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请给予》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请给予》经典影评10篇

2018-07-23 02: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请给予》经典影评10篇

  《请给予》是一部由妮可·哈罗芬瑟执导,凯瑟琳·基纳 / 奥利弗·普莱特 / 萨拉·斯蒂尔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请给予》影评(一):来来来,一起来唱这首歌

  One, Two, Three, Four

  I had No shoes,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feet, That's really beat.

  I had no feet,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knees, that was his disease.

  I had no knees,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and you know what? he had no butt.

  I had no butt, and i complanied about it all, and then i met a man, who had no balls.

  I had no balls, and i complani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guts. No balls, no butt, and now no guts.

  I had no guts,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heart,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 had no heart, and i complained, i did not understand, and then i met a man who had no hands.

  I had no hands,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was a wreck, he had no neck.

  I had no neck,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chin, some folks lose some folks win(Ahha).

  I had No chin, and i complani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nose, that really blows.

  I had no nose,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never cries, he had no eyes.

  I had no eyes,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felt no pain, he had no brain.

  I had no brain,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head, as good as dead.

  I had no head,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hair, there was nothing there.

  I had no hair,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d no hat, picture that,(ahhh) not even a hat(ahhh).

  I had no hat(had no hat?no hat?),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sky, no reason why.

  I had no sky(why?),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stars, no Venus no Mars.

  And not any stars!

  I had no stars,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God, that's rather odd.

  I had no God,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faith, Nothing just in case.

  I had no faith,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love, nothing to dream of.

  I had no love,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hope, at the end of rope.

  I had no hope, and i complained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luck, that really sucks.

  I had no luck, and i complained that i had nothing left to lose,and then i met a man who had no shoes..(ahhh ahhh)

  Lyrics by Paranoid Larry

  《请给予》影评(二):一次任性的機會

  现在是北京时间的晚上9点一刻。我还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华灯初上的北京,星星点点万家灯火

  我还没有回家,为什么?因为我所租的那个小房间里,为了省每月80块的网费,我选择公司上网。所以每次6点以后,我都坐在这里用电脑,直到离开

  好几年前,我还在北京的大学读书。记得很清楚,路过一个办信用卡小摊子,一群中年大妈围在那里办卡,其实他们需要信用卡,都是想要信用卡的赠品,色彩鲜艳却是免费的小垫子。那时侯我才17岁,敏感纯洁少女的心,咯噔一下被刺痛,自己写在日记里说,我永远都不要变成那样的人。那时侯的我,自尊姿态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It's Been Rough On Her Age。

  是的,在我那个年纪来说去理解这个世界的确有点难。

  电影里,每个人都是那么难。

  两姐妹,互相掐架,互相斗气,互相不肯对彼此态度温柔一点。姐姐漂亮性感,總是惡言相向,說話毫不客氣。卻也偷跑去別人的店裡,看看那個女人是怎麼贏得喜歡的人的心。妹妹木訥不動社交,年紀漸漸長大卻從沒約會過。試過一次,卻因為頭髮顏色和別人爭執。對祖母卻盡心盡力,只是因為她覺得那是唯一不多的親人。

  中年男人形容和自己生活在一起10几年的妻子时,只是用partner。睡觉的伙伴,生活的伙伴,生意工作的伙伴,抚养孩子的伙伴。早就没有爱的存在。他后来形容自己的出轨说道,也许这是对的,对我的婚姻有帮助。生活对他来说不是有多糟糕,只是总是个什么时候他觉得很难。

  中年女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羞耻,她无法忍受廉价收购过世人遗物,用高昂价格转手卖给客人。并且形容自己的店,是有品味的精選古董傢具店。她對處在叛逆期的女兒不知道如何相處和愛,卻願意對街邊那些流浪的貧窮人兒施捨金錢。換得一點點的安慰和自我釋放。

  15歲的女兒,說話完全沒有禮貌。也許我從那個年齡過來,我更明白青春期也許只是想要一次任性,一次無法無天,一次無理取鬧,一次不負責任。可是,敏感的小女兒看到父親出軌,卻不想拆穿,把心事放在心底,默默轉過身去。

