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官僚们的夏天》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官僚们的夏天》的观后感10篇

2022-03-22 03:3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官僚们的夏天》的观后感10篇

  《官僚们的夏天》是一部由平野俊一 / 大岡進 / 松田礼人执导,佐藤浩市 / 堺雅人 / 高橋克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一):关于官僚的理想状态

  为了雅人叔快进看了一遍,话说这剧收视率不佳不是没缘由的,赤裸裸的理想主义,让人觉得不真实。

  细节错误之处望海涵。

  首先要定调:风越、庭野、鲶川三人组,在政治上确实是显得理想化。作者的态度比较模糊,似是偏赞扬,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为了收复冲绳,就牺牲纺织业吗?”“民众怎么办?”这是最可怕的为政的误区。所以后来风越质疑须藤时,须藤说:“我们的政见已经越来越遥远了。”须藤在坐上总理之位时,也感叹:“坐上了这个位置,才知道池内大臣的想法。”

  理想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为官者,不能没有理想和原则,否则就成了牧顺三式的反复无常;却也不能如风越三人众,让理想成了实践的绊脚石。

  综合来看,反倒觉得片山是比较有前途的。既有自己的信念,也懂得从大局观权衡妥协。

  牧顺三式的挣扎,从某种程度上讲,称为徒劳也不为过。次官位置也好,政见不同也罢,我们不能简单说他是投机背叛,但功利心太重也不是好事。很多时候,人不能和命争。你以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其实所获得的一切不过是早已注定的结局。意思是说,政治斗争中的投机、功利心,是不可取的。政治家就是庖丁的刀刃,要游走于关节空隙之间。倘若真的赤膊上阵,用细刃去劈折骨头,就太差劲了。

  有一以贯之的“道”,又能不为“道”所局限,在实践中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是比较好的状态。

  一开始我以为庭野是这种,因为他跟IBN高层谈判的时候还懂得让一步说话。后来发现这货直到鲶川死了也没明白,还跟片山打了一架。鲶川真是白死了。

  而这部剧对我最大的启发是,浑浑噩噩,没有理想的人,是不会真正快乐的。有自己的理想,然后去坚持它,实现自身的价值,是唯一能够让人心甘情愿奋斗的力量。鲶川死的时候是笑着的。

  我反而是在这么小的年纪里就太过于圆滑了。或者说,对自己的梦想太过于没有信心,而选择了全然的规避啊。

  堺雅人自己自身的道路,恰恰就是对以上理论最好的诠释。

  该得到的东西,总会得到。

  眼睛只看着柴米油盐的话,如何能走向更远的远方呢?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二):观后感

  看到第八集,心潮澎湃,又想起了被银英帝国双璧支配的喜悦。玉木和风越遭际和人设上堪称镜像(类似的镜像还有牧鲶、片山和雅人叔的角色),编剧一边倒地塑造国内产业派实在是太样板戏。

  联系产业界一线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现在的计算机行业已经过了大的硬件投资时代了,为人才提供合理的激励恐怕是需要empower people才行。

  —

  为了产业政策而来,意外地看来大半集的蜀洛党争。

  第六集看完是真的觉得有点意思了,猜测国内派和国际派的大臣级别斗争原型来自岸信介和池田勇人。从池田的政治资历来看,不太可能有池内大臣那么强的产业政策制定能力和影响力,应该是原著作者做了很多戏剧性的夸大。

  第七集看完,这剧尽管只有10集,却意外地慢热。历史真是最好的剧透orz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三):折射的问题记录

  日本何以十年摆脱战争对经济的毁灭性影响实现经济复兴?何以再后十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直至最近才被某对岸大国超越?在毫无突出要素禀赋的前提下,日本是如何完成此等非威权主义式的经济高速增长的东洋奇迹?被排除在大多数经济增长理论之外的个别人的entrepreneurship究竟是电视剧主旋律还是真有其深远但深藏的影响?

  ep1

  如何选择进口和开发自主产业?国际分工的形成?

