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耘说技巧】“互为前提”和“非直取实”
诗/秦巴子
我想买一把椅子
坐下来安心排队
技法:
【互为前提】不懂点哲学的诗人做不成大诗人,这话有一定道理,哲学可以简简单单就把人带到一个奇怪的领域,让人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比如鸡和蛋的事情就让人类想了几千年,没有蛋就没有鸡,没有鸡就没有蛋……它们互为前提,永远永远。
互为前提,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把彼此相互作为前提、陷入死循环的事物写入诗歌中。此技法使用得当,可以焕发哲理,引人深思。
剖诗:
生活是什么?秦巴子笔下的生活,是一个死结。因为椅子才要排队,但排队需要椅子,可已经得到了椅子又何必还要排队?排队是椅子的前提,椅子又是排队的前提,死死循环下去。也正因如此,三行小诗相当于无限行,思考永无休止。
造句:
1.
第一步:找到互为前提的事物
当今大多数岗位都要求工作经验,有工作经验才能找到工作,可只有找到工作才能有工作经验。
第二步:柔化到诗中
我这个专业找工作
都要求“相关工作经验”
很好。等我找到工作,就有了工作经验
2.
有了铜板就可以买粮啦
然后自己问自己,上哪儿弄铜板去?
有粮就可以换铜板
重点:
重点是什么?重点是“柔化”,也就是要把话说软一些。哲学的东西入诗容易硬,硬就成了说教。
思考:
以上都是两者之间互为前提,三者或三者以上首尾相追循环为前提,诸位谁能一试?
感悟:
【十耘说技巧】非直取实
月色几分
诗/张常美
天黑后,我们也不点灯
轻言细语,一只萤火虫就可以用上很多年
一座房子怎么老的?
青瓦里长出咳嗽的蛇
一点一点,舔亮了山墙上的月牙
比月亮大一圈。现在想来
也还有几分月色笼在上面……
技法:
【非直取实】我发现,载体有两类。一类是直观载体,比如画,画上的月亮就摆在那儿,可以直接观测。一类是非直观载体,比如诗,诗里的月亮都是文字,要靠想象才能复原其貌。所以,“从画里摘下一只月亮”和“从诗里摘下一只月亮”哪个更新奇有趣?显然是后者。
非直取实,“非”指非直观载体,“实”指实体,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从非直观载体中寻取实体。通过此技法可以创造陌生感,使诗歌新奇有趣。
剖诗:
奶奶从故事里拉出一个旧蒲团
要是从电影里拉出一个旧蒲团也就罢了,起码可以看到。故事里的旧蒲团只存在于讲述中,连个直观的图像都没有,现在却拉出一个实物的旧蒲团,真乃奇哉!
造句:
1.
我在族谱里找到了爷爷
他好像住了很久
不肯随我出来
2.
从字典里牵出一只牛
还它以奴隶
从字典里抽出一只剑
还它以锁骨
3.
34页不能翻开
会淋湿我的桌台
重点:
判断直观载体还是非直观载体,不是看载体本身直观与否,而是看载体承载的事物直观与否。举个例子:
通通根除
作业本虽然是直观的,但作业本里的积木、万花筒、望远镜、草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需要头脑加工还原形象。所以,作业本是非直观载体。
感悟:
概念为需要而生。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评媒编辑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