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性昏迷》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性昏迷》影评10篇

2018-10-09 02:3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性昏迷》影评10篇

  《性昏迷》是一部由尼古拉斯·罗伊格执导,阿特·加芬克尔 / 泰莉莎·拉塞尔 / 哈威·凯特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性昏迷》影评(一):实验家与实验家【出自李宗衡电影】

  是从诺兰的CC十佳里注意到罗伊格这部电影。色情、麻花交叉剪辑、混搭拼贴配乐、堪比《黑暗骑士》西斯·莱杰小丑并完胜后来小丑女女主表演,再加上我最喜欢的哈维·凯特尔,真是充满电影最有活力年代质感。可以理解诺兰喜欢这样被许多影迷论断为烂片的电影,因为他是个识货的重金实验家。

  8分/10

  《性昏迷》影评(二):我的收看簿:《性昏迷》

  吸引我看下去的是电影的片头音乐支撑我看完的是女主角那带有挑衅性的迷人笑容。两个小时时间真的是太长了,对于这种很文艺又没能力调动观众情绪片子来说尤甚。男女主角闹崩之后的情节看得揪心,那个心理医生自己的心理才真的是有些问题吧……不过临近结尾的时候影片突然给人一种化身为悬疑片的错觉,或许也就在那个时候,观众才能够振奋一下快要麻木了的神经吧。

  《性昏迷》影评(三):两种不同的人

  看电影的时候想到几个身边的人。内心压抑、极度自律的博士xx,年轻漂亮自由率真女孩xx。

  什么样的爱情才是好的爱情呢?教科书里的最纯洁伟大的爱情真诚的、专一的、奉献的、牺牲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贯彻的理念

  电影里两个人为什么没办法好好在一起?

  女人思想开放的、热情的、忠于自己的,典型艺术人格

  男人理性的、占有的、怀疑的,典型的读了太多变态容易现实混淆的学者型人格。

  如果男人选择了一个跟自己背景相似的学者型、专家型女人,他们大抵也就是《生活爆炸》里的amy跟sheldon。而女人,这种女人是可爱的、大胆的,自我放逐的,她们并不具备维持一段稳定感情的能力,是游走在社会个体系之外的一群人,迷人,却有危险

  男人输在内心的渴望

  女人输在年轻不懂事。嗯。

  《性昏迷》影评(四):错位

  博士:你爱她!你想要固定关系,想占有她的一切;她要的却是自由,你是他生命重要的一部分,至少她曾经为了你自私的爱舍弃掉自己的一切!你得不到,炽烈的爱,也是仇恨的爱!一个女人不好相处,连爱也不能全身心,因为你得爱她的可怕,你却做不到。可爱又可怕,才是完整的她!你一直在追逐,却永远跟不上她的节奏,你也许恍惚觉得她死了才属于你。最后,你还是爱她多,不是吗?!

  米莉娜:至亲早逝,家庭破碎年龄不大,你却经历了比大多数人多得多,称不上是沉沦,只是拼命在寻找安全,寻找陪伴,至少在混乱中死亡的边缘还知道求生。漂亮如此,哪怕脖子如此疤痕也能笑靥如花。你是自由的,也是傲娇的,你站长云端寻求一个肩膀,怀有公主心态却在一群青蛙里游荡,不知道王子只是一个传说

  女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做个独立自信的人,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没有几个人渣,你或许不会如此决绝走向一个人的世界。其实自己的世界缤纷美丽了,身边谁走谁留,还重要吗?

  《性昏迷》影评(五):about Art

  icolas Roeg的Bad Timing,中文名字胡乱意译做"性昏迷",虽然片子里面的的确确是有"性";也有"昏迷"。贴到这个地方是因为里面有个Art Garfunkel演的精神病学家

  和Paul分手后Art在表演领域投入不少,其他可观的有Mike Nichols合作的两部包括22条军规,但也就这部Bad Timing是从头带到尾挑大梁的非喜剧主角。片中自私自恋而又罗曼蒂克的角色很像Art本人。

  版子D的是CC的,摆明是文艺片,断断续续的闪回镜头好容易拖到了结尾突然有一点点像侦探片了,仿佛奸尸的情节令人小小吃惊,好在女主角活过来,不然就不文艺了。Keith Jarrett的科隆现场的琴音其中出现了2次,应该是比较早的引用了吧,其中还有Tom Waits,the Who,Billie Holiday的音乐。

  .S.Roeg导演的最以摇滚出名的片子恐怕是David Bowie的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性昏迷》影评(六):BAD TIMING相去甚远

