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归英雄传》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东归英雄传》的观后感10篇

2018-07-21 02: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归英雄传》的观后感10篇

  《东归英雄传》是一部由马景涛 / 宁静 / 斯琴高娃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06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东归英雄传》观后感(一):你叫西域如何不乱?

  卫拉特蒙古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明末,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交恶,准噶尔势力日益强大,土尔扈特部不敌,向西迁移,占据俄国地盘,多次进攻俄国边境城市

  清初准噶尔部落强势野心膨胀想要趁汉人衰落占据青藏一带,与清军交战多次,在乾隆时期被消灭。而不久之后土尔扈特汗国也终被英勇的俄国人民打败。舍棱(土尔扈特贵族,准噶尔国灭亡时投奔土尔扈特汗国)说服当时的首领渥巴锡乘清军立足未稳之时进攻,意图占领伊犁地区入侵中国,但大军压境后,发现实力不及清军,只好投降。

  (《清史稿》藩部传六“(舍棱)复诱其汗渥巴锡来踞伊犁,抵他木哈,知内备固,计无所出,不得已,随渥巴锡归顺。”)

  所谓的“东归英雄”,纯粹就是帮侵略者,再怎么美化,顶多也就是X独分子,属于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之列,现在却作为爱国代表吹捧,你叫西域如何不乱?

  《东归英雄传》观后感(二):我就是偏执的看见马景涛和宁静就头疼

  我对这剧的打分是十分之不理性,凭麦丽丝老师我想给五分,因为马景涛和宁静的无处不在我又想直接打一分然后关电视睡觉去。但无论是五分还是一分,老实说,都跟剧作质量无关,都是很干脆的感情分

  最后决定给3分,然后默念我错了我错了。

  作为一个外省人,我在内蒙古度过了轻狂大学四年,然后,永远的认定,那片长生天是我的心灵归处。只有那样永恒明净的湛蓝能融化我的乖戾,令我重新变回一个柔软安宁孩子

  所以回来后,再有人议论那里是否贫瘠是否落后是否骑马上学是否住在毡房,我都会意气用事的与人争辩。

  每次和同学热火朝天的谈论起孜然羊肉太阳饼伊盟烩菜奶茶奶皮子,我都会默默忧伤,觉得下顿饭没什么吃的必要了。

  我在内蒙换的身份证,上面有曲折的蒙文,我总会在办移动卡买火车票时炫耀的拍在桌上,甚至曾经引来移动职员大惊小怪的围观。

  有时候我会将电视停在蒙语频道,闭上眼睛,听那我其实从未听懂过的语言,那语言听起来像一首绿色忧伤的诗。

  我曾经告诉我同学,别接电话,我要听你的彩铃。

  那铃声,是内蒙移动无条件赠送的《草原情》。

  甚至有一次和某网友语音,那弟弟热切的问:姐,听你口音,咱们是内蒙老乡啊!

  我对那片土地就是有着这样百般回旋的情感。以至于我看见演员表上那一长串蒙族名字就变的温柔敏感

  更何况,我在电影课上听过赛夫和麦丽丝的故事,听这对贤伉俪怎样在艰难的境遇下为了拍摄蒙族史诗辛苦艰熬。讲道麦丽丝老师怎样在永远的爱人同志——这几个字放在这里是如此沉重美丽恰如其分离去后,继续为了细致拍摄东归史诗的梦想而辗转于片场。

  所以,原谅我一看见马景涛和宁静就头疼,他们的是努力的,却真的破坏了这部剧蒙族风味完整和史诗品格

  《东归英雄传》观后感(三):自由之路

  这是一段不太被人熟悉历史,他属于蒙古土尔扈特人,也属于全体国人公元1771年,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历时8月,行程万里,从俄罗斯重返祖国故地,出发时有17万人,到达新疆伊犁时只剩下8万人。

  会注意到这部作品是因为去年去了一次新疆,先是在奎赛公路旁看到了矗立于荒芜大漠上、无名雪山下的东归纪念碑,后来在伊犁又了解到些许东归历史,深感震撼。土尔扈特人的漫漫东归之路是人类历史上一条伟大悲壮追求自由之路,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追寻自由的脚步

