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10篇

2018-07-17 03: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10篇

  《裙角飞扬的日子》是一部由让-保罗·利利安菲尔德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 / 德尼·波达利德斯 / 亚纳·柯勒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一):又见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1955年6月27日生于巴黎17区,父亲是阿尔吉利亚人,母亲是德国人)法国国宝级的女星,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她,虽然此时的她已经53岁。第一次在艺术电影院见到这么多看电影的人,我看的这个厅几乎已经都坐满了,而且是每一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很难想象,这部电影之前在arte的电视台就已经做了首播,是在3月20日星期五的晚上20点45分,当晚有2 245 000的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以9。6%打破了以往的收视纪录,而今天坐在电影院里依然还有这么多的观众。究竟是什么的魅力?是来自Isabelle Adjani吗?还是来自电影本身?抑或是两者都是。Adjani从1970年14岁的她开始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她演的还是一个孩子,85年的罗丹的情人,95年的玛戈皇后,她的眉眼间的笑容哀愁仿佛还在眼前,不止是对法国观众,2003年的她开始渐渐息影,只接很少的电影,这一次53岁的Adjani再次出山。

  在这部电影里她是Sonia Bergerac,一个巴黎郊区学校里的老师。这一天,她迟到了20分钟,这是一节戏剧课,在戏剧教室里,学生们依旧是那样的肆无忌惮,打乒乓球的,打闹的,骂人的,她明显的变胖了,穿了白色上衣棕色裙子,她用尽力气来管这些学生,但是她的声音微弱了,即使彻着嗓门也震不住这些孩子,终于在发现她的学生的书包里的枪的时候,她压抑不住积续已久的情绪,误伤了学生Mousse,这一次是老师劫持了学生们,她无意伤害她的学生们,她只是想上好她的课,只是想有人认真的听她的课,记住她讲的东西,这只是出于一个老师本能想法,但是要实现一堂有人听的课,对于她唯一的出路就只能拿枪举着学生的头。一次,又一次,当枪举在Mousse头上的时候,她问Mousse,莫里哀的原名是什么?第三次,他说出了Jean-Baptiste Poquelin。只有这个方法吗?

  电影带给我们太多对法国现实问题思考移民,移民的后代教育。对于法国,几百万的阿人,黑人移民,他们在城市边缘,他们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以至于他们恶性循环,他们在社会最底层,抢,偷,他们是法国警察最常遇到的,他们是乱,治安不好的代言。怎样对待移民的后代,让他们也同样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们也能融入到主流社会?当然在百万移民大军中,也不乏成功人士,像齐达内,像阿佳妮。Ajani小的时候就生活在这样的城市的边缘,住在简易房里,她虽然成功了,但是法国的现实没有改变

  看电影的时候会不时的想到Al Pacino在Sidney Lumet的电影dog day afternoon中演的劫匪,或是Jurgen Vogel在浪潮里的表现,亦或是entre les murs. 总之,送一朵玫瑰给Isabelle Adjani, bravo!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二):大大的包里究竟装了什么啊?

  女老师容易被男学生欺负,好像是真的。

  即使女老师再怎么好,好多学生还是不领情。至于那些80后、90后、00后的学生,可能不但不领情还会咄咄逼人呢,直到把温柔可人的MISS逼上发狂。

  抛开老惹恼我中华上国的萨科奇领导下的法国那些移民社区里的种族歧视、教育等等问题不说,纯粹说那些学生也蛮世界性的,大大的包里(我一直搞不懂那些80后、90后女生为什么喜欢背那么大个包,有那么多东西装?)手机之外、有避孕套、软性毒品等等乱七八糟,手机视频里竟然还有犯罪证据。。。

  结局悲剧。但是导演可能还是嫩了点,还是或者他根本就不想拍得更加宏大叙事点,因为到最后,明显可以看出导演对情节无法有效的掌控。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三):法国是个值得向往地方,但是,这个电影太真实

