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子弹飞》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让子弹飞》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06 03:33: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子弹飞》经典观后感10篇

  《让子弹飞》是一部由姜文执导,姜文 / 葛优 / 周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动作 / 西部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让子弹飞》观后感(一):姜文:荒诞浪漫中国超人

  姜文:荒诞浪漫的中国超人

  爱王崴

  【提醒:有剧透】

  看过姜文的《让子弹飞》,第一反应是这家伙真是在“玩”电影,似乎正是为了掩饰自己诗言志”的政治梦想,所以用了极其复杂的电影结构和语汇来迷惑观众和审查者,玩耍之余则不断四面出击嬉笑怒骂、恣意幻想,让有心人从中读出辛辣讽刺,而无心者则尽情享受动作的快感视觉跳跃

  这样做,其实正是中国气候环境下一种另类奇葩。以姜文文革出生的背景红色教育的前半生,带有个人英雄色彩社会正义其实是他一直渴求的电影理想。这种正义,与劫富济贫称兄道弟的民粹主义草莽江湖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这种内在理想,如果放在美国电影创作的环境中,就很容易进入大片流水生产线,变成个人英雄主义高调歌颂,例如《罗宾汉》、《勇敢的心》之类,如果加上科幻外衣,就是《超人》电影系列。然而在当代的中国,这样的价值观已经不符合社会主流阶层期待,也不符合怀疑主义民众智商,所以,姜文不能拍。如果这种电影理想来到香港,放在金庸留下来的武侠传统中,也很容易进入功夫片类型的大仓库,从中演绎才子佳人、英雄隐士阴险反派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然而这个设定又太陈腐了,一旦进入就要受到功夫片套路摆布,所以,姜文也不能拍。

  选择民国军阀混战为背景,是身在大陆的姜文可以选择的最优环境。但是,故事不能说得太细,说得太细就容易让人捉住把柄,在审查上也踏过了重大历史题材界限更何况,把故事说细,不是姜文的强项,也不符合他内在的宏大理想。所以,就把背景虚化吧。于是,就走上了荒诞浪漫派的道路。倒是在无人之处,开出了一条新路。就像姜文自己电影里说的:世界上本没有路,有了腿,就有了路。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没有人挑战姜文,因此他就是王者,可以将情节故事任意设置,可以将自己的理想装扮、抹上俗气的、死人般的大红大绿让人看不出来。这就是他在电影中所说的“死人比活人好用。”

  姜文在此片中向往的,其实仍然是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热血沸腾铁骨铮铮的,童话一般,但又和美国超人类似的境界,我相信他拍这个电影的过程本身就是莫大的享受。在这里,男主角是他自己,有着过人的、传奇般的胆识力量举手投足都是盖世英雄或者枭雄的气概男人对他都是敬佩,女人对他都是臣服。而他的配角呢?因为电影本身有好的资金运营人格魅力,所以来自大陆以饰演机灵油滑知识分子市民见长的葛优“汤师爷”成了辅佐他的力量,而来自香港以饰演黑帮头目见长的周润发“黄四郎”则成了他的假想敌。与其说这是电影情节设置的必须,不如说是他自己个人英雄角色想象实现,而且,有着审查方面的顾忌(谁来当反派,反派是不是影射谁?只有让润发大哥委屈了)。

  和美国超人一样,姜文作为男主单枪匹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点石成金,身边有着源源不断的力量、武器装备人才,并有着贤惠漂亮女性作为辅佐,永远不会失败,即使一度无法唤起民众,通过努力,也算激发了他们“心中的怒”让他们起来共同讨回社会公平。最后,姜文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最美的结局,由于对权力金钱美色都有着驾驭的能力却又无比超脱同时对于民众的卑微贪婪心知肚明,他在全片的结尾,选择了一无所有特立独行骑马而行,不受俗世恩怨羁绊。他所跟随的,只是幸福化身,自己的替身弟兄和自己所爱的女子寻求新生活,或者看着别人“去留洋”并祝福他们。从这个意义上看,姜文的个人意识强烈的,社会意识清醒的,内心责任是强烈的,他所要说的东西,比单纯的类型英雄片,还要多那么一分浪漫,多那么一分超脱,由于在特定的中国环境多那么一分顾忌,也还多那么一分不易真切