  政府对国内产业跨越式的创新开发和发展如何鼓动和助力?

  金融产业银行贷款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ep2

  家电产业从白电向黑电过渡,电视机企业面临高成本和过剩竞争厂商饱和的问题,开发投资难以回收。政府的对策为制定产业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生产厂家转竞争为合作(强制整合?),放弃大屏幕统一生产14寸以降低成本(政府对产业干预和限制是否合理是否违反市场经济 )。普及电视机和中小企业生存的矛盾。是否限制进口和批准使用专利厂商数目的问题。(合同当时都由通产省统一中介管控)。降低物品税对普及电视机的影响。

  日本产业结构绝大数是中小企业,其产业整合的得与失的经验。

  产业保护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大问题。与美国政治上的谈判难题。

  美国从黑白电视机向彩色电视机过渡时期是巨头垄断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这时由日本企业接手生产,借此打开美国的出口市场。

  政府如何对企业在不浪费技术积累下的行业转型引导?如何对短期无法盈利市场化的新兴高兴技术产业提前布局?

  奥林匹克经济效应的影响。(1958东京塔建完电视机从10万降至6万皇太子结婚)

  ep3

  纺织行业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龙头,一美元衬衫成功席卷美国市场。Made in Japan在当时与现在的中国制造的口碑无差。美国强压政策迫使日纺织品自主规制,导致纺织业陷入被迫萧条。

  ep4

  自由贸易下才能产生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保护主义下产业才能发展壮大的矛盾。

  1961年日美安保条约签订同时,纺织萧条没能改善,中小企业相继倒闭。政府对美承诺三年内加速开放90%日本国内市场。

  ep5

  以计算机产业为参考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建设上与高技术基础高预算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的发达国家产业竞争?通产省当时为了扶植国内产业,对海外电脑产品进口实施全面禁止,但日本技术大大落后于欧美,银行贷款也拿不充足,同时还有专利合同的问题,而且国内企业也有想用进口产品的需求(开发国产飞机建设摩天大楼)。

  资源贫乏的日本,如何成功靠技术力量来在竞争激励的国际市场上生存的?

  收入倍增计划如何成功?

  完善产业基础法律对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的重要性,尤其在国际产业与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促进产业整编企业合并,政府提供税收金融方面支持)

  吐槽一下,这集最后实在太个人主义主旋律电视剧了。所有看这剧的人都会问得问题是单凭几个官员的热忱怎么可能就此改变一个国家至少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了?社会的风潮和走向岂是个人能改变,哪怕其坐在多高的权力座椅上。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动力归因于良性有效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这是在电视剧之外要去挖掘的。究竟什么样的独特的环境诞生了日本的通产官僚诞生了专研技术的会社社长?这或许是更关键的问题。

  ep6

  昭和36年,国产机动车销量增长,家用电器开始对外增长,日本经济循序渐进产业结构开始初具规模。收入倍增计划和太平洋工业带构想下,各地大力建设工厂及工业园区,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产业政策忙于准备应对未来的国际竞争。由此伴生的环境污染等环保问题,当时还很少有人认识到其长远的影响。(黑水事件)发展中国家快速工业发展和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矛盾。

  ep7

  主要自由化商品:

  昭和35年:生铁 鲜奶酪

  昭和36年:铝 速溶咖啡 缝纫机 可乐 假花。。。

  昭和37年:原油 肥皂 丝袜 香蕉 果酱 豆油 果冻 钢笔 可可粉 纸张 纸浆。。。

  昭和37年日本经济迎来第二艘黑船-贸易自由化浪潮,可说是战后对经济最大的考验(可乐进口之后国产汽水卖不动了,香蕉大量进口导致价格暴跌,农业收入骤减),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国内产业保护法被立案。其方法以产业整编为主,如构思把机动车业界的生产商整编成三家,剩下的小厂商改产货车和轻小型车辆为后路。(当时背景为日本所有厂商的营业额只是美国巨头企业的零头,同时国内过度竞争使日本厂商难以有效盈利生存,当然通产省这样做有缔造垄断企业之嫌 )公正交易委员会和银行协会对国内产业保护法也理所当然地持反对态度,表示是在向战时统治经济的倒退。

