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魔鬼詩篇》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魔鬼詩篇》的观后感10篇

2022-05-26 02:05: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魔鬼詩篇》的观后感10篇

  《魔鬼詩篇》是一部由Jeff Feuerzeig执导,Louis Black / Daniel Johnston / Bill Johnsto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鬼詩篇》观后感(一):DEAD DOG'S EYEBALL

  HARUKI说:“诗人在24岁死去,摇滚乐手则是27岁。”如果跨越这一期限,想必要麽发疯,或是拍电影。daniel johnston不幸的属于后者。而且他还怀疑上帝、磕药、写歌,画画,DEAD DOG'S EYEBALL,噢,这让你想起了什么?

  THE ANGREST DOG IN THE WORLD?呵呵,这是DAVID LYNCH。不过相比起简直正常得像个大学教授的LYNCH,DANIEL简直就像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包括他的嗓音,对音乐/艺术燃烧的激情及对梦中女神近乎于宗教的迷恋,一切无可救药。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用资料的拼贴来完成(或者应该叫资料片),包括DANIEL早期拍摄的小电影,依据时间顺序逐一展开,期间穿插前期合作者、经纪人和家人的访谈。不过我觉得导演对资料的采用稍微有些过了,比如导演体贴的做到了当他们提到DANIEL爬墙袭击老太太时,我们眼前马上出现摇晃的楼梯;当提到THE BEACH BOYS,立即来了一段Sloop John B旋律;以及最后穿上白色衣服扮鬼马小精灵跳舞等。不过我喜欢最后一段DANIEL的独舞,他似乎就是那个自始至终自娱自乐的孩子。

  噢,对了,没看这电影前,我还真不知道那么多的乐队受过他影响及翻唱他作品。还有那件曝光率最高的T恤。

  《魔鬼詩篇》观后感(二):一个艺术家被错认为成了一个神经病

  如果一个小人物能成为一个超级明星的精神向导,那这家伙一定不是个哗众取宠的人,DANIEL JOHNSTON做到了,他是KURT COBAIN的精神向导。

  Daniel Johnston跟摇滚没什么关系,他只是把自己关在地下室唱歌画画,他甚至没有一个乐队,一切的一切这个世界仿佛都是他自己的,从他嘴里冒出来的每一个音符都幽雅且平淡,他的画里却充满了一些癫狂小玩意,我们不会从Daniel Johnston的歌词里见到一个憎恨的字眼,但是他爱这个世界么?看看记录片封面那些脑袋被削成两半的小家伙就知道了

  Daniel Johnston的歌词一点也不超现实,编曲也是几个简单的和弦,自己做的唱片甚至不需进录音棚后期制作,一个朴实的Daniel Johnston,他大概从来没绝望过,脑子里来回徘徊的是那点朴实的伤感,无数人说Daniel是神经病,真不知道此话从何而来,除了社交失败,他只是把人类应该有的某种情绪最大化了一下而已。

  DANIEL JOHNSTON是一个普通人,即使晚年肥胖的他抱着吉他在一块黑忽忽的地方唱歌时,台下也只有零散的掌声和某个家伙孤零零的一句DANIEL I LOVE YOU.

  最喜欢的他的歌是the story of an artist

  你是一个艺术家,并不是一个神经病.

  《魔鬼詩篇》观后感(三):美麗的魔鬼詩篇

  《The Devil and Daniel Johnston》(魔鬼詩篇)是一部介紹Daniel Johnston的紀錄片。Johnston是個傑出的音樂創作人與畫家,同時也是個躁鬱症(與精神病)患者。

  不但曾經有研究顯示,患有躁鬱症的人的確擁有較豐富的想像力,事實也證明了許多歷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工作者也都是躁鬱症患者,像是梵谷、莫扎特、Francis Ford Coppola和Tim Burton等等(這裡有其他患有躁鬱症的名人名單)。這些都是大家耳孰能詳的傳奇人物,而多虧了《The Devil and Daniel Johnston》這部紀錄片,讓更多的人能認識Johnston。

  先談談他的音樂。

  Johnston的歌喉是尖銳的,乍聽之下有點刺耳,再加上他許多的錄音都是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錄的,品質只能用粗劣形容。可是繼續聽下去之後卻能感受到他的音樂的美麗。他的旋律都十分簡單,不難入耳,歌詞方面則總是圍繞著Laurie(從大學時代開始暗戀的女孩)與單戀,還有Casper和Captain America等漫畫人物打轉。也許這聽起來是很智障的搭配,像是吃法國料理配波霸奶茶一樣,但是事實是,Johnston的音樂是飽受推崇的。包括了David Bowie、The Flaming Lips、Yo La Tengo、Beck和Sonic Youth等傳奇搖滾名人或樂團都大力為Johnston背書。Johnston最初能夠出頭露角的受到媒體注意,也是因為Kurt Cobain曾經一度只穿著由Johnston繪圖的T-shirt四處亮相。

