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读后感10篇

  《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53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0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读后感(一):他爱的不是人,是书

  王小波太幸福了,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心灵却越来越苦闷彷徨的世界里,他却有那么多乐趣和自由!他的天地,不会被物质匮乏压垮,不会被精神钳制憋疯,他就象个玩具世界里的大孩子,随手一捞,总是能找到可玩可乐可以安静可以思考的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玩具---是书。

  这本书里最喜欢的故事,除了似水流年,就是绿毛水怪和地久天长,当然我还没有看完。好书要慢慢享受。

  绿毛水怪和地久天长里的爱情都是超越时代的,时代的窘迫在那些具有无穷创造力的主人公面前悄然隐去。书籍-那些承载人性星星之火的媒介,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在喧闹的尘世边缘,将火炬代代传递。那些手执火炬的孩子,以对书本的热爱作为接头暗号,以书店,书房,书架,书本,作为接头地点和活跃舞台。

  于是我们看到了早熟的小学生借书籍培养起来生死不谕的爱恋,看到了2男1女三个人之间非占有纯精神的扶持。

  他们如此强大,以一已之力对抗整个可笑的世界,因为作者如此强大。

  他们为我们重新诠释了爱情和友情,以及人类之间感情可能达到的美好程度。

  王小波这几个故事里最大特点是他把对书籍的热爱和对女性的热爱融为一体,无论是那个精灵古怪的妖妖,还是灵动聪慧的小红,她们都是男性在知识,审美,和爱情上的领先者和引导者,是肉体吸引和精神魅力的完美融合。当然这样的美梦只存在于他的文字之中,因此他让主角们彼此最终仍然保持纯洁的交往,保持彼此遥望,不论这个遥望是隔了魔幻世界的海域,还是死亡划下的界限,他始终以不变姿态遥望着。

  他遥望的不是永恒的女性,引领前进,他遥望的是知识的无穷尽,以及人性的宽广无域,创造力的源源不绝,和自由的无穷尽。

  他书中的男女借着书籍相知相爱,而他爱的不是人,是书。

  《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读后感(二):猫的出走

  这本书比其他的书都更能体现王小波成长和风格成熟的路线。简言之,是在走一个上坡路,或者用几何图形表示,就是个“3平方+4平方=5平方”的股沟定理三角形。

  一、《猫》

  书中收录了小波早期的几个中短篇,从中你可以看出,原来世间还存在有那么纯洁的一个王小波!

  先说说《变形记》,小说让我闻到来自奥地利的甲壳虫和鼹鼠味儿,但小波不能超越奥地利,他写的依然是人,只不过是男女互换的人,而且换了性别的男女身上果真带着又馊又冷的虫鼠味儿。说不上多深刻,但是这一变形(性),我们就清楚地看到女人是怎么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尖酸刻薄了,看到男人是怎么粗俗、自负、专制和暴力了——男人女人都不是个好东西!我猜小波当初写这个短篇可能是给李银河看的,他让李银河也让自己知道,男人女人都有不是好东西的地方。知道了这一点,他们会爱得更清醒、更彻底、更久远。

  小波初期的写作必然也是费心费力,学了不少名家名作,就像每一个初写作者都要千仿百摹、求师问道。但小波最不同的是,他学得快,他很聪明,关键,他不死学,而是能迅速地写出风格独特、天马行空的文章来。这会让人误以为小波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小说家,这也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王小波。《地久天长》依然在天气燠热的云南知青地带回忆青春,花大大的篇幅写了两男一女三个知心的朋友如何纯洁无暇、惺惺相惜地同欢乐、共患难。结尾“缠绵悱恻”,唱出一曲遥远年代的真情之歌。据我的视听经验,有点像刘烨舒淇的《美人草》,不过要纯真热烈的多。

