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洋》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海洋》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11 02: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洋》经典观后感10篇

  《海洋》是一部由雅克·贝汉 / 雅克·克鲁奥德执导,皮尔斯·布鲁斯南 / 雅克·贝汉 / 姜文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海洋》观后感(一):雅克·贝汉,无法拒绝完美

  上周五,雅克·贝汉携《海洋》主创一行上个周五在北京亮相。能在写满汉字的背景板前看见雅克那张顶着银发并保持一贯随意零乱发型的脸,于他的中国影迷来说就像听见中国男足10比1灭掉老挝男足一般令人惊喜

  国内竟然安排《海洋》公映,这条消息是中国院线被《变3》和《哈7》淹没的整个七月与八月的黑暗中乍现的一道银光。雅克·贝汉的隽咏之美能否扯一扯吃兴奋剂般的中国观众那根脱缰的神经,还得看《海洋》在放映时刻表上滞留的长短

  牛人卡蒂埃·布列松有个被全世界摄影师奉为金科玉律说法——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因素完美结合,于是无论是轮胎还是水洼,在某一时刻都各得其所,在其原有之貌与非原有之貌之间,展现非比寻常意义和美——这个说法被称为“决定性瞬间”,那些拥有上帝之眼”和“上帝之手”的人才能通过摄相镜头将它们捕捉。

  2001年至今,看了四遍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始终认为那些完全电脑特效无关的镜头似乎只能是一只鸟的眼睛——雅克和他的工作团队让群鸟的“演出超越物种障碍自然而带着悲壮色彩,和天地群山湖海草茵浑然一体。为了电影中的一分钟,他们在撒哈拉沙漠整整两个月时间经历了轻型飞机几次坠落;为了电影里的一分钟,他们在两个月才有一班船的南极,每天步行8小时,去捕捉信天翁的踪迹;为了电影里的一分钟,他们在亚马逊河华独木舟朔河四天,登上四十英尺高的树冠,把五彩斑斓金刚鹦鹉收入影片之中,为了电影中的一分钟,他们必须忍受零下四十五度的严寒、必须忍受四十五度的酷热,绕着地球四年,除了电影工作者,还有鸟类学家飞行员、飞机制造者、技师、他们努力接近鸟群,与它们掠过地面水面、最后飞入群鸟最辽阔领域——天空

  法国人浪漫血液中对美极致追求让这支团队用“4年、600人、175个国家地区、6支摄制组、300多趟海外追踪、460公里长胶片、240个放映小时”这组数字证明,为何法国能够立于欧州电影之颠。最终,240个放映小时被浓缩在94分钟里,于是,没有一帧画面多余,没有一帧画面不完美。

  这一次,《海洋》共动用了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4个拍摄点蹲点拍摄。“第一年镜头只能捕捉到海面上的鱼,第二年才进入到水中,而观众最后在银幕上看到的以十海里的速度潜行在鱼群中间,我们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雅克·贝汉平淡语调背后又是一轮怎样的付出

  我们难以找出拒绝这种完美的理由。8月12日,想去看《海洋》的同学请举手。

  《海洋》观后感(二):守住良心

  “他们花了几百万年进化,却在几十年中都灭绝了。”

  看着光秃秃的鲨鱼下降到海底样子,真的好心疼。它除了嘴巴可以使一点劲儿却也无济于事外,全身都是一个直挺挺的棍子了,它落到海底,嘴巴不停地说话,皮肤渗出的血,引来小鱼的围观。为利益驱使而泯灭良心的捕猎者们,在船头像晾晒毛巾一样晾晒鱼鳍。为什么要吃鱼翅呢?就像为什么为了自己衣橱里的一件衣服,而去掠夺它们一辈子仅有的一件衣服?

  人在大海上如果只是个过客,只作个取道者,那该多美好。就像草原路边那辆停下来的车,下来两个衣着光鲜的采花大盗。它们在风中本可以摇曳风烛残年,却在最好的年华里枯萎在你的头发丝上。

  那么人怎样做才能算不野蛮?我们是不是不能片叶不沾身地无所索取。我们可怜鲨鱼,为什么不可怜螃蟹呢?我们可以做个素食者,那么一草一木是否有感情,岂是人类可以洞察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仅仅是由低级生物高级生物顺理成章推广,那么善待一切生命是否显得不堪一击了。

  也许我们的善心总是有一个相对的水平线,每个人坚持在这个水平线以上,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吧。或许真的有人世轮回,这辈子残忍地杀害某种生物,下辈子就去亲身体验那种生物的难处吧。

  《海洋》观后感(三):《海洋》一部分观众无聊,另一部分观众启蒙

  进入影院,上座率超乎我的想象,三分之二都坐满了......有一部分是家长带着小孩子来看的..事实证明,这片子小孩看的都累了,大人们困了。

  什么是海洋???????

  我看完电影以后,对海洋没有任何新的认识,我以前印象里的海洋,所认识的海洋,和电影里的海洋,一模一样啊!我以前和广大观众一样知道海里有大鲸鱼,有动物大战,有各种生物,有人类的杀害...........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说过海洋是什么东西,那么你赶快去看这个电影,这是对海洋的启蒙教育。如果你知道海洋是什么,那你不妨去看一下这个电影的预告片,电影很美的场景都在预告片里,然后请你去看几集关于海洋的《动物世界》,《动物世界》能让你更深入了解海洋,而《海洋》只能让你更全景的看到海洋是什么样子,.......

