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我唯一可能的生活方式
巴塔耶说,“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行动就是文学创作。在文学中,行动,就意味着把人的思想、语言、幻想、情欲、探险、追求快乐、探索奥秘等等,推到极限。”按照这位法国新小说派大师的想法,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一做的事情就是文学创作。因为它不只是对美的享用,还是对美的创造,体验。它是人生最美好的行动,是审美生存本身。
本雅明明确反对明晰和单纯,认为忧郁与艺术不可分割。桑塔格则认为,因为忧郁症性格经常为死亡的阴影所纠缠,所有忧郁症患者阅世最为清楚。作家特别迷恋细小的或残存的事物,迷恋象征、隐喻和寓言。“忧郁的症状所表现出来的对痛苦的敏感,在精神探索方面的兴趣,内在的矛盾,情绪的失衡,以及在整个精神活动过程中所透达的生命的梦幻色彩和神秘气息,与文学特质相同。”
我的问题是不够忧郁,过于明晰和单纯。所以文学不是我的气质。也许最终我会像帕斯捷尔纳克那样承认:我是没有文学才能的。他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啊。既然没有文学才能,为什么还要写呢?只因为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还应当用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换言之,在他心目中,写作不过是巴塔耶意义上的生存而已。他虽然知道自己做不好这件事,但是写作是人的生存中最值得做的一件事,也许是唯一值得做的一件事,所以他不得不做。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觉得自己今后的生活方式就是去写那种不拘形式的东西,也许算随笔,也许算杂文,也许算小说,就是蒙田所谓“自说自话”。就像莉迪亚・戴维斯那样,她的写作无视传统的分类法,其特点是对小说创作常规和疆界的蔑视与突破。
既然除了写作没有什么值得做的事情,那写作就是我的宿命,是我的生存方式。写得好写得坏只是次要的问题,再说好坏的评判标准太多,市场是一个标准(但是卖得好的不一定就真的好,卖得坏的也不一定就真的不好);文学专业是另一个标准(但是毕加索和梵高的画按当时的专业标准也不是一开始就被认可的);时间才是最终的标准,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才是好坏的标准。而时间这个东西是我们不必关心也见不到的事情,那当然是在身后了。所以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写,什么也不为地写,写是唯一可能的生活方式。
也许你还想看:
自由地写作,形式不重要
但愿这一冲动永不消失,那我就能快乐终生了
悠闲才是真正的奢侈
生活本应细细品味
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在做事?
我是何等的幸运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精致的人生包括三个方面
检验自己生活质量的三个维度
什么是精致的生活?
向往优雅的生活
如果曾经有过美好,最终也会丧失
既然活着,就宁愿活得神采飞扬
不与人比,不与己比
与其以泪洗面,不如终日狂欢
人生三乐
有限的快乐与无限的快乐
保持好心情的几条锦囊妙计
人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心如止水,心如沸水
小爱与大爱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体验过狂喜难道不遗憾么?
一味追求拔尖是幼稚病
欲望不除,人无宁日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