之上,杨乐老师最终没有给我答案,或许这就是比较好的答案,有些事情你很难做出特定的假设,也很难说为这样的假设去买单,那个时候,我突然的觉得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当然,这仅仅是被动者的态度,热爱和平的人有时候却不得不被动的卷入战争。

  可是在面对战争之时,也不仅仅都如我开始所说海森堡和玻尔那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于战争的理解,好比哈伯,大规模化学战的“首创者”。哈伯曾经亲自指挥德军,向协约国联军投放了液氯,成千上万的协约国士兵在死亡的阴影中四处逃命。而哈伯却坐在飞机里俯视着整个战场,看着毒气滚过联军的一道道阵地,2万多人为之丧命,面对这样场景的哈伯却异常高兴,甚至于哈伯的妻子克拉拉对丈夫好言相劝,敦促他停止研制化学武器,可哈伯不但不听劝阻,反而一意孤行,加速研制光气、芥子气等更“高效”的杀人武器,最终克拉拉选择了自杀,在战争结束之后,他也选择了忏悔。而面对这样的人,我们的态度究竟又该如何呢?

  有的人是被动的卷入战争,有的人确实主动的卷入战争,可见态度很重要,至于堀越二郎的态度究竟如何,我并不太清楚,如果这个人本就是个战争的魔鬼,他的梦想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吗?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难给出肯定的答案,不管这个人多么的努力,多么的如何如何。当然,或许我并不了解战争,正如我之前所说,生在和平的年代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无需关注,也无需面对一些苛刻考验,来检验我们的道德

  很遗憾,就是在最后,我也很难做一个像样的总结,在真正面对战争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是何种态度,或者真的面对那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做一个结束语吧,好像几天之前是广岛和长崎引爆原子弹纪念日,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对此是深感自责的,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奥本海默曾说过:“无论是指责讽刺或赞扬,都不能使我摆脱本能内疚,因为我知道,这种知识本来就不应当拿出来使用。”有些事情已经发生,就很难再改变什么,该忏悔的去忏悔,该纪念的去纪念,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忏悔纪念的时候,不让它们再次发生。

  附:我个人是很喜欢宫崎骏的,而且宫崎骏先生也是反战的,所以尽管我没有看动画,还是给了一个好评

  《起风了》观后感(六):反战派加入战争的微妙逻辑

  尽管对战争充满了憎恶,但对当时的制造家而言,看到自己所制造的飞机派上用途时,实现心中久存梦想的原动力驱动着他们完成使命。这种逻辑实际上是在为开脱战争责任而寻找理由。若按照以上的逻辑,那么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是为了实现经略大陆的妄想,发动日俄战争是为了实现明治天皇经营中国东北的愿望,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为了实现幕末吉田松阴、佐藤信渊等人经营亚洲的夙愿,那么谁都可以逃脱战争责任,这是对被害国家和人民推卸责任的谬误。

  摘自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2_86222_2.html

  《起风了》观后感(七):我是个日本少年,这是我的梦。

  开始一排排战机我就猜啊又是宫爷爷一部反战力作,咳咳,被常年的反战剧荼毒的小骚年,原谅我。

  果然口碑什么的还是扯犊子的东西。

  青涩近视镜的少年对卡普罗尼说

  我是个日本少年,这是我的梦。

  最喜欢的地方。

  猜中的开头没有猜到结局,瞬间高大上装逼屌丝的feel

  我的梦想伟大所以美丽的姑娘即使你已经病得那么严重你还是要来陪我。

  我的梦想最伟大所以我常年不联系家人妹妹的等候什么的一点都不care 好吧。

  我的梦想最伟大所以我是理所应当的追逐 其他什么的自动屏蔽 布吉岛 。

  真人改编的动画若改换真人来拍然后再换个导演 oh yes 三观从此崩塌

  全程面瘫加没有人情味的男主最后要感人肺腑么。卧槽,这是需要多么作死的本领才能对你热爱无比。

  “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原谅我讨厌那烂鸡汤的中文翻译

  起风了,吹起的是新时代,然后要奋力拼搏到最后,欧耶你看我梦想成真我建好了战机美丽的鱼骨线结果战机全在战争中GAME OVER横尸遍野。真棒。

  诚然,追逐只是因为梦想,反正我是不care。

  the ending

  《起风了》观后感(八):爱是最伟大的给予--菜穗子

  片中最让我感动镜头

  1.男主得知女主病重坐火车赶回去见女主,火车上一边流着泪一边画飞机图纸;