  Johnston也是名出色的畫家。他的繪畫才能和他的音樂才能一樣,都是無師自通,也都帶些詭異的味道。New York Times甚至還報導過他的美術作品。一名紐約部落客Pulp曾經參觀過Johnston的畫展,這裡可以閱讀他詳細的介紹與畫展拍攝的照片。

  Johnston的美術與音樂作品,與他的人都不是流行文化(pop culture)所能接受,但是他的故事卻是動人的。從導演的鏡頭下,我們看到了Johnston的成長過程,與他不斷的在自我毀滅的邊緣徘徊,還有他如何在如此劣質的外在與內在環境中創造出一件又一件動人的作品。他也許是魔鬼,也許正被魔鬼綑綁著,但是他的詩篇,我覺得是極為美麗的。

  《魔鬼詩篇》观后感(四):如何成为 Daniel Johnston

  应该没有人会想要成为他吧。他的经理说了,的确有很多疯狂的艺术家,比如现在我们都爱的梵高,但如果你是梵高的亲人,为了避免他伤害人或者伤害他自己,你还是得把他送进精神病院。

  Daniel因为吃抗躁郁症的药已经胖得不行,看起来像是一个细瘦的灵魂被束缚在毛绒熊衣里面了。我的意思是,可能他也没想成为他吧,却怎样抵达了这样的现实?他是如何拥有一个失败的音乐人的标准模样,四十多岁没有收入、肥胖、生活在父母家里、没有婚姻,同时又是个纯粹艺术家的活标本,是无数成功音乐人的素材和灵感源泉?

  片子开始的时候,年轻的他对着镜头说他是鬼。他是很聪明的人,但是这鬼就像是不可说的咒法,被召唤来之后不再散去。或者说,他的疯狂吸引来的“关注”助长他只能继续疯狂下去,而不是收敛回去精明得经营他的名气。

  他的音乐里有的是非常类似“滑板鞋”的妄想,小镇少年,一个信仰保守的普通家庭里最小的儿子。他说自己因为想出名,被魔鬼利用了。而人生从他第一次离家出走之后就变成无止尽得逃离、遇难、解救、受困的循环往复。

  虽然现在被采访的人(音乐人和乐评)都说第一次听到他的音乐的时候就感到非常震惊,觉得太牛逼了(我根本不相信),但是当时在演出的现场,台下的听众并不太确定,他们互相观察别人的反映,想知道这个小伙是COOL的吗?这种音乐是好听的吗?这完全跟我看片子时候的感想一样,他刚开始弹琴唱起来的时候,我就想,这…… 于是转头去看我对象的反映。当然我们所有的疑问都被Kurt Cobain最喜欢的T-shirt解答了,那就是Daniel Johnston第一张唱片的封面,也是他的绘画作品,是的,他还是个非常高产的画家。总之,他的音乐并不是很有说服力的艺术品,就像他的绘画一样,只是众多类似的独立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但是他算是把知行合一做到了最极致。所以我想在他刚开始演出的时候,同行们也肯定会戏弄他,直到Kurt公开支持才开始转变。

  对日常生活的破坏,对人际关系的忽视,让他看起来似乎非常失败,你没法想象如果他不是那么疯狂是否会做出对“他自己”更好的决定。但是片子里也说了,他所有的行为在塑造一个不可替代的“legend”上是全部正确的。

  “如何成为Daniel Johnston”肯定是个伪命题,关键是legend一般都不是大师,而是关于传播机制、时代背景和偶然机率的,于是喜欢不喜欢也都不是问题了。

  《魔鬼詩篇》观后感(五):不是评论

  [May. 1st, 2006|09:52 pm]

  [ Current Music | Lost Highway (original soundtrack) - Fred's world ]

  阿角说到以前slsk的china room没几个人心理正常.题目不可谓不大.正巧今天所看的The Devil and Daniel Johnston的纪录片亦是讲述这位饱受抑郁与躁狂两极症 状折磨的民谣唱作人.艺术与精神病症似乎没办法洗脱得了关系.精神分裂就不说了,但情感障碍 (affetive disorders)在艺术群落是极其普遍,而且杀伤力巨大的症 状.我们知道人只不过受限于自己的体质,对自己身体的操控权通常无能为力.但情况有时会很古怪,对于创作型的人,一方面觉得要保持健康则必须要脱离 敏感,另一方面又知道脱离了敏感将不被艺术所容.讲得明白一点,就是那个创作者通常要掏心掏肺,用显微镜去放大内心的感受,才能完成手上的作品.看葛饰北斋创作妇人墨鱼纠缠的情欲浮世绘,完笔时的心力交瘁,和旁人目睹艺术品的艰难诞生而老泪纵横的场面,你不会说,这只不过是咸湿春宫画罢了.