  姜文的电影,自《太阳照常升起》以来,似乎确实开启了自己的一套语汇。这套语汇和正统的电影语汇不同人物行事做派都有夸张乃至荒诞之处(例如老六荒诞的自杀,如当年黄秋生荒诞的死亡一样简直是上帝之手所造,而打鼓队的涂脂抹粉也是夸张之至),情节编织之处又常有断层和率性之笔(例如对反派黄四郎的交代,基本是漫画式的,鹅城百姓所住之处,乃是废旧围城,绝无人气,他们日常生活如何,到底与权贵何种关系,用几辆马车竟然就说完了),视觉构造更是常常进入明显的隐喻(例如保镖站在长城之上、麻匪将大大铁门用弹孔打出问号),对白台词则更多地出现导演和观众之间,而不是演员本身互相在对话。这就像一个实验派的话剧,兴之所至,舞台背景可以进入超现实,演员也可走下台来和观众交换意见,又依旧上台去接着演戏。这些,都有可以值得咀嚼之处。但是姜文也有偷懒的地方。反派替身的设置,本来是非常初级拙劣的电影创作手法,可是在姜文这里,丝毫不加设计和掩饰,甚至还在提醒观众,你们也要看清,到底电影中哪个是我,哪个是我故意表演给你们看的。另外,姜文也毫不掩饰自己的个人性格兴趣,哪怕以牺牲电影质量和跨文化沟通价值代价。例如,在片中滥用的毫无必要的日常暴力和对小人物之死的离奇冷漠,安排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过多单调的转圈镜头,与情节无关的耍聪明和嘴皮子的对话,以及表现实在平淡的女演员(显然导演并不打算给她们安排花瓶和性幻想对象以外的更多任务),当然,还有几乎是为了省钱而沿用的久石让的音乐。(也可以说是自己对自己致敬,但也来得太早了些吧)。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都应当算是电影本身的问题,几乎使之难以进入一个不了解中国背景的观众的视野。然而,在粗话暴力发泄的快感之后,当鲜艳夸张的视觉奇观之后,当目瞪口呆的观众,和他一起仰望天空自由自在的苍鹰飞过之时,人们也许会在这个的确充满社会不公的、权力金钱至上的当下,获得一份厮杀和咒骂的痛快,获得一种想象中的英雄主持正义的平衡安慰,也获得心灵的一丝宁静。如此,或许就是姜文这个绝对本土的、荒诞、浪漫、内心仍不愿随俗的“中国超人”所能奉献的最好礼物。我们当不了摩尔去揭露财富分配的不公,也不想去做默默奉献的老百姓离开财富圈,那么,至少,在创作上,能表现出对财富和权力的某种气节,同时对外表油滑但是本质真诚知识分子小市民表示和解乃至友谊,也算是一种态度吧。

  《让子弹飞》观后感(二):三大主角背后的军阀割据

  马邦德 马帮的 马.邦德 这家伙是拿过枪的,在吃火锅说时就说了走南闯北靠的就是能文能武,车上那个军队叫做铁血十八军,是发动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团体。老马要不是革命中混过一官半职,在军队里面也是拉不到人的;,而且他的雇佣军素养很高连饭都不吃。考虑到山西挖煤,可能是阎锡山的手下。而且他能吹出大哥死了的口哨(也是他放出了老二消息给黄四郎)。

  黄四郎 刘都统的人,刘都统是袁世凯的人。黄的地雷有含义辛亥革命就是地雷无意中爆炸引发的,(“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设于汉口俄租界内的机关因装配炸弹生意外爆炸,俄国巡捕“查获黄星国旗(即铁血旗)多件”。11日黎明,武昌起义成功全城被革命军克服。”黄四郎说限量版炸弹有两颗,辛亥革命爆的第一颗应该就是引文这颗。)黄四郎一直都是革命党人,但是后来革命党分化,他跟了刘都统一脉,后来投靠袁世凯。

