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05 02: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经典观后感10篇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是一部由阿甘执导,郭涛 / 林嘉欣 / 王刚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动作 / 爱情 / 武侠 / 古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一):山寨梦想

  小时候武侠小说,也希望像里面的大侠一样能练得盖世武功闯荡江湖除恶行侠抱得美人归,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才知道所谓的游侠不过是正统视角定义黑社会,只不过这些游侠用在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取得了许多人的认同。最典型例子是汉高祖刘邦,古惑仔出身,凭着武艺和江湖义气最终取得了江山明白这些道理时,我已经过向往大侠的年代

  唐吉可德借着唐吉柯德的名声,将这个游侠的故事汉化,顺便讽刺一下武侠小说的种种可笑之处,但力度却有所保留,让人大部分时间除了淡定地看,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触。而从技术而言,全3D的效果倒是在国产片里排在前列。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二):晕船之作——影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

  我很少开门见山的去评论一部电影,除非是和人聊起,我才会直接说某某影片“挺好”、“不好”或者“一般”。但是对于《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这部电影,我想对大家说:“如果你觉得阿迪王比阿迪达斯好穿,那么,这部电影必然完全对你的口味。”

  无可否认中国是一个山寨大国、山寨强国。反正至少我现在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的山寨工业强于我国,所以我们大可以心安理得穿着OK的内裤,吃着康帅傅的方便面,聊着QQ,因为这些都还无可厚非。所以山寨品分两种,一种是有助于民众生活的,他们廉价,至少无害,有些通过改造,甚至在品质上强于原产;而另一种,则纯属粗制滥造,愚弄消费者。《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就基本属于后者,因为像电影这种文化产品的粗制滥造以及不负责任的山寨动作,是更为消费者所不齿的。因为此片就算普通版,每张票标价也要至少三十元,花正价看一部绝对意义上的山寨电影,明显的不值得。 其实改编无可厚非,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到了中国,不就让宁浩变成了《疯狂石头》并且大获票房口碑双丰收了么?所以剧本的母体要选好,主创们要是想卖怪,可以选择一部像《两杆大烟枪》这样在中国知名度不是那么高而且多线情节巧妙勾连的;如果想卖傻,可以选择像《大电影》及《喜马拉雅星》那样对部分影片的戏仿。很可惜《唐吉可德》这部片子在选材上,两者皆不是,而是选择改编家喻户晓世界名著《堂吉诃德》。于是堂吉诃德这个满脑子异想的角色被搬到了我国唐朝,名字入乡随俗起来——姓唐名吉字可德!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被起名为“nckia”的手机。为了让观众接受堂吉诃德的这个“中国名字”,影片开始,主创们特意安排了一个桥段,就是由牛犇饰演的唐太公教训儿子唐吉,并向儿子讲述为什么给他起这个名还有字。但是,我从没有听说过古人把姓、名、字连在一起念的。可悲的是,“唐吉可德”这个叫法一直贯穿整部影片。这个也体现在影片对唐的助手桑丘上,名字的照搬不说,请问您在哪一部古装影视剧里面听过这样的叫法:两个字的名字,第一个字重读,第二个字轻读。这种念法要是换成周瑜,您读读看。

  之后让我觉得天雷滚滚的是,原作中经典的“见风车就杀”的桥段,似乎都称不上模仿,简直就是被移植到了本片中。接着当我们知道了唐吉可德的神经质之后,一切除了武打之外的戏,我都习惯把本片往塞万提斯的原作上归...只是我想说...这毕竟是西班牙的东西,其内涵建立不同于你我的意识形态背景上的,所以要想做到成功的改编,很难,何况故事的主干仅仅停留于照搬。

  再说表演,在影片中我并没有看到唐吉可德、桑丘,甚至令狐公子。相反我看到的只是穿了古装的郭涛、王刚与刘桦。过于用力的表演让我觉得我简直就像是再看话剧,或是西方歌剧过犹不及的表演力度,成为了这部影片的又一短板

