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朱门孽种》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朱门孽种》影评精选10篇

2018-10-09 02:2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朱门孽种》影评精选10篇

  《朱门孽种》是一部由理查德·弗莱彻执导,奥逊·威尔斯 / 迪恩·斯托克维尔 / 黛安·瓦西主演的一部传记 / 犯罪 / 剧情 / 历史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朱门孽种》影评(一):意义大于情节

  全片在情节设置上算是平铺直叙最高潮的就是最后不到30分钟的庭审部分,辩护律师的陈词非常精彩。我想,只所以该片被奉为经典,主要是它所代表的意义,宣扬了人人平等,而且这种平等恰恰跟社会仇富的心态相反。这是制胜的地方

  《朱门孽种》影评(二):感觉一般

  看完之后,价值观处于混乱之中……

  最后,辩方律师说的那句“If God didn't drop it,who drops it.”之后,绝对不应该把眼镜屏幕上打出来,太直白了,现在的导演不会这么干了……

  另外,控方律师居然是十二怒汉里的那位眼镜叔啊,这里也带着个眼镜……

  女主角很耐看,不过戏太少了。

  《朱门孽种》影评(三):好老的电影

  特地查了一下,铁道游击队是1956年的电影,所以这肯定不是我看的最老的电影。

  基本上电影没有什么镜头语言,对人物也没有心理描写,靠对话按步就班地推动剧情,这就是看老片累的地方,忙着看字幕,都来不及看人物表情了。

  买了这张碟是因为片中主要的三个男演员同时凭此片夺得嘎纳电影节男主角奖,空前绝后,三个人的确入木三分。但如果要说这部电影如何如何,我就不敢苟同。前面剧情铺成过多,虽然从检方的口中道出犯罪过程是个好主意,但整部电影仍然明显的头重脚轻,给威尔森上场的时间只有30分钟,这30分钟两个小男孩又基本没什么出镜的机会,电影又不是篮球比赛,不用这样吧。

  最近开始看了许多老片,不会像想象的那么无聊,权当补课。

  《朱门孽种》影评(四):我说实在话,对这部电影很失落

  1。我不知道它究竟在说什么,说两个年轻人邪恶和堕落?可后面一半又显得格外的法庭类型片;

  2。我认为大律师的角色奇怪,他一辈子在和死刑打交道,一经演绎似乎又变成了一个卫道士,而且不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的律师的风格嘛……

  3。整个演说冗长了,表达的意义也很单薄,几乎整个下半部在情节上没什么递进,而是一味的将戏份放在Welles的身上,这出独角戏显得尤其苍白,仿佛昭示大众,本片的押宝就在Welles,给你们看个够。。。

  4。我对结尾真的很没感觉!为什么不能解释为就是一个牵强的反问呢?!

  其实前半部很不错的,两个天才少年争斗挣扎、扭曲中去犯案去掩盖,大腕的表情太纠结、太木讷。。。反而变成了奇怪的瑕疵

  《朱门孽种》影评(五):利奥波德.里普是出生于德国的著名生理生物学家?

  本案原型显然是当年轰动全球的李奥波德与勒伯案(Leopold and Loeb)。

  以下摘自维基:

  纳森·李奥波德(Nathan Freudenthal Leopold, Jr.,1904年11月19日-1971年8月30日)、李察·勒伯(Richard A. Loeb,1905年6月11日-1936年1月28日)于1924年因绑票谋杀一名14岁的少年而被捕。

  李奥波德、勒伯都是有钱世家出身。年仅19岁的李奥波德自芝加哥大学毕业,即将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他在当时已通晓15种语言(后来终其一生学会27种语言),精通鸟类学并曾发表论文,也研究数学哲学,对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学说尤为倾倒。

  年仅18岁的勒伯是密歇根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毕业生,即将进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他研究历史学、酷嗜侦探小说,对“谋杀的艺术”饶有兴趣,并希望能有机会实践完美的谋杀。

  李奥波德与勒伯在芝加哥大学认识。他们锁定勒伯认识的少年Bobby Franks,将他骗上他们租来的车子,在车上将其刺杀,用盐酸破坏尸体外观,弃尸于一处沼泽地附近的地下排水洞,死者衣服焚毁。李奥波德与勒伯将Bobby Franks失踪布置成一起绑票案。然而富裕的他们掳人勒赎并不为了钱财,只为了实验完美谋杀的创作过程,以及菁英份子可以宰制他人生命的权柄。

  李奥波德与勒伯案受到万方瞩目,是最早在美国被称为“世纪犯罪”的重大刑事案件之一。两人的辩护律师是名满全国的克拉伦斯·丹诺,他一向以反对死刑著称,对尼采哲学也有涉猎。丹诺最后成功的使两名未满20岁的被告从检方(还有舆论)求处的绞刑,到最后被判无期徒刑(谋杀)加上99年有期徒刑(绑票)。

