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你能让着点男人吗?“不能!”
李清照,你能让着点男人吗?“不能!”
闲谈集锦
1100年,宋朝的夏天有点热。
在城外的一栋大别墅中,
露出了三个大字——《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所有人都愣住了,词还能这么写?
尤其是“绿肥红瘦”这几个字,简直绝了!
满脸苦笑着:
“这样的词,我一辈子都写不出来。”
其他人也一脸茫然,
这首词的作者叫李清照,
才17岁,就把一大波文艺前辈打翻在地。
其实李清照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点都不意外。
这样的书香门第,
她出门左拐就是状元郎外公的家。
合二为一,就是“清照。”
就在写出《如梦令》的两年前,
李清照就已经崭露头角。
那时她15岁,
父亲李格非拿着朋友张耒写的《读中兴颂碑》:
李清照拿起来一看,觉得不太对劲:
“如果不是唐玄宗荒唐误国,何用郭子仪中兴唐朝?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
呜呼,
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
你们不能只看到唐朝的中兴,而不管宋朝的奢靡啊。
深得韩愈、苏轼的真传。
这样一个有才有颜有身价的美少女,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父母会帮她们办理好一切。
李清照的父母给她选定的丈夫,叫赵明诚。
他是李格非的学生,
父亲赵挺之位居吏部侍郎的高位,
可谓门当户对。
李清照很好奇,
没过多久,赵挺之就带着赵明诚来提亲了。
“好机会,我倒要看看你长的什么模样。”
吱呀一声,大门开了,
一个目若朗星的小鲜肉迎面走来,
“遭了,是心动的感觉。”
可她的脚步还是慢了下来,
眼睛却不住瞟着走过的赵明诚。
后来李清照回忆起这一刻时,
依然是满满的春心荡漾,就像那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最好的婚姻就是,
你来了,恰好,我也在等你。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8岁的李清照和21岁的赵明诚,结婚了。
从前是两个人各自浪,
现在是两个人一起浪。
先不考虑生娃的事,浪够了再说,
事实上,他们一辈子都没有生孩子。
闲来无事的时候,麻将走一圈。
那时候的麻将叫打马,
有多喜欢呢?
在晚年的时候总结经验,写了一部《打马图经》,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凡是赌博类的游戏,李清照都照玩不误,
但基本没怎么输过。
估计生活在现在,
她能横扫澳门和拉斯维加斯,
曹植“乐饮过三爵,绶带倾庶羞”,
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清照是独一份。
开心的时候,喝;
忧愁的时候,喝;
赏月的时候,喝;
聚会的时候,还是喝。
在她的内心里,
喝酒赌博从来不是男人的专利,
女人玩起来一样溜的飞起,
谁说女子不如男?
娶了这么一位姑奶奶回家,hold不住啊hold不住。
赵明诚感觉压力山大。
当时他在外地游学,收到妻子寄来的一封信: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在默默心疼了妻子三秒钟后,他转身关门。
这首词太好了,
他决定写一首更好的。
就这么在家闷头写了3天,写出50首《醉花阴》。
赵明诚把自己的词和李清照的信混在一起,
请朋友陆德夫帮忙看看,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哎,他回家后给李清照回信:
1107年,赵挺之也撒手而亡。
诺大的开封城,再也没有赵李两家的踏脚之地,
于是李清照跟随赵明诚回到青州老家。
连李清照都“甘老是乡矣。”
每天吃过饭后,
他们就坐在归来堂烹茶消食。
恰好李清照记忆力特别强,
凡是读过的书都能过目不忘,
于是在烹茶的间隙,
她就会说“某事在某书、某卷”,
甚至在第几页、第几行都说的一清二楚。
然后就让赵明诚猜,“对还是不对,猜对先喝茶哦?”
李清照如弯钩般的笑眼充满狡黠,
让赵明诚如痴如醉。
看着丈夫窘迫的模样,
李清照忍不住的捧腹哈哈大笑,
以至于茶杯都翻倒在地。
这时赵明诚就会温柔的看着她,
“知道你很疼我,所以我才会在你身边肆无忌惮。”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127年,金兵来,开封破,靖康耻。
如果人生分为四季的话,
被当作猪狗一般押往五国城,
如今纷纷丑态毕露。
束手无策举手投降的,有之;
为求活命典妻卖子的,有之。
从小以“女中巾帼”自诩的李清照,
看着那些大宋朝男人们的丑态,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当金兵南下后,
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看到的却是赵明诚在叛乱中弃城而逃。
上至朝廷,下至官员,
同样是从江南起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初的爱慕,都是真的。
现在的不齿,也是真的。
从此以后,
矛盾吗?
