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疯羊》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疯羊》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8-27 03:0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疯羊》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疯羊》是一部由Jonathan King执导,Matthew Chamberlain / Tammy Davis / Peter Feeney主演的一部喜剧 / 恐怖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疯羊》影评(一):《喪屍羔羊》觀後感

  弟弟自小因為哥哥的惡作劇得了[恐羊症], 歲月悠逝, 多年沒有回鄉的弟弟, 硬著面臨羊群的再次觸發童年陰影, 踏足家門, 同兄長商議遺產分配事宜。一直溫馴的羊, 受到病情感染、傳播, 一頭接著一頭的變成嗜血啖肉新品種, 綠山藍水悠然色變…

  新西蘭是地球其中一塊最接近世外桃源的領地, 沒有遭受工廠廢氣嗆至失去了色澤, 百川亦沒有給工業廢料、汽水罐子穿破千萬年處子身; 新西蘭政府大力贊助拍攝, 別以為是文藝愛情片、感人勵志的小品, 或者是推荐當地風光的旅遊美食特輯, 這是喪屍電影, 原本由人類扮演的食人活屍, 變了口味, 由羊粉墨登場。 要接受草食動物, 潔白淨心的大群白羊嗅到了鮮肉味, 從山坡上俯衝,等於慈愛的母親拿著電鋸, 衝進兒子睡房, 鋸斷他手腳的難以接受。要用狗做喪屍還可以, 至少會咬人, 怎麼也想不到會吃草的羊會咬人, 為何導演執意用肥碩的草食動物? 當地人口約四百萬, 配以四千萬頭羊, 畜牧業是主要收入來源, 即是一人分到十頭羊, 死亡氣息由此而來: 當羊肉羊毛衣食父母, 而農場Angus還嫌天然資源不夠, 開發科研小組, 研究催生劑, 打算把技術賣給各國時, 是不知足的潛在劣根性, 自然界的反噬十分龐巨: 人的私心及改變大自然定律把農民與純白羔羊的取羊之毛, 食羊的肉的主從關係破壞, 人類妄想改變基因、謀取暴利的糟血弄污了綠草樹幹。看似最不可能噬咬人的乖巧棉羊血性伸張, 藉著撕裂肚皮, 拉扯腸子, 報復犧牲毛髮、己肉的奉獻, 看著瘋羊殺戮無助的歐、美、亞洲買家代表, 儘管場面血腥, 科學家自以為可以勝天的孽報, 大快人心

  女主角取名[Experience], 字的涵義是經驗、閱歷, 一個有人生及社會閱歷的女記者, 面對人為浩劫時只管逃命, 束手無策, 反譏人類在科技、優生學、遺傳學自視過高, 扣上行先一步, 豐富[經驗]的不貼髮線帽子, 可是失控時爭相走避、在腥風血雨裡閱讀聖經經文, 希望神會憐憫地上的迷途羔羊。

  既然羊可以拍成殺人如麻的食肉凶獸, 那麼雞、鴨、鵝, 都是可取材的現成物料, 不如以禽流感為題, 拍攝家畜衝出街市, 用尖咀啄食人肉, 導演方面, 亞洲導演可考慮三池淳史; 歐洲導演George A. Romero可擔此大任 , 要是大導可以改變以人為喪屍的主旨

  atrick Chan寫於2007年9月28日

  《疯羊》影评(二):《疯羊》:嗜血小绵羊黑色派对

  温顺的小绵羊一夜间变成了兽性大发的肉食动物,仅仅这样一句话,就无比荒诞诡异了。谁能想象小绵羊成为和恐龙怪兽甚至是外星生物差不多东西残忍地大吃人肉呢,而且它们不仅吃的快乐还把被吃的人也变成和它们一样怪物

  在新西兰美丽牧场风景下,却发生了以上这样诡异血腥的事件。貌似平静快乐的牧场之下,却有一场血光之灾在慢慢地酝酿。在接下来一整天的时间里,美丽牧场上将遍布被各种人类的残肢断臂,空气中将飘散着浓烈的血腥味。待人宰割的小绵羊摇身一变成为嗜血狂魔,一场诡异血腥的黑色派对即将华丽展开。

  可怕的绵羊转基因科学实验,导致了正常绵羊的集体感染,被袭击的人类也被感染,接下来是不可避免的人与羊的斗争,一种药水化解了这场变种灾难。《疯羊》的故事如此简单,是典型僵尸套路,只不过从僵尸变成了僵尸羊。人物是非符号化的,就像动画片中的人物。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自私贪恋钱财冷漠哥哥,患有恐羊症的弟弟,热心农场经理,美丽的女记者。人物的关系走向和最终结局,基本上也是早就可以预料得到的,没有任何悬念

