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在幻想曲中坚持自我 | 肖邦诞辰周年纪念
理想国按: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似乎是公认之中最浪漫的事,《幻想即兴曲》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浪漫华丽作品代表。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创作的过程对于肖邦来说,常常并不是那么“浪漫”,人们对他的评论也并不总是那么正面。
在还没有成名之前,肖邦在华沙的时候就早早完成了两首钢琴协奏曲。直到后来在巴黎以“钢琴诗人”出道成名,人们才逐步开始挖掘评论他的这些作品。
明明这是年少的肖邦对自己心中伟大偶像巴赫、莫扎特的致敬,他的钢琴协奏曲像朝圣一般遵循着古典主义的音乐表现方式。但那时人们常常区别对待肖邦的钢琴协奏曲,钢琴部分是“精华”,协奏部分是“糟粕”。
肖邦是个再敏感不过的人,他知道这些评论之后的反应可想而知,但这根本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力量、自我坚持的作曲家。今天是肖邦诞辰208周年纪念日,一起来看看杨照先生在《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一书中如何为我们讲述他心中的肖邦。
(分享一首主页菌最喜欢的肖邦的曲子,欢迎在文末留言讲讲你最喜欢的)
你不能区别对待浪漫诗人的古典情怀
肖邦写了两首钢琴协奏曲,f小调和e小调。f小调先写,e小调后写,所以肖邦自己的文件里讲到《第一号协奏曲》,讲的是f小调那首,e小调则是《第二号协奏曲》。可是后来出版的顺序,却是e小调先出版,f小调才出版,照作品编号看,倒过来e小调变成了《第一号协奏曲》。
这两首协奏曲,都是肖邦还在华沙时写的,也就是十九岁之前就完成了。1830年他搬到巴黎后,他的作品就几乎完全专注在钢琴独奏上,跟管弦乐团再也没有关系了。
在巴黎沙龙大大活跃的肖邦,早早就取得了“钢琴诗人”的响亮名号,他不只是开创性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他弹奏钢琴的技巧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不过在钢琴上的惊人成就,却对他早年完成的两首协奏曲,带来了长期的灾难。
越是肯定他钢琴成就的人,就越是不满、不信任他对管弦乐法的认识。柏辽兹 (Hector Louis Berlioz)在他的经典自传中,直截了当地说:“肖邦的曲子,所有的兴趣都集中在钢琴上,他的协奏曲管弦乐部分不仅冷淡,而且实际上没有作用。”
很长一段时间,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就被用分裂的方式对待。钢琴部分是无可取代的珠玉,管弦乐协奏部分却是可有可无的累赘。
《e小调第一号协奏曲》第一乐章开头,乐团总奏的部分有一百三十八个小节,然后钢琴才加入。在将乐团音声视为肖邦败笔的人眼中看来,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委屈美妙的钢琴演奏,还要听众忍受长段无聊的乐团陪奏。所以他们觉得顺理成章的做法就是删节一大部分,留个二三十小节就可以让钢琴进来了。
既然开头部分可以动手动脚,其他部分当然也就很难维持肖邦创作的原貌了。一直到20世纪中叶,这首曲子虽然经常被演出,但大部分的听众,不管听现场还是听录音,却都几乎没听过肖邦的原始版本!
还好,过去五六十年,慢慢还给肖邦公道,他的管弦乐谱得到了不同的评价,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少年肖邦可不是闷着头写协奏曲的,他找了一个弦乐四重奏帮他试奏,依照他们的音声来调整作品。我们可以听出这样过程的明显结果,那就是弦乐部门其实一直维持着高贵华丽的水平,预示、提示钢琴的歌唱风格。
另外,协奏曲中肖邦刻意让钢琴的琴声保持在中高音域,让出了低音领域由乐团支撑,在这样的设计下,低音管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有吃重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贯穿协奏曲内在的是肖邦坚持的古典精神。尽管自己是开创浪漫主义的核心角色,肖邦最崇拜的却是巴赫和莫扎特,他也仔细研究过与巴赫同时期斯卡拉蒂的丰富钢琴作品。在细节部分,肖邦采用了当代流行的一些做法,例如乐曲中穿夹了许多华丽的装饰乐段,以琶音或半音阶制造奇幻的流荡效果,不过,在精神与主要结构上,他却坚决地与自己同时代的音乐风格划清界限。
他信服古典主义的基本安排,所以协奏曲第一乐章就是要由乐团总奏先呈示主题,再由钢琴再现,经过转调变奏的发展,第二次再现时原本用属调写的第二主题要回到主调上,给人堂皇稳重的满足。慢板第二乐章就是要以ABA的形式呈现,第三乐章则是快速的回旋曲,主题一再地冒出来,每次后面带着不同的对照变化。
这是肖邦概念中“对的”音乐表现方式,是经过千锤百炼证明听取抽象音乐最有用、最有效的方式。肖邦讨厌浪漫主义时期批评家们听音乐、谈论音乐的习惯。批评家相信音乐指向作曲家写作时的某种经验,恋爱、死亡、英雄崇拜、童年回忆,或湖上泛舟带来的大自然喜悦,而且他们要音乐表现特定的情绪—这段是激动前故意的平静,那段是神圣启示后带来的沉思,都是这类的。
并不是说肖邦创作时,没有这些来自生活经验的启发。肖邦是个再敏感不过的人,他又活在浪漫主义狂潮开端的时代,他的音乐跟自身感受关系当然很密切。例如他前奏曲中最有名的《雨滴》就是在下着大雨的马约卡完成的,那天乔治桑带了儿子出去,留下肖邦一个人在修道院里写曲子,受大雨影响,乔治桑迟迟回不到修道院,好不容易回去时,却见坐在钢琴前的肖邦脸色青白、声音颤抖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你们都死了,只剩下鬼魂回来。我看到你们的鬼魂了,可以告诉我:那我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