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香蕉成熟时2:初恋情人》影评10篇
《记得香蕉成熟时2:初恋情人》是一部由马伟豪执导,邓一君 / 童爱玲 / 曾志伟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中学毕业后,似乎理所当然的就进入了高中,然而对未来却仍旧一片空白。时光飞逝,眨眼间三年过去了,又到了凤凰花开,骊歌声动的季节,青春的岁月一去不回,徒留蹉跎的心。数年后,同窗再会,年少轻狂的事总是多采多姿。
回首前尘,波仔至少还记得在某年夏天为一个叫陈坚的女子爱过,哭过。成长,始终是一个好的经验。而我们呢?
《记得香蕉成熟时2:初恋情人》影评(二):《记得香蕉成熟时2》 2017.10.07
看了下简介,感觉作为续集,感觉有点看头,这一集主要是讲述小波坎坷的爱情故事,中间也参杂了父子情深的戏,不能说这一集不行,我只觉得没有第一部那么精彩。
跟第一部一样,这一集也安排了一位大姐姐给小波做心灵导师,陈坚兼职酷到不行,能看得出她一直在为人生增加乐趣,喜欢新事物,喜欢时髦,喜欢一切未知的东西,后半段的几场戏中也看得出她的无奈,特别是书店碰到前男友的戏与其说她在努力学习成长,倒不如说她是在为了逃避孤独而强迫自己“酷”。
小波在这一集中主要都是爱情之间的瓜葛,跟前作的叙事手法一样,爱情、友情、亲情都讲到位了,还是比较推荐的,一下子连看两集,有点慌。看了下第三集的简介,嘿嘿,这个系列就这样在我心目中画上完美的句号吧。
《记得香蕉成熟时2:初恋情人》影评(三):总之,成熟就系咁
三部曲我最喜欢的是这部,算是本格的记叙成长的文艺片。跳脱出性喜剧的框架,剔除不少低俗笑点,比第一部有深度不少,看完心里“梗住梗住”。(我看的是粤语版,这种感觉我只能用粤语表达)
这一部,波仔变成熟了,外表和心理,连声音都变了,旁白变成刘青云。延续着第一部的设定,讲述的是三年后的故事,波仔与婷婷终于走在一起,可波仔在一次校外活动中认识港大中文系女生陈坚,并偷偷展开对她的追求,用现在的话来说,陈坚是个文艺女青年,被波仔称“火星人”,而波仔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down-to-earth。
陈坚爱看的是村上春树,夏目漱石,小津安二郎和《号外》,爱听的是Nat King Cole,而波仔这个普通青年也学人家装逼,闹出不少笑话。其实纵观三部曲,波仔就是个御姐控,迷恋的都是“比佢高,学识比佢多小小既女性”。
他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能受到她的青睐,直到她告诉他,她只是想和一个平凡的人在一起看看合不合得来...结尾陈坚给他做了个火星人道别的手势....
“一生人总有一日,你会突然间发觉自己长大,同你嘅童年讲声拜拜,变得成熟,我嗰日先知道,男女分手唔一定要落雨,要喊,要嗌交,互相伤害。咁就叫做成熟,唔知好定唔好。总之,成熟就系咁。”
“我以后都冇见过佢...除咗一次国际电影节,佢同一个填词人一齐出现。每年嘅香港小姐选举,我都特别留意,我揸住张娱乐版逐幅相逐幅相咁睇,总系觉得冇一个靓得过佢,但系又偏偏见唔到佢幅相。我呢个平凡嘅地球人,一生中唯一嘅一次星空奇遇,就咁结束咗。好多年之后,我帮一个广告写标题,用一句说话总结同陈坚嘅关系,‘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可能你已经听过。 ”
对照第一集的‘怕妈妈到学校兼职让他很丢脸’‘和妹妹抢厕所而争吵’,他变得成熟了,开始关心妈妈、开始倾听妹妹的心事,然后语心长的说了一句:“原来我一个唔小心,就错过咗阿妹嘅成长…”
而波仔在父亲急病住院时说“我以为只有女朋友才会对我说分手,原来阿爸都会…”波仔才开始懂得他的伟大。他不继续踢球是因为自己的出生。
“原来我阿爸并唔系冇成就,佢最大嘅成就,就系我!”