  这集大半都在搞政治斗争人事变动,无趣了点。崇高的理想没有不择手段的气魄何事能成。还是之前说的,关键是经济制度、秩序和结构,政治家的私欲每个国家的都一样,经济结果却永远是迥异。

  ep8

  昭和39年,东京奥林匹克。

  石油的自由进口促使煤炭行业进入严重萧条。围绕大量解雇矿工问题,各地开始产生公会斗争运动。国际通商派对夕阳产业采取放弃态度,认为把税金花在夕阳产业上是白白浪费进一步经济发展的机会。

  “若被第一线的热情所动摇,就无法冷静判断如何促进适应国际化大潮了”

  “若无热枕 还能成就何事”

  美国的现代式经济和产业一种经济学的观点是来自于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而这种投入最初是看不见经济效益曲线的。西方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发生在西方科学革命的基础之上,而西方科学革命与经济完全无关。

  ep9

  昭和40年,日本受到奥运景气的反弹,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同时物价上涨,公害扩大,地方过疏化城市过密化等,被称为增长代价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另外,通产省产业派认为日本石油依赖进口,为防万一被切断进口,必须妥善保护好煤炭行业。 这或许为之后石油危机日本经济受损较轻打下一定基础。

  ep10

  昭和四十年,经历过萧条之后,日本经济正要重返复苏的轨道。与此同时,主要能源转为石油,煤炭行业日益衰退。曾是战后龙头产业的纺织业,则自日美安保改订时牺牲性的自主规制起,再也没能摆脱长期的结构性萧条,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直无法找到出路 。(其本质是人口红利的低工资在经济增长后竭尽了吧,变得无法和韩国台湾等地进行成本竞争,朝阳行业总有变成夕阳产业的一天,只是突发的人为性夭折显得太过让人不忍心一点了吧)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四):Debating Japan’s ‘economic miracle’

  The most volatile debate in regard to modern Japanese history has been that over the methods Japan used to achieve its remarkable economic growth after 1945. In the 1950s and early 1960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tists and historians, such as Edwin Reischauer, suggestedthat the Japanese recovery was a testament to the enlightened guidance provi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was accordingly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of how the modernization theories of economists such as W.W.Rostow could work in practice. This in turn led to a backlash in Japan, in which Japanese economists proclaimed the indigenous, cultural roots of its success. This debate is described in a fascinating article by Laura Hein, ‘Free-Floating Anxieties on the Pacific: Japan and the West Revisited’, Diplomatic History (1996), vol. 20, pp. 411–37.

  The nature of the analysis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1982 with the appearance of Chalmers Johnson’s highly influential book,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Stanford, CA, 1982) in which he argued that the Japanese state, in the form of MITI, had been the key element in guiding the economy towards rapid growth. Japan, he argued, was a ‘developmental state’ that operated in a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way to the American capitalist system. This thesis not only sparked off a new historical discourse, but also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how it should deal with Japan and its ever-increasing trade surplus, and inspired a number of commentators to engage in ‘Japan-bashing’ books and articles. Gradually, a number of Johnson’s contentions have been challenged. Writers such as Daniel Okimoto (1989)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ITI’s record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was far from flawless, while others, such as Kent Calder (1993) and Mark Mason (1992), have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the large industrial companies. Furthermore, as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becomes subject to greater scrutiny,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encouraged Japanese growth is once again being studied, most notably in Aaron’s Forsberg’s book America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Chapel Hill, NC, 2000). The idea that there is a monocausal explanation for Japan’s success is thus not sustainable.

