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滋味》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爱滋味》影评10篇

2018-08-21 03:3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滋味》影评10篇

  《爱滋味》是一部由安德烈·泰希内执导,艾曼纽·贝阿 / 米歇尔·布朗 / 塞米·鲍亚吉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滋味》影评(一):love is not a sin

  一位中文系博士跟我聊到某个人,说是搞纪录片的。我问那位阁下有过什么作品没有。哦,不,他主要是写些影评。她告诉我。虽则我在心里也不由地“哦”一声,怎么说呢,术业有专攻,在这个搞点艺术实践等同于享有特权年代,不是所有热爱电影且有才华抱负的人都能得偿所愿。博士显然夸大了“搞”的含义,那位阁下尚未享受到“搞”的特权。顶多跟咱似的,做不了的东西一个劲对着它YY。说得头头是道,可是把一堆器材扔给他,机位都不知在哪摆。

  所以由衷地对本片导演安德烈泰西表示钦佩和羡慕,他老人家曾任赫赫有名的《电影手册》的编辑。1969年首执导筒,凭借《法兰西回忆》一片成功地由影评人转型为导演。本片中医生角色,带有他个人的自传色彩。本片英文片名为《目击者》,意为导演见证了那个艾滋病肆虐引起社会恐惶的80年代。

  警察姆赫迪和那个男孩类似于通常的爱情桥段开始时多少有意乱情迷。男孩最后留言说,他爱姆赫迪但不知道姆赫迪是否也爱他。我想答案肯定的。当他发现男孩感染艾滋的真相时,强忍悲痛抱着他久未更换的脏衣物出门。他的步伐很快,他的脑袋里仍在缓冲这个真相。他终于再也走不动,蹲在地上痛哭失声。

  医生把男孩像宠物一样圈养,是否有悖情理?那么追怀青春迷恋年轻肉体是否就是卑鄙龌龊?你看他三步并作两步,哧溜一下爬上树;你看他汗津津,头发贴着额角。医生目光跟随的不是那个男孩,是30年前的自己

  当你孤身一人,你会想念某某;当你身边睡着一人,可能让你想起另一个人的体温;当你年老之时,你是否会想要俘获一颗年轻的灵魂?爱是一念之差还是执迷不悔?欲望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还是堕入十九层地狱的魔梯?恐这些疑云在导演的心中历经岁月终究难以抹去,才有了这部情欲悖错生死纠缠的伤逝之作。

  《爱滋味》影评(二):聊聊法国大叔

  电影中规中矩,有点像同是法国电影《爱的真谛》,却又不如《爱的真谛》。反而是电影里的法国大叔让我有些触动,第一见到这个男孩就因为些别人不经意动作(记得他的名字)就楞了,他可能那时候就觉得对方特别,认为他最后会和他在一起。不过一开始就不可能,法国大叔有点自卑相貌不帅,身材不好,已经开始秃头,作为医生,有让人羡慕的中产阶级生活,有丰富人生历练,却没人爱。可能内在决定性格,外在影响内在吧,这种人要么幸运遇上了真爱,对方会很爱他,要么就孤单一辈子(其实很多同志就是孤单一辈子),外表不佳这就让他一旦看到喜欢的人就不知所措,做出些过火行为,例如想包养小帅哥之类,毕竟帅哥们都不太喜欢和他在一起,而这个是他认为最有机会的。毕竟1个人久了就会不淡定

  年前因为有些事要自己留在学校,然后随便请个人吃饭,结果认识了个感觉上和这法国大叔挺相似的1大叔,35岁左右,对着我说他26岁,身高不高,相貌一般,和他吃完饭,就一起散了散步(不清楚同志间的规矩,就觉得散散步,随便走走)。散完步我就走了,结果他一走就立刻短信,威信发过来,把下下次的吃饭都给我定了,说要给我钱,以后一起吃饭之类的。当时我就笑了,不就吃个饭嘛,至于搞定好像要在一起一辈子那样吗?不习惯拒绝人,就说了句下次有空再说吧。之后他还和我说了他打算辞工,要跟着我到处去旅行之类的,也说房子也可以弄好,就在我学校附近。然后我就不淡定了,连忙说清楚,不小心把别人耍了,也耽误了别人。然后他问我,之前不是都答应了吗?我觉得很无辜,我答应了什么?咱们就一起吃过1顿饭而已。这件事让我一直内疚着。

  无论你付出多少,都总有贱人不把你当回事,即使对方愿意和他交往也别逼的太紧,最重要的还是别自卑,也别见到喜欢的就开始死缠烂打或是各种YY。

  《爱滋味》影评(三):要有爱

  曼努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手枪,这样就能在病魔击垮自己之前自我解决掉。这种几乎偏执倔强让人哭笑不得回味过后只能默默叹息。所以我一直不明白的是病人心理,既然知道生命时间大大缩水,为什么还要主动横刀阔斧一番呢?

