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等年来
▲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 美學。
最美微雜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起源
释迦牟尼本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古诗文中的腊八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 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日
唐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腊八
清 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习俗
“腊八”这天的习俗有吃腊八粥(中国江南、华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保留此习俗),吃腊八饭,泡腊八蒜,制作腊八豆腐等习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
⊙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品种繁多。其中北京的也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品种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玫瑰、栗子、红豆、花生等等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会开始忙碌准备。腊月初八早上为家人上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八宝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五味
腊八之味,在酸,在苦,在甘,在辛,在咸。
人生之味,在喜,在怒,在哀,在乐,在悲。
酸
味道醇正
久放不坏
用腊八醋泡蒜头
要泡至大年初一
初一吃饺子
要吃素饺子
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
沾腊八醋
別有一番风味
食物的调味品
生活的调味剂
甘
杂粮干果
豆米肉栗
以八方食物合之
与米共煮一锅
小小的文火
炖成一锅甜香腊八粥
舀一口含在嘴里
一年的苦难淡去
一年的收获涌来
苦
腊七腊八
冻掉下巴
腊八前一天
人们将河流之冰舀起
装至刚盆
腊八这天
将冰脱盆敲成碎块
男女老少不怕牙冷舌冻
如吃冰糖一样
嘎巴嘎巴
吃下肚去
寓意消病除灾
一年肚不生疼
辛
腊八蒜
是家常菜的健康佐料
用紫皮蒜剥皮
以酸醋浸之
密封搁置冷藏
至除夕启封
蒜瓣通体碧绿
宛如翡翠
蒜之辛辣与醋之酸爽
已消減大半
尝一口
竟又脆又香
咸
豆腐块抹上咸水
中间挖个小洞以盐填之
放至日光下晾烤
成品黄润如玉
三月不变味
生吃或与肉同炖、同炒皆可
或许这就是时间的味道
腊八节前后,开始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看着满街挂满的腊肠、腊肉、腊鱼,一长街的红红的灯笼,积雪寒风中,春日已不远了。把酒言歌,载风载雪,辞旧迎新,又是一年。
编辑:喜雨
-end-
東方的。生活的。最美微雜誌。
﹣
生 如 芥 子 有 须 弥
心 似 微 尘 藏 大 千
﹣
▼
▼点击【阅读原文】超赞的精选好物等你撩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