  Moreover, the nature and intensity of the debate have changed over time. In the 1980s the Japanese model appeared as a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 a possible panacea to the development conundrum, and therefore became one of the central research areas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economy. However, Japan’s poor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1990s has undermined the relevance of the debate, making it increasingly of academic rather than political interest. Indeed, those working in this field now have to account for the relative failure of the Japanese system in the 1990s.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五):发展的道路大家都是一样的啊

  把日本发展成比美国更富强的国家……

  多么熟悉的台词,这样看起来,想当年这种题材的国产剧可是比比皆是啊。

  至于风越同志,特意翻译成这样,大概也是字幕组的幽默吧,发展的时代大家都有很多共鸣……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六):记那个夏天

  终于在暑假,这个夏天看完了《官僚的夏天》这部剧,说是主旋律,但丝毫没有中国主旋律剧中主角高大全的通病,国产剧中的主角即使失败也是为之后的成功做铺垫,即使有缺陷也是无伤大雅,或者说是为了刻意接近平常人而不得已之作。

  以前我只以为我对老人以及动物没有抵抗力,现在发觉对这种有着及其坚定信念的人也无法抗拒,大概我做不到,所以会羡慕崇拜。当最后一幕风越和庭野倒在示威人群中,满脸鲜血时,庭野露出一贯的笑容,微微说道:“我累了,想休息了。”之后出现大片的天空,会不会有浮生一场皆成空的虚妄?喜欢庭野,喜欢他之前不顾一切的拼搏和干劲,虽然有时在错误的道路上也许收手才是前进,但当时的日本,谁有这种洞察世事的能力?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将自己认为对的做好。更喜欢他云淡风轻的接受自己的失败,仿佛自己过去的努力都可以如烟云散去,自己内心却不起一丝波澜,拿得起也放得下。喜欢玉木,虽然在仕途浮浮沉沉,却未改其志,将次长位置交给即是朋友也是对手的风越。个人的恩怨情仇在国家面前只能退居其次。不喜欢牧,因为他变得世故了,将官僚的责任抛在了地位之下,有才华却未能坚守初心,但审时度势在国家前途未卜之时也许是明智的,不能苛求一个人刚开始就正确,不让他改正错误。

  一向喜欢政治剧,感觉像后宫剧般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个人的私欲,以及各种不可告人的勾当与复杂的人性交织在一起,尽显人性本恶。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七):另一种视角

  说实在,这剧远称不上完美无缺。不少具体的地方都不是很经得起推敲。而且结尾感觉断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连一点告了一个段落的实在感都没有,也完全不是一个新的开始。

  但是这剧让我找回了我心目中的日剧的感觉,完全戳中了我的泪点。

  并且它给我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如果按照我原先的看法,真的觉得贸易保护什么的完全不应该。但是看到这剧,我却第一次觉得真的很难判断对错。或者说其实根本没有判断对错的必要了。就像剧里一直强调的,官员本来就应该保护本国的国民。其实看美国的所作所为就很明显了,不光在贸易上,在各个方面都在强调自由民主一类的话。但是说到底,这些也不过是好用的幌子罢了。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在为本国利益服务。并不是说自由民主不好,但是当它们被置于特定方的利益下而提出,然后就有一帮有关或无关的人为其而动并引以为豪,而成就特定方的目的,这不是很可笑么?

  不过说起来,这剧还真是不适合比较爱国的人看。虽然里面并没有太多直接涉及二战中日本的是非问题。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八):第一集

  会看这部电视剧,完全是因为自己对政治类题材的小说电视剧的惯性

  本以为是说日本现代政治体质的问题

  没想到开篇就是讲日本的战后经济发展

  要说日本的政治体制,固然是弊病众多

  而借着战后政治扶植而起来的一众垄断企业,它们的问题也被无数作者写进小说,比如《浮华世家》

  但是这部电视剧却抛开政治的形而上的论调

  展现出来的画面

  在这个同样是战后几乎化为废墟的国家里,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正在做着的,全部都是经济的发展