  你看,小波这孩子真纯洁。着实是从老北京土尘地里打滚长大的野孩子。

  《猫》是一个独特的篇目。据我自己和网友的反应,该短篇语调阴柔、笔意凄冷,满篇弥漫着森森的鬼气。因为不断地写“我”在上回家的楼梯,不断地看到阳台上被挖了双眼、一阵阵痉挛、脸上那两道鲜红的窄缝的猫,让人感觉一个杀手在幽森的楼道里拖着一具血淋淋的尸体行走。“它浑身都在颤抖,头轻微的摇动着,耳朵在不停的转动,好象在追踪着每一个声响。它听见我的脚步声,每次我的脚落地都引起它的一阵痉挛。”“我站在那儿,突然感到一种要从三楼上跳下去的欲望。我回屋去了。”“后来它昂起头来,把那鲜血淋林的空眼眶投向天空,张开嘴无声的惨叫起来” ……“凌晨三点钟,那只猫在窗前叫,叫的吓死人的可怕。我用被子包住了脑袋,那惨叫还是一声声传进了耳朵里来。”这样的事情一次次发生。

  这当然是人干的,人们说“这孩子们,真淘气。” 这当然让“我”受不了,因为那一道道血痕,那一声声惨叫——因为正常人是容不得血这东西的。可是当“我”想为这些猫发发呼救、伸张正义的时候,人们变得不耐烦了,“你这个人真没味儿。”——这就像《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回到家里大哥和村里的孩子们看他的眼神,一个个青面獠牙,你就是那个要被吃掉的人。你和别人变得不同了,别人看得惯的事你看不惯,别人习以为常的事你偏要唠唠叨叨,那么你就是个疯子,就该考虑被撕着吃了。“也许我不了解的不单单是一种力量,而是整整的一个新世界?”可不是一个新世界么,你得变,变得跟别人一样……你或者想反抗?像“救救孩子”的声音一样?多年以来,人们都说鲁迅的精神鲁迅的笔都已经消失了,奴性依然存在。依然存在确属实然,但笔是不是真消失了,我认为要打个问号。有的时候,打仗和打架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就像刀剑换成手枪,烧杀抢掠换成后殖民主义。就像贞德在火种死去、罗密欧与朱丽叶自刎而死,其实他们都在一个看不到的地方复活了。

  文章最后说,“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跨入人世。”这让我吓了一跳,就像突然弹出的一柄匕首,直抵鲜鲜心脏。这话是说,我也要去挖猫的眼睛、去杀猫、(去杀人),因为人人这么干(至少容忍和习惯),不然我就不能活在这个世上……只有杀猫、杀人,才算是跨入人世。这就是结尾。

  小波走上了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划时代”的步子——因为他要“跨入人世”!

  小波打得好算盘……醉仙梦死的情侣们叫嚣着,在死亡里死去;地痞流氓一遍遍说,我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佛的弟子说,做到最大的恶才能成佛。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看起来有些不成章句,没什么具体的情节。但他说“我不断地试写下去,写过无数的坏诗”,后来一次海难后在荒岛上写出了一首最美的诗,“她哭着拥抱我,说在海上找了我一夜”。小波这家伙的确有诗人天赋,主要是说智慧,浪漫骑士气质倒还在其次。我想小波要是不写小说而写诗的话,他一定是一个独步华文世界的顶尖级诗人。在聪明人的世界里,艺术不分文体。

  二、《红拂夜奔》

  早期的作品里,小波还透着一股努力钻研、严肃认真的劲头和纯真气质。可后来这家伙就变得越来越不本分了,满篇满章的弯弯绕和性游戏。没办法,聪明人脑子好使,人家有资格调皮捣蛋。

  “唐人故事”是一个以唐代传奇人物为主人公的虚构故事系列,是古代题材。我猜想小波即便拥有扎实的古代社会学知识,但也一定受到了古典传奇故事的影响和启发。这一部分比较奇特,就像玉溪生的“无题”,像鲁迅的《故事新编》。我认为《红拂夜奔》是其中也是这本书里最精彩的篇目,夸张、滑稽、风流里透着淋漓的智慧和惊人的文字才华。可以看做后来“金银铁铜时代”系列作品的风格滥觞。风格是小说家的灵魂,不受古今限制。