  李奥波德及勒伯入监服刑后,因为他们的学识,在监狱学校担任教师。但是在1936年,勒伯被男犯James Day在淋浴间用刮胡刀杀害。李奥波德在狱中以读书自遣,于33年铁窗生涯后获得假释,此后他避居在波多黎各,在波多黎各大学担任数学教授,还娶了当地一位经营花店寡妇为妻,1971年心脏病发去世。李奥波德将其器官捐赠、遗体供做研究使用

  李奥波德、勒伯两人是后世许多心理学家、病理学家研究的案例。李奥波德与勒伯案在其后被改编成多部小说、音乐剧、电影、电视剧

  《朱门孽种》影评(六):奥逊•威尔斯主演《朱门孽种》观后座谈会纪要

  奥逊•威尔斯主演《朱门孽种》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4年1月25日(星期六)上午10:50—11:10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奥逊•威尔斯主演《朱门孽种》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石晶晶、黄秀美、何吉、金爱武、胡女士、吴婉琴、周莲芝、张小平、王犀灵、孙凤凤(观影者:孙芙蓉、庞健、黄善民、翁锡良、王月芳、王远园、仰国胜、赵献华、任同安、姜希珍、张培江、陈杏生、王维平、姬伯庆、高月建、俞柏文、钱宏根、陈佩瑶)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孙凤凤

  律师乔纳森•威尔克“一生都和死刑斗争”的立场代表了影片创作者的立场

  范达明:《朱门孽种》的导演是理查德•弗莱彻,不是奥逊•威尔斯;因未能弄到他导演的影片《安倍逊大族》,在本电影月里就选映了这部他主演的作品。奥逊•威尔斯扮演律师乔纳森•威尔克,于103分钟影片放映到68分钟的后半部才显身,尽管如此,因其出场恰好接近于黄金分割的时间点位,反倒更显凸出,表明了此君作为芝加哥最好的美国律师在片中地位重要性,恐怕这也是其所以能与两位青年主演迪恩•斯托克维尔(饰被告贾德•斯泰纳)与布拉福德•迪尔曼(饰被告亚瑟•施特劳斯,即“阿蒂”)共同分享第1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原因。他是受被告家属——贾德•斯泰纳的父亲之邀,接受该案而为两名当事人做辩护的。由于他临场在辩护方式上改做“有罪辩护”(获法庭认可),得以撤消陪审团陪审,为其辩护过程扫除了诸多干扰——在对付控方检察官哈洛德•合恩之外,他只消对付主审法官一人即可,而不是陪审团内12人可能带来的不同意见压力,为辩护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这是他的高明之处。由此,控辩双方的交锋,主要就成了是坚持判处被告“死刑(绞刑)”还是“非死刑”的问题了。乔纳森•威尔克显然是在认定两被告人有无可辩驳的作案事实绑架勒索并杀死被绑儿童保利)连同重要铁证(贾德失落现场的那副“眼镜”)的前提下来做辩护的;那么,最终能把当事人从死刑绞刑架下拯救出来的力量,源自何处?关键是这样三点:第一,通过相关医师诊断鉴定,确认被告有心理与精神疾病(贾德有妄想症,阿蒂有精神分裂症),尽管还未到精神错乱程度:第二,他争取到了被告贾德的女友鲁思•埃文斯来开庭现场作证,证明贾德心地还有一份天良,并非不可救药;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是表达了辩护律师本人所张扬的现代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而全新的观念:废除死刑——其理由是:既然当事人所犯人命关天的谋杀罪是为法庭与公众所不容忍的,那么为什么原告或检察官及法庭仍要千方百计地寻找理由,坚持采取类似案犯之所为的杀戮手段,对当事人再度执行剥夺其生命的死刑呢?影片由此而质疑了为传统习俗视为“公平”的所谓“以命抵命”的“合理”性。“杀人偿命”或“以命抵命”的思想,在现代司法观念看来,是过时的皇历了,因为它唯独凭义愤与感情用事,恰恰是“非理性”的。免除杀人者死刑,不仅仅在于当事人才十八九岁的生命,而且是对于一切生命的尊重。片中的大律师乔纳森•威尔克“一生都和死刑斗争”,其立场代表了影片创作者的立场,也支持了现代新型司法制度在最高处罚级别上废“死刑”的量刑方式或愿望,尽管在片中发生地芝加哥与发生时间1924年,该州的法律条文仍是规定有死刑判决的。我们知道,在今日世界,至少有欧盟国家在法律上已把“死刑”一概废除了。

  本片属2008年由美国律师协会杂志12名法律专家评选出的“史上25部最佳法律电影”之一,排行第十九。它的可看性意义,不仅是对法律界与律政人士,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影片前部分推理,后部分伦理;法律要公正,对于贫富子女一视同仁

  石晶晶:影片前一部分是推理,后一部分是伦理。影片向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法律要公正,这点上对于富人孩子穷人的孩子应一样。影片提醒我们:犯罪的发生,在于交坏朋友,也在于缺少家庭温暖

