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后来》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后来》经典影评10篇

2018-08-16 03:2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后来》经典影评10篇

  《后来》是一部由吉尔·布尔多执导,罗曼·杜里斯 / 约翰·马尔科维奇 / 伊万杰琳·莉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后来》影评(一):思考深度震撼较少

  影片不时穿插着他们过去日子美好情景,不乏女主树林里抱着孩子唯美镜头。一开始我以为是想表现男主对过去生活怀念、对女主贯穿一生的爱。直到影片最后,女主周围泛起了白光,男主绝望发现不久将离开人世的不是他,而是他最爱的妻子。也许那些唯美得甚至不真实的镜头,也是在暗示她也将和树林一样,成为一种回忆

  电影探索死亡。男主因为儿子的意外过世无法走出阴影,沉迷于工作,在心理上抛弃了妻女。偶然一天,一个古怪医生找到他,说他不久将面临死亡。医生自称能预见人们的死亡,他的职责便是传达信息,尽量让他们不留遗憾地离开。男主嗤之以鼻,却亲眼看见医生所言并非虚假

  他明白自己要离开了,第一个浮起的念头是回到妻子女儿身边。男主因为死亡离开了家人,又因为死亡回到了家人身边,最后因为死亡承诺再也不会离开。男主回家时的独白以及和女儿对话值得深思。整部电影其实就是男主关于死亡和人生心路历程。思考的结论不乏深度。

  然而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魅力也仅限于此。思考虽有深度内涵,但整部电影看下来却较难引起共鸣。让男主震撼思考的事情很多,但如何表现出男主心路的变化,却是难题。不能用太多独白,但仅靠眼神有时远远不够。所以电影让男主和医生不停地对话,这种处理无疑是折中的办法,可处理的效果见仁见智了。

  最后说下,女主作为酱油作用,很好的用她的美貌和气质为电影添上点视觉效果。

  背景音乐不能再赞更多,如果没有the wonder of life,不知会逊色多少。

  《后来》影评(二):一切都将归于平静

  这片子让我想起《夜幕低垂》,原本想会不会是一个导演,回来一查,不是。里面的音乐,和一直穿插其中的光,还有一些气氛吧,给人的感觉都有点像。

  另外还有一点点想到死神来了。。当然当然,这俩电影完全不是一回儿事,只是因为关于死亡的不可规避性,它们是相同的。即使你以为你逃开了,转头一看,它又来了。

  个人很喜欢这片儿,就像我很喜欢夜幕低垂一样。

  觉得John Malkovich是个长得就很荒诞的人,所以无论是像阅后即焚里面那么莫名其妙事儿,还是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里面根本就荒的都没谱了的事儿,安他身上,还挺正常的。。觉得他说话挺有意思,不张嘴,咬着说的。

  影片营造的氛围我很喜欢的,既平静,又躁动不安。或者说,和片子所讲的故事一样,它在帮你在结束之前寻找和求得平静。

  很多人在关于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上,常常摆出一句话:人都是要死的,那为什么要活着?

  我没有经历过死亡,也没办法想象真的要面对它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做过两次关于死亡的梦,第一次是梦到我妈,一个礼拜后,梦到了我爸。这事儿到现在也还是觉得有点蹊跷,但毕竟只是梦。不过梦里那种难受压抑的或者崩溃的感觉,让我在睡醒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哭了,这很少,很少。

  那如果我知道自己快死了呢?或者知道我最亲的人快死了呢?

  世界上没有什么距离生死遥远更不可知更难以跨越的了。

  片子里男主角Nathan对女儿说,他觉得死亡就像远航的船只一样,当它淹没在地平线时,并不意味着它就消失了,它还在那儿,只是你看不到它了。

  每个人内心中的痛苦也是一样的。在你没有真正释然之前,它永远都在那儿,即使你以为你再也不会看到它不需要面对它,但其实它一直都在那儿,影响着你。

  和夜幕低垂不同的是,《夜》不是关于死亡的片子,却贯穿着信仰上帝探讨。而这个片子,从开始没多久,就把上帝——这个在西方概念中与生死密切相关的家伙——给抛开了,他的信徒一样逃不过死亡,他的信徒在Kay眼中和所有将死的人一样环绕着光晕。所以这和上帝无关,和人离去后会不会升上天堂无关,它只是每个人无可逃避宿命

  什么是对你最重要的,什么是内心的平静,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你在无能为力时唯一能做的