  张牧之跟着蔡锷是很清晰的了。

  都统级 蔡锷都统 vs 刘都统 vs 阎锡山

  下属级 张麻子 VS 黄四郎 VS 马邦德

  黄四郎说20年前见过张牧之,其实见的不是张麻子而是蔡锷。1900年蔡锷在日本学军事,黄四郎应该也在,这就是一面之缘。“灯火阑珊他暮然回首”说的不是见面当时情况,而是虽未谋面但是交手的过程。暮然回首说的是蔡锷革命失败被袁世凯体系压制,“而我却隐藏在灯影里”是说黄四郎混在袁世凯队伍中,但是还没有机会登台唱大戏。黄四郎看到张牧之想起了蔡锷(两者性格很相似),但是张牧之不如蔡锷的就是张牧之不会装糊涂(蔡锷和小凤仙就是经典的装糊涂故事)

  故事逻辑应该是 辛亥革命后马邦德在阎锡山、刘都统、蔡锷等各方势力互相割据。袁世凯称帝后 阎锡山刘都统从了袁世凯,蔡锷反袁跟这刘都统应该干过一仗。后来蔡锷失败,手下落草。阎锡山(北国)想抢刘都统(南国)的地盘 ,但是前五任县长都被刘都统的人黄四郎干掉了。阎锡山派了马邦德去蹚浑水(马邦德顺带骗了情人大笔钱,因为他不需要买官)。结果被张牧之搅合。马邦德就坡下驴让张牧之出头

  故事的一个硬伤就是 韩旅长是干嘛的?

  《让子弹飞》观后感(三):很好看的一部电影,虽然还达不到经典的程度

  子弹刚上映的时候,手里有张团购的电影券,犹豫是换赵氏孤儿还是这部,或者干脆等非2,看了豆瓣的评论后,毫不犹豫选择了子弹,9.3分,把我的期待度整个拔高了,今天看过后反而觉得时光网上的评分似乎更加客观和中肯,8.3分是个比较理性数字

  我虽然喜欢看电影,但远没有达到准专业的鉴赏级别,比如很多人提到的配乐与太阳照常升起相同,请原谅我这种乐盲,虽然曲子非常特别,我也从没有想过把它们联系到一起。

  就谈谈印象深刻的几个角色吧:

  葛优,我认为是最出彩的,收放自如可惜非2还没有上映,赵氏孤儿在看了评论后我就决定网上看了,所以这两部片子里的葛优暂时无法比较,但是冯导的片子已经把葛大爷模式化了,估计葛大爷想通过非2有什么演技上的突破比较困难,赵氏孤儿,看了评论并没有对葛大爷有太多溢美之词,我觉得明年的各大国语电影节葛优凭着子弹一片问鼎最佳男主角的几率极大

  姜文,毋庸置疑才华横溢,只是因为有葛优,在演技上显得有些中规中矩,稍觉暗淡

  周润发,恭喜他,这次碰对了导演,可以让演技充分发挥,好过近几年他拍的所有片子。只是他比姜文还惨,因为这次碰到的是葛优和姜文,星光自然更加暗淡了。

  姜武,仅就演技而言,与他哥哥比起来还有很多路要走,虽然演的不错,但总觉得有点过,有点演话剧的味道,放的自如,收还有待加强。

  张默,说实话,出乎我的意料,演的非常自然,尽管是与姜文配戏,但不见怯场,当然也是因为对于他我本来期待度就不高的关系。

  陈坤,表演的痕迹虽然还看得出,和姜武一样,收的不太好,但也是有了不小的进步。

  刘嘉玲,半本色演出吧,可惜的是一口港台腔的国语让窑姐的形象略打折扣,但纵观国内女演员,能演得出这种风尘味重的还真没有几个。或者何赛飞?可惜配姜文有点老了。

  周韵,本色演出。

  胡军,本色演出。

  廖凡,这是个脸熟却一直叫不出名字的演员,好像非2里也有,很高兴一直有这种绿叶型爱演戏的年轻演员,个人认为在这部片子里,演技已经胜过了姜武和陈坤。看了这部片子,我就想到一个人,林家栋,不知为什么,感觉两个人很象,都是只要坚持演下去,假以时日,必成大器的那种演员。