而波仔和婷婷分分合合最后终于一起了,看似是个HAPPY ENDING。
到了影片的尾声,一把声音却告诉你,八年后,婷婷去了加拿大,离了婚,带了她的女儿回香港。波仔到机场接她 -- 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太太。话毕,电影结束。
主题曲依旧是那首大爱的《first of may》“Now we are tall, and Christmas trees are small”
《记得香蕉成熟时2:初恋情人》影评(四):06/07/09
既然《蜜桃成熟时》是一系列三级片,不好此道的人或者只会对另一系列《香蕉成熟时》的存在抱以一笑了。但那可是如我一样的误解了创作者的诚意。香蕉作怎样的理解就请发挥阁下的纯洁细胞,但《记得……香蕉成熟时》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谈成长的例子。
作为大众化的青春喜剧,大量的画外音似乎告知划清界限的手法之别原来只不过是另一派人物哄抬自己的笑谈。是谁说“这个电影会有画外音,其他工作人员就会freak out"的? 此处画外音不单多,而且极尽兜转和凡人理学的能事,不见野心,只是有话要说。
其实,《记得……香蕉成熟时》可以认作是人肉版的麦兜故事。我是半路才在电视上开始看,那时,杨醒波(Bobby)的老豆(曾志伟饰)在席间大吹他是香港足球元老,Bobby冷眼旁观,心想其父只会提当年勇,既然这么威又为何轻易退出……“想回到过去,活在过去”的心态,不难让人联想起麦炳。
虽然不少时间都放在感情成长的问题上,但不可忽略的是亲情也在成长的部分。两者交错,娓娓道来的凡人感悟也是很发人深省的。“我原来以为只有女朋友才会讲分手,原来,老豆都会……”(bobby在老豆突然爆血管入院之际说了这样的话)不像《伊砂贝拉》,“每个人都在赌能不能活到明天”那过分的腔调,《记》不过想跟你说,成长的过程已经够艰难,但成长的结局你更需要勇气去面对。
除了父子还有母子,Bobby同婷婷第25次分手之后,竟然身边有个这样体贴的老母劝解,看得人just羡慕。
Well,提到第25次分手,可能那时的创造已经刮起了数字风,电影里还有大量如此夸张不过好在无伤大雅的数字。无独有偶,里面也搬了村上出来惹笑:
“你最近看什么书?有没听过村上春树?佢嘅野都几modern嘎”
“没阿,最近我睇老夫子”
“老夫子?都几post-modern嘎播”
看老夫子的,是里面的陈坚(童爱玲),bobby口中的火星人,说她怪,性情中人而已。艺文界活跃之麒麟,上通国外大导,下通本地band仔,小津电影,jazz唱片,madonna回信,Woody Allen,Bob Dylan海报于其中,耳机不离身,若干年后和填词人来往出入,说怪不怪。她的出现只是一个符号,亦如出现的种种大牌艺文人物事物亦不过是一串符号,从中必然埋伏了创作者的自身经历。她和阿chi,和阿波仔的交往,其实都同样的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怪人之怪,不过在于情感的更纤细分布,更在不可思议之处自圆其说。于是她和bobby的交往是为了促成一场火星人和地球人的艳/奇遇,是Bobby对现实里生理和智性方面成熟在先的女性之fantasy的栽种养分,亦是某种对美好世外的向往但终归得接受自己down to the earth命运的沉沉痛感。