  除此之外,本片号称第一部国产3D电影。但不是所有影片搭上3D的顺风船,都不会晕。这部影片看得我眼都花了,效果也是惊人差劲,除“风车”与“山坳”的桥段可以看出些立体效果,其他毫无出色之处。若不是沾了团购的光,我绝不会纵容这种圈钱的行为。八十元,掏了是一定会骂街的。

  总之作为一根出头的椽子,这部影片已然先烂了。希望其他电影以此为戒,不要步其后尘为好。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三):只看了名字和内容简介,就知道是部烂片,详见内容

  我只看了名字,然后看了一下内容简介。

  唐吉,字可德,这个很正常没什么问题,你得允许人家家长有命名自主权利啊。可是连起来念就是问题了。。。。。。

  我们就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表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我们叫他诸葛亮,可以;叫他诸葛孔明,可以;叫他孔明或者卧龙都没问题。可是有谁提他时会叫诸葛亮孔明的吗??人的名和字是不能连着念的。。。。。。

  如果你说你是不按古时的规矩,那就不应该有表字,因为现代人都不会起表字了;如果你说一定要有表字,那你就还得按照人家古代的规矩走啊。

  该说是牵强附会呢还是无知无畏??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四):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

  剧本在一场荒唐的冒险之后,终于在草根气息浓重的市集,点出主旨,借唐吉可德之口,道出了全片本意,这段独白,在豆瓣上也有人求,摘录如下

  “我就是一个疯子,生下来就是,在你们眼里,我只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疯子傻瓜而已,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既然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都已经躲起来不做事,我只能勉为其难了,如果这条街上的每个人保持沉默,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鸦雀无声,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让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这样头脑简单的傻瓜,遇到了危难不会袖手旁观,坚信邪不压正的简单道理,没错,我是来送死的,但是为了翠花姑娘,为了街上的所有人,该来我还是要来的。”

  阿甘从来不是一个在商业上有成就导演,虽然我对他很多电影的质量不敢恭维,但他拍片的尽心尽力,还是不自觉令人肃然起敬

  这些年来的大片填塞了我们的视觉,但我们的精神还是一样空虚。那些金灿灿的菊花波涛汹涌刺眼服饰,那些阴阳怪气口音滑稽的丑角在CG做的奔牛群里和圆环城上搔首弄姿,那些能在掀翻汽车巨大台风中表演超人神话主旋律晚会领导群众们,那些人不像人蛙不像蛙的太空怪物们驾驶的飞船互相放烟火,都让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大国的电影市场,虽然票房年年节节高,怎么却找不出一部精品,一部不那么流俗的东西呢?

  《唐吉可德》有阿甘本人浓重的自传色彩,借助这个疯疯癫癫人物,他得以表达自己的宏愿,虽然在旁人看来,他的愿望一如唐吉可德的侠客梦般属于痴人妄想。

  “我阿甘的确不是一个出色的导演,我也承认,我没能拍出什么经典的电影,我只是一个热爱电影,并且勇于尝试的电影爱好者而已。但是诸位观众,你们面对国内目前这个电影市场,这些所谓的国产大片,真的很满意,很欢欣鼓舞吗?局面总要有人去改变,既然那些优秀编剧,优秀的导演,优秀的电影工作人员,有远见的领导们都已经默认了这个局面,不去试着改变,那么我阿甘,只能勉为其难了。

  “如果大家都局限在武侠,历史这些题材泥沼里,那么我相信中国电影一定顶不住好莱坞的攻击。我尝试着拍魔幻片,拍3D,拍国外名著翻拍,就是要让那些有能力拍出好电影的人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阿甘这样不为了票房,就为了拍自己想要作品的导演,相信中国电影终将繁荣未来。没错,我知道我的电影很烂,但是为了说出我的这番心里话,我还是拍出来了。”

  阿甘,我支持你。

  文/方聿南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五):摸瞎传之唐吉可德

  先不管别的,本人首先对编剧的创意表示赞赏原著的中国化真有意思。特技和色调都有点小看点

  不过对于情节上,是强烈的鄙视。硬伤太多了,那宰相都不知到怎么在朝廷里混下来的。什么事人眼光?什么魄力?什么城府?就那相貌就不过关!绝对被头抓住小辫子,再没上位就被整死,满脸泡不怕传染给皇上?被一个“小民”吓退去了?失了体面怎么混?诶,能不能不把观众当二B?

