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战时冬天》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战时冬天》影评精选10篇

2018-07-27 02: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战时冬天》影评精选10篇

  《战时冬天》是一部由Martin Koolhoven执导,Martijn Lakemeier / Yorick van Wageningen / Jamie 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战时冬天》影评(一):《战时冬天》:矛盾少年

  本片是荷兰年轻导演马丁·库尔霍文唯一的一部战争题材影片根据Jan Terlouw的小说改编,2009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Rembrandt年度颁奖典礼中被推举为最佳影片。本片讲述了1944年末期荷兰某小镇市长儿子帮助一名被记落的英国飞行员逃离德占区,因此导致父亲被枪并亲手处决内奸叔叔故事二战期间由于盟军对纳粹德国控制区发动的战略轰炸行动,导致大量盟军飞行员和轰炸机机组成员被击落,除大部分被俘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当地抵抗组织友好居民的帮助下逃离纳粹魔爪,得以返回祖国

  马丁·库尔霍文出生于1969年,堪称欧洲影坛的年轻新生代导演,未年过40时他便已在荷兰和其他众多国家的电影节上多次获奖。这是他第一次尝试战争题材作品,改编自JanTerlouw撰写于1972年的自传体小说《Oorlogswinter》。这部小说是荷兰最畅销的的战后题材作品之一,作者宣称他写这部小说的动机在于展现战争时期荷兰民众光荣一面德军士兵人性化的一面。

  由于盟军飞行员被反德民众和地下抵抗组织援救的故事时有发生,因此该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各国的二战题材电影中也可谓并不少见。早期的如英国战时电影《战地蒸发》(One of Our Aircraft Is Missing,1942),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山上的雷》(V horách duní ,1946)等,有名的作品如法国电影《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德国电影《空袭德累斯顿》(Dresden,2006)等。这类题材的影片虽剧情各异,但主线思想明确,就是表现反德民众如何与德军斗智斗勇舍己为人得来保护盟军飞行员。

  本片大体上遵循了这个思路,但基于原著的自传体回忆性质主角孩子身份,本片因此又采用的是以一个孩子眼光与亲身经历来看待这次救援事件。以少年儿童为主角的二战影片也是近来比较常见的一类二战题材电影,此类影片要么以叙述立场坚定的小战士残忍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塑造一个光伟正或“天真活泼”的小英雄形象为主(例如我国影片《小兵张嘎》等),或是以孩子视角般的电影语言描绘他眼中所看到的战时社会。其中,第二种类型的影片,又可以细分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主角命运曲折性与社会人性的多样性的影片(如苏联名作《伊凡的童年》)和只是展现主角在战时后方生活特殊无聊、对战争残酷性基本不描述的另一类影片。

  我没读过原著,不知道导演在二次创作后加入了多少自己元素,但在欣赏完这部影片,觉得这个主角可以称为是个光伟正小英雄与中二少年的奇异混合体,一个矛盾的人物。首先,在开头即将被捕的同伴交付了解救盟军飞行员的任务后,主角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即便在初遇飞行员人家送他一句“fuck”后,他也能毫无怨言。应该说这个年纪(十几岁)的孩子,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他的世界观就是:纳粹德国侵略了我们荷兰,我们荷兰人民就要积极帮助盟军,打击德国侵略者!多么正三观想法,对于一个身处和平后方的小孩子来说。一个战时有思想的小孩,要么是他和占领军有深仇大恨,要么就是受他抵抗组织家庭言传身教,但本片里,看不到德军什么暴行,反而有救他上岸的人性举动,他的父亲也是个伪政权的市长,那到底是什么使这个小孩成为反德战士,估计只有他这个年纪的小孩所特有的中二与叛逆精神。能明辨是非的他应该早知道自己的老爸是个荷奸,让他蒙羞,所以老爸接他回家后,他反而打算继续干下去,完成自己的正义之举。

  当老爸和其他两位知名人士被德军作为抓捕飞行员的人质枪毙时,主角不顾一切地想要接近父亲,这很好地展现了这位小英雄还是具有人性、十分热爱自己的父亲的;但在父亲因此被枪毙后,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埋怨飞行员“都是你害的哦!”,也没有想着如何反抗报仇,反而忍住眼泪,盘算着如何将飞行员带出德占区,不让德军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很成熟很光伟正?

