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经典影评10篇

2018-09-21 01:0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经典影评10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记录》是一部由Marcus Kiggell / Simon Kiggell执导,Jonathan Lewis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影评(一):鹰的攻击 under the eagle

  这一集花在战争讲述实际不是重点,所以从这集的名字内容来看中文标题并不是很确切表达这集的内容。

  因为这集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西线这边战争的进展,而另一个部分是讲在西线战争进入僵持期时,德国在占领区的暴行,这部分是重点,所以英文标题under the eagle 讲述的就是战争是如何在德国的残暴进行的,在德占区的民众是如何在德国的淫威下生存的。

  对第一部分来说,影片上来就直接说了德国要取到比利时,对取道比利时的原因只是大致说了由于法国的防线强大,这个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然后花了点篇幅讲述了德国人形象---即野蛮凶狠的来因。这个主要是德国人在比利时采取的野蛮行动

  之后着重讲述了马恩会战。德国人进攻有效,离巴黎也就30英里了,巴黎没有了退路,但是此时德国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战线拉得太长,补给跟不上,再加上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危险空隙,让联军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从空隙中对德军进行包围。德国人显然已经意识到这点,所以开始撤退。就如影片中说的,从这里开始德国人就已经开始失败了,他们再也没有进入到离巴黎这么近的地方从而得到这么一个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机会。从这之后西线就开始进入到僵持阶段,两边壕沟对峙

  既然战争处于僵持阶段,那么接下来战争就更没有什么好讲的了,倒是德占区可以大大的书写,于是就开始通过德占区平民视角和记录讲述德国人是如何在占领区残酷统治占领区人民的,其中的yve的日志成了关键材料。一本小孩的日志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记录了德国人的罪行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那个时候德国人就已经采取集中营形式了,看起来很有效。着重的介绍了德国人采取的维稳的手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影评(二):第一集 武装上阵

  原来对一战的起因模糊,只知道因为萨拉热窝的一枪成了一战的导火索,看了这集立马就明白了,一战是怎么打起来的了。

  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长期受到土耳其人的统治,现在他们赶跑了土耳其人,有了自己政府,但是他们担心他们北方的邻国奥匈帝国威胁他们。于是他们要留意。塞尔维亚的一个军官成立了暗杀组织,希望通过暗杀奥匈帝国的主要官员,或种种方式引起奥匈帝国的内乱,这样奥匈帝国的实力就会下降,就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了。

  刚好费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国庆日访问萨拉热窝给暗杀组织找到了好机会,一下子就把费迪南大公给暗杀了。这是塞尔维亚的过错。费迪南大公本身并不希望战争,至少在他任内他是不会发动战争的,但是塞尔维亚的这一枪明显的惹怒了奥匈帝国,一定要报仇,惩罚塞尔维亚人的观点成为了无法避免的事实

  如果这仅仅是两个国家恩怨也就罢了,但是,很明显的是,欧洲分成了两大阵营,奥匈帝国和德国是一个阵营的,而俄罗斯,法国是一个阵营的,而且他们偏袒赛尔维亚,于是,原本是两个国家的战争就发展成了两个阵营的战争了。

  而英国人呢?不得不说英国人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流氓小人!霸占一个岛屿,与欧洲大陆不相连的英国凭借着他的地理优势在欧洲大陆发生事情时,他可以先观望,而不是马上就卷入事件中去,(现在的英国对欧洲不也是这个政策吗?)他不特别属于哪个阵营,他所要的是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能让他得到好处的,他就站在哪边,很明显,英国的殖民地要与法国和好,在亚洲要沙皇的支持,于是他选择了法俄阵营,但是他是不急着出手的,等你们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我再出来捡便宜!这个就是小人行径,自己站在一旁口头说你们不要这样啊,然后等时机差不多了再出来显示他救世主角色