  这个电影里面的内容一点不亚于事实情况

  特别在法国马赛一些区,和北部附近的一些城市。

  小孩子懂事就开始什么都不怕。

  上汽车不付钱,坐着骂一路。

  打伤打死警察。

  警察不能随便打伤人,或者杀人,而且他们是未成年,对他们更没办法

  当街抢劫。

  把列车员打晕扔到铁轨上等等。。。

  唯一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小孩并没有那么多具有正义感

  白人有钱人的小孩是不会随便把自己孩子送去这样区的学校的。

  只有穷法国人和移民不在乎地这么做。

  少年犯罪不止在马赛,在全法国目前都很严重,而且有增加趋势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四):裙角飞扬的日子

  阿佳妮又出来拍电影了,这样一个性感得有点邪气的女子烈焰红唇就是专为烘托她的成语,这个女子的个人气场凌驾于每一部影片之上,可以使每一部平庸之作变得不再平庸。爱上阿佳妮如同爱上吗啡,欲罢不能

  《裙角飞扬的日子》是她安心相夫教子六年后的复出之作,2008年,她已经五十四岁,荧幕上的她发福了,脸部肌肉有些下坠,但就像王菲在《2046》中还能扮演少女一样,她们这样的女子,有种与生俱来与世隔绝气息,如古墓派的小龙女,有种永远不会衰老的气息。

  无限迷恋阿佳妮,她那种混合天真性感神秘欲望气质,在影坛真的是绝无仅有,和她象极的苏菲玛索只有她的前半部分——天真的性感。从第一次在《罗丹的情人》中惊艳于这个骇世离俗得女子后,我看她所有的电影,从来没有失望过。

  这绝对是部超乎想象的好电影,不光是阿佳妮的表演,导演的手法简洁清晰,对于法国移民这个社会问题的深层揭露,冷静而不矫情,在这点上,我们国家描述社会问题的电影即便现在稍稍少了点脸谱化,但那种畏畏缩缩又伪装角度浅薄,在这样的电影面前,完全可以毫不惭愧地接受“拙劣”这个logo。

  和我们国家动辄烧钱上亿的大片不一样,整个电影场景简单到就是一个音乐教室和一个办公室故事完全靠人物的表演来推进,却看得人紧张和充满悬疑

  这是法国一个很普通的移民学校,我看过很多关于法国的故事,法国人之对于全世界人民态度,就和上海人之对于全中国一样,我们是阿拉法国人(上海人),你们这些下等人居然跑到我们这块地方混世界。法国人对于美国这些经济大国的人民态度就和上海人对于深圳这些暴富省市人民态度一样,有钱是大爷呀,转过头啐一口,也就一土鳖。不过法国人对于自己民族劣根性的揭露是远远超过上海人对于自己地域劣根性的揭露的,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描述法国人殖民越南人民的电影《印度支那》,对于法国殖民者的残暴的揭露那要以我们的民族特性来揣摩的话,准以为这电影是越南拍的,可那就是部法国片。

  片中有一句台词,很能代表法国新移民的心声:“你们怎么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是畜生吗?” 索尼娅·贝尔杰拉克——普通中学法语女教师,像往常一样穿着裙子走进教室,学校禁止女学生穿裙子上学,也不允许女教师穿裙子,这有勾引异性有伤风化嫌疑事实上我行我素的索尼娅经过学生走进教室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男生调侃和戏谑着,青春男性那种随时引爆的荷尔蒙令人感觉到一种强奸的气息。阿佳妮以其特有的神经质的气质把索尼娅的倔强脆弱眼神演绎得有随时爆裂的危险

  学生丝毫不把这名女教师放在眼里作为移民平日在生活中受的歧视全都演化成校园浓重的暴戾,他(她)们一边羞辱着女教师,一边又彼此羞辱和谩骂,羞辱和嘲笑

  索尼娅看到穆斯往自己的包里藏东西,上去抢,结果一把枪调出来上前干预,几人在争执中一支手枪从学生的书包里掉出。争抢中索尼娅的情绪爆裂了,她用枪控制学生做人质,甚至伤了穆斯,然后上课,讲莫里哀的戏剧,只能用暴力才能控制这些学生,她想完成的仅仅是她的工作,上课,我要对我这位可爱的同行致敬,因为很多老师都经历过这种无法维持的课堂,有人就装聋作哑认了,有人就勃然大怒甩手走了,象这样用枪指着学生上课的老师真是太可爱了。