  老七也演的不错,很遗憾,我不知道叫什么。

  冯小刚延续了功夫的套路。

  苗圃,本色演出。

  虽然子弹整个都非常幽默好笑,故事也能前后呼应,但我觉得同《阿凡达》8.9、《肖申克的救赎》9.5、《盗梦空间》9.3、《霸王别姬》9.3等片来比还是差了一个档次,这些片子或者是拍摄科技的飞跃,或者是剧情的深度,或者是想象的无极限,或者是整部片子让人的震撼程度等等都是子弹目前无法达到的。9.3的评分有点过了,故事还是有点薄,之所以好看,得益于编剧的台词和一众演技派的精彩演绎。

  《让子弹飞》观后感(四):转载:马徐骏《寂寞高手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细节是马邦德和张牧之出发剿匪前在六子坟前交谈,张诉说了从前追随蔡锷将军往事,于是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一个土匪凶狠张扬霸气外露身上却一点土气都没有,穿洋装,听莫扎特,送小六子出国,对钱财毫无贪婪,盖因人家经历大风大浪的 跟过牛逼的大哥,趟过生死的河,留过对面的洋,有的是底气挺直了腰杆跟积五世之威的南国恶霸黄四郎斗上一斗。

  而当马邦德要续一嘴自己的年少往事,张牧之却是笑着摆手拦断,“你别说了,你就是一骗子,你说了我也不信” 马邦德是骗他嘛?肯定的,人家十七岁做了松坡将军的手枪队长,你也十七岁跟也十七岁的她开始了你们的故事?哪有这么巧的,男人喝多了酒开始推心置腹开心扉流淌真言,接着的桥段定是泪流满面把酒言欢称兄道弟生死相交。不管你信不信,人都把心里话跟你掏了,你多少有点分寸,好意思不兜着?马邦德是个江湖混混,谎话张嘴就来,都不带过脑子的,还能说的鞭辟入里,声情并茂。一般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男人 甭管心里多不屑都会给个面子,尽管可能边听边在心里骂娘,你丫说什么哥都不信,但好歹面子算是给足了。

  可张不。张就是腰斩你到了嘴边的话,甭管真话瞎话,都给我咽回去。为什么?因为张牧之的腰杆硬,可心太软,他知道只要马邦德说了,自己保不准就会信,当你相信对方的说辞,同时你也敞开了心扉,把对方按照他的描述在你心里留了个位置,甭管他是不是真的如你所想,你都忍不住按照你的理解去面对他,该狠的时候就可能下不了手,尤其是大敌当前,马邦德还跟黄四郎勾勾搭搭眉来眼去的,自己一个不留心人仰马翻,一众兄弟也跟着丢了性命 。所以,你还是别说了,我坦诚,但我不需要你也坦诚,我的话你爱信不信,你的话我干脆不听。真他妈爷们!