  央视的这部剧作画面优美清澈蓝天、无边的草原、茫茫的雪域、奔腾的骏马镜头把最美的伊犁河谷与巴音布鲁克草原展现给我们。更难得的是音乐,蒙古族音乐非常有特点,大量配着音乐而没有对白的镜头是我认为该剧最出色部分。渥巴锡一角启用了马景涛略感遗憾个人以为选择一个年轻的蒙族演员可能合适。虽然马景涛用心研究剧本,大部分表演也还比较到位,但是本人气质上天然的欠缺是无法用表演来弥补的,他诠释的渥巴锡柔情有过,勇猛不足,无法表现一个27岁率领10多万部众完成如此壮举的英雄领袖所具有的强悍内心。另外一个遗憾的地方是,不知道这个剧有没有蒙语版本,如果有蒙语配音版本会更好。

  《东归英雄传》观后感(四):几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交代得不是太清楚

  1、土尔扈特汗国的地位

  土尔扈特汗国本来并不是俄罗斯的附庸国,土尔扈特部落是被准噶尔部落赶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那片土地当时也不是俄罗斯的,而是钦察汗国后代的(也是蒙古人),当时俄罗斯刚刚开始崛起,土尔扈特汗国一开始是跟俄罗斯结成同盟关系,因为当时大家共同的敌人是强大的克里米亚汗国(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克里米亚汗国经常侵扰俄罗斯,主要是掠夺俄罗斯人奴隶卖。于是俄罗斯人和土尔扈特结成同盟共同打击克里米亚汗国,而克里米亚汗国背后站着奥斯曼帝国。随着俄罗斯越来越强大,土尔扈特汗国渐渐沦为俄罗斯的附庸,从而开始了被压迫的历史。

  2、东归的背景交代得不清楚。

  要说土尔扈特人因为受到俄罗斯人的压迫就想投奔清朝,那是历史书作者胡说八道。他们确实受到俄罗斯的压迫,既有民族的关系也有宗教的关系,他们也确实一直没有中断与清朝的联系,而且因为宗教问题跟西藏保持紧密的往来。但要说东归,估计他们也就是想想而已,因为当时在中亚地区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准噶尔汗国(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在和他们打仗)。当年他们就是被准噶尔人赶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他们即使想东归也要看准噶尔人的眼色。至于为什么在渥巴锡时代忽然有了东归的行动,是因为当时准噶尔汗国被乾隆皇帝彻底打败了,准噶尔汗国的土地被清朝占了一半,另一半曾经被准噶尔奴役的哈萨克人独立并归附了俄罗斯。乾隆皇帝还给那片土地取了一个名字:新开辟的疆土。随着准噶尔汗国的灭亡,在土尔扈特人的故土出现了一个机会,这也就是东归的直接原因

  3、俄罗斯的态度

  土尔扈特人东归一方面使俄罗斯失去了财源和兵源,另一方面让罗曼诺夫王朝感到很没面子,所以俄罗斯才派军队在后面追,并让哈萨克人在前面堵。

  4、清朝的态度

  清朝和俄罗斯一样,对蒙古人是既拉拢又十分防备。毕竟成吉思汗时代的恐怖情景是任何人挥之不去梦魇。土尔扈特人到达清朝控制的地区后,渥巴锡和部落贵族表现出了极大的恭顺,乾隆皇帝这才赐给他们牧场,但一直没让他们建立汗国。渥巴锡死的时候也留下遗言,让子孙后代放弃了建立汗国的想法。毕竟,祖先荣光可以活在梦乡里,现实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5、土尔扈特人的命运

  东归的那部分人目前大部分生活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属于蒙古族。极少一部分生活在外蒙古。留在俄罗斯的那部分土尔扈特人命运比较惨。俄罗斯对他们一直很提防。汗国被取消,设立了卡尔梅克地区(现在叫卡尔梅克共和国)。十月革命时受到迫害,一部分流亡到了瑞典。二战时曾有与纳粹合作的历史,战后受到迫害,一部分逃到了美国,法国等地,大部分被集体流放到中亚,50年代回归卡尔梅克。目前仍生活在那里。值得强调的是:目前大部分还是信仰喇嘛教。

  《东归英雄传》观后感(五):让人震撼的历史

  过年,因为天天下雨只能窝在家里陪爸妈看碟,没想到这部《东归英雄传》竟让我欲罢不能,连续几天沉浸在这个伟大民族艰辛万苦,力排众难,誓死追求自由,回归东方故土的悲壮情绪里无法自拔…………

  渥巴锡、土尔扈特人、哈萨克草原、俄罗斯、叶卡捷琳娜……以往这些只在历史书上出现过的名字,如今都鲜活真实的出现在我面前。学生时代只是为了考试麻木不仁的背诵过的历史事迹,没想到展开来的,会是这样一段辛酸、悲壮、残酷、震撼人心血泪史!