  范达明:法律的公平,要害在一视同仁,不能因为犯罪者的家庭是富裕还是贫穷而有不同对待。影片中提出的这一闪光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联系国内刑事案件发生在富二代身上时人们表现出的某种偏激性舆论倾向反思。这或许是我们观看本片可以获得的最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剧情特点是把作案过程退到幕后;当事人心理扭曲,犯罪动机非常奇特疯狂

  范达明:影片的一个剧情特点是把当事人实际绑架勒索与杀害绑票儿童凯斯勒•保利的作案过程——这些通常认为有很大观赏性的桥段——全部退到幕后,而这些只是通过司法与警方包括报界人员在对案子调查推理过程中相互间的对话来交代给我们的。一定程度上,这一做法也是把较大篇幅腾出留给影片最重要最精彩的一场法庭辩论好戏需要。不过我们从影片序幕中,两名当事人夜间入室偷盗行为结束(所获为67美元和一部二手打字机)与刻意驾车撞压(未遂)一拦车酗酒者的疯狂行为中,是可以设想出他们完全有犯下如此作恶行为的必然性的。而他们的犯罪动机,则完全不在钱财方面,因为两人都是富家子弟。他们认为,做一些不是让几个人而是“让大家都谈论的事”,所谓“很危险的事”又是“精彩完美的事”,完全能蒙人耳目,让“芝加哥一半警察团团转,想要查明真相,而我们坐在后面偷笑”,借以“真正测验一下高手智慧”!——如此的作案动机,确实是非常奇特也非常疯狂的了;有关医师鉴定他们有“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当不为过。

  黄秀美:影片是写了富二代的事情。两位犯罪的年轻人的行为动机,就在于找刺激,是心理扭曲的表现。

  何吉:这种扭曲,是一种反社会心理。人的心理,30岁以前的一段,与60岁以后的一段,都可以列为人幼儿期。

  辩护律师乔纳森•威尔克辩护的价值与意义

  金爱武:影片的辩护律师非常人性化,宽容,激发了人心在法律上平等,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有很大推动的。

  胡女士:辩护律师的辩护,对于法官的最后的宣判起了关键性的转折。

  吴婉琴:辩护律师的辩护,使得罪犯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犯罪了。

  周莲芝:影片对于富二代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在道德上有帮助。辩护律师的辩护,起了大作用改变了人的思想,也改变了罪犯的命运

  张小平: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对外国影片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鉴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法律公正与体制改革,以及精神疾病者的犯罪与判决问题

  王犀灵:我觉得大家的看法都很有道理。看了影片,让人加强了思考,认识到我们法律与体制上存在问题,还是要改革。

  金爱武:美国司法有其独立性。很早就有了司法的改革。富二代的问题很早就暴露出来了。玩世不恭无法无天,最终必然自食其果

  孙凤凤:法律要公正。如何判有精神疾病者的犯罪问题,很重要。影片的最后判决,实际上是表明了对人的生命敬畏

  辩护律师同样赞同把两名当事人与整个社会隔离起来,让他们终身受监禁之罚

  范达明:乔纳森•威尔克律师被信奉宗教的当事人家属认为是“嘲笑宗教”的“无神论者”,他一生对于宗教、对于上帝怀疑的。片尾,当这起案子经由他的辩护,两名当事人最终被法庭宣判共同犯有谋杀罪、绑架勒索罪,两项罪名分别判处终身监禁及99年监禁之后,当事人之一、为首的阿蒂对此结局极不满意,甚至说希望他们马上把我们吊死才好。此时,在结束影片前,编导让乔纳森•威尔克与另一当事人贾德在打照面时有一段对话,包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威尔克先对贾德说了要他感谢上帝对他的“解救”。贾德觉得他这个无神论者说起上帝很费解。威尔克则解释说:他对宗教终生的怀疑,并不一定等于他最终做出了结论。影片这里似乎表达了威尔克律师对宗教抱有的两面性思想。贾德对此坦陈,自己的所为与上帝无关。然而威尔克律师却意味深长地提出了反驳:“在以后的岁月里,你或许会问:如果不是上帝扔下那副眼镜,如果不是他(上帝)干的,还是谁干的?”这里,威尔克律师确实是退却了一步,因为假如贾德他当初没有在现场丢落自己的眼镜,或许法庭真要做无罪判决而释放了他俩呢!但上帝事实上不能允许出现这样掩盖罪恶真相的昧良心的判决,上帝一定要扔下那副眼镜,让案情大白于天下!对此,与其说威尔克律师回归宗教,不如说他是把法律公正的目标赋予了上帝的名义或借助于上帝的必然性来执行罢了。你孙悟空再神通广大,总归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影片在此其实也无形中肯定了起诉人检察官哈洛德•合恩等人努力成功破案的功劳。威尔克律师的辩护不过是让两名当事人免去了死刑,并非让法庭赦免他们的罪行本身:他同样认同他们有罪,同样赞同把这两名病态的当事人与整个社会隔离起来,让他们终身受监禁之罚。

  2014年2月10-11日初稿;12、14日修订补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