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何时是读书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何时是读书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9-02 03:2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何时是读书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何时是读书天》是一部由绪方明执导,田中裕子 / 岸部一德 / 仁科亚季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一):在我还没长大的时候,我是如此爱你

  电影最后,大场爬上山坡,看着自己十五岁就决定一直住下去的小镇,露出了舒展笑容

  十五岁,获得全市作文比赛一等奖掌声响起,大场在给未来的自己写信。

  “什么工作?有没有结婚?没问题的,这是你在十五岁决定好了的事。”

  五十岁,槐多问老者,从五十岁到八十五岁,这段时间,长吗?

  “长。”老者回答

  恐怕没有机会和久病缠身的妻子相守到老,没机会开始新的恋爱。熬,从五十岁熬到八十五,就这么老去。

  然而从十五岁到五十岁,也很长。

  大场的母亲和槐多的父亲相好,却意外身亡,正在恋爱的他们也结束恋情

  却也压抑了三十多年。

  这三十多年里,陪伴大场的,是白天的两份工作,是满墙书,是夜晚看着看着就睡去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埋在心底不言说的秘密

  这三十多年,她一直都还喜欢着槐多,电影最后爬上山坡她累得喘粗气,每天去槐多家送牛奶她也要爬这样一段路,恐怕只有心里的深沉爱意才能让她每天准时到达吧。

  槐多也从未忘了他对大场的感情,结婚后,便深埋心底,丝毫不表露。细心体贴照顾生病的妻子,作为市政厅儿童商谈所的人员,他把心血倾注在流浪儿童问题上。

  大场用书和忙碌来掩埋情感,槐多用新的家庭覆盖旧情。

  正如他的妻子给大场的信中所说,“槐多是一个好丈夫,又温柔,为我创造了一段美好人生”。

  久病的槐多妻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想成全槐多和大场隐匿三十多年的秘密,想把槐多托付给大场。

  一切都在这个小镇发生平静的生活,似乎所有的事都可以隐藏一辈子,似乎所有的机会都可以销声匿迹,似乎可以平淡如水和书相伴一辈子。

  吐露心声,雨夜交合,大场和槐多在一起了。

  可一个落水儿童让这一切都湮灭。槐多为了救他溺水身亡。救上来的时候,槐多脸上带着笑。

  “接下来呢?接下来怎么办?”好心作家问大场。

  “先看看书吧。”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变动后,陪伴大场的依旧是书。

  电影《一天》中的情节比《何时是读书天》曲折得多,差不多结局,却不如后者在心上留下的印象深刻。前者是气喘吁吁的一辈子,后者是十五岁就开始叹的一口气

  美好的东西毁灭,最让人唏嘘。没有什么人生道理可讲,平静的小镇里不起眼小事而已,对他们却是唯一的大事

  槐多问妻子,男女关系就是所有吗?

  妻子说,是的,所有。

  感情不是万灵药,不能治病救人长生不老,感情是锦上添的那朵花,感情是画龙点的那笔睛。

  对他们来说,是所有,也不是所有。这人生的一瞬一帧,可以倾尽所有,也可以假装遗忘

  还能怎么办呢,好在还有书,哪天都是读书天。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二):《 何时是读书天》——心中有爱的幸福时刻

  影片中田中裕子能把一个50岁女人演出少女般的神态,真算是演技高超了。而电影的编导更称得上神来之笔,如同一幅精美浮世绘,乍看毫不起眼,但仔细品味后才能体会,寻找到那些精美的细节,全剧几乎无一浪费镜头,每一个情节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高潮铺垫。非常适合四十岁左右有初恋情结的人反复品鉴。

  从前喜欢看日剧,觉得青春励志。渐渐的随着年龄增长,越发喜欢看日本电影了,从《情书》《其后》到《贝壳》,这是另一部能让我反复观看的影片了,初恋情节设计技巧远胜前者,日片的细腻回味体现无疑,就像大海般平静宽广,让人以为这平淡无奇的就是大海;突然间兴起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让你顿悟原来这才是大海的真面目

  主旨:一个萦绕终身关于初恋的美丽误会

  这是一个初恋人生被改变的哀婉故事,一次由双方父母不伦约会身亡而改变的人生轨迹

  女人始终误认为男人另娶是其因父亲亡故的缘由疏远自己,深表歉意并将爱意深藏心底,孰料男人其实也一直这么误会并歉疚的,双方都是因为太爱对方而把事故缘由归咎到自己父母不好。终日面对却无缘相爱走近的两个人,三十三年后才解开的顾念,实在漫长残酷,让人嗟叹不已。当女人责问为什么回避时,男人答说当年自己快被淹死而女人在笑(心中认定对方因母亲之死而怨恨自己---有什么比自己喜欢的人怨恨更加失望的呢?)造成第二个误会。女人听后异常失望乃至愤怒——原来男人还真是不喜欢自己的啊,难怪妻子死之前告之“听说我妻子说了些奇怪的事,请不要放在心上”,死后就不再喝自己送去的牛奶(其实是男人不喜欢喝,但仍勉强自己喝一口再倒掉,为爱才喝,妻子去世后自然忘了取),爱的信念在这一瞬间彻底崩溃,唯有自尊支撑她艰难离去;男人愕然之后迅速冲上去抱住女人,终于说出迟到三十年的告白——“我想要做一直想做的事情——喜欢你”。虽然不会表达的他迟钝嘴笨了一生,此刻却如火山爆发了,再没有迟疑,也不想再犯错误。(本片最精彩的高潮也在此展现——爱一个人其实是很困难、很艰辛也很容易被误会的。滥爱的时代,整天把爱挂在嘴上的小屁孩根本不懂这些的)

