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午后的遗言》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午后的遗言》经典影评10篇

2018-10-04 02:2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午后的遗言》经典影评10篇

  《午后的遗言》是一部由新藤兼人执导,杉村春子 / 乙羽信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午后的遗言》影评(一):看完了《午后的遗言》

  平静中蕴藏着起伏,穿插的两组人物故事又是各有趣味——一个先喜后悲,一个先由激烈化为平和。不得不佩服新藤兼人的功利

  应该是适宜老人感叹人生的电影,虽然现在体味有些早,但看到两位老人面大海挥别,仍然感动

  《午后的遗言》影评(二):死亡只是为自己宿命划上一个休止符

  自然的,这四位老人里头,亦有让人惊艳的那一种,譬如朝雾镜子饰演的老女伶美登江,她因罹患老年痴呆而终日摆着一张麻木的脸,然而麻木隐约浮涌着一股薄愁,那是为一去不返美好时光哀悼,更是要与世绝别前在心里偷偷呤唱的一曲无悔挽歌,那双纯洁的眼,那副温润的颧骨,流露她昔日的丰腴娇艳。如今她依旧面容素净言行无邪,与丈夫藤八郎举案齐眉头,只是这两个人自觉已经活够了,该爱的人爱了,该演的戏演了,该享用的美食也享了,于是回到家乡远远站在田埂上望一眼,便得了圆满。死亡突然不再是逃避抑或控诉,只是为自己的宿命划上一个休止符。

  《午后的遗言》影评(三):导演

  导演新藤兼人拍摄本片当年已有83岁高龄。他开始注视对人的衰老与死亡的探索,他认为人类试图在固执地抗拒着肉体的衰老,但是这种欲望是应该与顽强地活着相结合的。他在看了一部一对老夫妇双双投水自杀纪实片后得到启发,想拍一部关于如何对待衰老与死亡的影片。83岁的新藤和普通人心理一样,过了80岁以后他感到孤寂,觉得和他交往的人不如以前多了,自己的体力脑力也不如从前了,但是他认为人生和戏剧是一样的,有开始、发展冲突和结尾,人生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新藤认为人到了80岁以后,如果还能活着就得工作。于是,新藤凭着他一贯的正直的为人、敏捷思维惊人的工作速度,写出了《午后的遗书》,他是善于把偶尔产生的某种愿望深刻表现作品之中的。

  《午后的遗言》影评(四):裸女瀑布蜻蜓青叶。

  树林小屋风景不错

  老女人嘴唇小小的。

  裸女瀑布。蜻蜓青叶。

  老年痴呆后像个小孩,对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充满兴趣,却勇敢抢逃犯的枪。

  “你看着我,但你认不出我”

  持盾抓逃犯的警察

  老太太领赏一万日元时吻了警官头头一下。老女人抽烟镜头

  她告诉好朋友说“你老公是我女儿的生父”,并坚决认为他和她不是肮脏关系,而是有爱的。

  女儿婚礼上好淫荡的传统jj舞。“插入,插入,尽管插”

  日本传统白色T字裤。

  一部追寻老人死亡前踪迹的电影。年轻人青春活力结婚老年人故去

  夫妻俩本来从乡下到东京发展,老了想回乡下,发现不能了,因为跟乡下人已经很陌生了。

  木门推拉窗不错。

  老夫妇自杀,那个老头谋杀妻子嫌疑,然后自杀。但大家觉得都能够接受

  《午后的遗言》影评(五):生之欲

  暮年的新藤兼人拍了《午后的遗言》,几个迟暮老人的生活状况,他们中的一对夫妻相伴终生,因妻子晚年患了痴呆症而无意继续人生,俩人相搀扶走下深海自尽。镜头下的蓝色海洋是平静的,祥和姿态若人亲近,仿佛被它吞噬是迷人归宿。很难去驳斥这种消极生命观,因为它确实很美好,在它看来,死亡不是痛苦的事。

  影片没有交代老人是否有子女,导演没让下一代参与进来,而纯粹描绘老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即使有青年人出现,也只是呈现青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的沟壑,如对老年人犯罪的逃狱犯人,再比如偷情而生下的下一代,似乎不可能发生交集的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伦常,看不到伦常下的供养孝道。可以理解那对老年夫妻的殉情。

  很多日本大师级别的导演很轻松就可以把生死处理得风轻云淡,黑泽明的《生之欲》,今村昌平的《木酋山节考》,小津的《东京物语》,这些作品中的生死交替都以一种自然的眼光来注视,如欣赏落叶凋零的景致,欣赏樱花的短瞬绚烂