  以上言论只想说:海洋是一部及其没有“深度”的电影,这个深度一是指电影艺术(我暂且五十摄影),二是指科学知识。如果旁白多一点把每个生物都介绍一遍,电影也可为升级为海洋百科全书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海洋的画面.....

  《海洋》是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电影,知识很悲哀感动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导演。导演对自然有一种特别情怀博爱。导演对电影有感人热爱执着。连续4年5年去拍这部电影,看着电影就想象到拍这部电影多么艰难,多么需要耐力,多需要热情......全世界估计没有多少导演能像雅克贝汉一样,没有多少导演能够如此执着,如此认真的去拍一部电影.....这点世界各地导演都应该学习

  说道导演,我很敬佩他对电影的态度,对电影的热爱与执着,但看完海洋我发现导演对电影与自然的热爱在感动我之余,导演的这份爱都已经成为了自恋.......就冲《海洋》这部电影的“单调”就不难看出.....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多么热爱自然,自己多么高尚,但我想说,真心的热爱自然的人有很多,但很多人并不会过于去表现它们,会把对自然地爱放在心里。。。。。你不能说有人不喜欢海洋就说那个人不爱自然,那个人不高尚,那个人*……%¥#%¥……%&*……&*……(因为《海洋》这个片子内容实在没什么....

  关于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杀害,请问大家看了那么多广告,那么多电视,难道在看《海洋》之前都不知道人类的恶行吗?看完《海洋》如果你知道了,那请你记住它好了.....但你要想去深入看人类为何要杀害海洋生物,人类如何去保护它们,你在《海洋》里看不到,去看《探索栏目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海洋》这部电影非常适合两部分人看。第一种:内心极其空虚,需要看纪录片和文艺片来表达自己有强烈艺术细菌的人。第二种:从来就没有热爱自然,无视海洋的人,当你们看过《海洋》之后,也许才能觉醒。但我相信大部分观众并不属于这两种人,大家都热爱自然,热爱家园,不需要重新再认识我们已经认识的海洋,那么还有一个理由来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伟大的摄影作品!这一句话不用解释,看完电影的观众应该都懂得!

  电影没有情节,没有故事,但作为纪录片,够了。影片配乐没想象的精彩.....或者说配乐实在是太刻意的要去配合影庞大特质音乐过于去表现海洋的神秘...........导演可能希望我们更多听到海洋的声音,所以刻意淡化了人类的配乐,但是.....我实在是希望在很多场景听到激情的配乐配合海底生物的舞蹈.............

  《海洋》在表现完导演对海洋的热爱之余,影片从头至尾都深刻形象的表现了一个主题:什么是海洋?我们应该更深入去了解海洋。但可悲的是人类现在还没有最深入了解海洋,更可悲的是,导演现在也不能深入的去了解海洋。

  最后:一大群观众在电影里找到可以说话的地方:人类璀璨海洋,杀害海洋生物。于是一大群观众就把这点上升到人性震撼心灵高度。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像我,年龄不大,小时候看过几集关于地球的生态专题片,便(天真)的相信世界末日什么的,然后突然有了环保意识,强烈的愿望去保护地球。。。。。。也十分关注这件事情。所以像人类捕杀鲨鱼切割鱼翅这种画面早就震撼过了。

  我的意思就是说《海洋》里很多的人类行为“震撼”画面,对于早已看过的人来说就不会那么震撼了,反思也早就反思过了,《海洋》也就并没给我们带来新的反思.....所以《海洋》电影的意义对于很大一部分观众就没那么大了。同时,我们应该观察到,有多少观众说《海洋》好看,同时有多少观众是因为《海洋》才开始反思与关注生态的,这太晚了。导演完全可以用拍摄《海洋》的架构逻辑方法再去拍《森林》《天空》《山脉》........其实这也说明了《海洋》某些内容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广告的深度和目的相同的,但为什么观众这么赞海洋而不早先去关注广告呢?????不能说等导演拍完《森林》我们再去保护森林,拍完《海洋》我们才开始关注海洋,这太晚了。。。。但有一件事情不晚,那就是行动

  《海洋》观后感(四):《海洋》在心靈震憾的同時思考

  Océans

  2011/4/16

  影片美的令人窒息,無法言語。

  開始從一個孩子的視野到無垠的海洋到廣袤的地球到浩瀚的宇宙---生命是如此渺小和孤絕。海洋,這個孕育生命奇跡的神秘母體,它有著怎樣的奧秘又包含著怎樣豐富多姿的生命形態?

  追隨在Jacques Perrin的鏡頭中,我們看到詩化的美麗畫面中各種海底生物的生活常態,它們如此艷麗、優雅、Pretty!它們當然也有弱肉強食,為領域兵戎相見;但也有和諧共處,小魚在大魚嘴巴里嘻戲玩鬧,貼在大魚肚皮底下睡覺。這就是自然法則,一切生物存在有理可循,它侵略了別人,自有別人來收拾它,一切順其自然,何其美哉。

  這樣的夢幻是有多么令人驚嘆!