  我认为古代题材的小说都不好写,就像现在(或许一直以来都有)有些诗人老想把我们古典的唐诗改写成现代诗,力求以现代形式传达出古典意蕴。可据我所知,这一“妄想”没一个成功的,或者只有尚可嘉许的部分成功——那就像是把古典诗翻译成德语诗一样混账。而所谓的“历史题材小说”则不在本文的“小说”概念范围之内。原因可能在于,小说家们一钻进古代就再也出不来了,写得不伦不类,一写成现代小说又完全走了样,不像古代人。

  小波同学谁也不参考,独造乾坤,写得风流倜傥,精彩绝伦。写小说是自己的事情。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小波的作品里幽默、性的色彩开始加重。《昆仑奴》、《红线盗盒》和《红拂夜奔》皆然。所以有时候读小波的作品让人感觉是在跟着小说一起裸奔,或者至少是在看着别人裸奔。要说小波的文字亦庄亦谐(邪),当然还是邪的明显,装的的深沉。邪的是满草原如潮似火的茅草,装的是地底下土厚脉广的油煤矿藏。要说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贵在隐藏,小波同学无疑是很会隐藏的,隐藏的是啥,我或许全然不知,或许一知半解,或许胸中洞明却哑然失口。

  《红拂夜奔》是一出侠客红尘的故事,约摸像《小李飞刀》、卓文君私奔相如或者剑侠版《唐伯虎和秋香》,但是小波同学从不假模假式、哭哭啼啼地写什么刻骨情意。在小波的笔下,男人是五大三粗、肮脏龌龊,女的是嗲声嗲气、妖媚下贱,要么俗到极致,要么贱到极致,都是丑角,男女主人公在一种骂爹骂娘、粗鄙泛滥的行为对话中得到爱情和前途的升华,可以说小波在向我们阐释一条“贱亦有道”的至理。道可道,非常道,情非常道,贱亦有道,此之谓也。

  这成了小波同学的独家路数。你看后来《似水柔情》里的公共汽车、“时代系列”里的陈清扬、乃至那些处处出没的女警察、管教,都是板着脸孔然后要求别人和她做爱。让人感觉她们其实都是妓女出身,不是妓女的身,也是妓女的种,妓女的魂。可谓是,人不下贱,天诛地灭。这个道理在后面的《似水柔情》中得到了解剖手术式的精细展现。

  这么说,并不是出于先抑后扬之计,要说这贱里又有着怎样的高深道理。小波的本色如此嘛。再说,不是那么多女孩子喜欢贱人,喜欢做贱人嘛。

  这贱人自有贱人的好处。各个国色天香、姿色绝伦,身怀绝艺,且很懂体交运动的奥秘,简单地说,有人情味,最懂本色人性。这也就是她们身上可贵的地方。你比如说那李二娘,酿得一手好酒,美得让人见到就要浑身酥软、自刎而死,她也贱到以酒引诱李靖,口口声声“我的小心肝,小肉肉”的乱叫,一进门就要撞怀亲嘴和脱衣睡觉,以解身心焦渴,而且口无遮拦(简直成了金瓶梅翻版,其实现当代小说里似乎也只有小波同学承得了金氏秘笈),但当李靖陷入生死绝境的时候,她又能表现出大节义,以死赎过,表现出大义凛然的婊子气节。至于红拂,认准了李靖是个堪以身相赴的大英雄,就舍命追随。不过这红拂出身不凡,训练有素,大概相当于一个女博士的样子,不仅精通房事,且好用雅语。且看这段:

  “非然也。奴只观摩过几次,是教学示范。郎,休苦了自家……”“便打时,也强似不理不睬。”——李靖被整得无可奈何。“红拂,求求你把那古典白话文收了去。我听了直起鸡皮疙瘩!”——“郎休如此说。奴也非乐意咬文嚼字。怎奈见了郎,奴这能言会道,百伶百俐的一张樱桃小口,就如那箭穿雁嘴,钩钓鱼鳃,急出鸟来也说不得一句白话,只得找些村话鸟说。……”