  回想之前的镜头,男人在超市买东西特意不经过女人的收银台,却又侧耳倾听她的声音;打电话时有意无意向张望;女人送牛奶是因为除了让自己更加疲劳外,可以每日经过心爱男人的家门;在超市工作也只为每日可以看到心爱的人上班,并且在超市碰面。这种爱恋是多么的含蓄而又哀婉动人

  人生是不容误会也不可能重来的,即使是在电影里也不能(美好结合之后紧接着又是生离死别),这就是编导苦心想表达的主旨——既然爱不容错过,就请一定要好珍惜,幸福经常是美好却短暂

  (女主角美奈子:“我有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 但是绝不能让他知道我的心思。要做到什么事都不被察觉是很难的。但是,无法确定那个人的感情的话,真的是让人很难受的事情。如果,神明能够给予只有我们两个人互相交谈的时间的话,希望能够有整整一天”,在剧中,神明就是那个妻子,奈何天不成人之美,只给了他们半天的交谈一夜的恩情。。。泪奔。。)

  何时是读书天

  书是贯穿全剧的一条主线。男女主角最初就是在书店相识,读书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也是相互吸引的缘故,那个年代,去书店读书是快乐时光,因为可以碰到心爱的人。

  当男主角结婚后,女人便用读书来打发时日,然而身边没有爱人日子终究是凄苦的,因此读到那些与己相似的情节时总难免伤心落泪。读书此刻其实是一种沉重负担,有如“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意味

  女主角最终是否能有好心情去读书呢?很难说。爱情总算来到身边,可爱人转瞬又被夺去,始终无法相伴身边快快乐乐读上一天。但是,只要爱人已在心中永存,那么读书的日子便不再会像从前那般凄苦了。

  总之,何时是读书天,这是连女主角也没法回答的问题。

  (翻译成牛奶女工简直是糟糕透顶,根本没有体现影片的内涵。女主角是非常有才华的人,她完全可以像老太太一样做个小说家,如果不发生那件不幸事故的话。老太太夫妇其实是映射他们本应有的另一种幸福人生。选择做牛奶女工和收银员,只是因为她热爱家乡,而且可以用劳累的工作来压抑自己的心情。)

  平凡人的爱与幸福——喜欢一个人,就让对方幸福

  男人无疑是很幸福的,所以最后能面带微笑死去。一生能拥有两个爱着自己的女人,自己也真正爱过了她们,一个温柔一个灿烂,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死而无憾。。

  女人也还算是幸福的。前半生,怀着对男人的爱坚执着,幸福着。这并非一种单相思,只是被彼此父母不幸打乱了的人生轨迹,直觉(购物时的无意对视、当年未表白的倾慕)让她痛苦并幸福着。当听到男人是因为溺水被嘲笑这个理由而疏远自己时,幸福感瞬间崩溃。好在男人终如山洪般爆发的激情迅速消除了她的失落疑虑。从女孩变成女人后,男人虽即逝去,但因有了这份半生求来的爱情,幸福便可相伴余生。因此,最终的镜头便充分体现了她的心情——痛苦与幸福并存,相伴一生。

  妻子对丈夫的爱是温柔体贴的,从知道女人是丈夫同学开始到最后留信嘱托,点点爱意体现无疑。最初仅是希望死后丈夫有人照顾,之后发现他俩曾是初恋并验证自己并非丈夫全部的爱,心中究是隐隐作痛的;但随后理解并敦促丈夫去将人生重新来过,“男女感情关系就是所有吗?”“是的,所有”,终究还是女人最懂女人心啊。。妻子也是幸福的,虽然一辈子都没看透身边的男人,但不管他究竟爱有几分,这份温柔已让她幸福了一辈子,能让丈夫继续幸福也就是最终自己力所能及的唯一幸福事情(身后留言并且告诉丈夫,男女的感情就是全部,催促丈夫追随真爱的女人,别让她无望地过下去---书终究是代替不了的)。

  老先生是幸福的,虽已进入“悠悠人生”,痴呆得越发像个孩童,但毕竟还记得有个自己心爱的女人陪伴着。老太太也是幸福的,有一个愿意不离不弃的人陪伴身边,虽然痴呆了,但还是记得多要一份咖喱饭等着她来吃,何等幸福。

  自尊、坚强职责

  因为自尊,女人断然拒绝了妻子的请求并说出“你真狡猾”(如果他真喜欢我,就应该当面说而非做妻子的来请求);因为职责,在从女孩变成女人后,她仍旧坚持早起去送牛奶,虽因这缘故巧合让男人溺水而亡,但还是继续下去,因为这职责已经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了;最终,女人也将依靠这份坚强痛并快乐地活下去。

  男人对妻子的温柔体贴,是一种职责,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但对于陪伴一生的妻子做到宁愿压制自己的情感也不让她知道,亦是一种职责;为救那个孩子身亡,也是出于一种工作的职责;

  最让人悲哀痛心的是那两个孩子的母亲,终日酗酒,选择逃避,丢弃了做母亲的职责;