  生活好像在每個階段都是有點難。

  我以為高中畢業,我可以離開那些冷漠的老師,開始我喜歡的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活。卻不知道後面有甚麼在等我。

  我以為大學畢業,我有能力獨立自主去尋找我的夢想做我喜歡的事情了,卻不知道原來現實其實並不如次美麗。

  我看到小女兒和媽媽吵架,兩個人互相傷害。我們或許想要的只是一次任性的機會。不要講道理,不要問原因,讓我們任性一次。

  任性的傷害別人,傷害自己。不顧及自尊面子,和母親一樣在廁所哭泣,和中年男人一樣出軌一次,和姐姐一樣固執的看個究竟,和妹妹一樣有一個吻,和小女兒一樣在媽媽的懷裡哭一次。

  lease give, give us a chance being ridiculous, being silly, beiing unreasonable, being weak, all the reason I wanna you to see is because I am not afraid being those me in front of you, because we are close, we are special, because we love each other.

  《请给予》影评(三):人生阴暗,无法给予

  人生阴暗,无法给予

  凯特口袋里经常会放些零钱,施舍路边的乞丐。她晚上睡不着觉,就上网搜寻何处招义工。她经常想象底层人的生活有多难捱。她上饭馆,吃不下的就打包送给无家可归者,尽管有一次看走了眼,弄得很尴尬。凯特真是一个好心妇人。她不能理解的是这么做有什么用?她能通过给予别人钱物拯救自己吗?

  LEASE GIVE,直译《请给予》,凯特只是其中一根线。所以,反而是另一个译名《房东与租客》更搭调。纽约,冷漠城市里的几个人如果不是通过一所房子,也不会结识。凯特与丈夫亚历克斯经营着一所以中世纪风格为主的家居设计商店,有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艾比。他们买下了隔壁一个八十高龄老太安德拉的房子,只等老太归西,他们就可把墙壁打通,改善居住环境。老太世上亲人只剩两个孙女,丽贝卡和玛丽。在美容店工作的姐姐玛丽要比妹妹丽贝卡漂亮,而丽贝卡却比姐姐温和善良

  凯特并不“孤独”,因为剧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和她一样,存在着人生的困惑。这可能是这几年来最绝望的一部电影,尽管它表面上故作阳光灿烂,内地里却是阴沟暗渠。它不像《美国美人》开头就把无望的面具戴在了脸上,它的音乐没有《梦之安魂曲》那样的黑色,它没有一镜到底的阴郁镜头,它的色彩总是那么明亮,它的故事进展也是中规中矩,完全没有突破好莱坞的窠臼,但它就是绝望。谁都有问题。亚历克斯遇到了婚姻瓶颈,和玛丽搞上了,夹在道德里的情欲让他痛苦不堪。玛丽漂亮且刻薄,多次去前男友现任女朋友那里偷窥,并且每见到一个人都要大肆嘲笑一番那女人身材缺陷,她更是为外婆曾经母亲苛刻耿耿于怀,对外婆粗声粗气。姐妹俩小时父亲离家出走,母亲自缢而亡,这样的环境给成长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外婆如何对待姐妹俩的母亲影片并未明说,她是以一个喜剧人物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不是因为她的高龄而让我们轻易原谅了她倚老卖老越来越收不住嘴的刻薄?就连那个小姑娘艾比也在为她满脸的青春痘和一条求之不得牛仔裤深深痛苦,当母亲凯特拒绝了她的请求时,她公然骂出了“婊子”,并且问母亲为什么不自杀?至于后来她猜到了父亲和玛丽的暧昧关系,更是青春期里的不能承受之重。

