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情欲克林姆》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情欲克林姆》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12 02:3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情欲克林姆》经典观后感10篇

  《情欲克林姆》是一部由拉乌·鲁兹执导,约翰·马尔科维奇 / 维罗尼卡·费瑞尔 / 尼科莱·金斯基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情欲克林姆》观后感(一):多媒体装置艺术

  马尔科维奇,品质担当,他出演的影片还没见过烂片,搞不懂这个豆瓣评分才六点几,想不通呀想不通! 连我那5岁多的女儿都说,“妈妈妈妈,这里面,那些,没穿衣服姐姐,怎么那么漂亮?”

  最近,看了贝克特的小说《马龙正在死去》,总觉得,好巧,那小说和这电影,有某种暗合。视角都是将要死去的;情节都是天马行空荒诞离奇的;章法都是飘忽而又细腻的。

  也许应该这样:把它剪成N个短片,在美术馆(不是电影院),空旷幽暗的展厅,错落悬挂的幕布,多台投影仪,同时播放…… 观看的人,忽略情节,忽略时空,忽略对白,放空大脑单纯的,去感受。这电影,真的很美,导演,也很真诚

  《情欲克林姆》观后感(二):空虚华丽

  整个片子给我印象就是 镜头一直在转啊转啊 人们一直在大长段的说话啊说话 基本都在讲克里姆和其他人是怎么交流的 他是如何的风流 看这个片子的中间我还睡着了

  今天看了克里姆的书,他的画很吸引我,感觉画里面有很多故事,所以想看看讲什么,结果这个电影让我失望了,影片的结尾可能是我看的版本完整,跟影片的开头没有联系,整个片子中让我有感觉的一个画面是当克林姆知道自己有了一个女儿后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

  克林姆有这不羁的性格,对于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多的在乎所以这才使他在绘画方面大胆 随性,很多画画的人都有这方面的特性,活在这个世界上,正因为我们在乎的太多最后反而什么也得不到,而那些可以放下可以不在乎的人 他们才真正拥有了世界

  《情欲克林姆》观后感(三):欲求

  克里姆特 的 金 源自 金匠父亲

  眼 菱形纹 源自 显微镜下的 细胞结构

  莱雅是 goddess

  最亲密女人灵魂伴侣

  三为一体 应该是 对她的惋惜

  不愿见孩子一面

  防御心理 沉浸状态迷恋

  一人一笔 有意思

  莱雅

  应该是用来解释:迷恋女性身体——追求

  而这种追求高于物理层 所以是无止尽的

  每当拥有后(画完,或拥有),追求死亡后新生为更高

  看的时候 受到强烈意识冲击

  略感恐慌

  高于通俗表现手法 用的还算不多 但整体流畅

  不知道 主角说话那个谦恭语气 是否有些过度

  虽然不能否认 黯然的力量 略过阴柔

  《情欲克林姆》观后感(四):另类人物传记片

  又是人物传记片。不过这一次离人物的真实历史估计相去甚远。影片由一系列支离破碎片段组成,其中有大量的虚构幻想、夸张、甚至完全虚构的情节和人物。这可能比较符合Gustav Klimt的性格,这位奥地利重要艺术家本身就是一个处在争议中的人物。他的作品在当时是过分色情抽象虚幻象征性的。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明亮色彩的组合拼接和变性,同时又经常伴随着灰暗或者象征死亡的形象。不知道这位艺术家本人是否神经上也有点不正常

  John Malkovich是非常善于表演这种另类的角色的。他不断地和幻想的人物交谈,追逐存在的女性,在各种荒诞的场景中说着莫名其妙的话。坦白地说,本片的编剧实在过于离奇了。甚至有点神化剧的倾向。片中人物衣着华丽,场景和对白都严重的抽象化。观众被迫忍受两个小时的各种幻想和支离破碎的情节。但是,这种混乱倒是达到了预期效果:我看完电影以后的印象就是Klimt是一个才华横溢、但是有严重幻想症的艺术家。