  咖喱小子与漫漫人生

  咖喱小子起初只是偷食物孩子的传言,之后痴呆的老先生幻觉中仿佛看到了童年乞食的自己,以致模仿童年举止希图人生从头来过。毕竟他还是幸福的,有人爱,也还记得为心爱的人留一份咖喱饭;

  去超市偷食物的咖喱小子却是无比悲惨的,在业已发达社会中被不负责任的母亲冷漠抛弃,想求(母)爱而不可得,弟弟尚小,无法安慰自己,虽被政府儿童课收容,最终仍绝望地想去自杀;一个人若活在无爱的世上,人生就会更加显得漫长无望了;编导用心良苦地用绝望的孩子来反衬出男女主角、老夫妇、妻子等是幸福的人,可谓残酷之至。也特地设计男人为孩子的不幸落泪和奋不顾身救人这两个情节,来挽回对世道人间的希望,真的算神来之笔。(在此不由得想起毛姆在《刀锋》里面一句评论——不同凡响而又朴素无华,而这种朴素却是教人一看就知道不耗费心思是办不到的。)

  片中其他如浮世绘与能剧般的美丽的细节

  1、妻子偶尔听到女人是丈夫的同学,于是出于好奇问了丈夫,可是丈夫的回答却非常淡漠,于是凭直觉知道两人之前可能会有段情愫,于是慢慢打听,为丈夫未来的幸福筹划。

  2、男人在上班前,看见门口的鲜花,总想说上一段,但就如最后自己说的“果然还是我没有才能呢”,再回头看片头女人当年作文获奖的镜头,是否男人也因为始终觉得自己配不上女人故而自卑,无意中疏远感情了呢?“我的理想是过着平凡的人生,努力工作,这样过一生,那个人不能的”这话的背后也是希望女人原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对自己父亲有所怨言,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听女人道歉时才发现原来对方也是这样想着的(天大的误会啊)“不觉得他们是喜欢怎么生活就去做,还有点羡慕呢”两人终于卸下了对父母怨恨的负担。。

  3、女孩在书店原本期盼男孩出现(男孩应该定时会在书店出现,双方心照不宣--读书应该是拉近双方的缘故,跟片名默契),也许是想告白吧,不料惊讶发现自己母亲跟男孩父亲亲昵骑车经过,因此在男孩到来时心神不宁,被对方视为对对己冷淡。之后,就再没机会了。

  4、两碗咖喱饭:老人虽然痴呆,幻想中的咖喱小子大概是自己幼时贫穷记忆吧(拿着饭勺讨食)。在食堂里,摆着两碗饭和两杯水,虽然想不起要留给谁,但是一定要等那个重要的人来。回想前面两兄弟分食而吃的镜头,潸然泪下。兄弟也好,爱人也好,有人陪伴就是一种幸福,女人却连这也没有,唯有读书陪伴漫漫长夜。每日早晨的送牛奶,便是与男人相会的唯一机会,这是何等的凄凉大叔大婶贴心,也终究要离去啊。

  5、睡觉前的夫妻握手,何等的亲切;然而无论握多久,都有放手的那一刻。幸福亦是如此。

  6、“很痛吗”“很痛”,妻子参透丈夫心思后一瞬间还是感到了心痛——有哪个女人不是希望丈夫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呢?

  7、男人早起后看见满屋子的书那一刻,不禁愕然震惊——当年的误会换来的竟是女人三十年与书为伴,内心一定深深觉得愧疚、锥心与遗憾吧。

  8、何时才是读书天:休息日,女人坐在家里静静发呆。读书原来不过是夜晚排解孤寂的一种手段而已。没有心爱的人陪伴身边,就根本没有心情去好好读一本书的。读书对她来说是很累的事。

  9、书架的意义:女人买了很多书,还把家里布置得像书店一样摆满书架,有个镜头还是做在家中呆望书架,是否籍此想起当年在书店常常见面的美好记忆?

  10、穿送牛奶的服装见面:起初怀疑不见面是否因不够女性魅力,因而特意抹了口红;但终究不是年轻女孩了,且若男人还真爱自己,什么装扮都无所谓了,因此又抹去口红。

  11、卖画:最终男人卖掉珍藏的父亲最后一副画,是怀着对妻子的一种愧疚之情吧。裸女大概是女人的母亲,所以被珍藏着,当成思念的替代物。然而,为了真爱着自己的妻子那份理解与宽容,卖掉也是必须的,不仅仅是为了筹款治病,也是一种表态。、

  12、男人坐在女人单车后面的情景,与父母骑单车的心情完全是一样的,虽然看不出他脸上的笑容,但内心一定体验到了那种幸福。

  13、关于记忆:“既然这样,为什么避开我?没感觉了?”能记得游泳课溺水被嘲笑的细节,会没感觉、真正恨对方吗?只有对方是爱人才忘不了这细节;同样,女人虽然忘记何时开始送牛奶,却能纠正老太太的错误,说出恋爱是在17岁而非16岁。人生很多事可以被忘却,唯有真爱无法磨灭。

  14、不详感:从前女人是波澜不惊,然而拥有男人的爱之后,一听说有人溺水就跑去看看,这是因为心中有了牵挂的人,第六感告诉她于己可能有关(此时男人未到上班时刻)。继续送没人喝的牛奶,表示那人在她心中还是活着。