  我觉得导演想通过电影来讲述一些道理,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明白点什么。不过很可惜,导演的功力不够啊。讲的太一般。没能达到效果。

  我看宣传,说导演试图打造“前所未见国产影片”。 这句话把我蒙住了。可惜看后和我想像相差甚远。

  不过画面做的挺有感觉,也算用心良苦。不过有点舍本逐末了。80年代的港产电影特技很一般,但是能看出味道。现在的很多电影特技很炫,没意思。看就就烦了,观众能不骂人?多练练吧,就是《夜·店》<疯狂的石头>系列也不差啊。

  不说了,我还是觉得情节是电影的灵魂,没有灵魂外表再好也是石头雕的..不捞钱,还挨骂,何必呢?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六):万达影城享受双机3D《唐吉可德》

  10月15日,乐拍e族随华商e游族在西安解放路万达影城率先体验了双机3D版本的影片《唐吉可德》,首先,这个影院高端设备电影院整体环境还是比较出色,醒目的指示牌和影厅号码牌,设计的也很有创意,电影海报墙都有灯光,使电影海报更加明亮逼真,影厅里的座位不用我们再去扳下来,而且是连号的,部分奇数偶数号码的,在一个尤为宽敞屏幕也非常饱满。下来再谈谈影片,此片说实话3D效果不是很尽如人意,让人乍一看的第一感觉就是除了字幕有3D立体效果,其实也可以不用去追求3D的,毕竟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设备包括技术甚至创意还达不到《阿凡达》此类片子的效果,当然,双机的效果感觉画面的清晰度和音效确实是有很大的提高,然后就是剧情很平淡,基本就是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也有一种大侠精神,阿甘、郭涛、苗圃、王双宝、巴多等几个人的陕西元素亲和力还是挺强,王刚、刘桦等几个配角还比较出彩,电脑成效果这个是阿甘团队比较在行的,画面的丰富感很强,再者,就是要继续阿甘的无厘头的搞笑元素,这点我觉得可以借鉴刘镇伟,虽然《越光宝盒》的评论也不是很高,但是可以看到影片里的创意和囊括的范围会更广,尽管发挥无厘头,既然是喜剧就要喜剧到底,创一个阿甘特有的风格出来会更好一些。不过值得鼓励的是阿甘是个敢于挑战的陕西人,是个勤奋努力的好导演,希望在我们陕军演员的一起努力下,阿甘成为下一个张艺谋式的陕西大导演,加油!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七):一个人的臆想世界

  这不得不算是一部非常商业的商业电影。原本只是冲着林嘉欣去的,看完后真的说不出的感觉。从电影来看,真是一部非常烂的片子。如果说是搞笑片,笑点真是少之又少。但是从电影的画面上来说有几个镜头和塞万提斯笔下描写还是比较符合的。整部片子几乎是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大框架下加入中国的一些元素的恶搞片。其实我并不反对恶搞这事,毕竟给无聊生活加上点疯狂元素是不错的。不过居然还在里面加入了一些教育意义。真是弄得不伦不类,不知道是不是模仿《阿甘正传》让我们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不过导演似乎又怕我们看不到这些启示,又故意的加入这些话。“我就是一个疯子,生下来就是,在你们眼里,我只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疯子傻瓜而已,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既然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都已经躲起来不做事,我只能勉为其难了,如果这条街上的每个人都保持沉默,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鸦雀无声,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让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这样头脑简单的傻瓜,遇到了危难不会袖手旁观,坚信邪不压正的简单道理,没错,我是来送死的,但是为了翠花姑娘,为了街上的所有人,该来我还是要来的。”如此啰嗦的对白,就怕观众看不懂,或者理解错误。就像导演把一个苹果先放嘴里嚼碎了化成糊,再加点糖,硬吐到观众的嘴里,生怕观众不能好好咀嚼和吸收。哎~如此的苦口婆心,真是辛苦导演了,不过我们比较喜欢自己咬着吃,如此刻意的被迫接受我只能表示非常的反胃。