  就题材来说,没有新鲜可言——我不是指拍摄艾滋病题材已经没有意义事实是类似电影的增多,只能为这艾滋病蔓延现状改善产生巨大影响,就像当年断臂山对同志群体的影响一样。我想如果要挑出点特色,就是电影设定表现到人对未知恐惧。当然,艾滋病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完全的认识,到现在也还是令人破胆的。而回到对它一无所知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们基本不可能有比现在患者更大的勇气面对。

  而同性恋的因素,在这里显得多少有点尴尬。从各种资料来看,同志是病的高危人群,但肯定不是唯一群体,甚至不是最大的群体。所以一方面,如果客观点讲,这个故事的着手点放在了典型上,也就是极端群体的极端状况,这样对观众的刺激会是充分的。但是不能否认,作为有教育意义媒体,却会使更多人产生片面认识,也就是更容易把病和同性恋联系到一起,甚至等同起来。

  本来艾滋病人的现状就是不利的,身体上的病毒甚至不是他们需要应对的最大问题,最难过的是社会歧视。而同志本来——特别是中国看来——就是一个很可能受到歧视的群体,如果再加上艾滋病的标签,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看的时候,尽力想找到一点出色的东西,却因为它出人意料平淡一无所获。就连线索也是平常的,角色安排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虽然知道这不现实,至少说很稀有,但是安德里安对曼努的感情确实使电影轻松了一点。在中文的题目上,我更倾向于“爱滋味”的翻译。我想艾滋病真的很复杂,在它让人恐惧的同时却冠之以“ai”的名称。以前可能更倾向于把它理解成“爱”滋生的病(也就是性行为传播的),现在知道错了。

  艾滋病,其实是需要爱来治疗的。不是说爱是良药,只是有了爱,才能放弃希望。因为说来说去,人也就是为了那点希望而活着了。

  《爱滋味》影评(四):上帝惩罚

  很久没有看电影了。看过太多影片,导致很难有情绪进入看片状态。只对同志题材的片子还能打起点兴趣。刚刚看了这部《爱滋味》,直译《目击者》,第一个名字翻译的比较好。

  法国片,节奏很快,故事性强,对白言之有物,没有漫无目的长篇心理刻画,也不是堆砌了大量无聊生活琐事纪录风格,不太典型的法国电影,蛮可以看下去的。

  查了一下导演资料,一个法国资深大导加老gay,以前买过他三部片(都觉得不好看印象很淡),包括我生平第一次卖影碟时的其中一张——《野芦苇》,那时出的还是vcd。

  故事主题是艾滋,所以注定有悲剧发生。平时不是很关心这方面的东西。好像离生活很远,在看了之后觉得gay还是应该关心一下。挺有真实感。但是,为什么gay要承受这些呢?一句老话,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能拥有光明正大权利,我想 adis不会在同志圈中如此高比例吧。生活就是残酷不公的。

  片中角色都演得非常好,可惜没有我喜欢演员(我选电影的大忌)。艾玛纽算是一个吧。虽然老了,但身材非常之好。骨架瘦小但却拥有丰乳肥臀,和细腰放在一起那个对比阿,加上精致小脸,标准漫画里的形象,除了她再没见过这样的,不知是不是整过的。

  某些角度看非常美,尤其是眼睛,不愧曾被评为世界第一美女。但是短发不好看,她适合长发搭配她的妩媚气质

  法国的女演员很特别。不少人都拥有一种找不到同型的独特气质,艾玛纽、苏菲马索、卡洛尔布盖、伊莎贝拉阿佳妮。法国人真的很强调个性,不像美国式的只要求甜美亲民。不过这种法国红酒入口会涩,要懂得品味

  《爱滋味》影评(五):幕后制作

  幕后制作:

  关于艾滋病影片的第二次浪潮

  法国导演安德列·泰西内沉寂三年之后复出影坛,将目光放回艾滋病刚开始出现流行的1980年代,打造出这部感人心弦的佳作《目击者》。安德列·泰西内,1960年代在《电影手册》杂志任编辑,撰写影评,1969年开始导演生涯。最初开始为人知晓是凭借影片《法兰西回忆》,此后获得无数赞赏奖项。《激情密约》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被誉为同一代导演中最富才华者之一,同时他又被称为杰出浪漫派导演。他执导过的影片还有《野芦苇》、《钟爱一生》、《夜贼》、《烈焰红唇》和《美国旅馆》。其中《野芦苇》也是泰西内的代表作,曾于1995年获得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