  15、不同的送牛奶时间和脚步声:表面看着都是一样,仔细看就会发现各不相同。比如妻子死后送牛奶的时间就迟许多,也很轻快,代表女人愉快的心情。

  16、在妻子点醒他心中沉睡的感情后,男人在上班时特地看了眼骑车的女人,发现原来她是每天专门在这个时刻上班,只是为了能看见他上班的电车经过。(跟送牛奶一样的目的)多么残酷的单相思

  17、香川照之演的店长虽然好色、卑鄙,但面对女主角时还是有种敬畏感,当他怯生生地询问美柰子是否为处女时,那话语中是充满了不解与尊重——无论如何,对方还是比自己高尚多了。大神的表演就是精彩,虽然镜头寥寥,一个小角色也在认真表演,这就是尽职。

  18、送牛奶是从17年前开始的,美奈子这么做其实只是为了能每天多一个去爱人家门口望一望的机会,另外填满晨起后的孤寂。以后则渐渐演变成一种职责了。

  19、结尾的3分钟音乐实在是太美妙了。钢琴轻快的音符模仿美奈子每天送牛奶时轻盈的步伐,中间突然用小提琴颤音来模仿影片中的高潮部分,让人不禁心痛,之后又是浅吟低唱,预示美奈子的余生。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三):幸福の基準(By 猫村しず)

  人生について、あるいは人間の幸福について考えさせられる作品。

  平凡に見える人生にも、実はさまざまなドラマがあり、淡々と生きているように見えても、心の奥に、秘めた情熱の炎が揺らめいていたりする――。

  田中裕子の演じる美奈子は、牛乳配達の仕事を生きがいと感じ、無聊を慰めるに読書をもってし、密かに想い続ける相手には病床の妻がある。

  傍目には、あまり幸せそうには見えない彼女だが、本人にとっては、決して不幸な人生ではない。

  また、彼女が思いを寄せる、岸部一徳の演じる高梨の人生も、最終的にそれが不幸なものであったのか、それとも自分として満足のいくものであったのかは、当人にしか分かりえないところがある。

  幸福であるか、不幸であるかということは、他人からはなかなか推し量れないものだ。

  自分にとっての幸福の基準とは何であるのか、改めて考えてみるきっかけとなる作品だった。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四):每天都是读书天

  前几天就瞄好了这部日本文艺片,昨晚从凌晨一点看到三点,两个多小时长的电影,就在美奈子登上山顶俯视小镇的时候慢慢结束……说实话,看完了并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想这是自然,又不是解化学方程式,一部好电影,尤其是节奏很慢的日本电影,或许看完心里就应该是一种若有所思的暧昧吧。昨晚看完,我对自己说不要急着看影评,自己先沉淀一下,好好想想。然后一夜脑子里都是美奈子和槐多的样子,做梦还梦到了同样风格的剧情,不得不说,除了影片剧情,日本小镇的样子,也深入我心。早上起来,赶紧翻了翻这部05年上映片子的评论,结果,大失所望,不是展开介绍剧情就是并不深入的简单揣测,对于我这个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当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呷一口小柴胡,坐在书堆着,写下下面这段评论,或许没有专业影人那么全面,但我想,这毕竟是我最真实的体验,尤其对于一个最近刚对日本文学感兴趣的我。

  片名《何时是读书天》(又名:牛奶女工),看之前这个影名就让我很在意,何时是读书天?加之电影封面的优雅女性,我想这又是一个关于读书的平凡的故事。其实我心里对这个片名也早有了答案,每天都是。对于我这个爱好咬文嚼字的人来说,“何时是读书天”这几个字里面早已给了答案,“读书天”本身就暗含讽刺意味(并不浓烈),读书还需要规定天?不应该像吃饭一样家常?这是我近两年读书的感受,也是常常和朋友说起的一句话。读书就是精神食粮,就是给灵魂喂饭,甚至饭可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其实从这里面就可以看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读书的日常性,不把读书束之高阁、特殊化。这就像初学哲学,老师常说的一句:哲学可没那么高深,也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事情。我觉得用来解释读书,完全可以。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事情?什么是读书人呢?这个概念是古代科举盛行时都产物吧,还是不用的好。读书啊,是个人就需要的。接着说回影片,以上只是我对于电影简介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影片开始,情节并不复杂,夜没有刻意设定什么,只是美奈子在送牛奶,一家一家送,骑着自行车走遍整个小镇,“那个女人每天早上六点五分来”,这是槐多妻子说的一句话,其实我们又何尝陌生呢?固定的时间,清洁工清扫校园的声音,睡意朦胧里温馨的校园广播,或者就是你们家里每天清晨同样叮叮当当的轻微地牛奶换瓶声,就是这样。一如果说一开始我还企图等待高潮出现,或者一个节日化的东西出现(一般影片的高潮),那么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我的确放弃了这个念头,并且开始享受这个慢节奏的影片。美奈子,一个牛奶女工,一个超市收纳员,一个身份都普通都不能再普通的五十岁女人,她能做什么?关于她,应该没有什么故事吧。可是恰恰相反,这个五十岁的女人还有一段压抑心底的爱情,还有一间堆满墙壁的书屋,你能把爱情和读书与一个五十多岁的单身女人联系起来?这部电影做到了,并且很情怀。剧情我就不展开说了,总之如果让我写下读完的感受,那就是:

  何时是读书天?

  一个住在堆满墙壁的书屋里五十岁的单身女人,深夜捧书哭泣的女人。

  何时是读书天?

