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单亲家庭孩子正名:我们配得上世间最好的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为单亲家庭孩子正名:我们配得上世间最好的爱

2018-01-02 17:00:31 作者:杨思远 阅读:载入中…

为单亲家庭孩子正名:我们配得上世间最好的爱

  

#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

作者 | 杨思远

  向日葵签约咨询师

  『挫折,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契机。』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聚餐,饭桌上谈起家庭教育问题,其中一位已为人父的男士说:“家庭教育真的太重要了,我的小孩,以后坚决不会找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也有另一个朋友和我说:“我一定不会找单亲家庭的女孩结婚的”。

  这样的话,都听得我如鲠在喉,同时,也让我反躬自省: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写这么多文章,如果无意中加深了社会对单亲家庭的误解,那么我想,我需要为单亲家庭长大孩子的正名。

  真正伤害孩子的是家庭氛围,

  而非单亲

  我就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我的亲生父母离婚的那一年,我8岁,读小学年级

  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当时正在上语文课,班主任老师走到我们班级门口,说有人找我。我被班主任带到了学校操场上,看到了两个戴着大盖帽的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他们很和蔼地在我面前蹲下来,然后告诉我说:“你的爸爸妈妈要离婚了,你知道吗?”

  我很平静地点点头,说知道了。

  他们又问:“那你想跟谁生活在一起呢?”

  我很淡定地说:“我妈”。

  是的,在外人看来,我的理智超乎了一个8岁的孩子应该表现出来的范围。但是,你知道我当时真正的感觉吗?我当时内心真实感受是这样的:“太好了!他们终于离婚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彼时彼刻的我,对于他们离婚感到非常的开心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的家庭,充满了矛盾战争。记忆最深的,就是其他小朋友都很期盼过年,但是我最害怕的就是过年,因为每逢过年,家里的战场便会硝烟不断。平日,我还能逃到学校去回避战争,但是假期,我却无处可逃。

  当我听到检察官和我说,我的父母要离婚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便是:这种充满战争的生活终于要结束了,我再也不用生活在恐惧、害怕和惴惴不安之中了。

  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真正有杀伤力的不是单亲与否,而是TA身处的环境

  如果一个家庭战火频发,不管是冷暴力亦或者明枪明战,即便表面上维持家庭的完整,也都不可避免地让孩子在充满恐惧和不安的家庭氛围中,形成自己内在的安全感不足,自我认知偏低等问题。

  相反,如果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父母能够及时地认识到频繁争吵对孩子的伤害,从而选择离婚,这对于孩子而言,很可能是一次救赎,至少,这个孩子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就好像那个8岁时候的我,如果那时候我的父母没有离婚,如果让我一直生活在惴惴不安的家庭战争中,很难想象,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是否还有力量去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黑暗,实现成长和蜕变。所以,即便到了现在,我依然会说: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在我8岁的时候就离了婚。

  问题与优势,往往是并存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之所以会成为单亲家庭,不恰恰是因为家庭发生了太多的战争吗?如果是和睦美好的家庭,谁会去离婚呢?

  我暂时不想探讨,是否所有的家庭都是因为争吵而离婚。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一个人的优势和问题,往往是并存的。

  必须坦诚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其他孩子可能没有的问题,比方说特别敏感,比方说有点自卑,比方说特别渴望被外界认同。

  但是,也恰恰是这这些缺点成就了我另外一些优点:

  敏感,让我更容易跟别人共情,更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所以从小到大,每逢演讲比赛,我总是能够拿到第一名,因为我的演讲稿总是能够感人至深

  自卑,让我更加努力,让我更有目标感,为此我的母亲得意事情,便是从小到大,从来不需要担心我的学习,而且一路成长,都是“别人家眼里的好孩子”;

  渴望被外界认同,也促使我不懈地对优秀追求,我想,虽然目前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一直保持100斤左右的体重,至少是受惠于此的吧。

  不仅如此,很多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也更独立、更自主、更懂得爱为何物。

  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在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可依靠的力量,不像其他小朋友那么多,所以TA会很早就学会依靠自己,这让TA更加独立和自主。

  由于身处单亲家庭,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替补父母缺失的一方,换言之,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其实很小就懂得如何照顾人,如何爱别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观察者偏差”,它的大意是说,人们更愿意观察到对方符合自己内心期望行为,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当我们对单亲家庭的孩子首先预设了“TA的人格健康不完善”刻板印象,那么你观察的结果也必定是如此的,因为你只会看到符合你期待的敏感、自卑等问题,而看不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而现实是:一枚硬币,总是有两面的。而你,只愿意看到其中的一面。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驱力和愿望

  当我们预设单亲家庭的孩子一定有某些人格缺点的时候,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把“挫折”理解为对一个人的打击,会把它理解为是负面的、消极的,然而,真相是:挫折,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契机。

  有过小孩的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看了很多动画片或者动画人物之后,会幻想自己是超人或者某某飞侠,觉得自己有拯救这个世界能力

  但是当他发现,自己“飞”的时候会摔下来,也不会像动画片的飞侠一样,实现瞬间转移,实际上这就是让他受挫的过程,因为他会发现,自己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强大。然而,这样的认知,也带给了他成长,他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够做哪些事情,他会把自己更多是力量聚焦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挫折,于单亲家庭的孩子,亦是如此。TA通过挫折,更早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更早地去实现关于自我的探索,完善人格的发展

  一个人的教育结构,不仅包含了家庭教育,还有后期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最重要的是,还有步入社会后的自我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驱力和愿望。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会本能地向往优秀、向往美好,向往自己长成一棵可以遮天蔽日的大树。

  不仅如此,由于单亲家庭的挫折,事实上,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变得更加优秀和成功科学研究表明,那些最杰出的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中的相当多人,都有过父母一方早逝或者遭到父母一方抛弃的经历

  远的有华盛顿、杰斐逊、汉密尔顿、林肯、斯大林等人;

  近的有胡适、鲁迅、奥巴马、周杰伦、梁朝伟等人。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到底缺什么?

  我想,我们什么都不缺。如果非要说缺什么,唯独缺的,大概就是这个社会不带偏见的正视。

  作为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我可以底气十足地说:我们配得上这世间最好的爱。

  作者介绍:杨思远,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追求有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 的悲观主义者。个人微信公众号:拉姐(ID:byjzlajie)

  戳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老胡轻心理课程,

  有什么问题可添加小助手询问哦!

  lt;The End>

推荐阅读

  ▼

  世界上最金贵的四个字:我本具足

  谢谢你的赞赏和鼓励 ☟

  ☟ 戳阅读原文,购买老胡轻心理系列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