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内群英》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内群英》的影评10篇

2018-08-18 02:1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内群英》的影评10篇

  《大内群英》是一部由萧笙执导,姜大卫 / 万梓良 / 米雪主演的一部武侠 / 古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内群英》影评(一):为了优雅地死去

  五天撸完。

  1 四娘可以从头到尾都不对曾静产生一丝男女之情,从前半段的厌恶之情看到后半段,我竟然产生了一种“敬你是条汉子”的感觉

  2 翡翠上帝视角开得不错。有人说为什么翡翠会在明珠死后离开静官?其实理由她说得很清楚了。

  3 年羹尧to十四阿哥:我不杀你,是因为要你看清楚老子比曾静牛逼

  雍正to曾静:我不杀你,是因为要你看清楚老子比十四阿哥牛逼

  4 年羹尧问,你为什么不去读书高进之后再来找我寻仇?黄念慈(是叫这个吧?)轻蔑一笑,寒窗苦读比得上真金白银来得靠谱来得快吗?

  5 无名和曾静,从大内群英一直打到了九阴真经

  6 曾静其实是个跟十四阿哥一样懦弱的人,难怪彼此会看对眼。然而当尊一身白衣出现,他一笑、一颦,曾静这个角色便面目模糊脑海中只剩下浊世佳公子嗟叹大志未遂,美人不归。尊的帅气,属于无视角色设定的那种。

  7 看多了盘肠大战,曾静死的一幕竟然显得有些诗意,像一片羽毛轻轻的落下。他摇着扇子,最后看了四娘一眼,就带着似乎若有所思表情松开了手。(十四杀他这个情节真的是....编剧可以编得更随意一些吗??)是啊,曾静死得多么不值,简直可以算是轻于鸿毛的代表了。可是因为是尊啊,即使死得轻于鸿毛,也是那种久久徘徊在空中,最终变成了白月光的那种。

  《大内群英》影评(二):好老的片子

  没想到居然是80年的片子,咳咳,好老咯

  很小的时候看得,只记得当时里面的女妆都很浓,而且这片子很长,后来竟然还出了60多集,貌似还分成上下部,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姜大卫演得曾静是很风光风流)的,到后面貌似还染上抽大烟反正是很潦倒的....也不记得结局是什么了

  不过姜大卫的曾静应该是非深入人心的吧,因为后来貌似他又演过好几次“曾静”这个角色,最近的一次也是10年多前和古天乐一起演得吧,名字忘记了,反正古天乐是演乾隆,还有翁虹....

  还有就是重播了好几次以后我才认出来里面那个皇帝(应该是乾隆)竟然是万梓良演得.....咳咳,当时的万真是又斯文,又白净,又瘦又帅阿,实在办法和他之后那些角色联想在一起,因为实在是太胖了....

  岁月不饶人啊.....

  这些大伯也有青春逼人的时候啊.....

  《大内群英》影评(三):当武侠遇见权力

  中国电视剧中最忙的皇帝,非雍正莫属。一来他离我们比较近,档案和野史记载都比较多。二来黑点多,九子夺嫡来位不正的传言早已有之,三来自然是这位皇帝性格十分鲜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后世的我们特别另类亲和力”。他也是开启中国帝制社会巅峰的皇帝,正是他在位时建立了军机处,成为皇权空前集中的一代“暴”君(对那个时代而言,或许同时也算“明”君吧。)

  而武侠剧了,自它诞生之日开始便和权力有着千丝万缕关系,早期的武侠小说无不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成了武侠的代言。但这份家国之情很容易便和权力斗争绞在一起,所以清末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的公案小说,以“杨家将”为代表的忠烈故事,后来的《碧血英雄传》、《火烧红莲寺》乃至《书剑恩仇录》、梁羽生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将政治权力斗争作为或隐或现背景。直到到了古龙那里,武侠才算是真正开始将兴趣的一部分,分给“人”自身,分给有喜有怒有爱有愁的人自身,开始探索个人命运,个人的选择,于是架空或是模糊掉历史,剥离政治因素便成了这类武侠故事的首选