  一个时常疯跑又突然满头大汗地钻到书堆里查世界未解之谜的老年痴呆患者。

  何时是读书天?

  五十岁女人的二十岁初恋。

  何时是读书天?

  因为父母关系,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相思到五十岁的两个人。

  何时是读书天?

  五十岁,一段重新开始的爱情。

  何时是读书天?

  五十岁了,他抱紧你狂吻你了。

  何时是读书天?

  他抱你吻你第二天,因为救人而溺水死了,脸上还是灿烂的笑容。

  何时是读书天?

  美奈子,他死了你什么打算?

  先看书吧……

  何时是读书天?

  每天都是读书天。

  不读书无非两个原因:

  1、我没有时间。

  时间怕来不及?我已经老了?诚如电影里面槐多与老人的一段对白:

  五十岁到八十五岁,长吗?

  很长。

  何况你现在才多大?

  2、静不下心来,没有读书状态。

  请问你有爱了三十年却不能在一起的人吗?请问你的父母都意外身亡了吗?请问你有每天给心爱的人送牛奶,却是两瓶吗?请问你有终于和相爱了三十年的人在一起,你们都已经五十岁了,这时候你感到很幸福,但是他第二天却死了……?

  请问你所谓的一切非读书状态,都比美奈子更差吗?

  不会。

  别找借口了。

  何时是读书天?

  每天。

  当书融入你的生命和爱情,你的灵魂和心,一切早已永恒。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五):读书姐物语

  《何日读书天》(又名《牛奶女工》)这部已经上映了七年的日本电影,其温开水一般暧昧的态度,让人捉摸不透。所以有人谈起了爱情,有人说起了孤寂。对我来说,它只关乎阅读,无关其他。

  这是一部讲“读书姐”故事的电影,所以想饶有兴趣地讲一讲我知道和想象的读书姐们。

  当初知道这部电影,来自洁尘某次的电影随笔介绍。洁尘是成都人,先做媒体,后来专职写作。我们在她较早的散文随笔中看得到早期纯文艺、文学作品广泛阅读后产生的细腻、感性的文字。成名之后,难免受专栏之累,读者抱怨以前性灵之气有所损减。

  很多年来,洁尘阿姨一直在这条路上踏实前行着,哪怕在成为“书房女作家”之后,也在有限的空间里一步一步走出无边的生活。很多人艳羡她的生活方式:看文艺电影呀,读书呀,还能用读后感过上体面的生活啊……用句不恰当的比喻——“都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没有近二十年如一日地观影然后写作,满怀耐心和责任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文字缠绵也好,犀利也罢,灵气十足也好,熟练生产也罢,二十年如一日地奋迅的生活,才是让我喜欢她的地方。她的书房和笔记本一直是我好奇的神秘之物。豆瓣上有很多活跃的读书姐和读书哥,他们改造的书房,也十分了得,简直堪称奇观。

  翻阅旧闻,发现一位中国本土“大隐隐于市”的“读书姐”。

  邰大姐,表面身份是长春市某社区的一名普通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另一重身份是吉林省图书馆三年的馆内读者借阅排行榜冠军。报道说,瘦高的她每天中午都会出现在图书馆的借阅室,专注地挑选心仪的图书,于是就交出了这样一份让人瞠目结舌的成绩单:2008年,494本;2009年,541本;2010年,714本,3年时间,她共读了近1700本书,平均一年阅读566册。“对我来说,读书和吃饭一样,人一天不吃饭准饿,我是一天不读书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当记者在省图找到邰大姐的时候,她刚刚挑选好要借的图书。每天中午,她仅有的一个多小时休息时间,都被图书挤占得满满的——先花上20分钟吃饭,然后赶到省图书馆借几本书,再回到单位上班……(以上消息摘录、改编自新华社新闻)

  和“作家应该知道大街上发生的事情”对应的是日记家应该想象得到便利店里发生的事情。下面说一说我想象的读书姐,比如:两个7—11的午夜女收银员。

  她们在无人的店面,指尖滑过IPAD的屏幕,第九百九十九页,第一千页,第一千零一页。数字化阅读让翻页的声音都没有了,电子屏幕间或反射出头顶上冷色调日光灯的光亮,阅读是在日光灯下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的。她们早就在收银台背后找到一片完美之地——既可以看到货架间的情况,又不会直接被进来的人看到。倘若有人冲进来买一支黑啤,她们就速速起身,完成工作,然后继续阅读直到天亮。

  收银员C房间里有一墙整齐而细密的书籍,同事W房间里也有一墙细密而整齐的书籍。她们房间就是由这两墙书隔开的,这是两墙秘而不宣的秘密,有重合也有不同。她们生活得像两枚素数,似乎和别人也没有过多联系。只有在同时抽取同一位置书的时候,四目相对,心头一惊。

  休假的日子里,C搬来椅子背靠窗台,翻开水粉画册细细看着,白昼的光亮衬着铜版纸刚刚好。W则选择在夜里“啪”一声按开台灯的开关,让橘色的灯光让纸张表面有人工的光彩。

  她们从阅读里,继续生活,从天堂的世界里找到充满爱的过去。在两条空白又逼仄的生命里,除了阅读,没有其他。阅读成为最忠诚于孤独生命的爱好。

  不怕你们笑话,我特别想把自己归入读书姐的范畴,可是一直欲求当读书姐而不得,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通俗说来就是一个文艺女青年。老实说来,距离上一次认真读完一部长长的小说已经一年的时间了。自己关于阅读的爱好,多年前从日本小说开始,在那里以日本小说告一段落,也是一种善终。有一段时间有点喜欢看一些偏哲学类的书籍,略萨曾经说过:好的作品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包含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为我们在无法找到问题答案的时候提供了一件救生衣。

  现在这个年龄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显得手足无措。任何一个指引都会当做救命稻草一般牢牢抓住,不过,当我们穿上萨特牌、黑格尔牌、康德牌、尼采牌、海德格尔牌救生衣的时候,对救生衣的线头最容易忘记检查它们是否三包,质量是否合格。很多人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工作后显然没有了专门的读书时间,于是不免发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后现代碎片化的方式阅读与思考,还是不是真正的“读书”?