  《情欲克林姆》观后感(五):废了的线条和色彩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耽于身体的欲望

  河流如女人一生

  朱棣斯洋溢着淫靡

  丹纳埃屈从宙斯金色蝌蚪

  世纪

  世纪初

  人的胴体适合长方形

  正方形

  椭圆形(那是莫迪里阿尼)

  三角形

  或是随便什么形状

  老天

  我们不是第一次正视心中的隐秘

  我们笑得纯真动荡

  玻璃纹路

  水在流淌

  肢解

  拼装

  我们来了又去了

  撒下大把纸醉金迷

  拜占廷的花瓶

  日本的和服

  艳丽

  俗气

  可是

  世间如此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记得谁

  没有谁

  克里姆特废了我们

  我们废了克里姆特

  《追忆似水年华》的导演

  继续铺张艺术家生活

  约翰•马尔科维奇变成

  奥地利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恍惚

  躺在病榻上

  不断冒出回忆碎片

  踯躅在巨大镜子

  忐忑自负

  《情欲克林姆》观后感(六):一部虚构的意识流传记片

  念初中时的某一天,我正在看《新明晚报》,突然看到了上面有一幅豆腐大小风景画,颜色鲜艳,我被深深地吸引,从此记住了KLIMT这个名字。他是何许人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直到2005年由奥地利等国联合拍摄了《情欲克林姆》一片,填补了克林姆特传记片上的空缺,由资深演员JOHN MAlKOVICH出演克林姆特一角。但头一次看简直搞不懂影片在说些什么,而且那时我对于KLIMT还是了解全面。影片唯美华丽,我对里面的一些场景画面倒是留下了挺深的印象。但至于情节,真的不明白影片在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如同片中表现的KLIMT一样,我很困惑

  去年,我完成论文最终打印稿之前,又抽出空来重新看了一遍此片。突然明白了导演的用心良苦。很多电影需要看第二遍时才会有感觉。

  原来这是一个意识流电影,开头交待很明确,(1918年KLIMT中风了,接着又感染上了西班牙流感)KLIMT奄奄一息地躺在医院里,这时年轻的席勒去医院为他所仰慕的画家做告别。

  一系列镜头、特殊手法表明这个故事,所有的内容都是KLIMT临终前弥留之际对过往的回忆,所以叙事很混乱,一会儿说到东,一会儿说到西,完全没有明确的线索,就连研究他的人也很难理清。

  有一种较为普遍说法:人死之前他一生的画面都会在他眼前一晃而过。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完全“闪”过KLIMT的出生、他的童年青年,但着重闪回了引发争议的维也纳大学壁画事件,本片不强调叙事,所以事先不了解KLIMT及他艺术争议事件、作品的观众是完全看不懂本片的。本片被译为“情欲克林姆”,可想而知,“女人”是本片的一大卖点,也是KLIMT艺术创作中心主题。所以各式各样女子(穿各式衣服的,完全不穿衣服的)也在本片中闪过。这部电影的剧情完全是编剧、导演的大胆假设。谁知道KLIMT临死之前,脑中在想些什么,完全是虚构的(除了那些有名的作品和一些艺术家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本片打破了一贯的传记片表现手法。几乎没有看见过哪部传记片是如此意识流化的。

  本片的中心主题似乎在说KLIMT一生很困惑(尤其是中年开始,符合《世纪末的维也纳》作者卡尔•休斯克写的关于克里姆特中年危机一说),他不知道在找寻什么,没有答案。这答案可能要到死了才知道,才解脱。我知道本片导演功力是挺高的,但此片与大众审美严重脱节了,我可以算看非主流电影比较多的了。但对于此片还是要好好地摸摸脑袋,幸好我看第二遍时终于理解了。

  我觉得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显然本片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叙事非常地主观。而非以前的历史考证。不管怎样,人们始终记得克里姆特,他是奥地利乃至全人类骄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