  事件继续,穆斯假借晕厥,索尼娅上前看,被穆斯趁机掀翻在地,痛殴。土耳其的移民女孩捡起枪指着穆斯,救回老师,然后给老师看了一段视频,她穿了裙子便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三不四的女孩而被穆斯等一帮流氓理所当然地轮奸了。接着,令一个瘦弱男孩枪击了和穆斯一伙的那个坏小子

  这改变了后来的事件,索尼娅不放出学生,告诉警察自己杀了一个学生,将视频发到各电视台,要求政府对话,要求建立“裙装日”,后来装作记者的警察用摄像机后的枪将她击毙。

  影片最后是影片中唯一一点亮色,学生在索尼娅的墓前穿起裙子。

  “裙装节”只是对政府凌驾于人权之上的对人性的冰冷压抑的一个控诉方式,这不仅仅是校园暴力,这代表整个社会的一种暴力,西方这几年的校园暴力都和移民有关,而制造暴力的土壤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漠视与排斥

  我们看了这部电影就可以指着法兰西的鼻子谩骂吗?不是,我们整个人类战争都源于无爱的自我膨胀的文化意识形态,我们要反观我们整个人类的生存文化。若从一个人消除自我膨胀感开始,多了,地球就渐渐成一个温暖村落,这是不是乌托邦的幻觉,我觉得真是,但就是幻觉,我们也要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从最小的事情做起,放下所有的自我感。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五):一直逃避着现实的她终于被迫面对

  全片观看时令人窒息的影片,开场五分钟就进去高潮,直到结束。从剧本到表演,到涉及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忽视了性别特征的走了极端的女权!

  这是第一部能够让我不再痴迷于她的美貌而好好看阿佳妮演戏的影片,她的情绪走向贯穿全片,完美的控场,情绪调动精准到位!即使你老了,却美丽依旧。阿佳妮是我心中除了费雯丽以外最佩服的才貌双全的电影女神

  直到老师和父亲通电话的那一刻之前,影片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意外持枪伤人后,老师开始面对并揭露了各种社会问题。而那通电话发生以后,才让我们明白,老师一直在逃避自己作为阿拉伯外来者的真实身份。但作为女性,她却勇敢反对走偏了的女权主义,这点我特别欣赏,所谓的男女平等,不该舍弃性别和生理的特征。

  我知道写得不好,逻辑混乱,只是记录下自己的观感吧。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六):信任危机时代

  社会流动性加速,人际交往虚拟化增强,由各种客观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因此而变得似是而非。缺乏“现场感”的社会关系会因客观或主观的麻痹,从而逐渐失去约束力。

  裙角飞扬的日子,听起来很浪漫。但这是个校园暴力事件,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法国社会的移民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信任危机的体现

  杨佳袭警案件全国乳品危机、多种食品污染、丰田召回事件、山西疫苗事件、网络购物诈骗、中国足协腐败……以追逐利益终极目标物欲社会必然陷入信任危机。

  你说,是时代造就人性之恶?

  还是人类自食其果

  我们除了需要健全社会制度

  恐怕更需要健全的人格道德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七):劇本出人意表, 值得一看

  ummer IFF的法國電影"La Journee de la Jupe", 沒多看介紹便訂了票. 有時喜歡漁翁撒網式買票, 盲中中去看, 感覺反而令人意外.

  oiler alert, 其實單看海報都透露了一點. 打算看此片(如果有影碟的話, 相信不大有機會上正場)或許稍後才看本文.

  校園電影看過不少, 課室故事也看過多齣, 不過此片卻給人意外驚喜, 也有緊張場面. 其實場景來來去去都是舞台課室裡, 加一兩場教員室, 88分鐘的電影卻一丁點悶場都沒有.