  影片对一战的起因介绍的还是比较清晰的,另外还详细的讲了费迪南大公的对形势看法,这个比较重要,因为只有介绍了费迪南大公无意发生战争,才更突出是塞尔维亚人的错误巨大的。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地方是介绍两大阵营的,为什么两大阵营相应国家要参战的缘由说的比较好。而对为什么法俄要偏袒塞尔维亚的原因没有好好说,这样给人有点模糊,偏袒总得有个原因的吧!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影评(三):第三集 全球战争

  这集比较的有意思,相比片名说的全球战争来说,可以更加幽默理解为猫与老鼠游戏海盗和政府军间的对抗。在这集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和《加勒比海盗》第一集当杰克船长驾驶着他的小船出场,在从漏水的船中往外倒水时发现被判处上吊的海盗时的那个地点,这集中有一个镜头和这个背景很像。

  本集着重讲述的是,德国为了让英国和法国从欧洲战场分散兵力,从而使欧洲战场的压力减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德国人采取的是在全世界各地对英国和法国殖民地进行打击,以期望能有效的分散英国和法国的兵力的策略

  很显然,这个策略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德国失败得很彻底。

  德国有两块殖民地比较重要,一个是在非洲,有4个殖民地,而另一块是在亚洲,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的青岛,这里是德国舰队能够轻松活动基地,因为德国本土的舰队已经被英国给封锁在了德国,出不来了,这样,在德国外面的17艘舰船就成了德国能够给英国的海上贸易线造成威胁和致命打击的重要力量。而青岛是德国的海军舰队重要的基地。结果,这个基地被英国人诱惑与鼓动日本人下给抢夺过去了,这样,这个舰队只能到处流浪了。

  这里说一下英国人的策略,就是在欧洲之外打德国人的时候,从来都不需要自己从欧洲调军队,而是采取两种策略,寻求第三国,这个第三国在当地有自己的强烈的占领野心,于是英国可以和这个第三国媾和来完成对当地德国殖民地的抢夺,在青岛是日本人,而在这集的稍后是南非政府。由这个第三方出力来帮助英国人完成他们不能完成的事情,而英国人只是对这个第三方进行一些相当于空头支票承诺,比如,打下来了,什么什么的无线电基站,港口什么的都给你,就是这样的没有保证的承诺的策略居然很好用!!!

  丢掉了青岛的基地,德国的舰队就开始成为海盗了,特别是穆勒船长的这一艘巡洋舰简直就是海盗的翻版嘛,伪装成英国舰船,从而抢劫英国的商船,甚至开到英国在印度殖民地的港口去偷袭英国人的港口,穆勒的行动时有效的,因为印度是英国新力量的源泉,穆勒在印度洋上的骚扰的确给英国人的商业航运带来了打击,但是毕竟穆勒才一艘船,影响效果还是不是致命的,只能说是弄疼了英语人而已,结局是穆勒的舰队最后还是被击沉了。而spee的舰队在南美洲对英国人打过一次胜仗后就没有太大的贡献了,最后被英国调来的先进的舰队给完全消灭了。就这样德国本土之外的海上力量就被消灭了。

  德国海上力量被消灭影片给我的感觉是,德国失去了青岛这个重要的基地,其次是德国的海上力量还是太分散,四处骚扰但都没有造成致命打击,分散的力量就好比伤对方十指,而不如去其一指来的有效,另外德国政府当时也无力对这些海外舰队进行支援。德国政府在欧洲已经抽不开身了。

  接下来,海上的力量没了,那么陆地上的力量,在非洲德国还是希望能够给英国人带来致命打击的,但结果是德国到最后丢掉了在非洲的殖民地,虽然lettwo将军在非洲打得很好,而且使用了游击战来打这场陆地战争,很有意思,lettwo是聪明的,才不和英国调动南非来打他的军队进行正面阵地作战,而是采用了托的战术,把南非军队拖得一塌糊涂,并且直到战争结束,英国人都拿他没有办法,你么在后边追,我lettwo在前边引着你们这帮笨猫。lettwo是成功的,但是他的成功与德国的全球战争,分散英国在欧洲的战斗力量的目的来说是没有达到的,lettwo没有德国本土的资源,为了保存自己选取拖是聪明的,但是这个拖只能保存自己,但是也不能给英国造成致命的打击。相反,英国人和法国人不仅没有从欧洲上分兵,反而是,凭借着全世界到处是其殖民地的丰富资源为欧洲战场源源不断补充兵员和金钱物质等,影片中说,法国的一个部长?说可以从非洲动员过来30万兵力,谁都不信,但结果是从非洲补充过来了60万的兵力,单单从这个事实就可以看出德国人的初衷以及采取的行动没有达到效果。