  什么是生活

  它在用生命极端形式来试图诠释生命存在意义,或者,生活的意义。

  你会看见不少死亡的画面,他们不会在荧幕中停留五秒以上。死于脆弱,死于嘲讽,死于来不及有任何反应的意外。每次死亡都表现的力求真实,所以你会看到被子弹打穿脑袋的瞬间,也会看到流满血的腿,或者只是医院里正在收拾床铺。没有着力的渲染,也没有刻意的淡化,只是真实的重现。不会恶心,也丝毫不可能唯美。但这就是死亡,是每个人最无能为力的事情。

  那在此之前呢?影片里重复最多的两句话,一句是,我们对于死亡的时刻没有任何办法。另一句是,生活就在时,此地。

  其实这个意义简单了,所有人都知道都明白,但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做到的。

  关于影片的画面,有唯美的梦幻一面,也有像死亡那样真实而残酷的一面。但是结合的很好。

  不过这不是一个剧情片,没什么跌宕起伏(尽管它也不完全是你所想像的那样),没什么特扣人心弦紧迫感,没什么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煽情,如果你只是要一个好看的故事,它很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所以它会在电影院十几个厅里面最小的那个厅上映,所以我前排坐的几个年轻姑娘根本看不进去时不时说说笑笑全世界素质的人都是一样的),也所以有对老夫妻直到看完最后一行字幕才走。

  明白我的意思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平静都可以平静的

  《后来》影评(三):珍惜是门高深学问

  昨天偶然看到了《后来》的宣传简介,选在在今天清冷的午后看完。

  话说这真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虽然没有什么玄机,但是它教会我重新看待生命。

  故事的主人公Nathan是个经历了车祸却死而复生的人,但他自己也讲不清楚他为什么能够回来。或者他认为生活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疲惫。直到他见了Kay,——一个可以预知死亡的医生,他才发现看似平静的生活充满了不平静,期间包含着各种抱怨——因为面对死亡他无能为力。

  毫无征兆的死亡,结束了心愿未了或是碌碌无为的一生,留给人更多的是缄默。医院里那个患心肌萎缩的17岁男孩暴躁的发着脾气——他知道人来世上一遭是需要学一些东西的,但这些,恐怕都没机会实现了,死后的灵魂也会因这痛苦更想变作石头或者是任何没有生命的东西吧。

  人生就是一所大学,百代光阴天地逆旅,需要经历,需要学习。只为离去的黯然,足可以磨灭存在的意义。

  Kay医生致力于为那些临死的人带来最大程度的平静,一方面是因为宗教教义。Nathan对他的女儿说,生命的离去就像船消失在地平线,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是不代表它不存在。因此眼睛所能看到的生命的旅程,也许只是一个阶段,还有很多看不到的旅程,一样要去学习,要去历练,要去承认。

  人为什么活着,也许应该问问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从一个起点开始走,总会再次走向这个起点。只不过,时空都变了。

  athan死而复生,他的生命意义就在那时改变,作为代价,他被赋予了“生命导师”的义务,让将死的人平静的离开。同时,他也要失去最爱的人。

  珍惜真是门高深的学问。

  《后来》影评(四):穿越死亡,信仰愛!

  死去的孩子選擇了回去,而為何回去?第一次的臨死體驗並非嘗到了死亡的本色,而蘊含更多的自我幻境。這是一個僕人的孩子,卻愛上了主人的女兒。我們從小被教導的是你不能做的事而非你擁有的資源。於是壓抑成為慣常的模式。而人性是需要愛和關注,內心的自尊才能健康適度的發芽成長。因為我們的自尊需要建立在真實的自信之上,然後太多的自負與自卑則是一種偽自信下的生根發芽。

  男主角無止境的投入工作中,冷麵、肅靜、刻板典型的壓抑之性,太渴望的擁有絕對自信,從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自我催眠,突破一切,擁有絕對的力量與權力,這是偽自信的一種延伸,更多的追求結果而非過程,如同他對待他的妻兒一般。緊實的壓抑成就過多的自我幻想,而非真實理想。他是個受傷的孩子,需要不斷的謀取權力和努力工作,才能彌補他的坑洞和幻想。