  我是擅长自我安慰的:当然是读书啦,反正,零碎的阅读填补了大块时间的间隙,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书页翻过的声音有筛走了午夜孤寂的力量,在薄如蝉翼的纸张翻过的瞬间,幼年背诵诗词早饭间歇都回来了,古往今来的历史在眼前幻灯片般一张张闪过,没有什么比此时此刻更能逃避现实的了。

  在一场又一场和它们肌肤相亲之后,身心疲惫地伏在想象的案头之上,闭上眼睛嗅到书页沉木一般的味道,满心都是手触摸纸张的踏实和安详。

  尔欲安然,在浪中行。

  可见,阅读这种理想,更需要我们用生命去成全。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六):我们能负责的——只有自己

  爱——究竟是什么?大三时,一次邂逅,爱上了一个人,一个不爱我的人,暗恋了两年,最后,用很勇敢的方式结束了。记得那天,是六月的初夏,我一个人,哭了一场。每一个少女的初恋,都是这样酸酸甜甜,有点粉红,又有些青涩,过了那样的年龄,一切也就过去了。

  再后来,奉父母之命去相亲,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年之后结婚,生活平静而幸福。记得和他认识没多久,一次在散步时,和他说起了我的暗恋往事,他非常安静地倾听,如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友,那一刻,我已决定,这将是我人生的伴侣。

  当时单位的小朋友遇到感情问题,向我倾诉,我用自己的例子安慰他,告诉他,爱情是一只不死的鸟,会有真爱在前方等待。再怎么轰轰烈烈,最终,总是归于平静。我们会经历、会哭泣、会继续前进,再遇见、然后是忘记。

  但也会有人选择,深埋在心底,一辈子守望吧。就像我刚刚看完的这部电影《何时是读书天》,非常恬淡、平实,却有激情暗涌,让人看完之后唏嘘感慨。

  田中裕子主演的美奈子,五十岁,父母早逝,没有结婚,生活在一个安静的小镇上。清晨,她是送奶工;白天,她是超市的收银员;而每一个夜晚,她都在读书。家中,满满的书柜,每一本书,都是她去书店亲手挑选,书陪伴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美奈子还是少女时,和同学槐多曾有过一段感情,但因为父母的变故,戛然而止。美奈子决定终生不嫁,过单身生活;而槐多则在24岁那年结婚,和善解人意的妻子容子共度了26年。槐多对妻子很好,温柔体贴,全心全意照顾着癌症晚期的妻子。但谁都不知道,这个表面平静从容的男人,内心深处在想着什么?

  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也会被偶然的事件打破。容子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也了解了丈夫和美奈子曾经的感情,在生命最后时刻,她分别拜托美奈子和槐多,希望他们能重续前缘,共度余生。容子的离世,让美奈子终于打开心门。

  那个大雨磅礴的夜晚,尘封多年的爱恋,喷薄而出。他们的急不可耐,他们的笨拙和眼泪,仿佛和整个电影的调子有些不搭,显得突兀。但细细想来,也恰如其分,三十年的坚忍压抑,终有爆发的一天。而在一夜之后,却是永别。第二天清晨,美奈子去送牛奶,槐多则为了救落水的孩子,失去生命。

  美奈子马拉松式的恋爱史,结束了!她依旧每天送牛奶,收银,看书,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是,槐多家的那个顶上满是落叶的牛奶箱,每天都会被美奈子放进一瓶牛奶。

  这部电影,调子平缓,情感内敛却极具张力。 有人选择遗忘,有人选择坚守。有人会转身,有人却凝望。

  那个生了孩子却不负责任的母亲,自己和情夫厮混,将孩子绑在家中。

  那个抢了别人丈夫的女作家,在年老的丈夫得老年痴呆后,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只因为,曾经承诺要好好照顾他一辈子。