独白是过去时,画面是进行时,当我们仍能见到曾志伟在生龙活虎,一把声音却告诉你他已经在那一刻的两年后过了身。当叙事从缓慢的过日子突然变成快进,影像作为记录过去的特质就成为情绪的主导。像在里面饰演自己的张国荣,也就是为小人物们坐立的一个时代的坐标。当然小人物也并不只能为巨星左右,原来Leslie在《英雄本色》里放弃饰演“唔0岩佢嘅Mark哥”,是“听了Bobby的话”。
我是在严肃检讨,不是嬉皮笑脸。我发现自己最近的生活和情绪都飘飘悠悠地,浮躁得很。而当我在某个下午如获至宝地down到了这部慕名已久的片子——《记得香蕉成熟时II》时,我终于决心down下心情认真看慢慢体会。当天,我看了一遍;接下来的第二天,我不是在无所事事,而是在思考;接下来的第三天,我按捺不住再看了一遍。若非后来机子跟我心有灵犀地down掉,或许我还会多看几遍。
由于经常自诩承接了70年代和80年代两代记忆,当发现一部片子直击HK的80年代,我总忍不住自己美滋滋地贴上去,然后试图在影片的边边角角中找寻自己七七八八散落四周的记忆。比如,影片一开始,那一片茫茫的绿色海洋,绿的迷蒙了眼眶。咩话?《阿飞正传》?梗系晤系啦,画外音说,这是1985年屯门电影节试验电影比赛第二名的作品,片名叫《后现代的性生活》,导演是这片的主人公:杨醒波小朋友。
杨小朋友说,那年夺得第一名的影片叫做《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的心仍是奇怪地漆黑一片但还是感觉得到你的油头粉面》,导演是大家都好熟悉的王晶。这么有性格的片名,实在让人心痒的很。不由得痛心疾首地想起上周五自己的惨痛经历,似乎很适合套上这格式来拍一部短片,片名就叫:《在这个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傍晚即使没有未来没有希望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冲往北方翎子的方向》。点嘛?ling同学,有冇少少感动呀?
制作特辑居然在电影之前啊,记得有部片不是加在后面的嘛?马伟豪的嘴好有特点,是属于典型的某一类,一时想不出和谁比较像D~ 还有那位叫做毛毛的好朋友,总让我想起,啊那位毛毛,哈哈~ 杨小朋友的扮演者邓一君小朋友长的像只小白兔一样乱可爱地,整齐的板牙,一双眼睛亮晶晶,说话声音好好听,小小年纪就懂沟女啦,哈哈~ 我好喜欢他挺直腰板小大人一般告诉人家他的英文名叫做Valentino的样子,我那个颇有法国风味的nicole,却ms只在口语课上用过~
画外音,配的音乐,都好妥帖。这部片的音乐又是许愿弄的,而粤语版本画外音的把声是刘青云,情绪又贴切又平稳:“为了表现有风度,约了7点半,我就提前了少少到~”画面切换,杨小朋友的手表表针指向4点35~ 我噗哧一下乐出来,这就是杨小朋友的某次约会,极有feel啊~ 而国语版的配音,据说是给星爷配音的那位,可惜啊,俺没听过耶~
那些经历都似曾相识:谈乱爱啦,打球啦,分手啦,嗌交(吵架)啦~ 拖手仔三周年纪念,kiss两周年纪念,除不到你个扣两个礼拜纪念,第一次吵架吵到我哭我踩你左脚踩到你喊救命六周年纪念~ 天~啊~ 这些鸡毛蒜皮的纪念日我也曾经专门纪念过,8过是和一个好好的女朋友,无关kiss有关嗌交,嘻嘻,Vivian侬还记得不?