  公立中學裡一堆無心向學的反叛學生, 加一個要服食抗抑鬱藥的老師, 還有一個被充公的書包裡的一把手槍... 結果是數小時的人質劫持事件. 而手持槍的卻並非你我所想.

  來談判的SWAT team更是摸不著頭腦. 誰是劫持人質的原兇?

  整片都在緊張的氣氛下, 所涉及的不只是課室裡的一般話題. 還有敏感宗教、種族、歧視、女權等等.

  當中也不乏一點幽默的對白. 結局令人惋惜.

  不錯的劇本, 很值得一看.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八):裙角飞扬的日子

  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将会看一部日韩的小清新电影,讲的是男女主角在年轻时如何生涩地相爱,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错过彼此,最后抱憾终生的故事。然后,我发现自己的猜测,错的太离谱。不过在故事的结尾,当女孩儿们都穿着裙子,把玫瑰扔进女主角的坟墓中时,那种看完一部日韩的小清新电影之后,忧伤遗憾又莫名地感觉心里缺了一块的情绪,竟然丝毫不差地出现了。

  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意外的故事,女主角大概会永远是那个平凡的索尼娅老师——不精致的发型,肥大又皱褶的西装外套,乏味的裙子,不会激起人欣赏欲望的粗跟长靴,以及整天气急败坏、略有些神经质地同那群难缠的学生发生争执。就连据说是世界上最美语言的法语,从索尼娅老师口中说出的时候,都像是一条翕动着嘴巴的鱼,在水中不住“噗噜噗噜噗噜”地吐着泡泡。

  这样平凡的人物,最是难以刻画的。在每一个故事中,往往英雄会有英雄的样子,恶魔会有恶魔的样子,可是平凡的人,因为平凡,反而没有明确的形象。就像是清炖豆腐,既非大甜,亦非大辣,或许人人都会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好吃。

  当然,如果索尼娅老师一直这么平凡下去,这个故事就不会有进展了。一把意外出现在课堂上的枪,激化了索尼娅老师与她的学生之间的矛盾。

  在整个故事中,索尼娅老师都没有忘记自己老师的身份。即使是在她刚把枪握在手里,近乎癫狂的状态下,她想做的事情也只是胁迫这些向来不听话的学生,认认真真听自己讲一节课。之后她向警察提了诸多要求,为受伤的同学要一个急救箱,为女同学争取穿裙子上学的权力,为受到暴行的同学报案,但她都没有想过自己用枪挟持学生的这件事情该如何收场。甚至,到后来,她决定为杀了人的同学替罪的时候,她都没有想过该如何自处。

  终于,在她被枪击中之后,她白发苍苍的妈妈趴在她的尸体上哭的时候,她再也不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了,有的人把她看作恶魔,有的人把她看作杀人犯,然而,在少数的几个学生心中,她却成了一个令人伤感的英雄。

  看到这个讲老师的故事,就很想说一句题外话。我一直都认为老师是一个很可怕的职业。因为,无论学生是十三四岁还是十七八岁,他们总会毕业离开,然后会有另一批十三四岁、十七八岁的学生到来,然后再离开。学生们会永远是那样的青葱年纪,而身为老师的自己却一年一年垂垂老矣,那种感觉,就像把自己定格在了别人的青春里,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地凋零。

  我跟朋友说,时间是一件很残忍的东西,我很害怕有一天在自己身上看到它流淌过的痕迹,尤其是它只在我身上留下了痕迹,而我周围的一切仍然完美如初。朋友跟我说,其实,当你害怕老去的时候,是不是,就证明你已经老了。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九):导演说

  这部影片原名直译为“裙角飞扬的日子”,中文片名最好译为《裙装日》,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影片传递的严肃内涵。

  近几年来,法国出现了不少反映种族冲突、暴力、青少年问题的作品。法国是第三世界人民向往的天堂,可是大规模的移民却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没受过教育,没有基本素质的人大量涌入,导致法国底层社会基本机能失调。种族冲突也日益严重,而当局似乎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任由这些移民自生自灭,这才导致了这一惨剧的发生。