  他们不是文艺青年,不反社会,不吸毒,不愤世嫉俗,不自暴自弃。人生在他们眼里,远远没有到达绝望的境地,否则最基本的生存欲望都已开始发生问题,恰恰相反,他们仍是觉得十分滋润,至少是向往未来美好,自认机会无穷。这难道不正是说的你我吗?它所有的阴暗都取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世上有一样东西不费吹灰之力,能够自动获取,源源不绝,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就是伴随着生命始终的日常生活。一部本是平淡无奇的好莱坞片子由此让人寒心彻骨。

  再来说说凯特吧,这个面相一看就是不容易接近的妇人。她从逝者亲属那里低价收购家具,然后转手卖出高价。可是当一个同行从她手里买回,又以更高的价卖出后,她的心理又不平衡了,因为欲望,人就是这么地脆弱。给予不仅不能解救她阴暗的人生,更是对她发生了影响,一种让她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的影响。注视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注视着你,如若没有强大的心理,给予对凯特来说并非好事。它开始危及到她的职业生涯,认为自己正被相关部门调查(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我不太清楚,是不是美国的法律认为这是一种欺诈行为?至少这样的事情让我们看起来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某些国人的欺骗手段岂止这么一点小小伎俩?)。凯特开始混乱了,她既无法去做一个照顾老人的义工,当着智障儿童的面痛哭流涕,又高价买回一堆并不值钱的家具,而且还回了一个当初低价买进的不菲花瓶(搞笑的是,这个花瓶刚回到主人手里就被打碎了),但是她又无法退出,“就算我们不做了,还是一样地会有其他人来顶替”,这是一个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说服啊。

  张爱玲在《谈跳舞》里写道:“美国有一阵子举国若狂跳着 Jitterbug,大家排队开步像在幼稚园的操场上,走几步,擎起一只手,大叫一声‘哦咦!’叫着,叫着,兴奋起来,拼命踢跳,跳到筋疲力尽为止。倦怠的交际花,商人,主妇,都在这里得到解放,返老还童了,可是头脑简单不一定是稚气。”简单的背后是否有着无法排解的孤独,心是孤独的猎手,每个人都有着无法释怀的痛苦,血液里与生俱来的东西不仅仅是流经了麦卡勒斯,更是漫进了好莱坞,隔几年就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出现,《冰风暴》《美国美人》《迷失东京》《杯酒人生》,一脉相承。

  死亡,嫉妒,刻薄,背叛,嘲笑,你还想看到什么?似乎只有是丽贝卡光明的。所以当她指出姐姐令人羡慕的那身黑皮肤的由来并不是趴上度假的沙滩上,而是窝在家里用照黑灯照的时候,我宁愿这不是嘲笑,而是这个世界里已经为数不多的诚实,尽管它看起来显得固执、可笑。身为为病人检查乳房的X光照射员,丽贝卡平胸,不能算漂亮,却是剧中最淡定的一个角色,这是否得益于她的平庸?

  老太最终离开了人世,两家人也因此而失去了人生的交集点。他们原本就是萍水相逢,邀请在家里吃顿便饭而已,解决不了各自的问题,掏不了心窝。最后照例是好莱坞式的皆大欢喜,那却只是表面的,生活拒绝与我们和解,生活一如既往地要给我们考验,或是我们生而与生活为敌。还是回到影片的开头吧,无数的乳房像一堆堆肉被甩在了检查仪器上,丰满的,下垂的,苍老的,蓬勃的,白的,黑的,没有面孔,产生不了欲望,相比之下,反倒觉得那些沙滩上穿着紧绷比基尼的日本AV明星更能承担人生亮点的重责,编织着让我们深信不疑的梦幻与谎言。

  《请给予》影评(四):生活那一记闷拳

  我得承认,自己是过分喜爱《请给予》(Please Give)这种调调的城市生活片了,这大概是受了伍迪·艾伦的影响,要么就是有点看人幸灾乐祸的猥琐心理,总之我觉得人在面对尴尬小事的时候最能体现出性格里的小暗角,小算计。从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情绪复杂有趣,最具层次,既不像大奸大恶那么黑白分明,也不如道德两难抉择那样严肃沉重,不过是些小暧昧,小慨叹,小难过,滋味尝起来有点奇怪,而日子该过还得照样过;但却正是这些小细节小感伤,会在人最不经意的时候蹦出来,打你个措手不及,哑口无言。这样的电影要拍好,辛讽的度很不易把握,过之会太悭吝,有做作矫情之嫌;不及则流于无情,使电影沦为缺心肝的恶搞,惹人生厌。

