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血蝉》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血蝉》观后感10篇

2018-07-29 02: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血蝉》观后感10篇

  《血蝉》是一部由彭韬执导,洪启发 / 赵会会 / 张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血蝉》观后感(一):直到结局,悲从中来。

  整部电影没有一首配乐,贯穿始终刺耳街道车流声跟人物对白,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感觉。小蛾子自始至终没有说过几句话,只是安安静静地任人摆布——被桂花背去乞讨、被小春背着逃跑、被保姆背进新家、再被钟大姐抛弃……整部影片基调平静可怕

  人生 往往是苍白而无力的。小娥子被亲生父亲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乞讨为生的人,幸运的是,桂花对她很好,耐心地给她熬药、耐心地给她擦脸。我甚至不觉得小娥子如果还在原来的家,会过得比这还好。生活进行地很平稳,没有波澜。直到小春的出现,直到钟大姐的出现。

  男孩背着女孩快步走在夜色中。干爹搬家,原先的计划泡汤。他们从乞讨人家逃出来,却不得不再次走上乞讨的道路,甚至连伙食水平也从桂花的家常炒菜降低为了盒饭。对小春来说,这意味着得到自由;但对小娥子来说,这意味着失去关爱

  一张慈祥平和的脸、一块蛋糕、100块钱。最开始,我在怀疑导演加进这段戏的意图。是想要展现“世上还是好人多”这个影视中一直在宣扬的道理吗?但后来,当钟大姐面对10万元的的手术费跟术后将会是一个失去双腿的小娥子时,她犹豫了:“先不忙交钱。”她在挣扎。“伪善”最初的本意其实还是善的,只不过结果跟预想的差距太大,导致她没有办法继续行善。

  其实,小娥子是幸福的,历经这么多变化,她始终有人关爱:不把她当外人的桂花、带她逃离老骆的小春、把她当作死去女儿疼爱的钟大姐……

  结尾的时候,小娥子仍然安安静静地坐在桥边,镜头一转,车来车往,钟大姐始终不再出现。紧接着,字幕上升,看到这里,突然 悲从中来。

  是的,她终究被可怕的人性抛弃了。

  《血蝉》观后感(二):小娥子被这个社会抛弃了

  在这个号称可以给国民提供一切的国度现实却是那样的残酷,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们看不到那个神密的相关部门出现,我们看不到希望,当然希望还是有的,不过是在纸上,而不是在现实中,媒体一次次的告诫我们,要警惕那些以乞讨为名进行诈骗的人,不能上当,但这个社会却又仅仅是把各种好看华美制度停留在纸上,那些救助制度或其它制度实施与否,实施的情况如何,没有人知道,也没有关心,只有在上级部门进行检查需要工作报告的时候,才会编一些好看的数据进去,关于社会救助制度,我们是有的,你不能说我们没有,关于相关的救助机构,我们是有的,你不能说没有,关于相关的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我们是有的,你不能说没有,关于这个制度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起了多大作用,相关的工作汇报中总是非常的感人实际是怎么样,看看《血蝉》就知道了,关于这些机构都干了些什么事情,或许只有在上级领导安排下才会有些作为,否则都会视而不见,关于相关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天天都在干些什么,这样只有鬼才知道,可能在忙着编造汇报材料吧。 有人说小娥子终究被可怕的人性抛弃了,我想说的是她被这个社会抛弃了。

  《血蝉》观后感(三):每一种分离背后的疼痛

  当我充满些许怨念的看完电影时,对于导演的牢骚满腹,粗制滥造,算是一种通病,在独立电影里地毯式蔓延。整部电影的精彩也许需要按捺住耐心看过前半部分漫长重复情节才会逐渐体现,是一部很内秀的作品

  而导演在回答各种问题时却渐渐解答了我的困扰,低技术的电影制作并不代表导演的能力局限,而是作为一个导演,依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自己的表达手段方式,就像一但要营造一个拧巴的剧情,那么一切环境都应该是顺着拧巴应运而生的。记得一次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评论,说如果删减去整部戏中大量男女主角做爱的镜头那么电影本不会那么长,可压抑情绪需要用某种方式去压抑观众的心情