  但如果把这些刻意的说教解释去掉,或许就会好点吧。连唐吉可德最后都从自己的臆想世界里走了出来,希望导演也能走出来。顺便说一下,最后的结尾太烂了,明摆着说一个唐吉可德的倒下会有下一个唐吉可德的出现。唐吉可德自己都承认这是个疯狂的臆想的状态,连他自己都走出来了,为什么还要一个正常的人在走入呢?其实最后的这个留人遐想结局,真是可以丢弃的。总得来说,导演想说的太多,又怕观众看不懂,看不对,所以解释得太多,最后就不伦不类了。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八):《堂•吉诃德》与《唐吉可德》

  这部取材自塞万提斯的巨著《堂•吉诃德》的电影名叫《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电影一开场,主人公自报姓名“本人姓唐名吉字可德”的时候,我不由产生一种观看诸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恶搞影片的心情,坐观导演会将如何故作声势地塑造“堂•吉诃德”这个经典人物,并且如何在中国古代的背景下讲述发生在17世纪西班牙社会的故事。个人觉得国人在向欧美电影学习拍摄此类大制作魔幻电影的时候,总有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往往是单纯为了追求场面的宏大而虚张声势地对场景加以渲染和制作,却忽略了艺术作品最核心的东西——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影片的内涵。我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不屑和鄙夷的心情开始观看这部电影的,而影片一开始,唐吉可德为牧羊人“行侠仗义”和恳求乞丐为其打通经脉以便成为游侠之士等荒谬情节,确实印证了我的想法。