  《请给予》的故事围绕纽约曼哈顿的中产家庭展开。妻子凯特(Catherine Keener)和丈夫亚历克斯(Oliver Platt)经营一家时尚的曼哈顿二手家具店,低价购进去世老人的遗物家私,再高价卖出。小店生意不错,夫妇二人买下了隔壁寡居老妇安德拉的公寓,只待对方过世,便可打通墙壁,装修新家。这么滋的日子,照理说不该有什么大不了的烦心事,可凯特却被自家生意的红火搞得心神不宁——她觉得自己无形中是在剥削那些可怜的老家伙们,与此同时,美好家庭梦想的实现则有赖可怜邻居的死亡——基本上凯特的个人幸福可说是建立在他人死亡的基础之上。凯特没法跟这样的现实达成妥协,她一边胡乱资助无家可归的街头流浪汉,一边做社区义工,一边又不肯花钱给自己青春期的女儿艾比买一条200块的牛仔裤。

  凯特的生活是尴尬的,包括她泛滥的罪恶感。她恨不得去可怜这世上所有的人,也不管人家是否需要她的怜悯——比如餐馆外面等座的黑人大叔,还有社区弱智人士中心里那些开心玩球的弱智儿们。汹涌的罪恶感吞噬了凯特的全部观感,她看不到丈夫亚历克斯的疏离,也感受不到女儿艾比物质渴望下所隐藏的成长的焦躁。但凯特有错吗?她的绝望与焦虑难道不也是真实痛苦的一种吗?

  除了凯特一家的故事,老妇安德拉的生活也极有趣。这老太太是个铁嘴毒舌,谁对她好她就伤害谁,两个性格迥异的外孙女瑞贝卡(Rebecca Hall)和玛丽(Amanda Peet)照顾其残年,精神上都受了不少煎熬。瑞贝卡是个闷罐子,温柔体贴,人生际遇却乏味无聊;玛丽火爆急性,她痛恨姥姥安德拉的无情,却没意识到自己在无形中却最是继承了其讨厌的个性,浑身是刺伤人伤己而不自知。

  当凯特一家的生活与安德拉一家开始越来越紧密交织关联后,电影原本那些可有可无的小慨叹与小难过便突然间爆发了蓬勃的生命力,发出许多不同方向与可能的结果来。在这些枝杈蔓延的复杂格局中,有一些情绪被继续放大,有一些苦痛则被遮掩埋葬。你说这故事究竟讲出了什么大道理?是不是标题的“请给予”?我觉得不是,起码如剧中凯特那样的泛滥给予法于人于己都没什么太大的好处。我并不能总结出个一二三条经验教训来,但也正因为如此,这故事才真正保证了视角的复杂与丰满,保证了忠实刻画,而不是喋喋说教。它所刻画的,就是生活本身的无可奈何,就是快乐与痛苦之间那一道薄薄的窗户纸,无论表面上多么得光鲜亮丽,该挨上人生那一记闷拳就得挨上;但反过来说,有一些看上去的悲苦凄凉也许并没那么不堪,当事人都不觉得困顿郁闷,别人泛滥的同情心就更显得做作无聊。那么哪里才是安全的平衡点?或者说,幸福的平衡点究竟是否存在?

  我不知道,我看到的这故事是一团无比复杂的苦乐综合体,每个人都怀抱一些无解的痛苦与勉强的快乐,这一切在个人层面上都是真实可信的;但一旦跳离了个人小世界的巢臼,以一种身外事后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就又觉得那些唧唧歪歪似乎也没什么必要。因为无论怎样,生活这一记又一记闷拳终将不断打来,躲总归是躲不掉的。只要能让自己继续前行,不管是给流浪汉钞票,还是200块钱的牛仔裤,或者是诋毁前男友的新女友,跌跌撞撞的人生总得想法子抹点希望的亮色,不是吗?

