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痴》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白痴》的观后感10篇

2018-10-07 02:3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痴》的观后感10篇

  《白痴》是一部由拉斯·冯·提尔执导,波笛·约根森 / 安妮·路易丝·哈辛 / 托尔斯·利比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白痴》观后感(一):布尔乔亚化的人类,终究是一颗软蛋

  还是要4星,疯癫歇斯底一样,都有一种迷人快感,也是一种全然的逃避,在人类被布尔乔亚化的精神图腾里面有天然的软弱性,嘲讽反抗?的确有那么一股子不甘心的动力驱使,但真要釜底抽薪彻底决裂,立马就萎了。基本上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被社会整体意识形态所扰,又做不到对乌托邦义无反顾地奔赴,短暂的抽离终究还是要回归。大社会塑造了你的欲望执着,幸与不幸封闭小圈子原始乐园,不可能时间存在的。

  《白痴》观后感(二):特立独行装疯卖傻

  其实靠装疯卖傻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人这么干。但是象影片中这几位这么过分的似乎还比较少见。通过不遗余力模仿智障人士特征行为,他们在公共场合不断地与这个社会开着玩笑,并从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发泄之快感。白痴的形象是这帮人的精神面具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种种越矩行为的盾牌,因为人们是不会过分计较白痴所犯的错误的。但是,这个游戏终究没有玩下去。就象无数的无政府主义行为一样,逃不脱失败下场。本来是想以特殊方式来嘲弄这个社会,到头来发现被嘲弄的却好象自己,因为你仍然无法超越这令你痛苦万分的尴尬处境。而这个社会却似乎根本没有被触动

  DOGME 95 的经典

  《白痴》观后感(三):并非评论,仅为记录

  太压抑

  不知多少人和我一样有着类似经历,看的真是五味杂成,有那么一瞬间竟然湿了眼眶

  可是我年纪已经大了,过了能做梦的年岁曾经那么多念头也只是念头而已,如今还是这样混沌的活着

  从开篇就一直以为Karen最后会自杀,结果没有,导演残忍

  那些伪文艺青年们,看了个超脱就哀叹的不知如何是好,岂不知这才是真正的无法超脱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Dogma95(家变),第三部Lars von Trier的作品黑暗中的舞者、狗镇)。觉得Trier确实是有一定的才华,但过于虚张声势了,形势大于内容,远不及Bill Douglas、Roy Andersson等人的内敛

  对于本片,手持拍摄也不必晃的这么厉害吧,成了伪纪录片了。而且伪访谈实在make me sick。在片子整体的表现力上也有些过犹不及用力过猛了

  总之Trier不会是我最喜欢的导演

  《白痴》观后感(四):直指人心痛快

  Lars Von Trier最好的一部电影,呵呵,当然目前只看过他最出名的三部,kingdom一直扔在那儿没动

  先富起来的北欧国家充斥着中产阶级,只要你看过几个北欧电影,就可以发现,在艺术家的眼里北欧人死板无聊虚伪冷漠,然而,就是这样极度工业化的地方催生了很多世界知名的电影人,

  这个电影和第一部dogme95电影《celebration》一样,都是对中产阶级生活犀利讽刺,以一种病态消极表达抗议,到了结尾,helen回到家的那一幕,我明知道它是意图煽情的,但还是被煽动了,多么强烈的反讽,社会规则是牢不可扳的,意图颠覆它的只能为之颠覆

  tw,很久前去过dogme95的主页,上面介绍他们的宗旨和作品。不知道还在不在:www.dogme95.de

  《白痴》观后感(五):这是一部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的片子

  丹麦牛人、Dogma95发起者和代言人冯·特里尔导演。这是一部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的片子,可以说是向既存的电检制度和观众的道德尺度挑战。该片主题颇为鲜明——你信奉“白痴哲学”吗?那群装痴扮傻的男女到处骗吃骗喝、愚弄“正常人”。他们很多人有正当职业完整家庭。他们基本上是体面的中产阶级。他们扮“白痴”,为的是实践“白痴哲学”,享受做“白痴”的乐趣。他们真的很开心,至少他们都这样认为;他们很团结,有集体主义精神,但混乱无可避免;他们最后注定散伙……冯·特里尔确实是个牛人,他粗暴地把“白痴哲学”抛给你,然后冷眼旁观,看着你捡起“白痴哲学”还是绕道而行……