  瞬間沉淪在它的湛藍色的憂郁眼神里!

  它很丑,但是它很溫柔!

  當我們感嘆萬物的沁入心肺的壯美和神奇時,鏡頭以海底生物的視覺觀察人類在地球上所扮演的角色,仿佛一場惡夢,人類的巨網織住了多少美麗生靈。取其所需,將殘軀扔給暗流激涌的海底,讓它這般痛苦承受瀕死之苦,比屠殺來得更血腥、更殘忍!!

  人類!人類!它們正在滅絕,已經!!

  我們回到僅有的寂地中來--南北極,這里的生物暫時生存在純天然的環境中,一切如幾百萬年來一樣。但,這還能持續多久

  它寂靜的在路上行走,夕陽襯出它的身影蕭澀的仿佛落日凄美

  Jacques Perrin用其唯美的鏡頭和震憾的視聽表達著他對自然對萬物的熱愛,努力將這份熱愛傳遞給我們每一個觀者。在接受心靈洗滌的同時是否應該反思我們的行為哪些該停止,哪些該持續。對于無論以任何形態存在的生命,保護與尊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的事!

  :《海洋》的每一個鏡頭背后都意味著無數工作人員的時間、耐心精力心血,感謝他們的傾心熱忱的敬業精神讓我們有機會觀賞到如此震憾人心的畫面,致敬!

  《海洋》观后感(五):教会你爱的电影人

  从电影院出来,很长时间都沉浸在那片蓝色纯净的世界里。事实上,在电影放映的末端,法文从大屏幕的右下角娓娓上升,大多数人都坐在座位上没有动,人们坐在座位上听完整曲子,等到屏幕完全变黑,才依依不舍站立起来。

  法国导演雅克•贝汉2009年拍成了这部纪录片《海洋》,这一年的10月17日,《海洋》第一次在法国上映,立即如他的前一部纪录片《鸟的迁徙》一样,引来如潮好评。该片此后于2010年的世界地球日在北美上映,同样引发蓝色风暴。而在亚洲国家日本,据《日本票房综述》统计,仅在上映的头两天,就有28万23位观众观看,获得了3亿3841万3400日元的票房。

  在中国,观众以出乎意料的热情表达他们对这部片子的热爱,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起先,放映场次很少,但凡看过的人都回来大力推荐,《海洋》的得分率迅速攀升至豆瓣等网站的第一名,各大影院随之场场爆满,连午夜场和下午场都一票难求。

  这一部耗资6000万欧元的史上最高制作的纪录片,终于如大家所料,赢得了全球人的喜爱

  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片子?其实一句话就能讲完: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上,有70%的部分都是海洋。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什么是海洋?

  雅克贝汉用104分钟的影片,总长超过500小时的素材,历时4年,转战全球50个拍摄地,用80多种鱼类、海豚、鲸鱼、蜥蜴、螃蟹、以及鸟类,给出了他的答案。

  到底是什么在吸引全世界说着不同语言的人走入影院去观赏这部片子?

  因为它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科普片么?显然不是。这部片子很少旁白(加起来不过6分钟),甚至没有任何字幕说明拍摄的是什么动物。许多人在走出影院后表示,如果能知道那些动物是什么就好了。让你认识这是什么鱼,你显然低估了导演的意图,成本低得多的《动物世界》就能做到。他一定知道他拍的是什么,加个字幕说明也绝非难事,他为什么不加?因为他想要淡化区别。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他们拍了4年,最多时有400人在同时工作,但不过拍了几十种海洋生物,潜入海平面下几十米,连万分之一的大海都没有了解。在海下更深的人类无法抵达的地方,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他所能拍到的注定只能是海洋世界华丽的一角,纵然再耗费百倍,也还是部分。但如果模糊边界,就能通过这一角,撩拨起大家的更大的兴趣。这只是个引子,真有意,可以自行深入琢磨。

  因为他讲了个关于环保的好故事么?显然更不是。在雅克贝汉的上一部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纪录片《鸟的迁徙》当中,曾经花巨大的精力讲过一个完整的故事。那部片子有着非常清晰的主线,雅克贝汉想叙述的,是一只鸟如何从起点经过千山万水飞过海洋跃过平原行程万里最终回到起点的故事。出发再回来,完整的一个圈,意义就在这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但这一部《海洋》,不少人觉得结构松散,跳跃性大,不够集中。如果以说个好故事的标准来看,它大概不那么合格。所以所谓的环保主题,也并非导演的中心,不然他大可以剪掉多些鱼类镜头,更集中讲讲污染、捕杀,这显然更容易叙述成故事。

  那么到底为什么拍这样一部片子?又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人的喜爱?我想以一个用心的观影者的角度试着揣测这位电影大师的意图——这部片子的出发点,是唤醒我们的心灵。

  雅克贝汉试图通过镜头下的这些动物(真的不用管他们叫什么名字,分不清海狮和海豹也全不妨碍),来直抵我们的内心,从一开始就瞅准,然后伸出手来紧紧捏住。他想让我们恢复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重新学会爱,爱动物,爱海洋,爱人类,爱这个世界。

  每一个生物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平等,没有高下,不是鲸鱼就比虾米更高级,不是陆地就比海洋更高级,不是人类就比动物更高级。

