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10篇

2018-09-16 01:2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10篇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是一部由李俊 / 蔡继渭 / 韦廉 / 杨光远 / 景慕逵 / 翟俊杰执导,古月 / 苏林 / 卢奇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一):不错,有空再看一遍

  很好的一部片子!很值得去看的片子。犹如两个公司,抢一个生意策划执行,都很到位。影片把淮海战役的参战方的活动细则等刻画的很清晰。我觉得这很像一部教材同时,影片中某些场面还是很让人感动的。看过的朋友仔细体会就会深刻感悟到建议喜欢军旅题材的朋友看一下该片。看完后,我突然有个想法,以后可以和孩子看这部片子。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二):谈谈里面的台词

  “我以为过去的回忆比将来的希望更加甜蜜!”

  敌情通报,我没有理由否定,如果杜聿明真走两淮,而我不做应有的部署,贻误军机的责任不讲,要是影响了整个南线决战,怎么得了啊!可是呀,我又说服不了我自己啊,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啊,绝对不会的!

  蒋纬国上校,你怎么可以随便谈论一位战功卓越陆军上将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三):关于这场战役,借地吐个槽

  据说斯大林说“60万围歼80万,奇迹”,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引用者特别多。看得次数太多,我就烦了,就算斯大林真说过这话又怎样?斯大林还说国民党中国的雅各宾党人呢,他说对了吗?他了解中国吗?二战欧洲战场倒是少有以少胜多的例子,但解放战争说到底是一场前现代战争,跟欧洲战场没有可比性。再说基辅战役德军就是50万围歼80万苏军,而且苏军里面可没有哪个师长是德军的内应。

  当然影片是极好的,相信不会再有这么豪华场面的片子了。到底是献礼片不惜工本啊,但是印象最深的是黄维兵团在行进,那么有气势,后来咋就轻易地败了,让人想不通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四):历史的尘埃

  导演敢不敢把失利的战役拍出来?

  导演敢不敢说死了多少人?

  如果有10个人跟着我,然后死了一个,我可能难过一辈子,而几十万人吶,都是有爹有妈的,他们在这些政客手里就是数字而已。

  也许你会说他们打来了新中国,可是你现在在这个所谓的新中国真的过的好吗?

  谁当皇帝一样,我们逃不掉纳税和死亡。

  这片富饶的土地就因为这群好战分子,哀鸿遍野。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五):关于大决战

  其实三大战役里,拍得最经典的就是淮海战役,虽然在一些问题存在瑕疵,比如过于突出邓公在战役中的影响力减轻了粟裕的描写,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据当时的主创人员回忆,本来是想以尊重历史已粟裕大将主线,但后来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的原因,拍了一部分无法进行下去了,只好以第二野战军和刘邓为主,主要突出邓公的影响。但瑕不掩瑜,无论陈邓还是粟裕刘伯承元帅,他们都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历史不能埋没粟裕大将的卓越战略谋划和战役指挥才能。如果不是当初第三野战军对济南战役的胜利,也不会有后来淮海战役的构想,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粟裕大将卓越的战争艺术造诣

  电影对战争的宏达场景描绘,对战士,对国共高级指挥员以至于领袖人物的刻画,简约简单恰到好处精辟到位,没啰烂。战争进程也是真实还原,此后的战争电影,再无超越的了。

  豆瓣评分7.4,不中肯,缺乏客观性。在中国战争电影史上,至少9分,再无比他高的了。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六):中国战争影片的巅峰

  从任何角度来讲,大决战三部曲都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虽然风格上市延续苏联式的领导开会+大场面战争。但是大决战系列确实把这种模式做到了最好。从全景表现战役的角度来看,这种形式远远超过珍珠港式的小人物折射大历史那种效果

  淮海战役作为第二部,也是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战役,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说的。大决战系列中最大的几个长镜头基本上都是本片的,一个是黄维的18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围歼18兵团,两个长镜头都气势十足,波澜壮阔。从细节上说,国公双方的将领都描写的非常出色。粟裕那种大将风范,黄百韬那种忠诚,杜聿明那种无奈,邱清泉那种跋扈,都非常出色。对于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支前民工的描写也不错。

  缺点也有,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表现总攻双堆集伤亡过大,陈毅视察丧葬点一场,煽情有些用力过度,现在看起来有些矫揉造作之感。毕竟双方都是中国人普通士兵的死其实都是挺无奈的。另一个就是在道具使用单个,不知为什么,这一集中数次出现了56冲锋枪的镜头,特别是王学圻扮演的三营长还有个手持56冲锋枪射击特写镜头。真是不该。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七):经典

  小点的时候看过这一系列的电影,感触不多。最近有次突然偶然间买了盘回来看,才发现,堪称经典,场面人物刻画都很细腻,远比前苏联的《解放》系列要拍得壮观

  剧中的人物众多,假如了解这段战争史你会看得很明白,全国的战局就象是一盘棋,运筹帷幄间显示了决策人的胸怀,近几年因为看了不少台湾和大陆拍的记录片,了解了不少国共的特点,不得不说,国民党决策者总体来比中共的领导人差了不止一个级别

  在抗战时期,国军堪称打得顽强而壮烈,但军中从上到下,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战略家,对于日军抵抗从来也缺乏包围歼灭的大手笔,堪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也最多会打些天炉战术,诱敌深入而侧击之。不知道同是黄浦毕业军人差距为何这样大。