  这集中还有其他一些故事,如南非在英国的哄骗下去打德国的殖民地,结果爆发内战,差点自己搞不定的可笑事情,另外也稍微的讲述了非洲民族主义的萌芽(算萌芽吧),傻愣愣的非洲黑人不再是英国人下的工具了,他们开始有了思想,我们为什么为这些国家打战。另外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印度在英国的价值地位了,非常重要,又提供物质,又提供兵力,170万兵力,我的天,英国本土都没有出这么多的兵力吧?但这就是殖民地大国,英国的好处,我殖民地多,物质多,兵力补充根本不愁。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影评(四):第4集 帝国圣战

  这集的中文标题的确是对这集内容的一个概括,的确是帝国圣战,但这个帝国是土耳其帝国。

  1站有好几个战场,其中主战场当然是欧洲大陆的那个战场,也就是西线战场,小说《西线无战事》讲的就是这个战场吧。除了在欧洲大陆外,还有诸如非洲战场,比较典型的就是上一集讲的lettwo的事情。然后土耳其这边,因为是在欧洲的东边,所以就称之为东线。

  首先,为什么东线的战争会发生在土耳其。就我从影片的理解来看,影片想说的是如下的这几个原因,影片的开篇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的吧

  1、首先是在开篇的时候介绍了土耳其的野心,昔日的一个强大帝国如今是如此的破败,因此这给了国内机会分子打着重振帝国昔日雄风的口号进行政治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鼓动国民的机会。尤其当权派对德国有一种崇拜好感

  2、其次,上面说了,当权派对德国有好感,德国人是聪明人,当然能看出来,于是德国人威逼利诱,循循诱导,又是承诺,又是展开间谍行动等等,最后派了两艘军舰用坚其意,终于将土耳其推向了战争,说到这里的时候大概已经明白了,这其实是德国人的计谋,德国人实际上是想发动异教徒的世界对英国进行宣战,特别是希望能够挑拨起这些国家对英国的殖民地进行打击,以取得效果。这点在看的时候还是不太好理解到的,影片并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就直接这么说的。

  3、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说明德国人的重要原因,鼓动只是德国人的一个手段而已,而到了土耳其去打俄罗斯的时候才有几句点中了德国人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德国在欧洲已经基本上断了出路了,在欧洲海上,舰队被封锁,在陆地上,两边壕沟对峙,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的进展,那么在欧洲的东边,是德国可以绕开盟军封锁线从而通向欧洲以外的关键通道,而这个通道上,土耳其是关键位置的关键国家,要是德国再争取不到土耳其,那想想看,被关门打狗了。

  以上的第三点在开篇的时候影片并没有很好的介绍,只是在开篇了好一段时间后才说明。

  其实在上一集中,就已经有土耳其的身影了,德国人希望土耳其能够将苏伊士运河给抢过来,那样对德国来说将是无比的高兴,但是这帮土耳其1万多人的部队辛苦苦的穿越了沙漠来到运河边上被英国人和印度人狠狠的揍了一通。呵呵。

  所以土耳其加入战争是迟早的事。但土耳其的领导人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先是往北上,打俄罗斯,希望能够抢夺会先前被俄罗斯夺取的领土,但是寒冷天气,让土耳其士兵立马就崩溃了,接着为了掩盖失败的尴尬,土耳其人无端的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了惨绝人性的流放,造成了骇人听闻惨剧,对此土耳其人是极力的掩盖。

  接下来土耳其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对外发动战争了,只有别人来找他打架的份,恰好这个时候俄罗斯央求法国和英国出兵,鉴于土耳其这样一个关键的地理位置,两个流氓赶紧的过来了。法国还是抢着要来土耳其的。