  血蝉中的人们都是可悲的,买小孩乞讨去丢失媳妇儿的丈夫好心寻找小女孩却差点被挖肾的媳妇儿,被倒卖多次的小男孩,一心想要一个与自己女儿想象失去生育能力的妇女,以及那个似乎在卑微的却又几近被幸运女神关顾最终被遗弃在马路上的小女孩……他们集中的生活,密集联系与各种难堪关系让不得不为之揪心故事很精彩,也很悲哀

  最后路边的小女孩迷失目光让结局永远迷失在每一个人心里……

  《血蝉》观后感(四):简单评论一下

  这部电影很特别

  首先看题目我本来以为会见“血”,结果通篇也没让小女孩儿裤腿拉起来过。其次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人物情绪情感表现,有的话也就那么几小处,而且也没用多少力道。

  整部片子都是灰暗、冰冷的。

  每个人物占得比重其实很均衡很难说哪个是主要人物,就算说小蛾子是主要人物,但是通篇都面无表情,对白也没几句,所以也没有得到强调。

  这部电影是由现象或者符号构成的,如果说有主要人物,我觉得主要人物就站在镜头后面。

  片子看到最后就是很虐,灰暗,脏乱的镜头,再贴合不过,有人吐槽镜头慌,其实这真不算晃的。

  感觉国内做个小成本独立电影真是难,好不容易做个好点的了,不是遭禁就是被骂装逼,就算在国外拿很多奖、受到好评,也会被说成是外国人喜欢中国人惨,真是神逻辑

  《血蝉》观后感(五):套

  纪录片如何定义

  真人真事,艺术性地表现.还是镜头豪无保留的实拍?或等等....

  很高兴又看到了先锋光芒举办的电影展.--第五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之前有几部想看的,错过了.

  晚上在南都看了《血蝉》.我给它打了一个"推荐".

  总觉得电影名称可以起一个更好的.

  血蝉.

  是片中小女孩蛾子患的一种病的病名.

  【剧情】

  一对夫妇骆江和桂花,花了1000元买了一个女孩,在街上乞讨为他们赚钱,他们患她小蛾子.小蛾子患了一种血蝉疮的血液疾病下肢不能走路。桂花想把小蛾子的腿治好,经常偷偷背着骆江为小蛾子熬中药治病。

  他们租了一个小房子,每天白天桂花就背着蛾子出去乞讨,晚上就回到小房子里.很多好心人给钱他们,所以他们的日子还算过得去的.有一个女的还想收养蛾子.

  因为地方的一些小混混,他们要收"保护费",所以三人不得不转移到别处.

  在乞讨的途中他们遇到了同行一个叫老杨的人老杨带着一个名叫杨小春的,没有一条胳臂的男孩乞讨。骆江和老杨一见如故,骆江邀请老杨到他租住的地方喝酒。深夜,为了摆脱他们的控制,杨小春背着小蛾子逃了出来……

  因为桂花始终对小蛾子有感情,担心蛾子腿走不了,不能生活下去.于是不顾骆江的反对,执意去找蛾子.独自走上了寻找之路.此时叫老杨的人借着去找小春的名义跟着她,其目的是想卖她的肾.

  骆江回到家中跟姨父说了这件事.姨父一沉脸,说,怕这个叫老杨的人恐怕是老常.他卖人的肾,是赚大钱,能赚8万.骆江一听,完了,媳妇的肾要被卖了,就要姨父和他一起去找桂花.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姨父在这行上还是有势力的.不久就打听到这个人确实是老常.但是就在这中间偏是骆江喝醉了,打了电话报警,说老婆被人拐走.姨父看自己恐怕也难保,趁骆江在酒醉中走了....

  桂花在无意中听到了老常和他那个所谓的姑妈对话,知道自己要被骗被别人卖肾的事,就逃跑了.老常的计划也就落空了...

  此时的小春背着蛾子,去找干爹.可去到干爹的住处,干爹已经搬走了.他们只好又要无处可归了.正当他们流浪时,遇到了当时想收蛾子做养女的女人.张阿姨.

  原来张阿姨也是有目的,大概因为蛾子长得像她某个亲人吧.她对蛾子特好,给好吃的她吃,买新衣服她穿,还带她去医院治病.但是当医院要10万的手术费时,张阿姨还是丢下了蛾子,跑了.

