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噪反城市》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噪反城市》的观后感10篇

2018-07-17 03: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噪反城市》的观后感10篇

  《噪反城市》是一部由乌拉·西蒙森 / 乔安·史特贾恩·尼尔森执导,本特·尼尔松 / 萨南·佩尔松 / 安德斯·扬松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 / 音乐 / 爱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噪反城市》观后感(一):《噪反城市》:音乐疯人们艺术渲泄

  两位不被世俗观念束缚音乐家,当自己另类作品大众场合得不到认同以后,愤而走向极端报复社会为发泄口,试图制造各种恐怖事件来唤醒普罗大众。两人的小破坏受挫后,为了制造更大效应,随后招来更多不得志的鼓手来充当助手开始一起接一起的挑战社会和传统的破坏。另一名出身音乐世家警察,从追查他们到认同他们,并最终加入他们一起完成伟大的“城市电爱”交响噪音

  影片由并非电影院专科毕业的两名瑞典人合伙完成,把之前获奖无数的短片《不速之鼓手》重新再加工剧情长片,并且在戛纳再次获奖。其实,这并不是一部多么复杂的剧情片,最大看点在于其中的几段别开生面的音乐桥段,音乐电击疗法银行碎钱音乐、铲车和电线音乐,各种前卫的超乎想象的音乐形式,把众多人们手中的日常生活工具,被几位音乐人随手把弄节奏骤起,立马成为一场突破传统想象力的艺术噪音。

  当主流群体们还沉醉在各种屎尿屁整蛊恶俗中时,两名瑞典人为大家带来别出心裁的音乐整蛊剧,来一次“真正的违法艺术”,在展示不同凡响的音乐形式的同时,还用音乐来讽刺现实和社会现象,让世人见识到真正高修养的超凡想象力。如果你把其中的音乐片段当成真正的音乐来欣赏的话,只能说,你会错意了。导演只是想借助这种另类极端的音乐形式来唤醒大众的传统思维方式,比如那个造诣颇高的天才指挥弟弟,尽管他如神童一般照耀着整个音乐界,但他那种固执己见排斥异己的音乐思维,却是最要不得的艺术修养形式。实则导演只想告诉大家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更离不应该固步自封

  《噪反城市》观后感(二):行为艺术

  电影开始Magnus就写出了剧本,而电影甚至没有描写招募过程就聚齐了六位鼓手。因此所有的前期准备都被一笔带过,电影的全貌基本上就是这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几个人医院踩点轻描淡写,但演奏时却像彩排过数次般熟知所有手术设备发出的声音,并基本配合得当。第二乐章,当一群赤手空拳劫匪闯入银行,没有一个保安进行抵抗。没有携带任何武器,却轻松取出成箱钞票,这或许是所有匪徒的梦想。第四乐章半个城市的电力由一个开关控制,并且设在荒郊野外,而切断半个城市电力,居然没有人去检查抢修。不合理比比皆是

  警察痛恨音乐半辈子,突然就变成了音乐狂热分子。而被行为艺术者敲击过的东西,他就再也听不见的设定究竟为什么也并不明确。是因为它已经发出了最华彩的乐章而不再为凡音响起?

  几个自说自话的人在敲击城市,除了一个音盲无人理解,就和浑身沾满油彩,滚动作画的行为艺术家无异。危及人命,损毁货币,破坏建筑,切断电力。他们的音乐是不是艺术我不敢妄下断语,我也不反对每个人对艺术有自己的理解,但如果艺术是以破坏为基础的便极端不可取。否则你可以说原子弹腾起的蘑菇云才是最大的艺术。那这个世界最大的艺术家是谁?

  《噪反城市》观后感(三):大音无声

  大音无声,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听到的只有安静

  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呢就是:开头和结尾的音乐不错,中间的是行为艺术。不喜欢的,看到这里就看完了,可以洗洗睡了。

  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在1952年的“名曲”《4分33秒》就是这样的。什么才叫音乐,古典的看不上玩摇滚的,摇滚的瞧不起玩流行的?流行的又认为古典的太装!这也许就是一种“音乐歧视”吧。

  当然,拍文艺片的瞧不起那些拍三级片的,虽然都是一样的露,一样的色,前者可以叫“情色”,后者就叫“色情”了。当然,对我这种人来说,情色也好,色情也罢,能刺激荷尔蒙就行。把恐怖片当文艺片看也是一种境界。所以这部电影也一样,喜欢的人推崇,不喜欢的人……

  看到有人介绍演说是学美术的,画面也许不美,但希望你能看到深度。音乐不是炸弹,却能颠覆城市,整个城市都在演奏,每个人都是简单音符

  Music for one city and six Drummers(这是导演的2001年的短片名字:不速之鼓手)以下的名字是,演员的真名。

  1.打翻了警察,(Magnus 马格纳斯)

