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花深处》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百花深处》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6-18 21: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花深处》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百花深处》是一部由曾晓欣 / 黄涛执导,冯远征 / 余少群 / 左小青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百花深处》影评(一):《百花深处》

  影片伊始,即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基本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的北京,通过一个仰拍的镜头,不仅展示建筑雄伟,更是使“新北京”的这一背景刻入观众心中。随后,通过一组镜头,以冯先生主观视角比较全面的展示出“新北京”高楼耸立、车水马龙面貌。但随后,冯先生在一派新景中难识旧途,搬家师傅的一句“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可谓是道破天机,一句看似矛盾调侃,多少带了些许悲凉,更是道出了整部片子想要表现的“迷失”。转瞬间斗转星移,当冯先生终于识得旧途,周遭的景致已尽是断壁残垣,而其口中的“百花深处”胡同,也已是大槐树下的一片荒丘。至此,片中的第一组对比完整出现:新北京与四九城,曾经沧海难为水,令人唏嘘不已。 然而这常人眼中的荒丘,却正是冯先生眼中的旧宅,这第二组对比以近乎荒诞方式铺展开来,借此对比,在冯先生的“疯子身份证实之后,情感开始肆无忌惮的宣泄出来。对鱼缸花瓶小心翼翼尚属微小细节,而摔碎的花瓶就如梦碎的故里,令冯先生伏地恸哭。在废墟中偶然拾得、拼凑完整的铜铃,依然清脆悦耳,震荡出老北京胡同里的生活旋律,一片葱葱茏茏、带着水墨感的四合院出现在搬家师傅等“常人”眼中,却又转瞬间烟消云散。片中人说冯先生是“疯子”,其实他只是一个痴人,迷醉于故里的繁华旧梦,迷失于崭新的北京。 影片是“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之一,通过两组对比,精巧的将北京城几十年间沧海桑田压缩在这十分钟里,以后来者的视角解读变化,恰恰也借此隐隐暗示那些已经逝去的、数不清的故都旧梦。其实片中的冯先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穆斯林的葬礼开篇时重回“博雅”宅的梁冰玉。每一处院落、每一条胡同,都藏着纷繁冗长的故事,“博雅”宅如是,“百花深处”也必然如是。而本片不讲故事,只用简单情节对白意味悠长地发出“十分钟年华老去”的感慨,虽然存在一些细节上交待不清楚问题,但无论是从立意、视角,还是整体结构把握上都堪称恰到好处韵味十足。

  《百花深处》影评(二):百花深处的陈凯歌

  潺潺的流水,流不尽的岁月长河。被流水漂白了多少岁月?我们无法估量。高楼的耸立,交通的疏密,就能代表我们的世界有多文明?文明的背后却摧毁了多少文明?陈凯歌导演始终不变的主题——人文主题,他总是以一种批判眼光去审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追溯这种生存状态沉淀文化传统,在理性审判台上加以拷问。在《十分钟年华老去》里也不例外,《百花深处》一如既往延续了陈凯歌导演的人文风格,哀悼过去的中国传统文化。

  陈凯歌在影片中对人物塑造别具一格,冯(疯)先生,一个在21世纪,身着70.80年代红色运动服,头戴一顶运动帽,在当代社会鲜的格格不入,他在这部影片中代表了一个旧时代,他就是从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产物放弃不了以前的,适应不了现在的。他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人,在叫搬家公司去搬家的途中,竟不认识现在的北京,头尽量往外伸出看,说了一句:“这是哪呀”司机却很谈定的说了句:“这不是莲花大道,你说的路,现在只有老北京才不认识北京呢!”镜头转出窗外,窗外像雨后春笋迅速崛起大楼林林总总的矗立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各式各样店面,看起来北京已经被物欲横流的世界包围了。这个老北京人,心里的无奈和不堪,在此时已经流露淋漓精致,再加上这个角色是冯远征老师扮演的,他把这个似疯非疯,被现实逼迫和对旧事物怀念的冯先生演惟妙惟肖。影片中还有2个辅助人物,来突出主要人物冯先生,一个就是搬家公司的司机,在冯先生要求他搬家时,他说了一句:"给钱什么都干”。还有当他去给冯先生搬家去,发现什么都没有时,最后还问一个疯子要钱,充分体现了现时代的人们金钱渴求,对物欲横流社会的适应。另一个就是影片开头一个小男孩急匆匆的跑进楼去,嘴里喊着:“爸爸,爸爸我要玩电脑想想,只有21世纪这么小的孩子接触电脑,小时候我们玩跳皮筋.玩弹球,偶尔打打游戏机那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奢侈了,而现在玩电脑.打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家常便饭而已,这两个代表了21世纪新人类,也象征着一种新事物。陈凯歌导演通过这种现况,在批评这个社会,虽然现代社会发达,但却存在一种不良风气青少年近视比例逐年增加历史遗留的文化,逐渐消失。