  所以说,《疯羊》的故事就像一则读给临睡前小孩子听的寓言故事目的是为了让小孩子从惊吓中懂得故事要讲述道理。很久很久以前,两个不和兄弟,一场羊吃人的可怕事件。最终我们从中知道了,人类必须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到底,疯狂的动物实验导致了可怕的结果,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创造者

  《疯羊》是那种分人群的电影 ,有的观众会因为影片过于诡异荒诞简单,对于血腥暴力赤裸展现而感到恶心厌恶。而如果你是黑色电影,是Cult Movie的推崇者,那么《疯羊》会让你完全疯狂起来,想起上世纪那些经典的Cult Movie ,有如《鬼玩人》的足够血腥,有如《蝇人》的足够恶心,有如《洛奇恐怖秀》那样的黑色幽默。是那种看到四分五裂的吃人场面,你还能咯咯直笑的电影。

  在各种恐怖片变态杀手泛滥的今天,《疯羊》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来自上世纪的Cult Movie的魅力。虽然影片特效来自于老乡彼得•杰克逊的威塔工作室,虽然美丽的牧场草原景象让人会想到《指环王》,甚至本片的配乐都和《指环王》异常相似,也遮盖不住其Cult Movie 特有的“邪”气。

  在新西兰,农牧业是主要的农业产业。全新西兰总共就有四百万只绵羊,在各种动物之间周旋的本片导演,最终选定了绵羊做变态文章,果然是真知灼见。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黑色事件,各种化学反应足够变态。正如开篇所说,谁会想到有一天小绵羊也会吃人呢,这正是本片邪气的产生原因

  《疯羊》邪就邪在其粗俗、做作、夸张的风格,造成很多人不喜欢本片,除了厌恶那种生理上的怪异外,《疯羊》中充满了荒唐甚至无聊场景,简单、低级,和一般人追求洁净、赶上、优美品位大相径庭。在本片中有太多赤裸裸的血腥场面,而且制作的非常真实。如果说血腥可以玩的有美感的话,那么本片的血腥绝对不美,而是足够的恶心。

  在血腥变态诡异的氛围中,《疯羊》可以说集合了多种电影风格的元素。所以,基本上不是很好定性本片的类型,只能说是跨类型的影片。是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的大杂烩。科幻片的反乌托邦传统,末世情结、对机械恐惧人际之间的冷漠,还有摇滚乐中的叛逆思想颓废美学、华丽风格、社会批判意识,恐怖片中强烈视觉刺激,动画的自由表现力,黑色幽默带来的消解……这些被充满想象力的、随意的组合在一起,调成一杯滋味难言的鸡尾酒。所以,自然本片在用各种血腥场面洗礼观众视觉的同时,也不放过你的笑神经,那些可爱的黑色幽默充斥在一些小细节上,不经意间就撩动你的笑神经。

  『TOM影评人协会授权稿件,严禁转载』

  《疯羊》影评(三):(2010年2月5日)

  (2010年2月5日)

  07年新西兰一部颇为轰动的影片,当然宣传口号少不了老乡Peter Jackson的大名,因为有Weta工作室的保驾护航。导演Jonathan King也被成为“新Peter Jackson”,因为影片中同样充斥着前辈那样的恶趣味——血腥、荒诞、讽刺和幽默共冶一炉,加上Cult一点的调料,这道菜品相些许狰狞,但也可口

  人类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在羊身上的实验导致了疯狂的后果,这仅仅是一个套路,出彩的是呈现方式,影片很聪明运用了新西兰农场满眼皆绿的美丽风光,和悠扬的配乐来对比喜剧和恶趣味的冲突部分不适应此范儿的人势必觉得恶心,但正是这类影片的精神所在更何况,它实际上是个喜剧片。

  影片里新西兰的“家长里短”之一的,特别搞笑的羊放屁,实际上还是有影射的:

  “新西兰政府将在2004年中之前向农民征收牛、绵羊、山羊和鹿的“放屁税”,以协助制止地球气温上升。当局相信,这些食草动物所排放出来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超过新西兰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一半。新西兰约有4600万头绵羊和960万头牛。政府一年可从“放屁税”征得840万新西兰元。征税所得将用来资助一个新的农业排气研究机构,以履行当局对《京都议定书》的承诺。新西兰去年在这份防止地球暖化的国际协议上签字。但农民对当局的决定大表不满,他们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业者已支付本身的研究经费。他们认为,减少这些气体的排放量惠及社会,所有纳税人都应负起纳税义务。(援引自2003年新加坡《联合早报》)

