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樱时》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樱时》观后感10篇

2018-06-16 20: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樱时》观后感10篇

  《樱时》是一部由蔡旭晟执导,剧情 / 动画 / 奇幻 / 短片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樱时》观后感(一):一路上有真多已经迷失的心

  看了短评觉得大家尤其是北方的朋友对这部动画不是很理解,做为闽南人我想我更能对啊亮感同身受

  在闽南的风俗里,小孩莫名其妙的哭闹会让大人觉得是被“不干净”的东西吓到,哄不好就会请巫婆做法”,也就是后面出现的“收惊”,其实从事收惊的巫婆只不过更擅长哄骗小孩,并用做巫等神秘色彩形式给小孩以心灵上的安慰,所以效果往往比家长好,算不上什么“做法”。

  其实吓坏阿亮的“脏物”就是众神的离去这个事实

  阿亮毋闯了被烧毁的寺庙,在闽南人的眼里,寺庙神圣无比,传统的闽南人视神明如家长,凡事大小经过掷杯筊(也就是片中老奶奶摔的红色月牙形竹片)才做出决定,寺庙是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也是精神圣域,因此寺庙被烧毁也会给成年人带来心理阴影更何况成长在“抬头三尺有神明”这样的宗教氛围下的儿童,在他们眼里,神明保护信众免受魔鬼的侵扰,寺庙是神明的居所,按理说应该固若金汤,可是寺庙竟然被烧毁了,原因只能是神明被魔鬼击退被迫离开,所以啊亮哭了,自出生便尊奉的信仰被打碎了,这可是个不小打击

  如果片中的魔鬼不拿着香,那就纯粹是部魔幻动画了,可当看到魔鬼手中的香,就预示着这部片子境界远高于单纯的魔幻。作者用香来表示这些魔鬼其实都是人,被各种利欲吞噬的人(如果是真的魔鬼,拿香做甚?),他们为了祈求钱财祈求满足各种欲望,争抢第一柱香(也就是片中魔鬼嘴里吐出的“头香”“NO.1”,其实头香行为违背了“神明无大小心”的道义),阿亮被这些魔鬼的丑陋所围困,所以哭了。

  多眼魔鬼拿着香冲到寺庙中,这个多眼魔鬼可以理解为各种贪欲的集合体人们功利交易心态冲到寺庙中,熙熙攘攘,摔下的杯筊让如同阵雨,让小神娃无所适从(杯筊落地后会有三种结果,人们发问后以掷杯筊的结果来获知神明的答复),神明不可能简单地对这种虚伪祈祷做出回复

  啊亮冲进了森林,看到的第一幕是仙女抱着婴儿要送给躺着的孕妇,其实就是人们祈求多子的回应,多处闪现,意味着这样的欲求无处不在财神抛洒钱币,则是人们祈求金钱的回应,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意味着现代风气冲击,至此,人们不再把神明视为家长那样敬仰,而是当成宣泄欲望的工具企图以交易的心态向神明祈求以满足欲望,不够“灵验”的神明公仔就会被随意抛弃。

  欲望来势汹汹,众神选择离去,啊亮陪着众神走完最后第一段路程,这段路程是如此的美好,让阿亮看见了天真,看见了单纯,于是阿亮也坦然了,不再哭泣。然而我想很多观众却在这时哭泣了,最起码我是。

  与神共舞的年代已经过去,人们单纯、简单的心已经迷失,被现代的功利主义所占据,背景音乐不仅美到窒息为片子提分颇多,而且歌词也是整部片子所想表达主旨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儿时独睡之初,爸妈在我的卧室里贴满符咒来壮我的胆;每次远行前奶奶都会拿着我的衣物去寺庙里祈祷;坐着小车时,我会想起父亲每月初二、十六在小车前祭拜土地爷,也因此会倍感生命之重……神明曾在闽南无处不在,仰头即是天公,俯首便是土地(公),七娘妈(七仙女)守护着儿童,关夫子庇佑着生意人,保生大帝的药签曾红极一时……新的一天总在清脆的掷杯声中开启,缭绕的香火熏黑了神像,翻飞的金灰如落英缤纷……