  这是第二个paradox,他们燃烧生命换来的创作成果,只不过是别人生活的附设.就像人们写blog,音乐,电影,总不过是tag为 entertainment.创作者呕心沥血地写微不足道的文章,唱微不足道的歌,拍微不足道的影像,虚构完美的艺术国度,自己现实的生活却是一片废墟,卡夫卡在日记里描述,那是"在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的生存状 态....

  但依然有许多人愿意这样疯狂下去,其实,疯狂只不过是思想状态的某一个阶段,是思想超越到某个程度的必然后果."I am a fanatic, I am not a madman."( Antonin Artaud) 这种烈士气质的追求者,不胜枚举.即使所作在旁人眼里只不过是淘劳之举,他们也能最终讲句:自己确曾在这个世间生存过,"总之,你在有生之年就 已经死了 ",卡夫卡继续说到,"但你才是真正的获救者!"

  读"南回归线",对作者"在别人眼中,自己却是一个丝毫不认真的人"很有共鸣.但我的解释是,这源于自己的价值观跟别人的大不同.而认识的不少人中,也是有不少表面悠哉游哉不思长进的例子,但我知道他们其实是很认真的人,比任何正常过活的人认真得多,因为认真,所以才离世.是的,大家都把异常看得很淡,虽然迈出去只是一步之遥,实在也没什么必要.Daniel Johnston会在乐也融融的pub内突然唱到眼泪失禁,令所有人尴尬之极,大抵他们都会认定Daniel又神经病发,又或者,他们不能理解,得到最终救赎的,却正是被大喜与大悲洗礼过的这些病人们.

  《魔鬼詩篇》观后感(六):the Story of an Artist

  Daniel Johnston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可能是他在88年第一次登上MTV的节目,那时候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也可能是91年当Kurt Cobain(对,就是那个人)穿着他的画的那件Mr. Frog-eye T-shirt在全国巡演,接受各家媒体访问的时候,而Daniel本人对此一无所知,在和精神中的幻想搏斗。还是在95年当他终于摆脱精神上的桎皓,在德州的舞台上开始他迟到的演唱生涯呢?

  恐怕他自己也没有答案。

  这部电影Devil and Daniel Johnston就是描述他这个边缘唱作人起伏跌宕的一生。这可以作为所谓"American Weirdo"(美国怪人)这个label最好的写照。

  不可否认的是Daniel是一个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不喜欢社交,仅仅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他兴趣广泛,绘画,电影,弹奏乐器,创作音乐,样样都喜欢。他开始拒绝学校,梦想成为艺术家。每个听过他音乐的人都被其中的原创(originality)而震撼,但是作品的粗糙又让主流大众没法接近他。更糟糕的是,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内心的魔鬼。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相信自己被撒旦控制,是魔鬼的门徒,要毁灭上帝和这个世界。对于出生于基督教背景的他来说,着无疑是最大的梦魇。

  Daniel 是很普通的美国人。像很多从南部来的年轻人一样单纯,梦想成名。这个电影很让我喜欢的一点是不管他的人生是出名还是低落,他的家人,朋友始终在他的身边。他从来没有过过那种superstar式的生活和受人注目。哪怕他的作品被Tom Waits, Sonic Youth, Mercury Rev, Half Japanese所演绎,他始终式那个平凡的乡下小子。

  我不认为描绘他的病态是这个电影的主旨。就好像说艺术家天生就会被诅咒或者有精神问题。是的,他是有病,但这同时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部分。非常态的人生并非就要遭致别人的怜悯。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那个部分,但这不代表这成为猎奇的窗口。Daniel Johnston从来没有放弃对希望和爱的追求。哪怕在黑暗的时候,他写下Songs for Pains,在无法得到爱的时候,他把渴望写进一首又一首的情歌里面。他的病成为他走向成名的障碍,同时也使得他一直保持内心的纯真。哪怕人到中年,年轻俊美的容貌都已经不再。还是和年轻的音乐家一起合作,在自制的录音室里面唱歌。

  魔鬼也会感叹吧。

  最后这首歌是我最喜欢的他的歌曲,叫做the Story of an Artist.

  《魔鬼詩篇》观后感(七):他是个孩子,他是个魔鬼

  我手上拿着一张记录片,片名叫”魔鬼诗篇”.(Devil and Daniel Johnston.)

  谁是Daniel Johnston? Daniel Johnston 有一句肺腑之言:我相信上帝,但我更相信魔鬼.肯定有一个魔鬼,他知道我的名字.这是他挣扎的原因,也是他痛苦的根源.