  《请给予》影评(五):Please Give---城市人群的中年危机

  不是一部小众电影,也绝非大众。

  虽然片中线索很多,也引发不少思考,但故事过于生活细微,甚至一度分不清楚谁主谁配。的确需要极大的耐心或是抱着非常的期待才能看完这部片子,我就属于第二种,由于朋友的推荐,对此片抱着很大的期望。

  凯特,二手家具店的老板娘,主要是做老人生意,年轻人在老人过世之后通常会随意的处理掉老人家的破铜烂铁,她以低价买来后处理一下卖给一些口味重的人,比如说收藏家或是设计师。凯特常常困惑在自己设计的烦恼之中,顾客有意无意的询问家具来源,她倍感郁闷,慢慢的觉得厌倦。越是上了年纪,越是愿意回忆,她把曾经买来的一个玻璃灯罩,莫名其妙的送还给那家人,灯罩很特别,她认为有收藏的价值,至少很有纪念意义,可怜的灯罩终归是人家不能欣赏的东西,在她离开后,那家人把灯罩摔了个粉碎。

  凯特对于自己女儿颇为吝啬,却乐于施舍,一次为了给街边行乞的$5元还是$20元和女儿当街争执,女儿很生气,因为妈妈从来没给过她$20元的大钞,却愿意施舍给别人,因为女儿一直想要一条牛仔裤,却因为需要$200大洋,妈妈认为她疯了。

  凯特的老公很无聊,每天穿梭在老婆的家具店、邻居妹妹上班的美容店和家里,最后和邻家妹妹在床上讨论婚外情对于夫妻感情是否有益,长年的婚姻让他觉得厌倦,和老婆就像合伙人,上班合伙赚钱,在家合伙过日子……

  人到中年,就不知不觉就陷入中年危机,生活即是如此的无趣,在乏味中充斥着烦躁、争吵、嫉妒、冷感、迷失。评价中,我只给了三颗星,是担心口味轻的朋友看完会骂人,口味重的看着会睡觉。

  《请给予》影评(六):简单给予

  生活的琐碎与平淡,究竟会带来多少困惑和烦躁。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的女主人就有很多这样的烦恼。她总想帮助别人,又控制不住情感的过度宣泄,对家人反而不如对一个流浪汉宽容。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这个意思。她的租客是个91岁的老太太,两个外孙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完全不同。一个温和,一个尖刻;一个善良,一个刁钻;一个付出,一个索取。生活总是很平等,幸福的模样看起来都一样,而不幸总有各种不同的理由。

  轻松简单的剧情里,却有着我们共同的困扰。丈夫出轨,女儿叛逆,亲人离去,养老艰难。可心怀善意,简单给予,总不会太难。

  《请给予》影评(七):豆瓣的影评质量差了许多 很多人都没有好好看这部电影就在这瞎讲

  看了豆瓣上这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简直是和我看的不是一部电影。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我是冲着Rebecca Hall看的这部电影,话说她在电影里的表现很从容,是她擅长的角色。电影本身也很棒,镜头技巧也没有抢了故事叙说的流畅性,揭示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许多不同的人对于那些在世界边缘的人或者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区别对待的态度,就像老人本身,玛丽和瑞贝卡对待的态度不一样,而隔壁邻居一家子对她的态度和看法也不一样,还有街头的流浪汉,福利院的老人以及智障人士,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每个人也有可能被帮助。《请给与》这部电影的名字就说明了电影的主旨,生活中你不需要的东西,在别人眼中是无价之宝,就像那些旧家具,还有那些有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当生命本身不能承受生活带来的残酷,只有不断释放自己的爱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电影里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细节,比如凯特和她丈夫讨论事业的那段,还有玛丽给艾比做面部美容的那段,还有葬礼上那段,还有警察把老人的尸体从大厦后门推走凯特和她经常接济的那家人对话的那段,以及她掏20美元给流浪汉她女儿不同意那段,都是非常美的镜头和值得玩味的故事。稍微有点晦涩,但仍不失为一部佳片!

