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大师》的影评10篇
《功夫大师》是一部由阿涅斯·瓦尔达执导,简·伯金 / 夏洛特·甘斯布 / 马修·戴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功夫大师》影评(一):這無法讓我接受的結局
出乎意料的一部。如同半個女性視角版的《朗讀者》,年長的女人愛上年輕的男孩,瓦爾達式的安靜背後卻流露出最本質的愛情。和《朗讀者》的走向不同,德國式的正直感最終歸於歷史,歲月,和一種難解的寬鬆;而阿涅斯卻歸於情感本身,開始是安靜,最後亦是安靜的。女人帶著回憶繼續生活,男孩早熟,敏感,直接放棄對抗(這樣的純粹本身即是排斥對抗的)。他終於把遊戲打通關了,解救出了他的女主,然後若無其事地(惡語)談起那段情感。難道他變成那世俗中的泯然眾人之一嗎?
《功夫》大师——又是一个引人误会的标题,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因为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喜欢玩街机游戏《功夫》(就是控制李小龙过关解救人的那个游戏)的小男孩,而女主角则是男主角班上女同学的母亲。与同类题材的电影不同的是,导演并没有刻意渲染这种感情违背伦理道德的社会层面,而是更加关注与恋爱的双方本身(否则我们将难以理解这种过度悬殊的年龄差距)——一个看上去过于幼小的男孩以及一个对于感情还抱有很多纯真幻想的母亲的故事。从剧中我们可以完整地欣赏到这段感情的美丽,而不是带着某些敌视的眼光去轻易反对它或为某种种过份的待遇而诉诸社会的不公。所以我认为导演并非在探讨其中的社会性意义,而是单就某种爱情模式借题发挥,更深入地去描述人类爱情面的普遍性。当然这其中不乏法国式的浪漫,例如二人曾结伴在一个小孤岛居住度假的日子,虽说这样的做法也引起了社会的反对(我隐约记得最后这位女主角被判刑罚,虽说好像并不严重),不过那仍旧可以被理解为一段甜蜜的回忆。在片尾,导演一如既往地给予了本作失落的结尾,但所留下的,是那如同初恋般的美丽幽情。
《功夫大师》影评(三):骂人的时候我们常说:“操你妈”
“操你妈,你妈逼……”
回想一下,咱们小时候看见别人的妈妈年轻漂亮多少都会向往一番。
“假如我以后老婆有这么漂亮就好了。”、“小明真好,有个这样的妈妈。”自己的妈妈有爸爸占着,“恋母情结”只好投射他人。因而脏话里问候别人亲娘的字眼泄露了这种被认作畸恋的不快。
《功夫大师》这名字也够迷惑群众,实质上“功夫大师”是一款街机游戏的名字。游戏中要使用身穿类似丧衣的一哥们通过重重难关解救女主角。隐喻着一个十几岁的小伙与人到中年的妇女的不伦恋。游戏一直未被小伙子打爆。然而,在爆机的那一刻男女主角却在社会的辱骂下分离了。他们明知不能有结果,却彼此都乐意留下痛苦的回忆。究竟我们需要的是道德还是爱情?
新浪潮老祖母1987年的作品.40岁的女人爱上了14岁的男孩的故事.也许是类似题材电影的开山之作也可能是年龄悬殊,或者应该说是,男主角年纪最小的一部这种题材的电影了.
整部电影的基调并不压抑,导演把握叙事节奏非常的稳健,一切清洁都是娓娓道来,张弛有秩.也不象之后同题材电影那样疾走偏锋,可该片这样的叙事方式却同样能给观众一种很强的压抑.特别是在共度小岛上那段美丽时光之后,回到现实前,母亲预感到离别将近得种种伤感的举止,以及离开之后,种种无措的行为,都给人以无奈.
似乎片中的小男一号特别的成熟...先寒一个.有着不同于自己年龄的思想.这也许是剧情需要吧.而片种所有配角大女儿,朋友,都显得非常的宽容.
作为新浪潮的电影,片中穿插了许多关于AIDS的片段,例如电视总的访谈,街上的宣传活动,都记录了当时人们对于AIDS的种种看法.
片中贯穿的那个叫做功夫大师的游戏,小时候玩过....结尾的时候,小男一号打了通关,六个月的努力,终于解救了游戏中的女主角,虽然他的那个电话并未能打通,但希望他最终也能通过努力救出自己心爱的女人.