  此外,该片的镜头非常大胆,有一场A片级的“群交”戏……

  冯·特里尔的片子我已经看过的有《破浪》、《黑暗中的舞者》、《狗镇》。他的片子很难评价,但用一个“牛”字总不会错的——可能他本人比他的电影更“牛”,竟然曾经向嘎纳电影节评委中指

  和其他“牛人”导演如大岛渚、帕索里尼等一样,冯·特里尔也曾经是一名共产党员

  《白痴》观后感(六):浮想联翩的稻哥马95

  dogma95——很陌生名字!这个运动发起人是“提尔”让人又惊讶理所当然想想《狗镇》或者《黑暗中的舞者》……

  这个宣言简直就像是极端版的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混合,再加上一些北欧人的偏执冷静……总之,是一些烂片的合法伪装,和一些极端了解电影的人的奇怪追求

  个人并不十分认同这份宣言~~

  这部《白痴》让人又喜又恨。这片子真的是用一种锋利的刀劈向社会,呈现出一种血淋淋鲜活的断面。电影中置各种穿帮于不顾就这么完成了也让人去想,怎么算是电影?这样为什么不行?鉴于拉斯·冯的名气~那好吧,这样又怎么了!

  这电影给自己的感受题材形式结合~~这样的题材和这样的形式,呈现的就是这种生鲜。是想将这样的题材换到荷里活工艺加工出来会是什么样?是否还会有这样的力量呢?这是个有趣想法~~想下去会很好玩

  反之,如果用这样的手法呈现一个别的类型的故事是否可行呢?例如《简爱》或者《魂断蓝桥》……那又会是怎么一种感觉呢?

  突然想到:如果这样的手法去拍《埃及艳后》或者《巴顿将军》……好玩,好玩……

  《白痴》观后感(七):《白痴》的真奥义 2010.1.23

  导演将白痴和正常之间作了转换。伪装的、恶意的、富有攻击性的白痴行为举止成为常态对比之下,正常也变得伪善、装腔做势、不堪一击。回到正常之中的人不是放弃伪装白痴而是重新开始伪装正常,而丧子之母则借白痴找到了救赎之道,她的伪装因正常人反感厌恶具有了合法性,通过用白痴行为将理智排挤出大脑,进而将正常状态下无法渲泄的悲伤排出身体。由此,对她来说,伪装白痴成了最接近正常的状态,为人习惯了的正常则因为无法解决痛苦而失去了价值,正常在解决痛苦时所遵循的通用模式“和别人一样悲伤,但同时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生活”在面对个体时失败了,丧子之母做到了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她无法继续维持习惯了的日常生活,因为生活的惯性也就是正常状态失去意义,生活本身超越了日常观念对生活的定义。固然判断白痴的标准客观存在着,可对白进行是好是坏的价值评判标准却是扯蛋,进而,对正常是好是坏的价值评判标准也归于扯蛋。伪装白痴者用表演→观看的单向关系代替了伪装正常者沟通交流互动关系,所以这部电影最终颠覆的是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见了熟人要寒喧的日常生活逻辑。而且既然通过扮演白痴挑战了正常的合理性必然秩序,也由此验证了电影的价值 :对虚构的观看比真实体验有意义,对真实的模拟作为真实本身而存在有意义,对穷尽真实的可能和最不可能进行的虚拟探索比直接进行真实探索有意义。

  《白痴》观后感(八):白痴见白痴,知知与织织

  之前看过几部拉斯冯提尔的影片,譬如黑暗中的舞者,狗镇等令人感触很大!再之后追了很多冯导的电影,更是熟悉了dogma 95 ,更是去创建了贴吧条目!