  然而,在新的时代里,神明被“自我”取代,想想我也不可能再在停车场里焚香设供拜土地公,我也不会再在墙上贴符纸,神明确实与我疏远,与神明一道离我而去的还有我的孩提时代,诚如阿亮

  至于大家很纠结的“樱时”,其实有人已经考究了,台腔闽南语的“樱时”发音就是“往时”,大家不应该谈“樱”色变,菊花才是日本的国花,倭皇家

  《樱时》观后感(二):给闽南传统风俗文化留些空间

  “樱时”在闽南语是“往时”的意思

  是啊,闽南的孩子们还记得往时的童年记忆吗?还记得当纯真自己吗?

  这部动画片真的太棒了,重现了在闽南传统文化成长环境下的小孩的童年对于神明的记忆。我想和大多人应该跟我一样,童年的记忆一大部分都跟神明、拜拜有关影片里那庙宇门口的大狮子石雕,小时候玩伴去庙宇坐在大狮子身上什么都不干就可以坐一个下午,小时候时光总是悠悠慢慢,总是天马行空的看着庙里的大门口的顺风耳和千里眼,还有那庙宇内墙壁五颜六色壁画也是小孩好奇天堂,常常在想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长得这么有特色?会跟妈祖出去巡境吗……有时候光去想象神明的生活都可以想一整天!还有每年正月初九的拜天地公,接着隔天每个村子的所有的子孙宗嗣甚至包括出嫁的女儿家庭全部成员也要到齐,每村会轮流举行神明出巡,全部人和神明一起绕着全村绕一大圈的游行出巡,这种大群人的集会出行对小孩子来说都有着无法形容的神奇欢喜!而且一到做牙或者神明生日日子都是小孩子最开心期待的日子,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每当祭祀神明的日子就意味着就有很多鸡鸭鱼肉水果糖果吃货日子。哈哈,光是回想就足够让人满足了!

  所以,看这部动画片前半段的时候,经典熟悉场景一下就勾起我们这些闽南小孩的童年记忆了。但是,影片后半段,一下子氛围从温馨沉重,庙宇被拥挤人群践踏破坏,神明看着那些功利的人群都感到无奈至极,随着近几年现代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中常常要以拆除庙宇换建商业区,以前随处可见的庙宇渐渐减少,阿亮的梦里烟雾缭绕,举眼到处都是迷雾灰暗的风景,那一棵棵黑色的树挡住了阿亮的视线,可是我觉得对于小孩子来说,那一棵棵庞大黑暗大树就隐喻着大人的腿,因为小孩子个子小,所以他们的世界看到的只能是大人的腿,茫然巨大可怕。阿亮在大人的世界看到两个亮灯的画面,但是又转眼就瞬间消失,一个是大人们簇拥着一个到处撒钱的神明钱眼大开的画面,一个是幢幢摩天高楼正在加紧建设的画面。反问:是什么让当今的小孩子的世界与传统的神明与传统的闽南风俗文化渐行渐远的?是不是几十年后,闽南的这些传统风俗习惯和神明文化将消失不见?

  最后的片尾曲,告诉了我们在现在这个快餐文化社会传统风俗文化的流传生存之路,“返回故乡,找回纯真”,三太子、妈祖、土地公、灶公、文官、武将、月老观音……看画面里一个又一个我们熟悉无比的神明乘坐大船驶向彼岸仙境,本来葬身庙宇火海的阿太献身与阿亮告别,“再见!阿亮。”

  还好!不是“再见!闽南!”

  ……

  《樱时》观后感(三):信仰的缺失 希望的回归

  色彩运用绝对惊人,半倒叙的手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叙事风格,神明公仔出现的镜头,有点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味道台词超少,不影响人们对画面的深刻理解与挖掘。

  从一个孩子角度讲述一个超现实人类共同面对问题心灵世界毁灭与重构。大人对比,孩子世界的单纯与勇敢,更显得无知鲁莽真实的,美好的,丑陋的,虚幻与现实,理想梦境,交叉在整个23分钟的短片中。