  以上就是我初看影片时的想法,可当我再次回味的时候,我忽然又明白的更通透了些。其实无论马邦德说什么,对于张牧之而言都无所谓,因为他早已经看透了马邦德,在过往的生活里,张牧早已经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双入世出凡的眼睛,所以他也理解马邦德。 他摸着刘嘉玲的胸说:“同床但不入身”,除了是个黑色幽默的大乌龙之外,也是他的一种洞明,火车翻覆的时候 张牧之带着麻匪找马邦德的麻烦,看着一旁神情自若的刘嘉玲,他已经知道了这个女人不是一般人,不是圣女肯定就是妓女。抓着胸递上枪,既是试探也是嘲讽。他太客气,不够匪气,反倒像个进退有据的将军,所以后头花姐虽是黄四郎的身边人,他知道了也没为难花姐,甚至被花姐用枪指着他也无所谓,他知道花姐是什么人,能干出什么事儿,定是老三在背后使坏。整部电影里。姜文饰演的张牧之是唯一的一个明白人,什么都明白。他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纵然带着马邦德这个老骗子在身边,他也只是连消代打的化解他的骗术,还屡次救了他的性命(鸿门宴是一次,雨夜认尸是第二次,剿匪枪战是第三次,事不过三,最后他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不然估计他还是会施以援手),这个混乱的年代,你可以去东洋去西洋甚至南洋唯独北洋不要呆,所以注定在这个时代,谁都活的不易,谁都要有自己立身处世的本钱,麻匪们靠的是枪,妓女的是她们的身子,黄四郎的是他的家业,打手们的是唯命是从,普通老百姓的是逆来顺受,而马邦德剩下的,除了一身滑不留手的骗术,一无所有。所以他不怪马邦德骗人,只因他明白马的苦衷。他这双清明透彻的眼睛把身边人,周围人,敌人都看的一丝不挂,当天他在城楼上被手下人追问有几成胜算时,他是如此淡定,也是如此孤独,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除了不会背叛他,跟楼下的那些缩头百姓并无二致,都指着他,而且方式是把自己的脑子也留给他去思考,去灌输,下命令。 “大哥,跟着你高兴,就是有点不轻松” 。这一刻,与他心有戚戚的,其实只剩下了对面碉楼上他要苦心做掉的黄四郎,“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都指着我,真到我嘴里的能有几口?”他们都是老大,也都是孤独者,所以最后时刻,他能与黄四郎不受武状元打搅的小叙片刻,并非刻意折辱黄,而是能找个智力相当,话说的到一起去的人,太难了。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对手,于是这就是智者角力注定的悲哀,输了,身败名裂,赢了,做掉知己,孑然一身。“我叫张牧之,可谁有愿意相信一个土匪叫牧之,他们更愿意相信他叫麻子。”

  最后长亭外古道边的唱词,更像是一曲寂寞的挽歌, 能够洞察世情,看透人心,本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可当你通过后天苦行,在红尘里摸爬滚打,上山下海,送别了枪火璀璨,爱人兄弟,骗子知己,终于修成正果,却发现只是独自一人,寂寞翱翔在天蓝云白。

  《让子弹飞》观后感(五):我觉得,挺好一片~

  看了很多的影评,褒的很多,贬的就一贬到底。没想到上了岁数的人,还这么愤青。

  对我来说,是部好片。荤的适当,骂的痛快,幽默的给力。还带点小悲伤。那些所谓的寓意看懂了点其实也没怎么懂。有人说姜文火候过了,又要有内容又要挣钱,确实要使劲啊。没脑子去研究什么艺术价值,如果非要引经据典的和国外拍大片的有钱导演比较,然后自己纠结的痛心疾首,完全可以下次不为他的电影买单吗。钱还不都是在自己的兜里。那些关于希望姜大导演不要再拍国产电影的愿望,可他国籍上还是中国人,怎么办呢,从小到大也受的是应试教育...悲剧了...

  只是一部电影,非要上升点层次的话,也只不过道出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

  对于《子弹》无论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我看了,高兴了,也没失望,出电影院情绪有点复杂,我觉得票钱值了。也就是这么回事了。非要理性的研究它,我觉得是专业人士干的事,对于我这个普通观众来说,才是火候过了。

  《让子弹飞》观后感(六):我们生活担不起那么重的想法

  在电影院时做的选择,另一个是《赵氏孤儿》,我原本对陈凯歌拍这种荡气回肠的片子有所期待,但我觉得超出我期待的可能性很小,基本也就是我对这部片子所能想象样子。。所以我还是买了《让子弹飞》的票。

  姜文不是一个艺术家。因为艺术家总会想把作品做得完美,甚至把内容淡化。姜文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总想告诉你很多。在132分钟的片子里融入了姜文太多要说话,太多的桥段设计,还有太多的隐喻……(看来这电影并不是给你只看一遍的)。

  我们上学时学用的是“比喻”,但我们用得最好的却是“隐喻”。别试图去解读这部片子里,这是一部喜剧,乐呵乐呵挺好,想一下对了,再想就错了。我们生活担不起那么重的想法。