《功夫大师》影评(五):“我爱上你娘。。”
如片名,我以为这是一部向中国功夫致敬的法国电影,不等电影看到一半,老子心就凉了半截,再看到14歲的男孩将手轻轻触放在同学母亲的乳房上时,我的心根都冰了:妈B的,又一法宾斯德啊。
当年,老法的〈恐惧吞噬灵魂〉让我战战兢兢好了几个月,心头的阴影也是一直挥散不去,全怪我眼神不好,这也是法宾斯德作品中唯一看过的一部。此后再也不敢挑战了,我这人看起来比较前卫,但其实却是很保守的,男大女小,我能接受(我不好此道),如〈洛丽塔〉,女大男小(我好此道),如本片,我的看法就十分保留派了,当然,这里的大,指的是巨大,60爱上40,或是40爱上15。。
〈功夫大师〉说的是一位妈妈,爱上自己女儿的同学,两个年龄相差二十好几的人,相互爱上,这对看电影的人来说,内心要承受不了的压力,因为这不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可以接受的,就好象导演强迫你偷看一桩大于内心道德的故事, 如果换作自己生活中,发生像電影中這般的现实,你能评论的,一定是荒唐,无聊,你肯定想不到尊重他们的爱情。
与《恐惧吞噬灵魂》不同的是,阿涅斯瓦尔达没有像法宾斯德固有的残酷冷烈,像她以前的作品一样,《功夫大师》也带着强烈的纪录片风格,写实至上,《功夫大师》像是一泡茶水,闻着很香,喝着不烈,但细品过去,就有一阵酸苦了。电影画面单调却不显沉闷,细致蜿蜒却毫不拖沓,浪漫甜蜜的情节之下又隐藏着令人窒息的忧伤,电影的前七十分钟,这种阴凉的气息始终都是暗藏剑峰蓄而不出,哪怕是两个人在岛上欢快嬉戏的场景之中,也一直有让人不安的情绪在抖动,压抑在你心间。直至最后,当母亲坐在门前,晒着太阳,和女儿开心的聊着天,此时,电影才开始明亮起来,男孩解救了公主,母亲释然了心头的感情,女儿也重新认识了母亲,一切如常,各自余下的都仅有回忆。
电影中母亲有一句话对女儿说:对每一个人来说,感情都很重要,不管是14,15,还是16。。。无论是15岁的男孩,还是40岁的母亲,对于感情,他们的真诚,付出都容不得我们怀疑。你无法理解的,却并不代表不是爱。相反,也许,这种明知不能爱,却依然还拥抱在一起的爱,更加伟大(其实我依然无法接受)。但,无法接受,无法理解,却,应该尊重。爱,是最大的奥秘----这就是《功夫大师》告诉我们的。。
《功夫大师》影评(六):草碍人行缓 花繁鸟度迟:闲话《功夫大师》
《功夫大师》看到后头,觉得好起来。
复活节过后,Julien和Jane分开了,大女儿也由父亲抚养。瓦尔达说Jane有时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对露西也是。
Jane在曾经和Julien约会过的旅馆前驻足,也曾期待收到Julien的信,她的身影仍然在穿梭着,背后的热闹却缓慢下来,由之前那么多的热闹缓慢到长长的清净里,像个穿过时空的过渡。有些奇怪的,景子仍然热闹,人却清净下来,人的改变这次先于了改变人的环境。
春去秋来,Jane坐在门口看书,也似在等人——Julien吧,大女儿牵着父亲的狗蹦跳而来,问她怎么不在桌子上看书;Jane说,没什么不可以的,也是在等你吧。她的眼神告诉大女儿,并非如此,可即便并非如此,又有什么关系。她俩坐下来,女儿告诉她,和喜欢她的三个男孩分手了,她也考试了。
过渡到此的清净赶走了剩下的热闹,两人清净的对话富有摒弃双线发展可能的微妙力量,Jane从先前的热闹里脱身而出了,在这里的清净里大有所为。瓦尔达小心地回避着在Jane身上可能看到的Julien的影子,像把两个人的爱恋无限制的拉长,从一个空间拉长到另一个空间,到似有似无,到有无都不重要。瓦尔达把她意识里的可能展现出来,像所有导演把自己的可能实施为被观众认可的普适的可能一样,只是侧面的——她并不打算认真探讨Jane的实际情景,她好象马上就抛开了前尘旧事,独独地把Jane放在另外的情景里,只在很细微的时候,往后望一望——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瓦尔达并不想做此中人,只仿佛用了同名同姓的桥段借尸还魂,产生的,是似有似无的模糊感,模糊里又充实着具体的真实。
如果戛然而止,也会有余音绕梁。瓦尔达还是往前了一步。她果敢地把镜头还给了Julien,Julien忘了Jane么?