和大过自己、懂得比自己多的女孩子乱爱,真是有意思又有压力的事情,可以一直仰视、一直做梦,可惜我没经历过。我只跟大过自己的男孩子谈过一次乱爱,也就是我现在的BF将来的LG。好像很冇面嘎,系咩?杨小朋友问他中意的女孩给他咩评语,那女孩想了想说:我觉得你个人好Down to earth哦~ 哇哈哈,可耐的杨小朋友假装心照地接话到:我都觉得我down down地~ 嘿嘿,而他形容那个女孩子像个外星人一样完全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做什么,看到这儿我脑子里没来由地响起那叮叮咚咚的熟悉旋律:飞机的你,动人而貌美,像火山口喷热气~ 好像满合适的样子~
小敦三十郎,小春四十郎,小津安二郎,不懂装懂的绕口令一组~ 《King Kong》,《Star Trek》,曹雪芹,夏目漱石,“呢排都好modern嘅”村上春树,《号外》杂志~ 这些ms 80年代流行的作家和电影人,8过对我来说就超前了少少,因为除了《红楼梦》之外,我是直到大学才懂看日本电影读日本书,包括village up spring tree。后来总看见一位日语系的朋友手捧原版的村上小书看的津津有味,我喜欢那竖版排列的风格和细腻干净的印刷,但看到满眼的日本字我就打消了借来细看的念头,真是一个字都看不懂~
at King Cole,Louis Armstrong,Madonna,Bee Gees的《FIRST OF MAY》,林子祥的《分分钟需要你》,《The One You Love》,那个年代流行的音乐,也不过如此吧。啊对应该还有Beatles,和那首经典的Let it be。自从买了《The One》那张精选之后,我曾日听夜听反复听他们的歌。其实我更喜欢Hey Jude或者Yellow Submarine,纯粹个人喜好。记得某次毕业生晚会上,有毕业生曾夹band唱过Hey Jude,那个主唱还曾撞倒我刚刚按顺序摆放整齐的伴奏带。多少年前的事了,还是一次又一次固执地想起来。其实说到Let it be,最难忘的当是中学时代某个放学后的下午,有个男孩送我回家。半路他要我在路边停下,给我轻轻唱起这歌:Let it be,Let it be,Let it be,Let it be,There will be an answer,Let it be~ 唱的很好听。他很bright很active很喜欢运动也有很多朋友。可是我始终不懂,既然可以let it be,他又何苦唱歌给我。其实当时的我只是认认真真听着他唱歌,并没什么叛逆的念头,然后,没有然后。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初中同学,那时候她父母闹离婚,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事,她很不开心,会时常找我聊天和开解,渐渐地,两个人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要好的不能再要好的朋友。因为要好,所以更容易受伤害。其实离婚这件事,小孩子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在他们觉得离婚无非是爸爸或妈妈中意其他人的时候,父母却说因为性格不合而要分手;当小孩子总算学会“性格不合”这四字借口,他们又有可能是其中一位变心,至于心又给了谁,就完全不知所踪~
片里有哥哥客串两处:一是他在录音棚帮《圣诞快乐》配音时,顺手拿走曾志伟的一支笔,吭吭~ 把他描述的好像一个贪便宜的家伙似的~ 好在曾sir识大体,谆谆教导不服气的杨小朋友:“人家张国荣是大明星来嘎,拍一部戏一百几十万,唱一首歌一万多,怎么会看上那支笔~” 二是后来曾sir生病住院,哥拿了好大一把花去探望,不但归还了笔澄清了误会,还不顾作者是票房毒药导演是新手等种种不利因素,做出了接拍某黑社会影片的重大决定:镜头摇至剧本封面——《英雄本色》~ 我突然想笑,又觉得鼻子酸溜溜的~