  《让子弹飞》观后感(七):一场炮仗

  好遗憾,也许我抱了太多期望,但这片子看了一小半,即让我萌生退意。

  此片于我如同一阵炮仗,炸过之后什么也没留下。只记得师爷鲜活的形象和跃动的剪辑

  别人所赞的人物形象,在我看来都纯粹得很不纯粹。

  除去一个又粗又玩点小聪明又贪财却还有些小善良的师爷这个鲜活的形象

  其他所有人都是粗得很粗,拽得很拽,然而骨子里却所有人都差不多。

  别人所赞的台词,这是美式幽默的台词,物理化的转移、没有英式的放大镜效果、没有英式讽刺的高度。

  我承认它的台词粗俗、粗俗得直白而可爱,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

  一堆粗俗而可爱的台词除了能让那个混乱的电影主题更显混乱之外、完全没有可供人记得更长久的亮点可言,一堆凡客式网络语言的堆砌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看电影干嘛那么较真,都找电影主题是老思维。

  我们感动、是因为电影让我们体会到我们平时不会体会到的感受,这就是电影的作用。单只要一声炸响就好,那不如去吃摇头丸。

  说好电影不需要主题的人回头去想想想想《红高粱》、想想《霸王别姬》、想想同样粗的《我的唐朝兄弟》。

  好遗憾,我又一次跟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不同,

  早该料到有这么一天,

  在《阿凡达》被绝大多数人评几乎完美时;

  在《禁闭岛》被绝大多数人评智商没150看一次看不懂时;

  在《盗梦空间》被绝大多数人誉为高智商电影时;

  我就该料到《让子弹飞》也会给我同样感觉。

  看此片时,我笑纹很扯;

  看完此片,我几乎什么也联想不出来。

  好遗憾

  前几日刚回顾过《鬼子来了》,同样是笑,笑得前仰后合,同样是悲,悲得回顾颇多。

  好遗憾

  我好想念宫藤官九郎和周星驰和宁财神和拍《鬼子来了》时的姜文和拍《我的唐朝兄弟》的杨树鹏。

  于是乎,把浪费我一晚的《让子弹飞》换成又让我大哭大笑一场、同样粗得可爱但悲得可怜的《我的唐朝兄弟》。据说它的原型是黑泽明《七武士》那部经典,但无疑与那两部相比,《让子弹飞》绝对不可能成为经典、不可能在时光中沉淀下来、只是一道浮尘罢了。

  为何几乎所有人都在叫好?

  大概除却一半确实因为观景经历简单所以啥也没看出来啥也不想看出来、或者看电影本身于他们就是图个热闹的人以外、还剩下一大批因为别人叫了好、自己不赞就怕被人骂就怕显得自己很不合群,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说那是个电影奇迹、所以自己不跪着顶礼膜拜就显得自己很没眼色(典型的拿别人的审美标准当自己的审美标准?)

  姜文有一句话说对了,他响着枪让老百姓"站着"、可老百姓一个哆嗦就跪下站着跪下又站着

  那被逼着的“站”不是跟“跪”一样吗?

  不,有可能比跪着还可悲,因为制造了一个站着的假像,MS所有人都站着、其实在心里跪着直哆嗦呢。顺便还给那县太爷制造了一个“在他的治下、所有人都能站着”的心理安慰。

  O啦,尼尔.波兹曼说对了,这个时代的娱乐工具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观景习惯,看书时代的前后连贯交织对比引申的自我思考正在被信息爆炸时代由影像激起的一时兴奋所取代,那被取代的一批人正是被姜文响着枪吆喝着“站着”的那批人。

  OK啦,我就跟和菜头这帮人一起做那一小拨不合群的人罢了。

  《让子弹飞》观后感(八):由让子弹飞里的老二看各大导演对G的态度

  姜文是个纯爷们,这点是毋庸置疑了,<让子弹飞>全片爆棚的雄性荷尔蒙和子弹飞一会儿之后的各种野心和隐喻先不谈,先谈谈真正的爷们是怎么看G这回事的.