  特立独行的女教师索尼娅,面对古板的学校校规和一群飞扬跋扈的学生,构成了影片主体。学校的代表人物是校长,他对老师采取很古板的管理方式,甚至不允许女老师穿裙子,原因是担心引发充满暴力行为的学生产生非分之想,这也表明了校方对校园暴力的无奈和妥协。这个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来自于北非伊斯兰国家的移民,他们被法国主流社会所不齿,每天抱着对种族主义的仇恨,对学校和老师肆意发泄不满情绪,不同种族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暴力。女教师索尼娅处在这个环境中,敢于冲破学校的戒律,穿着裙子来上课。教室内时而安静,时而混乱,剧情跌宕起伏,十分富有张力。最后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索尼娅向警方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之一是要求教育部长在全国设立裙装日。这一点凸显了影片的主题:向往安宁和美丽。影片几乎全部剧情都发生在一间教室里,学生们各自的性格都很突出,表演也很到位,校长的古板和无能,警察的无奈都令人印象深刻。

  这部颇具争议的影片,在反映当今西方社会日渐普遍的校园暴力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揭示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法国社会的移民问题。电影中的女教师索尼娅每天不得不面对这些“第三代移民”的挑衅和羞辱,她的神经在一步步走向崩溃,并最终爆发了这次人质事件。主演阿佳妮在谈到这部影片时说,“它揭露了社会—政治—警察的混乱,触及了一个绝对的禁忌。正因为这部电影从政治角度而言是反面的,所以它才显得如此吸引人。”在这种特殊状态下,索尼娅试图理清学生心中的压抑情愫。这本来是教师的责任,如今却非得手拿武器才能解决,她知道问题来源于种族矛盾,信仰的混乱与迷失。索尼娅教育孩子们应该尊重他人,当她听说同学间存在性侵犯的时候,毅然主持公道搜集证据,要为被侵犯的孩子平反。可是事件的发展往往会失去控制,在教室外面早已乱成一片。媒体记者、校方、警方,还加上不明事理的家长们,把学校围得水泄不通。教室内却还在继续上课,索尼娅的行为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她告诉他们,家长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能把他们送到学校念书。索尼娅从容自若,一手拿枪一手拿着课本,给学生上了她人生中最后一课。

  这部影片是伊莎贝尔·阿佳妮息影多年的复出之作。片子的内容看似一起校园事件,实际上对法国社会的多个方面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首先是移民:“我们千里迢迢跑到法国是来干什么,为了让别人把我们当牲口吗?”穆斯林家长面对摄像机,对法国的控诉。索尼娅的父母后来在电话中也对她说:“你仔细想想我们来的时候,受的那些苦吧!”两位老人来自北非,这也暗示了索尼娅对种族主义由来已久的愤恨。女孩子穿裙子竟然会被骂为不三不四,内政部长的话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女人为了取得穿裤装的权利,奋斗了几百年。为什么一定要穿裙子呢?”索尼娅合情合理的要求被看做反潮流。葬礼上,女学生们的裙角在风中飞扬,无疑是对这个压抑社会的嘲讽和反抗。