  接下来就是伊斯坦布尔保卫战吧,这个名称是我编的,但是这场发生在土耳其的战争的确就是这个意思。英国和法国从全世界各个殖民地发动起来的为了光荣祖先国家战斗的本土外的移民们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尤其多的是澳大利亚来的孝敬宗主国的兵。首先是从海上偷袭登陆,结果成功了,但是登陆以后马上就变成了僵持,两边又开始壕沟,就像西线那样,但是土耳其的天气并不像西线,炎热酷暑,特别是缺少水源让两边都备受煎熬,终于,一百多天后,孝敬老祖宗的兵扛不住了,夹着屁股开溜了,这回天气帮了土耳其人。

  其后是几个故事。

  1个是一帮德国间谍哼哧哼哧的大老远的跑到阿富汗,希望能够鼓动阿富汗对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进行打击,土耳其也去了,结果这两头笨猪被阿富汗的当局给耍了,阿富汗人把他们当成了和英国人要钱的筹码,呵呵,直到英国派来的拉钱的车来了,他们才知道上当了。这个估计当时这帮间谍郁闷无比

  然后是在伊拉克这个地方发生的一场由德国人当司令的土耳其部队对英国军队的一场战争,这场也比较有意思,英国人被人家围困了,开始的时候,这支英国部队的司令还挺享受的,过什么感恩还是什么节的时候给家里写信说,你看我这伙食多好,有什么什么吃,结果到后面被土耳其的军队包围得水泄不通,粮食也运不进来,被快饿死了,然后估计是被饿疯了,居然向土耳其人说,打仗嘛,你要给我点自由,让我好透透气,找找东西吃。真是傲慢无比,活该饿死,幸好土耳其人没有答应。最后这个家伙只好投降了,虽然投降了,但对这个2B司令来说是他马上解脱了,土耳其人对投降的英国军官待遇很好,给吃给喝好好招待,还拉他离开这个地方,但是他手下的那帮士兵就惨了,土耳其人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还要他们穿越沙漠,可想会是什么惨剧,真是一将无能,不仅饿死三军,是害死三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影评(五):第五集 横尸遍野

  本影评全是剧透。

  刚开始,德国把主要精力放在西线战场上,并且指望奥匈帝国能在东线与俄罗斯抗衡。但事实上奥匈帝国与装备精良,分工明确的俄国人相比不堪一击。因此,俄罗斯决定发动进一步发动进攻,从东线入侵德国。俄罗斯人的进攻是暴力与残忍的。德国一个小女孩回忆说:“俄罗斯士兵把躲在树后面的女人绑起来,把她们的孩子绑在面前的十字架上,眼看着她们的孩子慢慢痛苦死亡后,俄罗斯人再折磨这些女人直到她们死亡”。德军开始向后撤退。与此同时,奥匈帝国也在与俄国在Przemysl进行抵抗。1915年3月,俄国为发动准备向Przemysl发动最后一次进攻,俄国人甚至没受到强烈反抗就攻占了这个地方。因为这时候俄军已经对奥匈帝国轰炸了六个月,而且奥匈每天都有很多人饿死。此外,Przemysl这个地方由于种族数量很多,内部种族摩擦、矛盾与质疑严重,许多人在内部斗争中被绞死,因此奥匈帝国溃不成军。这场对俄国来说手不血刃的战争也给了英国人很多启示,英国人也决定通过加剧奥匈内部种族矛盾来达到自身分裂的目的。因此,有好多德国人把奥匈帝国亲切地称为——猪队友。

  为了保护自己领土,德国人决定冒险准备在坦能堡镇附近的小森林里围剿俄罗斯军队,此次围剿取得巨大成功,拖缓了俄国进攻节奏,也鼓舞了德军士气。德军还想进一步抵抗,其中一个重要的前线地点就是Bolimow,德国人把这里作为实验新化学武器的地方。德国先是投掷了1.8万枚催泪弹,但是风向与事先估计的不同,而且天气太冷影响了毒气的发挥,所以俄国抵抗住了这波催泪弹攻击,但还是有不少俄国受害者出现各种身体问题甚至死亡。