  於是,真實的他來尋找他,這便是那個信者,我們也可以把他稱為他的智慧老人。信者常提到的一句話是我們無法控制死亡。對,這是個幻象的世界,唯有愛才是永恆,因為所有看得見的定將幻滅。而男主角追求的就是一種幻滅,那生的意義稱為了什麽呢?信者不斷的將信息傳遞給他,陌生人的死去,朋友的死去,自己的死去,如果不拋開妄念,你永遠活在自己的造夢室里,那只是一種自己給自己的幻境而非真實,而真實的卻被你無情的忽略。男主角在信者的引領下,回望過去的自己,回憶曾經的遺忘,逐漸尋回真實的自己,如同一次靈修治療的過程。

  然而,這並非人生修行的最終目的。當男主角誠然接受自己的死亡時,她看見了妻子身上纏繞的白光,寓意她妻子的即將死去,他再次苦惱。信者說,之前的一切都是考驗你成為信者的路。修行的終極便在於此,如何傳教?愛他們及一切,包括死去。

  然後,我們此時此地的信仰愛。

  《后来》影评(五):生如夏花,珍爱此生

  古印度有这么一个传说,佛教徒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他都会问一问他肩头的那只小鸟:“请问是在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好好地珍惜今天,好好地珍惜每一天,不要把幸福放在未来的某一天,让幸福在今天此时此刻开出花来。” 这只小鸟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小鸟,据说这只小鸟就叫做死神。 这部影片中没有死神,而是守护者

  但不可置疑的是,影片中一直反复出现的话:没有人能阻止死亡的来临,就算你能预知死亡。 这部影片引起人们思索如何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死亡。 面对死亡,最典型也最常见的,莫过于影片中,医院中得了罕见心脏病病人,他害怕恐惧孤独,他渴望别人来关心他,可是有有认为别人的关心那么虚伪,他渴望别人把他当正常人,可他只能不断地发脾气来疏解自己内心的恐惧。

  然而,没有人能真正帮助他。能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

  在守护者的帮助下,他做到了内心的平静,去感受躺在水中的感觉,去抚摸水的流动,去给每一位关心自己的人回信,去感恩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善意。 这也是对自己深深地善意。是对生命的善意,是面对死亡的平静。 影片中父亲和女儿的一段对话中,很经典。为了不让女儿伤心,他和女儿探讨了这个谁也避不过的生死话题。 父亲:亲爱的,关于死亡你知道什么? 女儿:我知道,我们会被埋在地底下,然后慢慢被鼻涕虫吃掉,我们就不存在了。 父亲: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在海边看到的船吗?船穿过地平线,最后消失在远方,你觉得船还存在吗? 女儿:我想是存在的。 父亲:是的,死亡也是一样,我们只是消失了,但我们依然存在着,用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状态存在着。 ...... 其实这部影片的本质话题让影片充满一种沉重感,但看到这段对话,让人如释重负,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死亡就像消失在远方的船一样,我们只是消失了,但我们依然存在着,用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状态和方式存在着。 讨论生死话题的电影还有一部很老的但很经典的影片《相约星期二》,相对本片更加温馨,里面的教授就像本片中的守护者一样,能看穿生死,坦然迎接死神的降临,这让他能够充满爱地活着,去爱身边的人,去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去珍惜每一口食物,这种力量深深地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从教授身上,你能深切的感受到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爱意,就算是死亡也剥夺不走的。 本片中有一个场景,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一片世界上独一无二白色沙漠,这里有一种仙人掌花,一年只开一次,一次只开一夜,绽放,然后马上枯萎。 生比夏花更灿烂,死亦如秋叶静美。 在沙漠中生存是顽强的,甚至是痛苦的,然而正是这些痛苦给了它成长营养,能够满怀善意去绽放。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或长或短,都好,我们的生命其实每一天都在倒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死亡的态度。 有时候我会想,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有道理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自然赐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去感受喜怒哀乐,赐予我们耳朵,让我们去听,赐予我们鼻子,让我们去嗅,赐予我们眼睛,让我们去看去欣赏这个世界... 死亡也一样,自然赐予我们死亡,必有其道理。或许死亡才是促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去绚烂生活的动力,去全然地活,去酣畅淋漓地活,去尽情地活。 就像白天我们的每一分钟都活出了尽心尽力的自己,到夜晚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一个安然的无梦之眠。 而我们也可以全然的活着,然后也能安然的死亡。不管是哪一天,都安然的、平静的面对。 生如夏花,珍爱此生,每一天问一问肩头的哪只小鸟:是今天吗? 如果不是今天,那就请尽情的去享受从命运手中偷来的这一天,全然度过,尽情享受生命的盛宴! 安然的度过每一天,充满诚意的对待每一个人,你会爱上这样的生命,爱上这样的自己!