  米蒂娜和林顿医生在一次舞会一见钟情,米蒂娜美丽性感,林顿在心理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米蒂娜隐瞒了自己已经结婚事实,被林顿发现后觉得她欺骗了他,以至于对她的爱情的不信任,从此两人的误会矛盾不断,最终导致两人决裂。米蒂娜以自杀相要挟,试图引起林顿的怜悯心,挽回两人的爱情。但当她服下药打电话向他“道别”时,他明知道她在逼近死亡却拖延去看她和送她去医院的时间。在她被抢救过来以后,她和他形同陌路

  让我从几十张影碟中选择这部影片的原因是“性”这个主题验证了“性爱猛如虎”的准真理。然而当我看完影片后发现,影片讲述的并不是“米蒂娜性欲极强又好酒,曾经跟很多拿人做爱,在性欲的深渊无法自拔,后来碰上了风流倜傥的林顿博士,他们之间展开了一段缠绵的性欲史……”。一个青少年时期家庭屡遭挫折的女孩,表面阳光快乐其实内心忧郁,她爱林顿,她和他缠绵的做爱,但她更希望和他有更多的精神交流。而具讽刺意味的是:林顿是个心理医生,却一点也不了解她的心理,对她的爱情总是猜疑,不愿满足她的“灵魂交流”的要求,一昧地让她满足自己的“肉体交流”的要求,当她奄奄一息时,他的变态心理得已凸现,他的占有欲,他的性欲,和着对她的爱,在他在她垂死的体内达到高潮混合在了一起。

  导演一开始采用倒叙的手法,将故事结果摆在观众面前,吊足观众的胃口,后又将现在和过去交叉出现在银屏上。影片中出现的性爱镜头又多次,但每个镜头短而且并不露骨,好像只是为了向观众交待“这个时候他们做爱了”。”BAD TIMING”无论从字面上还是影片内容上被翻译成“性昏迷”都是错误。从字面上,”BAD TIMING”意思是“错误的时间安排”,再从影片要表现的主题(前面已经提到过)来看,它的意思应该是陷入爱河的两人心不同步,心的轨道一致距离很远,所以笔者觉得不妨翻译成“相去甚远”,意指上述主题。

  《性昏迷》影评(七):八分感触,十分欣慰

  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到一半你就没耐心,转而去看小说。你对电影的直观刺激没有足够的耐受,正如我对书。电影自己看完了,我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遗憾你没有一起。

  同样是轰轰烈烈的爱,同样是带着撕扯。电影里女人颈上最后留下一道疤,两人擦身而过,只能彼此留下一个面无喜忧的表情

  八年来,你手臂上的划痕,我小臂上的烫伤,我们知道,这不是青春玩笑,于你于我,是一路走来感情的波折伤痛

  一时感触颇多,可是八年的感情,如何有必要复盘诉于人听?

  quot;一个难以伺候的女人,你是没法全身心去爱的",如果在三四年前,这句话我一定郑重说与你听。现在,我嬉皮笑脸告诉你,你也嬉皮笑脸地反问你哪里难伺候。比起电影,以及彼时此时,所以,还好。

  八年,我们熬到了多少人?回望来路,撕扯和心有余悸还在,那些伤痕还在,只是我们都长大了,对,长大了。迷恋那时的爱情吗?迷恋!想回去吗?不想!。

  亲爱的,我们去路边喝酒庆祝庆祝吧。

  《性昏迷》影评(八):只有你和我 邪念杀死爱情

  这是一部反结构经典之作,没有线性的时间感,大量的闪回镜头,时间碎片俯仰皆是,在揭开故事谜题的过程中,总有一种破碎的压抑感。长发侦探的出现,更让整部影片有一种灰色基调

  我想,不如将它看做一个寓言故事来看。

  亚历山大是一个心理学医生,他留着一棕褐色的卷发,穿着整齐,他井然有序只抽一种牌子香烟,他克制自律,即使美色大腿横亘眼前,仍旧坚持离开,然而,某些细节又让他变成一个窥伺的冷眼人。他总是躲在镜子,镂空栏杆之后,一双冷静分析眼睛,他的电话有录音功能,他反复地听了又听,他偷米莱娜的照片,对她进行分析调查

  有一段亚历山大对纽约的回忆,他说自己喜欢一座凭空消失的宫殿。这也许是对后来,他对米莱娜爱情的一种映射,沉静,冰冷,岿然不动事物才是他真正爱的。然而,米莱娜却是自由热情和变化的,其实生命本身如此,亚历山大总是有一种失控感,他无法像是看见宫殿那样得到米莱娜。米莱娜曾经对他说,他是自己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的妥协,也永远不能满足他,他更爱一个无法变化的死亡的米莱娜,所以当影片最后,他强奸尸的表白才是一种真心