  然而,随着电影情节的逐步展开,我开始正视这部《唐吉可德》了。如果抛开制作技术这一因素而言,这部电影在塑造唐吉可德——沉浸在骑士文学中不能自拔的疯癫绅士的形象上不无可取之处。表面上,这个滑稽可笑的骑士似乎永远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对现实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事险恶一窍不通,荒唐地认为自己有一身天下无敌的本事能够行侠仗义,凭他一副锈迹斑斑的盔甲和瘦骨嶙峋的老马就能游走天下。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发现甚至敬佩该人物身上的正面品质。比如电影采用的“风车之险”的经典情节,唐吉可德在看到风车扬起的灰尘时将其当成敌人的千军万马,不顾仆人桑丘在一旁“那只是风车而已”的提醒,骑着瘦马“爪黄飞电”冲锋杀敌,最终却被风车弄得遍体鳞伤。作为观众,在感慨他的荒唐可笑之余,我亦不禁为唐吉可德一脸严肃、正义的表情所打动。因为和很多同类电影和文学作品塑造的滑稽人物形象不同,此片中的唐吉可德并非故意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糊弄别人,或是一副荒唐可笑的嘴脸逢迎他人,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在行侠仗义。又如在解救被他假想为“香香公主”的翠花姑娘时,唐吉可德的一段台词:“我就是一个疯子,生下来就是,在你们眼里,我只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疯子傻瓜而已,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既然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都已经躲起来不做事,我只能勉为其难了,如果这条街上的每个人都保持沉默,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鸦雀无声,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让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这样头脑简单的傻瓜,遇到了危难不会袖手旁观,坚信邪不压正的简单道理,没错,我是来送死的,但是为了翠花姑娘,为了街上的所有人,该来我还是要来的。”很明显,唐吉可德并不属于那种丧失理性的愚蠢的疯子,他有着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价值观和对理想的信仰。且不论其行为是否癫狂,单纯这种严肃认真的追求理想的精神也足以让人敬佩,而这也正是原著《堂•吉诃德》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原著中,堂•吉诃德是个没落的绅士,由于沉浸在骑士小说中不能自拔,而自认是一介游侠义士,把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骑士精神作为自己信仰,在老马驽骍难得和傻仆人桑丘的“辅佐”下,开始闯荡世界。即使受到世人的愚弄和耻笑,他仍旧是一副“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心态,坚持自己所信奉的正义,在唐朝背景下饱读诗书并在游走天下时遭遇玄武堂的阴险之徒的唐吉可德所坚持的精神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尝试去理解塞万提斯塑造堂•吉诃德这一形象的良苦用心,这个滑稽荒唐的人物究竟是讽刺的对象还是讽刺者?是可笑的疯子还是可悲的英雄?如果就其不分现实与幻想,硬是把自己当游侠、把风车当巨人、把客店当城堡、把农村姑娘当与自己定情的公主贵人的疯言疯行而言,使人的耻笑和讥讽确实情有可原。然而,难道我们判断一个人是疯子还是英雄的标准仅仅是他是否符合同时代的潮流而不论这种潮流是否高尚和符合人性?我们不得不承认,英雄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走在同时代人的前列,甚至常常得不到当时社会的理解和认同。而堂•吉诃德恰好具备了这种精神气质。堂•吉诃德虽是一个滑稽人物,但他并不是作为一个懦夫的形象而和真正的骑士形成对比的——相反,他具有所有骑士应该有的胆量、精神和渊博的知识。他之所以可笑,是因为时代的衬托,因为它信仰了绝大多数愚昧和庸碌的人所不信仰的东西,于是遭到来自整个社会的排斥。令人更感滑稽的是,他半路收纳的侍从桑丘•潘沙竟然也愿意忠心耿耿地跟随这个疯癫的主人,并相信他将会让自己坐上一个海岛的总督或是国王之类的宝座,在听到主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和教诲时还敬佩得五体投地,感激涕零地亲吻主人的手和铠甲。我想,不妨可以认为桑丘是真正意义上的傻气,缺乏基本的理性和辨别能力,才会不像其他人那样鄙夷堂•吉诃德的理想。在品味桑丘这个人物时,我们虽然最初看到的是他的傻,渐渐地却会喜欢上这个小人物。与其孤立地看到他势利,淳朴,善良,耍小聪明,始终忠心耿耿地跟在主人身后,不如说他就是堂•吉诃德的另一面,时时刻刻提醒着堂•吉诃德现实的情况。

  虽然电影在体现主人公的精神气质上与原著一脉相承,在结局的处理上,二者的格调却是有所不同的。书中的堂•吉诃德在历尽挫折之后,最终仍旧一事无成,回到家乡郁郁而终,隐约象征着一种骑士精神的没落和消亡,在一种理所应当的气氛之余更令人感到无奈。而对于电影的风车之险的取材,我个人认为既是创新也是升华之处。除了唐吉可德初踏征程时大战风车的情节,电影末尾,拼死救得意中人翠花姑娘的唐吉可德却无奈脱下疯癫的铠甲,失去了激情的他决定从此以后走出幻想、直面残酷的现实,而此时他的侍从桑丘看见风车,却一脸毅然地让主人小心,自己骑着瘦弱的灰驴去与风车搏斗,不可不说是一个点睛之笔。书中的堂•吉诃德和桑丘最终一身狼狈回到家乡,堂•吉诃德也最终意识到自己的疯癫并感到后悔,但是电影中此处的唐吉可德虽然同样在无奈之下放弃了游侠的疯狂理想,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现实的人,但是桑丘的举动却又让我们燃起了希望——就是这种精神并没有消失,而是转而激励着桑丘甚至后人去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与原著略有不同,我认为这个呼应并升华结局的处理非常成功。生活中,也许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傻乎乎的桑丘,但是一旦受到某种精神的鼓舞,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唐吉可德式的英雄,超越自己,勇敢、坚决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不顾世人鄙夷的眼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对于原著具有中国特色的改编也可视为一个可喜之处而并非我最初认为的败笔。把故事发生的背景从17世纪的西班牙转移到了中国的唐朝——盛世之后社会矛盾逐渐显露的年代,赋予了故事新鲜的背景,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地创新。同时,电影大部分情节发生在唐吉可德与玄武堂诸人之间,以此象征着原著中堂•吉诃德游历过程中经历的所有事情,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巧妙的浓缩。

