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约会焦虑,从此和紧张、尴尬、无话题说拜拜
文 | 高祥
初次约会是温馨浪漫,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场景,但现今社会对于约会的体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舒适。
这个问题,体现在中国男女地位变革,从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为婚到现今社会的自由恋爱模式的迅速改变。
思维观念和配套的教育措施仍然为空缺所导致姻观家庭观,恋爱观的迷茫,以及对异性一无所知的社会信息不对称所导致。
甚至在现如今网络机械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每个年轻人,面对机械、手机、电脑的时间要比他人的接触的时间更长。
因此与异性沟通就变得更加艰难,许多人提到约会,都敬而远之,渴望但不可求。
我倒是有一个小喜好,比较喜欢观察身边人行为模式,并分析引领他行为模式的思维模式。
一个礼拜,我和一哥们到小酒吧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哥们看到一挺好看的姑娘,让我帮他要微信。
拒绝了他的请求后,哥们抓起桌上的啤酒灌下后,又拿起一瓶,直径走过去,攀谈了起来。
聊了不久可能就喝完了,又跑回来拿了瓶,继续和那刚认识的姑娘聊天,当然结果可想而知,顺利加到微信号。
我在这不是想讲怎么去和酒吧的女生搭讪,而是朋友拿酒的举动让我陷入了深思。
在我看来,并不是酒壮怂人胆,去喝酒为了壮自己的胆量,哥们是想利用酒这个物品来展示自己的友好,消除自己侵犯她人领地的敌意,以此来安慰自己,帮自己打消搭讪的焦虑,提升自信。
著名男高音歌手帕瓦罗蒂,每次登台都会在后台找一枚生锈弯曲的铁钉放在上衣口袋,他就大喜所望,并且表演也很精彩。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找到“定海神钉”自己的嗓音就会失去高音C。
根据他家乡的话说:金属象征着好运,弯头钉可以辟邪,而且钉子还可以把魔鬼牢牢钉住,不让他抛出来作乱。
当然,这并不是我说的,有幸看到心理学大师武志红的文章,在他的文章里找我到了答案。
武志红老师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可控第三者:就是当我在和你的二元关系中觉得控制不了局面时,要找一个可以控制的第三方来恢复控制感。
它可以是人,可以是物或事件。
例如:
而烟则成了他的可控制第三者
②社交能力不强的人,在应酬时喊个朋友一起,就算朋友一言不发,聊天气氛也会更加舒适
喊来的这个朋友则变成了可控第三者
③我还有一位女性朋友,花了重金买了某一线品牌的包包,每次谈生意都会背着,按照她的话来说:没有这个包,在谈生意时,我会感觉低人一等,而生意很容易就黄了
她的可控第三者就是这重金买来的包包
可控制第三者只是武志红老师自己说的,专业术语是过渡性客体:
是一个人走出自己孤独的想象世界,也就是一元关系的世界,而进入现实世界前的一个过渡态,他通过控制一个过渡性客体而初步形成对外界的掌控感,此客体有让自己感到舒适安慰的作用,能对抗焦虑、紧张、恐惧。
我用了这么大的篇幅给大家解释了可控第三者,那这个约会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一朋友思考的时候经常拍脑门,据他说,小时候爸爸遇到问题经常一拍脑门便想到了问题,所以自己也学着爸爸,当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就拍着脑门,一拍就想出来了问题的的答案。
作家经常不知道写一些什么,所以他们会坐在电脑桌面前,开始有意识无意识的敲击键盘,做打字的动作,让自己更快地进入到创作模式。
我们为何不培养一些在约会中可以用到的可控第三者呢:
经常看着嗑瓜子时,看相声,唠嗑,久而久之,在相亲时,抓把瓜子出来磕,会让你联想到听相声时的心情,你们的聊天当然就更加放松。
碰到小孩子,经常发一些棒棒糖,会让你记住哄小孩子的感觉,约会时,给对方发一个棒棒糖,自己的身位瞬间就比对方高了很多,自信也会有更大的提升。
经常熟悉同意环境下的场景,例如KTV,当自己在包间里能玩的非常快乐,有了对环境情绪有了更好的把控,那你们这次KTV之旅就会更加融洽。
可控制第三者是情绪及思维模式的惯性思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约会中有哪些可以用到,就算没有,也可以下意识的培养几个。
这个小技巧不仅可以运用到约会中,也能运用在日常生活,社交谈判中,利用惯性思维快速对自己的情绪作出调解。
生活越丰富多彩的人,他们可控第三者也就越多,当然约会体验也就越好。
所以不妨可以培养几个自己的可控第三者,当然越多越好,不仅让你约会时更加自信大方,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也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wanhui211(免费咨询)