  米莱娜在亲吻亚历山大的时候,出现了卖艺者亲吻蛇,这也是一种寓言。蛇也许就是亚历山大对性爱的情欲,是一种情色的邪念,当亚历山大到达房间的时候,他自己选择了一张唱片,播放的音乐又回到了卖艺者吹奏的笛子声音,那就是他对自己邪念的召唤,终于强奸了米莱娜。

  影片中有一张白色面具。第一次出现在米莱娜和亚历山大旅游睡觉的房间里,也仿佛是一种窥伺的象征,后来,米莱娜也曾经把脸蛋化成雪白的样子,这一刻,面具又成了死亡的象征,面具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米兰娜中毒将死的屋子里,镜头又闪向许多个头像,全是一种窥伺的象征。

  我想,在片子里并没有批判米兰娜的意思,她是一种热情自由甚至是健康的情欲的象征。米莱娜曾经用自己的身体交换,要求亚历山大爱她,她嘶声力竭地要求一个男人的爱,这样的性爱并不是不道德的,反而,亚历山大恐怖控制欲却在一步步地杀死真正健康的爱情,幸好,影片的结尾让米莱娜活了下来,当亚历山大与她相遇的时候,她仍旧是穿着艳丽红色礼服美艳动人,导演给米莱娜的伤疤特写,也寓言着爱情的伤害

  《性昏迷》影评(九):剧情简介配不上这部电影

  可能有些观众是被剧情简介骗进来的吧,发现真正剧情的发展与简介并不相符,或者说不是他们想看的那种戏,所以有些失望吧。并且,简介里的“风流倜傥”是什么鬼?其实本片的中文译名我也不是很满意,但仔细一想,好像也没什么其他合适的。只是想起了陈凯歌的那部《温柔地杀我》。

  这是一部很合我胃口的作品,但我大概不会再看第二遍,太痛苦了。

  有人认为剧情松散,但男女之间的爱恨若即若离,kill me heal me的这种情感,又怎么会是一个具象的故事能表达的出来的呢?如果真的写成了一个标准的三段式的故事,大家是否又会觉得太过套路浅显呢?这注定不是一部能捧着爆米花观看的电影,更残忍的是,它甚至不会像好莱坞电影一样,让你痛快的流泪。

  在剧情比较意识流的情况下,剪辑在这部影片中就完美的充当了“讲故事”的角色。不得不说,本片的剪辑太精彩了,三条叙事线:1.Milena在急救室被抢救 2.侦探询问Alex调查案件的过程 3. Milena和Alex恋爱经历。(其实还穿插了第4条线,也就是Milena和她法律意义上的丈夫感情经历,但片段较少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三条线交叉进行,探案过程与恋爱过程交叉推进,其中的一些转场做的很精妙。直至现在,在今年大热的美剧《十三个原因》中各种完美的、无缝衔接的转场运用的也是同一种手法,只不过在37年后的今天,这种手法被运用地更自然娴熟并加入了色调变化来明确时空转变

  本片中更惊艳的应该属线1与线3的交叉。在恋爱过程中,Milena每一次对Alex的失望,她心中的那种“隐痛”就会被切换到急救室中直白的、血红的、生理上的“外化的”疼痛。观众只有直白的看到Milena放大的瞳孔,看到她的喉咙被刺开一个洞,才能深刻感受到Alex在这段感情中带给她的伤害有多么的剧烈

  Milena看起来是一个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I eat when I want to eat, drink when I want to drink, fuck when I want to fuck!”她说,在她暂时拒绝了Alex做爱的打算后。但说完这段话之后,她还是追着Alex到了楼梯上,卑微地脱下自己的衣服,流着泪与Alex疯狂地做爱。

  这两个人在感情中都那么强烈的爱着对方,但却不知道对方究竟要的是什么,也不知该怎么去给予,所以他们不断地争吵与猜忌,不断地靠近又远离。

  在本片中,侦探这个人物的转变也十分有趣。他从普通的探案,到最后处于自己内心的阴暗面与好奇心去请求Alex告诉他真相是不是像他所猜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是简简单单的像看上去那样。正如Alex是一个体面、学识渊博的博士和教授,但他却“杀死“了Milena并卑鄙地猥亵了生命垂危的她。而Milena看起来放浪、美貌、cares about nothing,但内心却如此的缺乏安全感,她多么希望男人爱的是她,Milena herself,而不仅仅是她的美好的肉体。

  最后,就如同Alex与Milena再相逢那样,两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在似曾相识地继续着,但Milena回头时喉咙上的那道伤疤却永远也抹不去了。

  爱与被爱都太难了。

  《性昏迷》影评(十):女人经历一次死亡,便看透了爱情! 男人经历一次女人的死亡,便刚开始懂了爱情!