  《请给予》影评(八):给予我一次茅塞顿开的机会。

  请给予,请给予,请给予。

  我一遍一遍念叨着这个名字。在学校校园网上下载的时候译名是《房东与租客》,好像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个有吸引力的名字,但是却充满着暧昧的意味,对于房东与租客间发生的故事浮想联翩,也许你们没有,算我被各种烂片冲坏脑袋,思想肮脏好了。哈哈。呃,言归正传,虽然这不是个好名字,但我还是鬼使神差地download了下来,然后一边嗑着巧克力豆,一边走进这群美国佬的世界。

  “5 dollars。”

  “Do you live on a sidewalk?”

  我总是找不出任何恰当的理由劝服自己给路边的乞讨者一块钱,我总觉得大家都有手有脚,你为什么不去工作,你为什么不来给我一块钱。Kate在今天突然这样在发着微弱光亮的电脑屏幕里问她的女儿“Do you live on a sidewalk?”其实Kate一定借着眼角的余光看着屏幕外的我也在问“Do you live on a sidewalk?”我们不住在路边,但是他们遭受着;我们不会因为少了这一块钱而感到生活窘迫而过不下去,但是他们会因为多了这一块钱而觉得世间充满温暖。

  Hey, buddy, please give。

  “You have a very large back。”

  “What kind of person, at your age,does something like this?You know it is very sad,you are old and you are a stalker。Loser。”

  Mary,这是个极其普通的英文名字,同时她也同现实生活中及其普通的小女孩一样,在寻找我为什么失败。她身处劣势却浑然而不自知。“Oh,look,she still dead,bye。”但Mary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她就应该被自己的残忍与无爱所震撼,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所有人抛弃,被奶奶,被前男友,被Alex。我想告诉她,约翰蓝侬一直不停的倡导着:All we need is Love。不过我想像她这样的人一定不会认识这样的伟大和平爱好者与艺术家的。Mary是美丽的,只希望她最终抛弃她的无知与愚昧,然后一直美丽。She have a very large back,you said。Yes, a large back,but also a large heart too,but you have not。

  Hey, buddy, you should give,give a chance to yourself to be beautiful。

  “The leaves,what is with these people?”

  “I know。”

  “Who gives a shit?”

  “I do not。”

  “我不去了。”最后还是去了。虽然可以说是一个约会,但是却带上奶奶一起去看树叶。奶奶的眼睛不好了,朝着错误的方向看叶子。“奶奶,奶奶。”耳朵也不好了吧?其实她也在享受自己以为的美好,何必打扰她,善良的人,看什么都只见到美好的面。直到奶奶最终去世,在追悼会上才得知奶奶生前其实也是多么善良的人,虽然她有时毒舌,却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并不伤害其他人。

  Hey, buddy,please give,your inside feeling。

  电影的最末奶奶去世了,姐妹两再也不会出现在那栋公寓了,Kate一家终于要变宽了。Kate的心随着屋子的变大而变大了;姐妹两互相依靠着,希望她们都明白这难得的温暖。这是奶奶在生命的最末尾最后的please give,给每个人的礼物:那种发自内心的善良。

  《请给予》影评(九):我们都在厌恶衰老的过程中老去

  (1)

  这部电影给我们讲了一个不太能平常对待的平常的故事,每个细节都会让人揪心。

  有这么一对夫妇,他们以低价买进去世老人的公寓和他们的古旧家具,再以高价销售。不少子女都觉得自家老人的品味过时,他们所珍爱的家具不过是没人要的破烂,4000刀就很可以把整套公寓加上家具杂物统统卖给这对夫妇。而在打包出售的公寓里,一张圆桌可能就能售出5000刀的天价,一个小花盆可能就能卖出至少700刀的价格。所以,夫妇两的日子过得不错,还有闲钱买下自家隔壁的公寓,等着那间公寓的主人91岁的老太太西去,就可以打通墙壁扩展自己房子的空间了。