导演的叙事接着又开始了。重返热闹?可是经过Jane刻意的清净,我们观众看到的热闹,也有了几分清净。我们好象不大热中Julien和Jane的感情了——以观众的成分,我们似乎更关心Julien到底怎么样了。
Julien又还原成一个十几岁大的小孩,好象也没了这种热闹。他仍旧在玩“功夫大师”,半年后,终于通关,救出了公主,他像骑士一样,对WAITER说,给她打个电话,说Julien把西鲁薇娅救出来了……他接着就走了,从楼梯扶手滑下去,从容的如同做任何一件其他的事。
他回去和同学说Jane的事:
她和女儿在一起
不过这种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像我这样,如果太小了,会觉得很恐怖,到最后,还是各走各的路。
我们总想在Julien身上找出Jane的影子,好比先前要在Jane的身上找出Julien的影子,瓦尔达则让这两种想法统统落空。她有意地把两个人从先前合而为一的场景里抽离出来,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场景里,有恢复原初的味道。瓦尔达给观众讲述的是不同时空下单独的故事,只在这几重空间偶尔交叉时迸出合一的原样。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02/18/2005
《功夫大师》影评(七):功夫大师
--我坐在海的浪尖上,要去一个岛屿,要去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Agnes Varda的电影《功夫大师》是由一个单身的母亲开始的,这个母亲带着一个十四岁的女儿,可不巧的是母亲爱上了一个人,那是她正在上中学的女儿的同班同学,一个只能用"孩子"来称呼他的小男孩,而他也爱她。
这是一个不论放在哪儿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不伦之恋--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和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可是Agnes Varda却用一种令人吃惊的平静来叙述这个故事,她没有强调事情的大逆不道,道德问题也许并不是她想要讨论的主题。
她只关心这些人。
女主角由Jane.B来扮演,这是一个在男人眼里并不十分漂亮的女人,可Agnes Varda的镜头里她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女人的魅力,非常的温柔,非常的细致,Agnes Varda曾专门给她拍过一个纪录片,名叫《千变夏娃》。Jane.B是那么的感性,那么的美丽,可在《功夫大师》中的她却不得不面对尴尬的现实:她不再如女儿那般年轻如花了,她必须尽母亲的责任去为孩子和生活操心了,她不再是可以无忧无虑的想爱就爱了--而她却真实的爱上了一个比她小近二十岁的孩子,一个还只能用孩子来称呼他的男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无法回答--这是爱情吗?
就像片中Jane.B的母亲说的那样--爱情,是这世界上最无法解释的事情。
她的选择在旁人看来是不道德的,她的心情是无人知晓的,于是她想逃避。她也许可以逃避她的家人,逃避旁人的眼光,甚至逃避这个太年轻的情人,可是她却没有办法逃避她自己。谁能理解她呢?谁会原谅她呢?她也想说服自己。
爱情呀,你怎么会这样捉弄人呢?
海多美啊!而她却有着那无法向人诉说的心情,这美丽温柔的海呀!包容一切的海呀!Agnes Varda用了很长的镜头来描述这片美丽的海,就如同这是一个纯真的爱情故事,情到此时,已无话可说。
可爱情,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Agnes Varda并不想向道德挑战,可是片中的Jane.B 却在责问"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这个责问又该指向谁呢?
Agnes Varda处理影片的基调是温柔的,她并没有给事情是否荒唐下定义,而是让Jane.B 自己去选择,而影片这种舒缓的调子似乎减轻了女主角所受到的创伤。至于片中的这个男孩子,也并没有特别的与众不同,他很幼稚,对爱情有着对游戏一般单纯的理解。
夏天结束了,事情也悄悄的过去,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男孩子仍然爱玩一个叫做《功夫大师》的游戏,游戏中的男主角会厉害的武功,他要是能英勇闯关,救出美丽的女主角,他们就能幸福地呆在一起了。
游戏不太难,想法也很简单,可事情却总是复杂的。
Jane.B是摇滚歌星Gansbourg的女朋友,她也爱唱歌,感情丰富,本片由她的幻象体日记改编,而片中的男主角由Agnes Varda 的儿子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