  一个男孩站在海洋边凝视着大海——镜头从这里开始,男孩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眼睛,他看到的一切就是导演试图让我们看到的一切——他看见长相如原始生物的巨鬣蜥趴在岩石上像几万年前没有人类的那个世界时那般晒太阳;他看见如纺锤版迅速转圈的鱼群,他一定相当震撼与惊叹;他看见打群的螃蟹、吃掉小海龟的海鸟,他心里一定如我们一样一阵紧缩心跳到嗓子眼;他还看见被割掉鱼翅和尾巴的鲨鱼,坠入漆黑的深渊,一鼓一鼓地绝望挣扎。我们都哭了。

  所有看过电影的人出来后都发自内心地说,“再也不要吃鱼翅了!”,这是积极的正面反馈,导演当然愿意看到。在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恐怕就是鲨鱼被割掉鱼翅扔进海里的那个镜头。雅克贝汉故意弱化了割鲨鱼者的面目,将捕鲸的血腥场面弱化再弱化,甚至非常明显用了电脑特技(我相信从技术上,他一定可以做到拍得更像真的一点,但是他没有。)他深知“爱”比“恨”更有力,所以他竭尽全力将那些动物拍得那样美那样可爱,他希望通过这104分钟尽可能让更多的观者爱上这些生物,不是爱上具体的某一种,而是爱上全部,爱上这片海,这个我们共同生存的世界。

  他知道,当爱意被激发,就会有强大的自发的力量推动我们去做些什么,会有人更有兴趣去弄明白那些都是什么动物,会有人考虑该如何阻止捕鲸,会有人思考环保问题,每个人会选取自己的角度来做些什么。当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这将会是巨大的改变。

  想到另一部相关的影片《海豚湾》,那部片子里电影组人员用各种高科技潜入日本海豚湾用偷拍方式录下猎杀海豚的血腥场面,也曾经引起巨大轰动。然而,《海豚湾》在日本上映时,引发强大的抵制情绪,大多数日本人不接受这个事实,认为这片面夸大了日本人的残酷。且不论日本人到底做了没有,同样从环保的角度出发,雅克贝汉的方法要比《海豚湾》高明很多——看看在日本《海洋》的受欢迎程度就可知。他深知爱比恨更有效,他真诚希望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而变得更好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所有人都从善意出发。

  不要再吃鱼翅,一定是导演拍摄此片时想要达到的一个正面效果。但我相信,他的出发远比这更博大更泛化——那就是教会大家如何去爱。这已经不是雅克贝汉的第一次成功,翻一翻他的简历,无论是做演员时参与的《天堂电影院》、《放牛班的春天》,还是后来做导演时拍摄的自然三部曲(《鸟的迁徙》、《喜玛拉雅》、《昆虫世界》),以及这一部投入巨大的《海洋》,他的电影每一回看完,都能在心里激起洋洋的暖意,他试图用影片教你用更宽容与平等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他试图让你重新去爱,就像电影中那些纯真的小孩一样。

  这是真正伟大的艺术家。

  《海洋》观后感(六):难以言说的愤怒和悲哀

  还没有从《海洋》的震撼和纯美中清醒过来,提起笔来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在豆瓣上有位豆友写下了这样的评论:看完之后深深希望2012快点来,大家抱团死,剩下的生物就可以好好活了。我很遗憾地说:我看完影片也是同样的想法。或许听起来极端,但感受很真实!有些影评可以写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有些影评可以温馨感人涕泪横流,有些影评是需要把那份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暂且不去理会是否符合所谓的理性和中庸。

  从严格意义上讲,《海洋》并不能算是部电影,而是关于海洋的纪录片。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我个人的理解,前者是需要编排和创作的,需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而后者只在于选择合适的角度,将真实的东西展示给我们看。是否小时候的你,也曾经面对大海,好奇地问别人:大海到底是什么?这部纪录片的前半部分向你展示了大海的美好。蔚蓝的海水冲击着礁石,水母在阳光下悠哉地飘荡,鱼群在海洋里千姿百态的变化,鲸鱼发出婴儿般的声音,在海洋里懒散地翻身,喷射出巨大的水柱;海豹群在海浪中经受着鲨鱼的捕食,露脊鲸像巨轮那样平缓地滑过水面,欢快的海豚流下串串的泪珠,寄居蟹和螃蟹之间的残酷战争,美丽的海蛇炫耀它优美的身段和色彩,更多的是你从来未见过的海洋生物。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于造物主的圣明,感叹于世界上有如此美妙的生物。