  女人经历一次死亡,便看透了爱情! 男人经历一次女人的死亡,便刚开始懂了爱情!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因为女人的搭讪,奇妙的走到了一起。 在此之前,女人天性自由,活得轻松放纵。嫁了一个比自己大30岁的老男人,交了一群疯狂的朋友。老男人爱她,却终究明白,女人不爱他,只是需要他,他困不住她,因为她终究会离开,离开他的成熟和无趣,所以,他对她选择放手。女人的朋友们,从某种意义上,和她是一类人,他们在一起自在,毫无拘束,她快乐,却从不投入感情,直到男人出现... 男人的身份很干净,一个教授,一个传统且保守的教授。他被女人吸引,热爱自由在她身上释放的活力,青春,和魅力。 女人爱上男人,是一个缓慢且漫长的过程,可以说,一开始,她对男人只是挑逗,只是普通的兴趣。随着她和男人相处,她渐渐爱上这个男人身上不同于她朋友(他们在一起只是享受自由),或者从前那个老男人(他们只是彼此需要)的一切。男人给了女人浪漫的经历,是女人前所未有的,男人给了女人炽烈的爱,尽管更多依存于性。女人开始爱了,男人却开始怀疑,退缩。在女人看来,男人的占有欲和自私令她痛苦,并且饱受煎熬。她需要时间来理清这份关系,并做出选择。 男人,一开始,试着去理解和接受女人的一切,这时候,男人对女人的爱胜于女人对男人的爱。渐渐地,男人开始妒忌,开始有了很强的占有欲。这种占有的欲望使得男人重新看待女人的生活,在他看来,如果女人要成为他的妻子,那么,她必须对他忠诚,诚实,并且改变。但女人显然无法接受。她习惯了自由,又如何能接受束缚? 这是他们情感的第一个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女人已经深爱男人,但也正如所有陷入爱情中,被个性不同所苦,又因为爱情,变得充满怀疑,自由和爱情不可兼得的矛盾深深折磨着女人,这带给她无穷的痛苦,一方面,她希望取得男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她又始终无法放弃她的个性和自由,她依然我行我素,但这种自由背后却掩藏着无尽的痛苦。当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矛盾变得无可调和时,女人选择用酒精,毒品来麻痹自己。更可怕的是,女人开始怀疑,并试图挽回他们之间的感情。自杀,只是女人选择挽回男人的方式之一,这也是所有爱情中的女人会采用的方式之一。 对于男人,一个传统的男人,他无法接受女人在成为她的妻子之际,依然行为放荡,他理解女人的个性,但无法接受一个妻子以如此个性。他的怀疑和压迫,一步步摧毁女人仅有的意志,她爱他,但同时爱自由,可二者不可兼得。她甚至试图放弃爱情选择自由。然而,男人始终在她心中挥之不去。 当女人终于明白,爱情已经更大于自由时,男人的耐心已经耗尽,他爱她,但已经无法接受和原谅她... 最后,第三个阶段,便是开头两句话: 女人经历一次死亡,便看透了爱情。 男人经历一次女人的死亡,便刚开始懂了爱情。 我不知道,人在接近死亡时,死亡中,死而复生的急救中,以及最终死而复生后。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但正如电影选择的表达方式,非线性叙事,与其说是从男性视角出发,不如说是从抢救中的女人,以及被调查的男人,两者共同的视角出发。 男人在女人的死亡之际,他表现的依然是自私和占有,这种自私和占有甚至以女人的生命为代价。他希望女人属于她,但他不相信,活着的女人会属于他。女人活着的时候,他们之间,不可调和。只有在女人死了,她才只属于他。他不再痛苦,不再爱她而不敢拥有她。 女人在死亡之际,意识一度清醒。她或许感受到了男人如何对待她,而抢救过程中,她回忆起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既是死亡使她回忆起她生命中最珍贵的人和记忆,更是死亡使她看透了男人和爱情。 所以,死而复生后,女人,看透了爱情。 而男人,他才刚刚开始懂得了爱情,懂得了无私。 电影的结尾,就是每一份爱情的结尾,它使人成长,但也只有往往在结束时,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爱! 爱是什么?没有经历过自己的一份感情,谁也不知道爱是什么。但,必然,爱曾经使人奋不顾身,粉身碎骨去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性昏迷》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