  而小春,早在看到张阿姨对蛾子亲如女儿的时候黯然离去了.

  电影最后,蛾子一个人坐在桥边,不哭也不闹,头上还扎着好看的头花,无奈张望着四周……

  镜头的另一幕,桂花在执着地张贴着一张又一张的"寻人启示" ……

  【人性】

  复杂东西.

  如桂花,虽然说他们夫妻俩是非法买来了蛾子,但是桂花对蛾子还是挺好的.背着骆江给蛾子熬药,吃饭时往蛾子碗里夹菜,晚上给蛾子擦身子...知道蛾子腿有病但还是想照顾她.

  张阿姨.因为蛾子长得像她某个亲人想收她为养女,开始对蛾子万般的好,但当听到昂贵的手术费时,还是留下了蛾子自己跑掉了.

  虽说张阿姨她是有目的地对蛾子好,但是当她落下蛾子走掉时也不能说她完全有错,对啊,原本她自己就没有义务要付这手术费的.只是...

  姨父还是老练的,虽说是自己的亲侄子,但是要明哲保身的..

  老常好恐怖.拐小孩骗钱不止,还要拐大人卖肾....

  白描的镜头总是给人很大的冲击力.

  看那些镜头时总会心情沉重.

  是的.现实.无论怎么也还是不可避免存在的.

  后来,蛾子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小春和桂花呢?

  一个人的命运就这么被人卖来卖去的,感觉命运的脆弱.

  有的人的命很高贵,有的人的命很便宜,犹如一片落叶.

  眼见光是美好的,但也应当想到光的背面.

  《血蝉》观后感(六):血蝉

  本片拍摄手法极其简单,全片应该自始至终都没有用三脚架,很现实的故事——买卖农村残障小孩进城乞讨。本片的现实跟《夜未央》又不同,《夜》更多的是关于人性,而本片则完全是社会的。抛开感情因素,影片从桂花和丈夫分开跟自称老杨的老常去找小女孩开始的剧情发展戏剧冲突可能是最近看过的影片中最棒的(不是之一)。

  似乎有很多人受不了这中题材,但生活就是这样操蛋,逃避不了,我们的绝大多数国民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影片中有老常那样泯灭人性的禽兽也有桂花那样的活菩萨(可能有人会对此表示异议),而那个本想救助小女孩的阿姨的转变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剧,影片最后,坐在马路边的小女孩的眼神人心酸,但更让人心酸的是通过这部影片你甚至发现这个社会在剥夺人们做好人的权利

  我认为这类电影最大的悖论在于,影片中展现的那些群体可能永远都成为不了影片的观众,而那些衣食无忧的人们则高高在上的或悲悯或伤感的看着这一切,影片散场灯光渐亮,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如果说导演们的创作是为了引起社会的重视,那么新的悖论又随之产生,要么为了真实而真实为了残酷而残酷,而这样还是真实么?一部失却真诚充满企图现实主义影片还值得尊敬么?至于话语方面话题我就不说了。

  影片结束后,本片的导演摄像都上台跟观众们见面了,原来他们就坐我们前面,不过我跟A导看片子的时候对这片子还是正面评价为主,唯一不爽的就是声音,其实做一做没多大事儿的,不过如果是导演有意为之的话那我也能够理解

  无论如何,本片的创作人员们都值得尊敬,为他们给我带来的电影和思考

  《血蝉》观后感(七):留白的力量

  今天看了一部“禁片”血蝉,在梅林一家剧场组织者是独立电影社,很多成员时光网的资深网友

  这才发觉小李同学的时光网很牛,在南方也很有势力。

  “血蝉” 是片中小女孩蛾子患的一种血液疾病。她不能行走,骆江夫妇用1000块钱买了她,当成乞讨的工具。骆江的妻子桂花38岁还没有孩子,对这女孩很怜爱,每天都给她洗脸。还背着丈夫,偷偷熬中药给她治病。后来小女孩被同为乞丐的独臂小哥哥背着,逃跑了。桂花满城找她,却落入倒卖人体器官的老常手中.....