  谈谈我最喜欢的几个镜头吧。第一个是鲨鱼和海鸟捕食鱼群的镜头,鲨鱼在鱼群中来回游荡,享受着它们丰盛的大餐,海鸟在海面上盘旋,发现鱼群后,像从天上坠下的流星,一个个扑通扑通地射入水中,那个场面就像人为设计过似地,最后鲸鱼的到来提前结束了这顿海洋了的大餐;第二个是海豚的眼泪,还有两个海豚貌似“交配”的镜头,真不知道是怎么拍摄的;第三个是鲨鱼在近海和沙滩捕食海豹,它们在水下追逐,当海豹跳跃出海面时,鲨鱼也跳跃起来,在空中咬住了海豹,还有鲨鱼借助海潮游到沙滩上咬住海豹,然后借助海水退潮回到大海里;第四个是某种躲藏在洞穴里的虾跟螃蟹的战斗,看起来螃蟹很凶悍,结果最终落个折戟沉沙的下场;第五个是螃蟹的大战,在海底平原上成千上万的螃蟹大军在前进,遇到对面过来的螃蟹大军,两支螃蟹大军就交织堆叠在一起了,不知道它们是真正的战争或者只是碰巧遇到交通堵塞;第六个是小海龟在沙滩上孵化出来,好可爱好可爱,但马上就面临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海鸟早就在空中等候了,从沙滩到大海的几十米的距离,成了与死神比赛的竞技场,只有躲过海鸟空袭的小海龟才能回到大海的怀抱;第七个是在北极圈,大海狮用鳍搂抱着小海狮,那种温情脉脉的拥抱,不弱于任何人类的母爱。

  悲剧的本质是什么?悲剧就是先给你展示最美好的东西,然后当着你的面把美好撕得稀巴烂,而悲剧的源头就是人类。捕杀是最容易想到的悲剧,但当看到海豚被困在渔网中悲哀的鸣泣,海龟用牙齿徒劳地咬着渔网,鱼类被渔网缠住后的尸体,还有人类将鲨鱼割掉鱼翅和尾巴,然后将鲨鱼丢回到大海里,看着失去鱼翅的鲨鱼痛苦地扭曲着身体,你觉得你见过比人类更残忍的动物嘛?很懊悔自己在泰国跟团吃了鱼翅,当然也有可能是假的,只好这样安慰自己,没有消费就没有捕杀,以后不吃鱼翅了,奉劝大家也不要吃,因为猎奇因为尝鲜,我们已经吃掉太多不该吃的东西了。卫星可以清晰地探索海洋的幅员辽阔,也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人类是如何将有毒物质通过河流排入大海的,海洋的颜色如何从蔚蓝变得灰暗变得乌黑,海豹围着海底的婴儿床打转,它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生物”,它从海面探出头,就看到远处岸边冒着熊熊浓烟排放黑黑污水的工厂。为了方便人类的航运和交通,最后的圣地北极和南极即将被人类涉足,那里生活着无辜的生命,在破冰船的威力下,逃离自己的家园。地球经历了几百万年进化衍生的物种,人类只要几十年就可以让它们灭绝,将来只会在海洋博物馆的标本室或者书籍上,偶尔发现它们曾经存在过。大自然运行几千万年恒久不变的规则和平衡,人类用自己的高科技轻易地打破。我们人类津津乐道的所谓奇迹所谓辉煌,跟这些纯自然的壮美相比,真是无法相提并论,而我们为了达到这些让地球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欲哭无泪心情沉重,地球还有希望吗?导演没有用乏力的说教词汇,而是用大海的风暴来表达和宣泄这种愤怒的力量,大自然对人类所作所为的愤怒。

  近期看了不少法国的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汗是法国很有名的演员,他16岁进入影视界,拍了几十年的片子,拿了很多很多奖项,但真正让人们能够钦佩膜拜他的,却是在他48岁后拍摄的关于自然的纪录片。《海洋》共计拍摄了3年,从镜头的精彩和难度来看,很多都需要近距离高精度拍摄,而且都是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下,动物并不是演员,虽然海洋动物并不惧怕人类,但要想拍摄出这部纪录片,付出的艰辛和辛苦可想而知。我感谢他没有拍成“这是XXX”的科教片,也没有拍成“谴责说教片”,事实上整部纪录片的对白和字幕都很少很少,更多表达的是期盼和呼吁。我们还有希望吗?不知道!当看到潜水员跟鲨鱼相伴游走的时候,我想到了那个伟大的词汇--和谐!

  《海洋》观后感(七):什么也拯救不了

  我们看到的人类的恣意捕杀造成海洋物种的灭绝,却忘了物种的灭绝确是地球历史的一部分。无论人类是否存在,类似陨石撞击和寒武纪大爆炸的故事都不会停止上演。生态环境固然脆弱,但生命的坚韧其实超过我们的想象。人类或许拥有灭绝大量物种并自我灭绝的能力,但尚不能抹杀地球所有生命。人类终归只是物种之一,即使人类灭绝,生命的进化仍将继续。正如恐龙的灭绝给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创造了统治地球的必要条件,人类灭绝后,新的物种将占领这个星球。