  结合文本语境,真叫我当时笑崩煞了。

  小波同学飞扬跋扈的语言在情景上构成一种欲遮难掩的笑场,在笑与不笑之间构成意义的动荡和凸显,这就叫做才华。

  红拂夜奔,月华如水,千纱帐里,虬髯绝倒红烛笑。

  三、《似水柔情》

  王小波曾在《未来世界》的序言里说过自己很崇拜奥威尔和卡尔维诺两位作家。他也很喜欢《1984》,我个人对《1984》还没能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看得出来,小波在多个地方或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把自己的写作向着《1984》、向着奥威尔靠近,仿佛他就是《84》的作者。在《白银时代》里,王二三番五次被抓进监狱劳改,被“数盲”派人监视,被圈定在巨大玻璃的机器屋子里,后来又成为“老大哥”,而且经常跟管教、鞭笞他的女管教情深意笃、偷眉换眼,经常发动群众跟集权者们较劲,这一切都像是《84》里的情景。

  据某看,《南瓜豆腐》也是一个《84》式的故事,可以说是《白银时代》的雏形。

  不管怎么说,小波都是个绝对忠实自我,或者说进行自我写作的人,这种人写出来的文字不管再怎么俏皮油滑,他也是一个真真真诚的人。大家喜欢小波,其实也是喜欢上他的真,来自内心和骨子里的。不像大部分人,是装出来的,做出来的,捏出来的。

  《夜里两点钟》,名字很迷人,其实很真实,大部分睡不着觉的人都时时怀揣着“夜里两点钟”这个时间,对于深夜冥思写作的作家更是如此。也可以说,在这个时间里最能流露出他们的精神状态。那是意识流最炽烈茂盛的时段。记得有网友表示,王小波和村上春树很相似,这感觉很对。

  有一种叫做元小说的小说,那读起来简直不是小说。这就好比你坐在一个果实的果仁里,不可能知道什么叫水果一样,或者胎儿不知何为母。元小说不是那么好写的,后来人们发现也是很晚的事。之所以不好写,那是因为等你知道什么叫小说、想写小说的时候你已经是个规则化的人了,已经回不到身在母腹中的状态。而腹中胎儿又不能写作。这种错位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小说写作的(不)可能性,这是一种极限挑战运动。小波也说到了一种叫做“可能性”的东西。不过那是借自Calvino 。

  《茫茫黑夜漫游》中有如下句子,“生活可以改变一切。我最终发现,我只拥有一项事业,那就是写小说。对一个人来说,拥有一项事业也就够了……”“要知道卡尔维诺从中年开始,一直在探讨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小说和计算机科学一样,确实有无限的可能性……对我来说,只有一种生活是可取的,就是迷失在这无限的可能性里。这种生活可望而不可及。”

  小说写得很散漫,很不成体统。因为是在茫茫黑夜漫游嘛。

  我觉得小波是在实践着一种所谓无限的可能性。或者叫迷失。

  《樱桃红》是一个有点重口味的短篇。如果说小波已经意识到自己要从事一种写作的自由向度追求,那么他很明白,自由和无限性不是毫无理性的拳打脚踢,而需要自觉的压制,需要气场、节奏、戏剧性和内在的杀气。这已经远远走在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发现和突转”,即悬念的前面。该小说很短,说他重口味,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让我想到一部电影,《午夜守门人》,同样是有关战后德国战犯忏悔题材的,但《午》是个带有SM色彩的片子,中译版开头就有低沉的男声旁白:“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反映了虐待狂和被虐待狂的精神状态(大致如此)”,男女主人公在压抑的变态之爱中用打碎在地的玻璃瓶割伤手脚和身体,一面痛苦而兴奋地做爱。小波的语言造成一种紧张和凝重的气氛,搞得一惊一乍,让人老以为要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事,老感觉表面上语锋锐利的对话之后就要发生诸如SM之类的事情(我不知道这种感受从何产生的),简言之,处处透出“用碎玻璃割破手脚”的恨之爱来。然而读者一次次地被耍弄,却又意犹未尽,想要看看后来到底如何。后来不断忏悔的纳粹糟老头子脱下衣服,露出日耳曼人白玉般的皮肤,上刺衔橄榄枝的鸽子纹身,名叫楚楚的女主人公低头吻了那只鸽子。气氛很敏感。我隐约想起谷崎润一郎的短篇《刺青》,结尾也是很惊艳的感觉,只不过后者没有亲吻之事。 我老强调小波是个聪明人,这人所共知,但也不意味着我多么崇拜他,否则也就不会一上来就直接以“小波”和“小波同学”称呼之。多少年来,行文笔触的流动总是跑在聪明读者的阅读思维前面的人很少很少,小波就是一个。能让读者的阅读期待心理一直追随的人,难道不是一个好作者吗。