  个人理解,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关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故事。以前的人,对神明的信奉、敬畏虔诚,使寺庙烟火旺盛(传统文化)绵延,自然,人们也就更容易得到神明的垂青与厚爱。但随着时间世道变化流逝,人们的追求已然发生了很大的颠覆,现代化的进程节奏的加快,人类的欲望越来越强,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贪念横流,金钱、物质,因急功近利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淹没了真正的灵魂。推倒了自己曾经的信仰,冲破了应有的底线

  尽管片子的结尾,导演还似曾乐观地抱着一丝愿景,即,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仍然还会有人去坚守,愿意去相信,如同废墟的寺庙中,深处的信仰总会回归,干涸的心灵里,总会涌动出泉水。希望依稀……

  《樱时》观后感(四):一部很有深意的片子

  这部短短的小片我看了不下20遍,感觉里面表达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起初觉得很像盗梦空间,因为在这个故事的开始是从一个小孩子被吓坏受惊开始,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有隐约的铃声,从他最初跑上台子,摔下来进入第二层,打游戏是又瞌睡进入第三层,随后遇到阿太打架,这一段过程比较长,在最后阿太离去后进入第四层,和那些神明公仔以及阿太做了道别后,整个哀伤结束,在一声铃响后醒过来,那些最深层的想法其实是美好的,阿太的一句‘多谢你’,或许是最好的道别了,那些快乐的时光还是会永远记在心间,只要想念双手合十就如你当初教会我的那样,我就和你靠的很近了,哪怕是这个世界再怎么繁杂,也会获得内心平静

  在此同时也会隐射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现实,人们在对各种物质上的疯狂追求中反而丢失了信仰,那些可怕的想法和念头就像是一群群妖怪,赶走了原本内心中最深层的美好,寺庙被烧前,放进来的怪物就是人形的,那就是我们自己,是自己毁掉了自己的信仰,这是现实而又残酷的。

  一个信仰缺失的民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悲的,因为你不知道在物欲驱使下人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片子很短,但是令人深思的却又很多。

  我想这不片子里面的小孩子或许也是现实中人物的一个小小缩影吧,感觉还是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看明白......

  整个片子的音乐是一大亮点主旋律基本还是一样,但是不同的变奏和改变,立马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意境

  很喜欢最后那段的音乐,歌词很好!

  《樱时》观后感(五):樱时 一个不愿醒的梦

  看樱时,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闽南文化,因为这是一部讲述闽南传统民俗文化的短片。

  我不是闽南人,但看完之后心绪久久不能平息,接连看了四遍,每看一遍心情都非常沉重,体会的东西也更多,出现在我脑子里最多的一个意念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要看懂这部短片,还得从最后几分钟开始。阿亮突然睁开了眼睛,眼前一个拿着铃铛的人看似在做法,也许他到这个时候才明白,或许不明白,自己看到的,只不过是恍惚之间做的一个梦,一切都是在阿太死后自己幻想出来的。(大家注意PSP里的那个鬼怪)

  回到开头,阿亮似乎是在跟什么人玩捉迷藏,他嘴里念的是闽南小孩耳濡目染鬼神,一个奇异的瞬间,他碰到了平常在庙里看到的神明(就是那个小孩),然后开始了一段与神明相伴的日子。

  家里没有人,路上没有人(现代人忙),阿亮很无聊,所以他只能在家里玩PSP游戏,记住这个游戏。

  游戏没有过关,他很无趣的从屋里跑了出来,这个时候竟然碰到了奔涌而来的鬼怪,而那个小神明也正在被鬼怪欺负,阿亮很无助,小神明也跟着哭,这时候奇异的事情出现了,阿亮头上冒出一颗绿芽(隐喻),无数的神明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消灭鬼怪,恰巧这个时候破旧的庙宇又恢复了往日的亮丽繁华

  这时又有人来欺负阿亮,阿太出现了,而且是以英雄形象出现,打败了这些人。阿太和阿亮的身上都有神明眷顾,相反,其他人身上都是丑恶的鬼神。(这也是一个隐喻,可能是阿亮把欺负他的人神化了,觉得每个善恶之人都有对应的神鬼)