  我最开始只关注到片中表现的海洋里多种多样的物种,但这部电影的名称叫《海洋》而不是《海生动物》,也就是不仅限于对鲸鱼鲨鱼海豚海豹等生物的关注。“海洋”是一个宽泛的多的概念和领域。我们能在本片中看到的一面,以及我们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到的各方面的总合,都只是不自量力的人类对海洋极为片面的解读。人类不过十几万年的历史,电影不过百余年历史,人类通过镜头去解读海洋更仅仅几十年。所有这些时间、空间和思索累加在一起,对于海洋来说,简直快过一道闪电,轻过一丝尘埃。人类的妄为对于海洋来说,像一只细菌对你我的呐喊一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海洋的神秘不停惊得人类哑口无言。去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科学家们都在争论如此多的原油对海洋的影响究竟要持续几百年还是几万年。然而几个月后,人们惊人的发现,海水中的原油由于一种叫海洋螺菌的细菌的吞噬,正在迅速消失。研究发现,其实这种细菌一直存在,靠海底自然条件下溢出的原油生存。人类造成的泄漏导致这类细菌大量繁殖,竟然帮忙解决了石油对海水的污染。现如今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该细菌加工石油的基因,希望加以利用……所以人类也许可以导致许多物种甚至人类自己,但人类绝动不了海洋一根毫毛,如果以海洋的时间尺度计算,人类和那些物种都无疑是要灭绝的。即使某些物种(如影片开始出出现的马蹄蟹,他们比恐龙可能还要古老)都已经历了数次大灭绝,何况比马蹄蟹还要古老几十亿岁的海洋。人类只是无数与海洋有关的物种之一(如果海洋生物有我们无法理解的智慧,那么生物观察人和人观察海里的生物并无甚区别,如片中多次出现动物对镜头的凝视以及对海洋生物拟人化的表现)。与海洋相比,人类渺小,如此而已。如果说人类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对海洋生态施加的影响是一种对大自然的“不敬畏”,那么我们讨论如何通过改变自身行为而“拯救物种”,“拯救海洋”是否是一种更加的狂妄?

  对于海洋来说,可能只有物质和生命才能算得上永恒或“长期存在”。人如此渺小,其力求改变自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种可能是现存的人类自身,想在生命周期内,以及可以预见的子孙数代内,生存得更舒服些;而另一种可能,是出于人类或者说生命自身,一种生命不愿见其他生命亡于己手的本能——虽然这两种可能都将通向人类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影片后期,导演让观众站在宇宙中,超越动物和人类,超越狂风和巨浪观察海洋和这个星球,有着耐人寻味的意义。而最后镜头又转向少年,似又反映了一种面向自我内省意识。人类欲”拯救物种”,“拯救海洋”实是拯救自我。且从长远来看,人类除了自我,其他什么也拯救不了。

  《海洋》观后感(八):哈哈 跟我一起看海洋【非影评 请与电影同步观看】

  一出来就是这么“漂亮的”

  呃。。。

  我不是在说那个小男孩啊

  从水里出来

  走的那叫一个淡定

  那壳儿底下的。。。

  是个甚是难言的奇怪蟹类吧

  大海龟可真是够生活化的 哈哈

  发出的声音还在耳边回想呢

  梦境般的水母

  就像电脑合成一片

  简直了

  啊

  哈哈

  终于

  我最爱的海豚成群结队的出镜了

  海鸟和小鱼也成群的

  发疯似的超速的的运动着

  鲨鱼 鲸鱼也加入进来

  慢镜头下的很美

  花样游泳里的踩水

  武侠小说里的水上漂

  我叫它阿拉丁飞毯斗篷

  像披着破布一样的摄魂怪的鼻祖原来是乌贼啊

  好美的表演

  旋转的银球

  慵懒的沙滩晒太阳

  在浪边戏水

  不用在馆里彩排的情侣自然表演

  那样的纹路那样的肌理

  又恐惧又想凑上去触摸

  自由的拍打奔放的翻转

  流行的撞色拼色

  睡个午觉还老被吵醒

  但还照样可以继续睡

  那小眼神儿

  有幸运的 就有不幸的

  父与子的嬉戏

  调皮的孩子

  还有有惊无险

  浪花追赶着海鸟

  黑夜里的海底

  似乎每一样说不上名字的东东都是有生命的

  物种真是太多太多

  太有意思

  哈哈

  那色彩 那眼神 那嘴巴 那N只脚 那动态 那毛毛的

  各个都忙碌着

  来着障眼法

  换一幕

  天啊

  通透的 未来的 高科技的 欠招的

  被吓到了

  最后却胜利了

  原来是嫌弃人家占了它的地盘

  挨着它整理家啦~

  那扭曲游动的一块肥牛肉片啊!