  2.为蝴蝶配乐(Johannes Bjork 约翰内斯 比约克)。

  3.电音之王。(Marcus Haraldson 马库斯 哈罗德森)

  4.燥狂男。(Myran 麦兰)

  5.定音鼓狂徒。(Anders 安德斯)

  6.节拍器(Sanna 萨那)

  行为艺术的四个乐章,不想看的跳过。

  一,Doctor Doctor Gimme Gas in my ass (菊花台)

  二.Money 4U Honey

  三.Fuck The Music Kill kill

  四.Electric Love

  (PS:有懂行的,把能几个看不上给我来个排比句)

  《噪反城市》观后感(四):音乐有灵

  其实男猪脚并不是真正的音盲,相反其实他才是真正的音乐天才,因为他懂得欣赏真正的音乐——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和框框里的音乐,发自内心的音乐,有灵性的音乐。其实他就是6个鼓手中的第六人,不是么,最后六个天才终于一起合作,奏出了整个乐章中最华美部分

  之前男猪脚听不到他们5个人演奏过的东西的声音,其实是寓意他被困在一种所谓的音乐的世界里,就像他弟弟那种所谓的天才制造出来的音乐~他讨厌音乐,大家都嘲笑他,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深层次原因是因为这些音乐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它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被演奏,而没有生命力!当后来真正的天才和天才相遇后,男猪脚才被解放了出来,来到真正的音乐世界。电影的最后,男猪脚听不到弟弟的交响乐,但他却和女猪脚在不同的画面会心一笑,其实是暗喻他已经摆脱了这种程式化的音乐的世界!

  整部电影只想表达一种观点,就是音乐有灵!真正的音乐,是有灵性的,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的。当你可以把一切的生活元素都谱成乐曲,当你可以用一切的物件来演奏心中的乐章,才是真正认识了音乐和懂得了音乐。而整天被音乐所主宰的乐团和指挥家,他们未必真的明白所谓的音乐到底是什么,虽然他们苦心练习,但说白了也只是个匠人。这就好比真正的武林高手随意摘个草啊花的都可以杀人,但是某些练了一辈子剑的人也未必能梦见这剑谱怎样才能写的出来!

  《噪反城市》观后感(五):失败在后百分之十上的百分之九十成功的电影

  《阿里斯基与龟》里,北野武穷尽一生,抛家舍业投身艺术却终究输在没有艺术天分上,成了终老一生的画匠,而非画家。电影里的前大部分描绘了一个少年绘画天才,但是最后的百分之十,让他失败了。有人说,感谢这最后的百分之十,失败了画家梦,但是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影。

  而《song of noise》,给四星,少的一星却是因为最后的百分之十,成就了奥斯卡,成就了大部分common people,却没有成就电影本身。

  电影里的人得等级划分其实十分明显。以博森为代表的six drummers是无视金钱权利、甚至做工优良乐器华丽演出厅和音乐界认可的音乐追求者。他们的艺术道路上,音乐源自本真,源于内心的渴望平静爆发出的生命力。在博森眼里,那些所谓的“音乐”实在是“垃圾音乐”。

  巧的是,以奥斯卡,哥哥的爸爸妈妈,音乐学院院长为代表的一群根正苗红的音乐家也把街头卖艺的手艺人,躲在地下室死磕吉他的躁动少年,和吹啦奇形怪状身着奇装异服的乐器的行为艺术者,包括博森这些非常态存在的艺术家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叫做“垃圾音乐。”

  对立的两方反击手段不同。Six drummers 以各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触及这座城市的底线——医院的演奏是对音乐生命力的追溯,主节奏有人的胸腔、腹腔以及手的拍打构成;银行的演奏是音乐对金钱世俗的反讽,随着银行经理看见钱被碎纸机粉碎的一声尖叫,six drummers的音乐态度显而易见;第三章更为讽刺,奏乐形式直指传统意义上的正宗音乐所代表的老套、烂俗,借着奥斯卡的指挥,six drummers使用简陋粗鄙的机械演奏出震耳欲聋的音乐;而最后一章,最让人称绝,算是他们对音乐的祭献,冒着生命危险,给脱离光、电子污染的城市献上一曲。

  面对六个疯狂的艺术家,而XX则只能动武力予以报复。他们抓遍了城里的地下艺术家:真心搞音乐的,玩儿票的,装逼的……各色人等,各种乐器应有尽有。近百号人挤在警察厅里,各种演奏声交相迭起。于是这场类闹剧引出了电影中关节性的人物阿玛德斯——音乐世家里的音盲。