  如此理所当然无庸置疑的事

  正在看着的我,感到的却是难以言说的不甘

  如今已经成为一大批美国人的家用车首选

  而站在此时回顾历史的我们

  能够做的,究竟是什么呢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九):官僚们的夏天

  终于把宇田老师推荐的这部剧集看完了,当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不过还是很喜欢旁白的那种具有时代感的嗓音。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日本官僚制度的冰山一角。原来一个课长或者局长,也可以经常见到总理大臣。而省里的一把手实际上是只担任次官的官员,大臣基本不参与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事务则由庞大的基层公务员群体完成。所以也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尽管上层频繁更迭,特别是首相,但是由于基层公务员的任职相对稳定,一些政策和制度得以长期地执行和延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政治如此动荡,但是社会体系却如此牢固。

  如果从具体的内容来看,整部戏在表现官员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展现出高超的一面。与中国电视剧相比,党派之争的表现更是差了很多。但是好的地方是,它紧紧地围绕了日本在五六十年代那个让人激情万丈的年代,描述了日本如何从一个落后的战败国,通过发展自己的产业,一步步地在世界上占据自己的地位。纺织、国产车、计算机、飞机等,都是在国内不断推动和国际上的不断施压下,慢慢崛起的。有个IDN公司的谈判代表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你们日本要在5年后举办奥运会,还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不成立的。北京奥运的时候,大概世界也是这么看中国的吧。

  演员方面,雅人叔的表演仍然很出色,北大路爷爷依然展现了戏骨的风采,但是男一号不怎么感冒。

  《官僚们的夏天》观后感(十):爬起来之后是最重要的。

  一股脑儿写出来,恐怕会变成众矢之的,所以只有只言片语。

  让我们抽离地看待这个问题。

  爬起来之后就不要总是去回想是谁把你绊倒,就算怪了别人也要想一想为什么自己被绊倒。不要总是去回想自己被绊倒的时候别人的嘴脸。不要总是去纠结别人绊倒你的手段,不要总是去一次又一次地提起自己曾经跌倒,不要总是为了别人是否承认劣行而愤慨。

  因为已经过去了,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重新开始了,别人就是别人,别人不等你,别人不会因为你的抱怨郁闷纠结而停下脚步。不要奢望任何人会和你同仇敌忾,不要要求别人一直以同情悔恨地姿态和你相处。谁也不会等你,谁也不会因为你辉煌的过去而对现在的你而毕恭毕敬。

  接受人家的帮助与扶植的时候,人家就是人家,无论你是否和人家的思想一脉相承,人家还是人家,为什么帮助你扶植你,一定是想得到什么回馈。所以,不要以崇拜的眼光看着人家,不要一旦人家不如你的意了就很受伤害,不要指望人家全心全意,脱离也好决裂也好,请淡定,因为人家始终是人家。

  在和平的时代,对待人家的帮助,不要感激涕零,要直起腰板说让我们共同进步,他们是对手不是恩人。在和平的年代,对待伤害过自己的人,不要一直横眉冷对咬牙切齿,要直起腰板说让我们比试比试,此刻他们是对手不是仇人。

  面对人家的发达先进,不要想“哎呀他们真好好羡慕”,不要想“好什么好这一切都是假象”。不要全心地膜拜人家妄自菲薄,也不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人家的牛比搞无谓地阿Q式地“破坏”。要想打击敌人战胜对手,不是要去搞破坏,而是想为什么他们能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不要羞于向对手学习,不要羞于承认自己和敌人的差距。

  在爬起来之后前行的道路中,难免跌跌爬爬,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说我刚才没有踉跄,我是在跳舞。找到问题所在,改了就好。不要和自己说我是多么的强大,现在我的速度最快,自我催眠是最软弱地表现。打肿脸充胖子充的了一时充不了一世。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自家人搞破坏的处处都有,可是要孤立他而不是和他站在一起也不是站在一边看热闹也不要冷言冷语地说风凉话。口舌之争什么也改变不了。

  不要抱着屈辱自怨自艾,要用牛比来让别人忘记我们受的屈辱,要让别人敬畏我们而不是同情我们。

  别人嚣张是别人的事,看不惯也没办法,别人就是别人。骂他几句就好,不要死楸着不放。

  许久以前看过书,这次只看了一集还是感触良多。

  我啰里啰唆真婆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