  随后阿太带他重返了昔日庙宇香火鼎盛的场面,人们在庙宇前看电影,玩耍,神明也跟着凑热闹,与人们一起欢庆节日

  可转瞬间,从消失的灯影和神明失落眼神看到,昔日的繁华不再,转而是冷冷清清的破庙。

  后来阿太和阿亮在树林发现了被丢弃的神明神像,阿太很伤心要求阿亮帮忙搭建神明的庇护所,阿亮和阿太都对神明进行行礼朝拜。

  注意这个片段,阿太和阿亮正在睡觉,阿太却突然感觉到庙宇失火了,最后义无反顾的冲进了失火的庙宇,想抢救那些神明的神像。凭他一个小孩当然不能挽救这个庙宇,但当时没有人拦住他,阿亮却被拦住了。

  (我觉得是这样的,阿太非常尊敬和信仰神明,而那些大人早已将神明丢弃在树林,阿太的信仰和大人的金钱信仰格格不入,进而产生了对立,大人们觉得既然阿太这么信仰神明,那就让他死好了。而阿亮不同,他介于大人与阿太之间,所以大人拦住了他)

  阿太最后无奈的看了阿亮一眼,冲进了火场。

  阿太走后,阿亮受了很大刺激,没有了阿太的保护,他的安全感很脆弱,所以他又遇到了鬼怪。

  这个时候没有阿太来救他,但当他哭泣无助的时候,神明过来拍了拍他,转而又消失了。阿亮很害怕,他虔诚的对神明作揖,神明为他敞开了一道大门。

  阿亮看到了漂亮樱花,到处都是对他笑脸相迎的神明,但这些神明有的头断了,有的坐着轮椅,有的脖子固定着石膏,显然,这些神明都是之前被丢弃的神明神像。

  他们被大人(人类)无情的抛弃,庙宇已毁,所以他们不得不离开。

  然而,当阿亮想跟着上船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踩不上云彩,神明对他摇了摇头。

  这时候阿太从船里面挤了出来,冲阿亮大喊,让阿亮保重身体,并且谢谢阿亮。

  就是这个谢谢,让我心里很是沉重,阿太谢的是阿亮对他的信任,对他信仰的支持。

  然而阿亮却不明白,他不知道阿太已经在火灾中去世,阿太跟着神明去了另一个世界。短片结尾,阿亮不知道神明有没有回庙里,也不知道阿太去哪了,但他知道庙宇被毁了,但最后一个画面,神明却突然出现了,他在冲大家作揖,神明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人们的信仰,他在等待人们纯真的回归。

  最后歌声响起的时候令人悲伤,令人无奈,我们丢失的童真、善良、信仰该如何找回?

  这时候,我倒是觉得,阿太是神明在人间的使者,介于人神之间,也代表了仍未丢弃信仰的一类人,他们对民族文化和民俗仍在坚持。

  短片中,庙里老奶奶掷筊的时候,神明帮忙,小孩哭闹的时候,神明逗乐,大人看不见神明,小孩却带着纯真可见。

  短片末尾,阿亮看见有神明在给人们撒钱,人们欢呼雀跃的抢钱,当钱砸到阿亮时,阿亮却用手挡开了。

  阿亮还看见人类现代化作业挤压侵占庙宇,还看见一条条黑腿般的东西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只能在自己的高度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些事情,并不理解,而大人也不解释,只是用他们长长的大腿挡住这些东西。

  最后,庙宇失火的原因,表面看就是雷电所致,阿亮却幻想鬼怪烧毁了庙宇,我推测这些鬼怪是反对丢弃神明的一类人,他们为了拆迁庙宇,借着雷电,放火烧毁了庙宇。

  这部短片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言说的,从艺术角度来说,想象力之奇特,色彩、光线运用之精美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其带来的深刻民族内涵之反思和讽刺,也是发人深省的。

  《樱时》观后感(六):繁华拢是梦

  阿太是阿亮的朋友,阿太死于神庙的一场大火,阿亮心里留下了阴影。

  阿亮受到惊吓,处于神游状态,梦中的阿太带着他打败鬼怪,带着他领略神庙曾经的繁华,带着他安置神像。

  靠在树边的阿亮醒来一抬头,满满的樱花,在歌里,大家载歌载舞,前往更美好的世界。(我觉得是庙公收惊,让阿亮渐渐心安,看到光亮)