  阿玛德斯疯狂的砸毁了许多见乐器,砸毁了压制了他多年的音乐。对于阿玛德斯来说,音乐一直是一种恼人的东西。阿玛达斯喜欢音乐吗?当然喜欢。为什么又不喜欢?阿玛德斯喜欢没有杂质的音乐,当下的音乐与门第、权钱、跟风、迷失嘈杂品牌号召力挂钩,失去了应有的音乐本质。在一个只有“垃圾音乐”的世界,阿玛德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无声音乐。

  其实,整个电影的信息量非常大,导演想要映射的点非常多。比如体制内的音乐学院只能批量生产没有创造力的音乐人;比如社会大众失去对音乐的鉴赏力盲目跟风,崇拜名流;比如底层音乐家的挣扎,对即将死去的音乐的拯救;当然,还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的爱情。影片的最后,一种不是happy ending的happy ending。一向自负傲慢的奥斯卡体会到音乐真谛;那群噪反的鼓手,与社会达成协议

  这就是我最开始提到的,百分之十的失败的部分。有狗尾续貂之嫌。本来在这样一部充满躁动因子(看点)和剧烈矛盾(推动剧情发展)的电影里,没有爱情故事也依然看点十足。甚至故事在阿玛德斯与萨那在房顶上分开就可以结束了。而导演始终想给观众一个交代。而这个结局感觉连导演都没完全厘清。到底音乐变成了什么样子?是垃圾音乐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还是被称为垃圾音乐的成了真的垃圾音乐?

  最后的结局让整部戏有狗尾续貂之嫌,也使得想要表达的内容有充满自信的昂扬、天马行空的躁动转变为一种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的些许无奈不知所措

  当然,不排除自己理解粗鄙,或许导演有像哈内克《趣味游戏》里戏弄观众的癖好——你以为我在说这个吗?其实,我说的是那个。嘛哈哈

  ~最后的electric love很销魂~~~~

  也许四个乐章个代表四种音乐?电子、古典……我是音盲,这个参不透。

  《噪反城市》观后感(六):胡言乱语

  发动机的各种轰鸣声配上鼓,绝了。 发现有警察追击果断把鼓抛出车外对追击的警察进行妨碍。

  安全部门误把滴答作响的节拍器当作炸弹。

  “一座城市和六个鼓手”设计图(“乐谱”)。

  鼓连接上一万瓦的高压电线圈。

  警察被戏弄,把“放克贝斯”送给指挥家。

  四人狂敲3小时决定第一段SOLO谁来演奏。 敲到鼓碎。

  撕纸币的声音。 锯东西的声音。

  第一乐章:doctor,doctor,gimme gas(in my ass)。 伪装成医院工作人员劫持来做直肠手术的电视明星

  ,将其推进手术室,音乐演奏开始。扣击胸口声,按按钮声,拍气管口声,提示声“don`t touch the patient

  ”,心脏监护器发出的心跳声,掌拍肚子声,敲打气罐不同部位声,拿起明星的双手掌声,等等等等。

  第二乐章:money to you,honey。黑头套,突袭银行,开始演奏。 大印敲击玻璃声,拨弄键盘声,盖章声,碎

  纸机粉粹钞票声,尖叫声,打印收据声,弹硬币声,按计算器声,排队提示到号声,点钞机点钱声,等等等等。

  omeone`s been playing in the wrong key? (是有人弹跑调了吗?【也有偷盗的意思】)

  any violinists caught fiddling?(哪个小提琴家练琴了?【也有诈骗的意思】)

  在被警察追逐时候,找了根棍子折两半,边跑边敲击。 两个接着气罐的小喇叭直接把警察耳朵震出血,大杀

  器啊。

  雨奏。 演奏前先用蜡烛激发灭火器。

  第三乐章:fuck the music,kill!kill!重型机械突袭古典音乐会。 钻地声,挖掘机、铲车的铲子拍击地面

  声,推土机的铲子摩擦地面声,双锤敲击喷泉声,大喇叭声,车辆摇晃声,等等等等。

  警长怒砸各种乐器。

  第四乐章:electric love。六人身体用绳子吊在高压电线,用电线演奏。

  音盲警察创造的曲子,一人来开合电闸,其余四人挂在电线上敲击演奏。 整个城市一闪一灭,别样的美感。

  《噪反城市》观后感(七):傻逼在上税、牛逼忙犯罪

  我24岁的时候到单位上班。每听到老头老太讲那些龟毛的琐碎事,心里就尼玛果断地怒火中烧。每到那时,我的兜里应该有一个邪恶的MP3,里面装满是NIRVANA、ALICE IN CHAINS、SLIPKNOT、污秽摇篮,甚至还有JOHN ZORN、灰野敬二、等等的疯狂叫嚣。那时我就在想,假如我能接通一个空气中的频道。把这些倒霉的声音放给全世界人共享,那地球一定会被玩的HIGH翻上天。