  作为本片的女主角,伊莎贝尔·阿佳妮本身也是移民的后代。她的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母亲来自德国,她从小在巴黎郊区长大,目睹移民在生活底层的挣扎。阿佳妮说:“童年时代,我曾经住在低租金住房里。犯罪和暴力事件每天在我身边发生,我当时只有一个梦想,就是找到办法离开这片首都的后院。”主演这部电影,将她带回到从前的黯淡岁月。“我在读剧本的第一时间就被这个角色征服了,多一些这种电影的存在是很重要的,它让我们思考,并对第三代移民的身份进行探寻。”阿佳妮是法国影坛上最出色的女演员之一,她获得过四次恺撒奖最佳女主角,并且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由她主演的《阿黛尔·雨果》、《卡米耶·克劳黛》和《玛戈皇后》已经成为经典之作。有人这样评价她的演技——“她敏感脆弱的神经,能把摄像机都震碎”。她的为人也是惊世骇俗的,有一次她在获得恺撒奖后的致辞中,背诵了大段阿尔及利亚独立宣言,她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从不攀附权贵。她的感情生活也同样波澜壮阔,其中与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的一段感情至今让人嘘唏。特吕弗曾经说过:“她的脸就是剧情。”对概括伊莎贝尔·阿佳妮年过半百,身材明显发福,依然非常准确。一部电影,至少八成以上是她的戏,她一个人的戏,而且封闭在一所公共学校的一个带舞台的戏剧课教室里,连窗都没有,门锁着,道具只有椅子、手机和一支枪。看《裙装日》,不得不为阿佳妮的演技叫绝。伊莎贝尔·阿佳妮除美貌之外,还具有一种神秘、静穆的天使气质。息影多年的阿佳妮说:“事业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我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生活才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遇到让我惊叹的电影,我仍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裙装日》在她看来就属于“让我惊叹的电影”。这部描写校园生活的电影颇具争议,因为它直接展示了校园暴力和移民问题。移民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一直使法国政府大为头疼的。外来移民的下一代,更是矛盾的焦点。在巴黎,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法律无法有效制止青少年犯罪。这类社会问题被政客们争论不休,因为它涉及种族歧视、宗教等背景。《裙装日》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将校园中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宗教歧视和欺凌弱小等头疼事情摆上银幕。伊莎贝尔·阿佳妮的戏路不像伊莎贝尔·于贝尔那样宽,可是一旦有符合她气质的影片,她往往能将角色演绎发挥到极致,她扮演的雨果夫人、罗丹情人乃至玛戈皇后等经典角色,在影迷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裙角飞扬的日子》观后感(十):她只是想安静讲完一节课而已

  要理解一个人的真意,是有多么困难。当她手无寸铁的时候,你可以从她的短裙嘲笑到她的神经质性情她的无信仰她的讲课;当她手上有了枪,希望你住嘴的时候,你却不知死活地言语攻击挑衅她。直至她终于按捺不住要你听她说话,要教育你的时候,你又被她手上的武器吓得懵然不知所措并且胆寒。这个世界总是那么犯贱,不拘束但明理的那些人总被所谓正常人视作疯子,因为正常的人,一般都会忽略别人那颗渴望与你沟通的心,而只在乎她手中那柄随时夺你性命的枪。

  这个世上的人,似乎只对钱权名愿意肝脑涂地为之侧耳倾听,而这三样出生未能带来,死也不可带去的物事,足够掩盖一切真诚的关怀的声音。学生们不会为一个讲莫里哀戏剧绘声绘色的老师神魂颠倒,他们只会嘲笑她宽大的白裙下遮蔽不了的肥胖身躯,带着控制欲望但又不受尊重地坚持教学更显得她被轻蔑成为了惯常之事。人类最可耻最可悲的不是无知,而是对自己天性中同情和怜悯之缺失的毫不自知。少了同情和怜悯,何来的相互理解,包容兼并。

  到了后来,她已经疲累得不想再争取什么权利和自由,而是愧疚和无可奈何。其实她起初只是想让学生听她命令,中途她糊里糊涂地抢了一把枪,兴奋莫名地让他们听她眉飞色舞地讲莫里哀;努力对这些不懂尊重不懂悲悯更不知包容为何物的男学生说教,成功唤起了两个孩子反抗暴力和歧视的勇气;中途发现了那个顽劣学生的恶行,顺道揭发,然后她最大的心愿是想女孩子们能有一天堂堂正正地穿裙子上学,不被视为有伤风化。可惜当她顺利表达了意见时,她说服不了另外一个受压迫者的心情,最终她清楚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倾诉直至理解的不可能性比社会改革的可行性更加蛮悍。在她说不出话的时候,在她被乔装摄影师的警察一枪射倒的时候,我们觉得,在这个冷酷的世界要让别人懂你有多么难以企及。

  被她唤醒的和爱她的人结尾轮流将每支鲜花洒在她的棺木上。多年后谁又会记得,当初她只是想安静地讲完一节课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