  姜文和葛优的YY还看不出太多的诚意,毕竟这年头是个电影都要卖点腐,看谁卖的含蓄看谁卖的萌,看谁卖的观众买账,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卖了一大堆,观众也算买账,主要的点还在片子里邵兵演的老二,当黄四郎设计让土匪兄弟们背黑锅时,大家各有各的不在场证明,老二的解释就是,"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那趴在桌子上的应该是他老公"然后给了一个众兄弟憋笑的镜头,这镜头表现的太多了,这是第一次让我在国产主流电影中看到如此大度的对待G的态度.

  以往的电影中对于G的表现都是戴有色眼镜的,虽然色彩不一,但总有眼镜,从<东宫西宫>开山鼻祖,G就一股脑的被划到了异类当中,虽然影片试图表现的是对这个少数群体的理解和关注,但是骨子里依然觉得这是另外一个群体,接下来<蓝宇>,其实这两部实际上是没什么代表性的,表达不了主流的态度,但依然感谢他们带来了关注,至少承认了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把这个事摆上了台面,但依然抱着琵琶不肯露面,蝶衣就是爱着他的师兄小楼,可影片却不敢点透那几个字,尽管角色都明白,观众也明白,但那层纸就是不敢捅破,一路下来,陈导的电影一直有着一股阴柔的元素,<无极>里扭捏的谢霆锋,<梅兰芳>里玉洁冰清的黎明,<赵氏孤儿>里黄晓明和葛优的明显卖腐,乍看起来陈导是在替G说话的,但就好像他一直在叫"他们是少数群体,他们需要保护"一样,的确我们需要保护,但我们不想被标榜为少数群体,

  张艺谋导演就是传统代表了,他的电影里基本上就跟这事无缘,连腐他都不怎么卖,

  冯小刚就与时俱进多了<非诚勿扰>里那个应征的老同学,那妩媚的样子也看得出冯导对这事看的很开,的确没必要藏着掖着还要假装很关心,我们没那么脆弱,我们经得起开玩笑,但这个形象一直是那么妩媚妖娆的我们也的确不太开心.

  姜文电影的态度,才是我们想要的,其实跟大家一样,嬉笑怒骂的爷们,唯一不同的就是趴在桌子上的其实是个男的,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当然不想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但我们也不想跟个玻璃娃娃一样被人摆着不敢碰,我们不是怕笑,如果那笑是来真心的,因为透过那笑我们知道你们了解我们,并且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没必要当个事拿出来说,要是真拿出来说那我们也不觉得那是个事,这是自然而然的,你们笑嘛,我喜欢.

  如果哪一天我的兄弟们聚在一桌,他们都能了解最真实的我,那固然好,但是我更想的是不会每次提到这个事,大家都会尴尬掉,生怕说错了话而伤害到我什么的,我知道那是为我们好,可是我们真的没那么娇贵,玩笑就是玩笑,我们不会当真,其实我们也觉得很好玩呢

  《让子弹飞》观后感(九):让子弹飞——浓重艺术意象的精神闪回

  第一次写影感的时候写了个连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的副标题。只是在想起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的就是这几个已知词语的一顿狂闪,我把它们按顺序列成了这样的副标,却仍然无法全然了解这个组合背后的意味。

  且不说家中小城银幕是有多小所导致的震撼度有所减弱,但是那些镜头不停切换,闪回,各种语言,表情,动作掺杂着,感觉大脑也被带着飞速转动,应接不暇的包袱,细节,哪怕已经被带过却还想细细回味,以致在最终看到132分钟的官方播放时间时,我有一个恍忽觉得这就是一个多小时长度的错觉,而直到影片字幕升起,在我的心中也只想很应景很纯爷们的说一句:真太TM过瘾。

  早先其实也很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的故事太有时代感,太真实,真诚而不做作,比很多未赋新词强说词的众多国内电影确实是好得很多。好像是随着国内电影商业化气息的浓重,再加上某某局的严审,每年国产电影能谈得上是电影的就早已经是凤毛麟角。而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国内电影的偏见,也让我基本在选择看电影的时候只会优选国外的电影,所以看到网上有人说在观影结束后流下两行热泪,是为姜文时代的到来或是看到国产电影新王朝,也就不太奇怪了。但其实不管王朝不王朝的,这部电影的诚意还是很足够的,比起近年来宣传攻势很足噱头很够片子质量却很一般的电影,也确实算是值回了票价。