  到我年纪大了,我渐渐意识到。自己所相信的那种赋予能量的音乐,并不能影响到任何其他人。伟大的传播业,甚至能把一班以烧音响为趣味的疯子,请到中山堂办成一出像模像样的声音艺术展。所有的抵抗主义叫嚣者,最终还是会友好地加入市场经济大潮的阵营当中。然后再调剂上比起过往更甚之4、5倍的矫情,和这个下贱的时代一起吹牛皮。

  对于一个仅仅认识中国字的人而言,《噪音》也是可以完全不需要中文字幕。张扬的音乐狂徒,干的都是高保真、立体化的犯罪场面。再搭上这种天真烂漫的妄想症剧情,我敢保证这是听不懂瑞典语且英文也基本烂的你,第一部在无中文提示下,看的最顺溜的一部电影。

  《噪反城市》观后感(八):以整座城市的灯光为乐器

  楼顶,城市的夜空下,女主说:听听这座城市,已经被垃圾音乐污染了。是时候反击了。我们要给这座城市上演一场刻骨铭心的音乐会。

  她没曾想到:谱曲的竟是小时候自视为音盲,长大后当了警察的男主。

  结尾,乐队创始人之一拿着演出服说:这也太掉价了。女主说:但是我们总得挣钱糊口,除了音乐他们什么都不会。

  餐馆,《电爱》,六个鼓手,音乐响起,女主舒缓又显调皮的歌声唱起,还是英文,立马让我心醉,真的很好听,就是太短了。回头要单独下载。

  更早些时候,男女主在楼顶,同一片城市的夜空下,看着整座城市的灯火随着男主的谱曲明灭,演奏出最为震撼人心的音乐。男女主接吻,仅此而已。

  女主和伙伴逃亡,男主在弟弟为主角的音乐厅里,终于可以做到心静神明,享受属于他的那份清静来。

  《噪反城市》观后感(九):[音乐版猜火车-屌丝の逆袭!]

  太棒了!我愿倾尽所有形容美好的词汇献给这部电影。这就是音乐版的猜火车,创意太赞了。6名鼓手全部是本色出演,剧中都使用本命。最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创造和享受音乐。音盲的世界你别猜。

  片中四个章节的创作和六位鼓手的演绎,简直太无与伦比了。喜欢音乐的人一定难以理解音盲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举个简单例子,唱歌好听的人一定无法体会唱歌跑偏的人的苦涩,反之亦成立。

  片中的音盲男主其实是被妖魔化了的音盲案例,只不过更多体现成分在于他出身音乐世家,却无法演奏一种乐器,并且成了一名毫不相关的警察,内心的失望 愧疚 憎恨成分居多。另方面,六名鼓手策划的城市乐章是以非传统方式颠覆传统音乐理念的最好写照。人体、体温计、印章机、碎纸机、硬币、甚至电缆,当这些成为一首精彩绝伦的佳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你不会认为这就不是音乐。

  所以,实验主义、奇幻主义、超现实主义才是它的关键词。

  关于音乐主题,实践证明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创造和享受音乐。

  《噪反城市》观后感(十):我是来提供原声歌单的

  01 In The Mood For Noise Fred Avril

  02 The Van Six Drummers

  03 Doctor Doctor Give Me Gas (In My Ass) Pt. 1 Six Drummers

  04 Electricity Fred Avril

  05 Money 4 U Honey Six Drummers

  06 The Music Shop Fred Avril

  07 Electric Love - Melodica Six Drummers

  08 The Kidnapping Fred Avril

  09 Heading To The Opera Fred Avril

  10 Warnerbring's Bolero Fred Avril

  11 The Chase Six Drumers

  12 Dueling Marimbas Fred Avril

  13 Doctor Doctor Give Me Gas (In My Ass) Pt. 2 Six Drummers

  14 Looking For Sounds Six Drummers 194

  15 Finding The Score Fred Avril

  16 Fuck The Music (Kill! Kill!) Six Drummers

  17 In The Mood For Noise - Trombone Fred Avril

  18 Sanna's Water Music Fred Avril

  19 The Auditions: The Butterfly, The Tesla, The Porno & The Rage Six Drummers

  20 The Drum Battle Six Drummers

  21 Electric Love - The Wires Six Drummers

  22 Roof Kiss Fred Avril

  23 Electric Love - Resort Six Drummers

  http://www.xiami.com/album/472660?ref=ac-albu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