  真正的醒来的时候,也就是收惊结束的时候,庙宇依旧是火烧后的破败景象,没有修葺,阿太不在了,阿亮在香坛面前,合掌一拜,跑开了。

  反思的是,在文明的进程里,神明的影响渐渐弱化,曾经的繁华都已衰败,恍然一梦。

  最后庙口神明的头探了出来,其实暗示着有神无神自在心中,看的是你是否还相信神明的存在,是否还有信仰。以及阿亮的魂收回来了,暗示的是导演满怀着希望这被遗忘的独特文化被捡起想起,重焕生机。

  看着看着,不禁想起懵懂无知的幼时,光着脚丫在乡村间奔跑,在神庙里捉迷藏,对神明充满了敬畏,都是满满的闽南印象。

  :

  鬼怪的设计与《千与千寻》很相似,整身眼睛的鬼很像无脸男,一甩满地污秽脏泥,化为小鬼。

  神明出街游行景象很像《攻壳机动队2》的北方宗教仪式,都很绚丽。(不过攻2的游行就是去台湾取景的,所以很相似)

  《樱时》观后感(七):是时代抛弃了神明 还是我们丢掉了自己

  “有快乐,有悲伤”

  当结尾清澈的歌声响起,有种很深的悲伤在心中弥漫。

  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更为合适。

  很深的深处的悲伤,并不深刻,却很真切。

  前面部分讲述的是两个孩子,阿亮,阿太,和神明的故事。

  欢声笑语,满是鲜艳的色彩。

  有个片段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

  庙里面有位老婆婆在虔诚祈祷,掷筊。(一种祈福仪式,类似于求签)

  神明公仔悄悄地,把婆婆掷的结果变成圣杯。(类似于上上签)

  心虔则灵。

  诚心敬畏并祈求神明庇护,神明也会默默给予赐福。

  一切都简单而美好。

  庙会那场应该算是转折点。

  类似于“盛极而衰”的意味。

  欢腾喜庆,“人神同乐”之后,庙会上的道具被随意丢弃。

  正如人们对待神明的态度。

  一味的乞求,而非祈求。

  只为了获得。

  于是,阿亮看到的,仙女送下一个个婴孩,摇钱树掉下钱财。

  人们像鬼魅一般,冲进庙中,并非为了虔诚祈求。

  为的是抢到头香,为的是心中的欲念。

  欲壑难填。

  膨胀的欲念,在熊熊大火中,神明的庙宇被付之一炬。

  神明可以是神明,神明也可以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原本的单纯和美好,也可以是一切。

  村民们在庙门口看电影那场,应该是导演的隐喻。

  第一次出现比较现代的机器,也是暗示着时代在不可阻挡的前进着。

  滚滚的车轮裹挟着我们,心中曾经充满敬畏的神明,最后也变成了用来满足我们愿欲望的乞求途径。

  在大火中,神明被抛弃。

  阿太在随同神明离开时,挥手对着阿亮说,谢谢你。

  谢谢你,内心依然存有信仰和敬畏。

  对神明,对待我们周遭的一切,依然心存信仰与敬畏。

  最后一个镜头,神明公仔悄悄出现在大火之后废墟中的庙宇中。

  微笑着微微欠身,鞠躬。

  可以理解为导演向观众表达敬意。

  也可以理解为只要内心仍存信仰与希冀,神明就始终不会离去。

  而我们呢。

  在心中是否依然存有自己的神明,和那份温暖的,无法与人诉说的记忆。

  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神明似乎早已被抛弃,成为老旧的记忆。

  究竟,是时代让他们离去,还是,我们自己丢掉了自己。

  神明离开人类而去。而我们自己,又该去往何处?

  《樱时》观后感(八):很有味道的一部动画片

  做为一个80后闽南人,我很能感受剧情把儿时对妖魔鬼怪神明公仔的那种感觉 表达得非常到位。也很喜欢。 其实每个80后闽南人的小时对神明鬼怪都具有很深的敬畏感,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利益以及新兴的文化冲击。加上80后做为最叛逆的一代。慢慢的去排斥跟淡化这些文化。

  也许台湾还保留着一些相对原始的文化在那。

  这个片子唯一 不足的是名字。我不懂为什么取名叫樱时,是因为台湾人受到的日本文化的影响还是因为刻意迎合日本人的品味做而取的名字。印象中,做为闽南文化的传统中。似乎并无樱花这个元素!