  2.女主在山上治病,在医院走廊的病床上裹着被子看着男主写的信,天上大雪纷飞..镜头切到男主工作的设计所,男主以及其它许许多多设计师在拼命工作。

  理想跟爱情再美好,都不能离开现实,离开时代大背景,上天很眷顾男主角,他有着非凡的才能,他邂逅了自己的爱情。但是什么事都没有十全十美,女主患上了当时是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理想和爱情的选择摆在男女主角面前,男主角不想放弃理想,但也不想放弃爱情,他只能两地奔波,非常辛苦。女主为了不让男主分心,毅然来到男主身边陪伴他,可是这也就意味着女主放弃了活下去的希望,只求陪伴在男主身边度过最好的一段时光。

  在当时的残酷现实下,地震,经济衰退,战争等大背景下,活下去已经是最大的奢望,要获得这样一段爱情,必然要有人做出牺牲,该片中女主菜穗子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了男主的飞机梦。

  男主飞机试验成功,万人欢呼,这时候一阵风吹来,男主下意识知道了女主此时已不在人世。风给了男主理想,风把女主带到了男主身边,同时风也带走了女主。

  当影片最后男主成功设计出了飞机看到女主的幻象随风而逝时,哽咽着说“谢谢你,谢谢你。。。‘

  《起风了》观后感(九):梦之既起,亦有终焉

  这部电影自上映以及发售DVD以来,一直没看过。今天打开电视观看的时候,距离吉卜力关闭的消息发布,已经隔了几个月,现在回头看看,只能说,这段关于零式战斗机设计师掘越二郎的故事,如露亦如电,已经和吉卜力一起,成了一缕幻梦。

  就好像黑泽明的自传里对于梦的描述一样,这部电影的内容,起于梦,又终于梦。梦,成了这部电影最深刻的主题。儿时、青年、成功之后的几段梦贯穿始终,那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不知是真实还是梦幻。而满洲国、退出国联、对华战争,再到战斗机的成功试飞、与爱人的耳鬓厮磨,再到影片结尾处的重归平静,人生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幻,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并不重要,在梦中找到那条忘川,完全忘记就好。看到这部电影,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吉卜力的结局。

  从《风之谷》起,至《起风了》终,吉卜力的传奇始于风,亦终于风。风,与梦一样,虽没人能看到它的存在,但那阵风,拂过了娜乌西卡的飞行器,拂过了掘越二郎的凌云壮志,也拂过了吉卜力的野心。自此,我们看到了诸多佳作,看到了想象力的无限延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在历史题材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力不从心,在吉卜力身上也开始一一显露。就好像《虞美人盛开之坂》中对于昭和年代的描述一样,时代并未将吉卜力瞬间鲸吞,却空留了烈士迟暮的悲叹。

  战国时代名将们的辞世诗,多是对人生如梦的慨叹。现如今时光流转,动画名宿吉卜力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没有悲伤,没有告别,有的只是那一缕辨不清是真实还是梦境的不舍。

  《起风了》观后感(十):絕望著夢想(宮崎駿《風起》影評)

  今日看過宮崎駿的《風起》,頓時思緒萬千。同樣的主題、同一句話,宮崎駿已經不知道在他以往的作品裡吶喊過多少次。只是這一次喊得最徹底,不留一絲餘地。

  影片講述的內容,其實算來只是一些簡單的事。男孩帶著自己的飛行夢堅毅地生活,明知夢想終被他人利用,明知愛人無論如何也無法白頭偕老,仍然堅定著自己的選擇。影片裡,男孩多次提到日本的破產,也看透了當時戰爭法西斯的本質,明白自己設計的飛機也最終會被軍方用做殺人的工具。這樣,男孩也一定知道自己的飛行夢面對的是這般殘酷的現實 。影片中不斷顯現著男孩的意識流,除了優雅地飛行的飛機,還有戰爭、火海、失敗與死亡。夢想也就這樣不斷地被現實包裹起來,被衝擊、甚至被毀滅。男孩所愛的那個女孩也身患重病,不久便會離開人世。即便相處在一起的時間,也因為男孩身上的重擔不斷被縮減。