  怎么感觉游得比我还艰难

  自然的表演

  而不是刻意的为了食物

  海底的草原上

  边吃边干活儿的清洁工

  旁边还总有个靓丽的好朋友跟着陪吃

  白绵绵的 是雪 是盐 是沙

  居然一下子冒出十多只小家伙来

  哦不 是那么多只

  奋力的奔向大海

  有些足迹就终止在沙滩上

  聪明的 幸运的 成功了的

  足迹便与大海相溶

  瞧人家隐形眼镜戴的

  眼影化的

  真得好好学学

  噗 那不急掩耳迅雷的架势

  让我自己的嘴巴也不自主的模仿了下 哈哈

  那结构设计的

  任何小细节都有它的功能性

  黑乎乎的一团

  也是生物啊

  还是停下来老老实实的当静物吧

  啊 我瞅见它眼睛了啦

  吃了像艺术品一样的饭

  有些长得就像艺术品了

  而另些怎么还是长得那么不入眼

  真是神马都是浮云

  一瞬间的事儿

  危险的捕食者身后总是有追随者

  因为他们足够强大

  同时也应了那句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定

  看上去就像是一张笑脸

  就像是石砌的游乐场所

  哈哈 我给你挠痒痒好啦

  哇 又是撞色

  龙大概也就是这般模样吧

  不 是体操队员手里长长的彩带

  舞得妙

  裁判都纷纷给出满分

  多变的嘴脸啊

  整齐划一的游行表演

  像新产品设计的概念款一样的观众还懂得让路

  美国大片里的未来机械钢铁战士入侵

  双方交战啦

  乱作一团

  在干嘛

  练叠罗汉么

  有密集恐惧症的勿看此段

  受上帝的恩赐

  按上帝的旨意

  是必然也是偶然

  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它只能在大海上飘荡

  在风浪中穿梭

  也许能到达一片新的海岸

  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迁徙的季节

  无拘无束地想游到哪就到哪

  那大大的鼻孔

  我就叫它鼻孔

  那明显的突出的脊椎骨

  有二十三五个的样子

  大海的开拓者们

  从不停歇

  扁平的脸

  像是摞起的一薄一厚

  两层橡皮泥

  成千上万的小鱼

  争相恐后的抢着上镜

  其实心里在想

  这碍事的东西老挡我路啊

  活奋的海豚是贯穿整场的最佳表演者

  神秘的海洋赋予了它的生物神秘的模样

  从尾部慢慢看去

  就像平时我们常吃的鱼没有什么两样

  而转过来的那个头啊

  简直了

  真有种预感

  我今晚做梦都能梦见这模样的人脸

  听着那孩子音儿

  更是慎人

  还以为是在照镜子

  要不就是KISS

  嘴巴代钩

  动作叫飞的鱼

  居然还亮出了脚丫

  那交响乐配乐简直了

  恰到好处

  呃 这吃相也太露骨了吧

  海里的动物并不是个个皮肤都光不溜丢滑不啦叽的

  静静的沉入水平面下

  蜻蜓点水的海鸟

  沾沾脚

  走个过场

  出来一起鲸鱼

  大家伙身边总有个小家伙缠着伴着

  可怜的好奇心

  被残忍的五花大绑围住

  我的海豚!

  染红了蓝蓝的海水

  还有它的同类们

  可怕恶毒的人类

  它的挣扎是那么的无助

  灭绝了

  下一个将是人类

  在大海的世界里

  任何一个小小的生命

  都不可或缺

  这是个没有重力的世界

  巨大的海洋生物

  轻轻的优雅的游来游去

  没有注意到人类的存在

  它们相处的融洽

  像是梦里出现的和谐世界

  很配合的被人类忽悠了

  如此贴近的距离

  如此难忘的相伴

  沉船只是人类为汪洋大海做出的小小贡献

  灯塔稳稳地再次从浪花中重现

  船员和设计完美的船只一起任凭海水的冲打

  舞蹈结束后一起消失在浪花中

  从环绕地球的卫星上看

  就像人类吸烟呼出的有害气体

  污染了周围

  也污染了海洋

  正是人类的睿智把大海全都污染了

  这是什么玩意儿

  垃圾超市里的手推车

  看不清也难以呼吸

  南极

  哈哈 我跳我跳我跳跳跳

  一下蹦出三只企鹅

  哈哈 我笑我笑我笑笑笑

  声音表情像极了谄笑

  逗你玩

  发嗲音

  终于还是跟着下水了

  这样的画面不知要等上多久才能遇到

  一个人默默地走着

  思索着

  不受任何打扰

  没了灵感

  我也要学学它走路的样子

  北极也是一样

  是一个隐藏起来的家园

  这也是一个圣洁的地方

  勉强算是吧

  到处都还保持着一副没有被人类染指的样子

  大屁股扭扭的

  走走游游

  一行舰队表演

  那眼神

  看什么看

  没见过吧

  我老见啦

  白白净净的白鲸

  海象

  说对了吧

  海象妈妈愣是把孩子推下了水

  这情景

  让我想起了学游泳

  和不爱洗澡的婴儿或小狗

  更像是前者

  哈哈 抱着 保护着 貌似差亲了

  以为是在打群架

  镜头一切

  原来是被到来的庞然大物所吓

  人类就是这样的

  后知后觉

  扁平头再次出现

  带着他的朋友们

  我不要再去动物园或水族馆看动物

  要么去丰富的自然中去做一回久远的梦

  要么看看这有着多数唯美画面的屏幕解解渴

  要么干脆就忍着不看直到这撅嘴不高兴的鱼灭绝

  只有一个地球可以孕育生命

  所有的生命有应该在这里共存

  这样才有希望

  坚定的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吧

  又来了梦幻的诡异的

  声音和眼神

  给力的片尾曲

  哈哈

  一块吃冰吧

  边吃边看长满斑的海豚表演

  鲨鱼还是一下子突然的没了

  《海洋》观后感(九):美不胜收的海洋,不忍卒睹的伤害

  雅克·贝汉的《海洋》共拍摄了七年,而为了投拍这部纪录片,一共耗资7500万美元,对于能收回成本,连导演自己都不相信。而在影片出炉两年的今天才来到中国,在中国的电影院里不多的几个排期,就知道在票房上肯定是悲剧。