  其实原因是两军的统帅,相当于课外辅导员的两阵营统帅,一个是博览群书毛泽东,一个是靠玩手腕上台的蒋介石。

  以前总听说蒋介石越权直接指挥,其实,原因并不在于此,毛泽东一样从全国战略上给各野战军批示打法。最大的区别还是,毛泽东有高于蒋介石不止一个级别的战略头脑

  第2个原因是全国群众有力的支援,剧中着重描写了支前民工队伍,刚分了土地的农民发动起来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而当时的国统区是艰难度日。

  影片的战斗场面也是相对比较真实的,看惯了现在战争写实手法的我不得不还是为这部影片的场面所震动画面有航拍的大场面,也有局部描写的小场面,都很真实。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诸多领导人的描写也很细腻,连粟裕都有方言,以至于后来再看其他的《大进军》系列都觉得不如此系列。无法超越于此系列。

  还有个感受是,突然发现国军的旗帜很有味道,有种晃如隔世的感觉青天白日满地红,这个感觉已经很遥远了,拍得也很真实。

  总体来说,对于军迷来说,如果你收藏了苏联的《解放》,那一定不要忘了中国的《大决战》比它还强。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评(八):语录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就占有优势,现在数量上也已居于优势,整个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毛泽东:一加一大于二。

  何应钦:傅以生(傅作义)的心思很难揣摩。

  顾祝同:徐州剿总各方面不同于东北剿总。

  刘峙:这次会战部署确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具至。

  在战场上,时间作为取胜或招之败萎的因素,无论你做怎样的估计都不为过分。

  刘伯承:早饭已过,午饭未到,宿县正好放在这个空档上。

  刘伯承:

  蒋介石把他在中原的兵力部署称之为常山之蛇。

  我们在徐州以东,围歼黄伯韬兵团,则夹住了蛇头。

  牵制从华中来援的黄维兵团,是揪住了蛇尾。

  现在要拦腰一刀攻取宿县,卡住这个南北要冲之地,就完全孤立了徐州的刘峙集团

  这就叫做夹其头、揪其尾、截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快啊!

  徐州是津沪的大门,应当派一员虎将来坐阵。派不出一只虎也要派一只狗,最后却派了一只猪来。

  邓小平:演坏蛋的能演到挨群众的石头,很不简单啊。

  刘伯承:蒋委员长是信奉耶稣教的,少不得在陇海路和津浦路交叉的这个十字架上找他的归宿了哦。

  主席思考问题的时候,离他拉远点。

  主力会战不是为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战役,也不是某种随意伸缩的试探性行动,而是为夺取决定性胜利必须竭尽全力的殊死决斗。

  ——克劳·赛维兹

  毛泽东: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毛泽东:

  照一般规律,总兵力和装备不超过对方,决不可进入战略决战。

  但也不尽然,解放战争两年多,我们滚大了,我们打精了,我们积累有利的决战条件

  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毛泽东: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啊,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当的字来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

  毛泽东: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丁小二:前年我十六岁,我在车站上卖鸡蛋。车上有个排长让我把篮子高点举高点,我踮着脚举上去,他顺手就把我拧了上车,在我脑袋上扣了顶军帽,我就当了国军了。

  黄维:不合于局不可以出阵,不合于阵不可以近战,不合于战不可以决胜。

  黄维的副官:对刘伯承的用兵,不可以常规来测度啊。

  黄维:血肉之躯终归难以抵御钢铁

  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黄伯韬:我并非黄埔系将领,但是发给我进见总统的特别通行证编号是十七,够靠前的啦,可以了,足可以了。

  毛泽东: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刘伯承:兵力火力悬殊又怎么样?这就叫瘦狗敢屙硬屎。

  布雷(对蒋介石):

  为今之计,我以为出路并不全然在于军事,或可说首要者并不在于军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赶快收拾人心

  人心啊,同利相思同性相沉,有人心才可望动员人力物力,有人心才会有士气,否则一切希望不过是建筑沙丘之上啊。

  杜聿明:既放弃徐州就不可恋战,若恋战就不可放弃徐州。

  五年前宋美龄出访美国,受到美国朝野上下盛大欢迎。她以赋予感染力娴熟的英语演说,倾倒了参政两院的议员先生们,得到了对华军事与财政援助承诺

  1948年11月28日,中国第一夫人再访美国,杜鲁门总统给予她的接待仅限于半小时会晤,提供三十亿美元军事援助的要求拒绝了,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指挥国民党军队作战的要求被拒绝了,就连发表支持南京政府的一纸空洞宣言,杜鲁门也没有答应下来。

  杜聿明:国防部历来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当着他们的面,我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心里有数就是啦。

  杜聿明:如果我把三个机械化兵团陷阱淮阴、淮安地区的河叉烂泥里,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到那时候,国防部连个屁都不会放的。

  杜聿明(说蒋介石):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每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完了,完了。

  刘伯承:这就好比一个好胃口的人入了席,嘴里吃着一块黄维兵团,筷子夹着一块杜聿明集团,眼睛还看着盆子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我们的战法叫作“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三营长:这十几天,我都换了五个通讯员了,换一个光荣一个,不能再换了。再换我受不了啦。

  总司令(朱德)三个十环,其余的八环九环上,八九也不离十呀。

  在希腊文里,战略和诡计这两个词的含义相同的。

  杜聿明:我杜聿明决心兄弟们共患难到底。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野战军与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在陇海路以南、 淮河以北激战65个昼夜,歼灭国民党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万人,俘虏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击毙黄伯韬、邱清泉等高级将领。

  斯大林元帅闻讯,当即在他的记事本写下60万打败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

  事隔38年后,美国陆军参谋指挥学院的高级研究员远涉重洋,来到淮海战场考察,试图解开这个难解之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