  看完以后,几十个观众展开激烈讨论,以批评意见居多。这个缺少文化产品城市啊,站着说话不腰疼,终于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可以当面狠狠批评北京的文艺青年们没水平了。

  电影中的关键情节都是点到为止,每个人物都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例如:

  1、得知自己“缺心眼”的老婆,落入倒卖器官的老常手中,骆江为救妻子打电话报了警,而警方该如何面对骆江本人贩卖残疾儿童的犯罪呢?不说。

  2、独臂小乞丐背叛了倒卖器官的老常。而后来有人说,看见老常找到了他。接下来这个小男孩会面对怎样残酷的惩罚?不说。

  3、富婆收养了酷似自己孩子的小蛾,要为她治病,送她去唱歌跳舞。到医院一诊治,医生说小蛾病情已经恶化,必须截肢,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截肢要花十万,于是富婆沉默再沉默,最后说,先不做吧。又把小蛾遗弃在了天桥上。接下来小蛾会怎么样?不说。

  电影到此结束。把真正撕裂人心的情节都留在了电影之外。

  网友骂说,这电影为了满足观众智商上的愉悦,故意拍的不完整不明白。每当你刚觉得故事开始起伏曲折胃口吊起来的时候,ok,导演我不说了,接下来你自己想去吧。

  也许是偷懒的导演,也许是没钱的制片,也许是留白的力量。

  不过我更相信,是因为,即使在体制之外,中国的电影人也没有足够的表达的自由。人性中最残酷的部分,只能在现实中,不能在镜头里。就连“禁片”也有不敢到达的领域。

  与其温和的妥协,不如保持沉默吧。

  《血蝉》观后感(八):人性有没有极恶?贫穷有

  有关拐卖儿童的题材。看到一半时候,有点想逃。因为这是一个很沉重、悲痛的社会话题,让人有点不忍直视。

  但导演处理的不错,并没有强行要给观众展示“血淋淋”的现实,而是平铺直叙,透着淡淡的无奈。

  破旧的城镇,贫穷爬满了每一处缝隙。你说人贩子有多丧尽天良吗?但现实在逼迫人去做出很多事情,如果你有得选择,当然可以一身正气地回答“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也许有的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这并不是企图想为人贩子说话,只是有一些很可怕的社会问题,不是只让犯罪的那一群人承担就解决了的。他们当然需要承担违法的罪责,但拐卖儿童这问题的本源,需要承担的是整个社会,是每一个人。

  观影后,有一场小小的讨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个男孩非常认真地问导演:为何你们这些独立导演就喜欢拍一些破败的城镇、痛苦的生活?难道生活没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是同样有价值被演绎出来的吗?

  彭韬导演苦笑说:我没有刻意把这个城市拍得破旧,它们原本就是这样子,我也没法把它们拍的焕然一新。中国并不是只有北上广深的漂亮大都市,事实上,除了那几个漂亮城市,全中国大部分的二、三线城市以及数不清的小城镇、小农村,它们就是这个样子,甚至还更加糟糕,这就是中国。北上广深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

  其实“独立电影”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甚了解。回想看过的一些国内独立电影,确实都偏重于这一类风格(以揭示各类社会问题为主)。以及听过的一些独立电影导演,似乎都与“困苦”相伴?但我总觉得“独立电影”的对立面并非一定是“商业电影”(比如很多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同样也可以被商业市场接受,让作家得到丰厚回报。既然书可以,电影不可以么?),但商业化确实不可避免会带来很多问题,这其中就需要很多权衡了吧?

  彭韬导演说:走向商业是一种必然。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进入良性的循环,比如拍出的影片能有更多人看到,从而有资金的回流,才能保证下一步片子质量的提高。

  但导演也承认说自己并没有太多商业化的作品,以及在场的其他独立导演的状态、以及言语中流露的很多观点。其实也很明显地透露出对“商业化”的不屑。(比如在被问到“独立电影能不能赚钱?”时,子默导演就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拍电影就压根不是为了赚钱。”)

  不可否认,独立导演们大多都很有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腔热血想拍出心中所思所想的影片,令人敬佩。可能目前来说,“独立电影”与“商业”真的很难平衡吧?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血蝉》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