  好电影却少人问津,这就是《海洋》这部佳作的命运。好在片子在口碑极好,使得这部片子目前还没有下档,还略微有些回炉,根据口口相传而到电影院的大屏幕下去欣赏的人多了一些。这是好事,相信去看的人都是真正喜欢的人。不像我,看这部片子其实是顺带着看的,在北京UME华星的通宵场里,同一夜场里的前两部分别是《变形金刚3》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然后最后的一部才是《海洋》。在那天,随着“变3”与“哈7”的结束,大批的人呼啦一下全走了。少数留下来的,还大部分都呼呼大睡,即使是我,也实在扛不住困意的袭扰,忍不住打了俩盹。还好,我基本上坚持了下来,没有错过大部分的精彩。但,在票房上,那些走了的人,他们的票款显然还是被计算了进去的。不管这样的数目有多大,都代表着一些水分。所有,因为口口相传而进入影院的人,实际上应该得到一些掌声的。

  无关的话说的太多了。对于《海洋》,真的是一部佳作,相信任何看了下来的人都会由衷地慨叹。这必须对导演雅克·贝汉表示致敬,作为一名拿下过威尼斯影帝的演员来说,他曾经出演过脍炙人口的《天堂电影院》,而且还参演过诸如《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佳作。但是演而优则导,他导演的作品却变成了纪录片,而且第一份答卷就是《迁徙的鸟》这样令人震撼的作品,这次的《海洋》,直接秉承《迁徙的鸟》,再次让人感到震撼。而且作为制作人,他还制作过《微观世界》、《喜马拉雅》这样的纪录片佳作,还有《北郊1936》这样的故事片。他在不同类型的影片中的穿越,还有一水的好电影的记录,都让人刮目相看。而《海洋》直接承接了这种精神。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水占据了整个地球表面积的3/4多,而且海洋是绝对的主角。而居于陆地上的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索一直在进行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对于海洋,我们仍然知之不多,而且还在不停地伤害着海洋的生态。跟随着雅克·贝汉的脚步,认真地打量一下海洋的世界,我们会为我们之前的无知而感到震惊。因为无知,所有面对着一个美轮美奂的蓝色的领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睁大自己的研究,并在适时的时候,张开自己惊叹的嘴巴,并伴有一两声的惊呼。从体型庞大的鲸鱼,到小而薄弱的水母,《海洋》这部纪录片每时都在向人展现着叹为观止的美丽画卷。当然,这不是一个充满《海底总动员》那样具有故事细节的海洋故事,也没有《鲨鱼黑帮》那样波诡云谲的情节,海洋依他应有的姿态在展现着,而雅克·贝汉则恰如其分地选取了正确的篇章呈现了出来。所以,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现海洋,真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影片形式。

  当然,因为人的存在,无论我们对于海洋有多少了解,人类对于海洋的影响,已经客观地存在了,而且这样影响所带来的危害也是直接而同样令人震惊。最直接的伤害是滥捕滥杀,对于鱼类涸辙而鱼的围猎方式,直接斩断了海洋生物链的存在。间接的伤害则来源于污染,人类从陆地向海洋倾倒的种种有害物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海洋的自身循环方式。只是因为海洋的巨大,这样的伤害在普通的人类看来,还似乎没有那么明显而已。但只要借助卫星等科学工具一测,马上就会得到让人心惊肉跳的数据与图像。

  远的不说,像近年间,不时出现的漏油事件,就已经让人震撼不已了。美国去年的漏油事件,让整个美国都陷入了恐慌,而英国北海油田也有这样的丑闻。而中国人自己最能感知的,则是中海渤海油田的漏油,正不日就跳进新闻读者的视线之类,而且相关部门的处理,到目前为止仍是是遮遮掩掩,让人失望。

  海洋的美好与伤口,都与人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先行去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人类的行为到来影响。雅克·贝汉以艺术的气息带来的好作品,正是窥视海洋的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它,不仅是为了了解海洋,还能在了解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环绕,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海洋》观后感(十):蓝色的震撼

  我真正意义上看的第一部纪录片是熊的故事,导演也叫雅克,人们要杀熊,熊却在最后可以一掌拍死人的时候原谅了我们。动物总是那么的善良,因为善良而被伤害,善良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我们。

  湛蓝的海,黑暗的海底,神奇的物种。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情节,但是一切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很多没有见过的物种,就是那样美妙绝伦的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配上姜文那海洋般宽广的声线。就在平静中震撼着一切。

  电影的配乐很棒!特别是几段人声的配乐。就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一片片的透明海蜇群,若隐若现的男童声线。

  对大读书人来说,印象很深刻的是那只被割去了背鳍和尾鳍的鲨鱼吧,他慢慢的沉到海底,他仿佛想确认下自己真的失去了,他努力的动了动曾经有鳍的地方,但回答他的只有伤口未愈合的血迹。。。腥红色的血染红了那一片海,虽然终将被海水冲淡。。。

  灭绝!灭绝!进化了几百万年的生物,就在几十年里灭绝在人类手中!贪欲让人们无尽的屠杀!

  动物对我们很仁慈,他们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但是我们总是奢求的太多!我们那样的对待鲨鱼,但是他们却平静的接受海洋中人的出现,的确是和梦一样!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这部片子,静静的看完它。。。然后思考我们的所作所为。。。现在还来得及!

  最后用电影中的一句话结束:

  如果想要未来,就请让大家都活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