  总而言之,就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神品质的刻画而言,我认为不论是《堂•吉诃德》还是《唐吉可德》,都成功地展示给读者和观众一个鲜明的堂•吉诃德,他是一个疯癫的清醒者,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没有本事却坚持骑士精神的游侠。电影纵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技术亦有待成熟,但都不足以掩盖堂吉诃德式的精神所带来的光辉。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九):3D、坏儿子和桑丘

  从片名、人物名称、人物精神行为设定、主仆关系的设定和某些标致性的情节上来看,这是一部山寨版电影。

  看过《高兴》这部歌舞喜剧片之后,我就开始关注阿甘导演了,觉得这个导演拍得片子有点意思,就算比不上宁浩,可也差不多少。

  所以《唐吉可德》一上映,我就在第一时间跑到了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

  我发现阿甘很会给自己的片子找亮点,《高兴》里歌舞是亮点,而在《唐吉可德》这部片子里,跟精神胜利相比,我看3D更应该算是本片的亮点。

  在喜剧片里还有亮点,那就应该算是卖点了,虽然《高兴》上映的时候,亮点好像也并未造成票房大卖,但却赢得了观众的心(尤其是我这样的影迷,我是把电影当生活的)。

  《唐》中3D的运用,应该是瞄准票房的。

  据说《唐》上映的时间段,避开了所有的3D电影,全国有一千八百块3D屏全归阿甘一人独享,阿甘的算盘真是打得又精又响啊,看来票房恐怕要有些收获啦!

  不过抛开生意经不说,我却觉得《唐》一片拍成3D不好,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分散了观众对影片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注——喧宾夺主了。

  个人觉得,魔幻、奇幻、玄幻和科幻类型的电影比较适合拍成3D电影,比如《诸神之战》和《阿凡达》,透过其传神的3D效果,观众可以体验一种上天入地、身临梦境、自由飞翔的快感,故事性其实不太重要,只要简单明白就行,关键是心在梦中飞。

  但《唐》呢?

  从类型看,它属于武侠喜剧片。

  说它带有武侠性质,似乎不准确,因为片里唐大先生战胜敌人主要是靠运气,而不是三脚猫的功夫,但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摆着,拥有这种精神气质的唐吉,自然也可以算个小侠了(阿甘也是把他当侠的,没看叫魔侠传嘛,不过我觉得这里的魔侠二字就不能当成魔法之侠、魔鬼之侠或魔玄之侠讲了,依我看,应该解释成魔魔障障的侠或魔魔障障行侠比较准确),所以武侠喜剧片成立。

  武侠片上天入地、鸟瞰大地、身临梦境的机会有多少呢?《唐》片里有两处,一处是唐吉挂在悬涯之上,一处是大战风车;前一处令人心惊,后一处令人胆寒,真的并无快感可言。

  除此之外的3D效果,简直可有可无,皮影戏般的花草岩石很假,门框木架到是很立体,但引不起什么情绪波动。

  所以,做为亮点卖点的3D效果,在赢得票房的同时,几乎成了《唐》的一处致命硬伤:3D效果不痛不痒,却严重伤害了影片的故事叙述。

  抛开3D不说吧,在故事上,我觉得内骨骼(也就是基于影片各种主要设定而存在的逻辑)似乎有点小问题。

  唐吉的主要对手是当朝高官的三个坏儿子,这三个坏东西虽然都有官职,但三脚猫也好四脚壶也罢,手下都有那么几下子,却都被唐吉误打误撞地打败了,非但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成全了唐吉的侠名。

  这太有喜剧性了,接下来,就应该依着这个路子,让这三个为虎作伥的龟儿子一路怕下去,可是当三人在山顶截住欲救翠花的唐吉,态度和认识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儿,原本对唐吉怕得要死的三个手下败将又敢出手了,而且似乎早就看穿唐吉似的。如果真要这样安排的话,三个坏东西的表现就有点不可思议,让人笑不起来了,搞不懂他们前边是在耍唐吉,还是在骗观众了。

  又或者说,如果不这样设定,不让唐吉被打下山崖,后边的唐吉就不能重新认识自己,就不能在清醒的状态下依靠自己的勇气侠义,唤醒众高手心中深藏的正义以打败恶势力?