  我忍不住为过去的自己感到脸红,那个一边学历史一边遗忘的自己,那个置身事外漠不关心的自己,我是真真切切得感受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沉重和伟大……每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也许都是一部腥风血雨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谨以此记。

  《东归英雄传》观后感(六):回家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记得这首歌,不是因为《中国好声音》上它的再度传唱,而是这部以它为主题曲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与这首忧伤而又昂扬向上的歌曲一样,土尔扈特人在外漂泊了近一个半世纪后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故事同样震撼人心

  土尔扈特部原本是中国北方成长起来的一个游牧民族,离家前已经在中国游牧数百年。然而,祖国的点点滴滴早留在了他们的心里,即使历经百余年的沧海桑田也阻挡不了他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回家的途中,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困难。十七万土尔扈特人,七个月的时间,一万多里的归程,风雪、冰河、沙漠沼泽干旱、严冬、酷夏、追杀……然而,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与他们心心念念魂牵梦萦故乡相比,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他们回家的步伐从未停止。

  还记得里面的场景,马景涛饰演的首领渥巴锡对族人说:“土尔扈特人,今天是决定我们或者回到故乡,或者停下了的最后时刻。但是这个权力我将交给你们自己,你们自己的心灵会告诉你们该怎样活下去。阿萨赖和我不再是你们的汗,我们大家一样,选择了我们的路,决不返回俄罗斯,去太阳升起的我们的祖国!”是啊,回到祖国是内心深处的呼喊,祖国与他们早已建立了血浓于水的联系。哪怕是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他们也会想尽千方百计回到那个让他们能够把心中千言万语思念宣泄出来的地方——祖国。

  剧中,首领渥巴锡的妻子央金身患重病,为了不拖累东归的进程而选择了跳河自杀,成为“东归”献出生命的第一个人。渥巴锡的部下达什敦的夫人塞妮娅,为了救渥巴锡的儿子阿萨赖,中弹牺牲。在沼泽之地,渥巴锡的弟弟策伯克被陷了进去,央金的妹妹宗金舍命救了他,把他装上自己的马车,带他走出了死亡之地。一路上宗金负责收死难者的命牌——用来收藏人的灵魂,因为他们相信:死难者的肉体到不了家乡,他们的灵魂也一定能回到家乡。这种回家的信念早在他们的心中生下了根,就算是死亡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肉体已亡,灵魂也会回到最初的地方——祖国。

  故事的最后,在即将靠近清朝海岸线时,俄罗斯公爵波将金将军拦住了他们。并以人质——渥巴锡的儿子阿萨赖来要挟他们,让他们回到伏尔加河畔接受俄罗斯的统治。族人没有回头。他们毫不畏惧往前走。于是波将金命令开枪,展开大屠杀,一批族人倒下了,又一批的人接着前进,回归祖国的步伐是如此坚定从容……最后,波将金将军的部下开枪击中阿萨赖,波将金将军说:“是谁开的枪?这是女皇陛下的教子!现在,以女皇陛下教子的名义,让他们离开。”渥巴锡抱着儿子阿萨赖尸体,义无返顾地回到清朝。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质疑渥巴锡的决定是否正确?十七万土尔扈特人最后只剩下七万人,死亡者中还包括自己的至亲至爱。然而,回家是不需要理由的,在个人的小爱与族人的大爱中,他早已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族人。在东归的征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共同体,他们做的只是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继续征程——回家。

  看过这样一段话:所有的房子都会成为故居,所有的情节都会成为故事,所有的容颜都会成为故人。然而,这又如何呢?任时光匆匆流去不再,任人事变迁莫测,家永远是我们内心最依恋的地方。土尔扈特人虽然远离家乡,但他们想家恋家回家的征程却从未停止。只要有家在的地方,回家的故事就会一直继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