  《午后的遗言》影评(六):遗书

  其实没看过这部电影,对其中的内容也不是很有兴趣,只是,想找一个途径,今天脑子神经了,因为我想写遗书,真的,但是不是马上就执行的那种。

  写遗书的人一般都是即将面对死亡的人,要么大病缠身,要么厌世忌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都不能算是一个该写遗书的人。其实也很讨厌遗书这个名字,好像真要怎么样似的。只不过觉得,死亡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左右的事情,也许下一秒生命就会戛然而止。所以,我想我有必要在每一秒前的一段时间里写点什么,做点准备,好让猛然间知道我的死讯的人不至于忙手忙脚的不只所措。

  我想,首先我觉得生命其实很神奇,因此我相信生命不是进化出来的,而是有一个神创造的。这个神必然仁慈的,因为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事情。但是总有个魔鬼,到处给我们捣乱。我想与其被动的接受死亡,不如自己主动一点,还能给自己一个选择权利,所以,我愿意以自主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爱惜生命,是创造我们的神给我们的一个规定,如同一件交给我们保管的珍宝,不属于我们自己但可以有我们支配,只是我们没有权利把生命毁坏。但是魔鬼却在一边不断地唠叨……妈的,魔鬼,你滚远点。我决定结束生命,但是我依然相信神会战胜魔鬼。我抛弃了神的恩赐,并且不奢望他会原谅我,那末毁灭我吧。但是真的不是神抛弃了我,因为直道现在,我还是能受到神对我的拯救上帝啊,对不起,我只是想休息一下,因为我累了……我是个不值得拯救的人,但是我永远不会把我自己卖给魔鬼。我带着对你的信仰结束,直到我被你遗忘的那一天,真的。

  如果有一天,人们收到了我的死讯,求你们别吃惊,我只是在你们前面完成了一个步骤而已,就像一起等公车,只不过这一次我“幸运”的先走了一步而已。没必要痛苦和快乐,就像听到菜市场里的茄子涨价的消息一样对待这件事情吧,因为你们终会遗忘,终会走我一样的路。

  如果可以的话,请你们对我留下的那具肉体作一下无害化的处理,烧掉或者怎么样都无所谓,只是要尽快。或者,哪一天在一个你们很难达到的地方,那就算了吧,我想大自然的处理能力应该更强大一些。这是神已经创造过的。

  如果你们中间真的有人总是对这样一个事实念念不忘的话,那就尽力忘记,该说的和我能在这一刻想到的话我都说得很清楚了,忘记我,过自己的生活,相信神,相信神创造了你们……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期待西藏之行,那里其实是个好地方……

  《午后的遗言》影评(七):老瓶装烈酒

  虽然是一部讲述老年人的电影,但并不暮气沉沉,相反有着很积极基调

  一、关于影片的世界观

  黄子华说过,“年轻人面临一个飞速变化世界,而老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怎么变过。”这正是电影一开始呈现的世界,因为世俗观念倾向要求,当一个人阅历丰富了,会逐渐进入一种波澜不惊状态。因此女演员森本蓉子明明是逃避繁重的工作,却要端着“深山静修”的架子,明明更喜欢橙汁,却做出返璞归真山泉的姿态;丰子明明是蓉子的小三,却要恭恭敬敬地尽好管家义务是的,都老了,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还想啥呢?

  所以作为对比片子穿插了丰子女儿裸泳、在车上为了蝮蛇打架的场景。年轻人对老一辈很恭敬,但内心对这种暮气沉沉的套路抵触的,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喜爱事物,哪怕离经叛道

  但是登美江夫妇的到来却颠覆了蓉子和丰子的世界观。患上了痴呆症的登美江成为了全片幸福的老人,她没有自我约束的框框,想吃就吃,沉浸在过去的幸福记忆中,每天要求丈夫配合表演,看到坏人持枪就冲上去制止,看到犯人被打又替他求情,领了奖金高兴地亲警察局长一下。而爱她的丈夫也毫无怨言地配合着,以此为乐。甚至最后两人的自杀,在记者口中是“殉情”——并不是因为生活困苦,而是为了不让自己老得忘了彼此,而主动选择让气球升天,甚至有种勇敢的成分

  在登美江的感染下,丰子和蓉子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改变,她们肆无忌惮地在丛林里高歌,作为小三的蓉子主动跟丰子摊牌十几年前的情事,两人做着年轻的情敌才有的争风吃醋的事情。吃醋不见得好事,但这是心底的爱苏醒的表现,两人最终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蓉子明白了自己最重要的还是演艺生涯,在摄影机前主动展露了笑容