  最后一段,主角意外的发现了叔叔的纳粹间谍证书,然后携枪追赶,枪毙了这个叛徒。有人说他是恨叔叔告密导致父亲被杀才杀了他,属于仇杀。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如果叔叔告了父亲的密,德军早来抄家了,也不用搭上另外两名知名人士。唯一的解答是,这个三观正、自以为很懂的少年认定叔叔是奸细,那么把飞行员交到叔叔手上,等于是送给了德军,为了飞行员安全,只有枪毙了叔叔。他开枪时果敢,老道,不磨磨唧唧或泪流满面,丝毫不似一个普通小孩。因为毕竟是叔叔,是最亲的亲人,他连一句“你是奸细吗”或连个情也不求,这样深仇大恨,也是罕见

  其实,这里有个问题,叔叔是德国间谍吗?影片中没有点明,很多观众认为是的,我想说,在二战中,很多平民间谍都有双重身份,拥有双方证明书。这个叔叔不随身带着证明,要是被抓后该怎么求放出来呢,同样,他如果真要交出飞行员,直接让德军来抄家就行,不然为何还要这么麻烦,难道是在为这个立场分明的小主角的未来考虑?(德国佬谁管你一个荷奸的家属的未来)

  用过去的评价方式来看这部影片的话,也许会说:这真是一部大毒草,德国侵略者居然还有好人、盟军人物反而像混混、反抗民众的命运最后总是家破人亡?(笑)

  估计导演原本用意只是还原这个小英雄的真实一面,为了告诉观众他也是只个普通小孩,在经历这一系列事件后成长了,此外还想表达德军也不全是坏人,荷兰人民即使是小孩都有那种反抗的光荣精神。这几种目的杂糅在一起,也就造就了片中这个奇怪人物和矛盾的剧情,难道大概这就是二战时期德占荷兰人民精神状况的真实写照

  《战时冬天》影评(二):1945年1月

  战争无可避免地改变了所有人。镇上人们看似忙碌有序地生活着。但是平静安详总是奢侈的、间歇出现的,大多数时候不得不应对国人的刁难。我想象他们埋头过自己的日子,勤勤恳恳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扮演好母亲、父亲、儿子、女儿角色外表越看不出异样内心不安等待自己暂时的平静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夺去。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生活看似是上天的恩赐

  米歇尔想要长大。他不满大人做法。他不同意镇长爸爸和德国人搞好关系的做法。面对责问,他更多的选择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抗争。米歇尔的心一直很沉重。像是那个冬天,一直阴冷,好像永远等不到春天。他想要长大,他想象等到他需要用剃须刀,他觉得那个时候他就能获得足够力量,足以让他改变身边的不公。从旁观者角度,我不认为他长大了就会和现在的大人不同。因为我想他长大了之后就能够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他长大了就能够用事情实际效果而不单单考虑过程方式来评判人物的是非对错

  但是等不及了,等不到他长大了。现实危机此刻就在发生。爸爸被逮捕,自己只能被拦截在牢房楼梯口向上望。在枪决爸爸的现场,他用尽全身力气,依然挣不开士兵的双臂的钳制。希望帮助英国空军年轻人过河,次次都困难重重,险些暴露。

  男孩子确实不同于女孩子,比起情绪宣泄更看重具体行动。米歇尔会告诉姐姐你哭也没有用,还不如想想办法。我就看到过两次他停下了紧张运转以求破除险境思维,分别是他在床上想死去的爸爸和在树林里扭过头不去看死去的马。他那个委屈样子,如此少见,但确实比起其他时候,更像他这个年龄。他似乎没有把自己当成孩子,他认为自己的责任重大。他越给自己压力,我越心疼他。战争让一个孩子过早地长大。我更愿意他做一个上课爱捣乱、下课爱欺负女孩调皮鬼。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长大。

  回不去了。就算战争终于结束,也回不去了。所以米歇尔在屋子里看外面的人们热闹喧嚣欢迎战士回家,自己皱眉沉默着沉默着。

  《战时冬天》影评(三):被击毙的老人竟然还在动……

  音乐提琴加美声显得有些悲壮,可里面的主人公看起来似乎都和悲壮没什么关系。故事看起来总是平淡了点,起伏这点做得不够到位,虽然奖很多,影评也不错,但人物看起来就是那么不太合拍,很多镜头看起来都带着家庭片感觉。但反过来讲似乎就是要用平常的家庭来表现战争中的事,以孩童的眼来看战乱年代,但是这个孩子都十几岁了,都对女人幻想了,看战争的眼光没那么纯洁了。还有不明白的是,是不是战争片一定要扯上男女感情才能看,非要把米歇尔的姐姐设定喜欢上了那个英国士兵,还有米歇尔和杰克手中玩的扑克,战争时候怎么还会有这种色情扑克,莫名其妙,还有米歇尔对婶婶女儿的窥视,一股画蛇添足的感觉,《士兵突击》里就没出现过一女的,可照样拍得很受人欢迎,虽然我一集也没看过。有一点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出来,就是市长被击毙时,镜头回切被枪毙的人时,旁边那个明明被击毙的老人竟然还在动;马骨折的镜头太残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再者,米歇尔从没用过枪却一枪击毙他舅舅,这是天才吗。北欧的天空干净,雪也很美,河水结冰了但水却那么干净,人们穿得似乎不多,看起来似乎也不冷,奇怪,大概是没风的缘故吧。他们眼睛颜色好看字幕太讨厌了,和英国士兵说话时经常没字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