  那么这么写是不是更顺畅些:三个坏儿子依然怕唐吉怕得要命,唐吉因为某些事,自己认识到自己其实并不会什么绝世武功,更不是侠客,但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由以前的魔侠成为神侠(当然不是神经病之侠而是精神之侠),为了拯救一个普通小民女的幸福,为了唤醒人们心中沉醒的正义,他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对抗恶势力,结果受到众侠士的响应,除掉恶势力,抱得美人归,皆大欢喜。

  再有一点想说,就是谁演桑丘的问题,觉得选王刚老师来演,似乎很不合适。

  王老师把和坤一角儿简直演活了,这一形象深入人心,以致观众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王刚就是和坤,和坤就是王刚!

  所以王刚先生几乎成了和坤的化身,是和坤的特型演员,以至于王刚先生出演什么角色,我们都觉得那是和坤变的,呵呵!

  桑丘何许人也?一个农民,憨厚,头脑简单却爱耍小聪明,心地很善良,让他在疯疯癫癫的吉诃德先生身边,我们应该感到安慰。

  但是现在呢,桑丘被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奸臣附了体,我们就有点笑不自然了。

  桑丘的眼色心计,一举一动,都让我们联想到了和坤害人的伎俩,心惊肉跳,倘若旁边加上了个刘庸或纪晓岚,最后再加上个半昏的乾隆,我们或许还敢大胆地笑两声(因为潜意识里会觉得有清官明君护着自己),但清官明君不在,那我们就不太敢随便发笑了,心里有顾忌啊!怕我们笑错了,会得罪了披着羊皮的和坤或怀揣狼心的桑丘,断送了自己的小命!

  呵呵,前都是说笑,一句话:观众笑得不痛快,老怀疑桑丘有阴谋,没安好心。

  不知让范伟大哥哥来演是不是更合适些?

  期待着阿甘下一部电影,《大闹天宫》拍成3D一定非常有看头,也许《唐》片只是为《大》片练手的?也未可知!!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观后感(十):莫名其妙的年代

  我喜欢看影评,却很少去写,这大概是人类的劣根性,喜好索取而少于付出,而这篇影评之所以会写,却与魔侠传没多大关系,说实话,一部烂片,并不会给人多少评论的兴趣,但既然动笔了,就还是对着电影随便说两句。

  魔侠传算不上一部好片,阿甘在圈内也缺乏基本的号召力,这部电影虽然号称“3d力作”,但其实没有盛名也依然难付,无论从剧本还是镜头感,从整部影片的节奏还是导演的叙事手法,都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女主角林嘉欣显然是为了生孩子赚钱而接的片子,在表演上没什么可说的,只能算一个胖花瓶(真心话,林嘉欣也就是一甜姐儿,拍这部的时候似乎快怀孕了,没什么看头),而郭涛在影视圈混了多年,虽然凭着一部《疯狂的石头》咸鱼翻身,但真正挑大梁的片子真心没几部,至于王刚秦沛这些老戏骨,不过是对得起自己片酬的表演,要真从里面找出些什么来,那无异于缘木求鱼。

  说实话,我很少去电影院看片,不是舍不得花钱或是懒得走动,而是我总是喜欢在看电影时抽烟,这是总也改不了的毛病,碍于现如今的规定,电影院注定是我难以迈进脚步的地方,而这,也是我不喜欢写影评的原因,一个看枪版的货,再去对着人家赚钱的东西唧唧歪歪,自己的心里也多少会有些负罪感。既然不喜欢歌功颂德,便也不好在红口白牙的骂上一通狠话。