  《似水柔情》纯纯正正是写GAY的。

  据我所见,再没有比这部中篇心理描写更细致入微的小波小说了。而且我认为它是本书中仅次于《红拂夜奔》的作品,甚至比《红》更好!

  小说蕴含着痛彻心扉的悲怆情绪,整个气氛像追悼会中途暂时歇场的深夜一样凝重。

  “他容貌出众,衣着整齐,气质潇洒,正如你会在某个副食店里见到一位容貌出众的姑娘,并且为她在这里而纳闷,这个公园派出所里也有这么一个小警察”,大众情人般的小警察小史如此艳丽地出场。

  “我在梦里也常常见到这个景象,不是她,而是我,长着小小的乳房,柔弱的肩膀,被压上台去斗争,而且心花怒放。”“在梦里,我和公共汽车合为一体了。”这是阿兰(男)说的话。这样动人的句子自曹雪芹以来不知可再需要多少年才能有人写得出来。

  “只要想到这本书,就能把那一夜全部收拢在胸。而把那一夜收拢在胸的同时,他就勃起如坚铁。阿兰把毛巾被撩起了一点,看看自己的那个东西,又把它盖上。这东西好像是爱情的晴雨表。”这样的句子不知几人能读到其中过度饱和的湿度。

  “然后,她抬起并在一起的两只手,拢了一下头发,拿起放在地上的东西,和他们走了。这个情景让阿兰不甚羡慕——在这个平静的表面发生的一切,使阿兰感同身受,心花怒放。”小波同学在句子、影子、表情的底下埋藏了太多无声、无形的东西。

  ……

  小波同学说,要跨入人世。其实他根本就没有,他的写作是用一切智慧、性爱、乐趣的地球元素慢慢构造一个系统完备的大气层。他洒雨拨雪,吹风鼓雷,最终站在厚厚的大气层上注视着我们,注视着自己。有两个世界,内地球和外太空,密匝匝的人间和星茫茫的宇宙,而大气层是无比坚实且透明的。这个比喻诠释小波的“英年早逝”。早逝的都在天上呢……

  王小猫,好漂亮的大气层运动!

  《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读后感(三):地久天长 似水柔情

  地久天长和似水柔情是这两天看的王小波的中篇,读来那种感动绵长叫人不能平静。两个的题目都会让人联想到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故事本质却并非如此。

  《地久天长》讲诉的是知青下乡,两个男孩子跟一个女孩子之间的友情跟爱情故事,描述得非常纯净,简直叫人不相信世间会有那样的感情存在。按我所看过的王小波,这个故事又写得不那么王小波,但又觉得除了他别人又写不出这样的故事来。女主角小红美好得不像真实,她绝对温存,绝对可爱,生机勃勃,全无畏惧而且自信。人可以在那么年轻时就那么美,那么成熟,那么可爱。她常说她喜欢一切好人。她还说她根本分不清友谊和爱的界限在哪里。她给我们的是友爱:那么纯洁、那么热烈的友爱。

  大概是真正的美好才没办法地久天长,但是我却一点不为他们的结局感伤,相反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我一点也不知道天长地久是什么,就像我从前觉得永远的期限就是到生命的结束,但逐渐我发觉基本上大多数的东西都坚持不了多久,所以才对永远、地久天长这些字眼产生抵触。纯真美好都是因为年轻,只有年轻才有那样的无畏无惧,才有那种纯粹的感情。在我看来,书中的地久天长也是绵续,叫大许和小王在日后平庸的生活里不沉沦。