  《后来》影评(六):致命的自由

  在巴黎地铁里看到大片大片的宣传海报,以为是部浪漫爱情片;

  开篇的20分钟,看着John Malkovich满是意味的脸,猜想可能是悬疑片;

  之后,现实与闪回不断组接出现,Romain Duris忽坠地狱复归天堂的,试想传说中的《lost》班底制造难道又拍了部科幻片?;

  最后的最后,字幕浮上,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部严肃的,讨论死亡主题的剧情片。

  甚至不能称其为剧情片。导演更多的是随着男主角Romain Duris的情绪流在走。然而,文字中运用自如的跳接在影像上很难不导向情节的支离破碎, Evangeline Lilly成了名副其实的花瓶。几段夫妻俩幸福生活的闪回拍的如梦似幻,可惜的是,正如沙漠中的那朵花一般,一切只是如此短暂的绚烂。即使明白了“carpe diem”“珍惜眼前人”的金玉良言,死亡,依旧是难逃的宿命。

  如果说,恐惧是预见死亡后的第一波冲击,那么最汹涌持久的那一阵风浪,吹开的,掀起的,却是生命中躲不开、丢不下的无可奈何。于死亡面前,从来没有胜利者的位置;那些在安宁中笑着离去的,只是因为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La mort liberatrice,

  La liberte mortelle.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你说“不想死就可以不死”是种自由;我说,那只是人类并未被赋予的一种权利。而死亡,其实就是自由,致命的自由,人类最后的自由,生命最终的自由。

  can

  《后来》影评(七):预言如何实现

  在此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即“预言是如何实现的?”

  是否有一种先验的存在,或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将每个人的命运安排妥当,决定其何时生何时死?在影片欲说还休的叙事中,答案是肯定的,并且这一问题并没被过多探讨,而是转移到另一个人性的领域,即:如何生如何死并非是最重要的问题,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抵挡得住死亡的侵凌,最为重要的是你必须准备好面对它,并享受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和幸福。通过这样的移情效果,对死亡的恐惧被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领域,尽管未被祛除其自内而外散发出的恐怖光晕,但影片中的主人公俨然已经可以直视这一存在。这是影片之所以拥有动人情感的力量之源,这也是影片在意识形态上具有的欺骗之维。

  回到最初的问题,即“预言是如何实现的?”。影片中凯和内森作为信使,所能预见他人的行将降临的死亡,其本质上是一种预言。在齐泽克的论述中,谈及到“相约萨迈拉”的故事:巴格达商人的仆人在集市上碰见死神对他做了一个可怕的动作,赶忙策马跑到萨迈拉躲避劫难;商人后来在集市上碰见死神,质问死神为何要惊吓仆人。死神答道:我只是被吓了一跳,本来我应该晚上在萨迈拉和他有个约会的,为什么他会在巴格达?简言之,预言正是借由逃脱预言的行为而实现的。在影片中,安娜的死正是如此。这使得内森陷入一种深深的愧疚之中,他认为要是自己不带她去银行,安娜就不会死于枪击,而内森带她去银行正是为了让安娜摆脱“那个致命的电闸箱子”。

  如此,一种俄狄浦斯式的命定感弥漫在影片之中。这一命定感首先在叙事层面上被诠释,即信使在获得预知死亡的能力之前,都必须要失去最亲近的人作为代价。而影片中的死亡,被设置成每个人生命历程中难以消化的内核,每个主体秩序中包含着的“一小片实在界”。这“一小片实在界”,具有“内隐”的特质,即它在主人公之中,又在主人公之外。在影片中,儿子的死亡,以及对此的内疚,构成了内森的所遭遇的坚硬内核,他远离家庭孤独一人生活,就是为了躲避直面这一内核,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一内核就隐藏在他之中。关于过去的闪回,还有那片白色的沙漠,都成为实在界的实证化显现,正是在此处,人物遭遇死亡的恐惧,也正是在此处,人物得以直面死亡的恐惧,获得救赎的可能。