  我认为新藤兼人在告诉大家,在友好对待这个世界的前提下,做爱做的事,无论年纪多大,这才是生活应有的样子

  二、关于摄影角度

  片子一开始以略为仰拍的角度对着一众老年人,后来逐渐转为俯拍,说明童心回归了。特别是犯人闯入别墅那一段,与其说是劫持,不如说是一场游戏,拍得很有童趣

  三、关于石头象征

  这一点我有点疑惑,从村子里未婚男性举石头求偶,以及蓉子对石头很珍惜情节看,我认为石头是个体对性与爱的力量向往的象征,这似乎是导演推崇的价值观。那场超现实的婚礼,我认为也是想说,生命的价值,源自于对性和爱的追求。但最后为什么要让丰子把蓉子珍爱的石头抛到水里呢?难道是爱情不可分享和替代的意思

  总之,《午后的遗言》讲的是老年人的故事,不失日影的含蓄,却有着积极的内核。95年影片独有的光影也给人时光倒流的回味。要说哪里让人有点不舒服,毕竟老人双双殉情,还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或者全片在蓉子和丰子到达那片海滩时戛然而止,就可以了。

  《午后的遗言》影评(八):我为寻死而来

  《午后的遗言》讲的是“寻死”这件事,年轻人寻死那是冲动,老年人则不然,可能更多的是有“活够了”的意味在里面。所以片中第一封遗书里,写的是“就活到这儿吧”,第二封则是“承蒙关照”,干脆利落言简意赅。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有些羡慕起鸡皮鹤发的老人,他们平和、沉重举手投足总透出淡淡的倦意,仿佛喝一杯茶都要摆正姿态,慢条斯理,把时间拖得缓一些,再缓一些……

  所以我是如此喜欢片中那四个老人,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换在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身上也使得,却是会完全变更格调的;试想想看,倘若是年轻人勇斗逃犯,年轻人的丈夫与家中女佣偷情还诞下私生女,年轻夫妇双双跳海殉情,那么这一碗清淡恬和的死亡鸡汤就得不小心酿成烈酒,喝得下却吃不消。所幸这些事情都是老年人在经历,于是让你看到了生活这枚“硬币”的反面,资深女优森本蓉子得知服侍她三十多年的老仆与丈夫曾暗结珠胎,她起先确也是生气的,只是那种气里都带了许多的宽容豁达,翘起嘴巴咕咙几句,再说些吃醋的狠话,随后便很快放下,因看看自己再看看那“狐狸精”,均是槁颜枯爪,无半丝魅惑力,该发的火,该泄的愤都已在风华正茂那会子经历过,如今再要纠缠于这些,实在有心无力。所以荣子后来这样跟丰子讲:“我丈夫的出轨对象是你,实在是太好了!”

  自然的,这四位老人里头,亦有让人惊艳的那一种,譬如朝雾镜子饰演的老女伶美登江,她因罹患老年痴呆而终日摆着一张麻木的脸,然而麻木隐约浮涌着一股薄愁,那是为一去不返的美好时光哀悼,更是要与世绝别前在心里偷偷呤唱的一曲无悔挽歌,那双纯洁的眼,那副温的颧骨,流露她昔日的丰腴娇艳。如今她依旧面容素净,言行无邪,与丈夫藤八郎举案齐眉头,只是这两个人都自觉已经活够了,该爱的人爱了,该演的戏演了,该享用的美食也享了,于是回到家乡远远站在田埂上望一眼,便得了圆满。死亡突然不再是逃避抑或控诉,只是为自己的宿命划上一个休止符。

  蓉子与情敌丰子坐在夏日午后的廊檐下,对住后院那一片蝴蝶兰不由感慨,丰子抱怨蓉子对表演事业太过痴迷,导致丈夫移情,她甚至坚信自己与那十年前去逝的男人之间是有真爱的;蓉子无力反驳,只得在苦笑中释怀,因终有一日她会去到那男人的世界里找他问个明白。

  相信诸多人看过末尾那段寻找自杀者生前最后的足迹的戏时,都会对死亡产生一种特殊情愫,原来死果真是可以这般从容甜美的?安顿好后事,住最好的旅馆,杜绝任何给旁人造成“残酷”之错觉举动,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去了。与这些安袒从容的老人不同的,是丰子的女儿明美及其新婚丈夫,年轻人对世界怀有强烈的探索欲,他们相信有生之年还有太多奇迹需要见证,于是兴致勃勃地出发了。而活过、见证过奇迹与悲剧的老人们,却是冷眼旁观,知道早晚这些激情岁月会作为“活够了”的一项证据存在

  有了这样的电影,这样的遗言,于是发现,寻找死亡原来也是可以踏着轻快舞步,愈走愈甜蜜的。

  《午后的遗言》影评(九):《午后的遗言状》:不知生,焉知死?