  槐多娶了自己不爱的妻子,但给了她无尽的温柔;美奈子看着自己的爱人,却如同陌路。

  他们的爱,究竟是什么?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我们都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生活。放弃也罢,坚守也好,我们能负责的,其实——只有自己。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七):五十岁少女的爱情马拉松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年少时的恋人,在分开三十多年后重聚的故事。中年人的恋爱,多半不像年少那般的轻狂张扬,冷静之中,处处可见克制和顾虑。在与槐多正式“重逢”前,美奈子天天三点一线地早起送奶、超市打工、床头夜读,看似平淡如水无忧无虑,生活的悲欢都藏在卧室中满墙的书里。要不是槐多病重的妻子荣子找她托付后事,请求她与槐多在自己死后重新在一起,美奈子的一生大概也就这么在陡峭的小镇石阶道上跑尽。而槐多呢,也是一个极能忍的主儿。每天起来给妻子备药,穿着笔挺的西装去政府的民生部门上班,专管家庭协调那一块。连他相伴多年的太太都这么评价他:“他对我很好,但这么多年了,我都不清楚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镜头下波澜不惊的小镇生活里,槐多只有过两次感情的爆发,第一次是在面对放任小孩挨饿不闻不问的年轻任性妈妈时,我们才发现其实父亲与婚外恋对象因交通意外双双身亡对他的影响一直都在。选择在协调家庭问题的政府民生部门工作,大概也是受了这件往事的影响。第二次则是与美奈子复合后,迫不及待的情欲场面。隐忍许久的情感突然迸发让观众有些措手不及,但其实对槐多和美奈子也是如此,两人谈及往事斗嘴时的言不由衷,还有情欲爆发时的紧张和生疏也充分体现了这点。

  而美奈子对槐多的感情就像马拉松,跑了三十几年,终于在她五十岁的时候,到达了终点。但生活本身便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长跑,美奈子的人生,在她二十岁下定决心要独身一辈子的时候,便已经被决定了。而她每天清早跑着送牛奶,上上下下的石头小路,更像是某种人生的暗喻:美奈子背着牛奶喘着气奔跑,累了就歇歇,看着天天坐在门口等牛奶的老爷爷咕噜咕噜把牛奶喝干净,后来槐多的太太去世了,于是送的牛奶也减少了一瓶。日子天天如是,而变化也总是不期而至。

  电影除了中年人的恋爱故事外,最吸引人的便是日本的小镇风情。日本有许多电影都以小镇生活为背景,例如《第八日的蝉》里“假”母女隐居的小豆岛;《麦子小姐》里过世的妈妈彩子成长的武藤;《哪啊哪啊神去村》里有着古老仪式却没有手机信号的三重县偏僻小山村;《扶桑花女孩》里受到石油能源冲击的煤矿小镇磐城。与人心疏离的大都会相比,小镇居民之间总多几分热情,有时候甚至有点多管闲事。彼此知根知底,连三条街外孙二娘的大儿子在东京找了个当地女朋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在这样的小镇里,人的生活空间被彼此挤压而常常交叠,美奈子在超市员工走廊撞见经理和年轻女收银员约会,便尴尬地进退不得。美奈子送奶的脚步声和开关牛奶箱的声音,也成为槐多的妻子荣子病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琐碎回响。剧情便也依靠戏中角色对这些空间界限的跨越来推进。离开病床的荣子一步一摇走到牛奶箱给美奈子留字条,推动了这对初恋情人日后的复合;走出日常路径寻找痴呆老人的美奈子也因而在某座桥上完成了与槐多的再相遇。

  电影中最动人的瞬间便是这个桥上重逢。美奈子和槐多分别在相互平行的两座桥上,美奈子叫了几遍“高梨先生”,槐多却毫无反应,试着唤一声“槐多”,他立刻带着震惊和些许克制不住的喜悦回过了头来。

  而那眼神里,分明有爱意。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八):何时是读书天——最日式的樱花情结

  又是一部极具日本“樱花情结”的电影,美得清淡也美得凄叹。当整部电影在无声无息中画上一枚圆圆的句号。方才觉得爱一个人可以 爱到这般孤独,这般倾尽一生。周国平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读书是为了以持续一种孤独的状态,善存一个完整的自我。唯恐充斥整个灵魂的爱与思念一触即破。

  电影中最动人心魄三个情景:

  1 美奈子终于忍不住,嘶声力竭喊出的那世间最亲昵的名字“槐多”。

  2 槐多和美奈子在河边散步对她说:“我在游泳课上差点溺水,你还记得吗?”“那个时候,你笑了。”被你嘲笑,我觉得还是死了算了"。美奈子只是淡淡说,“诶,谁还记得啊”。(那一瞬间时光定格凝聚流转,像又重回他们儿时读书的岁月,是最纯粹,最真挚更是最感人的)。

  3 剧末时,槐多尸体静静的躺在那里,最难忘的还是他嘴角泛起的微笑。一个年逾半百的男子,那样的笑容却像极是少年柯景腾多年之后知道沈佳宜也同样好喜欢自己时的微笑。是一种甜蜜青涩而又单纯的富足。

  无疑,在电影结束后,留下给人印象更多是悲凉的,也是宁静而深远的。但可幸的更是,他们的爱情是完整的甚是完美的。没有经历所谓油盐酱醋琐碎庸常的纷扰。永远封存的是彼此永远美丽的幻象和终于实现的理想。

  日本关乎伦理的电影并不大谈所谓婚姻的社会性,甚至试图摆脱这些所谓“外围”的东西。更强调爱的精神性与人的生物性之完美统一,让一切成为伊始也成为永恒。如同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以较赤裸的风格叙述男女主角选择于沉湎于性的方式走向生命之尽头(像是彼此肉与灵终于皈依的仪式)将爱推向了终极。而《何时是读书天》这部电影便是慢节奏,简情结,将穷尽一生望眼欲穿的第一次聚首,化为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惘然。

  当然,“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期愿怕也只有在这样最日式的“樱花情结”中才得妥善,才得成全。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九):何时是读书天