  1914年末,德国决定在1915年对俄罗斯发动进攻。德国从西部战场向东部战场调兵,与奥匈一同抵抗俄国。俄国由于措手不及以及缺少弹药,俄国进行了撤退。

  同时,1914年俄军对犹太人也不怎么样,虽然军队里有大量犹太人,但是俄军还是觉得犹太人是垃圾,并且只允许他们生活在指定区域内。1915年4月1日俄国骗犹太人说他们可以自由生活,但是过了愚人节之后犹太人却被分批送往西伯利亚或者直接被驱逐。在犹太人经历了俄国不平等对待后,许多犹太人向德国人寻求帮助。一位德国将领在视察犹太人居住区的时候说会尽量保证东欧犹太人安全,作为报答许多犹太人参军加入德国队伍。1916年这些加入了德军的犹太人立了很多军功,但是许多德国士兵仍然轻视这些犹太人。不过这段时间内同盟国将东部战线向俄方推进了很多,夺去了包括现在波兰、乌克兰及部分白俄罗斯领土。德国在这些土地上要修建自己的通讯系统如把火车道改成德国式,德国是想让波兰成为独立国家,但是要听从于自己。德国官方宣扬自己是一个包容大度的国家,但是很多波兰人民在看到大量物资、人力被德国人通过修建的火车拉走时,认为铁路并不是德国为了架起两国通讯才修建的,而其实就是为了方便拉走战利品而已。至此,东线德国与奥匈帝国取得了显著胜利,大批俄国军人被驱赶。但战争期间德国与奥匈帝国之间却出现了裂隙、德国觉得奥匈帝国弱智,奥匈觉得德国傲慢虚伪。

  同时德国为了拉拢保加利亚,提出要给出一部分塞尔维亚领土,保加利亚也认为德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选择加入同盟国。德国与奥匈帝国向南推进,占领了首都,保加利亚同时向东南方推进,使得塞尔维亚不得不向阿尔巴尼亚撤退。这是一场超大规模的撤退,有几十万塞尔维亚人在撤退中死去。

  影片还讲述了战争地区周围包括意大利、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中立国家的态度。刚开始这些国家都持观望态度,想看看帮哪边能为自己获得最大利益。

  罗马尼亚女王Mary是在英国爱丁堡出生的公主,表面上看起来顺从于自己丈夫(她丈夫更倾向于加入德国一方),但其实背后有很大的影响力。Mary分别给自己两个表兄——俄罗斯沙皇Nicky以及英国国王George写信,为自己加入一战协约国提出了要钱要土地等条件,1916年协约国同意了她提出的要求,罗马尼亚也在Mary的带领下正式加入英方协约国。

  意大利则刚开始保持中立,声称自己并不想加入权利斗争中。然而1914年10月,意大利首相又说想为了自己民族利益有所行动,其实就是加入给出价格更高的一方的阵营。协约国此时提出战后给奥匈一部分领土,一部分Dalmatian海岸和一些岛屿,虽然意大利人民并不想打仗,但是首相在并没征询议会意见前提下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与奥匈帝国开始了艰难的战争。刚开始在意大利攻占了一个村庄,随后又与奥匈在Lagazuoi山开展拉扯战。从地形来说,奥匈帝国占据山脉制高点,意大利则位于垂直山峰的山脚下处于相对劣势,奥匈帝国通过投掷手榴弹听敌方声音判断对方伤亡,但意大利也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识与奥匈不断拉扯。双方24小时不间断在山里挖洞,想到达对方位置用炸弹将对方团灭。此外对奥匈来说,雪崩也是危险因素,炮弹爆炸导致雪崩可以对奥匈造成不小的人员伤亡。双方在就这样在Lagazuoi拉扯了两年。 意大利与奥匈的另一个战场在Isonzo河,意大利总共发动了11次战争,付出了30万条生命,但也没能到达他们最终的目的港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