  细节决定成败,陈凯歌导演善于用细节来展现主题,冯先生的兰花指这个动作,看似搞笑,可仔细想想,兰花指是我国国粹京剧标志性动作之一,京剧也是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就像老北京的胡同一样,都是老北京的标志,可京剧也是一种被人们渐渐谈化得文化,冯先生在缅怀这种文化,和他把早已成为废墟的老家里的一切记得清清楚楚相得益彰。影片中还有一个铃铛,这个铃铛承载着过去与未来,当冯先生摇晃这个铃铛时,摄影师大树焦点,渐渐焦点模糊,搬家的伙计们,眼前浮现了一幅粗糙而又不失深意的中国水墨画,画里面他们看到了古老的四合院,纷纷扬扬的白色花朵缓缓飘落,十分唯美,这就是百花深处胡同,从他们的表情中看也看到了对文化的欣赏

  影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GPS的定位系统和传统京剧的对比,冯先生对文化的追溯和缅怀和搬家公司盈利的对比,胡同和高楼大厦的对比,虚和实的对比,无处不突出影片的主题。

  这部影片不仅是陈凯歌导演在哀吊死去的文明,更多的是电影的教育意义,想让更多的人想起往事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精神遗产。追溯过去,反思现在。

  《百花深处》影评(三):疯人不疯

  《百花深处》是2002年陈凯歌执导的一部电影短片,它是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的第七部。这部短片可谓是十分有名,当我还在艺考补习班的时候,上课老师就曾不止一次为我们拉过这个片子。这虽然是一个短片,但它蕴含的感情寓意并不止其他电影逊色

  这部短片主要人物是冯先生,我个人也将其理解为“疯”先生,他是一个老北京人,在百花深处胡同里住了大半辈子,看过无数次花开花落。影片所处于的时间房子早已经被拆掉,成为了一片废墟,但他的心还留在过去,埋藏在那棵家族的大树下,影片中搬家工人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冯先生眼里的家具,再加上满口的京味,影片又突然有了那种传统相声的喜感。每当冯先生指挥搬家工人搬家具时,那些不存在的鱼缸、柜子桌椅又有了实物,搬动是鱼缸内水与缸面相互撞击的声音,风吹过风铃声清脆而悠远......随着冯先生的描绘,伴着风铃的声音,搬家工人们眼前都出现了“百花深处”宅子的全貌,我们眼前也出现了种种昨日黄花。

  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影片表现了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以及对于过往细腻繁杂的怀恋。影片中导演通过一个虚化且带有些许欺骗性质模拟,将虚幻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在新旧明星的对照中又创造了一个美好。随着影片的发展,冯先生“疯”似乎并不完全,他所描述的的虚似乎也不是完全的“虚”。此时虚实合二为一,搬家工人们产生迷惑,我们却似乎懂得什么。陈凯歌通过这种虚实对照,转变最后彻底融合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疯人不疯的怀旧故事。

  当虚幻成为了现实,现实又变成了虚幻,我似乎看到了古今的融合,又似乎感受到了一股悲哀与无奈。不论怎样,当短片结束后我的耳边也只剩下那一句“磨剪子嘞,铿菜刀”悠远且深长。

  12:37:13

  《百花深处》影评(四):百花深处

  非常喜欢这一段

  据北京地名记载,京城之中有三条胡同,称谓之雅,颇令人玩味,一曰杏花天,二曰芳草地,三曰百花深处。 杏花天位于地安门外东侧,据说因胡同西口有座酒坊而得名。 芳草地位于东大桥以南,民明之后菜市口不再杀人,便将刑场移到了这里,至于为什么要将一个处决犯人场所称为芳草地,不仅令人不解,而且匪夷所思。 百花深处位于新街口南大街的东边,传说万历年间有一对姓张的夫妇在这里植花种树,使这里成了一处优雅所在,城中名人雅士多前往游赏,因此称之为:“百花深处”。 朦胧而灰暗的老北京前门楼子。

  依稀得当初看这部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玉刚,而后发现萧俊生出场时间并不多,但剧情还不错,便一直看下去了,直到结尾,而且电视剧片尾还是李玉刚的歌啊——《花满楼》,甚是喜欢啊!

