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大才懂苏大强:父母总是一边伤害,一边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长大才懂苏大强:父母总是一边伤害,一边爱

2019-04-07 19:15:09 作者:周周 来源:张德芬空间 阅读:载入中…

长大才懂苏大强:父母总是一边伤害,一边爱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山茗

  《都挺好》结局前,很多人都不接受大团圆结局,几乎所有人都在替苏明玉“不原谅”苏家的三个男人

  但大结局真的“大团圆”时,大家似乎也就懂了:

  真能与家庭割裂的人有多少,大多数都选择了原谅。

  和解才是现实里最多的结局。

  算了吧。

  尤其是老年痴呆之后的苏大强,拿着省下来的钱去给女儿习题集,再恨苏大强的人,都懂了明玉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

  大概就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原型”,他们的伤害是真的,他们的爱也是真的。

  01.

  爱,总和伤害并存

  有人说,《都挺好》这个原生家庭差劲得跟样本一样——绝世苏大强,年轻时不作为,老了作天作地,无敌苏母,在世时强势彪悍,死后还给家里所有人留下大小创伤

  苏明玉成年后虽事业有成,但内在匮乏没有安全感

  苏明成历经过保护,丧母后失去羽翼,陷入迷困顿

  苏明哲名校毕业,但人格既有父亲懦弱,又有母亲偏执

  如果要给这对父母打分,几乎所有人都会打不及格。

  可是,如果我们把视线收回来,聚焦到自己身上,让你给自己的父母打分,你会打几分?

  我一个做了心理咨询多年的朋友说:世界上最难跨越的,是从“说到“到“做到”的距离,最不能拿来客观衡量的,就是父母的角色

  因为,在“原生家庭”这个词语背后,是一对夫妻,是一对父母,是两个会犯错的人。

  而这些的总和,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父母一边给孩子的爱,一边给着伤害,甚至有时候,伤害比爱多得多。

  02. 

  我们边抱怨父母,边沿袭父母

  知乎上有人说:我最痛苦事情莫过于发现自己正在用父母的那一套,对待我的孩子。

  是的,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童年的创伤,因此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最大的心愿,大概都是不要跟父母一样,而越是童年不被善待的人,越容易有这个执念

  可这个执念往往会让他们事与愿违

  比如我一个闺蜜小时候成长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后,她发誓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平等的爱。

  后来她有了两个儿子,不存在重男轻女,也尽量平等陪伴,可就在小儿子四岁那年,老大就频频质疑:妈妈,你偏心,你对弟弟更好!

  她对“偏心”两个字特别敏感,忍不住朝孩子大喊:我哪里偏心了?我哪里对你不好了?

  那一瞬间,她平日的温和一扫而光,只有强烈无助愤怒

  事后她冷静下来发现大儿子感觉是对的。虽然都是儿子,但大儿子性格好动,经常让她头疼,而小儿子温和贴心,所以本能上,她就更喜欢和小儿子在一起。

  或许是潜意识重复,也或许是受到人性好恶”的本能所驱使,我们的行为,总是和愿景大相径庭

  就像在《都挺好》里,苏明玉恨透了母亲的强势和偏心,她处处表示自己和母亲是不同的,绝不会像她那样粗暴冷血

  可苏大强后来对她说:你跟你妈真的一模一样,一模一样。

  再后来,有一次苏大强昏倒前,竟然对着她喊着母亲的名字,苏明玉才知道,她一直排斥的某些特质,已经在她的身体里生了根。她也说过:

  “赵美兰是我最讨厌的人,我恨她,但我万万没想到,我努力了这么多年,我居然变成了我最恨的人。”

  03.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养育也不论“是非对立”

  心理学家贝曼博士说:

  养育之所以不易,不是来自于父母的无知无能,而是来自于人性的复杂

  父母本身是复杂体,孩子又是另一个复杂体,这就相当于一个对自身没有觉知的人,要去探索另一个秘境,这是何等的艰难。

  某老师学员: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妈妈呢?

  很多的人沮丧地说:我是不够的妈妈。

  老师又问:那你认为世界上有几种妈妈呢?

  她们回答足够好的,和不够好的。

  对啊,做父母的,只有“好”和“不好”之分,白之外就是黑,没有缓冲地带完美就是不好,而要做到完美,几乎不可能

  很多人说,苏大强最后是“洗白”了,因为大家认为他本来是“黑”的。他生性懦弱,前半生急于自保,后半生急于翻身,他始终无法在父亲这个角色里做到周全

  但是,这也是人性最真实的地方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明白怎样做完美的父母,甚至很多父母,都只能在满足自己的前提下,再去满足子女

  我那个被大儿子控诉的闺蜜说,人性之所以复杂,还有一点: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可以截然不同,甚至他们会根据心境选择新记忆

  当我们认定父母是不好的,原生家庭是糟糕的,当我们想起关于原生家庭的一切,都是关于漠视、偏心、打骂,甚至羞辱

  因为我们会根据当下的处境,加强那些痛苦的经历,选择新记忆。

  现在很多人一说到“原生家庭”这个词,就会不自觉产生负面情绪,因为父母总是让人那么不满意,带来的创伤总是那么多。

  可是,原生家庭其实只是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好的,或者它没那么好,可也不一定就那么糟。

  也不是要为那些不称职的父母开脱,而是在痛恨父母、厌恶原生家庭之前,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人就是复杂的,有好有坏,有白有黑,会爱会犯错。

  这就是人的不完美,他们骨子里有胆怯、懦弱、自私,有时还会做错误的选择,这也是父母和原生家庭的不完美。

  就像苏明玉,她自认为是这个家庭里最大的受害者,可她发现,另外两个哥哥也过得各有各的苦。

  大哥被爱,却成为了一个软弱自私又无能的男人,二哥被爱,却承担着母亲的控制压力在原生家庭里被爱的人,也是创伤重重。

  我们都来自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带着缺点,我们又会成为不完美的父母,但人生会怎么发展,孩子会怎么成长,本质上,还是看我们怎么看待这种不完美。

  萨提亚说,不是每个创伤都是灾难,除非你允许这个灾难发生

  是的,当我们对父母放下“神”一般的期待,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慈悲来面对自己,面对我们的下一代

  -END-

  作者:周周

  情感亲子专栏作者,终身学习的妈妈。微信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

  插图 |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主播 | 山茗,主持人用心的朗读者。愿我的声音,可以伴你同行。微信公众号:山茗为你而读

  今日话题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苏明玉,你会原谅苏大强吗?为什么?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故事

  喜欢,就点一个“在看”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