  Daniel Johnston于1961年出生于西维吉尼亚州一个虔诚信奉基督教的保守左翼家庭,作为这个七人大家庭中的幼子,崇拜约翰列侬的Daniel自小便展露出不平凡才华.他擅长绘画,热衷拍摄短片,更随时在钢琴上敲敲打打出一段又一段的美妙旋律.从中学时期他就是校园风云人物,墙壁海报各处可见他的信手涂鸦,他一手持超八摄影机,一手抓卡匣录音机,所到之处从不停止拍摄.身边大小琐事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大学退学后,他专心发展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离家出走,在嘉年华表演,他可以几天不睡觉,不停地录制属于自己的专辑.在简单的钢琴或木吉他的伴奏下,Daniel那童稚的高亢嗓音并不总是顺畅合拍,唱到动情处失控走音再所难免,但就是这种粗糙原始却十足热情洋溢,让他自己觉得自己就是披头士新的灵魂,他确信自己终究会成名.

  那段时期他全职在麦当劳工作,同时不间断录制工作及向所有人派发自己作品. 1985年,他如愿以尝,登上MTV音乐电视台,他具有强大的现场控制能力,他会让所有听众臣服于自己的声音与激情之下.唱片公司开始不停接触他,虽然他没有私人电话,麦当劳却是他的大本营.但就在那段崭露头角的时期,Daniel对LSD的沉迷开启了他心中那道暗黑禁忌之门.他开始深信魔鬼的存在以及对自己的摧残.他挣扎,他痛苦,他想象自己是英雄,自己是神.有时候依然笑语嫣嫣,友善亲切,转过身来他拿起铁管向经纪人招呼.他不仅一次进入精神疗养院治疗.他想象自己就是Bob Dylan,他激动于自己在C.B.G.B的演唱,尽管演唱完毕就马上被父母带回家以免精神问题发作.他急切想在纽约出名,但终究控制不了自己的妄想与疯狂.与父母乘坐小型飞机回家,他会突然疯狂想学漫画里小精灵般跳伞,而后遭遇空难,虽然最后安全生还,但就是受这类重度躁郁症的影响,二十年岁月中他始终过着来回于舞台与精神病院的日子.一次面向纽约前卫艺术家的小型演唱会上,他突然呼喊大家合唱他阴暗黑暗的歌词,自己停不下激动的抽泣,他会大喊恶魔降临,让大家改变信仰,使表演一度进入尴尬局面.

  尽管病情严重,生活痛苦到无法自理,他的才华还是进一步让世人赞叹.他在唱片店签售,歌迷会兴奋自己得到Daniel亲手绘制的大眼精灵涂鸦.他在某些演唱会做暖场嘉宾,最受欢迎的是他,安可最多的还是他.90年代初期,涅磐乐队席卷全世界,主唱柯特寇本所到之处都不忘穿着Daniel涂鸦作品印制的T恤帮他宣传音乐,同时放言Daniel是世界上最好的作曲家.他翻唱Daniel的作品,视他为精神向导.但当时Daniel对此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涅磐的大名,他躺在病院床上, 想要做百事可乐的代言人,只因为在医院每天喝可乐不停,自己真正爱上这个饮料.但结果当然可以预料,联系可乐公司没有结果,如石沉大海.之后大西洋唱片公司与他签约,不料首张专辑销量才5800张,随即被抄.

  这就是Daniel, Daniel Johnston.柯本的精神偶像,或许你没有听过他的歌声,但辗转由涅磐WILCO,TOM WAITS,烈焰红唇,珍珠酱,优拉糖果,水星逆转等知名音乐人的演绎翻唱间,依然可以拾起他特殊的才华.他是摇滚史最神秘的创作人,也是最孤独的灵魂.现在年愈不惑的Daniel Johnston住在双亲家中,就跟30年前那个双眼充满灵动光彩的青年一样,他依然绘画并定期做SHOW歌唱.只是双鬓已然花白,衣带随岁月渐宽.孤家寡人的他仰赖年迈双亲照料,担当经纪工作.他的女友与朋友结婚,他还是每日依常,喜欢逛购物商场.或者和自己与年轻小伙组建的乐队排练,到非洲参与好莱坞电影”金刚”的拍摄与歌曲创作,或者与画廊签约去巴黎,伦敦,纽约,柏林等地进行画作展览.他现在身型肥大,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帅气阳光的男孩.但他有自己的魅力,有自己的歌迷.他没想过做到最好,只想爱音乐,抽抽烟,看以前拍摄的恶搞短片.他是失败者吗?问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愚蠢,我只是爱这个孩子,大家也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