  白痴的场景风格跟破浪很相似,虽然故事不同,但是破浪的女主角不就是个真的患有轻微智障吗?而此片恰恰反过来了!未看之前就觉得有股压抑感产生!相对于破浪那种一开始就注定的悲情,这结局还是算好的!真白痴,悲剧结尾!假白痴,压抑结尾!这是冯导给我们画了套吗?不管你是不是白痴,都逃离不出这个社会!

  白痴们做了平时以正常人不敢做的很多违反道德的事,而大众却以“白痴”这种原因原谅”他们了!导演还设置了一段大乱交的场面,好吧,导演, 你太狠了!自己人跟自己人还装傻?还是他们拿了白痴作遮羞布交织在一起去满足了自己的原始欲望?

  每个人都说来到这里都很开心开心的理由是什么?是以白痴的方式到处去愚弄人or这样的生活不用去考虑太多,因为世界不需要你去操心了?更愿意相信是后者!

  To be an idiot , fuck the world , then nothing will interrupt you !

  《白痴》观后感(九):良心三部曲脉络

  《白痴》给我的感觉,是《破浪》和《黑暗中的舞者》的过渡。拉尔斯·冯·特里尔的良心三部曲,由此显现出一种脉络。

  《白》是DOGMA95的代表作直观感受上肯定会大异于其他,但这不是我要说的。如果说《破浪》中女主角为爱情信仰牺牲最终获得了浪漫主义美好回报,那么《黑》中母亲为救儿子最终放弃梦想被绞死在的时刻可没有一丝光华。而《白》给出了这种转变合理解释——良心对人的束缚。卡伦承受丧子之痛,甚至于无法面对儿子的葬礼。而这一情不自禁,又成为被亲人指摘为冷酷证据。怎么办呢,正当这位惶恐主妇自在饭馆惶恐而不能自持的时候,史托芬一干人等出现了。他们仇视中产阶级,装疯卖傻逃避现实,捉弄他人娱乐自己。卡伦从一开始的好奇不解到最终全然接受,用了不到1星期的时间。

  中产阶级价值观是什么?是世俗的,主流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载体;是做好本职工作,换取生活材料;是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卡伦几近为此窒息,其它人又岂有能例外。马克思称此为人类的异化,然人生于社会如何能按自然天性存活?所以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卡伦回到家,重新开始承受母亲姐妹的冷眼,丈夫的无情耳光。但终于,她还是学到了抗争,哪怕是用白痴相来回应,哪怕只是又一次出逃。于是,白痴就不仅仅成为人内心逃避公序良俗的借口,亦成为抗拒约定俗成对天性侵蚀有力武器

  也由此,良心从《破》中世俗伦理光辉对立面,沉沦为带来困苦枷锁,进而又在《黑》中成为两者纠结的混沌。

  《白痴》观后感(十):成为白痴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标签:白痴 拉斯·冯·特里尔 Dogme95 丹麦 1998

  扮白痴的行径是濒临崩溃的渲泄,是对社会的戏弄,是逃避,但不是高明的逃避方法事实上,不存在真正有效的与外界割离的法子,除非当隐士

  这群人都不是白痴,尚可算聪明。因为装疯卖傻是需要才能的。扮演得越高明,也就越聪明。暴躁的艾克索扮演得就很逼真,但他从头到尾都是清醒的,所以才会感受到强烈的痛苦。

  相比之下,最后加入的女人Caren是这群人中最"笨"的,——就一传统的家庭主妇。她脆弱、痛苦、神经质。对同伴的行径心驰神往,可是又放不开,无法彻底投入荒诞的取乐,充其量只算入神的观众。但也许她才是对这个群体感情最无法自拔,对群的解散最无法释怀,真正为这个群体骄傲的人。

  影片最后Caren被丈夫打一巴掌时的神情,真像一个白痴。至始至终,别人的白痴是淋漓角色扮演,只有Caren是情绪投入,她的善良宽容远大于对世界的抱怨。可是即使这样,也得不到救赎。

  扮演白痴不是谁真正想要的生活,只是找不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

  当Caren说:“成为白痴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I cr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