  当年之所以会在网上找出这部出来看,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堂吉诃德”四个字,相信真正读过塞万提斯作品的人都没法对这个名字有太多的抵抗力,虽然在看完这部魔侠传后,心情并不太爽,但我依然觉得俞白眉在编剧上并不算亏心,至少对得起堂吉诃德这个名字。

  还记得在《堂吉诃德》书中,塞万提斯总领全书的一段话“去做那些不能实现的梦,去击败那些不能击败的敌人,去忍耐那些不能忍耐的悲伤,向着那些连勇敢的人都不敢涉足的地方不断迈进。”

  这个时代缺少英雄,尤其是在国内的影片中,这样说并不是指国内的电影没有英雄人物,那些高大全式的电视人物,或多或少带着些假气,总是令人提不起兴致,我向来以为国内电影处理最好的是那些卑微的小人物,这也许又是广电带来的阉割特性。

  而反过来说,似乎美帝国主义在这一点上要比我们处理的好得多,无论是《复仇者联盟》《蝙蝠侠系列》还是《我是传奇》,都将那些带着人味儿的货表现的不错。

  似乎现如今的中国电影人对于英雄这类角色敬谢不敏,也许在集体主义盛行的过国度中,想要突出个体真的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可是这些人是不是忘了,真正令人感动的,不光是卑微生存着的小人物,还有那些撑起道德脊梁的家伙。

  似乎这个时代的中国已经没有了英雄,而恰恰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中国历史正是由英雄撑起来的。似乎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我们习惯在人前装出一张无所谓的笑脸,我们习惯在权威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我们习惯为了某些东西放弃更多的东西,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甚至于电视电影中也忘记了,有些东西重要到不可以失去,比如道德,比如英雄。

  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电影中充斥着如金陵十三衩般奇怪的阶级感,充斥着莫名其妙如唐山大地震般依靠悲惨赚取眼泪与金钱的民族伤痛,我们到底是怎么了,这些导演到底是怎么了?在现如今的中国烂片成堆,无极战国白蛇传说新少林寺画壁杨门女将,这些号称大制作的烂片将我们轰炸的体无完肤,却依旧春风吹又生的层出不穷,我搞不明白,这些所谓的大导演到底要做什么?

  话说得点多了,在转过头来继续说这部《魔侠传》,俞白眉与阿甘,似乎试图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我只能说似乎,因为这真的是一部令人难以叫好的电影,他想要将堂吉诃德的坚持赋予主角,却只能令主角变得令人可笑,这并不是演员的问题,郭涛的表演虽然称不上好,但也没有太多可以挑剔的,我只能说是导演手法的问题,阿甘是那种心气大于实际的导演,眼光是有的,但水平只能说是三流,我真的不想去评论俞白眉的剧本,但是真的,俞白眉顶多下了三分力,这部剧中,有太多的硬伤,有太多的不恰当,无论是镜头还是叙事的手法,都没有任何可称道的东西,唯一值得称道的,还必须去向塞万提斯去致敬。

  其实这部电影中有一句话说对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既然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都已经躲起来不做事,我只能勉为其难了,如果这条街上的每个人都保持沉默,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鸦雀无声,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让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这样头脑简单的傻瓜,遇到了危难不会袖手旁观,坚信邪不压正的简单道理。”

  堂吉诃德冲向怒号的风车,文天祥冷对凶猛的元兵,有没有一个人可以横眉对待整个世界,答案是没有,他的结果只能被巨大的车轮所碾碎,在国人专家的口中,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为了讽刺欧洲无聊的骑士精神,是为了抵制那些毫无意义的其实小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堂吉诃德是个英雄,所以被风车碾碎;郭靖是个英雄,所以死在了襄阳城下;文天祥是个英雄,所以全族死于元兵刀口;做英雄,向来是没什么好下场的,所以聪明的中国大导演们绕开了那些危险的路口,向着金陵十三钗,向着非诚勿扰,向着唐山大地震,向着山楂树之恋,迈出了自己坚实的脚步。

  这个时代与英雄无关,只关风与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