片子的最后,所有人都一不小心长大~ 淡淡的叙事语气,一如成长的过程,那么浅淡,那么平静~ 原来,那些日子,我们都曾经过~ 原来,我的80年代,还在记忆中剩下这么多,这么鲜活~
《记得香蕉成熟时2:初恋情人》影评(六):《记得香蕉成熟时Ⅱ初恋情人》:跟童年说一声再见
记得香蕉成熟时II初恋情人(Over the Rainbow Under the Skirt;1994年出品;导演:马伟豪;主演:邓一君、童爱玲)
我买完这部电影的影碟之后,很长时间都打不起精神去看,直觉是一部粗制滥造的搞笑片。直到有一天实在无聊,才终于拿出来播放。
第一个镜头是雾气中莽苍的大森林。
长时间雾气中莽苍的大森林。
静寂无声。
过了许久,画外音开始说:
“无聊吧。可是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画面,这个画面是我杨醒波第一部电影作品,在一九八五年屯门电影节实验电影比赛,我凭这部作品拿了第二名,片名是:后现代的性生活。得第一名的电影叫做: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的心仍是奇怪地漆黑一片但还是感觉得到你的油头粉面。导演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晶。”
我忍不住就开始笑了,不仅是因为台词的有趣,还因为意外地发现这个声音竟是石斑喻的,登时感觉电影充满了周星驰味。而更加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电影一旦看了进去,竟是越往后看越精彩,精彩得使我对自编自导的马伟豪先生充满敬佩,也就明白了张国荣为什么如此欣赏这位年轻导演,爽快地同意客串此片,不收分文。
影片主演邓一君对这次合作的感想是“受宠若惊”、“获益良多”:“金像奖颁奖礼之夜,张国荣主动过来跟我打招呼,跟我说迟些会有机会合作,因为他会为《记得香蕉成熟时续集》客串。……以前总以为他是高高在上,但接触过后,觉得他平易近人,是位好好先生。……他教我很多,分析现时影圈走势,解释现时演绎方式潮流以自然为主,又提点我拍首集时太多惊惶失措表情,他说续集所描述的,已开始大个仔,应该淡定一些,经过他的教路,我自问是有进步。”记者问他可想有张国荣的成就,他说:“我不敢想,但从旁观察,见到他工作时的认真态度,倒是我一定要学的。……他还与我交换了联络电话,但我不敢主动找他,因为知他近期忙于拍片,而他这样忙仍肯抽时间替这部电影客串,可以看出他对电影的诚意,是个绝对投入的艺人。”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少年人成长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八四年(电影的美工做得很周到,到处都贴着陈百强和林子祥的海报),主线说的是十八岁的高二男生波仔,和女友婷婷恋爱,分手,对大学生陈坚发生了感情,恋爱,又分手;同时讲述了这个少年对老爸由轻视到后来的尊重;讲述了他与家人的爱,对妹妹的疼惜,与友人的亲密……气氛轻松,温情,充满趣味,带着淡淡的伤感。片子的配乐非常动人,是许愿作的。画外音很多,台词写得极好,有许多佳句如“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失败的男人”,“在我成长的同时,我忽略了我的妹妹,杨丽球小姐,她已经与我一起长大”……我这么列举出来大家还不会觉得有多好,让电影中的声音演绎出来效果又不同。粤语版的画外配音是刘青云,声音沧桑而充满韵味,以前只知道他演技好,没想到他的声音也具有这样丰富的表现力。国语版的画外音呢,也使我第一次发觉石斑喻的配音工夫如此老练,他绝不是只会配“哈——哈——哈哈”的夸张语调,幽默,平实,感伤,样样来得,而且有张有弛,不露痕迹,是一个真正的高手,为电影增色很多。
片尾演职员表的第一条,大字打着:“鸣谢:张国荣扮演张国荣”。拍戏时记者探班,问张国荣为何同意客串,他笑:“是扮演十年前的张国荣啊!还有谁比我更像啊?”当时我想象,不但没人比他更像,而且一定像到不能再像,还有谁像他那样十年如一日地长着一副年轻的面孔呢?但是看了电影我很失望,原来是不像的,我们仍然很容易地认出这个张国荣绝不是二十八岁的张国荣,因为虽然三十八岁的张国荣长得像一般人的二十八岁,但是二十八岁的那个张国荣长得就像一般人的十八岁。