  《百花深处》影评(五):陀翁在梨园

  空荡荡的戏台上,一束光照射出无数尘灰。冯远征的那双黑眸子,直愣愣地盯着虚空嘴角抽动,长期的神经衰弱和幻听摧残下的一张疲惫扭曲的脸。

  单凭这一幕,这部剧就可视为诚意之作。确实,除了主角之外,演员们身上很有戏;除了一半的平庸套路外,另一半的剧情人刻画颇有惊艳

  故事是探寻某位梨园的神秘冤案,你来我往中是不乏无力的充填,正面人物呆板无趣,却是反面人物很多精彩

  冯远征是变态专业户吗?我等脑残粉不理会他是否能饰演正常人了,只会陶醉于他的幽暗畸形人格演绎;小王爷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纵欲恶人,他的正室对他的仇恨也是一种戏剧化的狰狞

  好几处情景让人不寒而栗

  小王爷的老婆对着病榻上的他,得意的笑容显得狰狞;

  大管家小心翼翼地在同伙的笑脸下掏出绳子准备套上他人的脖子

  躲避在外的女儿安静地走入居所时,他那变态爹爹冯远征阴晦的头颅猛地探入门帘,让人不寒而栗……

  对于电视剧配音我有着洁癖般的敏感,这部剧里似乎就只有余少群用了配音,他鸡立鹤群般地奔突于戏骨之间;两个女主角也空有样貌,让人遗憾

  《百花深处》影评(六):深爱

  这是一部戏剧有关的电视剧,最近是我的大爱。戏中苏长亭说萧俊生是个“为舞台而生的人”,然而,在我的心中,扮演苏柔佳的王琳更是如此,虽然她出场不多,但却分外惹人注目,寥寥数笔就把这个敢爱敢恨,隐忍,脆弱,却又相当坚强的小女子演得催人泪下,让人看了无比的怜爱。

  18年前,在一个戏班里,她是琴师的妹妹,一个才华横溢的,会画画的女子,又生得如此美貌,她不顾哥哥反对,和名角萧俊生相爱,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然而命运不济,心爱的人冤死,她颠沛流离,在哥哥的威逼绝望的未来面前,她屈服了,成了警察局长李功韧的夫人,整日郁郁寡欢

  生活唯一的寄托,就是整日在阁楼上用丹青描绘心上人样子,却怎么也画不完。

  来家里当值的一个年轻人,唤醒了她灵魂深处的很多情感,她呆住了:“你是谁?”

  他多么像她死去的心上人啊!“你不是他....”殊不知,这正是俊生的儿子

  心是这样的痛,这么多年,她都在折磨中度日,是怎么过来的啊!

  对旧日爱情忠贞不渝坚守,是她活下去唯一的支柱

  面对严酷的现实,她毅然站出来,揭发一切,帮助俊生的儿子。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18年来,她始终面对这样2个看起来是至亲却是害死俊生的凶手----丈夫和哥哥,她的魅力聪明,以及特殊的地位,让他们又不敢拿她怎样,她如此决绝地和他们斗争着。

  最后,看到警察局长终于得到报应,她隔着铁窗,把18年的愤恨屈辱全发泄了出来,那是含泪的控诉,替死去的爱人在控诉!这些来得太晚,却终究来了。

  这样的女子,不多见。

  她人如其名,柔弱,又绝佳。

  戏如人生,有的时候,戏比人生更真实

  可是,有时候,戏非人生,却堪比生命

  好一场戏梦人生!

  《百花深处》影评(七):人还在,物已非,时已过,境也迁

  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当城市披上了光鲜华美外衣,还有谁会记得百花深处曾花团锦簇呢?