  .S. 当女主角说出“灵龟八法”四个字的时候,我喷饭了……

  《疯羊》影评(四):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这不是主流电影,是非欧美、非日韩的异作,所以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这些偏差会造成对电影理解的缺陷,就好比我们很不习惯美国式的幽默一样,所以有时候要去了解一些差异。

  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一部出色作品,但还过得去,尤其是了解了那些文化差异以后。

  首先是关于羊文化,一个国家的人口只有羊的数量的十分之一,那么必然羊就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这是第一点我们可能不大理解的。中国不会把羊提高到这种地步,多数时候羊只是温顺的代名词。男主人公的哥哥把自己的基因与羊联系在一起,这是羊文化的一种表现,不过这是畸形

  第二,还是关于羊,跟吃有关系,薄荷酱,不过这不太明显

  第三,关于一个传统的笑话,就是因为新西兰女人,尤其是南岛的比较粗鲁难看,所以有一个笑话是宁愿与羊做爱,电影里也有所体现

  第四,是关于放屁税,这在我们看来是尤为可笑的,羊放屁与全球变暖联系在一起,强制征税,不可理喻却很搞笑,影片中有2次提到。

  了解了这些细节以后,会感觉增色不少,不过整体还是3星级的水平,过于血腥是一个特色情节构造也过于羊化。

  也许看了这片以后,让你对羊会产生某种不好错觉!

  《疯羊》影评(五):能评0颗星么?

  故事就不多谈了,疯狂科学家导致的疯羊咬人最后化解危机的故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简单至极。通篇新西兰的美丽田园风光加超恶心血镜头和土里土气的新西兰英语,如果说它是一部黑色喜剧的话,那我想还真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因为我看的时候始终笑个不停,就好像看土台上一群蹩脚中学生表演话剧一样。

  好吧,如果你非要说这是一部CULT电影……那也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令人发指的一部。在这里看不到荒诞,夸张,黑色幽默等等。然人感觉到的只有一个主流电影定位但却故事糟糕拍摄不着调,演员木纳另类的好似六人行里Joey一样的烂片,而丝毫感觉不到Cult的精髓。另有人说:英式幽默?近的找来看看Hot Fuzz好么?

  幽默和可笑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希望豆瓣改善一下评级制度增加0颗星的选项谢谢

  《疯羊》影评(六):kiwi的自嘲精神

  很多人说看过电影后很失望,或因为情节老套,或因为笑料莫名其妙,或因为根本不恐怖,其实这些都很正常,因为新西兰人折腾出这部电影,我觉得90%是在自娱自乐

  说几个众所周知事实:新西兰只有四百万人口,却有四千万只羊,号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羊肉和羊毛制品出口。在这样的地方,羊自然就成为文化里很重要也很微妙的一部分。

  电影里的桥段很多人觉得不好笑,其实更多的是文化差异。对付疯了的羊,电影里说要用mint sauce(薄荷酱), kiwi看到这里没有不笑的,因为新西兰传统的美食烤羊肉,一定是要用薄荷酱来佐。有个片断,男人和羊发生了那种关系,影院里所有的人都露出会心微笑,因为'f**k the sheep'在新西兰是个传统笑话,意思是说新西兰女人(犹指南岛的女人)又难看又粗鲁,男人们情愿和羊做爱。

  最后羊放屁的情节么更是引得哄堂大笑,因为这样夸张的表现方式,是在反讽新西兰政府强制农民缴纳的’放屁税’,理由是牛羊放屁所产生的热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按牛羊的数目上税以达到‘改善全球变暖’的目的。

  至于说化学物质导致绵羊变成疯羊,这样的主题其实是再次表达了kiwi们的坚定立场:新西兰是纯净的,并且在努力一直纯净下去。在保护环境面前,温驯如羊的新西兰人总是显得特别天真倔强,说几个例子:1985年,新西兰政府要求美国证实访新的美舰“布坎南号”是否载有核武器,遭到美方拒绝。新西兰遂禁止该舰入港。1987年,新西兰正式通过了反核法,禁止一切载有核武器或核动力的军舰和飞机入境。此后,美方宣布停止根据澳新美条约对新西兰承担的安全义务,中断了双方军事合作

  新西兰不惜以得罪美国为代价来保护自己国土的纯净,有人说kiwi们傻,不知变通,不知好歹。可是在我看来,倒是有点敬佩的:国家虽弱小,可也有自尊自强的权利,也有不向强权低头的骨气。black sheep也许就是kiwi对自己‘不知变通,不知好歹’的再一次自嘲,可这自嘲里,总是有点威武不能屈的意思呢。

  lack sheep不是一部很出彩的主流电影,可是对于kiwi来说,却是千言万语尽在荒唐中。

  《疯羊》影评(七):Sheep of the Dead

  就像中国电影多是靠功夫片打进美国市场一样,欧洲和澳洲近几年多是以这种黑色喜剧片进军美国。就像《Shaun of the Dead》,就像《Hot Fuzz》,但显然本片并未达到前者的高度。