  有这么一个老太太,马上就要迎来自己91岁的生日。她已经不知道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走出公寓了。因为视力退化,关节风湿等等疾病的限制,她只能由自己的两个外孙女照顾。她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怪品味、坏脾气、臭嘴巴,坚持别人按照自己的指挥行事,和楼管因为维修费吵架,把邻居好心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都当成垃圾丢掉,以致于没有一个朋友,还招致了自己大外孙女对她厌恶和刻薄的态度,而她却不以为然。

  有这么一个美容师,自从自己被前男友甩了之后,就一直对前男友的现女友怀恨在心。她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会刻意路过那个女人的店,假装看衣服的样子进去打量那人女人一番。然后把那个女人的缺点到处宣扬给别人,再嘲笑前男友怎么能找一个这样没有自知之明的女朋友。她讨厌自己的外婆,甚至可以说有些恨,她觉得是外婆导致母亲的自杀,而在不知不觉中却变得和自己的外婆一样招人讨厌。她觉得自己是个时髦漂亮有品味懂得保养的女人,对男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于是她想通过勾引邻居家的丈夫来证明自己的魅力。

  有这么一个男人,他有敏锐的商业嗅觉,聪明灵光的头脑,擅于推销的言辞技巧,能把普通的旧货介绍成值得收藏的古董,所以他和妻子经营的家具店生意很好。在日趋平淡的生活中,他想寻求一些刺激,于是他去美容,去和在美容店工作的邻居风流,希望自己能从这段艳遇中找回当年那个年轻小伙子的热情,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妻子什么都那么合得来,像个老朋友一样,却缺少了激情。而家中一个青春期的女儿经常闹出些麻烦来,让他头疼。

  有这么一个女孩,她正值青春期,爱漂亮有个性,可是身材微胖,加上遗传了父亲的皮肤特点,脸上不停地冒痘痘。她觉得父母对于她的赞赏和安慰都是虚伪的,她喜欢说话直接的人,于是她喜欢上了邻居那个说话稍微有些刻薄的美容师,并且到她那里去做美容。她想买一条时尚的牛仔裤,可母亲却宁愿每天给街上的乞丐20美元也不愿意给她这个亲生女儿200美元买条裤子。

  有这么一个女人,她做着暴利的古董家具生意,生活富足,时间充裕。但是她的善心却让她觉得,自己收购的每一件家具上都萦绕得一个死去老人的灵魂。于是,她尽可能地去做善事,每天给乞丐钱,可怜家里贫困子女众多的楼管,给邻居家的老人过生日,去做社工陪老人聊天,陪智障儿童运动。她希望她所做的善事能够弥补她在生意上的不道德,可是她觉得就算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善她的自责,就算她不再收购这些老旧的家具,也会有人继续她这个行当。于是终于有一天,她开始将那些收购来的可以赚得暴利的物品退还给主人的子女,她才觉得自己的良心得到了安宁。

  (2)

  而事实真的像他们所期望地这样继续下去吗?

  那对夫妇在享受了物质的生活之后,却关系紧张得一触即爆。

  那个老太太在惹人讨厌之后,只能孤独地死在电视机前。

  那个美容师在成功勾引了男人之后,却被前男友的女朋友骂做是老女人。

  那个男人在寻求了刺激之后,愈加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老头了。

  那个女孩在做了美容之后,反而毁了自己的皮肤。

  那个女人在退还回去花盆后,那个花盆转眼间就被不懂得珍惜的子女打碎。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之间,都能看到深深的隔阂。不懂孩子的子女,还懂老人的孩子。代沟成为一道深得跨不过去的深渊,无法弥合,无法摆脱。