  《似水柔情》是刚刚看的,故事并不那么温情,讲诉的是同性恋之间的纠葛,书的伊始是阿兰给小史寄来本自己写的书,扉页写着“献给我的爱人”。小史是一个同性恋聚集的小公园的警察,漂亮的他是同性恋公园的大众情人,他在值班的夜晚喜欢抓个同性恋者来消遣,让他们讲故事。有天抓住了阿兰,并在一个长久相待的夜晚,阿兰爱上了他。书中穿插了许多阿兰讲的故事,小警察的伦理与情感让他厌恶阿兰,觉得阿兰是贱人。但是他内在的同性恋因子使他最后爱上了阿兰,并也成了自己口中的那种贱人。

  我并不了解同性恋,但是不排斥反对,许多伟大感人的文艺作品都跟同性恋相关,相对于女同的唯美凄绝,男同的故事又显得颇为动人。似水柔情的人物都显得很滑稽,书中反复提到真正的爱就是被侮辱、被摧残,似乎这样是唯一体现爱人的标准。爱情最美好之处,是它可以永远回味。所以大概大概是在阿兰离开以后还会牵念小警察,小警察在回味中才承认是爱情。史铁生说过:“没有什么能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大概这是最好诠释他们的爱情是注脚。

  在阿兰和小史之外,印象深刻的还有阿兰的妻子公共汽车,不知道怎样能传达对她的喜欢。恍惚之间,会觉得她才真正懂得爱人。可是爱是什么?

  《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读后感(四):转载 BY 绿妖

  在老六博客链接上看到一个链接名叫“伍尔夫”,出于好奇,点过去,博客叫“床上的爱丽丝”,博主叫黑子妈,写的不是刻意文章,随手道来却也好看。

  这篇 种子不死是谈王小波的《唐人小说》,

  比如她说:

  “王小波在“唐人小说”里呈现出四种力量:

  由高度智慧而建立起来的自信心;

  从男女相互信托的性爱里获得解救力;

  有幸从外部的视角来反观体制内;

  通过文学内部的创新结构,推演出一股启示的力量。”

  又说:

  “在“唐人小说”之前,我们看到的全是找败的文学,

  在“唐人小说”之后,我们看到了一种求胜的文学。

  用文学去寻求光明,

  以虚构来化做绵力,

  王小波当如是观。”

  我极喜欢她的“求胜的文学”的说法。这也是我隐隐在想,但不能形诸文字的一个念头。王小波批评过张爱玲等人文学,仿佛是在一个幽闭的空间中发生,这个幽闭的感觉我看王安忆也有。但看王小波时,他却时时刻刻,不在寻求一条出路。这或许就是“求胜的文学”。是一个好棋手,面对灰色世事,亦想以自己智力杀出一条光明路。阅读(700)|评论(6)|收藏(0)|打印|举报

  《早期作品 唐人故事 似水柔情》读后感(五):盗火者

  我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小波对我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对他也同样重要。这当然是个谬误,他似乎在这个世界上只对一个人似水柔情,而且已经明白地公之于众: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很庆幸小波适时地出现在了我懵懂的生命中,我跟随着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光怪陆离的真实。我站在他的身旁,以智性安身立命,用真与趣的目光俯视着脚下的种种僵硬与身不由己。

  他宣称自己要探索小说的无限性却少了那种科学似的冷酷与严谨,与卡式截然不同。或许他们二人对于无限的定义有所不同。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无限?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感受:仿佛猛然站到了山巅,有了力量与希望,又冲动着将这样一种欢愉传递给全人类。自己短促的生与无言的寂静化为一体….想象一种欢腾,它以宇宙深处的和谐作为动力。倘若小波同意我的看法,那么我想他几乎是无限的,尽管是用了一种最具个人特征,最有限的方式来达成:掏心窝子地和人讲话。因此他说了那么多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甚或是变得麻木而无从生发的—话。他把自己火热的心交到每个人手中,每一次跳动都是鞭挞,我抬起头,却看到他空荡的左胸淌着血,却还孩子般地咧嘴笑……

  小波是我的盗火者,他教我去真实地面对一切,也许有一天,我觉得他不过尔尔,那也将是我心如死灰,不复为人的那一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