片中他出现了两处,主要作用是让波仔认识到自己老爸的价值。波爸由曾志伟扮演,在片中是一位配音导演,事业上乏善足陈,在家里只会回顾光荣历史:“我和谭咏麟一起在明星队踢过球的啊!是我带他入行的!后来他觉得自己踢球不行,改去唱歌啦……阿伦的儿子,就是藏起来不想让人知道的那个,还没念完书就想结婚啊!……”波仔一直不太看得起老爸,认为老爸很窝囊,“除了回忆同做大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成就了。”
电影五十分钟时,波仔去配音间旁观老爸工作,遇见了当时二十八岁的张国荣,在和导演高志森为《圣诞快乐》配音。——拍摄用的这个配音间真的就是1984年他们配《圣诞快乐》的那个配音间,甚至张国荣和高志森坐的都是原来的位置。起先我奇怪为什么没有见到李丽珍出现,看了报道才知道《圣诞快乐》里的李丽珍并不是原声,是如今张国荣身边坐的那个叫小兰的人代配的。片中演绎的是张国荣和李丽珍在房间门口接吻那段:“你吻我一下,我也回吻你一下。”“过球!吻完了,再见!”“啊,你隔着球吻啊?”“不行啦,我老爸可能在后面看着我呢。”“你老爸?当他没有啦。嗯?”……台下的张国荣一边配音一边做开心快活状。高志森对波爸说:“喂,领班,行不行啊?”波爸想了想,说:“我觉得……感情呢,差了少少。”张国荣笑道:“那该怎样?”高志森也说:“我这部戏是搞笑啊,什么感情啊?”波仔在一旁看着,忿忿的画外音:“反驳啊,你是专业人士啊。”但是波爸只是说:“是么。搞笑戏就行了,我觉得很好。OK啦,下一段,下一段啦。”于是高志森对张国荣讲:“跟着从这个地方讲起。这个呢就是,李丽珍你想吻他,谁知老麦的头忽然伸出来,你就吻到他的光头上去啦。等一下呢,要吻得噱地一声,要好响啊。”看剧本的张国荣伸手向波爸:“借支笔给我下。”边划标记边愁眉苦脸地问高志森:“怎么个噱法呢?”“就是噱啦。”张国荣向着麦克:“噱!这样?”高志森笑道:“你自己看着办啦!谁知道你怎么噱?”张国荣也笑,顺手把波爸的钢笔——是波仔送给波爸的生日礼物——塞进了裤袋。波爸看在眼里,没有做声。波仔受不住了,郁闷地离开了录音室。
回家的路上,波仔问波爸:“为什么不把笔要回来?”“什么?”“那支笔啊!我和丽球买了送给你的。我看到他顺手装进袋啦。”波爸笑着:“啊,人家张国荣呢,是大明星来着,拍部戏就是一百几十万啊,唱支歌就是一万几千,怎么会喜欢我这支笔呢?我想可能是,大家做得太专心,所以忘了吧。我看这样好啦,明天我去要回来,OK?”波仔很不高兴地看着他:“如果他忘了带呢?”波爸也不高兴了:“哎,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呢?要不要报警抓人呢?”波仔忿忿而去,波爸闷闷地在后边跟着。
随着剧情的深入进展,波仔渐渐理解了亲情和友情的价值,不再盲目看低老爸,在波爸忽发脑出血住院时,珍惜地陪着他,父子俩在病房里说笑着讲家乡话。这时候门口有人喊:“死肥仔,你还没死啊?”一个人笑着进来,抱着大束鲜花,是张国荣。这个张国荣就更不象二十八岁了,他还梳着《锦绣前程》里那个中分瓦片头,穿米黄高领衫与深灰色西装,白色长裤,这哪是他年轻时的扮相呢?二十八岁的他还是穿红着绿的年代呢。……波爸笑道:“怎么能死,我还去音间跟你耗呢!”张国荣大笑:“阴间啦!”波爸又说:“告诉你不要买花啦,折现就可以了嘛。”“折现你现在能用吗?”……旁边的护士们惊喜地交头接耳:“LESLIE啊,去找他签名啊!”“LESLIE,你可不可以帮我签个名?”张国荣接过纸笔,说:“可以。喂,你们要对他好点,没有他我部部戏都变哑仔啊。”护士问:“为什么?”波爸插话道:“为什么?他拍完戏我教他配音的。”签名的张国荣拿着笔看:“这支笔没色。”波爸笑道:“笔没吃药?”张国荣伸手入袋掏出一支笔来签,正是先前拿波爸那支。一旁的波仔眼睛登时放亮,画外音道:“爸爸,人赃并获,报警抓他!等他名誉扫地!”这时候波爸说:“这支笔好象是我的啊,荣少。本来我是想送给你的,问题是那是我儿子送我的生日礼物,我是想拿来陪葬的啦。”张国荣眨眨眼:“但是,这支笔根本不是你的。”波爸吃一吓:“啊?”“我太钟意你那支笔,所以我专门去买多支嘛。”伸手入袋又掏出一支:“这一支是你的啦。”波爸接过来,对波仔笑道:“是吧,我都说你偶像不是那样的人吧!”……此段公案在开心的笑声中了结,波爸在波仔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