  1980年版本的《大内群英》在10多年后才进入开放了的中国大陆,和《怒剑狂花》一样,他的背后,是有线电视的兴起(还记得电视只有十几个频道天天守着县市的有线台看的童年么?),中国影视剧市场的不发达以及社会飞速转型人们对于新类型文化产品渴望。来自港台的武侠剧纵然今天看来万般粗糙,在当时可都有万家空巷的效果,《大内群英》也确实也是香港丽的(也就是亚视)当年的心血之作,当年在香港播出时,也是赞誉声一片。

  故事就以九子夺嫡为背景(难道是因为这段历史是中国权力斗争的巅峰吗?),而且把雍正黑得十分彻底:不择手段,性格乖戾、弑父杀兄,逼母夺位,大杀亲信。可即使是这样的雍正,对吕四娘的一往情深却也相当令人动容,即使那份爱中怀着太多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万梓良的演技没得说年轻时就已能诠释复杂难言的人物。而故事的绝对主角,年轻的米雪美得特别有灵气,虽然当时的她还有些婴儿肥,甚至还有些黑,但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就已足够了。“雍正黑历史”中大名鼎鼎的吕四娘爱上了一个杀了她全家,夺走了她一切的魔鬼,可她还是爱他,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最后黑化的十四皇子,逐渐在权力斗争中迷失了本性,最后甚至为了嫁祸他人不惜杀害一直一来完全信任帮助自己的亲信。至于又一个“于连”一般人物的年羹尧,即使权力欲望太大,可他的雄心壮志胆识却也深具魅力

年轻时米雪扮演的吕四娘,活泼纯真聪颖倔强23岁的万梓良,其实,到最后我也没能恨上这个人物,反而对他怀有很深的同情。同情他的野心,同情他为权力欲所激发的所有生命热情

  然后——然后就是全片灵魂人物,第一次拍摄电视剧的姜大卫。(也是我对姜大卫的第一印象。当时,还不知道狄姜这对CP啊……)

  姜大卫毫无疑问是武侠片中的时代性人物,他和帅到惨绝人寰的狄龙不同,他更像是一壶酒,一杯茶,需要时间沉淀,去品味。他儒雅,风流、低调内敛这种气质让他更可以征服岁月。在当时电影普遍式微情况下,姜大卫转向了电视剧。这个领域中,年华已过巅峰的他依然风度翩翩。三十二岁的姜大卫仍称得上人间绝品,一顶小轿,一只完美的手,一杆烟枪,然后则是一袭白衣,一张温柔明朗的脸,这大概就是当时的女孩心目中完美男人的全部了。他才华横溢神采飞扬威望极高,声名极盛,玉树临风,少年得志,还是全剧中最高武林高手,无人能抗衡。而且那时的他还拥有一个光明未来和一份士大夫都有的抱负——匡扶社稷。于是他认定了十四皇子为仁君,尽心竭力的辅佐。而十四皇子也视他为第一谋臣,心腹肱骨。但这一切都只因在皇宫中无意邂逅了一位蒙面女子改变了,她遗落的一枚玉镯,让他徒惹了一生的情债。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女子进宫的目的,正是为了盗取立十四皇子为太子的诏书,也正是这个女子盗诏书一举,才让后来的历史有了改写的可能