  我想,再堅強的人,面對這樣的這樣的處境,也就不免絕望起來。但宮崎駿想對我們說的,便是如何在這般被解構被消磨殆盡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寫到這裡,我變想到了宮崎駿的另一部電影《幽靈公主》,描述的是一個被憎恨充滿的無法調和的世界,人類與自然相互爭奪資源、山獸神的死亡,也將一切帶到了一個無法挽回的地步;《魔戒》裡,遠征隊千里跋涉後面對男主角的突然離去、獸人樣怪物的瘋狂攻擊,也幾乎是必死無疑的地步。面對絕望的處境,他們卻都做出了令常人無法理解的舉動:《幽靈公主》裡的男主角在調和不可調和的矛盾,與無法原諒人類的姍相愛;《魔戒》裡剩餘的遠征隊成員仍然選擇了反抗,抵擋無法抵擋的進攻。但《幽靈公主》和《魔戒》裡,人們應了。它們撥開了玉米的一半,人們看到了絕望,然後讓人們認為另一半一定是希望;《風起》則直接把整個玉米都撥開,讓人們看到從頭到腳的絕望。

  其實,在《風起》的開頭,男孩就已經通曉了著絕望。伴隨著男孩的飛行夢的,還有那巨大的充滿殺戮的如同怪物一般的飛行物,擾亂男孩的視線,飛機解體,那男孩也就從飛機上墜落下來。從那時起,男孩就看到,自己的的飛行夢,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也最終要被這樣的怪物奪走,變成殺戮的武器。當男孩向女孩表達愛意的那一刻,女孩便告訴男孩,自己疾病纏身,壽命或許不長。從那時起,男孩就聽到,自己的心愛之人終將離開人世。

  我們自己的生活,也或多或少會像男孩這樣,充滿著絕望吧。宮崎駿沒有告訴我們為甚麼要面對這樣的絕望,他沒有給我們原因,但卻用他自己一生的作品告訴我們答案。我們看到,這個答案反反復復出現。《風之谷》中納烏西卡說“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活下去”,《幽靈公主》中阿西達卡說“活下去,就會有希望”。而在《風起》中,宮崎駿則借女孩的言語更加直接的說“你一定要活下去”。這也便是男孩開始懷揣飛行夢、開始與女孩相愛時永遠會做的那個選擇:活下去。懷揣自己的飛行夢,即便面對自己法西斯的祖國、面對那冷血的軍隊,也無論如何要活下去,也無論如何不能放棄自己的夢想,即便明知無法實現;懷揣著堅貞的愛情,即便面對那易逝的生命,面對註定的分離,也一定要活下去,也無論如何要好好對待活著的日子。

  於是,那些看似簡單有時甚至看似有些煽情的情節,在宮崎駿的筆下,也就成為了那幾乎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風起了,也要堅強地活下去。面對被戰爭摧殘過的夢想,男孩依然繼續設計圖紙,實現自己的飛行夢,活下去。面對被疾病摧殘的愛情,正因為註定要分離,也要生活在一起,活下去。

  這就是宮崎駿一直在訴說的事。即使我們本來就被死亡所圍繞,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本來都要白費,所堅守的一切價值也終將化為虛無,一定要站起來,活下去。

  至《風起》止,宮崎駿也似乎就完成了他的使命,把他所堅守、所希望傳達的東西道明、說透,也就真的就此引退、收筆,不再創作了。他的作品就如同《風起》結尾夢中的女孩,仍然微笑著與我們揮手、道別,只能在思念裡一遍一遍被回想,在夢中的酒吧裡被人稱道。“你一定要活下去!你一定要活下去!”女孩微笑地說。我們也便忍住眼裡的淚水,微笑地答應著,看著她遠去,然後在酒吧裡談天說地,稱道那些感人之處。

  遠處,我們仍能聽到那吶喊:活下去啊!

  (原文刊載於http://dohard.tk/%E8%A9%95%E8%AB%96/2013/12/16/the-wind-rises.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