  克隆羊是克隆科学的里程碑式的标志,这里把它作为讽刺的对象,似乎导演对于用科学改变自然规律还是有自己的看法。但片中又把环保斗士塑造的傻头傻脑,甚至成了疯羊发作的罪魁祸首,看来他想讽刺的东西还真不少。

  什么样的基因变异能使温驯的山羊变成嗜血的怪物,而后具有如吸血鬼般的传染能力,甚至可以使其他物种在外貌上变成羊型,这种风格继承并发扬了僵尸片的传统,而且已经发扬到胡说八道的地步了。不过既然电影本身就是无厘头,那就没必要吹毛求疵了。所以我们不去深究Tucker如何解开绳索逃离实验室,如何了解那些药是解药,也不用去核实是不是那个屁威力足够炸死所有的疯羊。更不用担心那只学羊叫的狗,因为很可能不会有续集。

  《疯羊》影评(八):我快笑疯了

  U r a tree...

  这是通篇最搞笑的台词了

  见一次笑一次

  太2逼了

  “—U r a tree...

  —— NO,I'm a fucking sheep...”

  直到henry披着羊皮企图偷溜

  来了个可爱的公羊采他后庭....

  笑翻了

  吃人吃着爽呢竟然搞这个

  真是“饱暖思淫欲”。

  好吧,最后还是被咬了

  这回台词变成了

  I am a sheep....

  I am a sheep...

  《疯羊》影评(九):一羊成名,万骨枯

  lack sheep is commonly used to describe a member of a family who is a disgrace or who does bad things or is a failure.

  lack sheep 并非完全用于贬义,往往用于形容不幸。例如说,一家人都很成功,但某一个孩子只是做普通的工作,经济上仅能果腹,这时候可以说 He is a black sheep in the family. 这句话,只是形容家庭某一成员不幸,而非骂人的意思。

  --Blacd Sheep(摘自‘百度’)

  从人的角度讲,不知是弟弟不幸,还是哥哥没福。电影的构思是此类电影的不变风格,不过出发点变成了‘克隆羊’。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创新,至少‘克隆羊’也是克隆界的‘名种’,至少也有点‘名人效应’的。

  电影在看的时候,往往会拿同类的电影对比。从‘群尸玩过界’到‘惊变28周’,还是‘僵尸肖恩’。比来比去,就当做一部‘后现代’的恐怖风格吧。

  如果仔细品味,电影的亮点还是不少的。

  环境画面不错,羊的‘吸血鬼’风格,老太太也不错,那位女研究者,只是感叹她死的不解恨。变羊变人的体验解决,呵呵,说多了你就不看了。

  血腥的东西,往往不恐怖。结局也没有‘活死人的黎明’那么绝望,查一下导演,没找到其它作品,相信导演将来会有不错的表现。

  有张海报也不错,创新也体现在那里。我们要‘创新’,不要‘克隆’。

  送给‘克隆羊’一句话:一羊成名,万骨枯。

  《疯羊》影评(十):期望不能太高,只求能笑出来

  如果没有看过Braindead,我可能会给这部有那么一点意思的小电影高一点的分数。在《看电影》上看到介绍的时候,就本能地联想到群尸玩过界。两个都是新西兰导演,都是玩僵尸的黑色幽默。群尸的导演10年后导出了lord of the ring这样的作品,black sheep的导演,我只能说,要继续努力。

  这部虽然长度还可以的电影,笑料是有的,但是如同我的darling所说,都太做作。比如女主角多次用诸如“风水”,“八卦”这样的词来制造笑点,大大拉低了电影的搞笑level,高级的搞笑是不露声色的,自然而巧妙的,如僵尸肖恩。而这种故意的搞笑,只会让我觉得在看scary movie..可是人家scary movie还胜在讽刺当年大片的噱头,black sheep真要好好检讨一下了。还有那只狗,从出场开始就没有交代有任何用处,只是时不时亮一下相。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最后会以狗也变羊作为ending,果不其然,就为了这,让一只无辜的小狗一直跟着跑,做作之处可见一斑了。。想到当时看群尸的时候,一边恶心一边大呼幽默极了,导演的才华洋洋洒洒显露出来。

  其实也不是那么差的,至少我还是笑出来了。作为搞笑片,他成功了,作为血腥搞笑片,他也成功了,但是作为所标榜的黑色幽默片,倒是有些失败。新西兰这地方是很适合拍些这样的电影的,那一大片的绿地,看着心旷神怡。又人烟稀少,与世隔绝一般的,恐怖的气氛容易营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