  いつか読書する日

  又名: Itsuka dokusho suruhi / The Milkwoman / 何时是读书天/牛奶女人

  导演: 緒方明

  主演: 田中裕子 / 岸部一徳 / 仁科亜季子

  上映年度: 2005-7

  緒方明作品:《The Milkwoman》.《獨立少年合唱團》

  以下为引用:

  何时是读书天

  日式爱情之凄美、温婉、动人,从来就没有话说,它屡屡可以把一种感情,一种情绪,推向极致。

  《何时是读书天》说的是女主人公美奈子一段绵延30年没有任何回报的爱,故事其实非常悲,

  但浪漫与悲情勾兑得恰到好处。

  节制与平衡,向来是日本导演的拿手好戏,绪方明此前仅拍过一部《独立少年合唱团》,令人不

  得不惊讶于他的掌控力。一部如此浓情的电影,被他处理得如此平淡、隽永、哀而不伤,给人心灵以

  极大的抚慰。

  一对中年夫妇,妻子癌症晚期,时日不多,丈夫槐多尽力尽职地照顾着,妻子容子非常幸福满足。

  在超市当收银员兼送奶工的美奈子,和槐形同陌路,然而在他们平静的外表下,似乎掩藏、克制着什么.....

  影片非常沉得住气,开场后久久不切入“正题”,一直以一种貌似的不经意,在外围转兜圈子,美奈子

  和槐多夫妇各自的生活,始终在两条线上毫不相干的平行,唯一的细微交叉点,就是美奈子每天到槐多

  家门口送牛奶。

  美奈子的扮演者是以“阿信”而闻名的田中裕子,表演得真实、内敛、朴素且恬淡,到了完全忽略镜头

  存在的境地。片中很多镜头对日常生活细节无声的铺陈,近乎流水,尤其是美奈子挨家挨户地送奶,日

  复一日,把观众的气调得很顺,等火候到了,导演才开始慢慢将人物的内心,以及过去的经历剥开。而

  即使是这个时候,情绪仍然是高度克制的。

  片中有两个感人的点:一是美奈子的一爱到底,她17岁和槐多恋爱,但某日她的妈妈与他的爸爸一起外

  出游戏双双身亡,暴露了两人的婚外恋。这一意外造成的精神压力,迫使她和他分手。那一年她20岁 ,

  在随后漫长的30年中,她始终独身,内心默默地珍藏着对他的爱,却丝毫没有去打扰他的婚姻和感情。

  二是两个深爱槐多的女人之间,展开的一场爱的接力。槐多妻子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美奈子日后

  能和槐多在一起。她订牛奶,自己又不喝,实际是在为他们两人“牵线”。她尽力支撑着病体,从床上

  欠起身来向美奈子含泪发出这样特殊的请求,那一幕令人动容。

  容子去世后,她和他在百感交集中再续前缘,然而一夜之后,他却因救助落水儿童而不幸身亡。

  命运何其残酷,只给他们宝贵的一晚,但槐多带着笑意的遗容,分明传递了他内心的欣慰和幸福,

  而美奈子,在宁静而美丽的小镇上继续为人送牛奶,只是槐多家门口熟悉的小木箱上已经积上了落叶,

  她把它们掸掉,继续放上奶瓶。有人问她以后打算怎么办,她淡地说:回家读书。

  此前,槐多在美奈子的卧室里,赫然发现三面墙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架,里面密密麻麻地放满了书,而他们

  17岁青涩恋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书店。

  一个内心怀着爱的人,是强大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奈子可以如此隐忍、淡定地度过30年光阴,她还

  将怀着这样的爱,度过她的余生。爱情惟其深厚,方可绵长,惟其无私,方为高尚。影片中的三个角色,

  都在爱情中表现出了人性的无私,高尚和纯洁。爱的理想和浪漫,就这样化解了悲情。

  爱情的真味,常常不在于轰轰烈烈。想起来,它确乎接近于读书。情到深处人孤独,爱情和读书,很可

  能都是件寂寞的事。它们都需要一种专注、投入、沉静的心情,都需要用尽一生的时间,去细心地咀嚼

  和品味。

  这是在上海壹周看到的日本电影《何时是读书天(The Milkwoman)》影评.

  《何时是读书天》影评(十):喝了一杯牛奶

  是奔着香川照之来看的哎,结果偶像在里面就是一个露了几面的猥琐大叔哎,不是跟店员抱着对啃,就是冷不丁的抛出一句“你是处女吗?"这种荒唐话,但是还是止不住喜欢哎,演啥像啥呢。

  怎么说呢,感觉跟电影题目一样呢,好像自己也喝了一杯清晨送来的牛奶,好像做了一晚乱梦或是揣着一夜的担忧,在一杯牛奶喝下之后都有了新的能量来面对一切。就是喝了一杯牛奶的感觉。

  其实开头就蛮吸引我,语调不急不缓,故事娓娓道来,女孩到了50岁在长辈眼里还是"那个送牛奶的女孩",可是没错啊,就是女孩啊,还信守着读书时的诺言"要留在小镇上,深深了解它“,也还对感情怀着克制又朴素的尊重。就算是身体上也是行动矫健,步履轻盈的呢,特别是穿着小风衣骑着自行车赶着去上班的那一段,根本就是个睁开眼睛世界都是新鲜的少女。

  很喜欢淡淡的结尾,爱人没有了,生活还是继续,还是一如既往的迈开向前的脚步,站在一边氤氲的绿色中,微微笑,已经够了,生活一点也不寂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