  《午后的遗言状》:不知生,焉知死?

  导 演:(日本)新藤兼人

  作者:川江耗子

  作者博客:http://chuanjiangrat.tianya.cn

  大兵卫临死时留在棺材遗书上的大石头引出一个谜。他的孙子猜测它是留给别人帮他钉棺材的。这种猜测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大兵卫是自杀的,活到83岁的他猛然醒悟到百年之后依然无法逃脱死亡的归宿,他留下“就活到这儿吧”的遗言躺进了为自己准备的结实的棺材里面。一生沉溺于演戏的森本蓉子受到他的影响,看重了她的避暑山庄附近河边的一块石头,她把它储藏在自己的房间里,交待佣人丰子说她希望模仿大兵卫一样留给别人来帮她打进棺材的钉子。对于蓉子来说,丈夫已经去世,没有留下子息,死后的寂寞和恐惧让她寄托于石头来帮助她钉牢肉身的庇护所。

  我们对大兵卫死后不愿给别人留下太大的麻烦的想法持以敬佩态度,举手之劳也是对生者的一个负累。这让我想到了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里的主人公,他在临死前只想找一个为自己自杀后尸体填一抔黄土的好心人。请求太小太微不足道以至于让别人对他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我们总是希望今生得到一个尽可能圆满的结局。圆圆的大石头似乎还可以理解为母亲孕育我们的器官——此生既已结束,让我们期待孕育来世的生命。

  人们总是对必死的归宿都怀有巨大的恐惧。无论活得辉煌潇洒,还是平庸寂寥,或者碌碌无为,但都希望死后的肉身能得到安息,最好要全身土葬,即便是经烈火焚烧也希望能躺进八宝山公墓。我的父亲临死前对坟地的选择让我至今仍难以释怀。据风水先生说法,我奶奶坟墓左右均有一个坟地可安葬死者,父亲对母亲说:你要给我埋在右边,左边是个风口,我怕冷。我的可怜的父亲相信来世,相信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一生辛劳的他在此生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只好对来世寄托厚望。

  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个石头或者一抔黄土呢?棺材钉紧了,黄土遮盖了,难道肉身就安息了?

  牛国夫妇最后从容地走向大海,他们虽然也留下了钱财让别人帮忙处理后事,但他们似乎并不在乎那块石头。蓉子和丰子沿着牛国夫妇走向死亡的道路,他们感受到了牛国夫妇对死亡的镇定和敬畏。牛国登江美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衣食住行完全靠丈夫照顾,但是,在越狱的精神病劫犯的枪口面前,只有她无所畏惧走上去抢夺逃犯的手枪,戏剧性地成为抓捕逃犯的功臣。牛国夫妇临死前住进了最高级宾馆,在生命的尽头享受一下从未感受过的此生世界的物质生活,再回到自己的乡村寻找美好的记忆,最后留下所有的行李走进寂寞的大海。

  蓉子和丰子最后跪倒在牛国夫妇仙逝的大海面前,双手合十,此时此刻,在他们心中,此生的爱恨情仇早已化为云烟,只有对他们共同的男人留下的女儿明美人生旅途的祝福;面对难以预测的人生轨道,虽然他们依然无法超越对死亡的恐惧,但显然对死亡多了一分敬仰。在他们面前,几个海鬼模样的人抬着牛国夫妇的棺木走过——如果我们相信另一个世界存在,也应该相信有人会为我们准备棺木,有人会为我们钉好棺木。那么,让我们把来世交给另一个世界吧,哪怕让生者钉棺木的举手之劳也是不必交代的。于是,被演戏折腾得身心疲惫的蓉子在镜头面前开始自然的灿烂微笑,丰子也在蓉子走后将那块大石头平静地抛进了潺潺溪流之中。

  古人说: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彼岸是不可知的,不管此生下一刻是万丈深渊还是一帆风顺,都应该好好感受此生的生命。如果我们活累了,就留下“就活到这儿吧”然后从容地走向死亡。