  安德列·泰西内的《目击者》应该说是关于艾滋病影片的第二次浪潮,电影工作者现在可以采取长远视角来看待健康危机爆发的早些时候以及当时人们作出的反映。第一次浪潮是从《长期伴侣》Longtime Companion(1990)到《爱心派对》It's My Party(1996),叙述者的角度结合在同性恋文化中,刚开始的恐慌到最后的不得不接受悲伤。《目击者》则是承前启后,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时候,正好是处在性解放时期,人们似乎可以以这种新的方式结交朋友、划分界线以及寻找真爱。但是这同样也带来了新的可怕的疾病,会让人感到羞耻,遭到社会和他人的排斥,甚至引发群众恐慌。关于那场灾难,泰西内不无感触地说,他认为自己也有劫后余生的感觉。泰西内的《目击者》探究了在那场由大家并不了解的艾滋病毒引发的灾难中受到波及的人们之间复杂的关系网。

  以狂热的方式讲述一个欲望的故事

  编剧安德列·泰西内、Laurent Guyot和Viviane Zingg,为本片创作的影片剧本独具匠心,有着非常强烈戏剧演出风格,以80年代艾滋病首次在欧洲爆发为背景,通过展现几段不同的生活方式带领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人,描述了当时人们是如何对待这种致命疾病的故事。影片故事情节围绕无忧无虑的同性恋男青年曼努展开,他燃起了孤独的中年男子阿德里安的激情,之后又与一名坏脾气的已婚警察姆赫迪有染。影片故事由警察姆赫迪的妻子莎拉(艾曼纽尔·贝阿饰)口中道出,她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但是对自己刚出生孩子却很冷漠,而之后,曼努的故事成了她首部成年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导演超越种族、社会、性的障碍,以狂热的方式讲述一个欲望的故事,流畅摄影机从一个人物转移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在肉感的镜头中展现动态中的肢体全片充满感情,摄影精美,演员的演出细腻。导演安德列·泰西内携本片参加柏林电影节时向媒体解释:他是“出于对这些年代去世的朋友怀念,以及出于铭记的职责”而拍摄此片。他还强调说:“艾滋病对我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改变,它改变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让我了解到我只是一个普通凡人。”泰西内还在影片首映前的发布会说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也是命大才逃过了那场灾难。”他表示,自己有好多朋友都因感染艾滋病毒而去世。

  影片真正的主题还应该是爱与包容

  作为2004年《时光流转》之后泰西内的首部作品,《目击者》中贯穿始终的都是嫉妒、悔过和冷漠,而艾滋病病毒的出现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影片故事从青春的无限可能性到堕落,再到重生完成了一个完美圆圈。泰西内说,除了影片的悲剧情节外,重要的是,《目击者》应该被理解为一次对生命的礼赞。安德烈·泰内西的这部影片真实生动,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使得人们会去计算在这场流行病中的得失:一个更加不及后果的性经历还是一种更加透明人际关系。曼努感到非常羞愧,把自己躲起来不见任何人,甚至拒绝了他的爱人的关心。每一个人对于他几近死亡的反应截然不同,从恐慌到接受血液检测到质疑生命中需要面对的基本责任。重估什么才是他们个体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已经变得极为重要。

  安德烈·泰内西继续延续了以往的导演风格,在本片中依旧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而且造型感很强。他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之中——有歌剧、警察和医疗科学,有私人飞机、文学作品和厨房烹饪。他同样在本片中启用了强大的法国演员阵容,有银幕老将米歇尔·布朗、艾曼纽·贝阿、塞米·鲍亚吉拉和茱莉·德帕迪约。片中饰演莎拉的是法国演员艾曼纽·贝阿,1985年以令人亮眼的卖座大片《玛侬的复仇》获恺撒奖最佳女配角,后又从五千名候选人脱颖而出主演美国片《天使之约》,旋又回法国主演了卖座喜剧电梯向左转》。《今生情未了》是成熟转型的代表作。贝阿被《帝国》杂志评为1995年度最性感明星之一,在2002年12月份的欧洲电影大奖上凭借《八美图》和其她七名女主角同获影后称号。茱莉·德帕迪约曾以《莉莉的诱惑》一片荣获第29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新进女演员称号。米歇尔·布朗是法国最受欢迎的老牌影星之一,1986年,米歇尔主演了贝特朗·布里叶的《晚礼服》,赢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94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累得要命》,摘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是法国影坛的绝对重量级人物。

  由此可知,《目击者》在欧洲电影院将发挥稳定,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还将有可能获得北美上映。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本片仅仅看成是一部艾滋病影片,它的真正主题应该是爱与包容。即使影片的结尾非常消沉,但实际上这依旧是一部积极乐观的电影。生命依旧继续,春去春又来,人们始终在为寻找答案和希望而奋斗。人物的禁锢也许会因为这种痛苦的折磨而更加强化,虽然泰内西的本意也许并不打算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当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庆祝孩子的生日时,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

  花絮:

  导演兼编剧安德列·泰西内曾经还是一名演员,他在1973年出演过电影《母亲与娼妓》(La Maman et la putain)。

  本片入围了第57届柏林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爱滋味》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