一点都不矛盾,反而很真实。
从来都没有一如既往的爱与恨,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129年8月18日,赵明诚病逝于建康。
他什么都没有留下,
只有15车文物陪伴着李清照,
最后留下的话还是上次告别时的叮嘱:
“遇到危险先扔杂物,
再扔衣被、书画、古器,至于那些祭祀礼器,
你要与他共存亡,千万别忘啦。”
言犹在耳,人却没了。
这些古董文物,是他们半生的寄托。
在开封时,
他们就把有限的钱财投入到无限的收购中。
赵明诚甚至经常去典当铺,
冬天当夏衣,夏天当冬衣,
手里有俩钱就去大相国寺淘宝。
在青州时,
他们一路游山玩水一路买买买,
以至于家里堆满了各种古董文物。
中原大乱后,
李清照带来的其实只是一部分,
剩下的不是被烧毁,就是丢失。
可在乱世中,一个女人带着15车文物到处逃难,
想想都知道有多艰难。
就这么一路跑一路丢,
南昌、台州、越州、苏州、杭州,
金兵、官军、盗匪、邻居…….
文物越来越少,
李清照活的越来越艰难。
1132年,
实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只能嫁给张汝舟,
选择一个不是那么坚实的肩膀,
也好过孤苦无依的漂泊。
直到人生过半,李清照才明白:
任你风华绝代,
任你惊才绝艳,
世间最难越过的,其实是生活。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蹉跎,
真的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所有趣味。
都说壮志难酬,
其实“活着”本身已经很艰难。
这一次李清照看走眼了,张汝舟不是好人。
他只不过是觊觎那些为数不多的文物,和李清照可能会有的钱财。
当他结婚后才发现,
李清照不让他碰文物,身上也没钱。
那么能娶到李清照,
总是值得吹嘘半辈子的事了吧?
可从她的眼神中就可以发现:“她根本不爱张汝舟。”
不过是世道不太平,
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需要依靠,才让他捡漏。
狭隘的自尊心,
让张汝舟经常对李清照实施家暴。
曾经被苏轼、王拱辰、赵明诚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在张汝舟眼里却一文不值。
李清照本是骄傲至极的人,何曾受过这种委屈:
“离婚。”
在那个年代,不论是什么原因,
只要女人提出离婚都要坐牢两年。
坐牢就坐牢,
如果在困顿中连内心的骄傲都磨灭了,
那就永远走不出泥潭。
人呐,还是适当的需要一些“假清高。”
恰好,张汝舟还有一些劣迹。
朝廷有规定:如果考不上科举,
达到一定的考试次数,就能做个小官。
张汝舟的官,就是谎报科举次数换来的。
在起诉离婚的时候,
李清照把张汝舟也告发了。
拼着鱼死网破,
张汝舟被撤职,李清照也入狱。
好在李清照的人际关系不错,
经过亲朋好友们上下打点,
关了9天就被释放。
晚年的李清照,孤苦无依的过了24年。
有多苦?
看她写的《声声慢》就知道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的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凄风苦雨的黄昏后,
只有一个孤独的女人在喝着苦酒,
天色逐渐黑了,
屋子里只有一盏豆大的油灯,
无声的诉说着夜的寂寞和人生无常。
命运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
把最好的东西一件件送给你,
然后再无情的一件件拿走。
国破、家亡,
为她遮风挡雨的大伞一个又一个离开她,
只剩下李清照在荒凉的人世间苦熬。
江山留与后人愁
晚年的凄惨岁月折磨着李清照,却也成全着她。
1117年,赵明诚已经大体完成《金石录》的编纂,
李清照“亦笔削其间。”
在江南定居后,
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又思念起亡夫赵明诚,
遂决定完成《金石录》的最后编纂工作。
在十几年间,
她带着字帖、礼器奔走在江河山川之间,
不厌其烦的登门拜访老先生们,
请他们鉴定文物的真伪和种种疑问。
1143年,李清照终于将《金石录》校阅完成,进献朝廷。
这本书一出,立刻震惊南宋朝野,
被誉为“历代金石研究之集大成者”,
成为研究中国金石的必读之作。
最让李清照不同寻常的,是她让男人无地自容。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朝廷一力退避,不敢有半分收复之意,
宋高宗也被金兵的“搜山检海捉赵构”吓破了胆。
不甘于国破家亡而奋起抗争的,
唯有岳飞、韩世忠、赵鼎等寥寥数人。
还有,李清照。
1133年,朝廷派韩肖胄和胡松年出使金国。
在他们出发的那一天,
李清照穿戴整齐来到城门前,为二人送行。
举起酒杯,她作了一首《上枢密韩肖胄》: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日,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抷土。
以一介女子之身,吐壮怀激烈之言,
当真让天下男子汗颜。
李清照凭什么和岳飞、辛弃疾、陆游站在同一个舞台上?
当然不是前半生写的春花秋月婉约词,
而是这份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气。
才华需要勤学,
美貌要靠父母,
唯有不甘屈服的志气,是来自于自己。
中国历史上的佳人中,李清照的命运是最曲折的。
生于书香长于富贵,
虽然没有子女,却有温文尔雅的丈夫。
人到中年从云端一朝跌至泥潭,
丈夫的懦弱在时代的碾压下,显得那么扎眼,
“赌书泼茶”沦为一地鸡毛。
本该静看云卷云舒的晚年,
又在颠沛流离中为编书和国事操碎了心。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当负重前行的人都离去时,
有的人选择认命,
有的人选择扛起包袱继续前行。
李清照不是什么爱国诗人、婉约词人、伤心人,
她只不过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
都做了最好的自己,
即便手中握着一把烂牌,
也要打出最优雅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