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理想
小理想
她的丈夫患肝癌溘然辞世,她患乳腺癌终身带瘤生活,她的女儿肾功能衰竭,自己把一个肾捐给了女儿。这样的家庭岂止是不幸。
问及她为女儿捐肾,她很淡然,稀松平常的样子:全家人都愿意呀,都去验了血型,碰巧我符合。这不是什么牺牲,很自然就是这样。
她当然没有被生活击垮,相反,她积极地面对生活,成为香港政界的“铁娘子”。
这样的“风云人物”一定是自小就有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记者问她过去的“最大理想”时,她的回答叫我颇感意外。
她说,她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大巴车司机,一路开着车,听着音乐,一车欢乐一车笑,阳光照在窗玻璃上,流动的风景从面前闪过……
“种豆得瓜”,她一点也没有轻视自己小理想的意思。现如今,虽说公务缠身,她仍没有忘记自己的“小理想”,范徐丽泰会在闲暇时独自开着车从香港到深圳,再到珠海,沉浸在这样的小理想的生活中,范徐丽泰很真实,也很快乐。
同样是在电视上看到的。
一档“感动年度人物”中,有一个小伙子,是打工仔,在众人的围观中,三次下水到汹涌的海水中救人,事迹本身已经感人,发奖现场,主持人问: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小伙子是个木匠。
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没有错。理想“大”了、“远”了之后有时有点空,像云,会飘;像雾,会散。有多少人真的会把少小时立下的“远大理想”埋在心中,并为之一生穷追不舍的呢?我猜很少。
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们将来要做“科学家”,现实是普通的“劳动者”远比“科学家”要多得多,更糟糕的是,好多抱有“远大理想”的人,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到头来也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又有報道说,在人才市场,甚至出现“硕士博士扎堆,高级技工难求”的现象,或许,好些人压根儿就没把“小理想”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