  而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他慢慢失去了一切,抱负、理想爱人信仰乃至生命。

剧中的姜大卫23岁时的姜大卫

  这个悲剧中,似乎无人是完全的恶,无人是完全的错,但悲剧就是要将美好东西毁灭给人看。姜大卫扮演的曾静,曾是那样的完美,可他却始终无法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一直深爱的女子的心也从来不曾属于自己,即使他为她做了能做的一切。(有人说吕四娘最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爱上了曾静,所以才会替曾静报仇而去刺杀深爱的雍正,殊不知唯有这次才是真正的陷阱,曾静的死和雍正毫无关系。但我想并非如此,直到最后她也不曾爱过曾静,只是感激,只是依赖,因为在她见到雍正后,她并未第一时间杀了他,而和他有过一番缠绵缱绻,这正是她爱恨纠结心态的显示,而杀了他以后,四娘自己也自杀殉情,恐怕殉得还是那份初恋时就已经种下的刻骨爱恨,而不是为了曾静。)这样一个道德完美智慧超群的盖世英雄,只能一步步踏入自己的人生末路,甚至还染上了毒瘾。为什么他会走到穷途末路?他到底踏错了哪一步?或许唯一的解释就是,他骨子里是个江湖人,还是一个文人气太浓的江湖人,江湖人从来都不适合权力的漩涡,政治的游戏适用的不是道德和智慧,而是阴谋和野心,是超乎世俗标准之上的激情斗志。抛不下舍不了,无法真正走到最巅峰——不止曾静如此,十四如此,就连始终舍弃不了吕四娘的雍正也是如此。

  大内群英的编剧是萧笙,剧中的权力谋算部分在宫斗横行的今天看来简直小儿科。不过他擅长的是塑造人物,将每一个人都投进一张巨大身不由己的大网中,让观众看着他们越挣扎便收缩得越紧,直到完全被网网住动弹不得,最后死或是生不如死。这张网,大约就是人性,而编织这张网所用的材料,则是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这部剧似乎完美的体现了当武侠遇上权力的苍白虚弱

  在中国,所有的价值观一旦遇见政治权力便变得分外弱势,即使在快意恩仇,义薄云天讲究善恶分明的武侠中,政治依然显得太过强烈,那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软肋,是让我们最无助恐惧却最身不由已飞蛾扑火般冲上去的东西。这个东西,吞噬了我们的一切,爱情善良、公理、正义、生命,却神奇的激起了我们空前的热情和能量……这样的尴尬,在《大内群英》中是一次空前深刻的探索,虽然当时的人们也许并未意识到。这就是它拥有强大感染力的深层次原因吧。

  之后,传统武侠剧就此式微,“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国在何处?民是何人?武侠却永远无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古龙剑走偏锋,靠“个人主义”翻开了新的一页,徐克、王家卫的电影都更有趣的用另外的角度处理了这个问题,但对武侠来说,这一页终归是翻不过的。

  而翻过这一页,或许也是开创新武侠的可能。

  《大内群英》影评(四):何为对观众负责

  其实我是爱万仔的黑皮雍正的。比难民还瘦的时期,杀伐决断风范就已经具体到几可触摸。想知道什么叫霸道总裁?来看万仔。此人才是真正的“流氓大亨”。发哥都及不上他。

  只是长着颗人心的谁能忘得了曾静?活生生的“把美好撕碎给你看”,还是那种慢条斯理细致周到一点都不痛快的撕法。你能看见纤长骨感指尖终于连烟枪都握不住,你能看见微笑缓缓消失,唇色渐渐惨白,呼吸慢慢衰弱,你能看见眼神波光流转而至万念俱寂。你能看见所有的过程折磨一个人,折磨一个美丽的人,展示他的痛苦,展示他因为痛苦而更甚的高贵——最后亲眼见证他终不见天,独不再来的死亡。

  ——再也没有比大内群英更对观众负责任的虐戏了。

  说起来大内剧情的槽点大概有五个于正那么多吧。但是香港奇情剧的优点本就不在于逻辑。问它要逻辑显然是缘木求鱼。港编们的拿手绝活向来是人设和戳g点的手段。比如大内原剧本根本没曾静这么个人。然而过气影帝被临时硬塞给编剧,编剧在充满不爽和吐槽的内心弹幕里和过气影帝见了面喝了茶,随即直接根据他本人的气质现编了个曾静进去。所以,是的,静官的原型当然不是历史上那个,而是姜大卫本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