  因此,影片的关注之维也转移到了“如何应对必然来临的死亡”这一问题上。影片中至少提供了以下几种应对的可能:一是信使的方式,不能阻挡死亡的到来,但尽量让要死之人做好准备;一种是小女孩特雷西的方式,她回忆到弟弟保罗死去之时,她在院子里抓到一只tianyu,而tianyu在人死后,会侵蚀人的身体,人会消失不见;一种是内森关于大海上海平线上的船尽管消失不见,但仍存在的论述。这些应对方式的论述,既丰富了影片对生活中死亡的探讨,又将这种探讨隔绝在相对安全的境地——这就是上文谈到的移情效果。影片从一开始就展示的死亡,无所不在的死亡,被视为实在界的死亡,在此,获得一种被阐释的可能。借由阐释其背后的“多重符号决定”,死亡/实在界/原质所带有的暴虐之力,被消解被转移。

  《后来》影评(八):《后来》:爱有来生

  《后来》:爱有来生

  拾荒者

  “是谁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N的回答是:“她”,我则说:“是耶稣。”

  电影仅仅能够在人文情操上渲染了我们对死亡的看法,而它本身所触碰到的根本性问题,依旧不能给出一个合理而又无法去撼动的终极答案。我们不知道我们何时死去,我们害怕的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死亡总是伴随着痛苦和突然。

  雪白无垠的沙漠,美如天堂伊甸,在那里,仙人掌一年开一次花,在半夜开,次日中午死。花朵也有灵魂吗?恐怕答案让我们失望。但生命总是会找到它的精神寄托,如同我们某些人愿意相信花儿有灵魂。如果我们要为我们找到一个可以永远得着爱的居所,在那里,没有死亡,没有恐惧;在那里,只有相爱,只有平安,那么,我们生命的意义就完全了……

  被上帝拣选为“信使”,成为一个生命引导者,但必须失去所爱的人,看上去这就是代价,或者更好听的是“等价交换”。谁有能力去做这样大的代价?还是我们太过于高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了?

  寻寻觅觅,我们还是在原地打转,沙漠就是我们心灵的写照,即使有爱,依然难以扎根。如果给结尾加上一个完美的点睛的话,那应该是“爱有来生”。成为“信使”的代价是短暂的,爱是永恒的,人世间的情欲之爱终究会消失,一切伴随生老病死的痛苦也灰飞烟灭。爱的源头是上帝,生命的源头也是上帝,亘古不变的唯有这位伟大的造物主。祂用祂儿子作为代价为全人类赎罪,祂赐下了祂的爱,祂毫无保留地赐给每一个人,祂希望我们都能抓住永恒的爱,因为在那爱里,有来生,并且,是永永远远的。

  是的,我们总会害怕失去最爱的人,我们也知道,生命就是那样的变幻无常,即使真的有“信使”的存在,这又能够挽救得了什么呢?我们摸不到风的形状,但可以感受风的存在,爱的真谛也是无形,但却籍着上帝之子显明出来。眼所见的,是真实的,眼所不能见的(正如“信使”看见光团)却同样真实,上帝在我们身边,我们却依旧转脸看外。罪使得爱支离破碎,使得爱无法复原,生命活在伤心痛苦的爱中,难怪“爱”得死去活来!

  这不是个人意志所能转移的“爱”,“信使”都明白到爱是如此短暂,到了将要失去的时候,更要好好珍惜。更何况是灵魂的去向?

  是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死去,我们也不想知道。我们渴望爱能永存,渴望生命得以永恒。没有死亡,这就是天堂,爱有来生,这就是天堂。

  生命总是有希望的,纵然仙人掌一年开花一次……

  《后来》影评(九):很一般

  我是在看完小说后,发现这本书已经拍成电影,才去翻这部电影的。因为电影比较旧了,所以很难下,好容易下下来了,却没有字幕,郁闷啊!~所以一直放着,想,等以后找到字幕了再看吧!就一样,这部电影一直被我遗忘在电脑的某个角落里!嘻嘻~~直到后来,我同事树树给我介绍了射手播放器。再后来,我惊讶地发现这播放器竟能自己自己下字幕,所以我才把想起了这部被遗忘的电影。

  这部电影拍得挺唯美的,但是与书本相去甚远。不知道是书已经看过太久,遗忘了一部分的情节还是怎样?觉得电影里少了很多的情节。而原著却是很“直观的一本书。看着,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想像力,这情节便一览无遗。所以书一看完,感觉电影也已经看完了。所以,看电影的时候,像是像翻看一部久以前看过的旧电影一样,但是情节却与之前看的对不上号。有点失望。

  不过电影的采景很美,看看无妨。只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