  冯先生不时翘起的兰花指,软绵绵带点阴柔的京腔,在车上几乎把半个身子探出窗外,以及听到车鸣时受到惊吓的样子,让人啼笑皆非同时又有些唏嘘,他已经和这个社会脱节很久了,以至于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传统文化遭受的损毁是他无法面对的事实, 强行地让自己留在记忆中的百花深处,这才成了别人口中的疯子,精神寄托的崩塌几乎摧毁了他全部的理智。冯先生特别钟爱的是他们家的风铃,当他发现了铛子时尤其高兴,他拿着铛子激动得像个孩子,不厌其烦地跟每一个从他身边过的工人说着铛子的来历,一个老北京,对旧地的无限眷念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却也只能随着这些院墙,一同被埋葬在冰冷的水泥之下。新旧文化的碰撞,落败就意味着淘汰,令人叹惋,也不由发人深省,我们的社会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是不是遗失了什么。

  人还在,物已非,时已过,境也迁。纵然姹紫嫣红曾住,似这般,都付予韶光,徒留断壁残垣。

  衰落的文化给那些坚守故地的人带来的是毁灭性的伤害,尽管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传统文化就此全盘沦没绝不是最好的结果,祖辈留下的东西正在逐渐被压迫至湮灭,请停下发展的脚步,等等我们落后的灵魂。

  《百花深处》影评(八):主角的失败就是整部作品的失败

  说实话,真的看不下去了,要不是老娘要看,根本就不会去追。

  一上来题目就错了,“百花深处”四个字,让我首先联想到的,这是一部介绍戏曲历史,普及戏曲知识的电视剧。事实上呢?京剧成了陪衬,整部剧从头到尾讲的都是爱恨情仇,勾心斗角。

  剧情也是一贯的国产电视剧的诸多狗血,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好人们在商量事情的时候,必定被坏人偷听到,结果消息泄露,让好人们身陷险境。然而坏人们在计划阴谋的时候,偷听的好人必定会弄出动静,于是坏人听到了追出来,让好人身陷险境。(比如可兰偷听老太太和大管家的秘密,我真奇怪可兰脚下的瓦片是哪里来的?堂堂的王府,女主人的房门前居然有烂瓦片,扫地的佣人就不怕扣工钱吗?不怕挨板子吗?此场景和《新安家族》中的一段偷听剧情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可见编剧的拷贝功力何等深厚。)

  剧情烂,还能忍,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一个失败的男主角。

  刘名宣是一个失败的角色。

  失败的原因只有一点:没有一个男人的担当。

  刘名宣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某某,你应该怎样怎样。

  于是衍生出了各类的版本。

  刘名宣说:姐,你应该怎样怎样……

  刘名宣说:芳芸,你应该怎样怎样……

  刘名宣说:婉菊,你应该怎样怎样……

  刘名宣说:罗掌柜,你应该怎样怎样……

  作为一个男主角,作为一个男人,我没有看到刘名宣有多少的担当。虽然他口口声声的说,要保护这个,要保护那个,实际上没有保护到任何人。

  芳芸想脱离封建的家庭,于是刘名宣把芳芸推上前,让芳芸去和老太太斗争,去和小王爷斗争。

  婉菊想摆脱变态父亲的束缚,于是刘名宣把婉菊推上前,让婉菊去和苏长亭斗争。

  刘名宣想为父报仇,于是把苏柔佳推上前,让苏柔佳去和李功韧斗争;于是把可兰和罗掌柜推上前,让他们去和王府斗争。

  刘名宣基本上就是一个幕后人物了(这不是反派的专利吗?),躲在诸位角色的身后,操纵指挥。

  感情上就别提了。芳芸来了,听了刘名宣一番甜言蜜语,满意的走了。婉菊来了,听了刘名宣一番豪言壮语,满意的走了。好在最后编剧安排了一个妹子的结局,否则这小子还在荡秋千呢!

  甚至到了剧情的最后,刘名宣一朝得势,带着大队人马回来复仇,枪毙小王爷,囚禁李功韧,怎么看都是一股子小人得志便猖狂的感觉,毫无复仇的畅快淋漓,我都有点同情小王爷和李功韧了(最恶心的就是前脚收了李功韧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转脸就把人家扔进牢房,还义正辞严的宣称自己不会被收买。老实说这种吃相太难看,站在人情的角度上讲完全就是破坏游戏规则,完全就是小人行径,是要被人唾弃的。还不如当面历数李功韧的罪状,直接抄家,这样更加显得有正气)。

  相比之下,那博文还更加的出彩,坏就要坏得有水平,真小人远胜过伪君子。可惜的是,刘名宣连伪君子都算不上,只不过是一个大孩子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