  感谢楼下@国师 提醒,

  因为同为闽南语,每个地方的叫法跟腔调还是有所不同。

  所以没能理解到作者的取名

  “樱时”,为早期闽南语"以前"的意思,现在叫法都有些变化 也同 “樱早” “樱过 "

  《樱时》观后感(九):唯有情感是真实的

  2016.11.4【樱时】

  阿太阿太,神明公仔。

  你们的存在是阿亮童年里最美的回忆。

  那你的童年呢?

  是否也同样光怪陆离?

  童年已逝。曾经认识的很多同学朋友甚至自己也跟阿太一样,消失在岁月里,仿佛不曾出现,却又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

  如果这些都是虚假,那还有什么是真实?

  如果这些都是真实,那还有什么是虚假?

  已消失的真实存在和仍在脑海的虚构现实又有何区别?

  你又有何权利去指责活在幻想里的人们,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人们?不过选择不同而已。

  或许唯有情感是真实的。

  《樱时》观后感(十):值得为这片子多跑几趟闽南,疑问(有剧透)

  有一幕我最耿耿于怀:

  在最热闹的庙会末尾(就是露天电影+花灯游行的那个晚上),阿亮阿太都玩得很开心,可是大头娃娃和另外两个小神明在远处跳绳,跳着跳着,另外两个小神明不见了,大头娃娃也露出惊讶和落寞的表情,我特别想知道,导演在此处想要表达什么。(注意跳绳的背景是红白编织袋,打心眼里觉得此处有伏笔……)

  2.关于庙被烧的原因:

  首先关于“圣筊”——2个“拨杯(BO BUAI)”,泉州室友给科普了一下这两个像月亮的小玩意儿,片里小娃娃帮老奶奶给拨了个一正一反,其实是好卦来着。

  片中一个很坏很坏的妖怪进庙来,把身上集合的所有怨灵都释放出来,然后大家扔那两个闽南祈福的杯筊,庙就烧毁了?!“拨杯”能引发火灾?我确实查到说,掷出两个都是反面是怒杯,表示神怒斥,不答复、不高兴。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妖怪向神明许愿的事情无法成真,出于报复,妖怪们把象征许愿的燃烧的杯筊都丢向了祈愿台?(可是为什么杯筊是火红滚烫的?)

  3.关于被砸毁的神明像:

  为何会出现在片子中央?被烧毁前,庙不是好好的么?

  4.关于阿太是不是真人的疑问:

  首先阿太在阿亮召唤出内心神明之后才出现,我注意到神明出现后,庙的本来面目也跟着出现,阿太身边也有一个有胡子的小神明公,看起来很熟的样子,阿太还会念咒语召唤大头娃娃。

  其次,阿太躺在阿亮家的床上,虽说小娃娃互相睡在对方家里很正常,可确实觉得,阿亮和阿太无时无刻不在一起。

  最后,阿太跑进着火的庙里时,大人们没有阻挡,明明小家伙就在门口回头望了一望啊,大人们要是看得到他,会拼命阻拦的吧?

  最最后,阿太和神明们一起上了船,离开了庙。为何单单他可以上船?

  5.三炷香

  妖怪手上都拿着三炷香,一开始的猴子们小人也是,后面的烧庙妖怪们也是。查了”掷杯筊“的词条后明白,但凡拿香的,应该都是进庙许愿的鬼怪吧?

  6.猴子

  个人觉得被猴子驱使的小孩子们代表着小时就很顽劣的一群人,作者也许是想表达,孩子们之所以顽劣,不是天性问题,而是有不好的神明/榜样/习惯/影响在他们身上?

  疑问结束,另,很喜欢那首闽南民谣,反反复复地听,暖心。片中的插曲也做得极妙,每个节点的音乐都把影片本身的情节无限扩大,融合,引人入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樱时》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