  《午后的遗言》影评(十):在还没有死亡以前,就不能算作完全诞生。 ——新藤兼人电影《午后的遗言》

  《午后的遗言》是一部很慢的电影。

  首先大致叙述一下情节:年老的女演员森本蓉子来到蓼科高原的别墅避暑,农妇丰子三十年来一直照看着别墅,她虽然语言粗鲁但工作却非常尽责。丰子有个22岁的女儿明美,丈夫过世膝下无子的蓉子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明美。不久,老友牛国藤八郎带着神经有点不正常的妻子前来拜访,接着,又发生了持枪越狱犯潜入别墅的骚动。当蓉子的生活总算再次平静下来的时候,她突然得知明美其实是丰子和自己的丈夫三郎的女儿。蓉子和丰子向明美隐瞒了她的身世真相,明美幸福地踏入了婚姻的殿堂。记者矢泽突然到访带来了牛国夫妇的死讯。吃惊的蓉子下决心要充实地渡过自己的余生,她开始怀念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收拾好一切后,返回了东京。

  由于讲述老人,在没看之前,我很担心电影的表演会极其缓慢而凝重。死亡本来就是一件缓慢也庄重的事情,我的,他人的,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在静静的流逝。在某个伤春悲秋的节骨眼上,我们或许会猛然意识到时间的残忍,伤怀生命的无奈或者永不可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史铁生那样的坚定与强大的内心,能够把死亡视为节日。世界上,大多数还都是凡人。

  但新滕导演的片子一出手,实在别致。影片开头,蓉子一出场,就体现出不同普通老妪的气质。她非常独立,强势,有主见。在我看来,这一类人对生活与生命充满着热情,总是保持着饥饿感,去实现自我价值。在表演上,虽然饰演蓉子的演员杉村春子当时年事已高。(在电影公映后两年去世)但她却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股女强人的气势。她高昂头颅,不苟言笑,步伐明快。这与我之前的想象大是不同,蓉子的身体里分明住着一个年轻人啊。

  除了主角外,电影的开场节奏平静中和,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没有一丝拖延。导演绝对没有为了追求老年人的情绪而放慢节奏。他是抱着一颗“讲故事”的心去叙述的。这与某国导演们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情绪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明美的一段戏,她在山间的温泉洗澡,她将身体的衣服除去,导演让明美赤裸着站在镜头中。在一部讲述老年人的戏中这样一个角色用如此香艳的胴体在感官上刺激观众,阳光,山水,瀑布,美人,无论蓉子多么的少女心,年轻的明美依然令老人们的苍老更加无疑。正是这样强烈的对比,我们方能从明快的节奏惊醒,思考关于衰老与死亡的终极命题。

  真正关于影片核心的是牛国夫妇的出现。这是一对普通的夫妻,就如同芸芸众生一样,是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没有蓉子的独立强干,也不像丰子还有明美这个女儿照顾,他们显得更可怜些,就像尘埃一般。他们平和、沉重,举手投足总透出淡淡的倦意,他们的脸上,浮现出“活够了”三个字。然而,真是尘埃之力,却射出动人心魄的力量。

  牛国夫妇拜会蓉子,真是他寻死之旅的开始。其实在我看来,拜会蓉子,是牛国先生对妻子登美江的爱的最终付出。这两人相依为命了一辈子,一直到登美江得了老年痴呆症,牛国都是在无时无刻的照顾着他。相比因为事业而忽视婚姻的蓉子,因为和蓉子丈夫偷情而内心不安的丰子,牛国夫妇无疑是幸福的。

  该爱的人爱了,该演的戏演了,该享用的美食也享了,于是回到家乡远远站在田埂上望一眼,便得了圆满。此时此刻,红色的气球飞上天空,平静的大海成为了他们的最终庇护所。水,是孕育万物之源。在那里,登美江没有得病,他们终于伴随着彼此,回归了生命的最初,不可名状。灵魂,飞上天堂。

  看到牛国夫妇相互依偎走向大海的时候,没有庄严的仪式化的场面。死亡是这般从容而甜美,静谧,只有海浪拍打岸边的声响。这两人绝非史铁生这一类内心极其强大而坚定的人,他们只是普通人。但面对死亡,堂而皇之,大大方方。

  有一个角色,我总觉得没有那么简单。就是带着蓉子去看牛国寻死之旅的女记者。如果说明美的胴体是勃勃生机,试婚的仪式,是生命的巅峰。强盗则暗喻日本老年人的生存状态的恶劣以及不受关注。那么,女记者这个角色,一路跟随蓉子,还不断拍摄照片,尤其是在大海前的旅社,身为公众人物的蓉子极其悲伤的时候,这一做法本身是不够人性,也缺乏职业素养。我一直很认为这个角色有些怪异。是否寓指步入暮年的新藤导演和当时日本社会的主流媒体。就这一点,还需考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