  虽然今年三部年末档期的电影都少不了葛大爷的身影,但单看他在这部电影里面的表现,我甚至都不想再看其他两部片子。一直觉得葛优的路线都是经典的冯氏风格,虽然也在不变中蕴含变化,但多多少少慢慢变成一种中规中矩的套路。我一直觉得就他的长相和无意间的一些表情细节,一定还有着一些不可发现的潜力和定位。他是冯氏喜剧中所有主角,但又总觉得他的才华不止于此,而就在这部电影中,我突然觉得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葛优的名字可能会紧紧与马邦德密不可分。很难看到一个能够这么完整地展现葛优演戏性格的人物,而这也给予我对葛大爷一向难于定义的演戏风格清晰的思路。看看剧中的汤师爷,在闹钟放置时的大哭和害怕,在鸿门宴上的察颜观色装糊涂,在女人面前的好色,在给张麻子看委任状上写的城名的心计,在最后劝张麻子别回去的情义,你会觉得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好像集合着许许多多人性的劣根性,但却不讨厌,反倒显得十分可爱。他复杂,多变,多面,但却很真实,幽默。如果说他是这部戏的幽默灵魂,也实不为过。以致于当这位汤师爷不幸死于钱堆之下后,影片后半部分的叙事节奏就显得松散了很多,这时再回过头看葛大爷在全片中穿针引线的功夫,就不由得由衷佩服了。

  至于姜文同学,只想说本色出演。他的身上,其实一直都有这种霸气和匪气综合的成分。有很大很远的理想,可能是现实给不了他的。他都赋在电影里面。虽然之前太阳照常升起意象太过抽象,叙事显得太过艺术化,而变成票房冷淡。但他几年后将艺术理想与大众审美品位的一次完美融合,就像是让自己的艺术追求走下神坛,不再是遥不可及,而趋附于大众的审美品位,这也不知道该算是一次升华还是一次降格了。

  早先看昆汀的作品,总感觉有点血腥暴力不忍细看的感觉,当时还是无法理解暴力美学这几个字的含义。但看到这部电影,脑子里面贯穿全剧的只浮现出这几个字来。虽然有时场面还是让人比较难以接受,但至少不觉得突兀,唐突,与情节衔接也流畅无痕,也就不再苛求其他东西,只归结为个人审美偏好的问题了。而那些强大的特写镜头,华丽丽地占满了整个眼框,加上一些极尽夸张的扮相,这些视觉的冲击加上声音的强大,震撼力当然是没话说,直接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猛增,这也当然是酣畅淋漓的观影感受的重大原因之一。

  至于影片的暗喻,很多人都愿意从历史的角度和政治的角度去解读,但我却想得很简单。张麻子进鹅城,只想站着把钱也挣了。其实也是姜文想要凭影片实力拿下票房的决心。而直到彻底完胜黄四郎(审美苛刻又挑剔的广大电影受众)之后,张麻子手下也觉得跟着他太辛苦,不轻松,都离他而去,只剩他一个孤独的背影。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虽然是赢了票房,但未来的路还要自己走,而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的路也还很长,这也确实说得过去,算是一个最为平常和自私的解读吧。

  《让子弹飞》观后感(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头天晚上12点多下了决心要早睡,结果第二天1点多才“如愿以偿”,这颗子弹飞得不是时候。

  前期赞誉如潮的铺垫,让我好奇的重新打量这位“末代皇帝”,从《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里走出来的硬汉发福成了老土匪,生动、不做作也许就是本片最给力的地方吧。

  舞台剧式的场景安排,简单粗暴的剧情,看得懂、听得见!

  现代社会充斥着浮华、浮躁,对正义、公平的向往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既然叫张麻子,那肯定是脸上长了麻子,面目必定可憎,有多少惯性常识让人几乎忘记了寻求真相,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象张麻子一样时刻保持率真只做自己。

  子弹狂飞,热热闹闹犹如新年般,心中顿时充满激情,从明天起真的早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