  (3)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而开头也很有意思,各种各样的乳房。也许这也是一个隐喻吧。当女人年轻光鲜的时候,这是一个美丽年轻的象征,证明着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吸引力。而在女人老去的时候,下垂的乳房一下子就成了癌细胞慢慢滋生的巢穴。年轻时所带来的骄傲,在此时成了危及生命的定时炸弹。

  随着的年龄的增加,所有的问题似乎都有了另外一种新的境遇。年轻人讨厌老年人的固执,老年人讨厌年轻人的轻浮;年轻人讨厌老年人的品味,老年人讨厌年轻人的个性;年轻人讨厌老年人的唠叨,老年人讨厌年轻人的直白……总之,我们互相用尽全力去维护自己那个年代的流行、风格、喜好、环境,并且相对应得向别外一个年代宣战、拒绝、隔离,直到爆发一场战争。

  (4)

  不希望有人把这部片子当成是“美帝”的教材,向我小时候学得政治课那样说,“看呀,在美帝那样的国家里,根本没有家庭观念,老人孤独得不到赡养,小孩得不到教育,邻里之间没有联系,到处都是唯得是图、物欲横流。”

  其实,这部影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我们这样“优越”的社会里又何尝没有呢。一位网友的影评中写到,“这哪里是纽约,简直就是上海……”

  在这个逐步老龄化、阶层分化严重的社会里,如何让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人得以沟通成为一个考验人的问题。像我们80后的这代人,不会理解父辈所经历的社会动荡,也不能理解90后00后所得到的宠爱;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怎么也不能体会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氛围。与此同时,生于困难时期的父母也不能理解我们这代人在有的吃有的穿时所追求的时尚。城里的孩子不能体验农田、庄稼、鸡鸭、青蛙,农村的孩子不能了解云霄飞车、哈里波特、日韩组合……还有很多很多,分化成为两种没有办法和谐交流共处的人。

  所以现实的故事,远比影片里来来得更揪心。

  (5)

  在最后,我只想再重复一遍标题,我们都在厌恶衰老的过程中老去。

  《请给予》影评(十):《请给予》:给予是得到的另一种方式

  一对中年夫妇以收买旧家具再加价出卖为生的中产家庭,与一对姐妹带着一位年事已高的祖母为邻,由于这对夫妇经常窥视邻家的房产,以期早日收买,好扩大自己的家宅面积,使得这对姐妹很敌视这对夫妇家庭。尽管中年夫妇家生活过的还算安逸富足,但加价出售家具的行为却让女主人时感不安,以每日捐助流浪汉或从事社区公益活动来来慰藉自责心理。不听话并具有叛逆心理的女儿也是女主人心中最大的伤痛,而男主人与邻家女孩的偷情事,还有邻家姐妹的各种生活遭遇,和固执老太的突然离世种种情感纠结和反省,把整个都市人的平淡故事串联到一起,在影片最后以看似小圆满的结局中得到暂时的温馨。

  看惯了美式商业大片的虚荣华丽,看到此片时还以为是欧洲国家的小文艺片,英国80后的丽贝卡·豪尔更是让人难辨其中,而独立片女王凯瑟琳·基纳还是让人不得不相信这就是事发美国的平凡故事。片中不乏各种对生活琐事的讨论,让人讨厌的档门人,资助街头流浪汉的意义,没有情商的老祖母,微波炉有辐射,等等诸如此类的平凡细事。如果你是个不喜欢关注生活的人,可能根本看不出片中含义,或者很腻烦其中的喋喋不休和不可接受的平淡无奇桥段。

  这种平淡无奇的关注却偏偏正是我们都市人所缺少的涵养,当我们被太多的喧哗和浮夸包围左右沉迷其中时,我们已经脱离了对真实世界的思考和反省,使自己迷失在彩灯艳影的困顿之下尝尽无数悲苦而不得其解。这样的一部平时影片会暂时的让我们停下追逐泡影的匆忙脚步,但真正的生活亮色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付出与粉墨,就像片名要表达的那样---请给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