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单身狗的病因终于找到了!
无论你有多忙,请记得多来看看我
☽
Good Night
90后这批人按理讲是要结婚了
昨天我爸跟我聊天时就说了一句:“抓紧吧,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妈已经有你了。”
但想起身边那些还大我两三岁的朋友,也都没对象,而且整天吊儿郎当一点都不心慌的样子,我这紧张情绪就缓解下来了。
显然找不着对象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是当代大多小年轻共同要面临的问题。
爸妈总催我们谈恋爱,却不追问一下我们谈不谈的来,找不找得到。
总催我们快结婚,却不深究一下我们为什么结不了,有没有人要。
所以从自身出发,去除穷丑矮胖的肤浅因素,我觉得是这几个病因让我们活该一直当单身狗:
病症一:单身情绪转染症
只要身边不是所有人都谈了恋爱,我们就觉得自己还没被爱情彻底抛弃,自己不是垫底的,不是最后没人要的那个,所以一切都能等。
朋友圈子里单身比例越高,我们就越不愿花大力气,硬着头皮,承担挫败受伤的风险,去招惹爱情这种东西。
就跟考试交卷一样,所有人都交卷了,我们才会心急,所有人都恋爱结婚了,我们才会有婚恋压力。
白天靠自黑自嘲的态度应对单身的身份,晚上靠喝酒撸猫蹦迪养蛙来排解内心的孤独,到深夜真寂寞了也有塑料兄弟姐妹情一起斗图扯蛋把手机言欢……
所以即使我们有恋爱需求,但对此需求的执念程度和意志力还远远不够。
于是我们的爱情观就在单身情绪蔓延的生活圈子里,逐渐变得简单质朴起来,总结一句话就是:
坐等天赐良缘。
病症二:单身成瘾症
大部分单身狗都患有这种单身成瘾症,病因具体分两为大类:一种是病毒性的,一种是依赖性的。
病毒性患者,就是指被爱情的铁拳重击过的患者。
上一段恋爱一定遇见了渣男或女婊,内心深处藏着难以开解的心结,对爱情产生了畏惧心,甚至不抱有希望了。
这种病状的患者,哪怕再次碰上喜欢的人,第一反应都是退缩,也就是所谓的: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所以时常产生的念头就是:不怕孤独终老,就怕再碰上人渣终日争吵。
爱情宣言非常超脱:姐妹们,我们养老院见。
▼
而依赖性的单身成瘾症,则是不断感受到了单身的好处,并对此产生了依赖感,不想去改变。
昨天聊到即将到来的情人节,有单身朋友还嚷嚷说:
“单身真好,情人节又省心又省钱!去年谈恋爱给对象买了礼物人家不喜欢还生气了闹起来了真TM糟心balalalalal……”
平时更有不少单身少女经常发出感叹:
“还是一个人真好,不受任何人的牵绊,想做的事立马就做不用等,更不用为某个人战战兢兢,疑神疑鬼,简直不要太轻松!”
这就是所谓的单身好,单身妙,单身没期待、没失望、没依赖,没伤害!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总结为:“一个人也挺好,习惯了孤独,比瞎JB爱舒服。”
从客观角度讲,一条单身狗的情感未来是否有着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际交往圈子的大小。
这一点在我本人身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最近一两个月里,我除开见熟识的朋友之外,别说见其他的女性了,见一个母性都难,同事养了条狗都是公的。
人家别人可以广撒网,多捞鱼,而我们很多人圈子实在太小,水实在太浅,也压根没网,只有手机和wifi,更不想捞鱼,只想再网上冲浪。
交际圈子小,拓展圈子的动力也不足,方法还找不到,自然导致新鲜的大好肉体进不来,满眼望去全是熟悉的脸熟悉的眼不变的笑容。
认识一个优质的新异性更难
认识一个优质并且眼瞎还能看上我们的新异性,太他妈难!
不得不说,我们这些单身狗,在爱情方面都是十足的完美主义者,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想的美。
不喜欢的,自己不将就,喜欢的,别人不将就。再加上老天不作美,所以结果往往就是:
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
只想着美好恋爱,但真有机会了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或者就是完全没能力下手,自卑胆怯又懦弱,浑身贼心却没有一点贼胆,只能每天陷在自己琐碎敏感的破情绪里辗转反侧。
直到单身成为一种惯性,偶尔喜欢一个人,然后很快陷入好感→喜欢→有心无力→挫败→无趣→恢复平静这种循环。
但内心深处依旧对爱情抱有幻想,依然渴望找一个“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伴侣。
只是在这种自我的高祈求,与实际情况的落差和冲突里,能剩下的只有三个字的答案:“全看命”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不管90后,80后还是00后,我们之所以沦落为单身狗,或者选择做一条单身狗,背后的原因都不是挑挑拣拣,也更不是贪得无厌,我们只是想要更安全,平稳,相对轻松一些的生活。
所有在爱情上的迟疑和犹豫,都不过是我们对自己的感情和未来更加负责罢了。
那些渴望脱单的,我希望你们在2018找到真正的所爱,获得最美好的陪伴。
而那些一切随缘的,在爱情未光顾之前,我希望每个人都记住一句话:
走心的爱情从来不会死,只是你我还没有遇到而已。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转发到朋友圈,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
回复 晚安,炸瓜给你一个特别推送
往日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南方和北方的冬天到底谁更冷?
男生想分手的8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