接下来张国荣问波爸:“喂,我给你看的剧本呢?”波爸从床头柜里掏出来:“真是,住医院十个剧本都看完了,何况你的……好剧本啊。”张国荣问:“好?”“好啊。”张国荣很不放心:“喂,是讲黑社会的,而且跟我合作的一个一个加上我自己都是票房毒药啊。”“导演好,导演好啊。”“只看过他一部戏曲片啦。”“可能他拍黑社会片会拍得很浪漫说不定啊。”“是吗?”“咳,你不信我,你要信后生仔,你给他看看。”张国荣将剧本递给波仔:“你会看剧本吗?”坐下来剥香蕉给波爸吃。波仔高兴地接过剧本来看。他的画外音说:“这个剧本是讲兄弟情,”——我们看到剧本封面的大字:“英雄本色;监制:徐克;导演:吴宇森”——“所以我劝LESLIE,千万不要做那个无厘头的配角小马哥,结果他还真听话。”国语版此处加了一句:“没想到倒是让周润发一炮而红!”
电影演到这里,波仔和波爸已经达成了完全的默契,没有张国荣什么事了,他也就没再出现过。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还想继续介绍这部电影,忍不住啰啰唆唆地把整个结尾的台词都打了下来,因为实在是太感动了。这是一段长长的画外音交代,配着悠扬的音乐和开心的画面,石斑喻的声音平平淡淡的,听起来毫不在乎,只在细微之处有不易察觉的伤感。
“……人的一生,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会猛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长大,成熟了,要跟童年说一声再见。那一天我才知道,男女分手,其实不一定要下雨,不一定要哭,要吼,互相伤害。这就叫做成熟吧,不晓得好不好。总而言之,成熟就是这样。从此以后没有再见过她,除了有次在国际电影节,她跟一个很有名的编剧一起出现。每年香港小姐选举,我都特别留意,我拿着娱乐版的照片一张一张地找,总觉得没有一个比她漂亮,但是又偏偏没有她的照片。我这个平凡的地球人,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太空奇遇,就这么结束了。好多年以后,我帮一个广告写文案,用一句话总结与陈坚的关系,‘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可能你有点印象吧。
就是那年的秋天,跑马地要拆房子,政府给了点赔偿金,我们就搬到太古城去住了。后来偶尔我还会回到街口的那家冰店去坐一坐,或者去找毛毛。毛毛在三年之后就到英国去读法律。他现在是一个很成功很红的律师。丽球很快有了新的男朋友,可是口味依然没变。后来还上理工学院学设计,可是毕不了业。她嫁了个电视台的监制之后就再也没有找工作了,她下定决心要做人家的妈咪。老妈三十八岁开始了自己的事业,现在在尖沙咀有家店面收房租,还开了家贸易公司,叫做巨廷,是老爸的名字。老妈说要用来纪念老爸的,因为老爸在两年后就过世了。婷婷高中毕业后就到加拿大去念经济,我们约定了每一天都要想念对方,还要每个礼拜通一次信。八年之后她终于回到香港。我专程到机场去接机。她刚刚才离婚。婷婷说米歇尔长得很可爱,我很开心。米歇尔是我八个月大的女儿。陪我到机场去接机的,还有米歇尔的妈咪,玛丽,我太太。”
定格,全家人快活的合影。全剧终。
(文:的灰 此为初稿)地址:http://i.mtime.com/leslie1022912/blog/15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